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近期发展风险资本市场支撑科技创新的政策路径

时间:2022-01-03 05:14:38

上海近期发展风险资本市场支撑科技创新的政策路径

摘要: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支撑,资本市场是自主创新的引擎和推进器,任何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都需要与资本有效结合才能实现。因此,加快构建一个全方位支撑科技创新的风险资本市场体系,是我国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上海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迫切要求。本文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上海市近期发展风险资本市场支撑科技创新的可行性政策路径。

关键词:风险资本市场;自主创新;政策路径

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08)03-0024-03

目前在我国,小企业提供了约66%的发明专利、74%以上的技术发明、82%以上的新产品开发,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然而,由于缺乏资本市场的支持,真正实现产业化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不足5%。我国在1999年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至今共资助了5000多个项目,由于缺乏市场支持,风险资本的成长较慢。即使从2004年中小企业板在深圳成立以来,截至2007年10月底该板块上市公司仅有176家,与我国13万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规模不相称。就上海市而言,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仅有6家,更是与上海市科技创新水平极不对称。中小企业的发展与成长对资本市场融资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应该说,这也是现代金融服务业要服务于生产、服务于科技创新的自身发展要求。从这个意义上看,加快构建一个全方位支撑科技创新的风险资本市场体系,是我国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迫切要求。

一、上海市支撑科技创新的风险资本市场发展与存在问题

上海市资本市场的发展在前期主要是为国有企业改革服务的,无论是基础层次的产权交易市场,还是股票交易市场,都是如此。直至1999年8月上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创投)成立,上海市资本市场开始逐步服务于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的转化。上海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属于“政府主导”模式,以上海创投为代表。上海创投采取“基金的基金”模式,吸引海内外各种社会资金,并联动科技界、金融界、产业界建立了多元化的创业投资体系,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中小型民营高科技企业发展。但是,从上海市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创新型城市”对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要求来分析,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首先,对资本的分类与风险资本对资本市场发展、技术创新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推动作用的认识不够充分。资本的形式可以分产业资本、风险资本和金融资本三类,近年来上海市的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总量不断增长,而风险资本增长缓慢,在三类资本总量中的比例偏低,与发达国家风险资本的比重相比更是有很大差距。尽管上海创投自身发展迅速,由起初的6亿元到2006年的30亿元,但是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对风险资本的需求相比,风险资本的总量仍然偏少、增长缓慢。

其次,境内外创投合作以及创司管理缺乏有效的机制。在上海金融人才与金融环境优势的吸引下,外国风险资本纷纷进入我国,但近年来越来越少地投资于科技型企业,这说明我国现在缺少引导他们为我国自主创新型经济做贡献的对策。同时,上海的很多私企创司是由母公司企业拿出部分资金从事专门投资业务组建而成,组织形式上一般隶属于母公司,对创投业最适用的“有限合伙”制的组织管理制度缺乏必要的共识,真正以“有限合伙”制运作管理的不多。

再次,“政府主导”行为的挤出效应显现,市场化创司发展的“环境边界”僵化,支撑科技创新的动力不足。依据经济学基本原理,我们发现上海市政府创立的上海创司以及相关的政策,对私企创司或国外创司产生了一定的挤出效应。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公司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以及一些研发机构和科技园的合作,基本都是同股同酬的投资收益模式,比较美国政府出资三分之二受益10%的特殊投资收益分配机制而言,上海政府的投资收益机制不合理,不适应科技创新的需求;第二,根据调查,上海市近年来成立的从事或挂名的创业投资公司已经有50余家,但是这些公司的投资方向大多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性创业无关,这说明我国吸引市场化创司投资于科技创新的激励明显不足;第三,政府控制了一些技术资源、信息渠道以及相关政策等,限制了创投资本发展的“环境边界”,产学研与资本市场结合的机制不顺,现有中小企业自身的科技水平偏低,而高校的技术由于体制问题也难以通过资本市场真正走到前台。

最后,创投风险资本的退出机制不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投资和实现价值升值仍然比较困难。“退出难”是国内创业投资机构普遍面临的主要困难。应该说,上海创投与金融投资机构、产业机构合作,对退出渠道进行了积极探索,实现退出的项目大多是通过并购完成的,这与国外创投项目退出方式接近。在国内处于技术领先的上海联合产权交易市场也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并购业务的发展。但是,国外大量项目的并购是通过OTC市场实现退出的。相对而言,产权市场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投资和实现价值升值的功能弱小,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吸引力有限。同时,上海市对于中小企业IPO方式缺乏相关政策支持。

二、上海近期发展风险资本市场支撑科技创新的可行路径

国际经验表明,政府在创投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导向作用。这是因为,技术创新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以及创新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性,都会造成在某个“时段”(如处于种子期的科技项目)私人资本望而却步,出现“市场失灵”,这种现象只能靠政府去填补。但是,这不意味着政府不能以市场化手段激励国外与社会风险资本参与技术创新活动,政府在此方面的大包大揽也是不足取的。就上海市而言,“政府主导型”模式需要向市场化方向作出适当的调整,政府目前的可期作为和可行路径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推进“有限合伙”制:为境内外创投合作以及创投管理建立有效的机制

国内外理论与实践均表明有限合伙制是促进创业投资风险管理的有效机制,国外创投大多实行的是有限合伙制。这种有效机制能够有利于促进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同时有利于鼓励创业,并形成创业一成功一成功后再创业的良性循环。

近期内,政府可以宣传上海创投基于“有限合伙”制发展的成功经验,向私企创司推广“有限合作”制管理模式,使之成为国内外创投合作的机制,共同支撑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和科技创新。

(二)提升动力机制:由上海创司试点,实施鼓励与激励政策,增强国外与社会风险资本投资于科技创新的吸引力;同时,市场化发展引导私募股权基金,并放松、创造有利于创业风险资本发展的“环境边界”

美国通过向委托机构提供信用担保在公开市场

募集资金,以出资三分之二受益10%的特殊投资收益分配机制鼓励组建小企业投资公司,支持小企业投资公司向科技型小企业进行风险投资。上海市政府可以考虑借鉴美国这方面的经验,在鼓励科技创新、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政策调整中,先由上海创司试点,增强对国外基金、特别是国内社会风险资本投资于科技创新的吸引力,以政府较多投资较少收益的激励机制引导创司资金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

与公募市场的发展相比,中国私募市场的发展相当滞后。上海近期内应考虑避重就轻,先从私募股权资本市场着力,以此作为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和支持科技创新的切入点。私募资本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组织管理团队、参与管理、实行监督这一角度看,私募风险投资公司是一只非常重要的支撑科技创新的市场化力量。就政策路径来说,可以让私募股权基金逐步浮出水面,实现公开化、市场化,并以鼓励与激励政策引导其投资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撑科技创新。(1)在政府配套性融资与出资政策上,如与风险投资共同投资,为企业的融资提供配套服务或者作为有限合伙人对私募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进行支持性投资等等;(2)税收优惠政策上,如新加坡政府规定风险投资最初5-10年完全免税,美国在税制方面对风险投资额的60%免除征税,其余40%减半征收所得税,从而使得风险投资税率从49%下降到20%;(3)在政府采购政策上,对一些风险投资企业的产品,为鼓励发展,政府可以通过采购政策予以支持。

同时,可以考虑放松、拓宽创业风险投资的“环境的边界”,积极改善创司发展环境的服务性、支持性与规范性,促进产学研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融合,引导高校技术向中小企业转移,也加强对高校科技企业的风险投资力度,当然这方面的工作需要政府的一番作为。

(三)强化基础层次的退出机制:整合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升级创建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形成区域性OTC市场

美国、日本等国的经验表明,基础层次的OTC市场是支撑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石,也是大量创投项目为大企业或上市公司并购实现退出的主渠道。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OTCBB可以说是NASDAQ的预备板,大量风险科技项目首先在此市场经受考验。上海市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相对最为成熟,已基本实现了科技成果与资本市场的有机结合。2006上半年,技术产权交易增势明显,为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资本动力,实现技术产权交易额68.89亿元,同比增加75.49%;高新技术项目成交同比增加87.14%。这为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建设提供了优良的基石和载体,因此上海要积极在产权市场基础上升级创建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并以此作为基础层次资本市场,让其承担起区域性OTC市场的重任。

目前,我国现有的各个技术产权交易所所做的服务工作,基本还仅仅是常规的中介服务,导致了有意愿获得融投资服务的客户,往往得不到增值服务,而不愿意到技术产权交易所寻求服务;因此实现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向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的升级,并与创业板、中小企业板的融通是下一步改革发展的方向与重点。上海市要在重视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的辅导和激励的同时,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技术产权交易市场领先的优势,积极试点探索产权交易市场向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升级的法规与政策路径,加快形成长三角区域性OTC市场。

此外,上海市要充分利用浦东综合改革试验的政策优势,试点发行公司债券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尝试融通外汇市场与B股市场,探索实现金融资源使用效率最大化的路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服务渠道,也为上海市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做好先期准备。

上一篇:从紧货币政策下短期融资券发展优势研究 下一篇:中国企业年金的改革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