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动情感之弦,彰显语文魅力

时间:2022-08-23 07:12:32

拨动情感之弦,彰显语文魅力

语文学科不仅要带给学生知识,还要发挥其人文性的特点,注重在文本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情感意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这就是新课改对现在的语文课堂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情感教育创设良好的情境,同时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思考、感悟的过程中把握文本中传递的情感,从而强化学生的情感认知。

一、创设情境,感知情感

情境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通过营造良好的情境,可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文本学习中,从而准确把握文本内容,感悟文本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因此,在情感教育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情境,引导学生融入课堂活动,启迪学生思考,从而帮助学生在最大程度上感知文本的情感,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

《长江之歌》中描绘的长江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它给我们带来的那种气势磅礴、奔流不息的豪迈,体验到祖国壮丽山河给我们带来的无穷力量,而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来帮助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从而让学生在强烈的艺术感染下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具体做法是,首先在课堂的导入环节,为学生播放歌曲《长江之歌》,让学生一开始就在听觉上得到刺激,获得最直接的初步体验。然后教师再为学生播放关于长江的视频。在视频中,一泻千里的长江奔腾而过,学生再次从视觉上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内心必定会被深深震撼。在这样的情境感染中,学生的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很容易把握住文本中的情感,油然而生对长江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除了音乐、视频以外,无论是教师充满激情的语言渲染还是动态十足的画面、色彩都是创设情境的有效途径。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受到各种感官的刺激,同时也可以将抽象的文字化为形象可感的画面,从而让学生对文本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爱上阅读,享受文本带来的美的熏陶。

二、朗读感悟,叩击情感

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情感性,每篇文章都蕴藏了深厚的情感,教学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在充分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让他们获得强烈的情感熏陶。而要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其中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朗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开启思考,叩击心扉,获得体验,在情感的世界中自由飞翔。

例如在教学《西湖》时,教师就采用多元朗读的方法促使学生深入体会文本的情感。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自由朗读,同时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且说一说自己喜欢这个句子的理由。有的学生喜欢句子生动形象的修辞,例如“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有的学生喜欢句子营造的意境,例如“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有了这样的初步感知,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并且让大家点评,让学生的情感认识进一步升华。最后,开展朗读比赛,挑战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学生,将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在这样的多元朗读中,学生的情感越来越丰厚,深刻感受到了西湖风景的无限风光,并能沉醉其中。

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朗读、默读、表演读等都可以让学生身心融入文本,陶冶情操,获得深刻的体验。

三、体验角色,深化情感

在教学中,教师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历相链接,让学生在角色体验中打开情感的大门,进入文本,这样做能使学生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感悟,促进学生情感的深化和升华。

读完《桂花雨》,我们无不为其中蕴含的亲情所感动,这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最好资源。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体会文本中的亲情,将对词语的品味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在帮助学生体会“老是缠着”这个词语时,教师就是这样引导的:“在你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缠着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的时候吗?结合你的生活经历,能体会到‘老是缠着’这个词语的具体含义吗?谁能结合具体的例子给大家讲一讲你的理解?”在这样的角色引领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回忆起自己缠着妈妈买衣服或者缠着爸爸和自己玩儿的情景。这样的生活经历让学生体会到文本中的“我”急迫地期望摇桂花的感情从而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本的感情。

总之,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也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情感教育的实施可以使语文教学更加完善,使学生的人格逐渐健全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我们应该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元素,拨动情感之弦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让语文课堂魅力无限。

作者简介:江苏省海门市实验附属小学语文教师。

上一篇:基于财政改革要求的预算和财务管理分析 下一篇:医院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