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类副刊:社会责任强化与彰显

时间:2022-04-13 08:35:40

情感类副刊:社会责任强化与彰显

[摘要]情感类副刊从诞生之初就承担起了新闻的社会责任。清末民初中国民间办报的高峰期,也是大量的文化思想的共存期,同时还是各种类型的人们生活状态的共存期,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情感类副刊的繁荣。今天中国的客观实际与其有类似之处,也就必然有着产生“鸳鸯蝴蝶派”这种避世文学的温床。情感类副刊必须时刻牢记自己作为新闻媒体的一部分而应有的社会责任,通过选择贴近生活、反映实际生活、思想健康向上的作品来实现自己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情感类副刊 思想文化 社会责任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社会文化日趋多元化,在以经济生产社会大分工为背景下产生的人们文化、知识、性格特点的基础上,人们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也出现了细分。于是,大众化的传统的精神文化产品的载体――报纸进入了厚报时代。其中,文笔隽永、情节曲折、感人至深的情感类文章更拥有了一批相当忠实的拥趸。厚报时展至今,一份厚报必有情感类副刊,这几乎成为了通例。

分析其原因,无外乎是因为人之情感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它可以避开文化思想的阻隔,避开阶层、身份的限制,拥有了普遍的人的共性。一份情感类副刊办得好的报纸,有助于加深读者对报纸的感情和忠诚度,除了对新闻忠实依赖的读者外,对情感类文章的依赖也对报纸的稳定订阅量有较大的好处。

报纸情感类副刊的繁荣,与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化有直接的关系。报纸增刊是为了照顾更多口味、更加细分的读者群。一份报纸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思想越复杂,版面就越多,文章类型就越多,这样才能够起到满足各种类型读者需求的目的。同时,身为报纸这项大众传媒的一部分,副刊也承担了重要的社会责任,这一点从副刊诞生之日起就清晰地表现出来。

一、 社会责任是情感类副刊的基因

《阿Q正传》这部极具思想性和时代性的杰出的文学作品,就刊登于副刊上。当时北平地区的《晨报》有一个非常受读者喜欢的专栏叫“晨报附镌”,这个专栏逐渐扩大成为单页,后来在题写报头的时候,出现了副刊二字,这是中国报纸第一次出现副刊的标题。

然而,副刊的内容却早早地便以在中国报纸上出现。在清朝末年,由于清王朝的腐败无能,大量的新兴的知识分子为了救亡图存,在报纸上刊发了大量的时政评论文章,因为清王朝的高压统治,不得不将他们的一部分政治思想转化为情感类文章刊发,这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却也具备了更为广泛的读者群和传播能力。当时的中国思想界极为复杂,既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既有东方的,也有西方的;既有资产阶级的,也有封建势力的;既有积极入世的,也有消极逃避的。各种文化思想纵横交错,彼此互相争夺舆论阵地。于是促进了副刊的繁荣。其中,既有鲁迅先生这样的积极挖掘中国社会不堪的一面、力争唤醒人们思想积极的一面,也有戴天仇主编的《民权报》上大量刊载的逃避社会现实、痴迷于花鸟鱼虫的“鸳鸯蝴蝶派”。虽然同样是以情感类副刊为主要阵地,但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体现出了不同的社会责任。鲁迅先生的一系列小说能够成为经典,与它和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密不可分。

从副刊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出这样几点规律:

(一)情感类副刊拥有深湛的生命力。

报纸在中国诞生之初,就有了情感类副刊的内容。情感类文章是一般时事性文章的有效补充,既是对相对来说较为激烈的政治性文章的柔性补充,也是对时效性极强的新闻的厚度的补充。因为一般的时事性文章一旦时过境迁,其可读性必然大大下降,而情感类文章则补充了这一点,即便是一些旧报纸上的情感类文章,依旧有可读性。

(二)情感类副刊承担社会责任。

文学艺术是对社会文化心理的曲折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思想,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生活类型;有什么样的社会生活类型,就会有什么样的情感;有什么样的情感,就有什么样的文学艺术作品。诚如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竞相争鸣一样,复杂的社会现实的激烈变迁时代,总会有种种文化思想互相冲击、互相影响。诸子百家没有报纸却有讲坛,而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一样复杂,入世派和避世派是当时情感类副刊最主要的两种倾向,但也都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中的两种主要思想:面对外敌入侵和民族危亡,一部分学者选择了抗争和奋斗,他们情感上的不平催生了大量的呼喊改造社会的情感类文章,而另一部分学者则面对社会现实无能为力,或者祈望社会倒退,或者不再关注外界而只关注内心,脱离现实的为了情感而情感,用情感类文章麻痹社会,这与17世纪西班牙资本主义革命前夜产生大量的脱离现实的骑士文学异曲同工。

(三)有社会责任意识的情感类副刊才能产生精品。

关心社会,积极入世的情感类文章,必须有欢迎这种类型文章的情感类副刊才能发挥最大作用。报纸大量的读者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可以很快地就某篇情感类文章引发社会争议和讨论。在办报过程中,有意识地选择拥有强烈社会责任意识的情感类文章,在获得大众对该文章认可的同时,必然带来报纸自身的发展。这一点,在今天尤其有着现实意义。

二、 情感类副刊的社会责任现状

今天的中国社会,与诸子百家时代、清末民初时代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今天的中国社会发展迅速,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人们生活状态的极大变化,人们的衣食住行日新月异。前后不到十年时间,互联网已经成为今天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不到十年时间,中国已经进入了家庭汽车时代。这些因素的变化,使今天人们的文化思想出现了极为丰富的内容。其次,各种思想互相竞争的同时,也带来了媒体的繁荣和媒体的激烈竞争。社会文化思想多元化,带来了媒体内容的日趋细分和总量的增加,全国各地区报纸尤其是晚报类的都市报飞速发展,互相之间出现了争夺读者的激烈竞争。这些因素导致今天的中国报纸情感类副刊有这样几个问题:

(一) 社会责任意识降低。

读者需要引导,这是报纸这种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之一。拥有话语权的报纸,天生地就具有了引导社会舆论的职能。但是,报纸之间竞争的激烈,发行量的增减都关乎到从业者的切身利益,导致为了发行量而降低主动的社会责任意识宣传和引导,增加对读者口味的满足。诚然,满足读者口味是报纸尤其是灵活的情感类副刊的任务之一,但是,单一的以读者口味为出发点寻求发行量,必然容易忽视一些拥有强烈的思想性的情感类文学的精品,沦为新鸳鸯蝴蝶派。这不但与情感类副刊的本质功能有冲突,也根本上降低了其思想性,使其深度降低,难以出现文学精品。

(二) 社会责任内容缺乏时代特征。

时代的飞速变化,使新兴的人们的生活方式中有了许多新时代的因素。仅仅认可了情感类副刊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引导能力是不够的,还必须结合实际遴选出真正有时代特征的进步文章。今天的人们的道德观念与几十年前有了一定的变化,情感类文章必须积极地反映这种变化,才能赢得读者的认可。不论思想性有多么杰出,如果脱离了时代特征,不被读者认可,其社会责任都无法得到有效发挥。相当一部分副刊上刊载的情感文章,或者与时事结合不力,或者脱离实际,呈现出避世文学的倾向,这些都该引起我们的警惕。

三、情感类副刊的社会责任强化与彰显

不论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读者的需要,还是为了报纸自身的良性发展,情感类副刊必须认真承担起社会责任,遴选出真正的精品文章,在满足读者精神需求的同时,起到引导社会舆论、引导社会思想的社会责任。

发挥社会责任,就一定要贴近生活。中国今天的情感文学的发展面临两大不良倾向,且都在报纸的情感类副刊上有所体现。其一是高端生活反映过多,平民生活缺乏。大量的关注富豪生活、高端生活内容的情感文学充斥着文学市场,最大多数的平民生活内容缺乏。即便有一些题材以平民生活为主,却也多是用外在眼光去观察,而缺乏身在其中的感悟。最大多数的平民生活实际上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力,也是反映社会变化的最大平台。报纸的读者又以这部分群体为主,所以情感类副刊的文章,要尽量选择这种内容类型的精品。其二是避世文学的出现,是一部分人面对社会日新月异的飞速变化无法适应的结果。例如穿越题材文学的泛滥、神鬼小说的泛滥等等,都脱离了社会生活实际。

在以实际生活为内容的文学作品当中,选择那些思想健康向上的文学作品,就能够有效地实现身为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张保国:《夏衍办报实践与办报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2]臧克家:《臧克家给〈北京晚报〉的信》[J].《新闻战线》1980年第2期

[3]彭荆风:《新的鸳鸯蝴蝶派――读某些“情爱”小说有感》[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7年第3期

[4]蒋建国:《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消费文化建构》[J].《探索》2005年第4期 ■

(武汉晚报)

上一篇:凸现主题宣传的引导功能 下一篇:理财新闻:让百姓“钱袋子”生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