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资本视角下的民族村寨发展

时间:2022-05-12 01:49:13

文化资本视角下的民族村寨发展

摘要:民族村寨的文化资本作为民族村寨发展的动力和内部竞争的目标及竞争手段在探讨民族村寨发展时是不可忽视的。以怎雷村为个案,针对该村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文化资本为视角对该场域进行深入分析,同时针对民族村寨的发展提出理性的思考。

关键词:民族村寨;文化资本;发展;怎雷村

民族村寨的发展,即利用民族村寨独特的民族文化来带动民族村寨发展。将民族文化作为资本发展民族村寨特色产业来带动民族村寨发展是目前民族村寨发展的主流形式,民族文化因为被需要而传承并发展。

一、文化资本和民族村寨文化资本

文化资本是布迪厄重要理论场域、惯习及资本中资本的三种表现类型之一,文化资本“泛指任何与文化及文化活动有关的有形及无形资产”[1],特纳将其定义为“那些非正式的人际交往技巧、习惯、态度、语言风格、教育素质、品味与生活方式”[2]

布迪厄认为文化资本的存在形式有“身体化的、客观化的和制度化的”[3](P162)。民族村寨文化资本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资本,民族村寨的文化是场域内社会行动者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通过有目的的改造自然而积淀下来具有其民族特色的文化,是民族村寨特有的资本,具有强烈的地域性。民族村寨的文化资本的体现主要通过具体的服饰、建筑等物化出来以及表现在积淀于村民的身体内的一系列历史关系――惯习和体现于民族村寨整体的社会制度。

在研究者探讨文化之于民族村寨发展的同时,文化的承载者对他们独特的文化却重视不足,对文化资本的利用也不尽充分,因此在民族村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不少相关问题,怎雷村便是这样一个典型案例,本文以怎雷村为例从文化资本的角度去尝试探讨民族村寨的内涵式发展。

二、怎雷村概况

怎雷村隶属于三都县都江镇,对于当地有记载“论苗之种类不一,有瑶、有侗、有红苗、山苗、水苗、仲苗、短裙苗,而山苗、水苗倍多于瑶、侗诸类。”[4]被获批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①,据当地政府统计,当地聚居民族中水族占65%,苗族占35%②。当地的建筑形式主要有“杆栏式”和“杆栏”,唯“杆栏”最具特色,据统计怎雷村水族寨的历史有300年以上,早期建筑修建于清朝中后期。据村民自述当地现存完好的节日主要有端节和苗族十三年过一次的牯藏节;舞蹈有铜鼓舞、苗族芦笙舞、古瓢舞等;传统手工艺马尾绣工艺和苗族的刺绣;信仰如水族的石崇拜、树崇拜、井崇拜等皆具特色。

三、基于怎雷村发展现状分析

传统建筑的现状分析。通过访谈发现村民对政府要求不拆房,不能修建砖房的政策表示不满,他们想要改变居住现状。从资本投资角度看,民族村寨的文化资本是通过投入时间来积累的,社会建构的力比多投入次之,即民族村寨是一部活态的历史。村民对于承载着历史的文化产品即古建筑缺乏保护意识,也就是说古建筑即文化所滋生的产品不能满足他们如今的基本需要。

习俗生存现状分析。习俗表现最直接的有节日氛围减淡,主要表现在年轻人群体中。然当地建房的习俗则保存完整,会严格按照习俗和风水先生、水书先生的要求来选址、挑日子、选木材建房。“人类用文化的手段来满足他们的基本生物需要。”[5](P115)建房的习俗满了足村民们的实际需要,即“需要导致文化的产生,文化又反过来满足需要”[6]

村民生活现状分析。全村共有221户总计1017人,耕地面积486亩,2014年的低保户有48户。③当地旅游发展状态较差,村民在该条件下生活水平并不高,文化资本是民族村寨进行旅游开发不可或缺的筹码,通过转换而形成经济资本,由于目前文化资本利用也不够充分,不能满足村民的需要。

“一种资本的价值,取决于某种游戏的存在”[3](P15),由于文化承载者对自己独有文化的忽视,同时文化的承载者由于持有文化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怎雷村的文化资本的价值则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这将导致当地的传统文化、对承载历史的古建筑破坏的破坏、对自己风俗习惯的遗忘并丢失自己的传统工艺,发展将不再以时间积累下来的文化资本作为动力,民族村寨的发展将走向“现代化”的发展。

文化资本视角下民族村寨的内涵发展探讨

面对文化持有者对文化的破坏及当下探讨的民族村寨发展,笔者认为应该从文化持有者的角度去提升他们对自己文化的重视,并使持有者充分运用文化资本来发展民族村寨。

(1)提高村民的文化优越感。怎雷村的村民是文化的生产者,也是传承者,民族村寨的发展需要他们。如怎雷村这样的民族村寨,在国家政策的照护下,需要进行保护式发展,民族村寨的发展不能丢掉文化而去发展经济。通过培训使村民充分认识到他们文化的价值,文化资本和物质资本的投资和持有一样,同样可以起到提高行动者社会地位的作用,满足他们的经济需求和政治需求。通过政府帮助打造文化品牌等方式带动文化产品的发展,让村民切实感受到文化资本的投资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让他们自发的去保护自己的文化。

(2)正确认识、运用文化资本。在以民族特色文化为条件发展民族村寨时文化资本可转换为经济资本,因此探讨民族村寨的发展,应认识到文化资本的重要性并运用文化资本发展民族村寨。

一、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产品并推广。“文化产品是客观化的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的统一”[7],通过政府组织宣传等方式使他们认识到保护他们的建筑等具体文化产品就是保护他们的文化资本,就是对财富的持有,如推广当地独具特色的苗族盛装。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是实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支撑点[3],产品包含了当地独特的文化价值,这些文化价值是当地有文化能力的社会行动者根据其内化的文化内容所赋予的,可以转换为经济资本。有助于当地发展,且贴合保护式发展民族村寨的迫切需求。

二、重视文化再生产,即重视文化资本的传承和创新。文化传承的生物局限被个体承载者限制,需要村民自觉传承,如培养生长于当地的人又有保护意识的少数民族干部,通过带动式学习让全村的村民重视文化的传承。创新需要重视教育,通过初期教育与后期学习相结合,初期教育即“提前执行的遗产继承或生前馈赠的资本转移方式”[1],后期主要指学校教育,重视民族村寨中孩子的初期教育与后期学习相结合使他们清楚文化对于民族村寨发展的重要性,在发展中传承。

结语

民族村寨的发展面临的文化困境,我们要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笔者以文化资本为视角从文化的功能去提出自己的拙见,笔者认为只有让文化持有者重视其文化的价值并使文化解决他们的生理需求才能解决好民族村寨的发展问题。(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注解:

①资料来源《关于公布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通知》

②资料来源当地政府

③资料来源当地政府

参考文献:

[1]朱伟珏.“资本”的一种非经济学解读――布迪厄“文化资本”概念[J].社会科学,2005.

[2]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3]皮埃尔・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4]胡羽高.三合县志略[M].成文出版社.

[5]黄淑聘,龚培华.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M].2013.

[6]王铭铭.西方人类学思潮十讲[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7]薛晓源,曹荣湘.文化资本、文化产品与文化制度――布迪厄之后的文化资本理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

上一篇:论关于若干问题出台的背景 下一篇:政务微博在构建服务型政府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