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体验:关注儿童视角

时间:2022-04-12 05:26:19

阅读体验:关注儿童视角

瑞吉欧理论告诉我们:教育应该关注儿童视角,从儿童的兴趣、爱好、需要出发,尊重儿童的体验,满足儿童的需求。这样的课堂,才能为儿童所接纳,课堂才会和谐,教学才会相长,语言文字的魅力才会打动每一个人。

一、关注儿童阅读兴趣的源点

我们常常会碰见这样的情况:课文文字优美,构思精巧,想象丰富,细节出彩,教者往往会不知不觉地沉浸其中,以自己的阅读体验去影响学生。如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

师:虽然洪教头的脚步已乱,但林冲并没有乘机劈头盖脸地去打,而是――

生:扫。

师:洪教头一直气势汹汹,恨不得立刻就把林冲给结果了。林冲却没有以牙还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是轻轻一扫。这“扫”,让你读到了林冲的什么?

生:武艺高强、四两拨千斤。

师:林冲得饶人处且饶人。他没有以牙还牙,这是林冲性格中最为人欣赏的一点――宽让。小说是写人的,我们要读懂小说中的人。

显然,教者将眼光聚集在林冲的性格――宽容豁达上。然而,孩子们关注更多的却是精彩的故事情节,他们佩服的是林冲四两拨千斤的痛快淋漓。教师一味地考虑自己的设计,让孩子按部就班地理解文字,读懂小说中的人,未免有些强按牛头的味道。

如果换一个角度,让孩子去演一演,去评一评,再问一问扮演林冲的孩子:“你刚才为什么不狠狠地打呀?”孩子的答案一定会让你惊叹。

我们解读文本,不光要当作者的知音,更要关注儿童兴趣的源点,依着儿童的眼光顺势而为。

二、注重儿童阅读兴趣的诱发

兴趣的培养,对于儿童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尤其要注意诱发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在兴致勃勃中乐此不疲。如教学《天火之谜》一课。

师:读了第四自然段,富兰克林的整个实验过程在你们的头脑中一定非常清晰了。谁来学着富兰克林,也来做做这个实验?

(师拿出准备好的风筝,挂在黑板上方,生跃跃欲试)

师:好,我们就请这位小富兰克林来吧,大家注意他的语言和动作。

生:我先在风筝上拴一个细铁丝,用来吸收云中的电;然后接上一根麻绳;绳子的下端,再用丝带系一把铜钥匙。

师:大雨倾盆而下,很快淋湿了麻绳。忽然,一道“之”字形的闪电划破云层,紧接着,一声炸雷,雷神发威了……

生:富兰克林毫不惧怕,他觉得这是无稽之谈,伸手碰了碰铜钥匙。

师:大家看他的动作,富兰克林是这样的吗?

生:我觉得富兰克林不会像他那么轻松,老师刚才的话,让我觉得害怕,富兰克林会很小心的。

生:用当时的眼光看,富兰克林是在触犯雷神,他一定很紧张,很担心。

生:用手靠近铜钥匙,会有生命危险的。富兰克林伸向铜钥匙的手应该是慢慢的,而抽回时应该非常迅速。

师:大家说得太好了!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实验,富兰克林会很谨慎。然而,带电的钥匙,带给他的不仅是麻麻的感觉,更多的还是――

生:成功的兴奋!

师:现在,请这位同学重新演示一下碰钥匙的过程吧!

阅读的过程,是儿童思维再探索的过程,教师要寻找合适的方法,适当地介入,诱导儿童发现问题,帮助儿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才有情感的交流与互动,才有智慧的激发与碰撞,才有体验的共鸣与个性阅读的共生、共享。

三、过滤儿童兴趣的消极因素

尊重儿童,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倾心营造与儿童心灵相通的情境,这样的课堂才会入境、入情、入神。但我们也不能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口味,失去课堂“传道、授业、解惑”的“三味”。因此,及时过滤儿童兴趣指向中的消极因素,借助教师本身的情感、语言,唤醒学生对真善美的情绪反应,引导他们积极向上,至关重要。

我在教学《船长》一课时,学生私下发出了疑问的声音,对船长不离开船的选择产生了质疑,我立刻示意他们大胆地说出来。

生:船长哈尔威明明可以安全撤离,但是他为什么要随着轮船一起沉入大海呢?舍己救人固然伟大,但生命最重要啊!

生:我看过一则评论,说一个人因为救落水儿童牺牲了,报刊媒体大赞他是英雄;而另一个人碰到了落水儿童,采用竹竿拉救的方式,大家都平安了,却不是英雄。

师:这是大家的认识发生了错误。这则评论的作者,最后想告诉人们什么?

生:最伟大的英雄,是既要救起别人,更会保护自己。

师:是啊!尤其是我们小孩子,首先要学会保护自己,然后再想办法救人。但课文发生的背景就不同了。在那时,航运公司有一条规定:船长要和船共命运,船在船长在,船毁船长亡。

生:我明白了,哈尔威忠于职守,他已经把船当成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现在船在下沉,他就应该和船在一起。

生:船长不光是忠于职守,他还在遵守着约定,他没有破坏公司的规定,是个讲诚信的人,是个伟大的人。

(责编 刘宇帆)

上一篇:古诗词教学的“三从”“四得” 下一篇:歌词,借学生一双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