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减负”,家长缘何成为“阻力军”?

时间:2022-01-28 04:15:05

教育“减负”,家长缘何成为“阻力军”?

策划缘起

从4月1日起,教育部启动“减负万里行”活动。全国各地都出台了政策,比如北京市教委出台8项新规为中小学生减负,规定小(中)学生每日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8小时),家庭作业总量小学生不超过1小时、初中生不超过1.5小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全国10个省184所中小学校5000多名小学一年级至初三学生的《中国少年儿童10年发展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有近八成处在身心发育时期的中小学生每天睡眠不足,比起2005年,他们的平均睡眠时间竟悄悄减少了1个多小时!中小学生上学出现“两头黑”——“天没亮就出门、天黑后才回家”的怪现状,严重影响了孩子的生长发育,社会呼吁为孩子“减负”的声音不绝与耳。

然而,令人深思的是,人民网教育频道与现代教育报、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日前联合推出的“关注中小学生课后作业”调查显示:面对“减负令”,家长却不领情。在现实中也是如此:一所学校宣布把每天一节的英语课减为一周两节,遭到家长的联合抵制,每周又增加了两节课。许多培训班、教辅书市场依然火爆,甚至排长队购教辅书。在“减负令”下,孩子们有着怎样的心理路程?家长为什么不完全是喝彩之声?家长又该如何让孩子轻装上阵?本期话题,我们共同关注——

故事汇

学校“减负”,爸妈是“阻力军”

口述/张思雨 整理/闫荣霞

那天,老师宣布:“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同学们面面相觑,老师莫名其妙:“怎么了?”课代表怯怯地说:“老师,您忘了留作业……”老师恍然大悟:“哦,不留了。今后老师都会少留甚至不留作业,把更多的时间还给你们。响应教育部政策,‘减负’嘛。”

“欧耶!”欢呼声差点掀翻屋顶。我开始畅想美好未来:从今以后,晚上再也不用做作业做到深夜,闭着眼睛爬上床;中午我再也不用把午休的时间奉献给“亲爱的”作业。礼拜天啊,美妙的礼拜天,我再也不用赶着去上什么补习班。太棒了!

回到家,我按捺不住雀跃的心情,跟妈妈说:“我们学校‘减负’了,不留作业了。”

妈妈顿时变了脸色:“啥?”爸爸回来后,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妈妈忧心忡忡地开口:“是光你们班减了负,还是所有班都减负?”

“所有班。”我信心满满地回答,“那,是光你们班减了负,还是全年级都减了负?”妈妈眉头皱得更紧。

爸爸说:“‘减负’是全国范围的。”“可是,这样减下去,学生的心都散了,整天不学习,光惦记着玩了,以后高考还能收回心来吗?”妈妈如临大敌地说。

“所以,管他们减不减,咱们家,不能减!”爸爸一锤定音。

从此,我走上了漫漫“抗减负”之路。上个星期天,他们带我跑了一趟书城,把所有科目的辅导书、参考书、习题集买了个遍!瞧瞧他们买的什么书吧:《中考满分优秀作文选》、《中考数学压轴习题集》、《中考英语模拟题》、《数学百题大闯关》、《中考现代文阅读妙解》、《挑战中考物理题》、《中考化学轻松突破》……我欲哭无泪。

之后,爸爸马不停蹄找他在教育局工作的同学,请人家帮忙把这些书勾圈出重点。爸爸制订出一个晚上的学习表:晚七点半吃饭,八点上第一节课:语文。主要任务:背课文、默生字、读优秀作文选、做现代文阅读题;第二节课:数学……以此类推。课间休息十分钟,允许喝水,不允许看电视。他们把客厅里的电视搬到他们卧室,然后爸爸看电视,妈妈就看着我学习;下节课妈妈看电视,爸爸看着我学习。每天晚上我们都要到11点才能睡觉。

我想大哭!我想抗议!他们振振有词地说:“你保持这样的匀速学习规律,到了高中就不会有适应不了的困难。加油!”

不过,两个月后,他们把我晚上学习的时间减掉了一大半,因为他们听说别的孩子在“减负”。妈妈爱怜地看着我青色的眼窝,说:“都累瘦了,玩一会儿就早点睡觉去。”

晚上,我躺在被窝里,感觉真幸福。可是,两个星期后,爸妈又开始“增负”,因为别的孩子都在“增负”。妈妈掷地有声地说:“只要有一个孩子不‘减负’,你就不能‘减负’!”

现在,我仍旧挣扎在“抗减负”之路上,觉得自己像一朵小花,被狂风暴雨吹打,永远等不到迎着阳光露出灿烂的笑脸的那一天……

学生余暇,“小灶”教育抢滩

口述/王一蒙 整理/沈素白

“减负”后,由于晚上还有三个多小时的空档,很多家长想让孩子多学点,曾相约来学校,找校长,建议班级各科老师在周一至周四晚6:30至8时,轮流给愿意来学习的学生辅导。为此,他们愿意按课时给付补习费,他们还打算签名签协议,以示补课纯属自愿。

以前,家长们心疼孩子学习太紧张,现在“减负”了,看着这大把大把的光阴被空过,又觉得可惜。问题出来了,总得解决啊。为此,我们校长召开教师会议讨论此事。

一部分老师很乐意,学生愿意学,老师哪有不教的道理?更何况,家长们还心甘情愿付费。不赞成家长这个提议的老师占了一大部分。如此国家还有必要下大力实施“减负”举措吗?在同一个班里,拿钱买“小灶”教育,买者与卖者,买者与不买者,都极易引起心理失衡,长此以往,国家“减负”的初衷将会面目全非。

最后,老校长下了决策:德高为师,学高为范。自己的学校,自家的老师和学生,利用“减负”的空档做买卖,传出去会贻笑大方的,收费补课断断不可行。收费不允许,可以灵活安排“小灶”教育给需要的学生。他号召教师拿出为人师表的范儿来,由学校牵头,分阶段分学科组织骨干教师成立义务辅导组,周一至周四,晚上为学生提供一个半小时的免费辅导。

在我们班,金梅是积极参加学校免费“小灶”教育的。金梅理科成绩特别好,唯英语和语文每次考试都刚刚及格。小姑娘很好学,自从学校开展义务小灶后,她每晚必到。并且她自愿每天写一篇不少于五百字的双语日记,交给我和英语老师修正。

在我们的努力下,金梅的英语和语文成绩渐渐有了起色,最近的一次考试,她两科都进了班级前五名,因为不偏科,总成绩由原来十名开外跃至全年级第二名!

周五下午,当我批改好最后一本学生作文,天色已擦黑。彼时,桌边的手机响了:“沈老师您还在忙着吗?我和金梅她爸在铁道边呢,一直没见您出来。”是金梅母亲打来的。这么晚了,她一定有什么事急着对我说吧。正好我也想见见她呢,把金梅的好消息告诉她。

我匆匆下楼,走出校门,往东不远有一个小铁路,旁边停着一辆小农用三轮车,金梅父母在旁边的树边立着,远远地就朝着我笑。原来他们是给我“送礼”来了:绿豆、黄豆、玉米糁儿,农家特产足够我们吃几个月。其中还有两对白鸽,说是他家还有很多,自己用粮食喂的,拿来让我给孩子炖着喝汤,有营养。

再没有学生有了好成绩让父母欣慰的事情了。金梅妈妈感激的话说了一箩筐,口才着实了得。盛情难却,我只得收下了她的心意。不过当着他们的面,我请求放了那两对可爱的鸽子。人人惜命,物物求生,何得杀他,充己口食?

看着两只可爱的生命扑棱着翅膀款款消失在夜空中,金梅妈感叹地说:“还是金梅了解您啊,我逮鸽子时候,她就阻拦,说俺老师不会要的……”回头,我们相视而笑。

“减负式”培优,几家欢乐几家愁

口述/周智巧 整理/叶眉

据我的观察,送孩子来培优的家长,都是不惜血本的。打听好哪个培优机构的效果好,一旦决定,恨不得把周末的时间全部用上,家长们都成了时间成本专家。

我接待过的家长中,有一位给我的印象很深,孩子来培优的时段,她坐在教室后面记笔记,数学、语文、英语,一门儿都不落。她说回家后,得和女儿一起复习消化这些东西。从二年级到六年级,她四年如一日。但是,这个孩子升初中时,并没有考取理想的初中。

另外有一位家长,是属于那种后知后觉的。作为母亲,她不想给孩子增加这些额外的负担,但架不住老师和其他家长的“压力”,尤其是当她打听到孩子班上95%以上的同学都偷偷地在外面培优后,吓得够呛。儿子不是被落下了吗?而且升初中要是上好学校的话,那得要有分量的竞赛证书。比如,数学奥赛、英语奥赛等,都是她没有听说的什么杯什么杯的。

班主任建议她也给孩子报课外班。她询问了哪些班有助于孩子升入重点初中后,到我们这儿交了钱,转身对儿子说:“你不去也得去!不然,就要被甩在后面。”她儿子来了,但根本跟不上,别的学生都是二年级开始培的,他都快四年级了。题极难,家长也听不懂,几个晚上下来,她儿子说什么都不肯来听。

后来,家长实在没有办法,就还是去上他愿意上的兴趣班。她说孩子就喜欢电脑机器人游戏班。但是,命运有时是一件歪打正着的事情。也就是这个兴趣所在,这个孩子学得很快乐,并在竞赛中拿了奖,也成为他上重点初中的砝码之一。

像前一种家长的情况并不少,后一种情况的也有不少。有一位同学身体不好,爸爸带着参加游泳班,后来游出一个比赛二等奖;还有一位打羽毛球得奖了,另一位画画得奖了,因为这些特长进入了理想的初中。他们都是因为爱好或因为身体的原因,没有着急功近利的设计,反而有了好的结果。

但这些偏门儿的班,同样也只是少数人得到这种幸运。这些孩子们,培的效果,有成功了的,也有不成功的。有时候,你还真说不上到底是孩子本身,还是机构的作用。

作为一个培优机构的负责人,我想,那些课外的培优不是不可以上,但前提是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家长不要随大流,因为你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孩子喜欢画画,你非要她去培数学;孩子喜欢下棋,你认为是不务正业,非要他去培大家都在追捧的班,那就真的是增负了。

现在国家提倡“减负”,结果你在课外增负,增的又是孩子反感的部分,那就是负上加负了。国家都怕把下一代累坏了,你却对孩子这么加那么加的,不是非常残忍吗?

社会探源

孩子轻装上阵,家长莫成拦路虎

嘉宾 赵忠心(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研究员,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一提到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沉重,社会对教育行政部门群起而攻之。可事实上,许多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几乎年年都“减负”令,学校也提出“减负”的措施。但是,效果甚微,甚至越减负担越重。我认为,这表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无能为力。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沉重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育资源的匮乏,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接受教育需要。

照这样说,是不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就无所作为了呢?不是的。学生课业负担重,有学校的问题,家长也有责任。减轻学生负担,有方法问题,但主要是认识问题。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希望孩子成为“庸中佼佼”。学校老师留作业少了,家长不放心,回家后增加家庭作业。就是双休日、节假日还要参加课外培训班、提高班,学生比家长还忙、还累。

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有的是实际负担过重;有的实际负担并不太重,而是心理负担过重。学生的心理压力来自何方?当然与学校有关,但我以为主要来自家长。

现在,一般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一个孩子身上。虽说不见得都是为了光宗耀祖,但望子成龙心切,有点要孩子为父母脸面争光彩的思想,普遍对孩子期望

过高。差不多所有独生子女的父母都希望孩子将来升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从事脑力劳动。

然而,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有限,只能有部分家长能实现这种良好的愿望。

孩子能不能升学,对学校来说虽然也很重要,但终究只是关系到学校升学率的“百分点”的问题。而对独生子女家庭来说,孩子能不能升学不是“百分点”的问题了,绝对是“百分百”的“严重问题”。因此,家长比学校和老师都更为“较劲”。于是,许多家长手持升学这个大棒在孩子面前挥舞:“上不了大学,你这一辈子就算完了!”似乎孩子要是考不上大学就会成为“下等人”!有的家长为学习问题,经常打骂孩子,个别家长甚至不计后果、不择手段,酿成悲剧。

平心而论,孩子没有一点学习压力,那也不行。“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要学有所得,就得有压力,不过压力不能“太大”,否则会适得其反。不仅功课学不好,还会把身体搞垮以至导致心理疾病。由于压力太大,有的孩子不辞而别,离家出走;极个别孩子被逼无奈,甚至以选择自杀来求得彻底的“解脱”。

家长还要明白,给孩子心理上以极大的压力,并不利于他们的学习。因为在高度压力的精神状态中,只要一学习,孩子就不免与皮肉之苦、“下地狱”这些可怕的情景联系起来,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你说,在这种心理状态下能学好吗?因此,家长要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创造一个比较宽松的心理氛围,让他们轻装上阵。

随着“减负万里行”活动的深入,对家长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家长必须通过各种传播知识的媒体和学习方式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文化科学素质,才不会让“减”出来的时间成为孩子和自己的负担,从而,真正为孩子创造最好的成材氛围和条件。

众说纷纭

@忧伤的母亲:我家孩子上初三,他们的课余活动都取消了,没有运动会,春游也没有了。本来孩子们的压力就大,音乐课唱歌、美术课画画,或许能让疲劳的大脑歇歇,可孩子非常要强,报了一大堆补习班,每天拼命地上课……为了体育得满分,她每天还要跑步。前几天孩子考试前哭着跟我说,数学和物理的综合题怎么都不会,她怕中考不行。我咬牙花几千块钱找了家教。我从没要求孩子考上多好的学校,但学校里每天张贴各种成绩排行榜,孩子感受到了非常大的压力。所以,我觉得“减负”先应该减轻考试的难度。

@我是飞翔的鱼:现在的孩子真幸福。想当年,哥写作业写到凌晨1点,5点半就得爬起来去赶6点的公车去学校上6点半的自习。有时候,我写不完作业还要向爸妈求救。有一年,我不做寒假作业,开学交作业时,我说我爷爷煮饭没纸点火,烧了作业本。

@爱的纪念:孩子这两天作业的确少了一些,但离半个小时的作业相差甚远。原本出于善意的政策和举措,若不能有效地执行和监督,风头一过,超额的作业必然会卷土重来,作为家长,希望可以持之以恒,真正还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心灵。

@走走停停:开学说要给学生“减负”,每周一、四、五下午3:10放学,周二下午3:45放学,周三下午4时放学,没有晚管班和兴趣班。现在还好有孩子的爷爷奶奶在,可以每天接孩子。可是下学期开始,爷爷奶奶要搬回去住了,我单位到娃的学校要1个多小时,我下午哪能上班?周一、周三我给娃报了羽毛球班,教练去校门口接,家长可以6:30去健身房接孩子。可是还有3天不知道怎么安排。教育部门的人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减负”就是早放学吗?逼人当“全职妈妈”呀。只要小升初的政策不变,减的那些负都得从外面补回来。 (整理/肖坤永)

他山之石

“减负”后,如何拥有快乐时光?

教育部倡导“减负”后多出的时间安排,挑战着父母的理念和能力。如何合理利用课余时光,在减量不减质的基础上让孩子在各方面都有提升呢?

教孩子学会管理时间

望望妈妈:“减负”后,孩子呆在家里的时间增多,我则想办法帮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首先,与孩子一起设计生活日历本,以每页为一天按照学习、用餐、休息、睡眠、机动等部分对他的生活进行分类。第二步,我每晚睡觉前和孩子一起分析计划的执行情况,最初可以忽略执行不好的地方,表扬那些做得好的地方,然后逐步提高要求。第三步,每周由孩子和他爸爸对计划执行情况总结一次,然后制订下一周计划。

在国学熏陶中学会成长

西西爸爸:“减负”后,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多起来了,我送他到我们县城的学堂学国学。每天晚上六点半到七点半,那里有《弟子规》《大学》等课程,尤其欢迎学生前往学习,全程免费。不足半年的时间,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我孩子竟脱胎换骨了。以前他吃东西从来没想起过我们,花钱没节制,自己的房间乱得像个猪窝。现在,这些臭毛病没有了,还知道孝顺了,晚上争着给我和她爸端洗脚水了,这在以前我们做梦都不敢想的事呀!

帮助孩子规划未来职业

洋洋妈妈:我孩子读初二,我在“减负”后设计了帮助孩子规划未来职业生涯的内容,以便孩子对自己的未来做到心中有梦、心中有数。我与孩子一起搜集资料,了解各种职业的名称和特点;带孩子寻访身边优秀的朋友,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带孩子到我和他爸爸所在的单位,让孩子通过观察或一定程度的参与体味个中艰辛和快乐。去年,我和孩子一起到街头摆小摊,卖报纸和杂物,到旧货市场出售自己家的旧物,在劳动中收获成就。

与孩子一起亲近自然

飞飞爸爸:我的经验是,“减负”后最受孩子欢迎是一家人外出郊游。我购买了一张本地地图,让孩子把城市周边的村庄、名胜古迹记下来,制订“寻访宝地”的年度计划,按照计划逐一走遍周围的村寨。每走一个地方,我让孩子了解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还想办法让孩子结交村里的同龄伙伴,与他们一起捉捉迷藏、晒晒太阳。长此以往,何愁孩子写作文时眼中无物、笔下无情呢? (整理/玉中龙)

上一篇:反向思维去旅行 下一篇:别把“婚外情”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