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养原则与目标论述

时间:2022-06-01 08:00:40

人文素养原则与目标论述

一、构建医学生人文素养模式的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原则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为导向,总结国内外人文教育的经验,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需要,高等医学教育应坚持以人文本的科学发展观,即要注重整体的“人”,塑造全面的“人”,关怀服务的“人”。同时,高校教育应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具体要做到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以病人为本等,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贯穿于整个的教育与临床服务的整个过程。

(二)坚持教育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养,一方面应注重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需要通过“读万卷书”的方式来完善人文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应注重人文实践,由知到行的转变,需要通过“行万里路”来检验完善人文知识。只有注重医学生自身的实际体验,才能促使医学生由理论知识素养向行为素养转变,才能更好地在临床实践中更人性化的方式服务人。

(三)坚持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学校教育是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的温床,在医学生的人生经历当中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高校教育者应充分地利用学校资源,以先进教育理念,丰富的教育内容,精彩的教育形式塑造素质全面发展的医学生。高校教育应注重医学生学习的自觉意识培养,积极引导医学生的自发性。只有广大医学生充分意识到了加强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并对其产生强烈的兴趣与热情,才能使人文教育充满生机与活力。

(四)坚持批判性与继承性相结合的原则

文明发展到二十一世纪,已有几千的历史。高校教育应充分地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特别是古代医学的精华,将会增强医学生的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更加地热爱医学。同时,医学教育应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开放的眼界,包容的胸怀,根据时展的需要,结合我国的国情,批判性地汲取全人类文明的成果,使我们的医学教育能适应时代、赶超时展的需要。

二、构建医学生人文素养模式的教育理念目标

医学人文素养教育应克服传统教育理念的弊端,树立以人为本、全面科学教育发展观。医学高校在强调人文素养教育重要性的同时,应摒弃以往的教育方式,认为人文素养教育是可有可无的辅助课程,仅仅是医学课程的附属物。重视加强人文素养教育,要求医学教育者与医学生都应适时转变观念,彻底改变并去除科学主义的影响,关注科学与人文价值的相通性,促使科技与人文有机融合,树立正确科学的医学职业价值观。教育思想理念应从医学专业学科与人文知识学科分离走向融合。医学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两者的有机融合,是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医学科学素养以求真求实为主要特征,重视临床客观事实,尊重医学规律,突出了医疗过程的客观性与准确性,以实现医学科技知识与医学精神的统一。医学人文素养是以人性化关怀为出发点,以求善求美为主要特征,注重情感体验,追求医学的人性化服务,是医学者的人文内涵、道德行为等能力素质的集中体现。实践证明,我国高等医学教育长期以来,受单纯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实行的是单纯的医学学科办学模式。这种医学模式虽然培养了大批的实用性人才,但弊端也随之暴露。生物医学教育模式是以疾病为中心,把人的生物与心理、社会属性分离。医学生在学习中看到的只有人体器官,而不见有人格情感的人。医学院校的学科面窄、基础教育单薄、学术氛围不浓,人在医学教育中成了纯粹的动物,培养的医学人才在临床实践中往往是见“物”而不是见“人”,“看病而不看人”。现代医学模式要求人们把生物、心理与社会因素有机的统一,改变了人们对疾病与健康观地认识。从历史的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角度来看,科学技术与人文素养应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使人类认识自我不断地向纵深方向发展,以追求自身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同时又对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在认识自然征服自然服务社会中不断地认识错误、克服愚昧;不断地发现真理,使人类地活动更加地尊重客观规律。但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会尤其自身的缺陷,这就迫切需要追求善与美德人文素养来弥补与克服科学技术的不足。科学无人文则盲,人文无科学则空,实现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融合,本质上就是人类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因此,高等医学教育,应适时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新型人才发展观,摈弃重医轻文的错误理念,注重医学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最佳结合点,并使其在教育实践中得到彻底地落实,以促使两者的相通相融,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促进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协调、可持续性发展。

作者:蹇瑞桥 姜玲红 单位: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电子焊接在素养培养中的实用性 下一篇:诌议图书馆知识管理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