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借学生一双慧眼

时间:2022-10-26 09:01:51

歌词,借学生一双慧眼

“犹记得那年,在一个雨天,那七岁的我躲在屋檐,却一直想去荡秋千……爷爷抽着烟,说唐朝陆羽写茶经三卷,流传了千年。”这是歌星周杰伦《爷爷泡的茶》中的一段歌词。据说,前几年,上海一位参加作文竞赛的中学生在一篇怀念爷爷的作文中,先是引用了这段歌词,然后展开行文,作品竟获得一等奖,而类似的情况在那次作文竞赛中屡见不鲜,歌词对作文的影响可见一斑。确实,多年来,歌曲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尤其是学生生活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闲暇之际,少不了高唱低吟,即使五音不全,也要喊几句。

歌曲如此深受大家的欢迎,旋律优美当然重要,然而歌词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早在我国的北宋时期,就流传“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美好的作品总是会得到大众的许可甚至追捧。那么,在遵循作文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把流行歌曲歌词“拿来”,让它与作文教学建立联系,这也正是作文回归生活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利用歌曲这一生活源泉,寓教于乐,在作文教学中适当的选择些优美的歌词供学生品味与借鉴,不但可以帮助其提高写作能力,更能提高他们对歌曲的鉴赏能力。

一、巧用歌词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内驱力和催化剂。如今小学高段的学生对时尚较为敏感,一些流行歌曲也经常从他们口中纵情奔流。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流行歌曲涌动着的青春浪漫的活力,追随少男少女的感觉步伐,让流行歌曲歌词这一时代的“活水”激发学生的亢奋情感,将学生的情绪反应唤醒到最佳状态,从而“诱发”学生的写作冲动与激情,在“爱屋及乌”式的移情效应中,学生逐步形成写作兴奋状态,忘情地投入写作当中。

例如,一次,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我让学生写一封信,表达对母亲的养育之恩。许多学生一开始咬着笔杆子,有的觉得母亲只会唠叨,不理解自己,写不出什么;有的觉得要向母亲表达爱有些害羞,很难以启齿;有的甚至体会不到母爱的可贵。于是,我利用多媒体播放《感恩的心》,并带领学生吟唱歌曲,同时播放各种荧屏中的母亲形象。顿时,学生情绪高昂,心中的情感波澜逐渐被掀起,于是话匣子一下子被打开了。有学生从母亲每天早上为自己做的早餐中感受到了爱,有学生开始认为母亲的唠叨就是一首爱的旋律,于是一封封感人至深的家信便诞生了。是的,歌声可以让学生从表象的感悟进入到理性的思考,去感悟歌词的情感,把心中涌动的写作欲望和写作情感化作一段段包含深情的文字。

二、巧用歌词积累

许多学生的文章,写出来总是干巴巴的,短短的,就像流水账,因为他们的头脑仓库里储存的东西太少,太少,有时抓耳挠腮,搜索枯肠,仍是一无所获,“两手摸白纸,两眼望青天”。如果积累的语言多了,写作时它们便会一个词,一个词的从脑海中蹦出来。背诵经典对于他们来说可能会显得枯燥乏味些,而记歌词这是一个新鲜的活动,显然可以调节积累的方式,而一些好作品也是值得向学生推荐的。

歌词,一般都比较生活化、口语化,但许多优秀的作品虽然直白,但语境优美,唱完让人沉醉其中。最近流行“穿越剧”,我的学生对那些剧目都耳熟能详,尤其喜欢唱那里面的主题曲或插曲,其中有一首《见或不见》一下子感动了我:“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于是我上网去了解了这首歌曲,并引导学生品味了歌词,讲述了央仓嘉措的故事。学生一下子从无意识的歌唱提升到了有意识的品味积累,这无疑告诉学生唱歌可以像这样更有意义。再如欣赏《铿锵玫瑰》歌词:“一切美好只是昨日沉醉,淡淡苦涩才是今天滋味,想想明天又是日晒风吹,再苦再累无惧无畏……”每个人都会遭遇挫折,有了这样的鼓舞,我想谁都会战胜困难。像这样优秀的歌词作品还有许许多多,教师可以充分挖掘这些教学资源,让学生不断积累,进而作为写作素材。我的学生在读完《三国演义》后,便在周记中写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读完《三国》我的眼前总会出现那一个个形象鲜明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心胸狭窄的周瑜、礼贤下士的刘备……这样的引用和感悟便水到渠成。

三、巧用歌词感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感动了多少为人子女者;台湾作家三毛《梦里花落知多少》使多少人黯然泪下;冰心的《纸船――寄母亲》又使多少人产生共鸣,其原因何在?不外乎一个“情”字!文贵有“情”。 不知何时,学生的作文远离了平凡的世界、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思想、平凡的情感,留下的只有东拼西凑的故事和似曾相识的语言,这都源于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不够深刻。所以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提炼生活内涵的本领,深化学生领悟生活的能力,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优秀的歌词大都是生活的再现和提炼,凝聚着创作者深入生活品味和思考的结晶,闪耀着生活真谛的哲理性光辉,流淌着意蕴丰厚的人生意识。学生可以从《烛光里的妈妈》的歌词中感受到母爱不仅仅只是表现在守候我病床的那一刻,母爱渗透在我们人生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从而升华对母爱的理解,进而开拓思路,透过不同的角度抒写对母亲的爱。

四、巧用歌词取题

题为文心。一个好的标题就像一壶好茶,香气越芬芳,招来的顾客就会越多。

众多歌曲中有一类歌曲虽然没有多么动人的旋律,却也能让人一见便能耳目一震。作文,取题同样重要。我的学生中不乏利用歌曲题目拟题的,如《童年》《风雨之后见彩虹》《好人一生平安》等。还有一次习作,有个学生写了《请张开你自信的翅膀》一文,而题目的灵感则来源于容祖儿的《挥动着翅膀的女孩》。该学生选择的理由是因为容祖儿歌词里面的翅膀是与毅力、坚强和自信联系在一起的,刚好符合她的写作意图。看来,学生在取作文题目时,并不是盲目的借用,而是在一定理解程度上的借鉴,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歌曲的鉴赏能力,同时内化为一种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五、巧用歌词创作

法国大艺术家罗丹说过这样一句话:“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优秀的歌词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成为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提到周杰伦,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哼唱一两句他的歌曲。然而作为语文教师则不可忽视他的作品的词作者――方文山。方文山作词笔触细腻,境界隽永,真可谓是精彩绝伦。无论是《台》中的“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淌”,还是《千里之外》里的“闻泪声入林寻梨花白,只得一行青苔,天在山之外雨落花台,我两鬓斑白。”都透着浓浓的中国风,似乎每一支歌都是一幅泼墨山水,似乎每一首曲都是一首经典古诗。于是,学生学会了如何通过意象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学会了如何运用不同的修辞来修饰自己的文章。

例如,在写友情时,有的学生会记录这样行云般的文字“友情是酷暑中的一丝凉风,抚慰我们的心灵;友情是冬日里的一束火把,温暖我们的心窝;友情是一杯浓浓的咖啡,沁人心脾;友情是一朵玫瑰,芳香扑鼻……”在写父爱时,有的学生会写“常说,父爱是一座山,高大威严;父爱是一汪水,深藏不露;父爱是一双手,抚摸着我们走过春夏秋冬;而父爱更是一滴泪,一滴饱含温度的泪水。”

优秀的歌词和诗歌一样,既是一种独立的语言形式,又是一种成形的语言材料。把歌词融入作文教学,引导学生吟唱、积累、运用这些诗化的语言,让沉重的作文教学有了一丝闲适与惬意,在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的同时,还能增加学生的审美体验,作为语文教师可千万别忽视这一教学资源。

(责编 张亚莎)

上一篇:阅读体验:关注儿童视角 下一篇:《鸟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