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时间:2022-04-01 02:02:28

教育评价: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摘要:教育评价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认识活动。可见,教育评价在理论上仍是一种认识,它具有认识的一般特性,是精神对物质,意识对存在的一种反映;但是由于教育评价有其特殊的本质,具有不同的评价客体、标准、结果,因此,教育评价是一种主体性更强的特殊性认识活动。

关键词:教育评价;认识活动;价值

一、教育评价的一般性

(一)教育评价具有认识活动的一般结构

教育评价作为一种有意识的活动,是认识的一种基本形式,具有认识活动的一般结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表明:任何形式的认识活动都是由认识主客体及中介构成。

1.认识的主体――评价者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主体,是指处在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从事着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人,他是体力与智力、物质和精神相统一的社会存在物,是在意识的支配下进行有目的的活动。

因此,在教育评价过程中,认识的主体――评价者(即谁来评),则是在一定的价值观念、教育观念指导下从事评价活动的人或集体,即个体评价和社会评价。

2.认识的客体――评价对象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客体是不依赖主体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客观物质世界的一部分。但是却可以随着主体发展与活动自由度的提高而扩大。

在教育评价过程中,认识的客体――评价的对象,就是评价认识指向的客体(即评什么),但是,由于社会客体、精神客体的载体都是人,所以人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认识的客体,能够进行自我认识,因此,评价的对象不仅包括评价的内容,而且还应该包括评价者对自身进行的评价。

3.认识的中介――评价的手段

认识论认为,认识中介是指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利用的一切条件,包括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

评价活动是评价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任何相互作用都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评价手段就是消除评价者与评价对象之间原来不可避免存在着的分离性和隔离状态,作为一种两极的桥梁而使评价者与评价对象联系和沟通起来并使之相互作用的中介。

(二)教育评价实现的基础――实践

认识的基础是实践,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最基本的观点。认识活动是在实践基础上认识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即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认识结果受客体属性与主体特征的双重制约,是主客观的统一。在这一过程中,主体的主观世界也得到改造。教育评价活动同样也离不开实践。教育评价并不是单纯的反映客体的自身状况,也不是纯粹的反映主体本身的意图或目的,而是客体对主体需求的满足,即主体与客体需要与满足之间的关系――价值关系。而这种价值关系并不是一次就能确定,人们对价值关系的把握和评价上也不能确保客观公正,况且对于价值标准的选择上也存在偏差。这就需要一个辩证运动的过程,即从实践到评价再到实践的不断反复。通过实践来检验和衡量评价的标准,从而建构和生成相关的价值关系系统,

(三)教育评价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从事教育评价活动的主体是人,而人只能是社会的人,不论是个体或集体的评价主体,都只是产生和存在于社会结构中的具有社会属性的人,是人类历史活动及进化的产物和结果,因此他在由人所构成的社会中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属于社会活动(包括教育评价活动),而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种基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运动的客观的、有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又是人们追求和实现自己目的的自觉的能动的活动过程。可见,教育评价活动同人类的其他活动一样,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征,内在于社会历史的运动之中,受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制约,即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物质和精神水平的提升,教育条件的提高,人对教育评价会产生不同的认识。除此之外,由于教育评价寓于教育活动之中,其自身又受教育规律的制约,一是评价活动必须适应社会发展并为社会发展服务;二是评价活动必须适应人的身心发展并为人的身心发展服务。

可见,从教育评价的一般结构、实践基础和社会历史性特征等方面不难看出,教育评价具备认识的一般特性,所以,它属于认识。

二、教育评价的特殊性

教育评价活动从理论上是认识活动,但教育评价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其与认识活动存在着最本质的区别即教育评价的本质: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是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判断。

(一)教育评价对象的特殊性

哲学意义上的认识活动,一般是一种意识活动即大脑机能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通过意识反映事物本身特征的活动,其反映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反映的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属性、存在状态、相互关系和发展过程,而这种认识是不许带有主体因素、主观偏见、不许渗入主体需要的。教育评价则不然,教育评价所要反映的对象,不是单纯的客体自身状况,也不是主体本身的主观意图和需要,而是客体对主体的需求的满足,是主体的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的价值关系,也就是说,教育评价是以评价主体的需要和目的为尺度,通过主体自身的变化,对评价对象的功能、状态、效果(教育活动对人的发展变化起到的作用、带来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二)教育评价标准的特殊性

一般认识活动的认识标准是以认识客体的特征、本质属性和规律为尺度和依据的,坚持从事实出发,不以主体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认识活动,它可以不涉及主体,不表现出主体的需要、目的和态度,很少反映认识主体本身的因素对客体的影响和改造。而教育评价活动则主要以主体的需要和目的为尺度来衡量客观事物的价值,在进行评价标准的选择时,总有价值主体的评价者在内,因此,教育评价是一定的或变化着的客观事实,同不断变化发展的主体和主体需要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说,评价标准不能排除主体及主体的需要,它是依主体的态度、选择、情感、意志的变化而变化的。

由此可见,教育评价不同于一般的认识活动,在教育评价活动中,不仅有评价主体价值取向的渗透,还有评价主体的情感、态度、理解与判断等因素的参与,它是一种主体性更为强烈的特殊性认识活动。

(三)教育评价结果的特殊性

教育评价认识的特殊性还表现在评价结果上。教育评价活动就是评价教学实践活动的结果是否能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变化,即评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主观世界方面的内在变化,即教育评价不仅是对客体“是什么”的一种事实性认识,更是对客体属性能否满足主体需要、对于主体的意义和效用的一种价值判断。这同一般认识活动通过认识客观世界,了解客体本身的属性、特征和结构,揭示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来指导物质生产等实践活动并引起客观世界外在形态的改变有明显区别。

总之,教育评价作为教育活动中无时不表现出来的活动内容,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认识活动,尽管它具有认识活动的一般特性,但是它却是对评价客体能否满足评价主体需要的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也正是教育评价的本质决定了其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参考文献:

[1]王本陆,教学认识论三题[J],教育研究,2011(11)

[2]欧阳康,社会认识活动的基本特点[J],思考与探讨,2003(2)

[3]扈中平,教育规律与教育价值[J],教育评论,1996(2)

[4]波波夫等,社会认识和社会管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5]王良铭,论价值评价及其标准[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6]秦越存,价值评价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J],唯实,2002(3)

上一篇:我组织的“团伙作案” 下一篇:浅谈欠发达地区的本土科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