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培训体会范文

时间:2023-03-18 19:30:19

初中历史培训体会

初中历史培训体会范文第1篇

2014年4月17至18日本人在旬阳县城关一中参加了旬阳县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能提升和复习培训,短暂的两天学习时间使我从中收获了很多。我将自己的一些看法与体会供大家一起分享。

其一、这次培训得到教育局领导和师训教研中心老师大力支持,为我们历史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我才有机会参加了这次学习。

其二、此次培训不仅使我领悟了新课程理念下对历史教师的具体要求,更重要的是面临课改,历史教师如何落实高效课堂,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县师训中心教研员赵玉萍老师做了《新要求、新思路、新理念、新方法》讲座,他从新课程背景下历史学科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的变化出发,对我县初中历史教师从专业素养、教学思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追梦及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指导,鼓励教师要博览群书、脚踏实地地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及专业素养。

其三、三位教师的公开课和示范课让我领略到如何进行有效教学。他(她)们的这几节课各有特点,课堂容量之大、课堂气氛的活跃、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题、导入课设计新颖、课件和导学案的设计等等,都是我今后在教学中要重点思考的内容。

其四、听了几位省级教学能手的个人成长经历,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因为他们其中也有学历低,更不说是科班出身了,他们靠的是什么取得荣誉的,四个字,勤奋拼搏,在奋斗的过程中他们尝过失败的滋味,也享受过成功的喜悦。他们是一步步脚踏实地通过自己不懈的追求,加之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才换来今天的这份收获的。

初中历史培训体会范文第2篇

关键词:乡镇 初中历史 教学 有效措施

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的稳步实施,乡镇初中历史课被各地列为毕业升学考试的必修课程之一,其地位得到了恢复,引起了广大师生的普遍关注和欢迎。然而在几年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初中历史教学尤其是乡镇历史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质量问题令人堪忧,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进行深入地反思,寻找应对的措施。

一、乡镇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领导重视不够

部分乡镇学校的领导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始终认为乡镇初中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语乡镇文、数学、英语等部分主要科目上,要在各个方面给予倾斜。至于历史等课程只要学校能够开设,有教师上就算不错了,更谈不上加强初中历史教学的力度,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提高。

(二)师资力量薄弱

乡镇初中历史教师力量薄弱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曾经在2009年暑期初中历史乡镇教师的培训,全区参训的22名教师中只有3名乡镇教师是学习历史专业的,其余的19名教师均为非历史专业。由此可见乡镇初中历史的师资匮乏并非是一般性的问题了。

(三)教学方法陈旧单一

在许多乡镇初中,历史课教师在担任历史课教学前基本上是没有系统地学过历史专业的理论知识,很少接受其专业培训,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边学边教,边教边学,沿袭一支粉笔、一本教案、一张嘴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教师教得费力,学生学得吃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学质量更是难以得到保证。

(四)教学内容的设置不够合理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各地从教材的选用到教学内容的设置有了一定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尤其是中考制度的改革,激活了初中历史教学,但也给教学内容的设置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这样造成了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浪费了教育资源,给高中历史教学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五)评价制度不完善

新课程改革已实施多年,尽管许多学校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始终没有建立起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科学评价制度,甚至仍然采用的传统上的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学校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的单一形式,过分的关注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评价,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评价。

二、做好乡镇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为学生创造学习的良好氛围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观因素,而良好的学习环境则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基本的保障。但凡学生家长还是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龙、成才。正是这种迫切的愿望和过分的关心,无形之中却在学生们心底压上了一块巨石,使他们的学习目的发生了偏移,好像学习完全是为了家长和教师,前途以及未来都是以后的事,更不要提什么报效祖国。这种压力也使得学生在学习上不胜负荷,疲于奔命,从而逐渐的形成了厌学心理。这种担心也导致了教师不顾学生的学习能力,不管学生对知识是否已真正掌握,而只是一味的独占整个课堂时间,用“填鸭式”教学法将学生牢牢束缚。学生只是被迫性的被动来接受教师送到嘴边的“美食”,完全没有积极和主动性可言。事实证明,只有在自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中,将历史知识变成一股股细流融入心田。而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并不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无视纪律,散漫无序,更不是让教师撒手不管,袖手旁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历史课堂中,教师应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上,从引导性的目的出发,指导学生在探索性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和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提高乡镇初中历史教师素质

要针对乡镇中学的具体教学实际,加快对现有历史教师的培训工作,着力构建“三位一体”的培训体系,一是教育主管部门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乡镇历史教师利用寒暑假进行集中培训;二是乡镇中学要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校本培训,如:请名师授课;组织观看教学录像;开展校内公开课、示范课等。三是历史课教师要立足教学岗位苦练“内功”,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提升教学水平,以尽快适应历史教学。

(三)精选习题,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从乡镇初中生的角度来说,所学的知识,大多数都还不会在课后自觉地巩固和应用,这就需要老师掌握恰当的难度,精编练习题目,在课堂上安排时间帮助学生复习与巩固,对学生遗漏的知识随时进行订正和弥补,以求完全掌握重要的知识点。训练题目围绕大纲要求以选择、填空、填表、填图为主,口述简答为辅,目的是既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又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表达能力。练习过程要体现“低、快”的原则:1.起点低。习题设置要做到让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过高会失去信心,过低则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因此,习题设计要能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体会学习历史是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2.快反馈。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曾说过“:一个有效的行为必须通过某种反馈过程来取得信息,从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经达到。”课堂上及时练习与反馈,正是为了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益。乡镇初中生的成就感较弱,通过练习,给予鼓励性评价,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可以驱动他们的学习动力,使得他们乐于接受下一个学习任务。

三、总结

总而言之,乡镇初中历史教学只有立足于课堂,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探寻符合乡镇初中生心理和知识水平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尽可能在课内达到,才能真正改变乡镇初中历史教学“学生不学,成绩低下”的现状,推动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晓凤.启发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文理导航(上旬),2011,(08).

[2]郝坚智.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J].新课程(教研),2011,(06).

初中历史培训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 思想道德 结合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0(b)-0143-01

我国一直是一个礼仪之邦,在长期的文化教育中一直重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这也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真正实践的内容。在重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也逐渐将思想道德教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教育相结合,重视在其他学科教育中不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初中历史教育作为我国初中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让学生客观了解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在多年来的初中历史教育中,涉及到我国很多传统的优秀思想道德内容,也涉及到我国诸多的有着高尚道德情操的历史人物,因此,在初中历史教育中可以充分发挥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当代学生的启发作用,将思想道德教育与我国初中历史教育相结合,以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方式的创新,也有利于提高我国当代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初中历史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结合进行论述。

1、营造良好气氛,提高学生对于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视

学生对于思想道德素养的态度是关系到初中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因素,也是直接影响学生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注重提高学生对于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视程度,只有当学生对于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视程度比较高的时候,才能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气氛,利用这样一个良好的氛围来提高学生对于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视。例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涉及到一些历史人物的时候,教师可以与学生分享一些历史人物的高尚道德情操,让学生对于这些历史人物有更加深入地了解,也对他们的高尚道德情操有更加深刻地体会。比如,在讲到汉文帝的“文景之治”时,我们可以引入汉文帝至孝的故事。“汉文帝刘恒是历史上出了名的大孝子,在其二十四岁的那一年,他的母亲得了一种病,因为不能服食药物,所以这病好得非常慢。汉文帝看着自己日渐消瘦的母亲,常常泪如雨下,并且日夜守候在母亲的身边,直到母亲病愈为止,在这个过程中他自己也消瘦了不少。”在这个故事讲完以后,我们可以问同学们:“你们有谁对自己的父母做过类似的事情?”从而引发学生们深思,以提高他们对“孝道”的认识。通过这样长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更加深刻感受到我国长期以来优秀的思想道德传统,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提高对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视,进而在自身的实际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

2、初中历史教师从自身做起,为学生树立好榜样

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实际行为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十分大的,也是在教学过程中最有说服力的,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想将历史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那么就需要从自身做起,在学生面前树立好榜样,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接受教师的教育。历史教师作为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增强自身的说服力才能使学生们对历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更加的感兴趣,这就要求我们的历史教师具备一定的思想道德高度。提高历史教师思想道德水平的主要措施有:首先,教师应该定期接受教育管理部门以及学校内部组织的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工作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教育工作综合能力。其次,历史教师应该不断地通过自我学习的方式,感悟历史人物的博大情怀和高尚情操,以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最后,历史教师应该定期对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道德行为进行客观的评价,使自己处于一个不断反省、不断进步的状态,从而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

3、在初中历史教育中强化道德素质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中很多历史人物和他们的经典事件都是宣扬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素材,也是在初中历史教学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除了可以利用历史人物的经典事件来营造教学气氛之外,还可以利用这些事件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培养。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的时候,可以将历史人物的一些名言名句与学生分享,让学生更加深刻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所需要承担和面对的现实,让学生体会到历史人物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所表现出的担当,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结合现在的社会情况,结合自身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客观看待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中的不足,认真努力完善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用历史人物的卓越表现和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来鞭策自己,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4、初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的培养

思想道德水平是指导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学生的行为是否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也是受到思想道德意识的影响。任何高尚的思想道德意识最终都要落实到行为上,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不仅是在学生的思想意识上进行教育,也要在学生的行为上进行教育。首先,要让学生客观认识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思想意识的影响的,因此,要做到践行高尚的思想道德行为,就需要学生在思想上就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其次,教会学生合理利用思想道德意识的影响,在实践行动中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要学会独自分析情况,保持自己的优秀思想道德意识来指导行为,确保在实践中真正落实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

5、结束语

初中历史培训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对策

初中阶段,历史课作为学生正式学习本国家所经历的荣辱兴衰的开端,是学生对自己国家认识的起点,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范围,让学生真正达到博古通今、博学多闻的渊博知识程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浓厚的爱国热情,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作为一名中国中学生有必要借助于对历史课程的学习,来了解历史,了解人类、社会以及文化的发展过程。但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偏离了人格培养的教育目标,过度强调历史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而在新课改要求下,素质教育成为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各初中学校极为重视当前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历史课堂教学对策,以实现历史教学的人文素质教育作用。研究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及完善对策不仅能够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人文素养和价值观念的培养有着深刻意义。

1.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

1.1教师的教学方式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过程包办,养成了学生过度的依赖心理。大多数历史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历史课堂上讲整整一节课的知识,学生没有发言的机会,也没有思考的时间,只能将教师的讲解用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按照教师的背诵要求进行课下背诵,缺乏对知识的内化过程。另外,还有部分教师认为历史教学只要让学生记住课本知识就行,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知识框架,让学生根据框架填内容,缺乏对历史知识的运用。并且,学生接触到的历史知识都是抽象的、教材中总结的较为简单概括,虽然教材中有部分例子,但是教师常常忽略例子而着眼于理论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接触到的都是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不利于学生的知识掌握。

1.2课堂教学形式

虽然初中历史教学十分重视教学改革,并积极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但是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方式种类繁多,各有优势。而且并不是每一种教学方式都适用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很多初中学校忽视了教学方法与本校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方式的结合,导致历史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不适应,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另外,还有部分初中学校一味强调学习模式的套用,е滦驴胃南碌睦史教学流于形式。例如,虽然部分历史教师组织了辩论、历史剧表演等活动,但是,很多学生都是作为旁观者的角色,没有深入到历史知识的探索之中,教学效率不高。

1.3课堂教学目标

虽然,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加强了对素质教育的重视。但是,仍有部分初中学校的历史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和考试能力为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味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学生的知识运用,忽视了学生对历史知识和历史现象的思考,缺乏对学生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很多初中学校固守应试教育模式,认为历史教学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中考成绩,忽视了学生历史文化素质和正确历史观的培养。

2.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完善对策

2.1提高历史教师素质

历史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初中学校应加强重视历史教师素质的提升。首先,初中学校应积极引进高水平专业人才担任历史教师,增强历史教学的专业性;其次,初中学校应加强在职历史教师的培训,组织历史教师参加在职培训,学习新的历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另外,学校应积极组织历史教师开展教学研讨会,集中教师智慧,探索教学方法应用于本校历史教学的策略,使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符合本校历史教学的需求。最后,初中学校应积极引进历史研究机构的专业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向学生讲解新的历史研究成果、历史发现以及历史研究方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2.2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是历史课堂教学的对象,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因此,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应加强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历史课堂教学。为此,初中历史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历史水平和认知特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另外,初中历史教师应积极了解学生的知识需求,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依据设置教学内容,并且,初中历史教师要加强重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

2.3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对教学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初中学校应积极改进历史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方法。首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实际历史事件为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从案例中了解历史知识和历史现象,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其次,初中历史课堂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组织学生表演历史剧,再现真实的历史场景,使学生深入体会历史人物的处境、思想,从历史角度和人物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历史人物的行为;最后,初中历史课堂可以采用任务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并为每一个小组布置好学习任务,以任务为向导组织学生搜集资料、开展知识讨论、整理讨论结果。运用任务教学法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并为学生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培训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历史课堂 教学效率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因素

(一)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直接取决于其学习兴趣。在历史课程教学中,大部分的学生都会觉得历史课是非常枯燥无味的,因此,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初中历史教师就必须要积极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

(二)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地位是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客观影响因素

在传统的教育观中,初中历史科目一直被视为“副科”,得不到师生的重视,只是作为考试的考察科目,因此,历史课的教学时间安排得比较少。这就对历史教学带来不利的影响,影响了教师对教学的有效开展,进而影响了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教学方法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内在影响因素

教师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对确保历史课的有效进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这样就能提高历史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一)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要想让一个人积极主动地去求知和学习,就要先让他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让他产生求知探索和学习的动力;相反,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毫无兴趣可言,那他不仅是被动地接受学习,甚至还会产生抵触的心理,在这样的心态下学习,就没有效果而言了。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致力于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而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历史课程的兴趣。只有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才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

1.借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运用多媒体教学平台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将枯燥无味的知识灵活地展现出来,化静为动。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学生对历史知识和相关人物的记忆就更加印象深刻了。借助多媒体教学平台能够增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让学生可以从中找到学习的规律,这样学习就变得得心应手。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例如在讲到《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用箭头把红军长征的路路线标注出来,然后再根据箭头所示带领学生沿着路线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可穿插相关的图片或视频,通过文字和图片结合的方式,更能加深学生对于红军长征情景的体会,那么学生对于其中的艰难万险就更加能够深刻体会了。

2.丰富历史课堂知识

每段历史都有其独特性,如何才能更好地把它展示出来呢?其实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历史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文学功底。只有这样才能综合运用丰富的语言表达方法,包括诗歌、对联和成语典故等,将历史课变成丰富有趣的文学课堂。例如,在介绍这个伟大人物时,可以结合其文学作品来进行讲授。如著名的诗词有《清平乐・六盘山》《七律・长征》等等,这些诗词与近现代历史的关系都十分密切。在历史课堂中,教师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法可以将沉闷的历史课堂变成充满活力的百花园。

(二)创设有效互动的课堂

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能动性呢?这里,教师要发挥组织者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形成独树一帜的教学方法,而且也要体现传统教学的特色,即“质疑、思疑、探讨、互动”。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信心和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多想、多说、多做,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质疑、讨论、交流”这个模式中进行辩论,提升其学习效果。比如对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评价可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好处是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并能各抒己见。学习小组成员要采取就近原则,即同桌及前后同学组合,一般以4―6人为宜。在学生激烈地讨论和交流之后,教师最后做出总结。这样,学生对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评价才能掌握得更加深刻。因此,学生的积极参与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教学时间要合理分配

每个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度的,一节课45分钟,要想学生做到始终全神贯注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需要配置并控制好课堂教与学的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教与学结合,调动学生的思维进行思考,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如何因势利导,使学生更长时间处于学习的最佳状态?我认为,教师要控制好讲述的时间,也就是说,讲述的时间要确保在学生注意力持续的时间内,并且在讲完后师生要进行即时互动,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消化教师讲解的知识点。

三、总结语

综上可见,只有通过对初中历史课程的有效教学才能提高学生对常识的认知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即教师在新课改的进程中,一定要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尝试和实践。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提升历史课程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历史素养。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新课程改革培训资料[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初中历史培训体会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实践;反思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的教学要求,为了保障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教师应当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而探究性学习就是一种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一、初中生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实践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究实际的积极态度。探究性学习不再是学生围绕着教师,而是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学生和教师一起探索历史,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同时教师做好引导的工作,设置探索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自主探索、发挥个性,积极地投入到历史教学探究活动中。

2.探究学习,深入故事,产生共鸣

一段历史被教师当作讲故事一样讲出来,学生是很难有共鸣的。没有亲身体会,哪来的情感共鸣?所以情感共鸣是历史教学成功的关键。而探究学习,需要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好似身临其中,教师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历史原因,自己探究历史过程,从而了解历史真相,情感体验让学生产生共鸣,也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中历史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反思

1.探究性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相结合

初中历史教学采取探究性学习的确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也提高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可是,在教学实践中仍有一些问题值得反思。也只有不断地反思、总结,教学质量才会越来越好,学生的积极性才会越来越高。历史探究性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可以让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这是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方面,可是历史不同于其他科目,充满着无穷的奥妙。历史是一门比较死板的科目,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所以接受式的学习不可没有。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探究性学习,那样很容易出现对历史的质疑或者是不接受的现象。我们只有把探究性学习与接受式学习共同结合,满足历史这门科目的特点,才会让历史教学最优化。但不管是哪种教学方式,学生的主动性不可少。

2.坚持历史探究性学习,优化教学质量

好的东西就值得推崇,好的教学方式就值得坚持。探究性学习的普及让学生对历史学习更有兴趣,让教师的教学也更有乐趣。但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实践,不断地反思总结,优化历史教学质量。历史探究性学习已经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认可,教师和学生也都体会到了其中的益处,相信只要不断地坚持探究,丰富课堂内容,定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提高教学质量。持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会导致培育出什么样的人的结果。历史探究性学习是原有历史教学模式的突破,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推进历史教学改革的一大法宝。历史教师必须转变旧的教学理念,踏踏实实地把历史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贯穿于历史课堂的始终,培养出更多有创新精神、探究精神的学生。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现代教学论发展[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2]李绍春.探析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J].中国校外教育,2015(16).

[3]张锐,毛耀忠,杨敏.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09).

初中历史培训体会范文第7篇

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的可行性与存在问题

(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的可行性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不少学校开展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大幅提高了信息技术一线教师的信息知识素养,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也不断冲击和更新着教师们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学科等教学活动中的积极作用。

(二)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运用历史教学中虽然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还是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不够重视创设学习的情境。创设情景化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很多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过于关注其精美性、新颖性,过度运用技术性,完全违背了多媒体技术教学的最基本的目的。第二,不够重视历史学习的具体方法。多媒体技术能够扩展学生的视野,同时将大量的信息量和知识点进行加工、综合,是学习初中历史的有效工具。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很少知道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的具体方法。第三,不够重视学生参与多媒体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承担着指导和辅助的作用,但是为了节约时间,很多教师很少安排有关多媒体的组织活动,学生不能完全参与到教学实践中。

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一)在实际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技术的指导观念

多媒体技术是通过创造虚拟化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与氛围来完成初中历史实践教学的,这样有利于学生更轻松地把握历史知识,加强师生间合作和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长久发展,从而主动去思考,努力去探究创新,做到有效学习、终身学习。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技术的指导观念是十分必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观念:第一,技术工具观念,主要是制定明确的多媒体技术教学的目的,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第二,构建学习观念,科学合理地创设情景化教学学习,进一步构建全面综合的知识体系与框架。第三,智能化的多元发展观念,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与差异性,为学生制定全面而详细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发展和多元个性,发挥学生的优点。第四,人文主义观念,就是要以人为本,充分激发学生最大的潜能,实现人生价值,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开心地学习,发挥其积极思想,热情地投入到历史学习当中。第五,终身学习、终身教育观念,让学生不仅掌握知识,更学会学习。

(二)创设情景化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与积极性

创设情景化学习,就是要将初中复杂的历史知识通过直观的、趣味性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真实地体会历史场景的再现。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种:电影、音乐、图片、趣味竞赛等。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可以选择合适的相关事件的历史电影、音乐,真实地再现特定历史时期的生活习俗等,用故事情节吸引学生,形象地刻画出历史人物以及各人物之间的关联,慢慢将知识点、学生的情感融入到历史教学中。图片也是展示多媒体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图片虽然没有电影的连续性,但是可以将不同时代和背景下的历史人物和故事联合在一起,真实反映历史。趣味竞赛主要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检测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适当借鉴电视节目上的竞赛类节目,设置抢答、擂台赛等形式,在游戏的过程中巩固历史知识,同时纠正自己认知上的错误。

(三)师生共同参与,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和思维的发散性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其中。学生间可以自由结组通过各种形式设计课堂微型舞台剧和音乐、图片展示,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共同完成,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结束语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是21世纪以来信息与技术这门课程向前发展的一大步,推动历史教学史上的改革与进步,有效地提高了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初中历史培训体会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初中历史 课外活动 现状研究

2011年历史新课标的深化改革要求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在初中历史课堂上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促进历史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开展的课外历史活动主要有:制作历史人物备查卡、举办历史知识竞赛、学习历史歌曲、认识和仿制各历代文物、最喜欢的历史学生人物、最难忘的历史事件、历史课堂演讲等。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进一步促进历史学习动力的调动。成功的历史教学对历史教师有更进一步的要求,要求其设计每节课的教学任务,追求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历史课程学习能力的提升,本文主要针对历史课堂特点,研究如何开展历史课外活动的方法。

1.初中历史课堂开展课外历史活动的现状

目前,在初中所有课程中,相比较语文、数学和英语等科目,历史科目被作为副科进行对待,导致学生对历史的忽视,大部分学生认为历史课程没有价值性,特别受应试模式和升学率的影响,更忽略了历史课程的学习。由此可见,不管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均没有意识到历史课程的重要性,学校及教师没有认真分析和钻研创新历史课堂教学的正确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式历史知识,历史教学模式较为传统单一,教学思路陈旧。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也只是枯燥背诵历史内容,课堂上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完全忽视历史科目的核心价值和思想价值。

2.开展课外历史活动的必要性

2.1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逐步呈现程式化、单一化的趋势,课堂中缺乏一定的历史课外活动,导致初中学生缺乏对历史科目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甚至使历史成绩呈下降趋势。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融入课外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历史的途径,比如在介绍墨子的“非攻”思想时,可以创设一定的历史情境,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刺激学生学习历史的心理欲望,使原本枯燥、难懂的历史课堂教学变得生趣、易懂。另外,在历史课外活动过程中可以补充相关的历史人物,融入历史典故,如“止楚攻宋”、“马陵之战”等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总之,课外活动的开展可以拓宽学生的历史知识面,增加其对历史教材的了解,调动其在历史课堂上的学习主动性。

2.2点燃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历史新课标的重心是学生的素质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在初中历史课堂上科学合理地开展课外历史活动,可以让学生深刻正确地认识到中国历史文化,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必要性,让所有学生树立起伟大的爱国主义信念,让学生从中华民族的历史抗争中彻底领悟到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的沉痛教训,懂得要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积极抓住机遇,改革创新,升华自己的精神境界。

3.几种常见的课外历史活动

新颁布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建议教师要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提倡教师组织多样教学活动、探索多种课外历史活动途径、开发历史教学资源,如此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种常见的课外历史活动案例。

3.1组织交流活动:教师设计具有研讨价值和符合单元课题要求的问题,通过组织辩论竞赛、分组讨论、小组座谈等活动,重点讨论课题内容,包括: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看法、对秦始皇的功过分析、对中美关系发展的理解等,让学生主动搜集、充分整理资料,理清历史脉络,让学生自我发言,各抒己见地表达对历史知识的个人看法,通过活动的组织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通过此类活动锻炼学生敢于主动发表历史见解、意见的胆量及倾听同学意见的素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推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3.2演讲表演活动:演讲表演可以培养学生模仿、表演的素质,围绕一定的历史主题、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让学生课余时间自己准备演讲资料,在课堂上主动演讲和表演历史故事、历史小品、历史剧等。该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收集历史资料,鼓励学生动脑筋研究表演课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演讲及表演中,以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表达能力。如可以举办以“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为主题的演讲,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再如,举办关于历史事件的新闻会等。

3.3竞赛闯关活动:如可以展开类似《开心辞典》等电视节目的活动,通过多种活动环节如抢答、竞猜等,提问关于19世纪、20世纪、21世纪的历史事件,再如,开展“历史典故闯关”等竞赛活动,题目类型包括选择题、改错题、判断题等,将学生分为几组,进行闯关解答竞猜,该类活动可以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历史知识,开阔历史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将历史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中的学习态度,以及团队合作的意识。

4.初中历史课开展课外历史活动的研究

4.1抓住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德育教育机会

教师应该认真研读历史教材内容,深入挖掘历史教材中的德育理念,加强德育教育的融入,培养和熏陶学生举办爱国主义情怀。比如,教师可以介绍战国时的历史文化背景,举办有关“龙的传人”、“华夏之祖为黄帝”、“抗日战争事迹”等知识的竞猜活动,从中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老的历史文化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祖国上下五千年繁荣的历史文化,树立其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4.2教师努力丰富课堂内容

历史教学内容注重典型性和客观性,教师必须努力充电,在努力丰富其课堂内容、丰富其自身历史知识的同时,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进修培训,通过专业课听讲评奖来促进教师主动积极地丰富历史课堂内容,促进历史课外活动的开展和举办。比如,教师可以采用专题讲座的方式,在合理安排课时的情况下着重介绍乡土历史,通过极富感染力的课堂氛围带给学生一定的思考。

4.3结合重大历史纪念日开展课外教育活动

教师可以开展主题活动,结合重大的历史纪念日、国家节日,开展有纪念意义的课外教育活动。主要方法有:可以针对“九一八事变”,组织学生悼念中国历史抗日英雄,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学校可以召开“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历史专题报告会,刺激学生的爱国觉醒和爱国激情;班级可以小范围地开展各类历史知识主题班会或者布置有关历史课题的命题作文。

5.结语

教师在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必须认真贯彻新课标对学生历史学习的改革要求,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课外历史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历史知识、理解中国历史的真谛、树立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独立自主获取新历史知识的能力,以及积极主动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历史课堂教学必须采用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全方位地开展课外历史活动,才能促进初中历史课堂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立新.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新探[J].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0,33(22):105-107.

[2]蔡婷婷.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性作业开发探究[D].鲁东大学,2012,46(11):111-114.

[3]高秀梅.试论初中历史教学中道德素养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11,46(13):224-227.

初中历史培训体会范文第9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历史教学;对策

学史使人明智,美国有一位教授曾经说过,没有历史头脑的民族是健忘的民族,足见学习历史对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学史可以明爱国,中国历史为我们提供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量素材。在历史教学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充分说明学史可以明做人。天下兴亡俱著于史,学史可以明事理。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在基础教育大改革的背景下,改变农村初中历史教学势在必行。

1 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1.1 各校重视程度不够,师资力量薄弱

历史学科在农村初中一直未引起应有的重视,中考时无法与语、数、外、理、化等课程相比,引不起学生和家长的重视,在师资配备、教师考核、教师培训方面学校也将其放在陪衬位置。长期以来由于专任历史教师普遍缺乏,好多学校的历史教学有的压缩课时,有的课时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由其他科目的教师兼任;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或即将退休的老教师,学校就照顾他们上历史课;一些虽然年轻但教学能力差的教师,学校也安排让他们教历史;一些学校闲余人员,尽管他们并非历史专业,学校考虑到他们无事可干,就调整几节历史课让他们教;更有甚者,一些刚生完孩子,不能上语文、数学、英语的女老师,为了照顾她们就暂时教历史吧,反正相对轻松点,只要能把学生稳住就行。非专业教师未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未接触过历史教学理论,缺乏必要的理论素养,也对理论的学习不积极,根本无法从理论角度来审视、指导、改进自己的教学。许多课堂就是老师念一遍,学生划一遍,然后写一篇(作业)了事。学校每年评优选先、晋升职称,历史老师难觅踪影,严重地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

1.2 教学理念和方式落后,教学条件简陋

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绝大多数是从其他学科“转业”而来的,并且是伴随着这些学科的旧教材、旧教法成长起来的。长期以来基础教育重知识、重结果、重成绩,轻能力、轻过程、轻方法的陈旧教学理念在他们脑子里根深蒂固。许多教师认为只要把课本中的知识无保留、无差错地传授给学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在内的情感目标的培养。许多老师认为只要学生记忆力好,能背善记就会学好历史。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教师难以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学生很少甚至没有问难、质疑的机会,绝难体会到历史是一门充满活力、思维性很强的学科。教学理念和方式落后无疑会极大地影响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影响历史教学质量。

教学条件简陋,教学环境差是制约历史教学的另一个瓶颈。历史教师缺乏导致教师授课任务重,很多老师乐得把课让给语数外的老师。农村初级中学无力购置大型教学设备,教学条件简陋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有的学校网络不通,现代化教育设备奇缺。有一部分学校虽然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和帮助下,装备了一、两个多媒体教室,但得优先满足主干课程的教学,历史教学根本插不上手。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名目繁多的检查使教师疲于奔命,很少能挤出时间去学习提高,加之受地域条件的制约,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无从接触,更谈不上去实践运用了。所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历史教学的健康发展。

2 改变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现状的途径

2.1 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意识

历史课本身就是一门融合了科学与人文的综合科。历史研究的范围非常之广,它包括了人类已经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自觉不自觉的学到了许多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学习历史能最好的了解和领悟人文精神。例如学习历史中一项最重要的内容是评价历史人物。而杰出的历史人物则以他们自身的经历诉说着人的尊严,人的伟大,人的情感,人的价值。所以历史课在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人格教育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高度重视历史教学。

2.2 保证师资配置,加大培训力度

毋庸置疑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本身的学科功底影响着本学科教学的深度和力度,教师的学科素养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的知识面会限制学生的视野。首先,教师配备必须走专业化道路。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教育行政部门从政策上对农村历史教师招考人数、条件予以倾斜,吸收一些历史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充实到农村中学教学岗位。其次,学校要立足于本校,鼓励有志于历史教学的在职教师通过参加函授、自考等学历教育,加强历史专业知识的学习,成为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再次,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教师培训时,有计划地安排基层历史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加大对历史教师的培训力度。教师本人也应积极参加各种教学研讨活动,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2.3 加大投入,改善教学条件

初中历史培训体会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信息技术;整合;理性思考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往往出现诸多不合理现象,比如历史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在课堂运用时形式单一,课堂效果不明显;过度注重多媒体信息的呈现,忽略对教材的挖掘;依赖信息技术引领,师生、生生互动环节较少等等,教师在历史教学的实践中,重新开始定位、思考信息技术的运用,从而真正为历史课堂增添活力,推动历史课堂教学的良性发展。

一、注重教师信息素养,确保信息技术灵活运用

现在的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教师必须会熟练操作多媒体信息技术,为课堂展示丰富的音视频、图片、文字等媒体信息,帮助完成教学任务。这些对于历史教师来说,同样重要,一线历史教师要多参加信息技术培训活动,多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不断学习、反思,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只有这样教师的操作水平才能提升,才能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正确处理好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课堂之间的关系,确保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如在学习《“丝绸之路”的追忆》探究活动课时,对于此课的学习,教师需要呈现与“丝绸之路”相关的大量图片,这就需要教师会用多媒体展示图片,会设计PPT,知道PPT设计技巧。在展示“丝绸之路”沿途的风景时,教师要会选取视频,会对视频进行截取加工,选出最适合的呈现内容,凸显教材知识。还有对于“丝绸之路”的路线,教师更应该下功夫,除了网上现成的历史地图,还有必要深加工,比如在地图上标注关键地点,利用动态标志展现“丝绸之路”发展历程。这些信息能够显示的前提,关键因素是教师自身信息技术操作水平的提高,只有教师信息技能达到一定水平,才能真正实现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达到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完美配合。

二、启动教材支撑作用,提升信息技术针对程度

信息技术只是历史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历史教材才是课堂教学的导向。多数教师在信息技术的运用时,只顾课堂教学的热闹,忘记课堂教学的目标,这容易使一堂课学生感官受到多次冲击,海量信息交替出现,其实课堂教学没有多少内涵。因此,教师应该以教材为依托,利用多媒体技术拓宽信息传递渠道,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加深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针对性。如在课堂进行《唐诗中的社会风尚》探究活动课时,教材要求是让学生通过相关唐诗感受盛唐气象和唐朝时社会生活。一般情况下对这一课的讲授,教师利用多媒体时多呈现诗歌、诗人、历史故事等感性资料,信息量大,虽然学生感知到诗歌的魅力,但针对性不强。学生只能对唐朝诗人和诗歌有大致了解,但是对唐诗中的社会风尚体会不深,达不到教学效果。教师应该以教材为支撑,认真搜集唐诗,进行分类,按唐初、盛唐、唐末三个阶段,展示自然风光、社会气象、人文情怀等专题。这样课堂教学才更具针对性,学生才能轻松从形象资料中,获得深刻认知。这节课,教师转变观念,以教材为依托结合信息技术直观性强的特点,学生积极介入课堂学习,这样课堂针对性强,历史课堂效果才更显著。

三、深化课堂互动指数,体现信息技术实用品质

信息技术最主要特点就是可以在课堂通过视频、动画、图片等形式呈现教学内容,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时,可以把历史材料直观化、形象化,这容易导致教师通过多媒体直接指导学生思考,得出教学结论。教师没有机会参与教学,生生之间交流太少,思维缺少碰撞,不能获得满意互动效果。如在学习《科技成就与书法艺术》时,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对我国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有一个整体认知,教师就简单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展示功能,让学生欣赏这些成就。这导致学生一堂课都在观看,没有深化、交流的机会,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不出来。教师重新调整教学方式,在用多媒体投放科技和艺术成就时,给学生留出交流时间,让学生与教师和同伴谈谈这些成就的体会。比如在展示王羲之的楷书和行书作品时,教师可以与学生探讨感受,让学生交流一下对这些书法作品的初步认知,尤其有过书法练习学生发表见解更多,课堂互动氛围高涨。教师使用多媒体协助课堂教学,重在引导学生探究、互动,学生在互动中,思想得到快速启动,为历史教学带来重要成长力量。信息技术融入初中历史课堂,可以给历史教学带来许多便利。但任何手段的使用,都需要从课堂和学生情况出发,理性思考、反复整合,在初中历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实现师生的共赢。这样才能促使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课堂的整合,不断向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作者:沈松辉 单位:福建省诏安县官陂中学

【参考文献】

[1]郑西坡.信息化环境下的初中历史教学[J].广西教育,2015(10).

上一篇:师德师风剖析材料范文 下一篇:家长师德师风建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