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语文教师的语言素养

时间:2022-06-13 01:38:27

【摘要】1.2 对学生思维的影响。一个人的言语过程实际上是其思维特点的“直观化”,言语反映着思维。教师的语言特点是与其思维品质特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师的教学语言素养直接反映其思...

提高语文教师的语言素养

[摘 要]何谓语言素养?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准确规范地运用本民族语言来表达思想情感、观点见解等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一般包括专业语言、态势语言、情感语言等几种素养。提升语文教师的语言素养不仅必要而且意义深远。

[关键词]素养 语文 情感 思维

语言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体现,教师的语言素养是教师为人师表的重要因素,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诸多素质的发展。语文教学,首先就是语言教学。语文教师的语言素养直接决定课堂的成败。何谓语言素养?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准确规范地运用本民族语言来表达思想情感、观点见解等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一般包括专业语言、态势语言、情感语言等几种素养。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存在着或叙述不清、不流畅、不规范,或照本宣科。缺乏必要的教育机智,或枯燥平淡,缺乏抑扬顿挫等现象,教师的语言缺乏魅力,课堂气氛就显得很压抑,久而久之,学生的语言也会贫乏。因此,提升语文教师的语言素养不仅必要而且意义深远。

1.语文教师的语言素养对学生的影响。

1.1 对学生情感的影响。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学生学习语文必须伴随情感。丰富的情感因素是教材中所固有的东西,然而中学生由于受阅历和经验的限制,往往感受不到文中深层次的情感震撼,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时,溶自己的切身感受于讲解中,把课文中的情源源不断地传达出来。教师在深入钻研和具体讲授教材的过程中,心灵必定受到不同程度的感染,情动于衷,心起情波,关键是要善于抓住这种情绪的变化,用不同的语气声调,用或爱或憎、或喜或忧、或褒或贬的情感语言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以求感染学生。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朗读示范作用,用声音再造美。海德拉尔曾说过:“语言就是人的生命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在朗读时要注意声、韵、调的和谐美,轻重缓急的节奏美,以及传情达意的表现美。在诵读的语境中,伴随着自如的声音、悦耳的语词,生动的语言,教师力争将那深邃的思想内涵、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憧憬,同时送入学生的心田,激荡他们的胸怀,陶冶他们的性情,在高尚的精神享受中、在生动的美感愉悦中,提升学生的情感境界。

1.2 对学生思维的影响。一个人的言语过程实际上是其思维特点的“直观化”,言语反映着思维。教师的语言特点是与其思维品质特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师的教学语言素养直接反映其思维能力的高低。列宁很欣赏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一句话“谁想得清楚,谁就说得清楚。”学生透过教师良好的教学语言,可以探究到教师的思维过程和学习思考问题的良好方法,体验到思维过程中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思维兴趣,提高其思维能力。一般说来,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会影响到学生的形象思维,理性概括的教学语言会影响学生抽象思维,机智幽默的教学语言会影响到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同时,教师的语言观点会影响到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教师的语言材料会影响到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1.3 对学生个性的影响。语言学习存在习得与学得两方面的因素,所谓习得,是一个人从出生伊始,不知不觉中(当然,有时是有所知觉的)对语言的学习,包括与人交谈,接触媒体,随意阅读中的学习:所谓学得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学到的有关语言的知识和能力。学生上学后,其语言学习的习得与学得很大程度依赖于教师。教师的个性、气质特点不同,教学语言也不同,对学生个性的影响也不同。胆汁质的教师热情澎湃、精力旺盛、性格开朗,教学语言呈现激情洋溢、言语铿锵、生动活泼等特点;粘液质的教师冷静严肃、循规蹈矩,教学语言常具有逻辑严谨、沉着朴素、语调平缓的特点。热情的教师,教学语言往往带有浓厚的激情;沉静的教师,教学语言条理清晰,层次清楚;乐观的教师,教学语言爽朗;风趣的教师,教学语言幽默。性格洒脱想象力丰富的,容易挥洒自如、妙语连珠,性格内向思维迟钝的,便容易气氛沉闷、语言苍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可以痛快淋漓、曲尽其妙;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就支支吾吾、闪烁其词。这就可以解释为何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师可以教出不同的味道。教师的教学语言可以为学生树立信心,也可以促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可以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也可能使学生饱受失落的痛苦,可以使学生为理想而努力,也可以使学生恐惧而退缩。学生成长中的智力特性与非智力特性深受教师影响。

2.如何提高语文教师语言素养

语文教师要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语言素养水平,必须切实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时代精神、心理知识、逻辑知识、专业知识、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素养。古人云“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源”, “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正是这方面的道理。下面就如何提高教师语言的素养提几点看法。

2.1 读,“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论语》),语文教师要多读书。一是读与语文课文直接有关的书。如作家的评传、作品的赏析、节选课文的原著、与背景有关的史书等。二是读与语文教育有关的书。如语文教育学、语文心理学、语文教材教法和著名教育家的书。三是读与提高语文教师综合素养有关的书。如哲学、美学、文学、思维科学、文艺理论、艺术等方面的书。吸取语言的精华,多储存,厚底蕴,教学时才会根据需要信手拈来。有了文化积淀才有教学高度,才有教学的广度。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自1995年到2000年的短短几年里,阅读量达到数百万字,记下了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50多万字的文摘卡片。如果没有这样的阅读积累,又怎能结合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情境,灵活地借鉴运用,使“主题教学法”异彩纷呈?

2.2 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练,就是实践,多读多说。练要有目的、有针对性。首先要有准确的发音、清晰的吐字,把字读对、读准,把句逗读清楚。其次,要训练有素的把握好语音大小、语调高低、语气轻重,语速缓急、停顿长短的变化。再次,要掌握发声(包括共鸣、气息)技巧,使自己的嗓音悦耳动听,形象逼真。“三人行,必有我师”。语文教师也要向所有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人学习。听广播,跟播音员学;看电视,跟电视节目主持人学;听观摩课,跟其他语言表达能力好的老师学。学语言,还包括向学生学。一方面,可以向普通话说得标准,语调语速掌握好的学生学习;另一方面,也要了解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语言表达,从而明确自己语言的努力方向。教师只有下苦功学习、掌握、磨砺、锤练、积累自己的语言,使自己的语言的体、形象、生动,才能吸引学生,拨动学生的心弦。

2.3 思。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论语》)。作为语文教师,光“读”还不够,光“练”还不够,还要会“思”。有了语言的积累汲取仍不够,还要在自己的课堂中实践语言,在反思中提升语言。作家秦牧曾有过这样的论述: “一个缺乏胃液的胃袋难以消化食物;一个缺乏思考的脑袋,也难以消化四面八方涌进来的知识,使它升华为智慧。”确实是这样。平时语文教师自己上课,可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请平行班老师专门关注自己的语言情况,也可以采用录音机、录音笔、MP3之类的工具,录制下自己的课堂语言,或者用DV把教学过程实录下来,课后组织“会诊”或回顾反思,对比导语要自然、点拨语要巧妙、提示语要准确、评价语要贴切、结课语有延伸等几方面语言的境界追求,找出自己在表达、思维、逻辑等细节上的差距和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只有这样不停地实践,不断的反思,语文教师的语言才会更有艺术,才会在课堂上激情飞扬,用自己的语言弹奏出美妙乐曲,征服学生,赢得学生共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语言,苏霍姆林斯基说它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于漪说它“不是蜜,却可以粘住孩子的心灵。”教师的语言风格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个学生,教师的语言素养直接关系到学生语言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让我们锤炼自己的语言,提升自己的底蕴,丰厚自己的语言素养,让我们在课堂上“妙语生花”。

参考文献

1 李秉德主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第2版

3 刘佛年主编・当代教育新理论丛书

3 李方著,《现代教育研究方法》,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上一篇:美容养颜 第12期 下一篇:语文课改中的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