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与分娩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护理

时间:2022-06-18 09:11:56

妊娠与分娩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护理

摘要:妊娠期和分娩期这两个阶段是女性一生中的重要时期,由于经受着生理、心理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又关系着胎儿能否健康发育及分娩能否顺利进行。因此,正确认识这两个阶段的生理反应和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时正确地对孕妇和产妇进行指导和心理护理,对妇女、胎儿及新生儿的保健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妊娠期;分娩期;心理问题;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58-01

1妊娠是女性一生中的特殊阶段

妇女妊娠后,在新生命孕育的过程中,经受着生理、心理、家庭和社会环境的一些变化,对其身心影响很大。因此,做好这一时期的心理护理和保健,对保护妇女和胎儿的健康有重要意义。

1.1妊娠期常见生理反应和心理问题

1.1.1将为人母的复杂心理:发现自己怀孕时的心理状况往往是既高兴又担心。正常怀孕后,妇女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将为人母的喜悦。同时也深感难以承担母亲的责任而感到惶惑和紧张,有的担心自己的身体能否胜任胎儿的正常发育,胎儿是否健康,是男孩还是女孩等。尤其是生育年龄较大的孕妇更容易产生各种猜疑和紧张害怕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与心理状态可能成为流产、早产的诱发因素,也可能影响胎儿生长发育及诱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等。

1.1.2停经及早孕反应:健康的已婚妇女,月经正常,如有停经现象,首先应考虑是否妊娠。妊娠停经6周左右有乏力、头晕、嗜睡、恶心、择食、流涎、食欲不振、呕吐等现象,且多发生在早晨,称为早孕反应。一般在12周后自行消失。

1.1.3尿频及的变化:妊娠期间,因为子宫增大,前位子宫压迫膀胱出现尿频,后位子宫压迫直肠出现便秘;同时激素的影响会使胀痛或疼痛。

1.1.4中晚期妊娠随着妊娠月份的增加,腹部逐渐增大,自觉有胎动,并逐渐可以触到胎儿身体的各个部分。妊娠中晚期还常出现下肢浮肿、贫血、下肢痉挛、便秘、腰背酸痛、下肢及外阴静脉曲张、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等。此期,孕妇增加了对分娩的恐惧与担忧,尤其对分娩引起的疼痛、损伤和小孩的健康很担心,因此睡眠常受影响。孕妇也很敏感,需要亲人和医护人员的关怀。

1.2心理护理与保健

1.2.1保持良好的妊娠心态:婚后妊娠既是正常的生理生活现象,也是每对夫妇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怀孕后要保持良好的心境和情绪,不要因过喜而激动,也不要因一些小事而自感悲伤。许多研究表明,孕妇的情绪会直接影响胎儿的发育,有时甚至因此发生难产。所以,妊娠期要做到心宽、开朗、随和,始终以平和的态度为人处事。

1.2.2关心孕妇的情感生活,避免不良情绪的危害:怀孕期间,孕妇需要来自家庭、亲友、丈夫、同事、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应当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环境,给予体贴、关怀和理解。尽量减少家庭琐事对孕妇的劣性刺激。在这一非常时期,要打消孕妇所有的顾虑与恐惧,解除精神紧张与压力,帮助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1.2.3孕期营养:孕妇为适应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吃营养丰富的食物对女性就非常重要。一旦怀孕,孕妇就必须摄入自己和胎儿所需的全部营养。如果出现营养不良,会直接影响胎儿生长和智力发育,还容易造成流产、早产、胎儿畸形和胎死宫内。因此,孕妇要保证每天吃好,饮食要多样化,要选择各种各样新鲜的营养丰富的食物,其中尤以蛋白质、糖、钙和多种维生素最为重要。少吃含糖高、含盐多以及精加工的食品。

1.2.4合理安排孕期生活,做好产前检查:妊娠是一个特殊的生理时期。为使孕妇安全度过这个时期,孕妇要预防疾病,防止病毒感染;要谨慎用药,尤其是头三个月,正是胎儿各器官发育和形成的重要时期,此时胎儿对药物特别敏感。但若病情需要,应在医师指导下合理用药,以免贻误治疗,给母子带来不良后果。不要吸烟、大量饮酒,且要避免接触放射线。

着装要宽大舒适、寒暖适宜,不宜系紧袜带和裤带,穿紧身背心,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引起静脉曲张,限制胎儿活动而致胎位异常。

孕妇每天要保持八九个小时的睡眠,卧室空气要流通,室内温度不宜过冷或过热。并且要注意睡眠姿势,从怀孕六个月以后,一定养成左侧卧的习惯。

产前检查是为了保证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避免孕期和临产时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是孕期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当确定早孕时,应及时做早孕检查;从妊娠20周开始,孕中、晚期检查,每4周一次,28周后改为2周一次,36周后每周检查一次。观察孕妇的心身变化,胎儿在子宫内生长发育是否良好,了解胎儿的胎位是否正常,孕妇骨盆是否够大,为决定分娩方式做好准备。产前检查按常规为12次,如有异常可根据医嘱适当增加。

2分娩是妇女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事件

由于影响分娩的因素有产力、产道、胎儿及产妇的心理状态,这些因素相互适应和协调才能正常分娩,否则会导致难产。因此正确认识分娩期妇女的心理问题及处理尤为重要。

2.1分娩期常见的心理问题:分娩期妇女的心理比较复杂,“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对于产妇又是一个较大的生理变化和精神刺激,产妇既紧张、害怕,又喜悦高兴。喜的是终于可以见到肚子里的宝贝了,害怕的是唯恐分娩引起身体损伤及死亡,如害怕分娩时的疼痛、怕出血、怕发生难产、怕有生命危险等。还会担心小孩是否健康有无畸形存在等等。因而情绪紧张,常处于焦虑、恐惧的心理状态,易出现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

2.2分娩期的心理护理及保健:祖国医学十分重视产妇临产时的精神状态,认为产妇的精神状态对分娩过程影响极大。如《竹林女科》中指出:“人有疑虑,则气结血滞而不顺,多致难产。”因此,产妇临产时要镇静,要有充分的信心,切忌惊忧惶惑。

加强心理护理 消除精神紧张的具体方法有:

2.2.1热情向产妇介绍医护人员、病房与产房环境及设备,让产妇感觉在这里能得到最好的照顾。

2.2.2分娩时,要耐心解释临产各产程的生理过程,每次检查、护理及治疗的目的。架起产妇与医生之间联络的桥梁。

2.2.3给于正确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减少和消除紧张和恐惧,让产妇在整个分娩过程中接受指导,密切配合,促进产程顺利进展。同时尽量满足产妇的合理需求。

2.2.4不断给于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增强产妇对分娩的自信心。

2.2.5推广“导乐”陪伴分娩,同时最好有亲人陪伴,给予鼓励和安慰。提倡非药物性镇痛(如如家庭化的分娩环境、告诉产妇转移注意力、放松的技巧等)。

2.2.6亲子活动:分娩后,产妇最为关心的莫过于所生的婴儿,因此孩子生下后,应尽快使之偎依在母亲身旁,增进母子感情,同时还能够减少和消除产妇的焦虑和生理疼痛。

上一篇:心理护理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下一篇:PDCA循环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和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