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原则及过程

时间:2022-05-15 06:35:59

中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原则及过程

摘 要: 精心设计数学作业,提高课堂作业效率,是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保证教学任务完成的需要。本文作者对新课程理念下作业设计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新课程 中学数学教学 作业设计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现在,课堂的教学观念、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然而,对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利用数学作业来发展学生,却关注不多。面对教育转型,要想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作业的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需要高度重视。那如何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形式多样、内容多变的作业呢?下面我以数学学科为例谈谈作业设计的方法。

一、作业设计要有温故知新的过程

作业设计可以高处入手,抓住特征,归纳整理知识。通常设计复习性作业,有利于对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系统化、结构化,将其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巩固、熟练基本技能,促使技能类化,培养相应的能力。如九年级学完《圆》这一章时,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让学生自己总结本章的知识的结构框图。这样就改变了过去教师总以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的僵硬的局面,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达到巩固的目的,强化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学生收获也就更大。

二、作业设计要有自主探究的过程

自主探究是感悟的基础,没有探究就没有深刻的感悟。新课标强调:数学学习应该是一种思维活动而不是机械的程序操作的过程,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因此,作业设计要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从事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数学作业。如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后,我布置了“三次方程、四次方程等方程的根与系数有什么关系?”这样的作业,让学生自主探究。数学作业必须关注学生的亲历探究,把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还给学生。在作业设计过程中,要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三、作业设计要有思维交流的过程

思维交流是感悟的关键,它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空间,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使他们在对话中生成,在互动中提升。如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完成下列计算:1+3=?1+3+5=?1+3+5+7=? 1+3+5+7+9=?1+3+5+7+…+(2n-1)=?”让学生思考:从上面这些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让学生经历观察(每个算式和结果的特点),比较(不同算式之间的异同),归纳(可能具有的规律),提出猜想的过程。在教学中不仅应关注学生是否找到了规律,而且应关注学生是否进行了深入思考。通过思维的交流,学生狭隘的思维得到开阔,知识的内涵更加丰富,本质更加清晰;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思路更加明朗,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的意识在这里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不断打开学生的思路,不断引导学生对规律进行深入的探讨,能使学生有较深的感悟。

四、作业设计实际操作的过程

实际操作是感悟的延伸,教师不应让学生漫无边际地去“操作”,而应构建合理的培养模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实践操作作业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和结论,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意义并形成能力。例如在教学“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时,我安排了一个作业:让学生画一个直角边为5,斜边为10的直角三角形,然后将直角三角形剪出来。做好后,随便让几个学生出示自己做的三角形,看看是否重合。让学生归纳总结,得出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一种方法。又如教学《生活的数据》时,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调查1999年~2007年银行的年利息,将所搜集的利息数据绘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并从这些数据中看出近几年的年利息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你认为说明了什么问题?(可以向你的父母请教)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求知欲,引起兴趣,让学生亲历其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赋予数学教学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五、作业设计反思评价的过程

反思评价是感悟的深入,它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以主人的身份参与评价,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有比较全面、客观的了解,能够进行反思和调控,并相应地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如我每周安排学生写一次数学周记。数学周记,就是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对数学学习内容的理解、评价及自己对数学活动的真实心态和想法。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写数学周记的过程,就是学生反思数学学习的一次思维过程。数学概念,既是对象,又是过程。数学学习的最大困难,在于数学操作的对象的二元性。而数学周记可以使学生在课后及时描述、追问自己在课堂上探索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充分意识到自我及思维过程。在数学学习中,只有不断地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审视自己的思维方向、解题策略,加强元认知监控,才能不断提升学习水平。

六、作业设计要有解决生活实际的过程

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比如说,上街买东西自然要用到加减法,修房造屋总要画图纸,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解决了更多的实际问题。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要让每个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都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使他们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如教学《一次函数》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作业:某商场购进一批单价为16元的日用品。若按每件20元的价格销售,每月能卖出360件,若按每件25元的价格销售,每月能卖出210件。假定每月销售件数y(件)与价格x(元/件)之间满足一次函数。(1)试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在商品不积压且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销售价格定为多少时,才能使每月的毛利润W最大?每月的最大毛利润是多少?这种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作业设计,培养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使学生喜欢数学,学到真正有用的数学,学会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数学造福于人类。

总之,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在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中,作业不应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应是富有色彩的、充满情趣的、多元多样的复合体。教师只有正确地理解作业的价值,更新教育观念,落实新课程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加强作业的改革,实现“减负增效”,才能实现真正的“人本回归”,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展示个性,给学生一片发展的天空。

参考文献:

[1]付泽林.评析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2]李士.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数学作业的有效性研究.

[3]许晓芸.试论作业设计的评价.

上一篇: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电教手段的应用 下一篇:小学数学课堂中多媒体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