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锤炼之法

时间:2022-06-06 02:57:16

语言锤炼之法

对于中学生而言,锤炼语言不宜过度。锤炼语言不是一味堆砌华丽的词藻或是用极生僻的词句,而是力求语言准确、生动、简洁。做考场作文,我们审题立意后,在语言的表达上,应把追求语言的准确放在第一位。尤其是易写成议论文的话题作文,在观点的表达与逻辑的推理上,准确与简洁的语言会给人清爽夺目之感。如果加之修辞手法运用得体,生动的语言又为文章倍增文采,那么一篇高分的考场作文也就大功告成。

一说到炼字炼词,修辞句式,我们常会误认为这会导致文章华而不实的弊病。实际上,只要用心权衡,是可以做到既华且实的。有文采并不是贬义,就像奢华也是审美的一种追求一样,追求文章华美也不为过,更何况还尽力做到华美而实至呢!譬如贾谊的《过秦论》中写秦孝公的野心,“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四句一个意思,那是否可改为“有一统天下之心”?从意思上看好像没有问题,事实上改后看似简洁的句子却在表情达意上远逊原句。原句不仅融铺陈、夸张、比喻、对偶于一体,气势恢宏,恣肆烂漫,而且更加突出了秦孝公的勃勃野心,文采与表意相得益彰,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下面我们就如何锤炼文章的语言作一番探讨尝试。

一、积累词语,增加“板凳”深度

锤炼语言应由积累词语开始,因为没有厚实的“板凳”,其它技巧实无从谈起。这就好比一支足球队,要多线作战,必须兵力充沛,平常那些作替补不能首发的球员也要随时做好上场的准备。我们为文造语也是如此,同一意思,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出来,虽说大致相同,但深究细味,能准确达意最合适的词一定只有一个。这就自然涉及到孰优孰劣的问题,选择之间,锤炼之意便生。

譬如初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得一“慰藉”。细细体会,似意同“安慰”,但比安慰更多一分典雅,且“安慰”可名可动,而“慰藉”多用作名词。不断读书,不断积累字词,让你的单词库一天天地充实起来,并且清楚地知道它们各自的用法,那么写文章时炼字炼句也就变为了现实。

二、妙用词语,他山之石攻己之玉

妙用词语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增补替换。因为一个不太准确的用词,犹如一个不太招人喜欢的客人,让人读之不爽,还得付出些笔墨。一个妥贴的字词却有千里逢故知的喜出望外之感。譬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一个“绿”字,几经改易方定下来,传颂至今。妙就妙在其将满眼之绿动态化,使全诗意境陡出。

(一)用表意准确生动的词替换表意含混呆板的词

譬如某同学在《荷花淀的残酷战斗》一文中开篇写道:“《荷花淀》一文,写得好,尤其是文中对人物情感的表现,以及对环境的描写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章好在什么地方,人物情感如何表现,对环境描写留下了什么样的深刻印象?都含混不清,难说生动。后改为“《荷花淀》一文淡雅疏朗,朴素清新。其中人物情感着笔细腻、真切;环境描写更是诗情画意,不愧为“白洋淀派”开山鼻祖之力作。”表意准确,语言增了几分姿色。

(二)增补镶嵌,让句子意蕴丰富活起来

郭沫若曾说:“语言除掉意义之外,应该追求它的色彩、声调、感触。”所以,作文的语言不仅要求明确、简练,而且更应该生动、形象,既能传情达意,也能递声闪光,丰满形象。要做到这一点,增补镶嵌之法适可运用。

譬如下面这个句子:“我向往幽闲,我喜欢清纯,我心仪静谧,我追寻祥和……但这个纷扰中的世俗,在一片狼藉的温床上,永没有休止过可怕的梦想。”这个句子本身够简洁清楚,优美动人。只是意蕴稍欠丰富,如在原句上稍作增补可保本来面貌且蕴藉绵远。“我向往‘采菊东篱下’的那种幽闲,我喜欢‘清水出芙蓉’的那般清纯,我心仪‘人迹板桥霜’的那片静谧,我追寻‘低头弄莲子’的那股祥和……但这个纷扰中的世俗,在一片狼藉的温床上,永没有休止过‘沉鱼落雁’的可怕梦想。”

在词语上下足功夫后,锤炼句子则顺理成章。

三、画龙点睛,警策全文

“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景”、“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警策之句既是谋篇布局常见的手法,也同样暗合锤炼语言的用意。因为一文之中,无论是“警醒”全文之余,还是立要一段之内,都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孙犁《黄鹂》中的“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它们的极致。”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都起到了画龙点睛警策全篇的作用。虽然不是所有文都会运用这种技巧,但对于高考话题作文而言,为了更好地扣题点题,警策之句能很好地完成这样的任务,何乐而不为呢?

四、化抽象为形象,诗情画意

文学语言本以形象取胜,即使是霍金写《时间简史》这样的科普文章,也多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说明抽象的理性道理。可见一切语言在务实之余都力求形象生动。如果在用语意象的选择上别出心裁,做到诗情画意那就更好了。

譬如庄子在《秋水》篇中讲道的境界,先从河谈到海,再由海论至天地,化抽象为具体,古今之作难有出其右者。

又譬如贾谊在《过秦论》中写九国之师“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其中一个“叩”写尽了九国之师的虚张声势,畏畏缩缩,貌合神离的情状。一个“延”(即延请,迎接之意)刻画出秦人以逸待劳,胸有成竹的神气。用语简单,却能收到形象可感的效果,这与作者对语言的锤炼分不开。

珠藏川自媚,玉韫山含辉。为你的作文增色,得有珠玉为伴。平常日积月累,娴熟手法化技巧于无形,再以深情温泡之,美文指日可待。

[作者通联:自治区林芝地区第一中学语文组]

上一篇:问题设计,讲究“正、真、准、整” 下一篇:从三个维度求语文课堂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