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分析

时间:2022-02-21 03:55:39

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分析

[提要] 本文对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进行分类,概括分析三种目前主要的投融资模式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针对不同融资模式的特征进行分析比较,确定不同融资模式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适用范围。

关键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分析

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绩效评价与路径优化研究”(批号:AHSKY2015D37)

中图分类号:F323.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5月25日

中国一直以来就有以农治国的传统,在建设新型城镇化的目标下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打破制约农村发展瓶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着重大意义。但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很长一段时间集中于城镇领域,对于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依然存在着大量悬而未决的问题,部分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村基础设施管理机制出现严重漏洞,这些问题依旧制约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所以对于我国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投融资之路尤为重要。

一、农村基础设施分类

关于农村基础设施的分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一)根据农村基础设施经济社会性质分类。按性质的不同来进行划分可以分为:(1)经济性农村基础设施,这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物资供应设施、能源供给、交通运输、邮电通信设施、水利、农田治理改造等;(2)社会性农村基础设施,这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村政策法规、农业信息、农业科研、农村居民教育设施、技术推广、农村医疗等方面的基础设施。

(二)根据农村基础设施资金密集程度分类。按资金密集的不同进行划分可以分为:(1)资金密集式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运输设施、灌溉和农田水利设施等;(2)非资金密集式的基础设施,包括教育培训机构、金融信贷机构、农业实验研究等;(3)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如法律咨询、政策咨询和文化咨询的机构等。

(三)根据农村基础设施运营方式分类。按运营方式的不同来进行划分可以分为:(1)收益性农村基础设施,这类基础设施类似于“私人物品”或者可以说是私人物品的“准公共物品”。这类基础设施具有部分消费上的竞争性,但是也还是具有公益的性质,包括收费道路桥梁、现代粮食物流、燃气供应、供水、冷链物流、粮油粮食现代仓储处、经营性医院和学校、旅游景点、农产品批发市场等;(2)准收益性农村基础设施,这类基础设施具有“准公共物品”的性质,又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俱乐部”产品类基础设施,如农村电网、农村供水系统、固体废物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小型水电站等;另一个是优效性基础设施,如农村电网、农村供水系统、粮油粮食、医疗卫生机构等;(3)非收益性农村基础设施,这类基础设施属于“纯公共物品”,具有强烈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的特点,又分为全国性纯公共产品和区域性纯公共产品两种。全国性纯公共产品包括义务教育、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大型性的全国水利设施建设、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区域性纯公共产品包括一般农村公路、村内街道、村庄排水设施、病虫妨害治理、动植物检验检疫等。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

近些年来,发展中国家从国外先进的投融资模式中吸取经验,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私人资本参与基础设施投资的新形势,从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来看,仅仅依靠政府来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现状是远远不足的,这时候需要政府引导多种融资方式、多种供给主体的供给体制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建设,这才是最好的选择,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水平的出色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缓解农村基础建设中政府的经济压力,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这一方面,发达国家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一)PPP投融资模式。PPP是英文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首字母缩写,从字面上来说就是政府相关部门和私人部门共同合作的融资模式,进一步说,政府与私人部门以规范的合同或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共同来提供公共设施、服务或者某些项目,因此形成一种相对规范的合作伙伴关系。PPP融资模式在我国公共项目建设中基本上运用于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将政府部门政策权力与私人部门的资金供给、管理技能相结合,充分利用私人资金,形成一种全新的合作经营关系,政府并不是把全部的风险加诸于私人部门,而是由双方共同承担责任与风险。但是,运用PPP融资模式需要有一定的条件,首先需要保证私人部门在项目上有盈利的可能性,这点上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作为补偿,比如税收、贷款、土地等来提高私人投资的积极性;其次,注重政策的灵活性与吸引力,在运营农村基础设施期间,给予私人部门相应的运作空间,充分尊重私人部门的运作能力,即简政放权;最后,充分利用现有的科学成果,引进私人资金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仅是需要资本,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引进人才和先进的技术,这样才可以缩短项目的建设周期、节约成本,提高投资项目的质量和效率。PPP融资模式,在充分运用私人资本,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效率的同时也减轻了政府初期建设投资负担和风险,农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BOT投融资模式。BOT是英文BuildCOperate-Transfer的首字母缩写,翻译过来就是建设-经营-转让这样的一个过程,具体来说是指政府与私人部门签订期限项目合同,由私人部门承担具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并按照合同规范收取相应费用获取利益,当届满后,政府或相关机构收回该设施所有权。实质是国家为了获取最终的所有权而出让经营权。其特点是让渡经营权来引入私人资本,弥补了财政资金不足而无法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最终获得所有权,同时也吸收了外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但是BOT模式也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BOT模式参与部门庞大,目前来说实施的难度较大,需要各方的协调配合程度较高;其次,使用BOT模式进行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般来说资金规模较大,风险也较大,需要政府部门有足够的能力与经验进行管理;最后,由于BOT模式下,项目的经营权在私人部门手中,属于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政府无法获得收益,因而导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公益性下降。在这种风险下,要考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特殊性,在项目进行之前做出完善的融资结构与项目计划,来保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稳定进行。同时,可以在国内外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案例中吸取经验教训,确保项目的成功进行。

(三)PFI投融资模式。PFI是英文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的首字母缩写,意思是“私人主动融资”,是由英国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来的,是通过政府招投标进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由获得项目的私人部门进行建设与运营,届满后交还给政府,由政府部门或者项目使用方支付一定费用。PFI模式的特点是私人部门的投资,也就是主要依靠私人资金的参与,参与的项目基本以基础设施为主体,甚至注册相关公司专门为项目服务。但是,在这种融资模式下需要政府部门以强大的公信力为其进行担保,以确保有能力购买或者租用农村基础设施。另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普遍特点是投入大、见效慢,政府需要对私人部门的贷款或者发行企业债券等融资手段进行完善,拓宽其融资渠道和手段。PFI模式更加强调私人部门主动对基础设施进行建设,最主要的目的是利用私营部门的资金获得有效服务,而不是为了拥有基础设施项目的所有权。因此,PFI模式具有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的弊端,如高投入、低效率和资源的高消耗等缺陷。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适用范围

(一)PPP投融资模式与收益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按运营方式的不同进行划分,可以将农村基础设施分为收益性农村基础设施、准收益性农村基础设施和非收益性农村基础设施,而PPP模式更多的适用于经营性农村基础设施和准经营性农村基础设施,这也是目前适用程度最广泛的一种模式。(1)PPP模式有利于实现政府职能转型,吸收民间资本,更是可以减轻财政负担,使政府更好地实现监管职能;(2)有利于吸收民间部门的先进管理经验,提高办事效率,推进传统技术的改革;(3)有利于降低资金和完工风险,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降低工程造价。

(二)BOT投融资模式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由于BOT模式进行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需要的资金规模较大,风险也相对较大,需要政府有足够的管理能力与资金规模,因此一般采用BOT投融资模式进行的项目都是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农村地区,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发挥BOT模式项目的作用。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农村地区采用BOT模式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可以:(1)将一部分风险转移给民间部门,转嫁政府财政负担;(2)建设更加庞大的基础设施,更好地服务农村生产生活;(3)拓展民间资本投融资方式,改善投资结构,打破资金制约。

(三)PFI投融资模式与民间企业主导型。英国首先提出来的PFI投融资模式旨在吸引民间资本共担风险,与其他两种模式不同的是PFI投融资模式的主体公司可以不具备开发能力,而将相关项目给其他具备能力的公司进行开发。(1)由于风险巨大,公司会尽可能使各项资源得到最大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机关单位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的现象;(2)PFI投融资模式在项目特许期满后,可以通过续租等方式继续运营,保证了民间资本的收益;(3)对于PFI投融资模式,政府需要对最低收益做出担保,以保证项目的可行性。

四、结论

由上述分析可见,对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多种融资模式进行建设,是打破资金制约的一个有效方式。针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复杂性,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财政资金、建设需要以及投资回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改革传统投资模式,积极引进民间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样才能使多种融资模式发挥出更大的、应有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惠恩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2.7.

[2]周艳波,曹培忠.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水基建内资BOT及其风险规治[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

[3]赵军蕊.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模式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

上一篇:双语学习词典插图对二语词汇深度习得的影响 下一篇:浅析我国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