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壮族大学生信仰培育再探

时间:2022-05-28 10:35:00

社会转型期壮族大学生信仰培育再探

摘要:信仰是人们对某种理念、主义、思想和规范的信奉和仰慕,并将其作为自身的思想和行为准则。社会转型期部分壮族大学生信仰出现西方化、功利化、非理性化等异化倾向。文章在剖析其异化产生的原因,提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学习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科学的家庭教育、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加强壮族大学生自身培育等培育对策。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壮族大学生;信仰;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4-0095-02

一、社会转型期壮族大学生信仰的现状

当前,我国正经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度的集权政治向现代的真正的民主政治、文化由一元向多元转型的关键时期,人们的信仰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信仰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内在的精神动力,是人们对于某种理念、主义、思想和规范的信仰和仰慕,并将其作为自身的思想和行为准则,信仰将始终发挥其暗藏且深远、深刻的功能并鞭挞人们的行为,一个人有怎样的信仰,就会有怎样的行为。

虽然社会转型期大部分壮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比较坚定,但部分壮族大学生信仰现状不容乐观,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西方化

民族是文化之根,文化是民族之魂。毋庸置疑,民族文化信仰对于民族及其文化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壮族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对本民族的民族文化漠视,认为民族文化俗不可耐,跟不上时代的潮流,是老一辈人的精神支柱而并非现今壮族文化发展所应传承的,某些民族文化与社会转型期带来的新变化格格不入,因此更多的选择否定本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民族文化意识淡薄。而社会转型期壮族大学生信仰危机较严重,仅是一味的崇尚外国文化,如“韩潮”的出现、热衷于购买外国商品、喜爱外国的影片、崇尚外国的价值观念和风土人情等。

(二)功利化

随着社会转型期在物质上的不断满足,忽视了精神层面上的追求。他们极度认同当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价值观念,虽看到社会公平不断实现却又为自己的“无私奉献”感到不平衡;他们对于道德冷漠现象深恶痛绝却又感到无能为力,另外,在经济繁荣的当今世界,个人私欲极度膨胀;虽然在学校接受教育却没能将所学的正确、积极的价值观联系到自身的实际生活;此外,功利主义更是盛行,在校大学生总避免不了就业问题,因此为实现自身利益而不惜牺牲他人、国家及社会利益,以达到满足自身内心的需求。

(三)非理性化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作为科学技术的前沿,有着不可抹灭的作用。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必须树立科学信仰,但部分壮族大学生存在着迷信、神鬼观念和有神论,摒弃科学观进而树立有神论,表现为过度信仰本民族的丧葬风俗、风俗节日和巫风等,如信仰道公、师公,他们尊重道公、师公,崇敬他们通天地晓鬼神的能力,迷信盲从,不从科学的角度考虑问题,将他们的精神完全寄托在神灵的身上,以致做事情无预见性和科学性,仅持着求助与神灵就能办妥一切事的想法来对待工作和生活。举一生活实例,如当孩子身体出现不适时,唯一相信的是巫风,即请巫师来做法,以此来祛除病魔以达到身体痊愈,将科学的医术拒之门外,最终结果却是丧失了性命。因此这种只相信歪门邪道,不相信科学的恶习,如此发展下去,科学信仰危机不得不令人高度重视。

二、社会转型期部分壮族大学生信仰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方面

社会作为一个大的集合体,对作为社会其中一员的壮族大学生有着深远影响。社会风气及社会环境的好与坏影响着壮族大学生的信仰。当今社会正处经济飞速发展的繁荣时期,似乎整个社会都弥漫着一股强有力的进步风气,但也免不了存在消极影响。社会总体上呈现着“物欲化”使人们不自觉的成为了物质的奴隶,一切追求都以是否获取物质利益为标准,因此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丢失了真正发自内心的信仰。社会环境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实乃令人发指,尔虞我诈、、追逐功名利禄、金钱至上等低俗之风无时不影响着个人信仰。此外,当代社会更是个充满无数诱惑的社会,不同的信仰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涌入社会各层面,同时也不断更新了信仰文化,因此个人信仰总免不了受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的影响。

(二)国家方面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避免不了一定程度上重经济发展轻精神建设的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也存在着弊端,社会主义事业是否真正取得进步不仅以肉眼看到的成就来评定,还要从更深刻的精神层面去评定,如关于文化建设,既然有了相关思想文化上的政策指导和思想路线的提出,但不能仅仅只是纸上谈兵,因此存在只说不做或做得不到位的现象,最终那些所谓的有益于信仰培育的政策也付诸东流。

(三)家庭因素

家庭作为孩子学习的第一环境,对孩子今后的发展影响深远。父母作为第一教育人,因此父母及其它家庭成员的行为和思想影响甚至决定着孩子所树立的信仰。特别是深居大山的壮族人民,因与社会接触过少,本土民族文化的熏陶更是深刻,对于走出大山去接受更好教育的孩子更是毫无保留地向他们灌输着本土壮族人民的信仰,如巫风、神鬼观念以及有着消极影响的民俗风情,迫使某些非科学的信仰在社会转型期的壮族大学生心中根深蒂固,不能更好的接受在校所学习的科学信仰。

(四)学校方面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对于学生的信仰确立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注重数量而非质量。只为达到浅层面上的教学目标而对学生进行简单的、传统的、“一桶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外更多的是以学生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发展状况和认知能力,忽视了学生的思想状况和道德素质的发展。此外,不太重视“两课”,虽然将“两课”列为公共课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但实际效果不容乐观,教学方式较古板,因内容多是一些理论性的东西且枯燥乏味而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导致学生对相关知识不重视甚至出现厌学的状况。

(五)个人方面

个人信仰的正确与否主要取决于自己。当前社会转型期的壮族大学生是在顺境中成长,因此总避免不了不愿吃苦耐劳、追求享乐、以自我为中心的陋习。其次因网络文化的迅猛发展,更多的依赖网络来认识周边的事物,避免不了网上不良信息的谗害,在看似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里,宁愿摒弃科学、正确的信仰。另一方面,因社会压力、工作压力、家庭压力和学习压力等多方面的因素,部分人不得不放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自内心的学习,仅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而不得不在某一时段学习此类知识,实际上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了解甚少;自我约束力较弱,消极的文化信仰和价值观念比起正确的信仰更易于接受,更是为了图一是之乐而造成价值观混乱,深受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

三、社会转型期加强壮族大学生信仰培育的途径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始终朝着和谐社会方向前进,净化社会环境,将普遍流传在社会中的恶俗之风扼杀在摇篮里,并将社会的优良之风遍及各处;组织各社会团体进行关于培育信仰的宣传工作。

(二)学习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染力,增强其渗透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落实到每位大学生的心中,发挥其强大精神力量的作用,将众人的心凝聚在一块,树立正确、科学的信仰,进而更好的指导实践;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旨在更好的保护各少数民族的文化,体现文化的真正科学内涵,带动经济、政治发展,同时也为树立正确民族文化信仰和文化信仰有了更好的保障;不仅注重经济发展,还要重视文化的前进方向,从而引导群众树立科学文化信仰。

(三)开展科学的家庭教育

要求父母在向孩子进行教育时应保持理性和科学,不能一味地要求孩子接受传统的思想,应鼓励并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辨证的向孩子传授壮族的民族风情和节日风俗;学会理解和尊重孩子的选择;不仅要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要端正自身信仰态度。

(四)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改变传统的思想教育观念和方式;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应将理论联系实际,实行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的信仰教育,不能将学生学习成绩作为其信仰好坏的标准;带领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和体会马克思主义信仰;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使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

(五)加强壮族大学生自身培育

在校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相关知识,并学以致用;对于本民族的文化,要树立正确的民族文化信仰文化信仰,不能崇洋,在保护民族特色文化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科学信仰,寻找一个契合点来实现民族特色文化与科学信仰相统一;要崇尚科学,破除神鬼观念和无神论;在社会实践中更进一步学习和认识科学的信仰;对于错误的信仰认知要及时纠正,且学会虚心接受他人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上)[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2] 信仰的力.http://.cn/postDetail.do?id=12009726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编号:201106LX626)的成果。

作者简介:温新荣(1982-),女,百色学院思政部教研室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思想政治教育;戴静(1994-),女,百色学院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思想政治教育。

上一篇:浅谈中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下一篇:当代大学生学雷锋活动本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