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分析

时间:2022-05-31 05:58:44

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将我院2011年8月~2013年7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20例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接受抗生素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桂枝茯苓胶囊治疗。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近远期疗效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总有效率发现,组间差异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无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随访期间复发率明显较低,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辅以中药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可减少复发,具有更好的远期疗效。

关键词:抗生素;桂枝茯苓胶囊;慢性盆腔炎;临床分析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临床常见的疾病,患者盆腔内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组织发生慢性炎症,多由于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愈所致,常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严重者可导致不孕、异位妊娠等严重后果,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均造成不利影响[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1年8月~2013年7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20例纳入本研究,均有下腹坠胀、疼痛、腰骶部酸痛、白带量多、色黄等症状,劳累、或月经前后加剧。妇科检查结果提示子宫增大、压痛,或呈后位,活动受限;子宫一侧或两侧可触及条状物,或有片状增厚、压痛。B超检查结果提示盆腔有积液或炎性包块。研究对象同时剔除合并糖尿病、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患者。

根据就诊顺序奇偶数法分组,奇数者归为对照组,共计60例,年龄22~46岁,平均年龄(35.54±3.68)岁;体重49~68kg,平均体重(58.76±3.44)kg;病程1~5年,平均病程(2.64±0.58)年;其中已婚已育43例,已婚未育17例。

偶数者归为实验组,共计60例,年龄24~45岁,平均年龄(36.43±3.82)岁;体重50~67kg,平均体重(58.94±3.58)kg;病程1~6年,平均病程(2.53±0.64)年;其中已婚已育45例,已婚未育15例。

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现其在年龄、体重、病程、婚育情况等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抗生素治疗,月经期静脉滴注青霉素800万U、丁胺卡那0.4g,1次/d,连续治疗7d。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2]。

实验组患者在此治疗基础上口服桂枝茯苓胶囊(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31g/粒,国药准字Z10950005)治疗,3粒/次,3次/d。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3]。

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近远期疗效的差异性。

1.3评价指标显效:月经不调、白带异常、下腹坠痛、腰骶部疼痛等症状消失,常规妇科检查患者结果正常,B超检查结果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好转,常规妇科检查、B超检查显示盆腔包块、积液等症状改善。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恶化[4]。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数据处理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数据处理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时认为组间差异结果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2结果

2.1近期疗效对比两组总有效率发现,组间差异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无意义(P>0.05),见表1。

2.2远期疗效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患者随访期间复发率明显较低,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慢性盆腔炎病程长、易复发,是妇科临床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患者发生下腹坠胀、疼痛、腰骶部酸痛、月经异常、白带增多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目前西医临床多采用抗生素治疗,不利于患者预后。

中医学理论认为慢性盆腔炎属于"带下"、"腹痛"、"瘕积聚"等范畴,与机体气血不足、湿、热、毒邪侵袭有关。桂枝茯苓胶囊组方源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方中君药桂枝辛甘而温,功擅通利血脉、散寒行瘀。臣药茯苓善于利水渗湿、健脾益气,辅助君药行血散瘀。佐以丹皮活血散瘀、凉血降火;赤芍凉血止痛、养血和营;桃仁破血祛瘀、消散结。诸药合用,共奏疏通经络、行血散瘀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桂枝茯苓胶囊可促进盆腔内局部血液循环,改善或消除炎症反应,同时可进松解组织粘连,促进盆腔组织对抗生素的吸收,提高抗生素的药效[5]。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辅以中药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可减少复发,具有更好的远期疗效。

参考文献:

[1]陈冬丽,陈双郧,陈勇,等.桂枝茯苓胶囊配合康妇消炎栓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10,12(2):52~53.

[2]赵俊霞,石征彦.药物配合物理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2):57.

[3]廖文平.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8):1409~1410.

[4]罗琼英,陈淑芳.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34):145~146.

[5]张亚娜.物理治疗加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0(8):496.

上一篇:改良式留置导尿操作法的临床探讨 下一篇:药物流产失败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