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职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时间:2022-06-16 02:56:45

提高中职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摘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稳步发展和深入进行,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学,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调整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式方法、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科学全面的进行教学效果评价,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专业发展和就业需求。

【关键词】:中职体育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96

前言:从宏观上讲体育课堂教学是构成学校体育教学的最基础的单位,只有不断通过一节节高质量、效果好的体育课“量积累”,才能形成高效率的体育教学“质突破”。当前,体育课“难上”成为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常埋怨学生基础差、学习态度不好;学生则抱怨教师上课内容枯燥、形式单一,体育器材少、活动空间不足等等;诚然,如上所述制约中职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良性发展的各种因素确实客观存在,但笔者认为,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要做的不仅仅是看到问题与困难,更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化解难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推进中职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各个环节贡献自己一份力量,因而,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明确教学指导思想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作为中职体育教师首先要清楚的认识到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身心健康、并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合格劳动者。中职体育教学活动要围绕着这一目标,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有机整合体育学科的相关知识、技能,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和养成自觉锻炼、终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意识。通过科学的指导和安排体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二、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是保证高效体育课堂教学的基础。

1、教学内容设置要符合中职学制特点

中职学校通常实行“2+1”学制,即学生在校学习两年,顶岗实习一年;期间还有不定期的见习活动,实际在校体育课时总量较普通中学少30%-40%。因此,体育教学内容的选取不易过于宽泛,否则,必然造成学生出现“吃多嚼不烂”的情况。笔者认为每学期安排两至三个主要教学内容为宜,这样可以保证知识、技能学习的连贯性,即便课程因见习活动等原因出现调整也不会打乱整体教学步骤,学生也会有充足的时间消化掌握所学的体育技能知识。

2、教学内容的选取要适合中职学生的特征

现在的中职学生大多处在15―18岁青春初期,普遍文化基础薄弱,但智力水平和身体素质与同龄的高中生差异不大。他们厌倦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对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积极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学习专注力低下,然而他们动手能力较强,对新事物、新观念容易接受,适应性强。针对中职生的这些特征,教师在安排体育教学内容时,要注意适当注入一些新鲜元素,如将新潮时尚的体育项目像街舞、瑜伽、轮滑等引入课堂,更好的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学习、锻炼的实际效果。

三、依托新颖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

随着时展,科学技术进步,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涌现,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活力。以往一节体育课40分钟,除去课堂常规部分、热身准备部分、整理放松部分的时间,真正留给体育教师进行内容教学的只有25~30分钟的时长,教师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体育知识技能尽量传授给学生,而知识技能的巩固只能靠学生课后自我复习实现,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效果并不理想,由于学生课后缺乏有效的指导,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技能无法及时再现,加之,中职学生普遍就存在学习惰性大的问题,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很容易就产生挫折感,丧失学习的动机,久而久之形成“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效果还不好”的尴尬局面;现如今,“微课程”和“翻转课堂” 等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出现,为体育教师解决中职体育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参考, “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视频再造教育让学生将知识的学习置于课堂之外,课堂之上的重点则放在知识技能的“吸收内化”;教师在课前将完整的授课内容系统地“碎片化”成若干个“微课”视频,然后通过网络给学生,学生可在手机或pc平台上随时随地按照微课程视频“学习任务单”的指导,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并能在线上与教师及同学互动交流;回到课堂时,教师组织学生互动学习,释疑解惑,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实现知识技能的重难点的突破。这些新的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有效破除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界限,真正实现了学生自主掌控学习的“人性化教学”,对提高体育课堂的效果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采用适当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追求教学的长效性。

中职学校的体育课堂组织形式长期以来一直沿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即教师按原有行政班级,使用固定教材、统一流程、单一评价标准开展教学活动的形式,虽然这样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进程控制,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但也造成了教学“大锅饭”现象的发生,结果是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职业发展的需求,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信心,这样单一的课堂组织形式无疑存在着较大局限性。

构建多元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科学地验证课程目标能否有效对接课堂教学效果,把体育常识、技能掌握、学习态度、体能发展、社会适应等因素包括在评价体系之内,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因人、因事和因境,灵活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改变以往过分强调结果性评价而对过程评性价重视不够的做法,同时尊重差异,为每个学生的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并给予悉心指点和引导,耐心期待学生的逐渐成长和进步。不断激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评价中来,多方面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赏识,体验到成功,进而逐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中职体育教学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宋尽贤,赖天德,胡滨.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综述[J].中国学校体育,2008,(10).

[2]张庆林,杨东.高效率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刘源溪. 浅谈有效的体育课堂管理策略[J].新课程(下),2011,(01):15-16

上一篇:浅议小学生中国画教学 下一篇:妙趣横生的音乐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