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引领下的初中数学课堂

时间:2022-05-14 06:37:14

阅读引领下的初中数学课堂

【摘要】数学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是语言表述的最高境界。而阅读是学习所有语言的第一要义,所以,数学的学习离不开阅读,通过阅读,可以透过抽象语言理清具体的知识脉络,才可以将深奥的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效结合。成功的阅读,为数学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阅读;培养

【中国分类法】:G633.6

引言:

现代教育提倡从学会到会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是自学的核心,具备阅读能力,学生将获益匪浅,可以自觉的从浩瀚的书本中去寻找和猎取大量的知识。我国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将阅读理解题纳入教材中。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的阅读,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我们深深探究。本文从数学阅读概述入手,结合实例分析了数学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出建议。

1.数学阅读概述

数学阅读是一个系统的心理活动过程, 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新概念的接受与明白,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一系列活动,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由于数学语言具有符号化、逻辑化、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数学语言的阅读就与众不同,在阅读中必须把握这些特性,才能读出其中的真正内涵。

1.1数学语言的高度抽象性,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1.2数学语言特点的精确性;

1.3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

1.4数学阅读过程要读练结合;

1.5数学阅读过程中语意转换频繁,要求思维灵活;

2.初中生数学阅中的问题

2.1对陈述性知识理解不够

例1: 计算-1+2

错析:得出结论-3,这是把表达式理解为1与2之和的相反数,这是对陈述性知识不理解, 导致对表达式的理解错误。

建议: 可以让学生将数学符号语言生活化,加深对表达式的理解,例如,有学生把-1+2 编成:如果向东走记为正,向西走记为负,小明从点0出发,先向西走了1千米,再向东走了2千米,此时小明在什么位置?通过编题加深学生对表达式的理解。

2.2抽象数学语言转化不当

例2:已知,a

错析:学生面对这种问题读来读去还是束手无策

建议:因为数学讲究数形结合,二者不可分割。本题是研究数学符号语言之间的大小关系,而常用数形结合工具是数轴,能使数量大小关系明显呈现,在数轴上,a

2.3缺乏动手操作的实践经验

例如:现有如图所示的瓷砖。请用4块所给瓷砖拼成一个正方形图案(设计4种不同的图案,其中图案一、二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图案三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图案四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错析:学生缺乏动手操作的实践,导致只考虑轴对称与中心对称,而忽略了题目的要求。

建议: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必须了解题意,动手铺一铺、摆一摆、试一试,数学问题用生活化的方式处理,这样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3.1围绕教材,指导学生阅读

教材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基本工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课本展开的,学生的读书过程,就是数学概念、规律逐渐形成、理解、记忆和掌握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中充满感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各种心理活动,它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成熟过渡期,注意力不能持久,独立思考能力差,兴趣容易转移,遇到疑难问题就退而避之,不会深入探究。为了指导学生阅读,教师要指出阅读的范围、内容、目的,弄清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在教师指导下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增强他们的信心,教师在指导时,力争做到寻根究底,从教材中挖掘知识内涵,对关键字词要特别点出,使学生习惯于认真仔细阅读。小结时要让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用简捷的语言或表格对知识点作概括,这样从读书方面长期进行诱导和强化训练,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

3.2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数学阅读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很多学生不能用心研读,所以教师要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让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不感到负担,不感到厌倦,教学中要多引导和帮助。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和兴趣,用数学知识的魅力感染学生。

3.2.1创设氛围情境,在教学中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创设氛围,寻找刺激学生的认知界点,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阅读需要,通过“看一看”,“想一想”,从而较好地激发学生迫切阅读的兴趣。如在“相似三角形”这节时,可以先向学生提问:一只蚂蚁从北京到南京只用了几秒钟的时间,它是怎么过去的?学生对这个趣味问题展开讨论,有的学生就突发奇想,它是从地图上过去的。由中国地图联想我国的实际版图,学生自然就明白了“相似”这一概念。

3.2.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教师必须编拟阅读提纲或者是阅读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问题精辟具体,要有针对性、新颖性,要难易适中,富有启发性,可以通过呈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设置悬念或提供几个相矛盾的方案,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2.3借助直观,唤醒阅读思维

根据初中生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的特点,教师在学生阅读时,应注意借助直观,唤起表象,架起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桥梁。

例如,顺(逆)水行船问题,许多学生不能理解顺水行船速度=船速+水流速度,而逆水行船速度=船速-水流速度,在解题时依靠死记硬背记住关系式,最主要的是学生对顺水行船与逆水行船的描述理解不深。因此,在具体指导时可让学生亲身感受,我们分别以顺风、逆风骑自行车为例,让学生体验顺风骑车时速度快,而逆风骑车时速度慢,依次类比行船问题,然后导出关系式。又如,对于学生理解困难的“百分比浓度”问题,学生在计算百分比浓度时不能正确认识溶液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教师可以准备水和糖,先称水的重量,然后称加糖的重量,再称糖水总重量,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理解百分比浓度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

结语

总之,数学的抽象性较强,数学语言、符号往往内涵丰富,给数学阅读带造成困难,只要我们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规律,不断引导,学生的阅读能力会随着知识的增长而提高,学生的成绩就会不断攀升。在教学中,只要坚持不懈地进行数学阅读,就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为探索新知识, 解决新问题夯实基础,去面对新世纪的人才竞争。

参考文献

[1]李士金.数学教育心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徐永忠.例谈数学阅读教学[J].数学通报, 2012.

[3]程龙海.数学词汇的学习:潜在的缺陷和指导策略[J].数学教学,2013.

上一篇: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三分教学七分管理” 下一篇:浅议高校体育对学生运动兴趣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