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实践体验”课型教学中有效设计学习活动的探索

时间:2022-03-13 11:39:46

德育课“实践体验”课型教学中有效设计学习活动的探索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参与、体验、感悟和内化,是提高德育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而德育课“实践体验”课型教学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活动。所谓“实践体验”课型,是指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或专业学习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亲历和体验过程中理解知识、发展能力、构建意义和生成情感的一种课堂教学课型。“实践体验”课型通过学习活动,不但有效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学习、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生活经验的提升以及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但是,在“实践体验”课型的教学实践中,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却面临着各种问题,成为制约“实践体验”课型教学有效实施的关键,为此,笔者结合“实践体验”课型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有效设计学习活动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实践体验”课型教学中学习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课堂的学习主体是学生,学习活动是课堂的主要活动,这里的学习活动,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由学生相对独立地活动一段时间。“实践体验”课型实施的重点是教师通过设计利于学生参与的学习活动,以更好地达成预设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容易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偏离教学目标而导致学习活动缺乏实效

学习活动的方式与方法有很多,教师为了能让学生充分参与,也花了很多心思去收集和设计一些学习活动。但有时候一些学习活动却偏离了教学目标,导致活动形式化。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导入环节,设置了“猜歌名”的活动进行热身并导入新课,学生参与很积极,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活力,但转入新课学习后,课堂却一下子“冷”了下来,形成鲜明对比,这是因为活动内容偏离了教学目标,导致活动与学习脱节造成的。

2.忽略学生实际而达不到学习活动设计的预期效果

“实践体验”课型教学中有时候会出现教师精心准备的活动、学生却没参加兴趣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情感,或没能考虑学生能力的差异造成的。如在《哲学与人生》课程中,“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的内容里面,在说明物质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时,教师往往会采用课本内的一个活动――收集自己不同时期的照片,看看自己的变化发展。让学生从自己的照片里看到自己的变化,感受物质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这种设计本来对学生直观理解知识有很大的帮助。要完成收集照片的活动任务,有两个情况是需要考虑的:一是学生完成任务是否有难度,如对于一些家在外地学生,要他们在短时间内找到自己不同时期的照片,难度会比较大;二是有些学生不愿意展示自己的照片。但是,教师往往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了解学生的情况和想法,也没能考虑学生的差别,分层次设计活动,导致活动效果欠佳。

3.学习活动设计过多导致活动低效

学生喜欢能参与的课堂活动,在活动中也很快乐,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有意识地创设各种学习活动,有的甚至一个环节就有一项活动,一节课让学生不断活动。由于活动过多,组织活动中会浪费一定量的时间,另外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容易兴奋而导致课堂难以调控,从而影响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教师在创设活动时没有突出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把握,而且活动缺乏整体设计,单纯注意活动的形式,造成为活动而活动的局面。另外,活动多导致学生对活动的体验难有认真的思考,缺乏基于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使思维缺乏应有的深度,对老师所提问题玩玩是“有什么说什么”、“想到哪里说到哪里”,课堂上说得多,想得少,因此这样的课堂教学表面热闹、活跃,实质上却是低效的。

二、“实践体验”课型教学中提高学习活动设计有效性的策略

要解决教学实践中所暴露的学习活动存在问题,提高学习活动教学的实效性,必须从设计开始。所设计的活动不仅要面向学生实际,利于学生参与,利于学生小组合作,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找准学习活动设计的主题

学习活动主题是否有意义、是否真正为学生所喜爱,决定了学生的投入程度,决定了活动是否能顺利实施。预设活动的主题选得好,学生的参与热情就会空前的高涨,后续活动开展起来就顺利,活动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主题选得不好,活动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而且还有可能使学生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但学习活动的实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首先明确“实践体验”课型教学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找到学习活动设计的切入点,明确学习活动的主题。“实践体验”课型教学目标的确定,一方面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另一方面要结合学生的生活或专业学习实践的需要。例如在《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关注改善民生”一课,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结合教学大纲关于“关注民生问题,积极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各种活动”要求,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所谓自下而上,即通过课前组织学生对“幸福生活”的调查,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社会民生问题关注比较少,漠视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工作,没有意识到要解决人民生活的保障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等情况。根据这一调查活动反馈的情况,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设定在如何使学生“关注民生”这一层面,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如何从恰当的视角关注民生问题中的社会保障制度。

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所有学习活动都围绕更好地帮助学生“关注民生”这个主题设计,如“问卷调查”、“成果展示”、“案例讨论”、“采访”、“献计献策”等。这些学习活动突出以两个优点:第一,学生主体性。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的目的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如果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存在,学生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没有扮演主角,那么教学目标就不能够实现。因此,通过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第二,活动差异性。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能够了解学生的“需要”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在中职学校中,由于专业不同、班级间的差异,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自然也就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堂课教学目标也应是多样的,同样的班级在同一堂课中,不同的学生欲达到的教学目标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学习活动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长,分类参与,因人设标,共享成果。

2.在整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活动设计的针对性

“实践体验”课型教学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学习理论知识,并把理论知识再运用到生活中的过程,因此,通过创设学习活动,将静态的知识情境化、活动化,给学生参与、体验、感悟和内化的机会,激发学生对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学设计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梳理,通过调整顺序、适当增减、重组等方式整合教学内容。

例如在《关注和改善民生》的教学中,基于中职一年级的学生对社会民生问题关注不够,了解较少的情况,由浅入深地为引导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关注民生问题,将教学内容整合为三部分:第一,社会保障体系是民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二,社会保障体系与国家发展、个人的关系;第三,要从什么视角去关注民生问题中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内容创设不同的活动任务,如通过“问卷调查”、“成果展示”活动任务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保障体系是民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案例讨论”、“采访”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保障体系与国家发展、个人的关系;通过“献计献策”活动共同关注民生问题。这些活动的设计,既贴近学生生活和知识经验,又利于学生参与,让德育课在有限的时间内真正突显到它的实效。

当然,德育教学仅仅靠一堂课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将学习活动贯穿于学生的整个生活之中,使学习活动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生活即课堂,课堂即生活,树立大课堂观、大社会观。因此,在“关注和改善民生”的教学结束,课后要求学生完善民生问题提议案,主要是对提案书内容的可行性进行调研,使学生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关注从课堂延伸到课后,提供机会体验社会生活,感受我们生活环境的变化。

3.突出交流与评价设计以提高学生参与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

一个完整的活动设计应包含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活动主题、活动对象、活动背景分析、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成果的总结与交流、预期的成果形式、活动评价等。而活动的有效实施,首先要解决的学生乐于参与、认真对待的问题,因此,在这些要素中,活动成果的交流与评价,成为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它起着监督、引导和激励的功能,因此,在学习活动设计中,必须全面考虑交流与评价环节。例如,在“发展要从所学专业起步”教学中根据“树立行行出状元、中职生能成才的信念,增强学生自信心与自豪感,以及对本专业的认同。”这一教学目标通过问卷的形式了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对本专业可从事的职业进行社会调查;采访本专业的毕业生,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与实际等。然后,重点放在交流和评价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把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相互的交流、分析,一方面使学生意识到职业素质对自己的重要性,反思自己与哪些好的地方与不足之处,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意识,进而制订个人职业素质的改进规划;另一方面通过设计包括自评、小组评和教师评的活动表现评价量表,突出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在具体操作上,采用以下几个策略:(1)引入竞争机制。采用个人竞赛和小组竞赛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小组的得分情况及时公布在黑板上,及时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形成一种激励和竞争机制,不断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2)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除了教师对学生进行适时评价外,还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真正让学生由被动受评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评价者。同时,同伴互评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更加明显;(3)评价方式多样化。采用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放在过程评价上,主要通过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进行表扬、表彰,对研究得到的结论与成果在班内、校内或更大的范围进行交流,并把这些内容以图文声并茂的适当形式在校内外公开场所宣传、展出等,从而体现评价的诊断、导向和改进功能。经验证明,对学生给予恰当的评价是提高学习活动质量关键一个环节,不仅深化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而且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劲头,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才可以更好地提高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有效地设计学习活动一般要把握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活动主题、教学内容、活动评价等主要环节。要有效实施“实践体验”课型教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师生经历一段时间的磨合和不断反思。在德育课程教学中既要学生动起来,又要学生有收获,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如何在德育课教学中通过有效创设学习活动,给学生参与、体验、感悟和内化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是德育课教学改革的方向,因此,我们要继续努力探索“实践体验”课型的有效实施方式方法,真正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

上一篇:水池施工止水钢板质量控制浅谈 下一篇:高速公路长大纵坡安全隐患综合处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