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时间:2022-04-24 02:53:24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我国证券市场建立伊始,就揭开了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序幕。资产重组活动对于提升我国上市公司的质量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的功能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尽管资产重组问题有着如此广泛的理论意义,但也不可避免有一些虚假重组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侵害了中小股东利益,造成了股市的大量泡沫。因此,当资产重组如火如荼的在我国证券市场中上演的同时,对于资产重组是否达到优化公司资本结构和改善公司经营绩效的讨论在理论界展开了。为了检验资产重组是否能真正改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必须对我国资本市场所发生资产重组事件的经济效果进行客观评价。

一、资产重组的绩效研究

对于资产重组绩效的分析,综合来看可分为两类:超常收益法和会计指标体系。超常收益法又称剩余价值法,是通过股价的市场反映来衡量重组绩效的典型方法。另一种方法是采用对财务报表和会计数据进行绩效分析,比较重组前后会计指标或财务指标是否得到改善来分析企业的经营业绩。

二、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一)资产重组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

由于资产重组本身行为的多样性和我国证券市场特殊性的存在,使得单纯以收益为主要考核指标的财务指标体系过分重视和维护短期财务结果,使得上市公司有强烈的冲动去操纵财务数据;由此进行的资产重组只是为了提高报表上的业绩指标,而其实质反映上市公司价值方面的指标不能很好的提炼出来。因此,本文针对资产重组的特点,大胆地引入了非财务价值因素,从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角度来分析资产重组绩效的有效性。

(二)资产重组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中指标选取应遵循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为准确考核资产重组是报表性重组还是实质性重组,在指标选取上不仅包括财务指标,而且还包括非财务指标;不仅包括当期指标,还包括发展指标。

2.可控性原则:作为资产重组绩效评价的各项指标,其数值的高低是上市公司通过资产重组能够加以控制或可预期到的,否则会影响评价的客观性。

3.具有可操作性。非财务指标不易计量,对于这类指标,可以设置一些数量标准。

4.指导性原则:整个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仅仅是对资产重组的事后评价,而是可以纳入上市公司整个战略目标中,是实质性资产重组预计所要达到的效果。

(三)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评价体系

1.资产重组绩效评价的财务指标构建

适用于所有资产重组类型的财务指标

对于资产重组事件来说,资产重组能够加速资本集中,实现规模效益,优化资源配置;因此进行资产重组,成败的关键在于重组的质量和重组后的发展前景。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将从“真实绩效、资产管理能力、偿债能力、股本扩张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1)真实绩效。公司价值是公司各期现金流量折现值的总和,经营现金流量是公司现金流量的最重要的部分。因此,本文在真实绩效方面选取“每股经营现金流量、经营现金流量净利润比率和经营现金流量总资产收益率”等指标进行分析。每股经营现金流量指标综合性高,不用对当期由于资产重组发生的意外现金流入或流出进行调整。经营现金流量净利润比率反映了利润中现金的含量,可用来衡量利润的真实程度和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经营现金流量总资产收益率可以比较真实和全面的衡量公司的业绩。

(2)资产管理能力。经过资产重组的公司,其资产管理能力也应得到显著提高。本文选取“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这三个指标来反映上市公司在资产管理方面的能力。总资产周转速度越快,说明上市公司的销售能力越强。存货周转率越大,说明存货的流动性越强,存货转化为现金的速度越快。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上市公司年度内应收账款转化为现金的平均次数,周转率越高,意味着收回的速度越快。

(3)偿债能力。经营业绩良好的上市公司,债务结构应该良好,长期和短期偿债能力都应比较强。因此上市公司进行重组后,资产质量的提高应表现为公司的长期和短期偿债能力较重组前有了显著性的提高。本文选取“股东权益率和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指标来分别反映上市公司的长、短期偿债能力。流动比率高,表明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强,一般认为1.5:1比较适当;速动比率与流动比率配合使用,可以判断公司的流动性风险大小,一般速动比率的适当值为1:1,同时注重前后期比率的比较。

(4)股本扩张能力。本文通过“每股净资产、每股公积金和每股未分配利润”这三个指标反映了公司的股本扩张能力。每股净资产是指股东权益与股本总额的比率。这一指标反映每股股票所拥有的资产现值,每股净资产越高, 股东拥有的资产现值越多;每股净资产越少, 股东拥有的资产现值越少。通常每股净资产越高越好。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是公司的“最后储备”,它既是公司未来扩张的物质基础.所以,其指标越高表明股本扩张能力越强。

针对不同的资产重组类型的补充财务指标(前后期指标对比分析)

(1)扩张类重组:扩张类资产重组有同行业扩张和跨行业扩张两种形式。不少上市公司在资产重组时并没有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技术水平,致使其核心竞争力下降,所以,应选取“主营业务鲜明率和净资产增长率”来评价。主营业务鲜明率这个指标,用来反映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的鲜明状况,并且主营业务鲜明率越大,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也就越突出,盈利能力也就越有保证。净资产增长率等于(期末净资产一期初净资产)与期初净资产的比值。是代表企业发展能力的一个指标,反映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情况。

(2)收缩类重组:“管理效率”和“管理激励”理论说明收缩类的资产重组应该带来管理效率的提高,本文选用“管理效率和主营业务鲜明度”来评价。管理效率、主营业务鲜明度是适度性指标,过低会导致企业经营过度分散,不利于经营效率的提高;过高则不能分散经营风险和激发开展新业务的潜力。

(3)控制权转移类:控制权的转移主要是管理效率和管理风格上的改变,这种改变产生的绩效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在收益指标中显现出来,具有长期战略影响。本文选取“创新和学习能力及主营业务利润率”来反映评价效果。

(4)战略转移类:战略转移这种类型的资产重组其实质上是公司经营方向的转变,可以选取各项费用占营业收入比率和净利润增长率来评价。

2.资产重组绩效评价的非财务价值因素构建

由于财务评价指标本身存在的局限性,使得许多公司试图通过引入非财务评价指标来拓宽指标体系。非财务指标能很好地弥补财务指标的短视性,深刻挖掘市场竞争环境中所有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非财务因素,是体现管理层绩效和公司发展前景的综合指示器。目前经常使用的非财务指标有:顾客满意度;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公司潜在发展能力;创新能力,如研发结果、新产品开发能力;技术目标及市场份额等。

市场绩效评价(定量分析)

市场绩效方面的指标高低反映了上市公司竞争能力的改善程度,是极其重要的非财务指标,为此,本文从市场份额、市场保持和市场拓展三个方面选取指标进行构建。

价值能力评价(定性分析)

实质性的资产重组必须能够提升上市公司创造价值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同的上市公司应结合自己的经营环境、经营战略、行业特性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等因素设计符合自身需求的非财务指标。

(l)竞争能力评价:企业内部业务绩效来自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即保持持久市场成长能力的关键技术、策略及营销方针等。企业应当清楚自己具有哪些优势,如: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优越的地理位置、充足的资金来源、优秀的管理人员等等。评价资产重组的绩效要看上市公司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上是否得到巩固,市场交易成本、操作成本、运输成本及服务成本等是否得到了降低,产业链是否得到了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是否更加合理等,这些都是上市公司应考核的非财务价值因素。

(2)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在资产重组绩效评价的非财务价值因素中,可持续发展层面的内容则强调了企业不断创新并保持竞争的能力;因此,资产重组是否提高了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是评价其绩效所应予纳入的内容。评价时应着重在"部门机构的效率、管理手段的现代化程度、内部进行系统整合能力"等方面,着重分析是否从长远上支持了企业的整体使命和战略。可以根据自身特点从诸如管理有效性、员工满意度、中高层管理人员忠诚度、信息系统创新与学习能力是否提高等方面来评价。

三、综述

资产重组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个正在不断完善和修正的体系,它随着市场环境和国际化水平的改变而不断调整,我们不能一成不变的套用所有的公式和方法,在评价时应综合考虑企业实情和市场环境,按其特点选择最适合该企业的评价方法,从而真正达到资产重组绩效评价的目的。

上一篇:不动产证券化浅析 下一篇:新产品工厂综合症及解决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