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品工厂综合症及解决途径研究

时间:2022-06-22 06:34:08

新产品工厂综合症及解决途径研究

摘要:在动荡的市场环境下,减少新产品开发周期是大多数公司的一个重要目标。但随着开发周期的缩短,新产品的质量也面临着挑战。如何在诸多约束条件下,保证新产品开发的速度和质量,是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就这一问题提出了新产品工厂综合症的概念,从企业新产品开发业务过程的三个层面上分析了新产品工厂综合症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途径。

关键词:新产品工厂综合症 知识管理 技术风险 新产品开发流程

一、新产品工厂综合症的概念

新产品工厂综合症是指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一些在原型测试和其他开发环节没有出现问题的产品,在进行批量生产或投放市场后不久,不能满足其功能需要或功能迅速衰退的症状。

新产品工厂综合症是基于全面质量管理和过程管理的启发,针对企业在快速响应市场时期出现的质量问题而提出的。建议从新产品开发程序全局的角度来考察产品的质量和开发速度问题,将注意力一方面集中于产品的形成过程,另一方面集中于内部的管理、技术和知识方面。这一概念的定位是在新产品开发程序的末端环节,但它的解决方案是采用追根究底分析法从全过程的管理、技术和具体操作的层面来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二、新产品工厂综合症的致因

(一)知识管理方面

Tom Davenpor指出无论企业的业务是什么,它都要面临着知识的产生及传播在组织内广泛应用的需求,企业必须从自己独特的业务需求和战略目标出发确定知识的需求。

企业所存在和形成的知识大部分来源于外部的顾客和供应商等,其知识的存在形式也是以隐性知识为主,并逐步向显性知识转化。Minerhoud S(1999)认为,新产品开发程序可以被看作两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辨别市场和技术机会并将他们转化为产品的概念;第二个阶段,这些概念被转化为产品实体。在第一个阶段主要是隐性知识的交流、转化和传播,而第二个阶段中显性知识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回顾新产品工厂综合症解决的出发点,其本质是在加速产品开发的前提下提高新产品的质量。相对于关注外部来讲,它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企业内部新产品开发业务流程的管理、知识和技术方面。针对这个界定,可以看到作为新产品工厂综合症问题的研究对象,新产品开发业务流程中自创新思想的诞生至批量生产的各环节中,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和显性组织的存储是知识管理活动的重点。

(二)技术风险方面

1. 行政人员干预技术决策。特别是在对企业新产品快速上市要求强烈的环境下,企业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可能会使新产品提早上市。在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上市,是导致产品功能不能正常运行的直接原因。

2. 对原型测试环节不够重视。企业本可能在原型测试环节就会发现的问题,却一直到上市后产品失效才会发现。所以,没有通过测试的产品进入批量生产环节以后,会产生大量的问题,各种隐患都会爆发出来。

3. 对各阶段技术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掌握不够。掌握各阶段风险控制的关键点,不仅可以缩短新产品开发的周期,而且还能保证产品的质量。但一些企业由于对技术风险理解不够,致使忽略对于风险环节的控制。对关键环节的忽视对产品的质量来说致命的。

4. 技术本身存在风险。根据Robert Polk对技术风险的定义:一个技术在有时间限制的情况下所能应用的能力和在有成本限制下能够在确切的水平上应用的能力,当外部环境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的时间要求很高的时候,一些技术就会失去自身的作用。

(三)新产品开发流程方面

Brombacher et al描述了三种不同的新产品开发流程模型:阶段式(phase-gate)、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和迭代开发(iterative development)。

1. 阶段-关卡式(phase-gate)新产品开发程序。Meyer认为,阶段-关卡模型在一定条件下有效:(1)当要求创新的时间比外部商业环境变化的速率要小的时候;(2) 阶段-关卡模型对于控制质量和可靠性极为有效,阶段―关卡模型结构化的检测点是非常有效的;(3)阶段-关卡模型对于没有固定的创新程序的公司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在一个不断缩短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下,当用一个传统的阶段-关卡模型时会有问题产生,特别是当开发周期要比市场周期长的时候。任何减少产出时间的压力都将戏剧性的减弱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并增加不确定水平,这将导致一个不可预测的产出。

2. 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并行工程通常被理解为是一个包含了方法、技术、工具和提高新产品开发总体价值链的方法。在本质上,并行工程这样诠释新产品开发的效率:通过跨部门的合作快速地将顾客需求转化为可制造的产品。Willaert et al在一定数量的跨行业案例研究中,对比了并行工程的益处发现,通常使用并行工程的原理来改善传统的产品开发程序可达到以下效果:(1)缩短生产力时间;(2)减少项目成本;(3)提高产品质量。

3. 迭代开发程序(Iterative product development process)。这个产品开发战略最近被用于快速软件产品的开发。通过分析网络软件开发,MacCormack辨别了四个成功实践:(1)提供一个较早的产品设计发放给用户;(2)每天增加新的编码并且提高设计变化的反馈速度;(3)拥有一个有固定经验基础的团队;(4)在产品的结构设计方面进行大力投资。迭代产品开发的关键是一个模型化的产品结构,在这个结构中可以插入模块或者替换而不会对设计产生很大的影响。迭代模型所给予的机会是一个在程序的早期学习的可能性。

综上对三种模型分析可知,不同的程序解决问题的重点不同。当改善产品开发程序的时候,焦点应关注在它的有效性和效率方面。并行的模式可用来提高新产品开发程序的有效性,然而迭代的产品开发方法在提高新产品开发程序的效率方面有优势。所以针对不同的产出效果和不同的商业环境应采用不同的开发程序。对于解决新产品工厂综合症来说,它要求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能够加速产品的开发,所以,并行工程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办法。

三、新产品工厂综合症的解决途径

(一)知识管理层面上

1.加强显性知识的存储。Davenport & Prusak 认为,较好的过去知识、简单的产品开发程序能够产生产品开发的效率和它的生产能力。企业内知识的存在形式是以“隐性知识-显性知识-隐性知识”这样循环发生的。但这一循环变化有个前提,就是企业中隐性知识经过记录文本化才能转化为显性知识;同时显性知识只有存储下来,经每个人的思考后,才能变为自己的隐性知识。建立企业新产品开发的知识库,为提高企业的新产品开发速度提供技术和知识保证,从而提高产品开发的速度。成功经验的积累和借鉴也大大降低了企业面临相同问题时出错的风险。

2.加强知识转化的管理。知识转换主要是通过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的知识交流和共享来实现。新产品开发中知识的隐性特征使知识转化更困难,因此知识转化需要相关系统和机制的支持,如通过知识交流、在职培训、鼓励知识共享等机制来实现。此外,跨功能团队组织形式也有利于促进知识的共享和交流。非正式交流被认为能比较有效地促进隐性知识的转化。产品开发中非正式交流有多种方式,如在概念的产生阶段,成员向其它同事征询有关解决某一设计问题的方法;测试阶段提出设计解决方案和功能数据时,寻求同事的评估或反馈;最后的评估阶段,对结果和过程的因果进行公开的分析等。

(二)技术层面上

1. 行政决策不干预技术决策。通用电器在进行冰箱压缩机的开发工作时,因为忽略技术人员的呼声而导致了产品开发的完全失败。直到产品上市后接二连三的投诉到来时,高层人员才如梦初醒。所以,在面临行政决策与技术决策冲突的时候,应该听从技术人员的决策。

2. 引入有益于质量和速度的技术手段。在加速产品开发研究的领域中,先进技术应该以时间压缩技术为代表。时间压缩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1)加速寿命试验。激发试验(Stimulation)通过施加激发应力、环境快速检测来清除产品的潜在缺陷。加速环境试验有两种基本类型:加速寿命试验和可靠性强化试验。加速寿命试验只对元器件、材料和工艺方法进行,用于确定元器件、材料及生产工艺的寿命。其目的不是暴露缺陷,而是识别及量化在使用寿命末期导致产品损耗的失效及其失效机理。可靠性强化试验有许多名称和形式,如步进应力试验、应力寿命试验(STRIEF)、高加速寿命试验(HALT)等。RET的目的是通过系统地施加逐渐增大的环境应力和工作应力,来激发故障和暴露设计中的薄弱环节,从而评价产品设计的可靠性。可靠性试验还包括可靠性统计试验,即可靠性鉴定试验和可靠性验收试验。(2)计算机辅助设计。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处理计算机存储器中的设计数据,并在显示器或绘图仪上产生设计图的一种方法。它可以调用数据库资料,选择、比较和显示方案,绘制图形,生成高质量的设计文件。它具有图形的存储能力,灵活、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可以形成高质量的正规设计文件。适量使用共享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可以减少沟通和设计转换的时间,当设计的时间进度表非常紧迫时,这一改善就更加有效。(3)质量功能配置。它从全面分析的角度出发,通过多种信息的收集获得客户需求,并采用矩阵图解的方法对客户需求的实现过程分解到产品开发的各个过程和各个职能部门中去,通过协调部门的工作以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使得设计和制造的产品能真正满足客户需求。

(三)新产品开发程序方面

1. 采用并行的新产品开发方式。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公司必需满足不断增加的顾客对于质量和服务的期望,结果公司就面临着通过引入时间压缩技术来减少开发时间的压力。并行工程就是一种时间压缩技术。R.I.Winner1988年在美国国防分析研究所(IDA)的R-338研究报告中定义为:“并行工程是对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进行并行的、一体化设计的一种系统化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力图使开发者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包括质量、成本、进度与用户需求)中的所有因素。”并行工程除了可以缩短产品的开发时间之外,它还可以减少项目成本并提高产品质量。

2. 严格按产品开发程序办事。跳过开发步骤来提高产品的上市速度将会使企业走向毁灭。对于新产品开发程序,为提升开发速度,我们是去改善程序而不是跳过―些环节。

上一篇: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下一篇:农村社会保障机制条件的系统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