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鳌“PK”达沃斯

时间:2022-06-06 04:36:26

中国博鳌“PK”达沃斯

2011年达沃斯论坛开幕前,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的新闻秘书季马科娃在该国代表团启程时说,俄罗斯是这次论坛的主宾国。虽然俄政界精英、商界翘楚倾巢而出,前往捧场,但只消浏览一下本届论坛的日程安排,相信大家就会一目了然,谁才是这次达沃斯最重要的客人。

虽然有包括法国总统萨科齐、德国总理默克尔、日本首相菅直人等在内的多国元首及政府首脑捧场,但此次最被重视的国家非中国莫属,因为论坛期间与中国有关的会议场次高居榜首,如“对华看法”、“中国企业前景”、“中国对国际贸易及经济增长的影响”等,是以俄罗斯为主题会议的三倍。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去年超过了日本,经济增长率达到10.3%,外汇储备突破2.8万亿美元的天文数字,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它在达沃斯成为所有人热议的话题。

为邀请更多的来自中国的重量级人物,将这座瑞士名城变成全球知名企业首脑与中国共产党官员及大公司总裁交流的平台,论坛组织者可谓煞费苦心。他们知道大多数中国人外语不精,就放弃了只用英语开会的习惯,并且事实上将中文提升到大会第二工作语言的高度。在论坛官网上,代表发言的网络直播只翻译成了中文,而该网站也只有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

然而,令组织者乃至论坛主席施瓦布感到相当遗憾的是,上述努力都沦为徒劳。尽管北京此次派了60余人,组成了史上最庞大的代表团,团长由商务部长陈德铭担任,其他引人注目的成员是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中司总经理高西庆,但与会的中国企业家组成令主办方感到失落,其中并无大型国企老总,因而无法谈成金额达数亿美元的大宗交易。

整个论坛都对中国人的举动感到费解,不过,北京的行为自有其逻辑所在。在1月中旬于香港举行的亚洲金融论坛上,中国某国有银行职员的话为我们揭开了这一谜团。他告诉本刊记者:“如果有意愿认真地谈论中国、解决某些问题,论坛可以也理应在中国进行,不一定非得赶往国外某地。”

早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甚至在全球开始讨论中国可能腾飞之前,北京就开始为此目标而努力了。创造亚太地区大型经济论坛的想法诞生于1998年。当时,该地区正在承受亚洲金融危机的苦果。提出该建议的并非中国人,而是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以及日本前首相细川护熙。他们建议打造一个平台,供本地区所有国家的官员及企业家举行会晤并交流信息之用。北京迅速捕捉到这一信息,希望该论坛能落户中国。

2001年,博鳌论坛开始在海南举行。2005年,该组织在北京开设了代表处(继瑞士和美国之后的第三家)。2007年,它开始在中国举办“新领军者年会”,即夏季达沃斯论坛,邀请“全球成长型企业”与会,中国总理每年都前往致词。

2008年秋,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有关中国的悲观预言非常之多。由于美欧市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大幅萎缩,造成2000万人失业,中国的经济奇迹似乎面临崩溃。或许正因如此,北京在2009年向达沃斯派出了由总理带队,阵容最强大的代表团。

然而,仅仅数月之后,人们便发现对中国经济的忧惧太过危言耸听:北京推出的刺激计划迅速取得成效,在2009这一危机之年,它成为全球唯一将增长率维持在危机前水平的经济大国。非但如此,它积累了巨额外汇储备,成为众多国家青睐的金主。

中国领导人在2009年4月的博鳌论坛上发现,形势的确不错。出席此届论坛的有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阿斯塔纳以出口石油为担保,获得了中国的巨额贷款)、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伊斯兰堡也从北京拿到了钱)以及越南、蒙古国、芬兰、新西兰的总理,甚至连刚卸任美国总统的小布什也亲往捧场。众多全球知名企业的负责人纷至沓来,包括沃尔沃副总裁潘伟博(佩尔·厄斯特贝里)在内的部分人是来谈生意的。

去年,中国开始逐步降低自己出席达沃斯论坛的规格,与此同时,博鳌论坛的地位却与日俱增:去年有近2000人与会,与达沃斯的出席人数旗鼓相当。尽管出席者的身份还逊于达沃斯,其水准的日益提升却是不争的事实。

或许,2010年让北京最终意识到自己正在信心满满地朝着超级大国的地位迈进。因此,倘若身为企业家的你希望在这个全球发展最迅速的市场争得一席宝地,就请扔掉达沃斯的滑雪板,赶去地处热带的博鳌吧。

(选自俄罗斯《权力周刊》,标题为编者所加)

上一篇:曾国藩收礼 下一篇:于娟:海归博士的生命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