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公民素养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2-05-04 06:33:38

儿童公民素养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公民是现代国家构成的基础,现代国家的教育应该以培养合格公民为核心追求。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公民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也强调要做好公民意识教育。重庆市渝中区中华路小学率先在全市提出公民素养教育的理念,并系统地打造了学校公民素养教育课程体系。

所谓公民素养,也就是个体自动表现出来的公民所应具有的品性和能力。经过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我们认为,公民素养的培育应该从儿童作为个体的人出发,而后形成社会责任,逐步养成国家意识。这就形成了我校实施公民素养教育的三个维度,分别是:“个人与自我”、“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根据这三个维度,我们提出了“三爱三心”的“爱心”工程作为公民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三爱”是:珍爱自我,关爱他人,博爱社会;“三心”是:把信心留给自己,把诚心送给大家,把忠心献给祖国。“三爱三心”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构成了一个通俗易懂、易记易用的公民素养教育内容体系,为公民素养教育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根据《中华路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纲要》的要求,我们的校本课程设置紧紧围绕着“公民素养教育”展开,全面贯彻“知行合一,养成公民”的教育理念,一切都为学生“公民素养”的养成服务。我们将公民素养教育课程分为“个性素养”和“公共素养”课程,两个板块相互作用,形成了学生公民素养教育的整体。

一、个性素养课程

个性素养课程主要分为文化素养课程和生活素养课程两部分。

1.文化素养课程

我校力图养成的小学生公民素养,是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底色,融合了东西方现代文明的公民素养,因此,文化素养课程关注学生对中西文化精髓的理解,包括传统文化素养和现代文化素养两部分。

我校的传统文化素养课程是以琴、棋、书、画四大素养为主要内容,再加上富有中华传统特色的武术和厨艺。学生每年从这六类传统文化素养课程中选修一类课程,并理解这一课程背后的文化。另外,学校还着力开展了“中华传统节日”系列活动,精选除夕、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六个富有文化蕴涵的传统节日作为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活动主题,让学生熟悉中国人最为珍视的这六个节日以及节日背后丰富的文化蕴涵,为中华文化在下一代中的传承奠定基础。

现代公民应该是有活力、有德行、有智慧、有情趣、有气质的文化人,他们应具备科学、法律、体育、艺术等多方面的素养。中华路小学的现代文化素养课程分为文学艺术、体育和科学课程。文学艺术课程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基本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开发学生的潜能。我们通过开设课外阅读、管乐、合唱、绘画、民族舞蹈、编织等文学艺术课程,帮助小学生了解相关的艺术知识,形成对艺术的兴趣,发展艺术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升艺术素养,成长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趣、健全的人格品质、健康的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现代人。一个国家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直接关系到综合国力,科学素养应该从小培养。我校开展了科技制作、思维训练、户外活动等课程,让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体育素养课程在培养学生体质、意志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校开设了游泳、篮球、足球、艺术体操、体育舞蹈等课程,帮助学生锻炼身体,培养他们不怕困难、不怕挫折、敢于竞争、敢于拼搏的精神。

2.生活素养课程

公民素养教育的开展旨在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做准备,同时更重视关注怎样去改善、促进学生正在进行中的生活,培养学生的生活素养,让学生学会创造一种属于他们自己的健康、快乐、积极、有爱心、有创意、肯动脑的生活。生活素养课程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注重通过生活实践培养其热爱生活的情感、适应生活的能力,主要包括健康自护、自主学习和家务劳动三个方面的内容。健康自护意在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健康成长的意识,形成自我保护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在遇到突发意外时能变消极躲避为积极应对。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意识和能力,也包括学生在家庭生活中自主看书、看报等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十分有益。家务劳动主要培养学生为家庭服务的责任意识,同时通过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逐步形成家庭服务的能力。

二、公共素养课程

公共素养课程主要分为“公民知识”和“公民行动”两类课程。

1.公民知识课程

公民知识课程主要包含公民绘本和交往礼仪这两方面的内容。我校的公民知识教育不是通过直接讲授的方式灌输给小学生,而是把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常识制作成绘本,用生动形象的人物、场景,并配以幽默有趣的插图对话,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获取公民知识。交往礼仪主要通过修身课程进行训练。我们通过开设“修身课”,让学生掌握文明礼仪、社会应对等重要的社会素养,为未来的公民生活奠定基础。

2.公民行动课程

德育需要体验,公民教育更是如此。只有走出家门和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形成公民意识和能力,从而整体提升公民素养。公民行动课程尤为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学校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载体,深化儿童的理解和体验,增强儿童的社会责任感,型塑儿童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公民行动课程重视在实践中对小学生渗透公民意识的教育,包括社团活动、关注时事、公益活动、参政议政和国际交流五部分。

社团活动是公民行动课程的内容之一。学校通过学生社团的开展,如社团竞选、参与学校管理等行动,为学生提供了交往、合作的舞台,强调了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提升学生的民主意识和责任意识。

关注时事、每天读报看新闻是现代小公民应当养成的好习惯。我们利用朝会时间,开设“阅读天下”之类的“新闻短播”,组织学生读报纸,观看新闻节目片段;在班会等集体活动中召开“新闻会”,让学生当一当“新闻小主播”,讲一讲自己近期所关注的时事新闻,或根据新闻事件发表一下感想;在校园、教室开辟“新闻栏”,张贴一些重要新闻,让学生们能看到当天的国家大事。

我们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如慰问军烈属和孤寡老人、参加社区义务劳动和社区文体宣传活动等,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社会事务,切实体验个人与社会息息相关的血肉联系,为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做好准备。

参政议政活动也是公民行动课程的重要组成。学校主要通过“校园风纪队”、“学生议会”和“公共事务论坛”三种课程,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和团体管理的意识,让他们懂得无论在学校生活还是社会生活中,都应该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校园风纪队让学生在公共场所能做一个自觉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小卫士”;学生议会让学生成为当众发表看法时能做到落落大方、富有主见、勇于创新的“小主人”;公共事务论坛让小学生认识到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彼此的权利和责任,对不同观点、不同文化能够尊重和接纳,学会平等对待对方。

国际交流课程旨在使小学生了解国际交流规则,主要包括国际游学和国际活动周等活动。在活动中,我们非常重视国际理解教育,承认并尊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提倡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积极合作。2008年,我校与英国威尔士罗森公园小学结为国际友好学校,双方互派师生进行文化交流,开启了学校与国际接轨的新历程。

(、董阳,重庆市渝中区中华路小学,400010)

上一篇:让儿童在儿童文化中幸福成长 下一篇:尊重儿童差异 实施分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