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子宫对预防产后出血疗效的分析

时间:2022-06-02 09:23:18

按摩子宫对预防产后出血疗效的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按摩子宫与产后出血的关系,为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制定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阴道正常分娩产例402例按照按摩子宫时机不同分成A、B两组,比较产后出血发病率,并分析原因。结果:在402产例中,由于子宫原因所致产后出血12例(排除软产道),产后出血发病率为2.743%。其中A组198例,发生产后出血5例,产后出血发病率为2.52%;B组203例,发生产后出血7例,产后出血发病率为3.45%。两组产后出血发病率经X2检验,P

关键词:按摩子宫;预防产后出血

【中图分类号】R460.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298-01

产后出血是产科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引起产妇死亡的原因首位。做好预防工作,可明显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病率。本文通过按摩子宫与预防产后出血的关系,探求直接、有效、便捷、经济、无创的止血方法,对预防产后出血有重大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与方法:2010-01-01至2010-03-31在我院产房阴道分娩的、产程正常的、产程中无需特殊处理的、胎儿正常大小、无产科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初产妇或经产妇共402例,其中初产妇213例,经产妇189例;产妇年龄最小21岁,最大43岁。随机分成A、B两组。A组:是胎盘胎膜娩出后,常规双手按摩子宫,至子宫收缩、阴道出血少为止,如按摩时仍有少量或多量新鲜血液流出,则给予缩宫素肌注及检查软产道,并给予相应处理。B组:是胎肩或胎儿娩出后常规肌注缩宫素20U,出血量多于250ML时,才开始按摩子宫。两组发生产后出血共12例,出血量在500-1000ml 9例,1000-1500ml 3例。A组198例,初产妇136例,经产妇62例,发生产后出血5例。出血500-1000ml 4例,1000-1500ml 1例。B组203例,初产妇130例,经产妇73例,发生产后出血7例。500-1000ml 5例,1000-1500ml 2例。

1.2出血量的测量方法:

1.2.1胎儿娩出后,接生者立即将聚血盆置于产妇臀下。聚血盆内的血倒入计血量筒中合计计算。(妇产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5)

1.2.2称重法,即失血量ml=敷料湿重-接血前敷料干重/1.05。(妇产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5)

2结果

2.1产后出血发病率见表1。

3.1产后出血发病率比较。由表1可见:2009-01-01至2009-03-31在我院产房阴道正常分娩的产后出血发病率为2.94%,与乐杰报导的2%-3%[1]相一致,A组的产后出血发病率为1.33%;B组的产后出血发病率为3.45%,A组明显低于B组。两组产后出血发病率经X2检验,p

3.2发生产后出血的最常见原因为宫缩乏力。对存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产后尽早按摩子宫,可达到减少产后出血发病率的目的。

3.3做好分娩期的产程监护以及产后宫缩乏力的及早预防,可明显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从而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病率。

3.4产后按摩子宫对减少产后出血经济、方便、安全、有效,尤其是基层工作人员,产后常规按摩子宫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参考文献

[1]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5

[2]刘春华, 高晓妮. 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1月第5卷第3期

上一篇:探析护理安全管理在儿科护理中的运用 下一篇:试析产后出血的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