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智慧教育的思考

时间:2022-05-15 12:33:16

文化智慧教育的思考

内容摘要:教育是对文化最直接的承载和运用,它把文化的精华接受过来,通过充满生命智慧的阐述与发挥,溶化于成长的幼小心灵,因此,文化智慧教育有深厚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文化智慧 现代教育 思考实践

教育是对文化最直接的承载和运用,它一方面把文化的精华接受过来,通过充满生命智慧的阐述与发挥,溶化于成长的幼小心灵;另一方面,又在付诸生气和活力的运用中,创造、发展了文化。二十世纪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经验、生长、生活”的课程理论,指出课程教学的本质、目标和方法。强调学生所学的知识经验要与个体经验联系,逐步深入到更广泛更“具有教育意义的经验”。“生长”是教学的目的,也是教育的目标。不仅关心学生的身体、心理和思维能力的“生长”,而且注重他们的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的“生长”。“生活”,指有教育意义的日常生活,或日常问题的解决,并着眼于学生未来生活的教育。这应该是语文大文化教育的终极意义。

文化教育,是一种必然过程,也是一种高度境界,教育的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文化传承、文化传播和和文化创新诸多功能的文化。它以追求真善美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全面发展、自由和幸福为终极目的。因此,教育体现整个人类文化所蕴含的最根本的人文精神,或者说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的灵魂。教育的活动的中心就是人和文化,以文化与人,通过对人的培育来推动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中国古代人们对文化是从认识方面定义的。《易・贲卦》说:“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文、人文“人文化成”文化的形态。文化是有不同层次的,文化是揭示自然的、社会的现象和规律。今代人对文化的理解,深入生命的体认。钱穆说:“一国家一民族各方面各种样的生活,加进绵延不断的时间演进,历史演进,便成所谓‘文化’。因此文化也就是此国家民族的‘生命’。”欧阳教认为,“我们有两个天性,第一个天性就称为自然,第二个天性就称为文化。”强调指出:“文化就是我们的体外‘器官’,就像你肚皮里的五脏六腑一样,你没有办法割舍,你就在这文化氛围里面过活。”教育的真谛就是“人成为人”,由自然人成为文化人,在人生中达到文化自觉。

“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就是具体的行为、行动和以此产生的器物文明。形而上者就是在有形之上的,人与宇宙更本质的一种存在,就是“道”,就是价值取向,就是思维方式。美国克鲁克洪和克虏伯概括为:“文化是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式样的系统”;巴格比将文化定义为“社会成员的内在和外在的行为规则”。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高度凝结,是民族精神的非常化绵延层累。小而言之,它是人的文化素养和表现。从广泛意义上说,文化是人的生活方式和所创造的物质,以及形成的心理和行为。文化外显部分是具态的物质。其次是人的精神活动,并形成哲学、科学和文学的形态,以及社会制度。深层次的是表现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趣味的心理状态。文化的内涵在于“人化”和“化人”。“人化”是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按照人的方式认识、改造世界,从而促进文化的发展;“化人”强调文化功能和价值,用文化来培养人、提高人,使人的发展更全面、更自由。简而言之,文化本质就在于改造人生,改造社会。

所谓智慧,从表征上看,是文化在人身上的投射,产生了积极的效应,改变了行为、行动的态势;从实质看,是人发挥了文化精神,最大可能地激活潜能,彰显出创造性的生命力。因此,讲究智慧,突出个人的主体性,勤于学习,积累知识,为获得智慧创造条件。智慧还在于注重主客观结合的作用力,勇于实践,加强修养,不断地完善与发展自我,为发挥运用智慧寻求契机。进一步看到,智慧要求人们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以立德、立功、立言的责任承担,高度实现人的类的本质,从而体现为人生活的综合因素。智慧往对于人生的最大意义,就在于通往人类生存的更高境界,指向有德性、有质量的幸福生活。文学家林语堂列出的智慧公式是“现实+梦想+幽默=智慧”。现实生活有了梦想就会产生上升、腾飞的张力,幽默的情趣和快乐赋予了活跃的生命,人生便可以不断地获得智慧。实业家李嘉诚的智慧公式是,得到充分开发的智力商数和不断自我完善的情感智能商数,加之勇于超越问题的开拓精神,形成人走向成功,走向卓越的“智慧”。所以说,智慧就是要达到能力、品质和境界的统一。大哈奇森说:“智慧意味着以最佳的方式追求最高的目标。”归根结蒂,智慧是如何塑造真善美的心灵,如何走进有价值的人生,透视生活和生命,更好地把握现实,开创未来。

我们要探讨文化与智慧的源流关系,和文化智慧互为因果的作用。雨果说:“精神像乳汁一样可以养育人,智慧便是一只。”文化和智慧在当下语义范畴中是两个概念,然而它们所指示的精神实质是联系在一起的,人类在文明的进程中,或者一个人在生活困境中,走出黑夜,启开蒙蔽,擎起文化的太阳,穿透时空的光明是智慧。血液中涌动的是文化的水,给干坼的精神滋润是智慧。也就是说,文化“化人”是智慧,智慧“人化”是文化,文化智慧处于一个动态链上。文化只有转变成人类生产、生活的智慧,才能产生积极的作用,智慧只有在文化的继承创新中,才能激发并真正发挥它的效能。但要看到,人们对文化泛化了,随便一件东西一个举动就是文化。对智慧小而弱化了,小精巧小聪明小伎俩都当作智慧。我们应该站在人类文学角度,以认识整体观和本体论出发,在世界和人生宏大的叙事框架中,考察文化智慧的价值体系。

西方文化被称为“智慧”,“爱智慧”。苏格拉底用对话形式建立一个共同的参照系,说他听从的是“良知”。柏拉图说,“良知”照亮世界,提倡智慧、勇敢和节制的美德。亚里士多德更进了一步,认为理性生活是所有人普遍的目的,提出“实践智慧”观点。进入中世纪,培根“在斯密斯山顶湖上观察到7645只鸭子是灰的”,要捍卫归纳的思维方法。他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知识转化成智慧,才是推动社会前进改变人的命运的力量。哥白尼日心体系、牛顿三大定律和莎士比亚戏剧问世,是最直接和间接的文化智慧的成果。达尔文进化论和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为人类文化智慧找到内在生命的根源和理由。黑格尔认为,历史是充满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张力的过程,人类无法只生活在“自身之内”,人们必须拥有某种他们可以在其中认知自己、表达自己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文化智慧。这个张力结构,就是“良知系统”。

中国文化内向性倾向决定了独特的“良知系统”。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典型的良知,孟子的“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乃为良知的出发点和归结点。荀子“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要求人们“良知”修养。老子说“上善若水”,庄子言“化蝶”,生动地点化生命智慧的意义。文化智慧最终指向人与人生的目标,是仁而立人,智而达人,勇而树人。从文明发展过程理喻到,“良知系统”涉及“善”的道德领域、“美”的艺术领域和“真”的科学领域,形成两条重要的轨迹,一条是文化智慧产生超越历史的力量,另一条是人在生活中价值自觉能力。

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研究“文化――心理结构”时提出,“中国的智慧”是当代哲学要注意的时代课题。他认为,“展现为文学、艺术、思想、风习、意识形态、文化现象,正是民族心灵的对应物,是它的物态化和结晶体,是一种民族的智慧。”智慧不仅孕育,而且涵含于诸多文化范畴。实际上,人们在文化“化人”、或者“人化”文化的过程中,产生积淀智慧,并且发挥应用智慧。智慧表征为知性模式,体现出思维能力、整体心理结构和精神力量,突出于智力才能与行为自觉等伦理学,包括美学方面的交融渗透,影响着中华民族得以生存发展所积累下来的内在的存在和文明。这种文化智慧流淌在华夏的血脉中,以“至善”“至美”为主旨,激发人们主观能动性,积极地显现理性智慧,尤其是实践智慧。可以看到,“天人合一”思想统摄下,阴阳五行的宇宙观、人的“生生不息”生命意识和“仁”的道德伦理、“气”“神”的辨证精神相合一,使人与自然万物认同和谐,并在感性世界,日常生活和社会关系中寻求“中和”适度的理性把握和精神超越,以至主客同构,体用不二和完整的人格塑造,达到“尽性知天”、穷神大化,实现人生价值极致,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世界。当然,中华民族智慧要“海纳百川”,借鉴吸收西方哲学抽象思辨、知性逻辑和创新精神,在当代多元文化和经济科技高度发展中,突出个性解放、个人独立和自由,文化智慧面临着向前跨越,在更高层次上建构问题,不仅取得重要的学理意义,而且产生巨大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作用。

概括地说,文化智慧是生活的方式,是生活的动力。人生要面对“三个世界”。首先,人要受到客体世界的制约。其次,人又被自己生活的经验世界支配。再次,人有愿望和需求而去创造价值世界。由此,可以勾勒出人生文化智慧的图示:人从事实世界出发――经历必然世界――实现自由世界。

(作者单位:甘肃省平凉师范学校)

上一篇:论《玩偶之家》中的双重反讽 下一篇:学校后勤精细化管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