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分析当代学校的教育管理与创新

时间:2022-03-17 11:14:37

探究分析当代学校的教育管理与创新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的目标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当这些变化来临时,就需要我们适时的做出改变,而作为独立教育实体的学校则是所有教育改革的最终落脚点。作为达到教育目标的基础场所,学校其教育管理制度则成为了发展的基本,是教育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着重探究当代中学的教育管理,希望能为未来的管理工作提供一个参考的信息。

关键词: 当代;学校;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3-0026-01

国际间的科学迅猛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显现成为技术与科学上的竞争,甚至是民族整体素质的竞争。也就是说,未来,谁把握住了教育,谁就能在新的国际形势中占据有利地位。而我国在这方面早就有了深刻的认识,一直贯彻着"科教兴国"的方针。但是,就中学教育管理而言,虽然体制上已经日趋成熟,但是在新的挑战下,体制仍显落后,弊端也逐渐显现,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发展,也阻碍了我国教育的发展,因此对于当代中学的教育管理与创新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1.当代中学教育管理的背景

社会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全球化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各方面的挑战与改革,而国际化的教育方向也渐成趋势。在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对于学校办学、学校教育以及学生学习都带来了很多启示,学习上有了来自世界各个地方的帮助支持与资源,有了很多互动与分享的机会。如今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来临,也让人类开始重新思考与认识许多重大的问题,对于知识的认知也得到了更新,对于知识的概念也开始向外扩展,扩展的过程中又会强调知识所谓的产生过程、源头以及如何在应用中生存。也就是说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我们人类对于探索未知事物的能力变得越来越强大,而对于信息的最求与必需也如同对空气一样迫切。但是,知识经济的出现,对教育发展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我国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挑战。知识经济的来临对教育改革发出的挑战不是单一的而是全方位的,所有传统的思维与模式甚至是内容都要彻底改革。

2.当代中学教育管理的特点

知识经济背景下,世界目前所有所有教育发展都呈现出这样的趋势,就是都在要求全面提高学习教育质量,而这也成为所有学校教育管理中的当务之急。目前,当代中学教育的管理有着这样的特点:

2.1 管理系统由封闭逐渐走向开放。有教育学家认为,当前的学校教育不应该是封闭的,而应该和社会、家庭成为一个教育的整体。学校、社会、家庭之间应该彼此之间多沟通,学校更应该向社会和家庭开放。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好这三者之间对于学生教育的良好作用。

2.2 管理制度向科学化方向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是一个凡事都讲究科学的时代,自然学校的管理也不例外,也要讲求科学化。首先要有比较完善的学校管理制度,这样才能保证学校管理与教育的持续稳定发展。其次在学校管理上要以民主管理权利,也就是说学校自身要有自,这自包括行政权、决策权以及人事权等。

2.3 我国的学校管理体制为校长负责制。自解放以来,在学校管理体制上,我国形成了校长责任制、校务委员会制及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等多种体制。自1985年提出改革管理体制,扩大学校办学自后,我国便确立了校长负责制为主体的学校领导体制。目前,许多中学已经开始突破这种管理模式,探索管理的新模式了。

3.当代中学教育管理的改革与创新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及新课标的不断落实贯彻,原本一些学校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需求了,而这时就要求学校的相关管理理念就要发生适当的变革。

3.1 刷新教育观念。在中学教育中,必须要始终树立着正确的教育观念,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科学的管理机制。首先,肯定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在学习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其次,在课堂中,在学校里,师生都应该是平等的;再次,所有教师要秉承着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的观念;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们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3.2 走出管理误区。在当代中学教育管理上要走出三个误区:首先是认识上的误区,要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涵义;其次则是措施上的误区,注意课程形式上的调配;最后就是关系上的误区,素质教育与考试制度并不对立。

3.3 适应课改要求。要注意新课改下的学校管理,正确对待"量化管理","向管理要数量"这样的行为已定要走向"向管理要质量"。于此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主人作用,从重"教"向重"学"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4 注重"人本"管理。在传统学校管理模式中的监控、管制、命令等行为,这在某种角度上束缚了个性与创造力的发展。科学的管理模式要求我们要根据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发展将管理制度进行重建,主张人人都应该是管理与决策的执行者。

3.5 办学体制多元化。在办学体制上要打破我国长期以来比较单一的模式,要逐渐树立以"国办"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模式。国家也要鼓励那些社会人士以及个人的依法办学,扩大中学教育中的"私有"成分。让各种办学形式之间可以形成互补,让教育向着更适应市场的方向发展。

3.6 学校管理体制多样化。面对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我国在教育目标与人才培养上要跟随时展的脚步,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校长负责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其他多样化的管理机制。比如说,在公办中学的校长负责制中,要进一步完善与确立好学校事业法人的实际地位,推进学校由法人组织向自主组织的转变。在民办中学要逐渐建立起现代学校法人制度,实行在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等。

结束语:

当代中学的教育管理与创新是一个长久而又艰巨的问题,需要深厚的理论功底做指导,也需要丰富的实际管理经验做支撑。本人将在献上此文章的基础上,继续这方面的研究与探索,同时也希望从事教育的同仁们能不时相互交流与探讨,为提升我国的教育管理献计献策。

参考文献:

[1] 范国睿著.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务[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任佳.现代中学管理制度的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3

[3] 安利民.中学教育管理中人本主义价值取向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4] 幸娟.关于教育管理中隐喻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上一篇:浅析物理实验教学的地位作用及其实施策略 下一篇:小学童话朗读教学中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