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专业班级建设初探

时间:2022-03-25 05:12:24

高职专业班级建设初探

随着近年我国与世界教育、文化等方面交流的不断深化,中国的高职高校教育体制及培养模式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同时,班级中出现离散、缺乏凝聚力的现象,以及在工科专业中出现的男多女少的情况,这些因素都将影响班级建设

一、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市场对于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是十分迫切需要的。在此背景下,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改革成为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首先,现代高职学校是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这给传统的班级建设和管理造成了冲击。其次,辅导员和学生对班级角色定位不明晰。辅导员是班级建设的指导者。从结构上看,辅导员大多由年轻教师组成,甚至是由专业教师兼任。他们要面对工作压力大、内容繁杂、个人问题,等等。所以造成部分辅导员顾此失彼的情况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班级建设的停滞不前。再次,学生家庭背景复杂。从高职院校的学生家庭背景分析,我们发现学生中离异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所占比例不少。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管理难度。最后,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对班级建设形成冲击。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的发展影响了政治、经济、生活,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在网络环境下,高职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发生了最大变化。重要的通知在网上挂出、学生进行网上选课、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等,这些变化将人与人的交流、联系和依赖弱化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学生也将个人学习、成才与班级建设割裂开来。

二、解决方案初探

1.班级管理机制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在班级的日常事务中,对每个学生进行量化考评。对于思想、学习态度等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和民主测评的形式使其量化,保证在考评的过程中有据可查,让学生信服。在标准量化的基础上建立考评制度,以得分多数的方式保证学生的自查、互查。最终,将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2.班级管理机制目的明确化

(1)辅导员角色明确。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处于引导、指导性较好,是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将推动管理机制更好的完善和运行的角色。

(2)学生地位明确。加强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将提高管理中的主观能动性。在明确学生地位后将班级建设的工作重心下移,即积极调动学生干部的主动性、模范作用,以及全体学生自我教育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将学生融入到班级建设活动中,成为班级建设的设计者、班级活动的执行者、班级活动成果的分享者。

(3)班级学生干部培养。学生干部在高校中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班级的核心、班级的建设者和管理者。所以,在班级建设过程中我们将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应放在班级建的重点位置。在选拔过程中注重学生个人的品质、能力、主观愿望、群众基础等。在培养过程中要注意系统地、科学地培养,通过党校培训、能力拓展等锻炼学生干部的个人能力和理论水平。

(4)网络资源利用。现今,网络无处不在,构建班级建设新平台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在很多的班级中已经利用网络建立班级通讯平台,极大地方便了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交流。但是网络信息量参差不齐,辅导员、学生干部应该对其进行过滤和处理。

(5)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对学生辅导过程中,某些高职院校中采用了辅导员和班主任制。事实证明,采用制有效地保证学生在思想上和课业上得到双重指导。

(6)提高班级凝聚力。观察不同年级的班级凝聚力,其大小存在不同差距。我们在班级管理中,除了应该对刚入校的新生给予特别的关爱外,还应该加强对高年级班级的管理力度。在班级建设过程中,辅导员应在维持正常的教育秩序的基础上更加需要拓展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能力,提供学生能够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机会,能够创造性地融入社会,能够自觉地肩负起社会责任。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探索班级建设新思路,实现班级管理模式创新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需要每一个参与者、实践者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进取的意识,在实践中学习,在理论中反思,不断完善班级管理模式。

(作者单位: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上一篇:产学研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深入文本,使课堂对话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