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时间:2022-03-20 01:20:42

阅读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切实抓好课堂教学则是开展创新教育的重中之重。只有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全面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营造广阔无垠的思维空间,才能使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章可循;只有重新构建全新的阅读教学模式,才能使创新学习对学生终身受益。阅读教学过程是受诸多因素影响的处于动态表化之中的系统。因此,探索该系统的整体优化,不仅要研究参与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的组合方式,而且要在先进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设计科学、合理的活动程序。

在这里结合教学实践设计了以“探究导练+情感体验”为特征的阅读教学过程模式。其具体过程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老师的“引导”、“训练”,并充分发挥教师、教材、学生的情感作用,注意三者的和谐统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丰富学生的情感,将学生的认知过程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紧密结合,实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按照这个模式,在教师教学一篇课文中将其分为四个阶段:初读感知――提出问题――针对问题合作交流――反馈归纳。

一、初读感知,引导学生在自学中进行“探索”

在阅读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中,教师首先启发学生预习组材料,包括教材导读,预习提示、课文,课后“思考・练习”,读写例话等,了解本组教材的学习重点。然后重点指导预习所学课文,初步掌握所学课文的生字难词和主要内容,参与指定群体学习目标,并结合自己学习的实际补充个体目标。在课堂教学一开始,由于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深浅不一,所以放手让学生先自读课文,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基本了解大概内容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带着问题探索知识。在此,教师不做任何提示,或者可帮助复习一下旧知加深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保证下一步活动的顺利进行。当然,小学生初读感知的能力不够强,可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

学生在自己初步预习的基础上,掌握了部分知识,但还有一部分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会被学生五花八门地提出来,甚至是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例如《第八次》一课,学生提问:“为什么蜘蛛结网七次失败了,布鲁斯王子也是失败了七次,事情怎么会那么巧?让人觉得不可信。”《蒲公英》一课中,为什么那两粒敢于冒险的种子一定会死呢?难道一点生存的可能都没有吗?《坐井观天》中的青蛙为什么会在井底?……面对这些稚嫩而又具有发现性的问题,教师应稳住耐心,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问题,相继肯定学生提出的与学习课文密切相关的问题,学生共同确定几个“主要问题”,分清主次,注意课文的前后联系,然后着重展开讨论,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针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

细读课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自学。细读课文一般分为两个“回合”:第一回合主要从内容的角度学习,理解重点语句,理清作者思路,分析文章结构,体会思想感情;第二回合主要从表达的角度学习,教师应启发学生领悟课文最基本的、最具个性特征的语言表达特点,欣赏和汲取精美、规范的语言,同时深化对中心思想的理解。

第一回合实现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的学习过程,第二回合则体现了由思想内容到语言形式的学习过程。在一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一般采用一边理解思想内容,一边学习表达,即两个回合“小循环”的方式;内容浅显易懂的课文,则可采用先理解全篇思想内容再学习表达,即两个回合“大循环”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读书、自学、讨论、讲解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读书中领悟课文思想内容以及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精妙之处。

在这个环节中,主要是教师借助各种手段指点学生进行交流、思考、发表意见的时间,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与鼓舞下,好奇心与成功欲就能得到极大的满足,被动地接受就会变成主动地探求。主要汇报: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需要请同学帮你解答。在这个过程中,采用自由交谈、主动发言、教师协调配合的方式进行,对学生的意见,教师除指出语病外,暂不发表意见,学生不用举手,大胆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手、脑、眼、口全部放开,让思维纵横驰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凡是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互助能够自我解决的问题,教师一般不要替代,而当学生经过思考、合作、讨论、交流后仍处于困惑之中,教师再给予必要的提示和讲解,同时鼓励学生摘记精彩章节、词句,培养学生的词汇积累能力与自学能力。经过交流与汇报,学生已对教学内容基本掌握,此时,教师再帮助梳理思路,并对有争议的问题重点讲解,使学生及时地将整篇课文融会贯通,显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在《航天飞机》这一课中,智慧老人对飞机所说的话是重点,在老人的话中不仅仅讲述了航天飞机的特点和神奇的作用,同时告诉了飞机他也有自己的长处。此处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航天飞机的赞美之中,更应该引导学生反复琢磨第一自然段中对飞机自由自在飞行的描述,从而,真正理解和认识到他们各有所长。最好能联系生活实际,联系班级内每个人不同的特长来讲,能够收到更好的情感教育效果。

四、反馈归纳,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的小结处,教师要根据实际启发学生举一反三,揭示主题,使学生的思维形成能力,不要机械重复,只是高度概括,这一环节也可留给学生来完成,给学生创新的空间和余地,使学生在总结过程中,感悟乐趣、激发热情、发挥想象,形成认知结构。如在教学《蒲公英》一课的总结中,教师总结出:要学习那些落在泥土中的种子,听从别人正确的教导,不要像那两颗飞向沙漠和湖泊的种子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没想到,此时有一名学生站起来反驳了老师:老师,我不完全同意你的意见,我认为那两颗种子也有值得人学习的一面,它不听信太阳公公的话,也正说明了它们不盲目相信别人,它对自己的眼睛自信不疑,这也说明它能坚定立场。而且正是有了它们勇敢的探索,才让太阳和其它的种子知道了沙漠和湖泊不适合蒲公英的生长,如果没有他们的牺牲,谁也不会知道哪儿是可以生长的,哪儿是不可以生长的。学生的一番话使老师有所触动,老师并未否定他的看法,而是虚心地接受了他的意见,并表扬了他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盲从别人的精神。然后老师又启发性地提问:那么我们来看看这两颗种子飞向沙漠和湖泊的最初目的到底是什么呢?学生再次回到课文,发现他们俩一个贪图富贵,一个贪图玩乐,所以才会去那儿,这就是我们不应该倡导和学习的。假设他们仅仅是因为不相信太阳公公的话,自己想亲自去尝试去探索,那种冒险和探索精神值得我们尊敬。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失时机地为学生铺设的求异路径,却训练了学生多角度、灵活地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创新思维的发展。

要想真正实现这四个环节的融合统一,教师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心境,在学生面前应保持最佳的情绪状态,以愉快欢乐、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去感染学生,为课堂的情感交流奠定基础。

教学中,教育专家提出了可以采用“五微笑”的教学手段来达到与学生情感的融合,(即:微笑提问,微笑批评,微笑肯定,微笑启发,微笑辅导)用热切、期待的微笑向学生提问;用肯定赞许的微笑去鼓励学生;用真诚自然的微笑与学生娓娓而谈;用“微笑”产生的心理共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教师心情不好或者把不良的情绪带入课堂中,会严重压抑学生的情绪,不利于把学生带入课文情感的内在天地中,更不利于课堂教学目的的实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境。其次,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1.摆正位置,尊重学生。

学生对教师似乎或多或少地存有一种“本能”的戒备心理。他们往往谨小慎微,生怕触犯了教师的尊严。这就影响了他们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教学中,教师要摆正位置,尊重学生,遵循民主教学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顾虑,使学生勇于提出各种意见和观点,勇于在课堂上充分地表现自己,展示自己。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各方面生动活泼地协调于学习过程,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语言诱导,营造氛围。

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的不同,其效果就可能相差20倍。”课堂上,教师主要用语言与学生交流,学生的感情也最易受到教师语言的影响。其中,课始的开讲语尤为重要,好的开讲语可以诱发学生的情感,使其产生强烈的心理冲动并迅速进入求知的最佳状态。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热情洋溢的激励语,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信心,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内部心理活动。要让学生自觉参与阅读训练,教师应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和特点,创设出各种生动有趣的阅读情景,使学生的感情与课文的感情相吻合。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时刻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真正使学生在创新实践中得到锻炼。

上一篇: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引领孩子踏上古诗文诵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