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探微

时间:2022-06-01 04:38:46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探微

摘 要: 本文从初中化学教学出发,分析了传统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了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提问的新要求,论述了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关键词: 新课改 初中化学教学 有效提问策略

新课改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课堂探究学习的本质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作为探究活动重要环节的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交流互动、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堂探究活动进行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因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就成为提高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渠道之一。

一、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有效提问实施的重要意义

传统的课堂教学倡导“以教促学”。在课堂教学的以往研究中,大都把课堂提问看做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和引导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进师生交流、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等的有效手段,因而更多地关注如何通过课堂提问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节教学进程,使课堂教学沿着预先设计的路子进行”。这实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和教学权威。

与其相对应,新课改倡导“以学促教”,教师的任务不仅是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调控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活动,而且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规范者。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助产士”,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学会学习,不仅授以“鱼”,更授以“渔”——“捕鱼”的本领。现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

在现代教育理念下,注重如何通过变革课堂提问、课堂练习等教学基本环节,改善课堂文化和执教理念,使得学生既可以获得人类已有的知识,又可以在学习中获得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的发展,在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潜能的同时,实现自己交往的需要、成长的需要,进而逐步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这已经成为深化课程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迫切任务。

二、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有效提问应着重突出探究性

课程改革后的化学课堂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的。这里所说的问题不完全等同于传统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完整的体系,让学生朝着一个明确的方向探究。设计的思路必须体现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即提出问题、建立假说和猜想、制订实验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结论性的知识,更要重视掌握解决问题中的过程性和方法论等程序性的知识。

1.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情境的形成是整个探究活动的起因,没有问题就不会有探究,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要努力创设能激发兴趣、启发思维的教学问题情境,让问题成为教师提出的内容和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之间的桥梁。如:在讲解“物质溶解度”时,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在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增加食盐,食盐是否都能溶解呢?又如:讲解“物质变化”时,事先准备好澄清的石灰水,然后让学生用嘴通过玻璃管向里面吹气,学生发现“水”变得白色浑浊,学生看到明显的“清水变牛奶”的现象会产生极高的兴趣,很想知道其中的道理。

2.认真组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多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新课程实施后采用的探究式教学,必须体现科学探究过程。探究活动的有效组织,是实现这一转变的根本。鼓励学生大胆地对问题提出假设和猜想,然后通过实验或查阅资料获取事实与证据,最后作出解释和判断。

猜想和假设是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的开始,即使某种假说是错误的,也会为别人提出更多的假设而创造灵感。要让学生独立做假设、猜想和预测,才能充分体现探究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研究的正确态度和方法,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观察、实验是获取科学事实和证据的最基本的方法,但不是唯一的途径,学生可以从教师、教材、网络或其他地方获取证据,对他们的探究进行补充。要根据所收集到的事实证据形成解释,科学地对问题做出回答。学生交流研究结果,相互讨论对问题的解释,能够引发新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将实验证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他们所提出的解释这三者之间更紧密地联系起来。最终,学生能化解彼此观点中的矛盾,巩固以实验为基础的论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学习《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时,提供给学生实验所需的试剂: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和金属铝、铜,并提出以下问题:利用这些材料,如何操作得出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吗?学生通过自己动手,逐步探究,并写出物质相互间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而加以比较,看看它们属于哪种反应类型?通过这样的探究性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有助于培养探究能力。

3.系统安排问题组合,培养学生探究习惯。

探究性学习中的问题有别于传统课堂上的提问,要有完整的系统。不要把问题弄得太琐碎,提问要形成教学的思维链,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拾级而上,就好像攻伐坚硬的木头一样,先从脆弱的部分入手,再攻伐坚硬的部分,从而使学生能愉快地理解各个问题并作出准确的回答。教师发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体现了教学思路的顺序、学生的认识顺序,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每个子问题都应当是课题中的一个微型的小课题,是向着我们所期待的结论进程中的一个步幅。要让学生心中有全局,每探究一小步,都要知道这一步在整个课题中的作用。

三、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国内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表明,中小学教师平均每堂课的有效提问仅为56%。所谓有效的问题,是指那些学生能够积极组织回答并因此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问题。有效提问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控教学过程。一个成功的教育活动,离不开有效的提问设计。

1.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

教师在提问设计上,要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给学生设计跳一跳够得着的问题。人的认知水平分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未知区”。停留在“已知区”提问,问题太浅,学生思维不活跃,提不起兴趣;在“未知区”提问,问题太深,难度过大,学生的思维跟不上,容易丧失自信心,无法保持持久的探究心理;只有在“已知区”和“最近发展区”之间设计提问,才会使学生的努力和问题之间产生共鸣。只有找准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准确定位学生的“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才能有效提问,问题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心理需要。

2.提问必须具有明确的目标。

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的刺激乃是兴趣。”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不在于要讲授多少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在课堂教学中,“为何要问”、“问什么”必须依据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课堂而定,必须注意“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解决问题”等目标的融合,提出的问题要有利于本节课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自始至终都应围绕教学中心,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环环相扣。漫无目的频繁提问不仅淡化了教学的重难点,而且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

3.提问必须注重过程的调控。

课堂提问应注重过程的调控,在学生回答之前提供思考的时间,合理地候答与理答。候答的时间不宜过短,过短学生由于思考时间不充分、精神紧张、准备不足等原因,通常无法回答或者仓促回答导致错误,教师必须花费更多时间给学生提示或者纠正学生的错误,既不经济又容易招致学生的反感。点名回答应注意普遍性,有效的课堂提问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一对一”式的问答。理想的课堂提问应该使全班同学都能受益。理答是指教师对学生回答时和回答后的处理。教师理答时应注意倾听,表示关心和重视,起到鼓励学生的作用。理答时要鼓励学生发问,这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较高认知水平的发问能刺激学生进行较高水平的思维活动,这对探究学习是不可或缺的。给学生创造提出问题的机会,并将激发的探索兴趣深入下去。赞许和鼓励学生,接纳和采用学生的想法,对学生的感情做出应有的反应,提高学生对所有学习活动的参与频度,等等,都可推动学生进行集体的或独立的探究。

4.提问必须注意用语的科学。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课堂提问是启迪学生积极思考、启发学生思维的催化剂,也是教师及时获得信息反馈,有效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手段。问题的设计是课堂提问的基础,是课堂提问顺利进行的关键,问题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师更应该重视问题的设计,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尽可能使提问用语规范、科学。课堂提问可以尽量活泼、生动、幽默,但用语一定要简单、清楚、明确,使用学生能理解的、能真正清楚表达意思的语言;不能一味迎合学生某些低层次的情趣而丧失科学性。如果学生听得哈哈大笑,而学习效果却令人失望,就会陷入课堂教学的误区。提问更不能有知识性错误,要符合逻辑。

5.提问必须注重表达的灵活。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教学方法。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设置作了多种分类。从提问的程式分,提问有判断式(是什么?)、描述式(怎么样?)、分析式(为什么?)和评论式(你认为怎么样?);从认识目标出发,提问可分为认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掌握性提问和应用性提问;从提问形式看,提问可分为导入性提问、疑问性提问、判断性提问、填空性提问、对比性提问和讨论性提问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教材的内容和难点,重点认真挖掘其广度、深度,适时适度、有针对性、有艺术性地灵活应用,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起到抛砖引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6.提问必须注重情感的交流。

著名教育家契诃夫说:“教育学生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效作用。”教师的问题设计还要有助于学生思想情操的陶冶,富有启发性、强烈的感染力和鲜明的教育性。中学生都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和好胜欲,希望能受到老师的关注、表扬,至于那些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学生,更希望能得到赞赏或青睐。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大都比较单纯和幼稚。事实证明,不少学生偏科的原因往往是对任课老师的亲疏,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从一定程度上讲,课堂提问是师生感情交流的一条纽带。通过提问,教师恰如其分地评价,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勇敢精神,还能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增进师生感情。

总之,有效的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提问有法,但无定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观念,严格遵循新课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原则,不断实践,不断摸索,掌握灵活、有效的提问方法,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重要作用,使课堂提问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的脚手架。

参考文献:

[1]叶育萌.实施有效课堂提问的策略[J].教学策略,2007(1-2):34-35.

[2]崔允漷.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人民教育,2001(6):46-47.

[3]张德伟.当代教学新理念[M]..北京出版社.

[4]王祖浩主编.教育部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化学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5]王方林.何谓有效的课堂提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45-47.

上一篇:一切从“我”开始 下一篇:“以学定教”在职业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