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美何在?

时间:2022-02-17 05:13:11

教育之美何在?

摘要:人处处创造美,在教育中更是不断追寻美。真正的教育唯有始终关注人、思考人、研究人,才是美好的。现实中,教育却并非总是美好。我们盼望教育美好,照亮人生,照亮前进的道路。

关键词:美;教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4)02-0125-03

收稿日期:2014-02-10

作者简介:张楚廷(1937-),男,湖北天门人,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名誉校长,主要从事教育哲学、高等教育学的研究。

美处处存在,人处处创造美。在教育这样的事业上,人们还会不追寻美吗?

现实中,教育却并非总是美好的。其实,体育不也那样吗?不同样并非总是美好的吗?

有不尊重对手的行为,有不尊重裁判的行为,甚至还有欺骗裁判的行为,例如足球中的假摔,篮球中也有假摔。至于像泰森那样咬对方耳朵的恶劣情形,虽稀罕,却也有。还有更不道德,更有害体育的,就是服用兴奋剂。

在世界范围内,还有教育的严重短缺。近期的法新社报导,全世界文盲数为2.5亿,他们没有得到基础教育知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五分之四的儿童读完小学但没有基本的阅读和计算能力,读不全一句话,甚至一个字都读不出。

贫穷是教育的天敌。但富裕不等于一定有良好的教育。良好的教育是人类对自身意识的一种高度自觉。当政者之中若受民众约束,就可能不懈怠教育,但这与自觉的教育意识尚有一段距离,但这也就好在有制度的约束。

在人类的经济、文化、科学、教育、艺术等各活动中,最早伴随人类的,就是经济和教育。换言之,人们只要不挨饿,就立刻想到教育。因而,教育最能代表人类精神,人类之所以是人类,也就在于它最早创造了教育。故而,也创造了自身,创造了未来,创造了一切财富的基础,创造了永不停息的进步和繁荣。

虽然,教育是如此自然和必然出现,人们还是特别忘不了孔夫子和苏格拉底。孔子被称为第一位教师。中国在那个很荒唐的时期曾批林批孔,那不过是一种愚昧。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当得知中国大陆竟然批判孔子的时候,纷纷起来捍卫孔子的地位,这也就是捍卫自己文化的根。

那个荒唐的时期早已过去。如今,当局正在世界各地创办孔子学院。无论怎样,这是一个进步。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再过千年万年,恐怕也无人能撼动孔子的地位。从根本上说,就是无人能撼动文化的地位,教育的地位,人的地位。

现在,各级政府都在不同程度上重视教育。但是,由于某些机制上的原因,教育真正被重视并不容易。教育是讲究长时效应的,是要看在未来十年二十年的;而某些当政者急于求得立竿见影的政绩,这就往往不在教育上显现了,他们或许是无意中忽略了教育,除非他们有长远眼光且不计私利。

还是回头来讨论教育之美。这里,仍然有两个不同的问题:理想的教育怎样才算美?现实的教育美不美?甚至还可问:人们意识到了教育美学没有?

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把美撒向四方,能不撒向教育吗?然而,并非任何播撒都会是成功的。你想它美,它就一定会美吗?制作一件漂亮的衣服并不难,为教育也披上一件漂亮的衣裳却并不那样容易,那需要怎样的做功啊!

首先还可问问:教育本应是怎样的?又本不应是怎样的?连本应有的那个样子也没有,教育会美吗?教育变成了它本不应是的那个样子,还会美吗?

教育是交谈,不是说教;教育是对话,不是单口相声;教育是亲近,不是疏离;教育是启迪,不是填塞;教育是阳光,不是遮蔽;教育是引导,不是呵斥;教育是心灵的彼此关照,不是耳提面命;教育是设身处地,不是置身度外;教育是无限期待,不是拔苗助长;教育是以美好唤起美好,不是消极面对;教育是把自己应有的美洒向人间,而不是一位应对者,为此,教育亦需不断检讨和洗涤,需无限珍爱自己的美丽,而不使自己沾染污秽。

教育何以为美?就是把上述那些“教育是什么”充分地展现出来,同时让“不是什么”不再出现。

现在,当我们来审视眼下的中国教育时,可能会有很多的遗憾。因为美好的盼望而使这种遗憾变得特别深切,甚至有一种切肤之感,切肤之痛。

教育为什么跟人类同步存在?这是因为人性深深扎根于教育,人性在,教育就在;教育在,人性就在;人的良知在,教育就在;教育在,人的良知就在。

我们社会今日的教育,是与人类心灵一起跳动的吗?教育中良知何在?教育中人性知多少?

人的天性是爱美的,教育给了少年儿童多少美?

人的天性是爱玩的,教育是否有意地自觉地引导少年儿童去玩?是否觉得让学生更会玩也是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项本领?玩,又可称之为游戏,教育是否认为青少年是可以在游戏中长大成人的?教育工作者是否充分地注意了、研究了人的天性?

我将教育的目的归结为:让学生更富有、更聪明、更智慧、更高大。我想,真正的教育理应是如此的。

每个人都是聪明的,教育能让人更聪明吗?每个人都是可以走向智慧的,教育让人更智慧了吗?教育必定会让人富有吗?人因为这一切而更高大了吗?

似乎让人更富有知识,是教育必然的、自然的结果。其实亦不尽然。也有越学越蠢的,越学越呆的,能够背上书中的几句话,但这并不等于有了知识,更不一定是富有。

真正的智慧不只在于认识了自然,认识了宇宙。更高的智慧还是如苏格拉底所言之“认识你自己”。这是人类的最高使命。教育能够如苏格拉底所忠告的那样去引导人认识自己吗?教育当首先认识自己,教育对自己已经认识得怎样了?

说来真的不可思议。宇宙一两百年亿历史,关于它的起源、它的演变,已大体弄清白了。然而,只有382万年历史的人类,它是怎样起源的?意识是怎样起源的?我们却基本上还不清楚,连能够引起人们关注的猜想也没有。

很可能,意识和人的起源问题会是一个永远的谜,同时,也是一个永远美妙的谜。这并不是人类刻意为自己保留的一片神秘,而是人本有的神秘,并因此而保有人的神圣。尽管人对自己的研究没有停止,也不会停止,但接近谜底的距离可能是千里万里,可能是无限远。这也许正体现了苏格拉底名言所包含的智慧。

真正的哲学家始终是关注人、思考人、研究人的,如同苏格拉底那样。真正的教育亦必定如此,并且教育唯有如此才是美好的。知道了这样一个神秘神圣的问题而始终以虔诚的态度对待它,教育才象教育,教育才可能美好。

我们唯一知道的是大自然缔造了人,是上天缔造了人,缔造了一个如此完整、如此完美的生命,缔造了一个能够看透古往今来,能够知晓宇宙苍穹的生命,也缔造了一个能感恩上天大地的生命体,并以无数美好的创造来回报上天。因而,我们真的可以为自己而骄傲,真的可以相信自己的伟大和神奇。

我们歌颂人,也应当歌颂人所创造的教育,这是人类的第一创造,也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可以说,教育正是人类为着自身的再创造而创造出来的。

为着教育真的美好,它本应有的那样美好,我们无法回避眼下教育中的瑕疵。

死记硬背这样的东西不知在多么普遍的意义下存在。我知道我正在念小学一年级的小孙女被要求背诵老子,背诵《论语》。我和我爱人从受教育到后来从事教育70多年了,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现象。以前读三字经不理解,现在未必能理解老庄了?以前称之为填鸭式的东西,现在怎么了?

在我的记忆中,从认识人手足刀尺开始,是印象最深的。可以留下印象的,不被重视了;留不下印象的,在那里硬灌着。教育把人仅仅视为一种器皿了吗?

我从事教育的时间算比较长了吧,至今还站在讲坛上,在我的感悟中,从来不觉得记忆的地位特别重要。现今,还有一些好友或熟人赞赏我记忆力好;可是,每当遇到这种赞赏时,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难道我就只是记忆力好吗?我相信人们在称赞我的记忆力时,是由衷的,但我仍不以为然。

我更相信,就一般人而言,记忆力的差别是很微小的。我想,我的记忆力就是一般人的水平,确实没有特殊。但我同时相信,我比较强一点的地方是理解力,进一步讲,我还有在理解基础上的再创造能力。并且,我对于加州理工大学的格言“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做别人没做过的事”,还加上了我的极为重要的补充:想别人没想过的问题。

如果教育能让学生像CIT的格言那样,教育是美好的;如果还能像我补充的那样,教育会是更美好的。我相信,培养学生拥有他们“自己的观念”的教育是崇高的,是美好的。而我所补充的那句话正充分体现了这种美好。

在法国,中学里就开设哲学课。这大概就是为了智慧而不只是知识了。我们这里如何呢?

不必去说我们的中学,就说大学吧。我们的大学在讲形而上吗?哲学不是社会学,不是政治学,哲学是形而上学,我们的哲学被怎样看待了?我们的哲学给了学生多少智慧?能给学生多少智慧?哲学本就是智慧之学。眼下,我们的哲学及其教学是这样的吗?我们的哲学美好吗?我们的哲学教育美好吗?

我们时下所流行的哲学,基本上属于崇尚感性的哲学,也就是离智慧较远的哲学。

其实,若论感性,论感官,我们的视觉不如鹰,我们的嗅觉不如狗,我们的听觉不及蝙蝠。也就是说,若侧重于感性,人类并无多少优越可言。人之真正的力量在哪里呢?人的强大在哪里呢?人的真正伟大恰在它拥有无比的理性力量,思维的力量。

由于有思想,人可以看到遥远的星空;由于有思想,人可以看到银河有多宽,银河那里有多少亿颗星星;由于有思想,人能入木三分,看到隐藏在物质世界后面的无数原理;由于有思想,人可以看到远古的过去,也看到自己走过的足迹;由于有思想,人才看到无数的灿烂和美好……这才是人的伟大。

人的真正伟大和美好,源于它有思想,有精神,并因此而有理论,有信念,有理想,有追寻,有创造,有梦想……人把一座高高的灯塔建在自己面前,并照亮着自己前进的道路。

教育本应像那座灯塔,让人有信仰,有梦幻,有向往,从而充满无限的活力。教育若能如此,必然是美好的;否则,它怎么美好?

我们盼望教育美好,盼望它能照亮人生,照亮前进的道路。如果能这样,我们怎能不放声歌唱,怎能不歌颂教育,犹如歌颂人,歌颂苍天大地。

上一篇:狼和小羊(续写) 下一篇:晚清湖南书院的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