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择题解法探讨

时间:2022-05-31 11:10:57

高中历史选择题解法探讨

[摘要]纵观高考历史全国卷及地方卷,选择题的分数大都占据总分的半壁江山。选择题得分的高低直接影响该科成绩,从而影响高考成绩。如何提高选择题得分率一直是一线教师和考生苦苦思索和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从设问句提炼历史基本要素,剔除材料中无效信息的干扰,用关键词整合有效信息,从备选项中锁定有效信息的关键,是有效解答高中历史选择题的主要步骤。

[关键词]斟酌定位准确排除知识链接恰当对接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10103

纵观高考历史全国卷及地方卷,选择题的分数大都占据总分的半壁江山。选择题得分的高低直接影响该科成绩,从而影响高考成绩。所以有人认为“得选择题者得天下”。然而如何提高选择题得分率一直是一线教师和学生的普遍困惑,也是每年参加高考的学子苦苦思索和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为此,笔者从具体学情入手,对每一届学生、每一次考试,无论大考、小考、联考、统考、会考等,不管是难度较大的题目,还是浅显易懂的题目,都反复仔细琢磨每道题失分的原因。针对问题的症结所在,笔者做了大量的问卷与座谈,对问题的追问一直在延续。现将笔者探究的有效解答高中选择题的步骤做以下探讨

一、奔设问句,提炼历史基本的要素――斟酌定位

历史选择题由题干、提示词和选项组成,而题干大都以材料呈现,历史的基本要素就包含在材料中。历史的基本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很容易把握。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弄清这些历史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在逐步深入识记这些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上升到理解的层面,才能全面、准确、有效地提取这些基本要素。比如2013年北京文综卷的一道选择题:

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

A.北宋中期

B.元末明初

C.明末清初

D.鸦片战争时期

这道选择题应锁定的历史基本要素是“该船”指代“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因此该船的沉没时间最早应选C。如果把这道题的基本要素锁定为“1985年”或“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就一定会选错答案。这道选择题的历史基本要素相对简单,有的选择题材料复杂,在解答这类选择题时,如果先划分层次,再简化意思,最后归纳有效信息点,便能作出正确判断。比如2013年新课程全国文综卷2第32题:

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妇女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

B.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解答此题时可先分析题干主旨。其材料按三个句号分为三层。这三句话意思分别简化为:①女子因罪按律当死。②女子因辩护人的辩护打动了陪审团。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由此归纳出:公元前340年,女子从因罪按律当死到由于辩护和投票被判无罪未死。最后分析备选项A。“民主原则”在材料中的主要体现是辩护人制度、陪审制度。“司法过程”在材料中的主要体现是辩护人的辩护、陪审团投票、陪审法庭的宣判、宣判结果为无罪等。由此可以判断A项正确。通过以上题例可以看出,锁定题干中正确的历史基本要素要仔细斟酌,谨慎定位。

二、读材料处,剔除无效信息的干扰――准确排除

选择题所选取的材料对于备选项来说,有的是有效信息,有的是无效信息,考生如果能精准剔除材料中的无效信息,那就有效降低了选择题的难度。选择题的难易程度取决于无效信息的干扰程度,因此准确地排除无效信息必须慎之又慎。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就不能轻易地排除。有不少学生把材料的有效信息当成无效信息简单地排除了,那就意味着这道题就没有做对的可能了。比如2013年新课程全国文综卷2第27题:

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这道题省略号前后两句之间用递进连词“又”连接,由关联词判断法可知,第二句才是题干材料的强调句,剔除材料中第一句的无效干扰信息,可分析出第二句的主要意思是市民阶层与世俗文化小说之间的关系,便可判断C项“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为正确选项。

三、找关键词,整合有效信息所在范围的部分――知识链接

从平时的练习和检测中笔者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能从材料甚至是很难解读的材料中快速提取有效信息所在范围,但是很难找准有效信息点。这可能是因为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忽略了有些设计环节。教师一定要明确对学生历史能力的考查不限于历史知识的本身,而是历史知识的延伸。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把围绕考纲所呈现的知识进行多角度的拓展延伸,在典型题例中培养学生分层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层层寻找有效信息点,就像剥玉米棒那样层层剥开,最后露出玉米粒。材料与选项的有效信息点找到了,知识的链接做到无缝对接了,对选择题的准确判断就迎刃而解了。比如2013年新课程全国文综卷2第33题:

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

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C.废除君主立宪制

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题干设问中的“这”字特指“彻底变革”一词,“这”指代的信息点与题干材料的其他内容并无直接关系。因此,“这”字指代的信息点“彻底变革”为“变邦联制为联邦制”,D项正确。

四、析备选项,锁定对应信息的关键――恰当对接

选择题的备选项包括正确选项和不理想选项,不理想选项通常也叫干扰项。在平时的训练和检测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往往把材料的有效信息与对应的选项割裂开来。他们在做题的过程中顾此失彼,要么注重了材料而丢掉了选项,要么注重了选项而丢掉了材料,甚至出现用自己的思维定式去“绑架”材料中没有体现的信息,自以为解读得非常合理,从而导致选择题的正确率不高。

总之,通过以上四步训练后,笔者所教学生解答高中历史选择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在历史高考中取得了比较优异的成绩。然而对高中历史选择题的解答方法探究,我们依然在路上。

上一篇:试析初中生英语课外阅读问题和解决措施 下一篇:思想政治课小组合作学习中“搭便车”问题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