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气功养生学\巫术之我见

时间:2022-03-06 12:27:51

中医气功养生学\巫术之我见

摘要:传统中医气功养生学的理论源出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理念及中医学理。本文拟通过对已有的研究理论的学习、结合对中医气功项目学习、教学实践体会,对“巫”的现象、观点进行分析和批判,以期澄清学科的本来面目,破除迷信,为全民健身、卫生事业服务。

关键词:中医气功 养生学 巫术

一、中医气功养生学说源出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理念及中医学理,而不是巫术

中医学理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高度契合,统摄于阴阳学说。中医气功养生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医学说的并生物,而不是这之后产生于巫术或巫师。中医学认为,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包括:气、血、津、精。而气的构成又可以划分为物质(三类)和精神(两类)层面的,共五类:

一是先天肾元之气。从祖先处秉承获得,可通过后天的调摄稍加改善,传给后代。

二是后天水谷运化之气。与人的营养条件水平及饮食起居的调摄相关。

三是呼吸吐纳的清轻之气。与人的生活环境状态及调摄锻炼相关。

四是“泥丸”,神经中枢的智慧之气。通过导引和吐纳训练,机体各种感官、系统的传导,工作效率将可以极大地改善。

五是类似于孟子“浩然正气”的纯阳真气。在自然界“太阳文化”主导下的阴阳学说,生、长、化、收、藏、春、夏、秋、冬的秩序不可变逆;在人生,生、长、壮、老、已的循行过程不可变逆;在人性,仁、义、礼、智、信五德依然而且必须是普世的价值取向。于是为修身、养生计,还是必须向“士”、向“君子”的层面去修持,如荀子所说:“君子欲利而不为所非,畏祸而不避义死……”,贵阳、好生同时又不惜死,孟子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正是这类意思[3]。

中医学将危害人体健康的因素(阴毒)归纳为:风、湿、寒、躁、热、火六淫,为了抵抗六淫所采用的办法是: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阴阳、虚实的构架毕现其间。服药的形式称为“内治”法,针灸、推拿、按摩、拔罐、刮痧等为“外治”法,气功养生法通过形体的调整,意识和呼吸的导引相结合训练,近似于“外治”法,然其可贵之处在于个体身心的认同及主动参与,常能激活机体内的潜能,此为“心阳之气”最好的扶升方式。

二、巫师、巫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医学说的衍生物

中国最大的巫师群体莫过于道教的道士及炼丹术士。巫术的本质是“玄妙”和“神化”,幻想通过修炼来获得超自然的力量,祈求永葆荣华富贵而且长生不死,遁出“尘世”到“仙境”之中,去当“真人”、“仙人”之类观念正好迎合人们,尤其权贵或社会统治者们那种贪婪、怕死的原欲,因此,历史上道教曾多次受到统治阶级的推崇,奉为国教。客观地说,在中国古代,大多数的巫师、道士与中医生一样,都是可以从生产劳动中解脱出来的有闲者,并可以巫、以医来成为谋生之技能和职业,通常巫师与医者都是智者,学识高于常人,他们有时间花更多的精力来观察和研究自然界和人体本身的现象,并加以总结归纳,形成某种学术、文化观念,受当时文化水平、科学技术水平的局限,许多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则以“玄妙”、“鬼神”的托附来解释比喻,并且以膜拜和祭妃的形式来处置应付突如其来的灾祸――或者是天灾、或者是莫名的病疫――这在古时,医家或巫者是常会碰到的,故而中国古代“巫”和“医”的交融与纠缠紧密,常混为一体,古时的“医”字写作“”,就是一个历证。[三国]时代的魏人嵇康是著名的文人,“竹林七贤”之一,同时他又是道教养生家;[东晋]的葛洪既是道士、炼丹术士、又是医学大家;[南北朝、梁]代的陶弘景也将道士及中医大家的名头齐集于一身,他们对传统文化、医学理念和技术以及道教思想的研究和贡献,对当时乃至后世均具有显著的影响。

说巫术、道教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衍生物不会有假,说其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属事实,但若将其确立为中国传统的正统文化主体、主流、那就错了,恰恰是巫术、道教思想之衍生物――迷信、怕死、贪婪、自私、逃避责任,明哲保身的遁世、不思进取创造的思想残渣,依然毒害着现世的人心。

三、中医气功养生学不能归类、等同于巫术

传统的中医气功养生学说是严谨地依附于中医学理而延续发展的,历史上虽然也曾与道教思想、道术有着多次反复地密切融汇和交流,其间也吸收接纳了许多道教气功和养生技巧,但其从本质上从未有过要赶超“太阳学说”、“要颠覆人类生、长、壮、老、已秩序而痴求不死的永生追求,古今史实证明:有即异端邪说。巫术的本质是玄、神、迷、假、骗,历史演进到了现代社会,打着气功的幌子而行巫术之实的大有人在,而且还很有市场,学者们对这类现象作出的诊断是许多人普遍地精神空虚和信仰危机,一种精神和人生正该有的价值观念的丧失……与我们民族从来缺乏宗教传统但人又有宗教的需要有关”[7]。

若以客观、求实、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医气功养生学,则其本质无论从历史或现状之角度,均不应与巫术类同。诚然,若想还中医气功养生学的本来面目,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关键是要警惕那些鼓吹或自称拥有各种“奇功异能”的人,以科学的态度和方式方法反复实践,并且不断地挖掘、提升其对疾病的预防、辅助治疗及康复治疗等过程之中的疗效,彰显其存在价值。

四、中医气功养生学的发展应融入“慈善养生”的价值观

现代社会上对养生的态度一般为:长寿与健康,此健康可以统括为生命、生活质量问题。目前各类关于养生学的著作极多,内容涵盖面也广,医疗、卫生、体育、心理调摄、社会交往、衣、食、宿、行、游、玩等等,几乎无所不包,个人应该怎样“由外面拿进来”的内容丰富,可惜的是,普遍地缺乏个人应该如何“由里往外奉献”的论述,笔者认为,养生之于生命、生活质量问题,不可不融入慈善之大义。

所谓慈善,是社会生存势差由高向低流动的现象,既社会上有能力的人在自觉自愿的前提下,向弱势群体施行财物或智识、劳力无偿奉献和捐助的具体行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理念中,对人性“善根”的论述及教养极为重视,“慈善之气”与儒家倡导的“浩然正气”以及中医学“心之元阳之火”的论述高度契合。

老子:“吾有三室,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孔子:“仁者爱人。”

孟子:“恻隐之心,仁之端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一类“德者康,仁者寿”的驻世养生理念一直以来深深地影响着许多人,成为他们乐善好施的精神支柱。佛教告诫世人“慈悲为本”,要努力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无论是为了现世抑或来生,当下都应该多施舍,要行善助人,通过行善以积德,积德以成道,彰显道德。

慈善源出于人类恻隐、怜悯、同情的本性,由慈善向公益发展,这一趋势是人类文明持续进步的客观要求,公益是现代的概念,从慈善到公益作为社会的公益事业,它将指向的,是社会全体公民的共同幸福[12]。

慈善之气、性、习的养成,是对于巫术、伪气功理念最有力量的批判。巫师们一切玄、神、迷、假、骗的各种技俩,莫不围绕其自私、贪婪、怕死之目的,势必在仁爱、慈善、和谐之光芒照耀之下现形,渺小和消化。无论怎样地“自创大法”、“自封大师”,都可以一极为简便的办法来加以检验和测试:有没有非常规的财物或者名誉的敛聚、掠夺?!

参考文献:

[1]范晓清主编.实用中医养生手册[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6.11.1.

[2]卢崇汉著.扶阳讲记[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7.1.

[3]兰兰.健身气功教学谈[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4):136-137

[4]张君房编,李永晟点校:云笈七签卷四十四[M].北京:中华书局,2003.12.1.

[5]林语堂著.中国人的生活智慧[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1.

[6]夏征农主编.大辞海哲学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1.1.

[7]程大力著.巫术:必须指明的气功本质,体育文化历史论稿[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6.1.

上一篇:胎盘早剥例病例分析 下一篇:紫外线(光量子)自血回输法在缺血性疾病中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