高效课堂与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6-23 11:35:16

高效课堂与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摘要: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交流能力。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有利于教师准确地掌握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更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思维活动数学语言交流 数学高效课堂

数学学习实质上是数学思维活动,交流是思维活动中重要的环节。《课标》指出学生数学语言交流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勇于提问,合理猜想,积极讨论、分析,言必有据的推理。学生数学语言交流能力具有层次性,总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具体到抽象,有层次地发展起来的。现在大多数学生数学语言交流能力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没有提问意识;(2)教师对问题的提出缺少问题探索过程的设计;(3)应试教育,题海战术,挤掉了学生积极讨论、分析的过程。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交流?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一些个人认识与做法。

一、为学生营造和谐、平等交流的氛围

我觉得数学课堂不必太严肃,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平等的充满关爱的学习环境中无所顾忌地思考探索,畅所欲言地发表看法和见解。在教学时,注意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当学生没有回答上来问题时,要防止同学彼此之间的嘲笑现象,教育学生嘲笑别人是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明白错误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在学生回答问题不够流畅时,作为教师可以用婉转的语言提醒,或用鼓励性的语言劝慰,如“慢慢说,不要急”“错了,没关系,听听其他同学的想法”,这样使回答问题的学生感到老师态度亲切,会消除学生“尴尬”的心理;当学生说对了就应该及时肯定或表扬,如“你说得很有棒”或者向他竖起大拇指等之类的手势,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都是对学生都是最大的鼓励,只要坚持这么做,我们的学生就会越来越自信,课堂气氛也会越来越活跃,数学课堂也不会出现老师一厢情愿地讲的尴尬现象。

二、为学生创造交流的条件和机会

在正规的课堂中,师生是靠语言交换信息,数学课也不例外。事实上,数学教学中包含了各种形式的语言活动,例如讲授、解释、提问、回答、复述、阅读、书写、讨论等等,语言始终伴随着教师和学生的数学教学活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都是在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开的,因此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数学问题的设计必须是教师精心创设的,有效的问题设计既能保证学生交流能力的培养,也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1、发挥小组、同桌之间的交流合作

我们知道,一个班有四五十人,对于每个学生来说课堂上毕竟面对全班同学发言的机会是有限的,要增加交流的机会,有时我们可以发挥小组、同桌之间的交流合作。当然不是每节课都要安排小组讨论,但有的课型比较适合小组合作来完成,这时就必须充分利用同桌交流、小组交流等多种方式给每个学生以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途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每一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其他同学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小组中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这样的课堂还会闷吗?

2、为学生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

(1)多为学生设计有层次性和可发展性问题

如:在《平行四边形》一章有一道练习: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点E、F分别在边AD、BC的中点,请猜想线段BE与DF的关系?并加以证明。

先创设不同层次的问题情景:(1)你的猜想是什么?(2)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你的猜想呢?(先口头表达思路);(3)你还有其他不同的方法吗?(还是口头表达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及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4)在练习本上写出你最喜欢的方法。(把口头交流转化为书面表达);(5)变式训练1:把“点E、F分别在边AD、BC的中点”改为“如果点E、F在边AD、BC上且AE=CF”,结论还成立吗?(6)变式训练2:把“点E、F分别在边AD、BC的中点”改为“如果点E、F在边AD、BC延长线上且AE=CF”,结论还成立吗?最后归纳小结,由学生归纳出解题的思想方法等,教师再予以鼓励或加以完善。把一道题目设计出不同层次又有关联的小问题,降低学生思维的难度,提高不同学生的参与度,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活动经验,提高自身思维水平,又能让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2)多为学生设计开放性问题

数学中的开放性问题形式多样,设计标准不唯一,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创新能力方面有很好的作用,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当学生面对开放性问题时,反应出来的往往是兴奋,但常常思考不全面,使得问题解决无处着手或进行不下去,即便提出一个解决策略,也不一定能产生正确的结论,而他们可能都认为自己的想法很有道理,于是就有了自然交流的机会。

如:在学完《平行四边形》后,设计如下问题:已知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O,从下列条件中任选两个加以组合,哪些组合能得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结论?①AB=CD;②AB∥CD;③AD=BC;④AD∥BC;⑤OA=OC;⑥OB=OD.这样的问题,难度不大,组合的方式也很灵活,学生的参与面自然就广。有一种我比较喜欢在新课中使用的开放题,就是设计“无问题”练习,即只有已知条件,而无结论,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可以从这些已知中推断出哪些结论。如图,在ABC和DBC中,AB=AD,BC=CD,BD与AC相交于点E,由该题条件你可以推出哪些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使每一个学生从自己力所能及地探索,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无论程度如何,学生说出一些结论,都会给学生带来快乐,这样的课堂教学对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都是不错的选择,学生积极参与了,我们的教学收效也就大了,我们的数学课堂就不再沉闷了。

三、做学生使用规范数学语言的表率

数学与其它学科的一个显著区别,在于数学充满着符号、图形和图像,它们按照一定规则表达数学意义、交流数学思想。这些符号、图形和图像就是数学语言。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使学生能快捷有效地讲解和交流,必须正确理解数学语言,从而准确使用数学语言。首先教师要用准确规范的数学语言影响学生,教师的数学语言是学生的表率,它对学生语言习惯与能力的影响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如果教师的数学语言不够准确、规范,会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模糊理解,影响学生对数学语言的正确使用。因此,数学教师必须熟练掌握数学专用术语,掌握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的数学科学语言的表达,做到言之成序、言之有理,这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和数学思维方法也是大有裨益的。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说学生难以理解的逻辑混乱的语言或者书写错误的、不规范的语言,将会给学生的各种能力带来干扰。所以数学教师课堂上必须以准确规范的数学语言讲述问题,做学生数学语言交流的表率。

数学学习离不开解题,但不能为解题而解题,应在解题过程中重视解题思路的讲解;只以学生的作业作为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唯一通道是不全面的,这往往掩盖了学生思维的完整过程。课堂上有目的地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把想到的大胆说出来,有利于教师准确地掌握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更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2]《语言与数学》上海教育出版

[3]《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技能》今日中国出版社

上一篇:多元化丰富初中化学课堂 下一篇:《完全平方公式》的教学思考及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