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8 07:04:10

爱国主义论文

爱国主义论文范文第1篇

爱国主义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指出: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幼儿园直至大学的教育、育人全过程中去,特别要发挥好课堂主渠道作用。热爱祖国是最纯洁、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也是最无情的情感。我们要在课堂上反复强调和灌输,要在学生思想上打上这样一个烙印: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例如,在讲解陆游的《书愤》、《示儿》时,要突出讲解陆游的强烈的爱国之情。他寤寐不忘中原,爱国思想愈益深沉,直到临终,他还写出了爱国遗嘱《示儿》,这是诗人最后的号召。又如,讲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第四段的“古仁人之心”时,要讲出作者真正的生活理想:悲喜不能随物转移,忧乐俱在天下,即忧在人先,乐在人后,立意于天下两字。无论是讲授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还是诵读秋瑾的“拼将十万头颅血,需把乾坤力挽回”,都要把其中荡气回肠的爱国情结讲深讲透讲实,以便唤起学生的爱国之情。

二、进行热爱人民教育

忠于祖国、热爱人民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我们在授课过程中要时时凸显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感恩人民、服务人民。例如,在讲授先秦文学时,首先要讲清艺术起源于劳动,人类最初的艺术活动是与劳动生产紧密配合的,劳动人民创造了艺术。为广大人民服务的人民文学还是占有重要位置的。在讲解《诗经》中的名篇《伐檀》《硕鼠》时,要着力讲透作品反映出的人民强烈的反抗性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正如高尔基所说:“人民不但是创造一切物质财富的力量,同时也是创造精神财富的唯一无穷的源泉,他在创作的时间、美和天才上都是第一流的哲学家和诗人,这样的诗人写出了人间的一切伟大的诗篇和悲剧,也写出了其中最伟大的一篇———世界文化史。”通过授课,要让学生懂得人是大自然的奇迹,是社会的奇迹。

三、进行明辨是非的教育

古典文学破除自私自利,明辨善恶、是非是德育的又一个重要内容。古人云:“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②例如在讲授《红楼梦》中的“护官符”、《西厢记》中的《赖婚》、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文学作品时,要从人物形象分析入手,揭示当时社会的黑白、善恶、美丑与真伪。让学生认识到: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是窦娥生活的那个时代善恶发生了错位,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巨大优越性。

四、进行美育教育

别林斯基说:“美育与德育是亲姐妹。”康德认为:“美是道德的象征。”道德的阶段只有通过审美的阶段发展。例如讲李白的诗,不可忽视的是他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在他笔下的山川、田野和河流的独特的美构成了祖国的美。他写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写长江“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写峨眉“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要在这些诗的赏析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情绪。正如孔子所说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若学生在乐山乐水中,审美情操得到陶冶,那么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古典文学中除了描写自然美之外,还有很多是描写人物美、社会美的。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写杨妃的美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陶渊明《桃花源记》描绘了世外桃源的美好景象:“相命肆农耕,日入从竹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他的理想社会反映了人民的要求,是大家同乐的美好社会。学生在认识这些自然美、人物美、社会美的过程中就能慢慢学会审美,陶冶情操,审美教育能使学生性格变得高尚优美。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古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热爱人民教育、明辨是非教育和审美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而且这四者都不是孤立进行的,要互相结合,互相渗透,把这四种教育作为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使学生的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健康素质均衡得到发展,成为新世纪有用人才。

爱国主义论文范文第2篇

建国后三十年时间里,由于受国内国际多种因素的制约,我们在爱国与开放的关系上一直未能正确认识和实践,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基本上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里进行,使我国与世界现代文明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有鉴于此,邓小平同志从民族振兴的高度提出了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战略和基本国策。

在当今的历史条件下,改革开放的历史精神与爱国主义精神是贯通和统一的,改革开放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家民族前途的命脉所系。要使国家富强,必须实行对外开放。邓小平同志指出,“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技术”,“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要搞开放,西方国家在资金和技术上就是互相融合、交流的”。“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穷和落后、就必须开放”。只有通过改革开放,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清除阻碍社会发展的陈旧过时的体制和观念,在开放的世界经济科技大系统中,与外部充分地交换知识和信息、设备及人才,分享成就与进步。只有通过改革开放,才能充分调动起亿万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增强中华民族进一步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十几年来,我国人民打开国门,充分吸收外国优秀的文明成果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实践证明,对外开放是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坚持对外开放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如果说战争年代那些为了中华民族的命运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者;那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和腾飞,投身到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改革事业中去的改革者们,才堪称当今真正的爱国主义者。

改革开放,国门大开。中国在经济上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在政治和思想文化上,也要不断地扩大交往与交流,民族文化与文明面临着外来思想文化的冲击。在日益增多的对外交往中,一些人对我国国情和我们过去工作中的一些失误缺乏正确认识,盲目崇拜资本主义国家,有的甚至全盘肯定资本主义的一切,制造民族自卑感,直接或间接地为“全盘西化”服务。在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资本主义、封建主义流毒泛滥起来,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因素,使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迅速膨胀。社会事业心、责任心、正义感削弱和淡化,道德水准下滑,丑恶现象增多等。一些地方和部门产生了、、贪污受贿、违法乱纪等腐败现象。由于对青少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够,他们的爱国主义意识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淡薄,有的甚至受坏人利用,酿下悲剧。

因此,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必须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这对于加强全国人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防止和扼制权力腐败和道德滑坡,使人们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增强识别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先进与落后的能力,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健康发展都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改革的精神。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我们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要有时代特点,要赋予改革开放的内容。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教育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为改革开放贡献力量。要用改革的思路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探索适应新形势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1、坚持“两史一情”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在同西方世界打交道时,中国虽然始终抱着友好和合作的真诚愿望,但也时时遇到某个傲慢大国的威胁和制裁。只要我们回顾我国的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就能够以史为鉴,找到答案。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在近、现代百余年的历史进程中,无数志士仁人为挽救中华,救亡图存,前仆后继,不屈不挠;写下了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壮丽篇章。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我国的罪行,强调要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他说:“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因此,了解中国的历史,吸取近代中国用血泪所凝结成的惨痛教训,才能以更大的热情投身于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去。

要加强对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国情教育。青少年没有新旧社会强烈对比的亲身感受,没有经过艰苦奋斗的磨练,往往对历史缺乏了解,对现实缺乏分析、对比,看问题往往偏狭和简单。对青少年进行国情教育要注意引导他们全面、辩证地看;要历史地看待中国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起点不同;要正视我国长期受帝国主义包围和封锁的现象;要认清从经济发展速度看,中国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要快得多。这样就可以从历史比较和更广泛的社会发展的比较中,看到我国选择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到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加强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

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华民族以勤劳勇敢、吃苦耐劳著称于世。艰苦奋斗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过程中积淀而成的。因此,在改革开放的新历史时期更应发扬光大。它是我们在困难面前矢志不渝、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的坚强意志和优秀品质。同时大力弘扬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更有助于我们消除、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社会思潮,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以艰苦勤俭为荣,奢侈腐败可耻的风气。

3、加强敬业精神教育

爱国主义论文范文第3篇

重视升国旗仪式

国旗是我们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象征,人人都要养成对国旗的崇敬和热爱,而学校所进行的升旗仪式正是养成这种心理的重要方式。我们学校从1981年就开始进行升旗仪式,并为旗手专门制作了服装,每周一的升旗义式,学生都身穿校服。实施《国旗法》以后,学校认真组织学习,并依法进行升国旗仪式。爱国不是抽象的,要从爱集体、爱校做起。我们学校有校训、校徽、校歌。校训是:求实、创新、勤奋、献身。我们的校徽是从全校同学设计的37个方案中投票选中的。

我们的校歌是发动全体教师集体创作的。师生们履行校训,佩戴校徽,高唱校歌,有一种自豪感和责任感。

善于捕捉激励爱国热情的有利时机

时机和效果的统一,是一个教育原则。1985年2月20日,“中国南极长城站”屹立在神秘的银色宝库一一乔治岛上,中国人民为南极勇士们的这一伟大壮举而振奋不已。学校请来了南极考察队的党支部委员给同学们报告英雄们的光辉业绩,随后又举行了“学习南极精神”?演讲会。?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前后,学校围绕着“我为亚运做贡献”、“弘扬亚运精神”等开展各项活动,使学生树立亚运意识,发挥亚运精神,为振兴中华而拼搏。

高教育于参规游览的活动之中

活动是一种符合青少年心理、性格特征的动态教育。我们学校每年都要组织学生到甘肃、青海的名山大川去游览,或开展夏令营活动,使学生对这些美丽的山川名胜产生一种倾心的爱。学校还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组织他们参观兰州科学院、兰州大学、兰化公司的生产厂、刘家峡水电站和龙羊峡水电站,让他们了解祖国科学技术和生产建设的伟大成就。

寓教育于体育之中

体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课堂。这几年我们逐步探索出三条教育途径。

一是学校对优秀运动员采取鼓励政策。1986年,我校田径代表队主力运动员郎秀花选入国家青年女子垒球队,又于1987年到美国参加国际比赛。出赛前,校长和体育教师都先后写信鼓励她为国争光,并用她的事迹教育全校学生。二是由体育教研组编写了《中国现代体育简史》,作为体育室内课的爱国主义教材。三是从1979年开始,学校每年举行一次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象征性长跑。如1979年开展了“由兰州经西宁过唐古拉山口登上世界屋脊一一珠穆朗玛峰”的象征性长跑,198l年开始“从兰州到台湾”的象征性长跑,1985年开始“从兰州到香港”的象征性长跑,1989年开始从“兰州到北京亚运村”的象征性长跑,激励同学们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统一大业贡献力量。

举行各种报告会,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

学校以多种形式开展国情教育,陆续举办了“中国历代著名科学家”报告会,从祖冲之的圆周率讲到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认张衡的地震仪讲到李四光的第四纪冰川,从四大发明讲到人造通讯卫星上天,教育学生不能数典忘祖。

学校还举办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爱国人物和事件”专题讲座。“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报告会,“一二,九”报告会,观看“老山英模报告团报告”录像等,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开展评论活动,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文化遗产学校通过文学艺术的评价活动,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教育。l986年有一段时间,学生中流行歌曲特别盛行。于是,我给全校学生作了一个以谈音乐美为主的艺术报告,从《苏武牧羊》讲到《阿里山的姑娘》,从《鲜红的太阳永不落》讲到《十五的月亮》……。我们审定了40首富有爱国主义思想的古今中外的优秀歌曲,录制成《校园歌声》专辑。每天在校园播放,并提倡学生学唱。

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忱中学历史教材中有不少章节的史事记述,我们采用正反历史人物及其活动的比较和对照方法讲述,不仅使学生辨善恶、明爱憎,而且可以激发他们继承前辈的爱国主义传统,为民族兴旺,国家富强、祖国进步献身的精神。还如初中语文课本中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就是爱国民主志士的宣言书和绝命书。他那“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的视死如归的忠诚的爱国之心,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珍宝,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材。

开展军事训练,树立国防观念

军事训练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真刀真枪的刻苦训练,体验军人的生活、军人的感情和军人的追求,?从而树立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思想感情。我校从1985年夏开始了学生的军事训练。军训学生与部队官兵同吃、同注同练,不仅受到了正规的军事训练,而且受到了艰苦奋斗的教育,增强了国防观念和爱国意识。

经常进行形势教育

形势教育也要以培养学生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国家的安危进退为宗旨,使大家经常了解国家所处的环境,国家的发展变化,把自己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教育的方式要多样,要广开言路,平等对话,要置疑解难,点拨诱导。

我校每年元旦前后都要在黑板报上系统公布国家统计局的关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各种数字,作师生家庭经济收入和家用电器的变化情况的调查报告,发动学生写家乡变迁的作文和城镇市场情况的调查报告。此外,还请宣传部门的负责同志来校解答生对国内外政治、经济、事;外交等方面的问题,学校领导举行学生记者招待会和对话会,接受学生记者的录音采访,还应邀到班级作小型报告,效果都是比较好的。学校还组建了:“少年团校\",对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进行团的知识教育和培训。

爱国主义论文范文第4篇

一、爱国主义教育与中学政治内容相结合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爱国主义精神一直贯穿在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中。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伟大的祖国日益繁荣昌盛,爱国主义更应该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是最重要的教育。学校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专门场所,爱国主义历来就是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学校中的各门学科都包含着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只要教师在备课时,有意加入爱国教育导向,就可以使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每一节课上。尤其是思想政治课,更应当在完成每节课教学任务的同时,自觉地担负起这个重任。

当前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可以联系中学政治内容特别是讲到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时,我们实际主要是联系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的理论,还有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任务等问题,以及围绕这些问题在学生思想中出现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思想认识问题。我们可以结合历史上凡代表先进生产力、代表广大人民利益、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就能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我们可以结合近代工业革命后中国落后挨打的事实,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是党带领我们的人民走向胜利,是党使我们的新中国走向国富民强的今天。这样,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一系列地教育,善于在课堂上,把教学内容与此相联系,可以把爱国主义教育引向深入。

二、通过教育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1)通过“英雄事例”教育,可以用一个个为国捐躯、英雄献身的先烈们可歌可泣的事迹来激励学生。比如为他们讲述不畏大漠风沙守疆保土的卫青和霍去病及大汉将士,告诉他们这些故事之所以感人,是因为他们充满着爱国主义精神,他们肯为国家民族舍弃小家,他们身上包含着千年不变的爱国主义英雄情节。让学生通过对这些英雄人物的认识来激发自己身上的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国情教育,使学生对祖国壮丽的山川、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从而为曾经拥有灿烂的文明而自豪。通过中国近代史、现代史教育,使学生了解帝国主义侵略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使学生懂得“落后就要挨打”,激发学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让学生更强烈地感受到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3)通过思想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必须在知识上不断地武装自己,才能真正地做到爱国、为国家的繁荣和安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要教导学生从思想上高度地认识到,二十一世纪的祖国在国际的舞台上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名成员,我们只有认清祖国所面临的局势,才能更好地为祖国效力。而作为学生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广泛吸收新知识、新技术,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更新学习知识的方法与理念。

(4)运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活动,配合政治教学,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组织爱国主义方面的专题演讲会、讨论会、辩论会。还经常利用组织学生观看一些爱国主义录像片、专题片,来增强教学直观性和实效性。利用学校图书室向学生推荐一些有关爱国主义书籍。从日常做起,培养学生的爱国行为。特别是在重大的纪念日教育、传统的节日教育、英雄人物的诞辰纪念,向学生讲述这些英雄们伟大的事迹。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每周的升旗仪式,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国歌、升旗对于一个爱国的中国人来说是何等的重要。三、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爱国主义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在教学中,课堂学习是改造学生主观世界的主要渠道,但如果能把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效果会更好。比如:在清明节时,我们组织学生开展“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传统”清明节扫墓活动,通过介绍烈士们的英雄事迹,向烈士献花圈,让学生代表进行慷慨激昂的演说,而作为政治老师的我们可以最后不失机的进行总结等活动,使学生懂得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英烈用鲜血换来的。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磨练意志,逐步增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让他们深刻地认识到每位中华儿女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建设富强祖国的历史重任,完成先烈们没有完成的强盛梦。通过实践活动,教育学生21世纪爱国主义精神不再表现为抛头颅、洒热血,而是表现在我们的工作、学习、爱校、敬业上。要培养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劳动观。作为一个中国人,尤其作为祖国未来接班人的青年学生更应该积极地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科学技术,这不仅是为祖国的建设出力,也是为了自己的生存与发展。

爱国主义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现代性语境;全球化;爱国主义行动

Abstract:Theprogressofmodernizationhasneverstoppedsinceitsorigination.Itiswidelyconvincedthatmodernityandglobalizationhaveformedastrongcentrifugalforcewhichseparatestraditionalandmodernsociety.Discussiononthedifferencesderivedfrommodernizationandglobalizationbetweentraditionalandmodernsocietyhasneverstopped.OnthebasisofCarrefourincidentoccurredsometimeago,thisarticleanalysesandinterpretsthefeatureandessenceofthepatriotismactionsintheperspectiveofmodernitycontextascomparedwithtraditionalpatriotismactions.ItisofgreatrealisticimportanceforcontemporaryChinatoenhanceandcreatethepatriotismtraditionandforustoloveourcountrystronglyandrationally.

Keywords:modernitycontext;globalization;patrioticaction

一、现代性语境的含义

安东尼•吉登斯在《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一书中对现代性作了清晰的介绍:“现代性——它首先意指在后封建的欧洲所建立而在20世纪日益成为具有世界历史性影响的行为制度和模式。‘现代性’大略地等同于‘工业化世界’,只要我们认识到工业主义并非仅仅是在其制度维度上。”[1]16因此,可以看出,吉登斯不仅给“现代性”概念进行了界定,而且也向人们说明了“工业主义”也是“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的维度。“在某种意义上,现代性所导致的社会生活的全球化,就是真正的世界性联系的发展过程,这些联系包含在全球民族——国家体系中或劳动分工之中。”[1]23然而,不管是哪种对“现代性”和“全球化”的理论界定,都没有回避的一点就是:全球化或现代性语境本身就是一种体系。这种体系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1.经济的全球化令越来越多的民族国家、群体甚至是个人都被卷入世界市场之中

现代性经济体系体现为全球性商品生产和市场体系,这二者也可以说就是现代性经济体系的主要牵引力。它们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共同地将地球上绝大多数人和国家都卷入到现代性的体系之中。人们至此可能会认为现代性带给全球政治的是真正的民主和平等,但事实并非如此,其实这是一个“充满风险的社会”。按照乌尔里希•贝克的话说“在发达的现代性中,财富的社会生产系统地伴随着风险的社会生产;相应地,与短缺社会的分配相关的问题和冲突,同科技发展所产生的风险的生产、界定和分配所引起的问题和冲突相重叠”[2]。

2.“社会的被围困化”使各个民族国家很难正常地行使传统的职能

从宏观的全球化角度来看,民族国家越来越让位于全球化的主导——跨国公司和全球性经济组织。在现今发达的现代性下,全球化经济模式正肆无忌惮地渗透到地球上的任何一块处女地;微观方面,随着全球性资本与个体的自由流动理念的蔓延而导致的“社会个体化”,越来越把传统社会和民族国家束之高阁。这可能会造成曾经在二者间起界限和保护作用的传统社会渐渐地缩小它在全球舞台上的空间。当传统社会和民族国家很难履行其传统功能时,个体会直接面对现代性所带给他们的风险而又无力应对。正如鲍曼所说,在当代“流动的现代性”之下,每一个人都必须处理“运用个人的策略去解决系统的问题”[3]14。而这种局面又如鲍曼描述的那样是由于“一方面,国家把最主要的功能‘出售’给了非政治的、‘不受调节’的市场力之后,它不再具有强大的动员力量,而正是由于这种力量,民族曾经是在寻求合法性的国家中受欢迎的、实际上是不可或缺的;另一方面,已经弱化了的国家和正在削弱的国家权力使民族认同丧失了它在想象的共同体中的特权位置”[3]1。

3.信息网络的完备化使每一个体都处于福柯式“全景监狱”的监控之下

原先具有主体性的个人,在科技和信息日新月异的时空场域下,已经完全被围困于专家系统为其设计的牢笼里,但似乎一开始没人能察觉到他们的“牢笼化”,而只是感觉自己在这一牢笼里生活是无忧无虑的,因为专家系统已经为他们该做什么、怎样做等问题提供了完整的“生活指南”。但当他们试图穿过一些边界走出牢笼的时候,才发现出来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因为他们都好像已经被网络以及其他现代监控手段牢牢地束缚住了[4]。毋庸置疑,现代通讯手段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在全球性时空之中逐渐形成“时空的抽离”,这种新型的“面对面”关系就像吉登斯所说“地方与全球之间的辩证法”。他说,“全球化使在场和缺场纠缠在一起。我们应该依据时空分延和地方性环境以及地方性活动的漫长的变迁之间不断发展的关系,来把握现代性的全球性蔓延。”[1]23-24

4.全球性的文化霸权导致了“主体文化”的逐渐趋同化,个性越来越不明显,呈现出去个性化的特点

齐美尔说“主体文化”在某种意义上是“个体身上的一种教育、活动、智慧和美、幸福、德性的状态,这种文化的现实和作用存在于具体的灵魂身上,其在灵魂中财富的多少,构成了历史存在的全部”[5]。随着现代性的渐趋深入和全球化的加快推进,越来越多的人们都被卷入一种主导性的全球性文化霸权的统治之下。这里的文化是指一种符号系统,意指那些物质的东西只是一种基础,关键是在这些物质资料基础上还形成了一整套精神的象征体系,这一象征体系越来越成为全球的趋势和潮流、也越来越深地渗入到每个人的心灵深处。像“美国大片”、“米兰的服装”等等象征性的品牌名词,这种“社会的麦当劳化”甚至是“可口可乐化”抑或是“索尼化”所带来的,是整个世界的趋同和去个性化,用齐美尔的话说就是“主体文化”已经让位于其自身制造出来的“个体文化”。但这种去个性化只是多数人被少数人同化的一种表象。在这个表象之下,是那些现代文化制造者对绝大多数个人的一种文化霸权,它涉及的是一种权力分配关系,无疑在全球性文化霸权的背后是少数人在主导多数人。上述现代性和全球化的几方面及其产生的后果正构成了席卷全球的现代性语境,这些方面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体系。

二、现代性语境下爱国主义行动的特点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正视历史可以发现,很多的历史事件之间有着惊人的巧合,但这些所谓的巧合又不是历史简单的重复和循环,而是会蕴含无穷的真理和客观规律于其中。按照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合乎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于一体的自然辩证过程。而这一客观的历史过程内在遵循的原动力其实是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在历史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就是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循环又不断提高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在这个不断上升的螺旋式历史发展过程中确实发生过许多惊人的“巧合”事件。但是当两件历史事件成为一种“巧合”的时候,人们可以发现,其实这些看似“巧合”的事件就是研究历史最好的素材,因为这些历史事件会处于不同的时空场域,即通常所说的历史背景之中,所以它们的本质又是不一样的。人们如果要对某种历史现象或事件进行研究和分析,毫无疑问,最好的一种方法就是对处于同一“巧合”的两个表面上看似“雷同”的历史事件进行历史学上的比较分析研究。

基于这种研究分析的方法论基础,对不同场域中或历史时空下所表现的爱国主义行动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现代性语境下爱国主义在当今的时空场域中与传统的爱国主义行动相比较,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

1.爱国主义的新倾向

从爱国主义的目的论角度看,传统爱国主义主要为“家国之事”,而现代性语境下爱国主义倾向主要为“经济之事”。当我们回溯百年,可以很清楚地看到,20世纪初年即1900年正是“八国联军”的铁蹄肆意践踏和蹂躏中华民族的时候,外敌入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当时中国正处于这样一种历史时空场域中,许多的有志之士抛头颅、洒热血,为的就是所有中华儿女的一个共同理想——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民族独立作为一种民族大义在那个时代被毫无疑问地当做一切爱国主义行动的首要目标。

一百多年后的今天,许多人都认为,家乐福的主要大股东之一竟公然地宣称自己“支持、抵制奥运”。于是国人愤怒了,愤愤地将家乐福作为自己爱国主义激情倾泻的对象,打出了“抵制家乐福”的标语和口号,表达强烈的爱国热情并实施一系列爱国主义行动。但当我们冷静思考这件事的时候会发现,“家乐福事件”中的那些实施爱国主义行动的人们更多地可能是为了经济利益的原因而行事的。他们在奋力地抗争着全球化的经济体系——主要表现就是他们反对以家乐福为典型的全球性的跨国公司。这种论点可能令人无法理解,但事实确实是这样。中国在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飞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于是西方国家的某些人就自然地产生了恐慌,这种恐慌的直接结果就是他们的所谓“中国”,一直和中国保持“良好关系”的法国国内的某些人正是基于这种经济的考虑而利用这次奥运会和“问题”来给中国制造事端,以此企图遏制或减缓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现代性语境下的爱国主义行动更多地是以经济利益作为第一考虑,主要原因是现代性所带来的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不言而喻,作为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维度,全球化经济体系已经使许多后发展国家被卷入到统一的经济体系中,这就增加了世界范围基于利益的激烈竞争,而且竞争的主要表现就是现代条件下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爱国主义行动。

2.爱国主义实施的新主体

传统爱国主义行为是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殊死搏斗,而现代性语境下爱国主义行为的实施主要产生于个人之间或团体之间。可以这么说,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这一百多年里,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自身解放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战争为线索的。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中日甲午战争则进一步加速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至“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完全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这一场场的战争其实就是一座座中华民族的“耻辱柱”,而在这些“耻辱柱”上书写历史的正是当时代表“落后”世界的清政府和代表“先进”世界的帝国主义国家,这种国与国之间的较量是在那个时代最为主要的爱国主义行动的形式。

现代性语境下,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对于“爱国主义”的态度都已发生了转变。人们自发的爱国主义行动越来越多,也更多地采取声势浩大的“示威”和“抗议”等行动,而这些行动的对象已从传统的国家主体转变为全球化的主体——跨国公司,“家乐福事件”所说明的正是这样一种情况。“家乐福”只是一个代表全球化主体的符号,除此以外什么也不是。但是由于现代性语境下社会成员越来越个体化,人们越来越孤立以至于不能以一种统一的声音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人们的利益也无法达到一种协调和统一,从而导致许多人会抱有一种“事不关己”的心态而作壁上观。但其本质的原因还是由于全球性的文化趋同化而导致了“主体文化”的逐渐衰弱,人们都呈现出去个性化的特点,而经济理性成为人们采取一切行动最主要的准则。由此,现代社会中的爱国主义甚至已经根本无法在完全意义上的国与国之间发生,往往只能发生在个体或者群体之间。

3.爱国主义行动实施的新形式

传统爱国主义行动大多是直接的、武力的和面对面的,而现代性语境下爱国主义行动的冲突方式是脱域的、不在场的。在中国20世纪初积贫积弱的时空场域中,清政府以及当时的中国人民在遭受大规模的外敌入侵之时,唯一能采取的爱国主义行动方式只是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而从西方世界来看,传统的殖民掠夺方式就是裸的侵略战争,既然敌人是裸的侵略,那落后国家只能被动、直接地反抗,于是,落后国家的爱国主义行动就会以一种明刀明枪的形式直接、面对面地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武力较量。

现代性语境下,整个世界已经由信息网络的完备化做好了一切的“监管工作”,人的一切行动都以信任体系和专家系统提供的“照料”和“安排”为基础,所以就会使得每一个体都处于福柯式的“全景式监狱”的监控之下而无面对面的互动。人们之间这种“脱域”和“不在场”的特征,在以“家乐福事件”为典型代表的现代性语境下爱国主义行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人们在不同的地方——只要有“家乐福”的地方聚集起来,高喊口号、高举标语反对“家乐福”以展示自己的爱国主义激情。但是,他们却没有思考过自己的根本目的和要抵制的究竟是什么。

三、现代性语境下爱国主义行动的实质

现代性语境下的爱国主义行动实际上是民族国家及其人民对全球化和现代性的一种反应。而这种现代性语境给人们带来的后果,恐怕对不同的人来说会有不同的实质,但是所有的人对这种已经深入其生活深处的现代性都会有自己的一种反应。吉登斯在其《现代性的后果》一书中就曾列举出了人们对现代性的四种典型反应,其中之一是“针对已觉察到的危险之根源的实践性搏击”[6]。而同时现代性过程给世界所带来的后果是一种人们无法回避的“强力漩涡”,这个“漩涡”将世界范围内几乎所有的人都牵引入其中,人们作为有意识的主体有时候也试图去挣脱这种“牵引”和对这种“牵引”主动“搏击”,“家乐福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当然,这种“搏击”又可有以下具体的表现:

1.是人们在处理“全球化和民族主义”之间关系的一种尝试

全球化可以被认为是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的维度,全球化的趋势无疑是一种带有“普适性”的过程。这种“普适性”意味着在全球范围内人们都必须以同样一种方式来实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甚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方向也已被发达国家预设好了,即后发展国家必须以发达国家的发展轨迹和发展模式作为自身的发展轨迹和发展模式。这从实质上说其实就是一种现代性的文化霸权(广义的内涵),而这种现代性的文化霸权就会对传统的民族国家造成一种损害其主体性的冲击,正是在这样的一种大背景下现代性的爱国主义行动的实质,更多的是人们基于“民族主义”而对“全球化”进行的一种反抗。

2.是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针对具体的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一种反抗

全球化的经济是一种相当单一的发展模式,而各个国家又会具有各自具体的实际情况,所以许多人就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本国所走的发展道路必须要是其他国家为其制定好的呢?每一个国家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的制定都应该是“量体裁衣”,即充分地依据本国的现实国情而达到的一种不同以往、不同于他国的道路和模式。于是,人们对于全球性经济一体化的抵制会集中于“全球化的代表”——跨国公司身上。这种反抗行动的实质其实是一种针对“全球化”的反抗。但就这种“示威式的对抗”能够惊醒更多的国人,使更多的人能够对真正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之路做更多的思考这个方面来说,意义是相当深刻的。

3.应较为全面地考虑现代性文化(狭义的内涵)对于现代国主义行动的实际影响

单从文化的狭义方面来理解,精神文化包含社会意识形态、社会道德习俗和科学知识水平三个层面,不管我们从哪个层面对现代性进行解读,得出的结论都是一样的,即现代性的文化也是一种“普适性”的文化,这种“普适性的文化”的必然结果就像经济发展模式一样,即全世界的大部分人都会以一种相同的生存方式和工作方式持续下去。对于有独立意识和自我感知的人类来说,这种结果应该是最具灾难性的。而针对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样一种特殊的国情,尤其是在社会意识形态方面,资本主义的自由化思想在此语境下,就有可能借着全球化这场“东风”有预谋地向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渗透,所以,全球化或现代性语境下的人们,特别是我国民众在实施爱国主义行动的时候应该更多地从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角度考虑问题,要像新华社的评论里所说的那样“应该理智地去爱国”,而不应该只是盲目地宣泄自己的爱国热情,不然就会给世界一种“勇有余而智不足”的印象了。

综上所述,爱国主义是人类最古老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它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是民族向心力和民族情感的纽带及团结奋斗的基础。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范围、行动等都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现代性语境下爱国主义具有面向世界和未来的特点,强调情感到理性的升华,更加突出了理性。爱国主义又是具体的、现实的。因此,在国际风云瞬间变换、国内各种因素错综复杂的现实下,爱国主义行动的采取需要理性的方式、方法和策略。

[参考文献]

[1]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2]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15.

[3]齐格蒙特•鲍曼.被围困的社会[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4]丹尼斯•史密斯.齐格蒙特•鲍曼——后现代性的预言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17-18.

[5]格奥尔格•西美尔.金钱、性别与现代生活风格[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140.

爱国主义论文范文第6篇

一、市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特色与相应问题

第一,旅游景点的设置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依托,极大扩大了教育基地爱国主义精神的发扬与传播。此类教育基地有郑成功纪念馆、毓园、大嶝战地观光园、陈嘉庚纪念胜地。郑成功纪念馆和毓园座落于鼓浪屿,大嶝战地观光园有旅游专线,陈嘉庚纪念胜地更是闻名遐迩。这四个基地有明显的共同特点就是人流量巨大,导游专业知识扎实丰富。游客在观光旅游的时候,一方面通过游客个人的感观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导游们会把基地主人翁的生平事迹完整地叙述于游客。此类基地备受推崇的原因就是人们可以在一边游玩中一边学习,无论是从个人爱国主义精神的接收方面,还是总体爱国主义精神的发扬与传播方面都得到极大的发展。相对于郑成功纪念馆和毓园的免费参观而言,大嶝战地观光园和陈嘉庚纪念胜地是有收费的。为了对景区加强管理和维护,收费是有其合理性的,但是对于爱国主义精神的发扬与传播来说,门票价格的降低或往免费方向发展将是教育基地未来发展需要更多考虑的重点问题。第二,部分教育基地寓于学校之中,使大中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这也是贯彻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重点是广大青少年的这一重要政策的重大体现。此类教育基地有英雄小八路纪念馆(何厝小学内)、李林纪念馆(集美中学内)、集美大学陈嘉庚精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基地坐落学校里,更潜移默化地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感情,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此类基地面临着这样的问题:首先,作为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必然是要面向全社会开放的,基地落于学校里,会使学校的日常教学与游客的观光产生矛盾:日常教学必然要保证安静的环境,而游客观光势必会造成喧哗,影响教学;其次,寒暑假,学校放假,管理人员短缺,对社会开放的功能势必大大减弱。这两个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校方积极地协调游客观光时间,还需要政府资金的更多支持。第三,特殊教育基地——档案馆。档案馆是一个特殊的机构,把档案馆发展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一大突破发展。市区档案馆展厅物品为馆藏档案资料、照片及实物,展览内容根据形势教育的需要而设。因展厅设在档案馆办公区域内,所展出物品为本馆馆藏等特殊原因,展厅目前尚未对外开放展览,主要接待对象为各国各地本系统工作人员。同安区档案馆并未设展厅,而是以查档来了解爱国人士事迹、国家发展历史、城市改革演变等爱国教育方面的内容的形式为主。两个档案馆由于档案资料的特殊性,不方便对外尽力宣传基地情况来提高知名度,来访者需要提前预约。第四,现代化发展的优秀成果展示。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涌现出一大批现代化的优秀成果,通过展示极大渲染观光者的爱国情操。此类教育基地有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厦门科技馆、市区青少年天文气象馆、厦门卫星测控站。这四个基地以各自特色来展示出厦门现代化发展的伟大历程与优秀成果,以及我国科技水平的高水准状态。但也面临着问题:首先,展馆的展品、宣传等更新速度没有与时俱进,基于我国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此问题不可避免;其次,除经济特区纪念馆外,基本以科技产品展示为主,对观光者们有极大吸引力,人流量多,易对科技展品或设备造成严重磨损;第三,厦门卫星测控站庆20周年纪念,旧展馆拆迁,新展馆已建成,但是布展资金方面存在问题,所以这半年来并未展出,活动也无法进行,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协调。第五,烈士陵园是后人为纪念中国革命先贤们所建的纪念性建筑的统称。一方面褒扬先烈的丰功伟绩,另一方面教育后人继承和发扬先烈的伟大革命精神。此类基地有厦门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和大嶝后山烈士陵园。陵园本身需要清幽的环境,平日里人流量较小。不过一到清明或重大节日时,通过一些祭扫活动,先烈们的爱国主义情操便体现的一览无余了,也是基地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的高潮时期。需注意的问题是不能因为平日里人流量过少,就疏忽管理与清洁维护。由于人流量偏少,基地可在特殊纪念日开展活动,扩大自身影响。第六,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此类教育基地包括市区博物馆、华侨博物院、同安博物馆(孔庙)、厦门日报社印刷博物馆。由于博物馆馆藏物的价值性,博物馆的安防措施就显的尤为重要。但博物馆设计过于简单,只在少量位置设置监控点,并且安防系统长期缺少维护,安防系统功能部分瘫痪,这些都使得博物馆的安全防范工作存在着巨大隐患,引进先进的技术和应用,并与公安、消防等系统进行有效联动,为博物馆安防实行一体化、智能化的管理提供帮助。考察中还发现,时值暑假,参观者小学生居多,由于小学生好动性,需要在引导他们观光的时候时刻提醒他们注意眼观手勿动,以免对文物造成破坏。第七,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一些优秀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淹没在高楼大厦之中,如陈化成史迹陈列馆、厦门总工会旧址、厦门破狱斗争旧址。政府相关部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更应该加大力度对此类教育基地进行宣传,提高知名度,以便更好地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

二、市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展的途径

1.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相结合。“引进来”引进其他基地或者其他组织优秀的爱国主义成果,进行临时展出,一方面丰富基地自身的内容,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互通有无,达到双赢。“走出去”其实也是“引进来”的需要,“走出去”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举办优秀成果展,或者以教学方式走进大中小学,也可以是公共场合,在为同学们或广大民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知名度,利于基地自身发展,最终利于全民爱国情操的提高。2.教育基地应提供更多的寒暑期实践点。考察中发现,华侨博物院和厦门科技馆设有暑期实践点,以高一学生为主。同学们在实践中通过整理基地的材料或者通过培训当讲解员,不仅充分学习教育基地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把爱国主义精神发扬到更多的领域,也锻炼了同学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对于教育基地而言,不仅为广大学生提供了社会实践点,同时节省了雇专职讲解员费用的支出,更重要的是更大程度上发扬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这是其他教育基地应该学习和借鉴之处。3.培养优秀的教育基地讲解员。此次考察中厦门总工会旧址的负责人兼讲解员张爱华女士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首先是其扎实的讲解功底,让观众如临其境地感受到罗扬才烈士和杨世宁烈士那饱满坚贞的爱国主义情操,使观众不得不为之动容。其次,这般扎实功底是出于一颗仁爱的心,一颗爱国的心。张爱华女士通过讲解还延伸出许多做人的道理,爱国的道理,并且还自制PPT《爱国爱家德音雅乐》准备到厦门高校还有党政机关进行宣讲。不得不说这是教育基地负责人(讲解员)的杰出代表。笔者认为各基地的各种爱国主义教育展示是可以传播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但是如果少了讲解便略显枯燥,而如果配上优秀的讲解员生动的介绍,便能让观众切实感受到爱国的饱满热情,真正把“爱国”二字刻在心中。所以优秀讲解员的培养是扩大教育基地影响力的重要环节。4.定时开展活动,加强与社会的沟通交流,做好社会信息的反馈。这点上,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形成了“科普周”和“大学生看厦门”两个特色活动,厦门日报社印刷博物馆有“读者开放日”活动,大嶝战地观光园每年都举办学生春(秋)游及夏(冬)令营活动等,其他教育基地也或多或少都有邀请大中小学生以及社会上一些旅游组织等来进行团体参观。各基地应设立明显的观光意见反馈簿或意见箱,收集群众意见进行汇总,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不断改善自身基地教育建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5.安防措施和消防措施在不容忽视的情况下更应加强警觉。各基地展出物都是富有纪念意义与价值的,特别是博物馆馆藏物。考察过程中发现,投资力度较大的基地在安防措施和消防措施方面都做得很好,而且一些资金投资力度小,规模偏小的基地在这两方面的措施都有所欠缺。无论对馆藏物或者更对人的生命来讲,安防和消防都不容忽视,更应时时警觉,以防万一。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在此方面加大力度,确保每个基地都备有必须的安防与消防措施。

作者:林海军 单位:中共市区委宣传部

爱国主义论文范文第7篇

一、结合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物理教学中同学们常反映,课本里那么多定理、定律都是外国人发现的,为什么没有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的定律、定理呢?为此,我向学生分析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近代落后的实质,并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四化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如在讲“原子、原子核、核能”一章时,我讲述了我国从1964年起,先后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氢弹的情况;介绍了我国高科技领域中的重大突破性成就--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的盛况;用图片和电视新闻向学生展示了我国人造卫星发射、回收技术和水下导弹发射技术。另外,在讲“超导“这节内容时,我还向学生介绍了我国在超导研究领域中的新成就;在讲述我国电子工业的发展情况时,我还出示了我国成功研制的每秒钟运算一亿次的“银河Ⅱ”巨型计算机的照片和报道等。

一曲曲高新科技的凯歌,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热情。

二、用我国古代科技发明创造的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英国科学家培根说过一句话: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只有造纸、印刷术、火药和罗盘对整个历史的进程影响最大。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文明史创造出来的光辉灿烂的科学文化,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在讲机械运动时,我向学生讲述:在先秦时,不少学者对于运动的概念就有过热烈的争论,提出许多含辩证法的正确认识,《庄子》一书就有明确的记载,学者公孙龙曾提出“飞鸟之影未尝动也”的见解,意思是,在某瞬间,即某一时刻,运动体可以看作是静止的。现在看来这种对于运动的观察和分析是十分深刻的。东汉时期《尚书纬·考灵耀》一文中记载地球的运动时说:“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中,闭牖而坐,舟行不觉也。”这种对地球的运动的相对的认识无疑是十分正确的。

此外,我国古代学者关于对力和运动的认识;对于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北宋沈括对磁偏角的发现;关于对球面镜和其它光学知识的研究;以及《墨经》、《论衡》等充满自然科学知识和思维规律研究的典籍,都是我国古代科学史上的光辉遗产。大量的历史事实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不仅有四大发明闻名于世,在其它不少方面也为世界科学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值得炎黄子孙自豪和骄傲。

三、培养学生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和现代科学技术成就,还应当实事求是地使学生了解我国目前在很多方面还处于落后状态,必须迎头赶上,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在讲授“能源的外设和利用”、“核能”两节课时,我向学生介绍了核电站的有关知识及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利用和发展核能的情况。我国核能的研究和实验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我们不仅探明了相当数量的核资源储量,而且有了相当规模的核技术装备和核科研队伍,并且已在广东、浙江等地建立了核电站。去年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已运行发电,秦山核电站前不久也已投产。这些事实,使学生受到了很大鼓舞,他们纷纷表示要做有志青年,勇攀科学高峰,为祖国的四化建设贡献力量。

用著名物理学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献身科学事业的动人事迹教育学生也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例如,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在得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与夫人不惧威协、利诱毅然回到祖国,用他创立的地质理论为中国找到了丰富的石油资源,使新中国彻底甩掉了贫油的帽子;“两弹元勋”邓稼先一直从事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究、设计工作,为两弹爆炸成功呕心沥血,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还有蒋筑英、罗健夫……一大批知识分子精英和民族精华都为我由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的杰出的贡献。他们热爱祖国、誓死报效祖国的动人事迹激励同学们,为中华的崛起,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祖国而刻苦学习,努力拼搏。

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内容安排和具体做法上,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1、把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纳入学期教学计划中去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书育人不可缺少的内容。

尤其是当前改革开放深入发展,仍有崇洋的思想腐蚀青少年学生的时候,教师的教育责任显得更加重要。因此要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这就要求在学期教学计划中,具体考虑和安排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并将其纳入平时的备课之中去,克服随意性,避免临时乱抓或忽视不抓。

2、结合教学内容与“中国精神读书活动会”有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物理知识本身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思想性,教师讲课时应通过物理知识的讲授,选取有代表性的实例和改革开放十几年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取得的突出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自然地认识、自觉地接受。不能牵强附会,生拉硬套,更不能另立标题,脱离物理课堂教学的特点和实际内容,将物理课讲成政治课。实践证明,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主要是靠渗透、靠潜移默化的影响。

要以生动的事实使学生信服,避免令人厌倦的形式主义的说教。近期开展的中小学生“中国精神读书活动会”为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场所,要抓住这一有益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更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3、根据内容的编排已经考虑爱国主义教育的问题

爱国主义论文范文第8篇

爱国主义是民族自强的巨大精神力量,尤其在今天为实现提出的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更需要有为国效劳,为国献身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必须从青少年抓起,从小学生抓起。其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渗透”。渗透在日常教学之中,渗透在各项活动之中,渗透在人际交往之中。而这种“渗透”的基本途径,有赖于努力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感。爱国是一种情感,要善于运用一切可激发学生爱国之情的情素,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浸润,要充分发挥祖国五千年文明古国所提供的爱国教材的作用,更要善于运用社会主义祖国的无数光辉事例、英雄人物、身边先进人物事迹去感染学生,去熏陶学生,培育爱国情感。然而爱国情感的培育,光靠一、二次活动是难以成功的,学校的责任在于有强烈的教育意识,有明确的长远教育计划,且能适时地、因地制宜地、经常地进行讲求实效的教育,只有教师具有真实的爱国情感,才能激起学生的真情。

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要充实、生动感人、形式要活、感情要真,充分运用当地现有的各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反映当地乃至全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的生动史料,让学生看得见、感受得到,要充分发挥班队作用,组织多种卓有成效的活动,从低层次到高层次,循序渐进,努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在当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可作多方位探索,通过“系列教育”达到某一方面教育的成效,将“系列教育”的成效融会贯通,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可以通过一个个为国捐躯、英雄献身的先烈们可歌可泣的业绩来激励学生,开展踏着先烈的足迹前进的活动,还可以将一些为祖国建设事业流血流汗、无私奉献的英雄们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尤其在近年反暴力恐怖活动十分艰巨的情况下,用身边的反恐典型事迹和先进人物教育学生,激励学生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情感。在“学英雄、学雷锋”的活动中,我校曾多次组织师生开展“情系我的兄弟姐妹”捐资助学活动,为本校的贫困学生献爱心活动,以及为身边的小伙伴分忧解难,每年五月借民族团结教育月为县敬老院的孤寡老人送温暖等。通过“国情系列”教育,使学生在了解基本国情以后,深入浅出地讲清个人与祖国的关系,“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确立长大以后要报效祖国的观念。通过“成就系列”教育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访问,了解家乡的发展史,特别是近几年的新气象,激励学生增强努力学习、练好本领的紧迫感。学校还利用学校特有的教育素材进行教育,即开展“校史系列”教育,培养学生从小爱他人、爱集体、爱学校、爱国家的情感。由此可见,抓住有利时机,有的放矢开展各项活动,努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是十分重要的。

二、积极引导爱国的行为

爱国主义教育应是学校一项常抓不懈的德育工程,积极引导学生爱国的行为,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抓好系统性、层次性、传统性、制度性、机遇性、多样性。抓住系统性,就要通过各学科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因素,系统全面地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注意层次性,就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选取不同的教育内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力求生动、形象、具体,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突出传统性,就要抓好重大的纪念日、传统节日教育。坚持经常性、制度性,就是要重视每周的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红领巾广播站、班队墙报的评比,并重视各种系列活动的开展。抓住机遇性,就应抓住教育的一切机遇,更好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如在抗击各种自然灾害中,让学生亲眼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学生中开展“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活动;开展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的活动,使学生得到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力求多样性,就是要做到专题教育与渗透教育相结合、外在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有形教育与无形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这样,才能使活动丰富多彩、有声有色,以达到积极引导学生爱国行为的目的。增强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从小提高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学生从小就能知情,并培养自己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效国之行、建国之才。我们只要遵循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行为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坚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就必能取得成效。

爱国主义论文范文第9篇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使‘爱国’这个词能够让儿童一听到它就激动得心跳,那就必须——形象地说——悉心地耕耘儿童意识的土壤……”语文教师要如何悉心地耕耘课文这片土壤,使学生既能从中受到艺术的熏染,又能得到理性的启迪?我认为:

作为灵魂工程师的教师,首先要有一颗强烈的爱心。爱祖国,爱人民,爱教育这片园地。有了爱,才能悉心地去播种美的种子。当我们试图把五千年古国的文明史、五千年英灵的报国情,汇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动人画面凸现在学生的眼前时,我们不禁惊叹历史与现实的丰厚与辉煌。课文《沁园春·雪》以非凡的气势展示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抒发了一代伟人的壮志豪情;古诗《观沧海》描绘了“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的大海奇观,表达诗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浑气魄;散文《济南的冬天》恰似一幅淡雅的水墨画,使人仿佛置身于图画之中。《口技》、《核舟记》、《中国石拱桥》体现了我国高超艺术的结晶;《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地质之光》讴歌我国现代科学家对人类文明所作的杰出贡献;《谁是最可爱的人》以珍贵的历史镜头向我们再现志愿军保家卫国的业绩;《,你在哪里》,唱出了人民对总理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之情,还有《春》、《白杨礼赞》、《最后一次讲演》、《木兰诗》……篇篇课文都是一支支歌,以不同的音符谱写着爱国主题的交响曲。面对一叠民族精神的教科书,面对一群喝蜜糖水长大的少年,我们不能不负有一种沉重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而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无愧为伟大的民族,这是我们应当引以自豪的。21世纪诚然是当今青少年的世纪,但如果他们不了解祖国的昨天,不认识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不了解我国的特殊国情,就不能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观。而他们的整体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所以,造就他们是我们应尽的职责。语文教师只有倾注满腔的爱,将爱化作永恒的动力,才能为这片“土壤”挥洒辛勤的汗水,让爱国的种子在学生的心田扎下根。

其次,语文教师要以情动情。一应以文中之情激学生之情,二应以自己真实感情激学生爱国之情。要如何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渗透爱国情感的教育?我想结合教学实践,仅选取课文的导入、朗读、设疑、讨论等几个课堂教学片段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教师,应该是导演,在拉开课堂一节新课的序幕时就要全身心投入,充分利用学生对新课的新异感,使其在一个较高的起点审视和接受新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有合乎教育工作需要的健康情感,而且还要善于流露情感以感染学生。《还乡梦》自序是一篇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抒情散文。我非常欣赏作品含蓄优美的语言,真挚深沉的表达。作者发自心底的游子之情深深感动着我,以致予备课时感情不能自控,心头充盈着一股激情,不由地写下了这样一则导语:“祖国,这是多么神圣的字眼!我们伟大的祖国,有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有勤劳勇敢坚强的各民族人民。祖国,是养育中华儿女的母亲,谁不爱母亲,谁不思念母亲?在海峡彼岸,日月一潭中华泪;在东邻岛国,樱花笑映中华血;南亚丛林里的吴侬软语,北美唐人街的故里情深,极地珠峰凌冰探险的龙的传人……全世界的炎黄子孙,谁的胸膛不跳动着一颗滚烫的中国心!同学们,我手里这本《还乡梦》诗集沉甸甸的,系着游子的心。现在让我们走进还乡的梦境,去追寻诗人的踪迹,去感受莘莘游子的乡情吧!”接着我翻开《还乡梦诗集》,为学生朗诵了其中的一首《留住吧,留住》。学生屏息细听。当我读完:“留住吧,可爱的景物,留住!留住吧,那些地点和岁月,留住吧!夏天的微风阵阵,你曾经在我的面颊上亲吻!留住吧,亲切的回忆!”这一节诗,让学生打开课本,声情并茂的开场白,很快就将学生的新异感引向对全篇课文的整体感知,在学生“灵魂的深处”奏响了愿为“中华唱出我赞美的诗章”的序曲。

许多散文语言优美如行云流水,很适宜于朗诵。“朗读”既可训练学生“读”的能力,又能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造就良好的诗歌审美心境。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充满诗情画意,让人流连忘返于人间仙境之中。《李默然朗诵艺术》录音盘录有这首诗的配乐朗诵,教学之前我已多次聆听,确有“耳醉其音”、“心同其情”之感。教这一课时,我播放了李默然的录音朗诵。老艺术家时而深沉,时而明快,时而柔和,时而缓慢的朗诵配以和谐的音乐感把师生带到一个梦幻的境界。反复播放,让学生反复实践(教师范读,学生集体朗读,单独朗读,分组朗读等),体会诗中描绘的形象,并在听、读的基础上就诗句的含意,各节的中心,精采的语句等进行议论。诗人的感情激励着学生,使他们体会到,无数为祖国的解放南征北战的士兵,他们流血牺牲,不正是为了让美丽的山水回到人民手中,不正是为了明天的山水更美丽!诗人表达了一个为祖国而战的士兵的真挚感情,士兵一旦投入祖国山水的怀抱觉得自己会与美好的山水同在而永葆青春。这几句诗要求学生朗读时带有幸福感和自豪感。从“桂林的山水漓江的水,祖国的笑容这样美”开始,到诗的结束,是主题的升华,由具体的桂林山水而扩展到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歌颂。在一片深情的读书声中,在眼前冉冉升起的意境中,学生不仅看到大自然的美景,而且看到了新时代“祖国的笑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为了实现更加美好的共产主义明天,一代新人将如何“汗雨挥洒彩笔画”,这一严峻的课题令人深思,促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强烈愿望。

一组发人深思的提问设计,决非教师信手拈来灵机一动的产物,而是教师的爱心融入苦苦的艺术构思之后而豁然开朗的结晶,也可以说是一曲脑力体操的优美旋律。学生陶醉于这种旋律而思考、回答、诘难,这对于语文能力的培养,健康情感的升华,具有催化剂的作用。《七根火柴》是王愿坚写的一篇小说。课文以七根火柴为线索贯穿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尾,以小见大表现红军战士为革命无私无畏的英雄气慨。无名战士牺牲时,作者写卢进勇“眼睛模糊了”,远近的景物都看不清了,“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我用悲壮的语调读完这一段细节描写之后,问学生:“无名战士留给人间的最后一个动作是什么?”学生争先回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我充分肯定学生的回答,但又故意不解地问:“同学们,既然卢进勇的眼睛‘模糊’了,看到无名战士指向正北方的手怎能又是‘清晰’的呢?”学生纷纷发表己见。“追问”,按照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三级追问模式,让学生逐步逼近问题的核心。通过辩论、归纳,学生理解了“模糊”与“清楚”看似矛盾却意义分明的原因,这时,我又出示了《长征示意图》,并穿插红军长征的几个真实故事。

教这一课的时候,看百部爱国书籍和影视正在进行,那些英雄形象惊天地泣鬼神的气慨仍回荡在他们心胸。我又“趁热打铁”,手指着印在示意图上终点的红旗说:“看吧,同学们!胜利的旗帜终于插在无名战士指向的地方,它高高飘扬,宣告了红军长征的胜利,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学生熟悉这首《英雄赞歌》,我引用歌词“设问”得心应手。在一阵阵激越的齐答声中,无名战士的手仿佛在眼前不断拓展延伸,红红的火柴头燃起的火焰仿佛化作一面面鲜红的旗帜。接着,我把学生的思绪带回已学过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课,再次启发学生领悟“八个大字”的深情和份量,心灵的共鸣激起学生思想感情的升华,不断推向高潮的课堂情境,将矗立于茫茫草地的烈士丰碑,移植到学生的心田,并化作无穷的力量和深切的缅怀。

课文场景寓合的深意大多通过鲜明的形象来反映。从形象推敲入手,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主题的探讨和领悟。初中学生因知识与能力水平所限,综合分析有一定困难,在课堂上让学生眼看、耳听、心思、口述,巧妙地“引”,大胆地“放”,聚意点“睛”,可以发挥课文的教育功能和训练价值,落实教学目的。

爱国主义论文范文第10篇

一、精心设计国旗下的讲话升旗仪式能增强孩子们对国旗、国歌、国徽的崇敬感,激励爱国精神,振奋民族热清。我校,“规范的升旗仪式”,是一个良好的教育时机。每次在国旗下的讲话,我们都精心设计,要求语言得体,感情丰富,形式多样。为确保国旗下讲话的质量,我们特意设立《国旗下讲话》讲稿本,要求主讲者把内容写在讲稿本上。

1993年的一个星期一,刚好是音乐家聂耳诞生81周年纪念日,校长在国旗下介绍了聂耳的生平和他谱写的《义勇军进行曲》的经过,同学们深受感动。正当他们的爱国之情被激起的时候,音乐教师走上了台,深情他说:“同学们,为了纪念伟大的音乐家聂耳,让我们以缅怀革命前辈的心情,以洪亮有力的声音,再一次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吧!”同学们昂起头,以满腔的激情唱起了国歌,激发出无比的爱国热情。遇上节日和社会的重要活动,我们请有关人作国旗下讲话,给孩子们的教育更深刻。如:“八一”建军节,请叔叔讲话,少代会召开期间,请优秀少先队员讲话,孩子们爱听,印象深刻。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教育作用课堂教学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我们遵循学生的认识与情感发展的基本规律,结合课程与教材的特点,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其中,使爱国主义教育真正及时落实。

1、上好晨会课。

根据新课程计划的规定,我们一年前就开设了晨会课。规定每周星期一为升旗仪式、星期二为时事政策教育课、星期三为礼仪教育课、星期四为信息交流活动等,虽然每节课只有短短的十五分钟,但保证了每周对学生进行国内外形势教育和继承中华民族美德教育的时间。结合传统节日或纪念日,我们利用晨会课的生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如在纪念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开展纪念周的活动,在纪念日前后一周的晨会课,老师集中介绍“的生平”等,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了解党的一些基本路线。

2、认真抓好思想品德课教学。

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比较系统地、直接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其中有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发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除了充分挖掘教材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因素在课堂对学生进行教育外,还注意在课外延伸,如教学《五羊的传统》一课后,我们指导学生阅读了广州开放改革变化的文章,指导学生收集有关的资料办了一个小小的展览会,收到了整体教育功能的效果。最近,我们又增加了乡上教材《甲午海战》,结合纪念活动参观了“邓世昌纪念馆”,充实了思品课的教学内容。

3、根据各学科的性质特点,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合进去。

语文、历史、地理、自然学科的知识体系各不相同,但都蕴含着丰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

我们在制订学科教学计划时,把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的教育内容分解在各相关的学科材料中,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历史上重大事件和著名人物,特别是了解和学习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建设新中国而英勇奋斗的光辉业绩和崇高的精神。音乐、美术、体育课,我们通过结合介绍名画家、音乐家的故事和宣传中国体育健儿所取得的巨大成绩,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文化事业的光荣传统,并通过指导绘画、教唱革命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组织丰富多采的教育活动为了使爱国主义教育持久、深入进行,我们根据儿童的特点、认知规律,使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形式生动活泼,孩子们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形成“目标化”、“制度化”、“系列化”和“参与性”。

1、目标化。

开展爱国主义专题教育活动,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有的放矢。

对不同的年级,我们有不同的要求,如“可爱的祖国”专题教育活动,要求一、二年级的学生认识国家的名称,国旗、国徽及其含义,以及自己的家乡(广州)在祖国版图中的位置;要求三、四年级学生在一、二年级学习认知的基础上认识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资源丰富,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对五、六年级则要求进一步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等等。

2、制度化。

为保证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持之以恒,我们定期开展教育活动,并形成制度。例如:清明节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纪念“五一”节的专题教育活动;纪念“六一”的“幸福童年”教育活动;纪念“七一”的“我们伟大的党”专题教育活动;纪念“十一”的“伟大的祖国”教育活动;“元旦”回顾过去一年,展望新的一年的教育等等。

3、系列化。

为了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我们的教育活动形成了系列,让爱国思想在孩子们的头脑中扎根。如每年的读书节我们都定下一主题,然后开始一系列的活动,一般有:购书读书参与读书讲故事、读书绘画演讲比赛、读书征文比赛、读书辩论会、读书知识竞赛、笔记、出版微型墙报等活动读书花会展才。为时一个月的读书节,同学们在书海中邀游,在一系列的读书活动中增长见识,加强了对祖国的热爱。

4、参与性。

为了使孩子们自觉参与、乐于参与各项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我们精心设计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教育形式,诱发他们参与热情,让他们在主动参与中萌发爱国之情。我校每年两次的教育实践活动,形式多样,我们每一个年级成立一个《xxx考察团》,设团长、组长,穿上运动衣、运动鞋,分别带上笔记本、画板、照相机等作实地考察,回来后写《考察报告》。由于学生以小考察员身份参加活动,感到既光荣又任重,所以能认真地、愉快地在活动中接受教育,五年级班主任曾老师带领学生到白云山考察后说:“组织学生这类活动,老师、学生都挺感兴趣学生的收获要比一般的参观访问大。”

在各专题的教育活动中,我们还通过文娱形式、竞赛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如唱国欧大赛、“祖国之最知多少”竞赛、“颂我中华卡拉OK大赛”等,学生参与意识很强,兴趣盎然。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受到了教育,加深了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

四、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料影响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情感的因素具有社会性的特点,因此,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功能是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条件。

1、实地考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广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广州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名胜景点,能激起人们对祖国壮丽山河和悠久历史的热爱之情。五层楼历史博物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三元里人民抗英纪念馆、同志举办的农民讲习所等等,为我们提供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和史实。

通过组织参观、访问,结合观看影视,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各族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精神。

2、联系实际,把爱国的感情化为具体行动。

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讲求实效。

我们重视引导学生把爱祖国的崇高感情化为自己的具体行动,要求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我校地处宝岗街,学校附近有电台驻军、敬者楼、派出所、街办事处。我们要求这些单位派出人员组成学校三结合教育委员会,并按我们的要求到校讲课,协助军训,参加活动等。我们在发挥这一社区教育力量的同时,组织少先队开展慰问人民子弟兵,关心孤寡老人等活动,并通过“我爱校前一条街”的活动,引导学生把爱国的感情化为爱人民、爱集体、关心他人的具体行动。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学生来说是最富吸引力的教科书,对唤起学生的爱国情感,强化爱国意识有一定的影响力,同时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我校通过制定自己的校徽、校服、校歌、校训、校风,建立校史室,增强凝聚力;通过上墙的校徽、校训、文化长廊、国情教育专栏、壁画、教室正面的国旗,各专用教室的名人画像,形成一个催人奋发向上的育人环境;通过“小灵通广播站”、“每月一歌”等文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学校良好的教育氛围。

上一篇:汽车市场营销论文范文 下一篇:企业安全文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