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之我见三则

时间:2022-10-03 06:59:18

中医之我见三则

摘要:中医起源于中华民族、中华大地,发展盛行于中华民族、中华大地,是我们自己的医学,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本文对中医之“活”、“全”、“中”与中医是“活”的、“全”的、“中”的医学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中医 “活” “全” “中”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3-0179-01

1 中医之“活”与“活”的中医

中医之“活”是中医的灵魂精髓所在,其主要体现在辩证施治,也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时、因人、因地而治宜,也就包括了我们常讲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当学到一定的火候时,不要过分地一味地照记照抄照用成功救治的用方用药用穴等具体所用,而重要的是学习别人的思辨过程,也就是学习他人“活”的东西,只要辨证过程正确无误,依据辨证所得,遣方用药,选经取穴,自然心领神会,手到病除。而现实生活中,人云亦云,照抄照搬所谓名方验方者,屡见不鲜,更可悲医务专业人员也乐此不疲,令人痛心疾首!用一成不变之方,去治千变万化之病,犹如刻舟求剑,岂不贻笑大方!所以在此,我有个临床所得:如果患者有时间与条件,大可不必去买中成药来服,理由是中成药是成方定量,很不“活”,同时我支持甚至怂恿大家去看中医,服用中医师为个人量身定制的汤药或丸药,只有这种个性化十足的治疗,才是大家养生治病的最佳选择。谈到咱们医务人员临床没有正确的思辨过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西医的诊断,中医的治疗,更是误人不浅,也是我临床体会之一。所以讲中医是相当“活”的,千万别把它学死了,用死了,否则便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医,也不能很好地行之有效地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活”的中医,是中医与时俱进,不断成长的动力源泉。中医学不是一门孤立的静止的学问。敞开大门,兼收并容,洋为中用,人为我用,不断前进,历来就是中医人的胸怀与方向,也是中医学的胸怀与方向。大家留意近些年的中医动向,不难发现中医已经也正在融入了好些当代先进的文化、理念和技术成就等,例如传统的艾灸发展到了当代的神灯、频谱治疗仪等各种仿生理疗仪、电磁电热电光理疗仪;由传统的服中药发展到了穴位注射给药,直肠灌肠给药,雾化吸入给药,乃至大家都可能亲历过的静脉给药;甚至有人运用波的flas来形象地描述讲解和学习深奥而抽象的脉学脉理……不胜枚举,所以中医学是一门生命力十分旺盛,能与日月争光的济世活人之术,这就是“活”的中医,至此学中医做中医的人,也就任重而道远,学无止境,医无止境!

2 中医之“全”与“全”的中医

中医之“全”是中医又一灵魂精髓所在,其主要体现在整体观念,也就是天、地、人三位一体的大概念、大医学观,这与前面所述形成了中医的两大特色,这也是学术界早已公认的。在此我们中医人,我们中国人都应引以为荣、为自豪、为骄傲,现代医学发展进步到当代,在大医学观方面,才与几千年前的古老中医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在“全”的理念的指导下,中医的诊治要尽全尽祥,个体生理、心理、所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无一不是中医的诊治之所在,所以要反对单求临症数量的突破,不顾医疗质量医疗效果的作风,反对与患者只言片语便处方用药的所谓“大医”派头,提倡全的、细的、认真负责的“布医”作风。在“全”的理念的指导下,反对头痛仅医头,脚痛仅医脚,也是自然的,中医的治疗既是局部的,更是全身心全方位的,在这个意义上讲,中医与现代医学模式是统一的、相互映照的——中医学是包含“生理——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的诸多领域的“全科”医学,这也就引起了我们另一个话题。

“全”的中医是指中医之博大精深、兼收并容、不断成长的另一面。中医既是汤药中医,也是针灸中医;既是内科外科等各专科中医,也是“多科”中医,“全科”中医,中医的学习、应用与研究发展都是“多腿”走路的!举一个药的例子,消渴丸便是中西结合,“全”的理念指导下的一个有力例证,它既是中药控糖治本,也是西药降糖治标,是一个了不起的“全”的突破!再说中医治痔瘘的“挂线”疗法,也是这方面的反映,它是中医外科方面的结晶。类似例证,比比皆是,这与前面所述“活”的中医也是相辅相成的。

上一篇: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 下一篇:19例儿童水痘病人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