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视野下师范院校服务企业创新体系的构建

时间:2022-05-21 11:08:29

人文视野下师范院校服务企业创新体系的构建

摘要:以和谐发展统领的科技发展与人文发展战略是当前企业创新的标志。师范院校在为企业培养创新人才的同时,不仅要将院校的知识体系转变为企业的生产力,而且要通过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人文教育为地方企业提供更深层次的服务。文章就当前师范院校人文教育对服务地方企业的创新体系的影响作了简单的分析,并立足构建师范院校服务企业创新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思考。

关键词:人文视野;师范院校;创新;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8―124―02

一、人文视野下师范院校服务企业创新体系构建的内涵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内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企业创新能力不仅体现在技术结构转变、资本的质量优化、科技创新能力的张力等要素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企业的知识结构、人才结构和文化内涵也发生了潜移默化的转变。因此笔者认为,在企业创新能力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恰当地应用师范院校的人文教育成果,针对企业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企业教育进行科学的调整,有利于企业构建强势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的“软实力”,优化企业创新环境,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此过程中,第一,我们应当注重师范院校的人文教育成果对企业能力的作用。师范院校的人文教育内化了学生的素质,为企业提供了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资源,对于企业创新具有群体带动的作用;第二,人文教育成果在企业创新能力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师范院校与地方企业的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在实现科学的知识转变为知本能力中,师范院校的人文教育为企业的知识结构转变、人力资源结构转变和企业文化创新能力扩张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创新动力;第三,随着文化管理在企业创新中的运用,人文精神与企业战略、企业管理哲学比较容易融通,转而成为企业能力的根本体现,为企业创新战略的具体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文化体系支撑;第四,师范院校人文教育成果与地方企业创新相互支撑。“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背景下,各个地区展开高等教育资源竞争,以此带动人才战略、技术升级和产业换代及文化发展,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互联作用则为双方提供了更为广泛的能力构建空间。

二、人文视野下师范院校服务企业创新体系构建存在问题及成因

“为实现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我国适时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因此,高等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显得更为突出,也要求高校必须以创新型的服务理念和发展模式,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支撑作用”。师范院校与地方企业在服务性的合作中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人文创新能力的薄弱。人文创新能力是相对隐性的。由于长期以来受到技术创新能力对企业的直接影响,人文教育的成果在企业的影响力模糊,导致长期以来,企业注重工科院校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而忽略了师范院校人文教育对企业文化、管理、教育以及知识结构转变的影响作用,人文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的运用。

2.主体意识的作用模糊。在追求技术创新与生产力改进的同时,企业尽管注重管理模式的转变,但是企业文化的作用依旧处于边缘化的位置,这就决定了师范院校的服务作用不具有主体引领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文化在企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那/厶,这种主体意识的作用必然需要提高。

3.科技能力与文化能力的影响差异。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的主要诉求,而文化创新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其隐性作用的影响。比较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的成果不可能为企业的生产、销售带来直接的效果,这种差异就导致企业的生产与管理模式和企业战略的差异,这种差异所带来的影响首先是两者的均衡性缺失,其次是作用力的具体发挥。

造成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首先,师范院校的教育体系与企业的协凋性比较差;其次,企业的人文环境比较薄弱,在相同条件下,企业更加青睐工科院校的技术能力对企业创新的作用:再次,企业对人文教育成果的主观认识与人文教育成果在企业创新中的作用有落差;最后,企业的管理、运营以及创新战略对师范院校的人文教育成果存在一定排斥性。

三、人文视野下师范院校服务企业创新体系构建的具体实现

人文视野下师范院校服务企业创新体系的构建,应当以以下四点为抓手:

1.人文管理,丰富创新企业管理执行力。人文管理是企业遵循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背景下的企业创新规则。在此过程中,人文管理注重企业制度体系与企业知识结构的科学转变,在深化管理制度改革的同时,不仅使人文精神形成企业制度体系的科学动力源,而且在企业员工的职业教育、职业规划的的培育体系中,强化人文精神对企业战管理的影响,借文化渗透的优势丰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竞争力创新以及企业管理的创新。企业创新的能力体系首先是管理的创新,文化是员工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主要载体。显然,师范院校的人文教育成果在规避管理制度刚性时,更加注重人本性和知本性,这恰恰说明在企业创新的行为上,文化创新与企业多元发展的融通,在实现了创新能力体系构建的同时,企业则应当追求管理执行力的自觉形成,以制度体系为平台扩张师范院校人文精神在创新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2.优化体系,强化人文精神的教育体系。师范院校的人文精神是企业教育和企业文化培育的核心。在企业创新过程中,人文精神作为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表现出其运筹企业战略发展的能力,更为主要的是,在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过程中,人文精神是整个企业管理、企业创新体系中实现文化引领技术创新的主要途径。在现代企业中,人与人之间是平等互助合作的关系,企业要将员工视为最大的机会和资产,要主动了解、熟悉员工的身心状况、业务能力、家庭状况、个人需求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等信息,在尊重员工、关爱员工的同时,要给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以企业的发展为目标,为员工提供展现自己才能的平台,还要不断地更新员工的知识体系,为员工提供学习提高和培训进修的机会,引导员工个人规划和企业整体发展规划的同步实现,让员工真正成为自我实现的人,激发员工的参与意识。离开员工的主人翁精神,离开员工的积极参与,当今的企业改革将一事无成,企业创新也自然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协调发展,内化人文精神的创新张力。企业家、企业的中层管理队伍以及员工队伍对企业人文精神的创新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师范院校的人文精神运用到企业创新中,就是要塑造企业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文化的塑造,实现人文精神在企业创新中的作用。企业领导层综合素质的高低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起关键作用。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内涵的企业家会自觉地以身作则,进而得到员工的敬重和支持。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文化实际上就是企业创始人人文精神的一种延伸,是企业领导人的价值观、精神、品质的最佳体现。优秀的企业家能够成为员工的精神领袖,在创造效益的同时创造出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不论企业领导层如何更迭,这种企业文化将延绵不息地世代相传。不可否认的是,企业家的人文精神就是企业的人文精神,在更大程度上,企业人文精神是一个全员参与构建的企业行为。在企业的创新中,人文精神的创新应用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如企业的管理、技术创新、企业文化、企业战略的实现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所以,在整个构建过程中,师范院校也要注重与企业同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实践能力强且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人才,是师范院校人文教育的目标。而目前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则缺乏对企业的了解,缺少对企业的实际工作场景的切身体会,缺乏企业文化所倡导的实干精神、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等。基于此,人文视野下的师范院校服务企业创新体系,应当实现人文教育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使学生在校企文化互动的过程中养成与企业文化贴近的意识和行为规范,从而使得师范院校毕业生能“零距离”地适应企业。

4.全面统筹,提升企业创新“软实力”。企业的创新,管理是永远的主题。尽管目前来说,技术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创新,但是更多的企业创新依附于企业管理能力、文化作用、战略的实现和竞争力实现。这种人文价值取向决定了企业创新取决于企业的“软实力”。如果企业“软实力”的概念和实践中企业文化是重点,那么,师范院校与企业文化相互感染形成的人文服务体系则成为企业“软实力”的精髓。在师范院校服务企业创新体系构建的背景下,企业人文精神就是师范院校人文精神教育的延续和企业文化战略的扩张,只有通过优秀的教育体系和培养体系,才能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智慧和力量,当这种力量形成一种合力时,这个企业的文化、战略、管理以及制度执行才能更加科学化、更加现代化。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只有通过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文化以及创新机制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即一种竞争对手不可模仿的“软实力”。创新的的根源是创新的主体,企业的创新本身就是要激发人接受教育体系,激发员工的知识体系应用,激发员工的潜能和创造性。

上一篇:高校成人美术教育审美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论工科院校大学生科技创业实践与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