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政府会计监管主体建设之探索

时间:2022-04-14 11:23:15

加强政府会计监管主体建设之探索

[摘要] 近年来,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日益严重,如何提高政府监管效率,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本文论述了会计监管、政府会计监管主体模式的理论,最后提出加强政府会计监管主体建设的几项措施。

[关键词] 政府会计监管 主体建设

政府会计监管是一个讨论较多的问题。我国由计划经济时代大统一的会计制度,到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再到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上市公司会计处理的可选择性逐步增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程度要求逐步提高,政府的会计监管有着逐步放松的趋势,但是并没有改变以政府为主体的会计监管模式。

一、会计监管的涵义

会计监管是会计监督管理的简称,会计监管不同于会计监督,会计监督侧重于事后监督,会计监管则是一种全时序(事前监控、事中监控、事后监控)的监督管理活动;广义上的会计监管包括内部会计监管和外部会计监管两个方面,内部会计监管指的是会计对组织内部经济活动的监督和控制;外部会计监管指的是政府、社会对组织内部会计工作的管理控制及对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等。会计监管的确切含义是监管主体通过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并运用一定的监督管理方法作用于监管客体,来保证会计工作的实施,提高会计工作质量,从而保护市场中相关各方利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管理活动。

二、 政府会计监管主体模式理论

目前由于不同国家国情和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会计监管模式主要有政府主导型监管模式、行业自律型监管模式、独立型监管模式三种类型。

会计监管主体是会计监管活动的执行者。在对会计监管主体的讨论中,政府主导和行业自律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我国目前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对会计监管主体的选择更应该根据我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而不是简单照搬西方的监管经验。政府的监管地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特殊国情和环境的需要。(1)作为监管主体至少应当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地位独立,与被监管者没有依附关系和利益联系;二是有法定的权威和强制力,可以对违法的被监管者依法实施制裁。从上述条件看,政府在会计监管方面具有其他组织无法比拟的优势。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以强制力作保障,规范和约束市场活动参与者,保证社会公平和有序竞争,在会计监管中主要承担两项职责:一是制定会计标准和监管制度,主导建立会计监管机制;二是组织实施会计监管,包括直接实施监管或授权有关机构实施会计监管,惩处会计活动中的违法者,保证会计秩序规范运行。(2)我国市场发育不规范、不完善,会计信息市场的缺陷性等问题导致市场机制无法保证行业自律模式的有效运行。行业自律模式中的惩戒措施有限、约束力不足,而且由于监管者自己管理自己很难保证监管的公正性,自律组织往往把监管的重点放在对自身利益的维护上,对投资者利益提供的保障不够充分,所以要求我国会计监管由政府集中监管向自律性转变是行不通的。因此,本文认为,当前我国适合的监管模式是政府主导型监管模式,社会监管和独立监管只是作为一项重要的辅助手段。

三、政府会计监管的主体范围

根据《会计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前款所列监督检查部门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依法实施监督检查后,应当出具检查结论。有关监督检查部门已经做出的检查结论能够满足其他监督检查部门履行本部门职责需要的,其他监督检查部门应当加以利用,避免重复查账。”可以看出《会计法》已经从法律上对我国政府会计监管的主体范围进行了明确界定。

四、加强政府会计监管主体建设的措施

通过立法增加对监管者权力的制约,只是加强了对政府监管的外部约束;而政府监管效率的提高,还取决于监管机制自身的完善。建立健全政府会计监管主体制度建设,强化对政府部门监管人员的激励与约束,加强对监管者违规责任的追究力度,同时,加快政府信息化网络化的建设,提升其社会管理系统的组织水平和运行效率,从而更好地实现监管的有效性。

1.建立政府会计监管人员资格审查制度

建立政府会计监管人员资格审查制度,将竞争机制引入监管人员队伍,由过去的监管人员官员任命制过渡到面向社会的专业人员聘用制,并采用高薪制度保证监管人员独立性;对于在政府会计监管模式中起统帅作用的人员应由专职、高薪的专业人士组织,经费单列,独立进行决策,并由国务院或全国人大直接负责。同时,由于会计市场监管是一种社会监督工作,应公开监管人员的教育背景、从业经历、工作业绩等个人资料,以便社会监督。

2.建立科学的政府部门监管人员绩效考评制度

在政府会计监管工作中,设计完整、详细的工作流程,制定各岗位和各种人员的工作职责,实行岗位责任制,将完成监管目标的责任从上到下、层层分解,落实到个人,使政府部门监管人员的绩效与其职位的升迁和其切身经济利益以及精神鼓励相挂钩,以提高政府部门监管人员查处违规的正效用与未能查处违规的负效用。

3.加强政府会计监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工作或劳动中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政府部门担负着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他们工作的好坏对经济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政府会计监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监管人员的职业责任心和职业胜任能力。通过对其职业理想的培养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确保在处理每项业务时都严格按照政策、法规、制度的规定,降低政府部门监管主体监管的成本,节约监管资源,提高监管强度。

4.建立对政府部门监管人员的责任追究制度

政府作为监管主体会以改进社会利益、保护投资者利益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但是由于政府拥有会计规范的制定权,并且组织和实施会计监管活动,在这种垄断权无法消除的情况下,应该确立并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制度,即建立“问责机制”。问责机制是指针对相应权力明确相应责任,并对相应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考核,及时察觉失责,依据相应的失责度量对当事人进行追究和惩罚的一种“权责对等”机制。问责机制可诱导监管人员的博弈行为,从而克服监管权利的滥用和监管人员的腐败。

5.加快政府部门信息化建设

政府信息化建设,最本质的内涵是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打破政府机关组织界限,改变传统的经过层层关卡的书面审核的工作方式,使公众从不同渠道获得政府的信息及服务,使政府机关之间、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通过网络进行沟通,同时向公众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选择。

(1)大力推进政府网上办公。网上办公绝不是照搬现有工作流程和工作方式,而要体现创新的、科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把规范的创新的行政程序和工作方式固化到网上办公软件中,真正做到行政行为规范化、工作程序标准化、办公业务信息化。在政府会计监管新型模式中政府各监管部门应建立自己的网站,并使其具有权威性、正确性、客观性、流动性和覆盖性这五大评价指标要求。同时,网上办公还应加进监管的内容。要对政府监管部门人员的日常考核和年终考核结合起来,把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结合起来,这相当于启动了内部监督制度。

(2)积极开展网络传输。在政府会计监管新型模式中,一方面,要使政府各会计监管部门的办公业务信息和监管情况信息在网上得以传输和交换,实现监管信息之间的信息共享,信息网络平台的建立是这方面的有益尝试。另一方面,要推进视频会议等重要应用项目的统一建设,这体现在加强各监管部门的协调机制中。值得注意的是,可以把政府会计监管部门间的横向网络和各监管部门内的纵向网络结合在一起,发挥更大的效益。

(3)切实实现政府在线服务。网络办公和网络传输的发展方向就是在线服务。当前,在线服务有三件事情要做:一是要加强对政府上网工程的领导。哪些会计监管信息可以向公众披露,会计监管信息和数据如何及时排序和更新,需要认真研究解决;二是与公众沟通,提供交互式服务,比如接收举报和诉讼;三是网上办事。要积极探索,创造条件推进网上办事服务。网上办事可在与各种社会主体和公众关系密切的政府监管部门开始实施,如工商、税务、银行等,随后在其他行业、领域推开。

总之,在完善的执法环境条件下,政府要依法执政,加强其自身组织建设是关键因素,包括建立监管人员绩效考评制度、加强监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等。而信息化建设作为政府会计监管实施的网络环境,是提高政府会计监管效率的有效手段,应大力推进政府的网上办公、切实实现政府在线服务。

参考文献:

[1]罗朝晖樊丽红:政府会计监管模式新探[J].财会月刊, 2006,7:24-25

[2]高明华:论我国会计监管模式的选择[J].当代财经,2004,8:109-111

上一篇:城市经营时代房地产开发商的角色转变 下一篇:浅谈新会计准则对财务分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