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02-28 10:43:02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范文第1篇

第二条商品住宅、售后公有住房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交存、使用、管理和监督,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是指专项用于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和更新、改造的资金。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住宅共用部位,是指根据法律、法规和房屋买卖合同,由单幢住宅内业主或者单幢住宅内业主及与之结构相连的非住宅业主共有的部位,一般包括:住宅的基础、承重墙体、柱、梁、楼板、屋顶以及户外的墙面、门厅、楼梯间、走廊通道等。

本办法所称共用设施设备,是指根据法律、法规和房屋买卖合同,由住宅业主或者住宅业主及有关非住宅业主共有的附属设施设备,一般包括电梯、天线、照明、消防设施、绿地、道路、路灯、沟渠、池、井、非经营性车场车库、公益性文体设施和共用设施设备使用的房屋等。

第四条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所有权人决策、政府监督的原则。

第五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负责全国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指导和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指导和监督工作。

第二章交存

第六条下列物业的业主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交存住宅专项维修资金:

(一)住宅,但一个业主所有且与其他物业不具有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除外;

(二)住宅小区内的非住宅或者住宅小区外与单幢住宅结构相连的非住宅。

前款所列物业属于出售公有住房的,售房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交存住宅专项维修资金。

第七条商品住宅的业主、非住宅的业主按照所拥有物业的建筑面积交存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每平方米建筑面积交存首期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数额为当地住宅建筑安装工程每平方米造价的5%至8%。

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地区情况,合理确定、公布每平方米建筑面积交存首期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数额,并适时调整。

第八条出售公有住房的,按照下列规定交存住宅专项维修资金:

(一)业主按照所拥有物业的建筑面积交存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每平方米建筑面积交存首期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数额为当地房改成本价的2%。

(二)售房单位按照多层住宅不低于售房款的20%、高层住宅不低于售房款的30%,从售房款中一次性提取住宅专项维修资金。

第九条业主交存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属于业主所有。

从公有住房售房款中提取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属于公有住房售房单位所有。

第十条业主大会成立前,商品住宅业主、非住宅业主交存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由物业所在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代管。

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应当委托所在地一家商业银行,作为本行政区域内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专户管理银行,并在专户管理银行开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专户。

开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专户,应当以物业管理区域为单位设账,按房屋户门号设分户账;未划定物业管理区域的,以幢为单位设账,按房屋户门号设分户账。

第十一条业主大会成立前,已售公有住房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由物业所在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或者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负责管理。

负责管理公有住房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部门应当委托所在地一家商业银行,作为本行政区域内公有住房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专户管理银行,并在专户管理银行开立公有住房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专户。

开立公有住房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专户,应当按照售房单位设账,按幢设分账;其中,业主交存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按房屋户门号设分户帐。

第十二条商品住宅的业主应当在办理房屋入住手续前,将首期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存入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专户。

已售公有住房的业主应当在办理房屋入住手续前,将首期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存入公有住房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专户或者交由售房单位存入公有住房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专户。

公有住房售房单位应当在收到售房款之日起30日内,将提取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存入公有住房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专户。

第十三条未按本办法规定交存首期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开发建设单位或者公有住房售房单位不得将房屋交付购买人。

第十四条专户管理银行、代收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售房单位应当出具由财政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统一监制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专用票据。

第十五条业主大会成立后,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划转业主交存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

(一)业主大会应当委托所在地一家商业银行作为本物业管理区域内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专户管理银行,并在专户管理银行开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专户。

开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专户,应当以物业管理区域为单位设账,按房屋户门号设分户账。

(二)业主委员会应当通知所在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涉及已售公有住房的,应当通知负责管理公有住房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部门。

(三)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或者负责管理公有住房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部门应当在收到通知之日起30日内,通知专户管理银行将该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交存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账面余额划转至业主大会开立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账户,并将有关账目等移交业主委员会。

第十六条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划转后的账目管理单位,由业主大会决定。业主大会应当建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制度。

业主大会开立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账户,应当接受所在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的监督。

第十七条业主分户账面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余额不足首期交存额30%的,应当及时续交。

成立业主大会的,续交方案由业主大会决定。

未成立业主大会的,续交的具体管理办法由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制定。

第三章使用

第十八条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应当专项用于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和更新、改造,不得挪作他用。

第十九条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使用,应当遵循方便快捷、公开透明、受益人和负担人相一致的原则。

第二十条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和更新、改造费用,按照下列规定分摊:

(一)商品住宅之间或者商品住宅与非住宅之间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和更新、改造费用,由相关业主按照各自拥有物业建筑面积的比例分摊。

(二)售后公有住房之间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和更新、改造费用,由相关业主和公有住房售房单位按照所交存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比例分摊;其中,应由业主承担的,再由相关业主按照各自拥有物业建筑面积的比例分摊。

(三)售后公有住房与商品住宅或者非住宅之间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和更新、改造费用,先按照建筑面积比例分摊到各相关物业。其中,售后公有住房应分摊的费用,再由相关业主和公有住房售房单位按照所交存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比例分摊。

第二十一条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和更新、改造,涉及尚未售出的商品住宅、非住宅或者公有住房的,开发建设单位或者公有住房单位应当按照尚未售出商品住宅或者公有住房的建筑面积,分摊维修和更新、改造费用。

第二十二条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划转业主大会管理前,需要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按照以下程序办理:

(一)物业服务企业根据维修和更新、改造项目提出使用建议;没有物业服务企业的,由相关业主提出使用建议;

(二)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列支范围内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讨论通过使用建议;

(三)物业服务企业或者相关业主组织实施使用方案;

(四)物业服务企业或者相关业主持有关材料,向所在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申请列支;其中,动用公有住房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向负责管理公有住房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部门申请列支;

(五)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或者负责管理公有住房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部门审核同意后,向专户管理银行发出划转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通知;

(六)专户管理银行将所需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划转至维修单位。

第二十三条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划转业主大会管理后,需要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按照以下程序办理:

(一)物业服务企业提出使用方案,使用方案应当包括拟维修和更新、改造的项目、费用预算、列支范围、发生危及房屋安全等紧急情况以及其他需临时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情况的处置办法等;

(二)业主大会依法通过使用方案;

(三)物业服务企业组织实施使用方案;

(四)物业服务企业持有关材料向业主委员会提出列支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其中,动用公有住房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向负责管理公有住房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部门申请列支;

(五)业主委员会依据使用方案审核同意,并报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备案;动用公有住房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经负责管理公有住房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部门审核同意;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或者负责管理公有住房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部门发现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使用方案的,应当责令改正;

(六)业主委员会、负责管理公有住房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部门向专户管理银行发出划转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通知;

(七)专户管理银行将所需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划转至维修单位。

第二十四条发生危及房屋安全等紧急情况,需要立即对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维修和更新、改造的,按照以下规定列支住宅专项维修资金:

(一)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划转业主大会管理前,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四项、第五项、第六项的规定办理;

(二)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划转业主大会管理后,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第四项、第五项、第六项和第七项的规定办理。

发生前款情况后,未按规定实施维修和更新、改造的,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可以组织代修,维修费用从相关业主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分户账中列支;其中,涉及已售公有住房的,还应当从公有住房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中列支。

第二十五条下列费用不得从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中列支:

(一)依法应当由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承担的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更新和改造费用;

(二)依法应当由相关单位承担的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讯、有线电视等管线和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费用;

(三)应当由当事人承担的因人为损坏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所需的修复费用;

(四)根据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应当由物业服务企业承担的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和养护费用。

第二十六条在保证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用于购买国债。

利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购买国债,应当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或者商业银行柜台市场购买一级市场新发行的国债,并持有到期。

利用业主交存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购买国债的,应当经业主大会同意;未成立业主大会的,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业主同意。

利用从公有住房售房款中提取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购买国债的,应当根据售房单位的财政隶属关系,报经同级财政部门同意。

禁止利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从事国债回购、委托理财业务或者将购买的国债用于质押、抵押等担保行为。

第二十七条下列资金应当转入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滚存使用:

(一)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存储利息;

(二)利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购买国债的增值收益;

(三)利用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经营的,业主所得收益,但业主大会另有决定的除外;

(四)住宅共用设施设备报废后回收的残值。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八条房屋所有权转让时,业主应当向受让人说明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交存和结余情况并出具有效证明,该房屋分户账中结余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随房屋所有权同时过户。

受让人应当持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过户的协议、房屋权属证书、身份证等到专户管理银行办理分户账更名手续。

第二十九条房屋灭失的,按照以下规定返还住宅专项维修资金:

(一)房屋分户账中结余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返还业主;

(二)售房单位交存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账面余额返还售房单位;售房单位不存在的,按照售房单位财务隶属关系,收缴同级国库。

第三十条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公有住房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部门及业主委员会,应当每年至少一次与专户管理银行核对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账目,并向业主、公有住房售房单位公布下列情况:

(一)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交存、使用、增值收益和结存的总额;

(二)发生列支的项目、费用和分摊情况;

(三)业主、公有住房售房单位分户账中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交存、使用、增值收益和结存的金额;

(四)其他有关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和管理的情况。

业主、公有住房售房单位对公布的情况有异议的,可以要求复核。

第三十一条专户管理银行应当每年至少一次向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公有住房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部门及业主委员会发送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对账单。

直辖市、市、县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公有住房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部门及业主委员会对资金账户变化情况有异议的,可以要求专户管理银行进行复核。

专户管理银行应当建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查询制度,接受业主、公有住房售房单位对其分户账中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增值收益和账面余额的查询。

第三十二条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应当依法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

第三十三条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应当执行财政部有关规定。

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收支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

第三十四条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专用票据的购领、使用、保存、核销管理,应当按照财政部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并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公有住房售房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会同同级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一)未按本办法第八条、第十二条第三款规定交存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将房屋交付买受人的;

(三)未按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分摊维修、更新和改造费用的。

第三十六条开发建设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将房屋交付买受人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3万元以下的罚款。

开发建设单位未按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分摊维修、更新和改造费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挪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追回挪用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挪用金额2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物业服务企业挪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情节严重的,除按前款规定予以处罚外,还应由颁发资质证书的部门吊销资质证书。

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挪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追回挪用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挪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追回挪用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业主大会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的,由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责令改正。

第三十九条对违反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专用票据管理规定的行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范文第2篇

第一条 为了建立房屋维修保障机制,培育物业管理市场,维护房屋产权人和使用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建设部、财政部《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本市市区国有土地范围内,新建商品房(含经济适用住房)、已购公有住房、公有住房以及拆迁实行产权调换的私房等,其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基金管理,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物业维修基金(以下简称维修基金)专项用于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的大修、更新、改造的维修保障资金。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共用部位是指房屋主体承重结构部位(包括基础、内外承重墙体、柱、梁、楼板、屋顶等)。户外墙面、门厅、楼梯间、走廊通道等。

本办法所称共用设施设备是指住宅小区或单幢房屋内,建设费用已分摊进入住房销售价格的共用上下水主立管道。落水管、烟道、水箱、加压水泵、锅炉、电梯、天线、照明。供电线路、暖气线路、安全设施、消防设施、道路、绿地。沟、渠、池、井、非经营性车场车库、公益性文体设施和公用设施设备使用的房屋等。

第五条 维修基金归业主所有,管理实行专户储存、政府监管、规范使用的原则。

第六条 南京市房产管理局是维修基金的主管部门,市财政局对维修基金管理实行监督。南京市物业管理机构负责维修基金归集、管理的日常工作。

各区房产管理部门按照规定权限负责辖区内维修基金使用的监督管理。

第七条 维修基金实行二级帐户管理,市房产管理局在银行设立维修基金存款专户为一级帐户,业主委员会设立的帐户为二级帐户。

第八条 维修基金按以下规定缴交:

(一)已购公有住房的,售房单位按多层住宅售房款的20%、高层住宅售房款的 3 0%缴交;购房人按购房款 2%缴交;

(二)购买多层商品房的,购房人按购房款的2%缴交;购买高层商品房或设有电梯的多层商品房的,购房人按购房款的3%缴交;

(三)拆迁实行产权调换的私房的,多层房屋产权人按拆迁规定的商品房价计算房价的2%缴交;高层房屋产权人按拆迁规定的商品房价计算房价的3%缴交;

(四)出租公有住房的,出租人按每年收取租金的20%缴交。

第九条 购买商品房的,购房人、售房单位应当将维修基金与购房款在合同中分别约定,购房人在办理商品房登记过户前一次性向市房产管理部门指定的银行缴存。

第十条 开发建设单位自用、出租商品房的,应按本办法第八条第(二)项规定,在办理房屋权属证书前,将维修基金汇缴市维修基金专户。

未售出的空置商品房维修时,开发建设单位应当按其房屋建筑面积比例分摊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大修、更新、改造的实际费用。

第十一条 拆迁实行产权调换的私房,产权人应当在办理房屋权属证书前,将维修基金缴存到市维修基金专户。

第十二条 已购公有住房的,其直管公房维修基金由售房单位统一划至市维修基金专户;自管公房维修基金交由市住房基金管理中心统一划至市维修基金专户。

第十三条 物业管理机构的管理费用由市财政部门按需要核定,在维修基金增值收益中提取。

第十四条 维修基金应当专款专用。为了保障维修基金的安全,维修基金闲置时除可用于购买国库券或者用于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用途外,严禁挪作他用。

第十五条 维修基金自存入维修基金专户之日起按规定计息,利息转作维修基金滚存使用和管理。

第十六条 业主委员会成立前,需使用维修基金的,由售房单位或售房单位委托的管理单位提出使用计划,经市房产管理局审核后使用。

第十七条 业主委员会成立后,需使用维修基金的,由物业管理企业提出年度使用计划,经业主委员会同意,报市房产管理局核定后使用。

第十八条 使用维修基金应先在增值部分中列支,维修基金增值部分可在本物业管理区域内统筹使用。需动用维修基金本金的,应经业主大会或业主代表大会通过,根据房屋使用年限,按比例划分使用。

第十九条 业主委员会的维修基金帐户内金额不足首次缴集维修基金,总额的3 0%时,业主委员会应当及时续筹。续筹的维修基金,按业主所拥有的房屋建筑面积比例分摊。

第二十条 维修基金帐户实行统一管理,明细户应按幢建帐,核算到户。 维修基金的使用帐目,应当由原产权单位或业主委员会委托的物业管理企业每年定期公布,接受全体业主的监督。

第二十一条 业主转让房屋所有权时,维修基金余额随房屋所有权同时过户。因房屋拆迁或者其他原因造成房屋灭失的,应将维修基金余额按业主个人缴交比例退还给业主。

第二十二条 交纳维修基金有困难的,可由业主或其配偶申请将自己名下存储的公积金用于支付。

第二十三条 单位购买的商品房,已按规定缴交维修基金的,向职工出售时,产权单位不再缴交,购房职工仍按房改规定缴交原产权单位。

第二十四条 维修基金未按规定统一缴存市维修基金专户的,房管机关不予办理房屋产权过户登记和房屋所有权证登记手续。

第二十五条 本市各县国有土地上房屋维修基金的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市房产管理局负责解释。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范文第3篇

如何核算管理好这些资金,建好维修资金业务账,清楚记录维修资金缴存、使用支取分配,核算资金增值和收益,确保资金保值增值,维护业主合法权益,同时让广大业主能清晰查询到维修资金账户的余额和支取使用情况,是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财务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二、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缺乏制度规范

收缴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并建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制度是我国物业维修管理的重大举措,由于制度尚不成熟,有些地方维修资金财务管理缺乏制度规范,未建立维修资金业务特色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有的账簿设置不规范,维修资金混淆建账,会计核算主体不明确,会计科目随意设置,账户利息收入结算不合理,报表不规范,统计口径不统一等导致会计核算数据失真,很多财务管理措施不能落实。

(二)资金效益低,难以增值保值

维修资金实行专户管理,由业主在购房时缴存放在代管银行专户。现行管理办法制约限定维修资金申请支取使用率低,造成归集资金数额逐年增加,很多地区大部分维修资金以活期存款形式存放于银行,大笔资金闲置,资金效益低,既造成利息损失,也丧失增值机会,难以保值增值。

(三)资金监督不力

维修资金管理部门缺乏内部控制措施,有些维修资金管理部门在多家银行开设维修资金存款专户,专户规范管理工作繁琐,有的财务人员工作作风懒散,完全依赖维修资金代管银行进行管理,忽视核对代管银行的收缴、支取数据记录,没有及时核对相关单据,财务监督不到位,风险意识淡薄,财务监督形同虚设,给不法分子钻了空子,容易诱发侵占、挪用维修资金、增值收益等职务犯罪。审计部门的专项审计未能落实,甚至有些管理较差、内部控制较弱的管理机构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挪作他用,迟迟未被发现。

三、影响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财务管理的因素分析

(一)制度因素

维修资金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各地维修资金业务发展参差不齐。部分领导只重视维修资金的收缴,轻维修资金的内部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缓慢,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形成一套规范的财务管理指引细则;《管理办法》规定,使用维修资金须经业主大会双三分之二的业主同意,资金不能随意使用,虽然提升了其安全度,但造成大量资金沉睡,同时,办法规定,在保证资金正常使用的前提下,经双三分之二以上业主同意,可以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用于购买国债。维修资金使用和增值的门槛高,业主大会对资金的使用及增值难以达成统一意见,操作性不强,现行管理办法的制约使得资金提取使用难,资金效益难以提高,大大削弱资金的使用效益,不能满足当前管理的要求。

(二)人员因素

有些财务会计人员是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中心成立后从其他单位调入的,没有及时更新业务知识,综合业务素质低,特别对住宅维修资金的财务管理缺乏钻研学习,工作随意性大,未能专心学习本行业特色的专用会计核算及资金管理办法,没有充分发挥财务人员在维修资金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再加上各地成立的管理中心都是公益性单位,不存在营运资金的压力,工作人员怕承担责任,公共服务意识低,对维修资金目前唯一的购买国债增值渠道也懒得促成,宁愿大量资金以活期存款形式存放在代管银行。

(三)监督方法

专项维修资金业务涵盖业主、物业服务企业、开发建设单位、地方建设主管部门、地方财政、审计等各方。在具体的监督管理过程中,首先,业主对维修资金普遍缺乏深入的了解及其非专业性使其难以对资金进行有效的监督;其次,管理办法规定,维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依法接受审计、财政部门的审计监督,而建设主管、财政部门的监管身份模糊,既管理又监督,领导重视不够,监督乏力;最后,维修资金财务管理缺乏透明度,公开力度不够。以上监督渠道不畅通的原因,造成维修资金财务管理监督不力的现象。

四、改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基础工作

加快建设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特色的财务管理制度,形成维修资金财务管理规范指引,规范缴存、使用支取、分摊、收益分配等业务财务行为,配备专业的财务人员,加强业务培训。同时开发应用维修资金财务管理系统,利用管理系统信息数据与代管银行数据自动对接、核销,实现会计核算自动化,减少人为干扰数据,实现凭证汇总、记账、统计自动化,确保维修资金汇总、统计数据准确,通过互联网向业主提供查询服务,使广大业主能清晰查询专项维修资金账户余额、计息收益分配、使用分摊情况。

(二)完善管理办法,拓宽资金增值渠道

2008年实施《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以来,管理办法已难以满足各地的实际操作。我们必须结合我国实际,借鉴国外的经验理论,改进完善维修资金管理办法,提高资金使用率,适当拓宽资金保值增值渠道,在投资运营方式上给予指引,弥补法律制度上的缺失和不足。其次,维修资金管理中心财务人员也要增强服务意识,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促进资金的流动性,积极协助广大业主筹划资金的运营投资,实现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保值增值,提高资金效益。

(三)建立维修资金监督体系,加大监管力度

首先,由建设主管部门纪检监察室牵头,加强维修资金内部控制管理,梳理维修资金管理的风险和缺陷,制定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制,增强防范风险意识。其次,建立完善的维修资金监管体系,覆盖维修资金牵涉的相关主体部门,实现缴存、使用支取、计息、收益分配结算等业务流程监管信息化管理,实现维修资金管理公开、透明;同时主管部门应广泛宣传维修资金的缴存、使用和管理等政策法规,使维修资金所有者广大业主能真正了解维修资金,并参与维修资金监督和管理,充分发挥各方相互监督力量,进一步对维修资金进行约束和监督。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使用;问题;对策

引言

随着城市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住宅物业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和规范化水平与日俱增。住宅建筑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受客观条件或人为因素影响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坏,给业主或用户的正常工作生活带来很大负面影响。在过去,住宅建筑公用设施、公用部位的维修由于责任不清、资金来源等问题一直是住宅维修的难点。为妥善解决这一问题,我国于2008年出台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住宅公用部位、公用设施的维修、改造问题进行了明确规范。《办法》实施几年来,在优化住宅物业管理服务、提高住宅保障水平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也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影响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高效使用。

1 当前我国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使用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1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归集环节存在的问题

为确保《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的顺利实施,各地政府投入大量资源,采取包括将缴纳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和发放房屋所有权证相挂钩等多项有力措施进行宣传、推广,有力地支持了首期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收缴工作。但在征集环节,还存有如下问题:一是和商品房建设速度相比,维修资金的设立较为滞后。商品房的销售和专项维修资金的收缴彼此相脱节。有的小区房屋已经销售完毕,专项维修资金才刚刚开始收缴,还有的小区销售时间段跨度很大,在收缴专销维修资金时之前销售的住房往往没有补交。二是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减免情况严重。自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设立实施以来,在各地资金收缴过程中经常因为各种人为影响,比如行政命令或人情的原因受到减免,导致应缴纳的专项维修资金严重不足额,影响了住宅维修、改造工程的顺利实施,给广大业主用户造成不便。2008年《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出台后,应缴改造资金减免问题才有所遏制。三是许多业主分户账面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余额不足首期缴存额30%,未进行续交。上述三个问题是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归集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它们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住宅专项资金的后续使用与管理,必须下大力气解决。

1.2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专项资金使用申请难以获批。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住宅出现质量问题,需要维修,但业主在申请使用专项资金时遇到各种各样问题,申请成功难度很大。这无疑降低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之所以会造成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住房专项维修资金收缴不全,居住在同一小区或住宅楼里的业主有的缴纳了有的没缴纳,如果使用这笔资金,势必会损坏缴纳资金的业主利益,这就给管理部门决策造成了很大困难,进而制约了专项资金的使用申请。还有部分是因为物业公司或资金管理单位人为的设置困难。此外,业主对于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本身和使用申请相关程序和细节的不了解,甚至是不知道,也是造成专项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申请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当前造成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难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由当前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机制造成的。按照《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规定,没有成立业主大会的小区,要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必须由业主或服务机构提出建议,经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后方可向资金管理部门申请。如果已经成立了业主大会,由业主大会审核通过。但在实际生活中,同一小区内业主相熟的程度很低,互不认识的情况大有人在,三分之二以上的人数要求难以达到,从而使得资金使用申请难以通过。二是专项资金的违规使用现象严重。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管措施,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往往会被违规挪作它用。

1.3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续筹阶段中存在的问题

在房屋销售时筹集的房屋专项维修资金额度有限,随着房屋维修次数的增多,剩余资金越来越少,无法继续承担住宅维修的使用需要。为保证后续房屋维修使用需要,就必须在适当时机开展专修维修资金续筹工作。当前许多业主对住房专项维修资金的关注度普遍不高,而相关资金管理单位使用专项维修资金情况透明度较低,使得广大业主缺乏对专项维修资金续缴的积极性。专项维修资金后续无力,而住宅维修又不可避免,这就导致业主之间、业主和专项维修资金管理者之间的纠纷频发,不但滞缓了房屋维修,影响了房屋正常使用,还给安定和谐的社会氛围带来负面作用。

1.4 管理制度中存在的缺陷

为扩大专项资金来源,保障越来越大的住房维修需要,国家出台文件,允许业主大会、售房单位或主管部门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使用住房专项维修资金进行存储和购买国债活动。但由于管理制度自身的缺陷,导致以此方式盈利的利润远远低于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致使专项资金发生贬值,加剧了住宅维修专项资金的紧张程度。

2 推进住房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关建议

2.1 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住房维修专项资金监督法律体系

作为一项国家决策,住房维修专项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必须有坚实完善的法律制度予以保障,在资金的支出、投资、预算、收入、政府采购等环节设立专项法律,对各道环节中的行为进行监督管理。法律体系的建立,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是要对专项资金监管的范围和职责进行明确。二是要不断提高监管水平,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等现代科学技术为资金监管提供服务,促进监管效率的提升。三要注意完善专项法律法规制度,制定专项资金使用和监督管理的细则办法,确保宏观制度和基层实际有机结合到一起。

2.2 强化业主维权意识

住宅维修专项资金是维护业主利益的重要途径。要推动专项资金的高效使用,首先就要求广大业主具有高度的维权意识,在遇到需要使用专项资金的情况时,能够按照法律规定主动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业主要积极学习、了解住宅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方面的详细情况,积极参与业主大会等业益代表机构,通过合法渠道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促其依法实现。

2.3 将住房专项维修资金监管落到实处

要落实审计监察部门对住房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管理的监管力度,明确住房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管理的法律程序和操作办法。完善资金使用管理运行机制,实行阳光行政,提高住房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管理透明化水平。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保障物业专项维修资金制度的顺畅运行,必须要对管理主体、缴交主体进行清晰、明确的界定,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科学设计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规则,确保专项资金来源稳定,管理有序,使用安全高效,充分发挥出为业主服务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任纪红.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存在的法律问题分析[D].河南大学,2010.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范文第5篇

当前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政策宣传力度不强。据调查了解情况看,大多数业主只知道在办理房屋产权证时需要交纳此笔款项,而不知道按照政策规定的程序使用和管理这笔资金,以维护和行使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是资金的归集、使用和管理未做到程序化、公开透明化和效益最大化。一是资金归集程序不到位,存在少缴、漏缴和不缴的情况。表现为未严格执行建设部和财政部联合签署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十二条“商品住宅的业主应当在办理房屋入住手续前,将首期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存入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专户”的规定,资金归集不是在商品住宅的业主办理房屋入住手续前征收,而是在业主办理房屋产权证之前征收,导致少缴、漏缴和不缴的情况。二是资金使用不透明,存在侵占业主利益的情况。房产局作为政府受托资金代管部门,负责专项资金的管理。经审计发现,专项资金每年产生的利息收入未全额分配到业主账户上,而是按同期银行存款的活期利率结息分配给业主,利息差额用于列支办公费用、发放奖金和工资;分配相关利益部门等,以致业主利益被侵占。三是资金存储未实现利益最大化,效益低下。审计调查发现,大部分维修资金以活期存款利率或协议存款利率的方式分别存放于各专业银行,资金收益远远低于政策规定购买国债的收益,导致业主的资金未能实现最大化的保值增值。

三是资金管理主体、权力主体权益颠倒,资金挪用情况严重。《办法》第九条明确规定:“业主交存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属于业主所有…..”,但是作为权力主体的广大业主对这笔资金看不见、摸不着,理应作为监督部门的房产局却能任意支配全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

四是资金使用难,利用率低。专项资金从开始归集至今,既未按政策规定及时拨付到各业主委员会的专户资金账上,也没有一位业主能够使用属于自己的资金。

作为商品房的“养老金”,公共维修资金涉及到千家万户,资金量大,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房子越来越“老”,支付压力将越来越大,暴露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必将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稳定。对此,笔者建议:

一是加大《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和公示,每个业主知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合理维护合法权益。

二是严格执行《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规定,归还被侵占或挪用的专项资金。

三是健全二级账户,增设三级账户管理模式,让维修资金处于广大业主的监督之下。目前资金管理模式为一级账户管理,仅反映本级维修资金的归集、增值、支用和结余等情况。建议在一级账户管理下,开通以物业管理区域为单位,业主大会开设的维修资金账户的二级账户,用于反映其管辖区域内维修资金的核算情况,同时增设三级账户,实行专户存储,统一管理,按幢设账,核算到户,做到业主能凭身份证明和房产证查询自己的账户资金数额。这样既能使资金主管机关全面监管所属地区的住房维修资金,又能使业主清楚地掌握自己的资金数额。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范文第6篇

武汉市于2000年出台了《武汉市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管理实施办法》,并于2002年开始归集维修资金。为指导维修资金的归集、使用管理,2002年出台了《关于商品住宅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具体缴存管理的通知》。截至2011年12月31日,武汉市累计归集商品房住宅维修资金57. 6亿元。

一、目前各地维修资金交存操作模式

目前各大城市从交存主体上看,主要存在两种模式,一是全国大部分城市规定商品房维修资金的交存主体是业主(如北京、天津等城市)。二是另有部分城市,尤其是长江沿线及长三角地区的城市,规定开发建设单位和业主都要交存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如上海、武汉等城市)。本文主要讨论业主必须交存的部分。

从交存标准上看,各大一线城市业主交存维修资金的标准均按照《办法》的标准,在建安造价的5%到8%之间。

从业主的交存途径上看,有如下几种途径:一是房地产开发建设单位代收后,转入当地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专户(如上海的某些区县和杭州等城市)。二是物业公司代收,转入当地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专户(如深圳、常州等城市)。三是业主直接将维修资金交存到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专户。

从业主的交存时点、交存的面积依据和控制方式上来看,尽管《办法》规定商品住宅的业主应当在办理房屋入住手续前,将首期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存入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专户。但全国大部分城市仍在业主办理房产证时,依据实测面积交存维修资金。其潜在的或明确的控制方式就是把交存维修资金(的凭证)作为办理房产证的基本要件,如不交存维修资金,则不予办理房产证(广州、南京均对此做出明文规定)。还有部分城市已按照最新规定,在业主办理房屋入住手续前交存维修资金,以房屋交付作为控制手段,而这部分城市交存维修资金的依据往往是预测成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开发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代收加大资金风险

根据1998年原建设部和财政部颁布的《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维修基金管理办法》第5条“商品住房在销售时,购房者与售房单位应当签订维修基金缴交约定。购房者应当按购房款2%~3%的比例向售房单位缴交维修基金”的有关精神,全国各地在维修资金归集初期,均要求业主交存的维修资金由开发建设单位代收,例如武汉市2000年颁布的《武汉市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管理实施办法》第6条规定“商品住宅销售时,购房者与售房单位应当签订有关维修基金的缴交约定,并在房屋交付使用时,购房者按购房款2%的比例向售房单位缴交维修基金”。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在全国各大城市关于开发建设单位贪污挪用维修资金、卷款而逃的报道屡见报端,由此造成的纠纷、诉讼等更是屡见不鲜。这样的问题不但威胁到属于广大业主共有的维修资金财产安全,更为今后逐年递增的维修资金的使用带来了巨大障碍。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物业服务企业代收维修资金的模式中。

目前全国各大城市均根据原建设部165号令精神出台维修资金有关办法、细则,已禁止开发建设单位或物业服务企业代收维修资金,但也有少数城市继续由开发建设单位代收维修资金,尤其是商业银行网点缺失的远城区(如杭州和上海的个别地区)。

2.要求业主收房前交存维修资金依据不足

尽管《办法》第13条规定未按本办法规定交存首期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开发建设单位或者公有住房售房单位不得将房屋交付购买人。第36条规定开发建设单位违反本办法第13条规定将房屋交付买受人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3万元以下的罚款。事实上,该规定涉及了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房屋出卖人、买受人三方法律主体,该三方主体存在以下法律关系:第一,政府建设主管部门与房屋出卖人基于房屋买受人是否依规交存首期专项资金的情形,形成了监管与被监管的行政法律关系。第二,房屋出卖人和买受人基于房屋转让行为,形成了房屋买卖合同民事法律关系。如果政府建设主管部门一旦发现房屋买受人没有依照《办法》的规定交存首期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以下简称首期专项资金),就禁止开发建设单位、公房产权单位(以下统称房屋出卖人)将房屋交付买受人。但在实际操作中,一直沿用并经过备案的买房人与开发建设单位签订的买卖合同中没有关于此内容的约定。因此,从法律后果来分析,该规定导致的直接法律后果是:政府主管部门因禁止房屋出卖人把房屋交付给那些不依规交存首期专项资金的买受人,从而变相阻止了房屋出卖人履行其与买受人签订的购房合同,不仅使房屋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而且导致该合同的目的不能实现,变相禁止了民事主体之间的房屋转让行为。因此,从本质而言,在买卖双方没有就交存维修资金事宜事前有明确约定的情况下,该规定使政府主管部门涉嫌利用行政权力干涉房屋转让的民事权利。而如果开发建设单位在没有查验维修资金收讫证明的情况下,对开发建设单位进行罚款,则更容易引起争议。

3.未按照有关规定在收房前准确归集维修资金

原建设部165号令规定开发建设单位在业主收房前交存维修资金,交存的标准为“每平方米建筑面积交存首期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数额为当地住宅建筑安装工程每平方米造价的5%至8%”,即业主维修资金交存的数额计算公式为:

业主交存维修资金=每平方米建安造价×规定的百分比×面积

据了解,尽管大部分城市已经按照原建设部165号令的要求,在本市的维修资金管理办法中,将业主维修资金交存时点提前到办理收房手续前,但实际操作中,仍在业主办理房产证的时候归集维修资金。其具体原因涉及到整个房地产开发与销售流程的问题。这个流程全国各地或有出入,但基本大同小异,以武汉为例,其流程如图1所示。

在实际操作中,开发建设单位往往在商品房竣工验收之后,就将房屋交付业主。按照以往的模式,在业主办理转移登记(即产权证)时,由维修资金归集窗口,根据即将发给业主产权证上的实测面积,计算业主交存的维修资金数额。

然而,如果将业主交存维修资金的时点提前到交房之前,即商品房交付使用备案之前,就需要维修资金管理部门从产权处获取房屋实测面积等有关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为项目办理维修资金开户建档手续并计算每套房屋的业主应交金额。这种做法工作量非常大,并且涉及到测绘成果数据在多个部门的采集、校核和使用的流转程序。此工作在短时间内难以快速完成,往往不能满足业主尽快收房和开发建设单位及时交房的需求,所以广州、武汉等城市在2008年以后仍在办理房产证时归集维修资金。

以武汉市的维修资金归集业务为例:在2011年5月1日《武汉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颁布以前,维修资金的归集可以概括为“窗口核算,一道把关”。即业主在房屋行政主管部门窗口办理房产证时,窗口人员根据发放的房产证上的面积,根据有关标准,人工核算应交存维修资金、收费并发证。这就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对于那些常年不来办房产证的业主根本归集不到维修资金;二是人工计算、人工收取风险性较高,带来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维修资金不能足额归集的问题;三是缺乏后期把关,一旦错收、少收、漏收则无法控制,造成后期“追欠”难题,影响维修资金的分摊使用。

另外,有些城市虽然已将维修资金交存时点提前到收房前,维修资金交存面积依据采用的却是“预测面积”。但根据有关规定,后经过测绘部门测绘和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审核认定的实测面积才是业主办理产权证、结算物业费及相关费用的最终依据。即产权测绘单位下发开发建设单位的“实测成果审核通知书”上所载明的房屋面积。按“预测面积”征收的做法,不能准确归集业主应交维修资金。

图1:房地产开发与销售流程图

三、对策

1.提升专户银行服务,拓展专户银行网点

根据《办法》第10条,“(房地产)主管部门应当委托所在地一家商业银行,作为本行政区域内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专户管理银行,并在专户管理银行开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专户”。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综合考虑增值收益、网点分布、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因素,为业主选取最为适宜的专户银行,方便业主直接交存维修资金。

以武汉市为例,《武汉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第10条规定,商品住宅的购房人应当在办理房屋交付使用手续前交存首期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交存的时间和方式由购房人与开发建设单位在商品房销售合同中约定。开发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项目初始登记前按照物业总规模交存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初始登记时尚未售出的房屋,开发建设单位还应当作为业主交存首期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房屋售出后,购房人应当向开发建设单位交纳该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市房管局关于贯彻武汉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第15条则明确指出,要最大限度增加银行服务网点,满足维修资金交存服务要求。专户管理银行要严格执行维修资金财务管理规定,确保资金安全,并按照统一管理的要求,做好维修资金服务工作。一是定期向市维修资金管理中心及业委会发送维修资金对账单;二是建立维修资金查询制度,接受业主、售房单位对其维修资金使用、增值收益和账面余额的查询;三是扩大维修资金交存服务网点,增大网点覆盖范围,方便业主交存、使用和查询。

而《武汉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交存操作规程》第7条则进一步规定,开发建设单位在办理项目初始登记前,持《武汉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交存通知书》到指定窗口或专户银行公布网点交存维修资金,并在办理项目初始登记时向权属登记部门出示维修资金交存证明。购房人在收到开发建设单位发放的交存通知书后,在办理房屋交付手续前,持《武汉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交存通知书(购房人)》、个人身份证件、《武汉市商品房买卖合同》到指定窗口或专户银行公布网点交存维修资金,并在办理商品房转移登记时,出示维修资金交存证明。

自此,武汉市业主可在专户银行50多个网点中任何一个网点或在区局的窗存维修资金,凭维修资金交存通知交存维修资金,杜绝了开发建设单位或物业服务企业代收维修资金带来的风险。

2.更新示范合同,增加有关约定

为让今后签订新合同的开发建设单位在要求业主提前交存维修资金时,有更充足的法律依据,应在备案的合同中增加有关业主在办理收房手续前必须交存维修资金的有关约定,并注明如业主不交存维修资金开发建设单位将不予交房。

以武汉为例,《市房管局关于贯彻武汉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第2条则明确指出:自2011年8月1日起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的项目,统一使用新版《武汉市商品房买卖合同》示范文本,买卖双方按照《办法》及本《通知》规定的时点和方式交存维修资金。2011年武汉市商品房买卖合同范本较之前使用的文本,加入了关于首期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交存的约定。该约定指出:所购商品房为住宅(含住宅小区内的非住宅或者结构与之相连的非住宅)的,买受人在办理房屋交付使用手续前,应当持《武汉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交存通知书》到指定的维修资金交存窗口或专户管理银行所属营业网点进行交存,凭已交存首期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票据办理房屋交付使用手续。买受人未交存首期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出卖人不得将房屋交付给买受人,由此产生的延期交房责任由买受人承担。出卖人已作为业主交存过首期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买受人应当向出卖人支付该住宅专项维修资金。

由于在开发建设单位和业主签订的买卖合同中增加了这样的约定,《武汉市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第12条规定购房人未按照本办法交存首期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开发建设单位不得将房屋交付给购房人和第42条中关于开发建设单位违反办法规定将房屋交付购房人的,由区房屋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予改正的,每套处以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的有关规定的约束力从法律上得到了充分保证,规避了可能产生的纠纷。

3.提高信息化水平,及时准确归集维修资金

目前,全国各大城市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均已开始或正在计划推动依托信息技术数字化管理房地产的“数字房产”计划。依托信息技术,以规范管理覆盖房屋生命全周期是目前全国各大城市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管理的趋势、方向和目标。维修资金归集、使用、监管等流程,涉及到房屋的预售、建设、维护等内容,横跨房屋预售到房屋灭失的全过程,是伴随房屋全生命周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数字房产”大背景融为一体的信息化手段管理维修资金,是实现维修资金安全、高效管理的必经途径。

以武汉市的维修资金交存为例:2011年5月1日武汉市颁布实施了《武汉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规定商品房交付使用前必须交存维修资金,否则开发建设单位不得交房。2011年8月1日武汉市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在《市房管局关于贯彻武汉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中进一步明确市维修资金管理中心以房管局信息中心提供的楼盘表数据为依托,在实测成果审核认定后,按照实测面积归集维修资金,办理开户建档手续。

根据新的流程及责任分工,业主维修资金交存时点从办理专业登记时提前到收房以前;开发建设单位仍在初始登记前交存维修资金,但开户建档工作从区局窗口转移到市维修资金管理中心。在开发建设单位办理预售许可和竣工验收时,由市场处和测绘成果办两次提醒有关维修资金交存时点。实测绘后,成果办认定实测成果并出具实测成果审核通知;信息中心将有关数据录入整合到数字房产计划的重要工具房管局楼盘表系统中;维修资金管理中心从楼盘表系统中提取楼栋坐落、分户面积、房型结构、产权划分等涉及维修资金交存的有关数据,为物业项目办理开户建档手续并根据有关标准为分户计算维修资金应交金额,根据此交存金额为各分户打印业主维修资金交存通知书;开发建设单位将交存通知书转交分户业主;业主将凭此通知书,任意前往全市50多个专户银行网点交存维修资金,并凭银行出具的“维修资金收讫证明”在开发建设单位处收房。而在维修资金交存以后,由开发处和产权处及市场处三个业务处室及登记中心、交易中心业务机构,分别在房屋交付、初始登记和转移登记时(即业主办理房产证时),三次把关,核查开发建设单位和业主维修资金是否已经交存到位。在此过程中物业处负责指导维修资金管理中心并协调各处室做好维修资金开户建档及相关归集工作;财务处负责审计监管、把控资金。借助信息化手段,武汉市成功运用实测成果,将维修资金归集工作由“窗口核算、一道把关”的粗放、简单式归集变革为“一成果、两提醒、三把关、四中心、五处室”规范操作、精密配合下的准确式、高效式维修资金归集程序。(如图2所示)

图2:准确高效的维修资金归集程序图

四、实施成效

采取以上措施归集维修资金的城市,能有效杜绝维修资金代收风险,做到维修资金应收尽收;能以维修资金交存(交存证明)作为要件,通过开发建设单位以充足的法律依据,准确控制业主维修资金交存时点在办理房屋交付手续以前;能以实测面积为依据,根据有关房型标准,精确足额归集维修资金。从而解决开发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代收加大资金风险;开发建设单位在交付房屋前要求业主交存维修资金法律依据不足和不能按照有关规定在收房前准确归集维修资金的问题。

以武汉为例:自2011年8月1日《市房管局关于贯彻武汉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出台以来,凡此后获得预售许可证的项目均按照有关要求,采用了加入有关维修资金交存后才能收房的新版合同;截至2011年12月31日,武汉市房管局信息中心为武汉市维修资金管理中心为新发项目成功建立楼盘表42个,维修资金管理中心从这些楼盘表提取必要的数据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为相关物业项目303万平方米成功办理了开户建档手续,准确计算出这些物业项目中开发建设单位和业主的全部维修资金共计5. 1亿元,并在相关开发建设单位办理初始登记前归集维修资金2400万元,并收取未售房业主交存的维修资金666万元。

参考文献:

1.汪波黄安永.物权时代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筹集和使用.现代物业. 2008. 7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范文第7篇

在《经济》记者调查、求证中发现,对此问题有过专门研究的人屈指可数。已经达到万亿规模的一笔资金,却很少有人关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量沉淀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还躺在银行的专有账户中,只不过,银行到底拿这笔钱用作何处,我们无从查知;而银行在其中获取的利益,也与业主们通过储蓄获得的“微薄”利息形成了鲜明对比。

花不出去的万亿资金

一笔“万亿规模”的资金睡着了。

在购房款的诸多费和税中,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关注度正在“脱颖而出”,业内普遍认为,全国范围内归集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规模已达“万亿”。

然而,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使用率却极低。在已经公开的多地住宅专项资金统计情况中,其使用率多徘徊在1%至3%之间,大量资金沉睡在银行专有账户中。

万亿资金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被称作房屋的“养老金”。

2008年2月1日,建设部经财政部联合签署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简称办法)正式施行,办法规定,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是指专项用于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和更新、改造的资金。

其中,共用的部位,一般包括住宅的基础、承重墙体、柱、梁、楼板、屋顶以及户外的墙面、门厅、楼梯间、走廊通道等。共用设施设备,一般包括电梯、天线、照明、消防设施、绿地、道路、路灯、沟渠、池、井、非经营性车场车库、公益性文体设施和共用设施设备使用的房屋等。

在《办法》正式施行的同时,1998年12月16日建设部、财政部的《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管理办法》同时废止。值得注意的是,新旧办法酝酿、衔接的过程中,正值我国商品住宅市场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而我国住房方面的历史遗留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交存标准在《办法》中发生了重大改变。

《办法》规定,商品住宅的业主、非住宅的业主按照所拥有物业的建筑面积交存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每平方米建筑面积交存首期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数额为当地住宅建筑安装工程每平方米造价的5%至8%。

按照这个标准,各地也进行了适时调整。以北京为例,2009年,北京市出台《北京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规定了交存标准:独立式住宅、非住宅为每平方米50元;多层住宅、非住宅为每平方米100元;高层住宅、非住宅为每平方米200元。

在出售公有住房方面,《办法》也规定,业主按照所拥有物业的建筑面积交存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每平方米建筑面积交存首期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数额为当地房改成本价的2%;售房单位按照多层住宅不低于售房款的20%、高层住宅不低于售房款的30%,从售房款中一次性提取住宅专项维修资金。

此前,建设部出台的《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管理办法》则规定,住宅楼房的公共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基金按照房款2%由开发商。需要注意的是,《办法》施行之前,专项维修资金的交存不具有强制性,2008年《办法》施行后规定,不交存专项维修金的业主将拿不到房屋产权证。

尽管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只是房屋首次售出时需要交存、专有账户余额不足30%时才需续交,但不难发现,《办法》施行后,我国商品住宅市场也进入爆发期,成交量一再攀升、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归集规模不断扩大。

来自北京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以及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网站的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2年间,两座城市商品住宅维修资金都以每年新归集额超过20亿元的速度在增长。

此外,广州、天津两地的商品房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累计归集额也都突破了百亿元,石家庄这样的城市近几年新交存额度也突破了亿元。

“可以说,我国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规模已经非常大了。”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认同这笔资金规模之大,但具体数额他也无从得知,在他看来,这笔钱到底有多少,政府主管部门有必要统一整理数据,“摸清家底”。

事实上,公众普遍关注的仅仅是各地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公布的商品住宅维修资金,还有大量的公有房的住宅维修资金归在不同的管理部门之下,全国范围内商品住宅、公有房已交存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规模可见一斑,业内普遍认可的是,这笔资金已达万亿规模。

使用率极低

这笔万亿规模的资金需要业主们交存多少专项维修资金呢?

若以《北京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来计算,一套80平方米的商品住宅首次出售时业主就要交存16000元专项维修资金,房屋交易时这笔资金只需要过户,下一户业务不必再次交存。显然,这与购房总额相比根本不起眼,以至于很多业主对这笔钱甚少关心,知之甚少。

可惊人的是,当全国范围内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总额度粗略地展现在业主面前时,它足以引起各方关注。更难以想象的是,这笔数额巨大的资金使用率被多家媒体报道后,定格在“百分之一”,巨额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被称作进入“沉睡”或“冰封”状态。

北京市住建委房屋安全和设备管理处相关负责人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也给出了一项数据,数据显示,2012年7月1日至今,北京市约有500个住宅项目申请使用了专项维修资金,申请使用专项维修资金约3亿元,维修项目涉及屋面防水、外墙、给排水管道、电梯、二次供水设备设施、消防系统、安防系统等。

然而,来自北京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7月31日,北京市共有1352个小区使用商品住宅专项维修资金5.71亿元,维修工程涉及电梯、屋面防水等4967个项目。虽然北京市近一年多来的专项维修资金使用情况占到总体使用情况的一半以上,但在总量300多亿元的衬托下,使用率还是很低。

不仅北京,全国多地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率也是极低的。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5月,上海商品住宅维修资金共有393亿元,累计使用29亿元,使用率为7.4%。

截至2013年7月,广州市物业专项维修资金归集额高达104.8亿元,累计使用1亿元左右,仅使用了约1%。

截至2013年7月底,天津市累计归集了商品房维修资金189亿元,其中已出保修期的商品房维修资金68亿元,目前,该市累计使用维修资金约2.24亿元,占已出保修期项目归集金额的3.29%。

截至2013年6月,石家庄市共交存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约12.2亿元,使用3354万元,使用率为2.7%。

越来越多的地方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正在公之于众,不可无视的是,万亿规模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真的“睡着了”!

正当多方聚焦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率极低之时,包括陈国强在内的业内人士也强调应全面认识这种现象。毕竟,住宅专项维修资金需要住宅出保修期后才能申报使用,一般住宅的保修期为5年,而我国商品住宅市场发展时间不算太长,很多房屋未出保修期或尚未出现问题,还不需要使用这笔房屋的“养老金”。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长沙

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0)-07-0059-03

2008年2月1日施行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中》明确定义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是指专项用于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和更新、改造的资金。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物业共用设施设备、共用部位维修和更新改造的经济基础,它对保障住宅的安全使用,维护共用设施设备的完好性能,确保物业的保值、增值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长沙市有关文件更是明确规定: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由业主自己缴存,自己使用,归业主所有”,“属民间自存自用费用,不属行政、事业及服务性收费”。

截至2010年第二季度,长沙市物业维修资金管理中心目前管理的住宅维修资金已达39亿多元,并且以每年数亿元的速度增长,申请使用维修资金500多万元。根据《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规定,市民买房时所要缴存的公共维修基金,将不再按照房款的比例,而是按照每平方米的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比例缴纳。购房人交存的首期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将不再以以往的“购房总款的2%%”为额度,而改成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缴存数额为“当地住宅建筑安装工程每平方米造价的5%%至8%%”。 目前长沙市高层塔楼建安造价在1600元/平方米左右。按现行的缴存额度,一套售价50万元的100平方米左右的高层塔式住宅,要缴纳公共维修金1万元;而照新办法,按建安成本的5%%缴纳维修金只要0.8万元,最多可节省开支2000元。而其它住宅的建安造价要低,这样节省下来的开支可能更多。

目前,长沙市已将缴存房屋维修金作为交房的前提条件。不仅如此,为保证维修资金不被开发商挪用,长沙市房产部门已对物业维修资金实行归集前置,要求开发商将统一归集维修资金的时限提前至预售登记备案。

从长沙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现状来看,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长沙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实施细则亟待出台;第二,小区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制度还不够规范或还没有建立;第三,业主委员会对专项维修资金的划转隐患多;第四,缺乏必要的约束和监督机制;第五,拆迁安置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归集困难;第六,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委员会对专项维修资金的协调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

根据以上情况,结合长沙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现状,我们对长沙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模式进行探讨。

一、“业主主导型”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模式

《物权法》第79条规定:“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资金,属于业主共有。”《物业管理条例》第6条明确规定:“业主在物业管理活动中,享有监督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专项维修资金(以下简称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的权利。”因此,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属于全体业主所有,其管理和使用由业主共同决定。可以说,“业主主导型”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和服务模式应该是最理想化的管理模式,也是未来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和使用模式的发展方向。但在我国当前发展情况来看,该模式的施行仍存在很大难度,最大瓶颈在于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业主自治。在实践中,业主对于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却存在诸多问题,如:对专项维修资金认识欠缺、维权意识低、业主大会及业主委员会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等。对此,我们对几个关键性问题简要进行分析:

1.业主大会召开及业主委员会成立难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第15条第3款规定“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应在收到业主委员会(首次业主大会召集后产生的)”的通知之日起30日内,通知专户管理银行将该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交存的维修资金账面余额划至业主大会开立的维修资金账户,并将有关账目等资料移交给业主委员会。因此,业主大会及业主委员会的成立是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划转使用的大前提。该前提的实现是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和使用的核心条件。但在现实中,却存在诸多困难。

一般情况下,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物业是逐步出售的,业主也是分别入住的。《物业管理条例》第12条第1款规定:“业主大会会议可以采用集体讨论的形式,也可以采用书面征求意见的形式;但是,应当有物业管理区域内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过半数的业主且占总人数过半数的业主参加。”因此,当已经入住的业主所拥有的专有部分面积未达到占建筑物总面积过半数,或者业主人数未达到总人数过半数时,就不符合召开业主大会的条件。即使入住率已达到上述标准,但由于部分业主,对公共事务不关心,对召开业主大会不热心,也常导致参加投票的人数不够而使业主大会的召开搁浅,因此业主委员会的成立更是一波三折。一方面业主委员会基本上是兼职的,没有任何报酬,且需要热心公益事业、责任心强、具有一定组织能力,因此,选任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业主委员会的成立常会遭到各方阻挠,如前期物业服务企业往往是开发建设单位选聘的,担心业主委员会成立后,另行聘用物业服务企业,因此,常与开发建设单位一起阻挠业主委员会的成立。实践中,为了实现解聘物业服务企业的目的,才不得不成立业主委员会的小区也不在少数。就长沙市而言,实施物业管理的小区,业主委员会成立的比例仅占30%左右,大部分小区,业主委员会无法成立,发挥业主委员会的作用谈何容易。

2.业主大会及业主委员会难以发挥作用

业主大会是业主行使权利的机构,而业主委员会是业主大会的执行机构,应该说这两机构的成立对业主的维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经过千辛万苦成立的业主委员会并非都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尤其在专项维修资金管理方面,因专项维修基金的使用审核涉及政策法规和工程技术等多方面知识,物业的维修是否由专项维修资金开支,到底应该“小修”还是“中修”,由哪些业主分摊,如何支取,绝大多数业委会成员由于是业余的,没有专业知识,凭的全是想当然。另外业委会成员大多是兼职,难以保证有足够时间和精力处理业委会日常事务,如何保证工作效能也备受关注。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得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未能发挥预期的积极作用,甚至起到消极的作用。

业主大会设立后,专项维修资金一旦离开原代管商业银行,即已脱离监管。业主大会是物业管理区域业主民主管理物业的一种组织形式,是业主的集合体,具体通过业主大会会议和业主委员会行使权力。业主委员会可凭现金支票支配资金的话,更大的隐患就埋下了。

综上所述,“业主主导型”模式的实践仍是漫长而道远,需要法制、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提升才能为其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

二、“政府主导型”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模式

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体制中,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如:掌握专项维修资金相关政策,熟悉相关业务流程和程序;能保障资金安全稳定,避免代收单位占用和侵占维修资金现象的发生;能对维修资金使用的申报、工程的决算、质量的认定、资金的分摊等开展有效地审核;能在一定程度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

但是,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并不是维修资金真正的产权人,却要代管一笔庞大的资金。为了行使自己的行政职权,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往往设置繁琐的资金支取和使用程序,以保证资金的安全。且随着商品住宅不断开发,商品住宅项目不断增加,而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的人员有限,因此,当业主要使用属于自己的专项维修资金,由于申请程序复杂,往往得不到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的及时核准。久而久之,有的业主认为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侵犯了业主对专项维修资金的所有权,房地产主管部门代管的合法性受到质疑。如:我省很多地、市,两个人在兼管专项维修资金事宜,没有专门的人员管理,且监管人员来自不同的部门,知识、技能和经验的参差不齐,对专项维修资金监管所需要的物业管理、资金管理、工程技术管理、法律法规等专业知识缺乏,在理解和实施法规制度方面还存在差异,出现了针对同一问题采用不同处理方式的现象,房地产主管部门的管理能力越来越无法令人信服。

三、“多因子整合型”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模式

多年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经验证明,完全以业主主导或完全以政府主导不能有效地进行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因此,我们试图探讨“多因子整合型”模式,这种模式中,涵盖了业主、政府、银行、物业、开发商等诸多因子,确定各因子的作用和影响,从而协调各因子达到有效促进的目的。

1.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转变政府管理思路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办法第十六条规定“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划转后的账目管理单位,由业主大会决定。业主大会应当建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制度。”也就是说业主大会可以委托政府代管,也可以自己管理。作为资金的所有人,业主有权决定由谁管理这笔钱,这在法理上是完全正确的,体现了资金所有人的意愿,较之过去强制由政府代管的方式有较大的变化。但笔者认为这样的规定并不会给专项维修资金管理模式带来结构性变化,从理论上讲,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模式可以具备多样性;但从目前我国住宅小区业主的自治能力和物业服务企业规范化运营情况来看,大多数尚达不到对专项维修资金管理的要求。如果将维修资金交由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或物业服务企业进行管理,一旦管理不善出现问题,业主们更切合实际、更有利于化解矛盾和纠纷。

笔者认为实行业主大会决策和政府设立的资金管理部门监督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形式较为切合实际,易于化解专项维修资金使用过程中的各种纠纷和矛盾。小区业主大会应对如何使用的范围、方法、程序等建章立制,政府主管部门应当负责专项维修资金的统一收缴、统一管理、统一存储、统一核算,并对使用过程中的纠纷进行协调处理。

2.积极促进业主大会及业主委员会的成立,实现业主自治化

尽快成立业主大会及其业委会,这是唯一前提,否则一切都是空谈。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是业主的共同财产,其管理和使用由业主决定。《物权法》第76条规定,“业主共同决定筹集和使用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资金,并且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则赋予了业主大会及其执行机构业委会更具体、更全面的职责,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划转、管理和使用均由业主大会决定并具体由业委会负责实施。划转、管理和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要懂得相关的政策、具有一定的财务和会计能力,这对业委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成立业主大会,且选出一个忠实于小区公共事业、有能力办实事的业主委员会,这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政府部门应积极支持和帮助各个物业小区成立业主大会选举业委会,加强对业主大会及其业委会的工作指导。针对目前召开业主大会难、选举业委会难、业委会换届难、业委会工作难等问题,召集有关专家进行专项研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3.依托银行有效协助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监督管理和使用

银行需开发整合物业维修资金网络征收、核算、查询系统,及时掌握维修资金建立及使用变化情况。努力实现与银行前台操作系统、产权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对接,实时掌握物业维修资金交存、使用等有关信息,切实推进物业维修资金管理信息化、科学化进程。

4.房地产开发企业与物业服务企业的共同协调和合作

(1)鼓励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维修工程引入第三方审价、监理服务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工程,资金是否全额用于该项工程,工程造价是否合理,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施工工艺和标准,以上事项均缺乏监管。为保证工程质量和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合理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鼓励业主聘请专业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及工程监理机构对工程预算进行评估及对工程进行监理。

(2)物业服务企业应加强房屋验收管理及业主房屋装修管理,避免业主盲目依赖专项维修资金。

物业服务企业在办理业主入住装修时,由于业主及装修队伍对房屋建筑结构认识水平及态度的程度不同,将会引起部分业主装修一段时间后,屋面、卫生间防水及电气管线、给排水管线出现问题,此时,业主、装修队伍及建设单位各执一词,造成纠纷,陷入相互推脱的维修困境。因此,作为担当日常物业管理重要角色的物业服务企业应特别加强房屋验收管理及业主房屋装修管理,严格进行有入住装修审批管理、现场管理和施工等的管理,对有效防止事后的相互推诿起着重要的作用。

5.建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监控平台

为了增加维修资金监管领域的透明度,保障资金安全运作,由政府建立的信息公开与透明机制为维修资金的监管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供给与治理服务,因而可以有效地克服私人自治上的监督困境。业主可以通过信息公开与透明机制平台便捷地进行监督管理,政府也可以据此向业主提供进一步的支持、帮助、指导,以及必要的监管上的强制干预,以弥补私人自治监督在能力以及意愿上的不足。长沙市物业维修资金管理中心目前管理的住宅维修资金已达39亿多元,并且以每年数亿元的速度增长。2008年下半年开始,长沙市物业维修资金管理中心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建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网上实时监控平台,接受长沙市纪委对中心的实时监督;通过建立网上实时对账系统,实现中心对银行的实时监控;通过开通网上查询系统接受业主监督。

参考文献:

[1]王子成.关于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思考[J].中国物业管理,2006.10

[2]王建安.关于房屋专项维修资金管理的分析与思考[J].西部大开发,2009.11

[3]陈娅虹.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安全管理探讨[J].金融经济,2009.7

[4]蔡任重.成都:“养护”物业专项维修资金[J].中国物业管理,2009.8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范文第9篇

一、我县住宅公共部位维修资金管理政策亟需完善

我县自1994年开始提取维修基金以来,为规范维修基金的归集、管理和使用,县政府及建设、财政等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目前我县公共部位维修资金管理的政策依据,主要是年县政府印发的《县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管理暂行规定》和年县财政局、建设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备维修基金归集与管理的通知》。从这两个文件施行的情况来看,虽然对规范维修基金的管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显现出执行力不够、可操作性不强等不足。特别是近年来,屋面漏水等涉及公共部位维修的问题层出不穷,每年由此而导致的上访投诉也与日俱增,现行政策既不能很好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也无法完全适应住宅建设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因此,完善住宅公共部位维修资金管理现行机制,建立行之有效的归集管理模式,已是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当务之急。

二、公共部位维修资金的归集力度亟需加强

解决公共部位维修矛盾的关键是资金。住宅的性质不同,公共部位维修资金归集的情况也不一样。首先来看房改房:1994年我县在公有住房标准价出售和1999年公有住房由标准价向完全产权过渡时,即分别按照售房款的6%和20%的比例提取了公共部位维修基金。全县按房改政策出售的住房共380多栋5100多套,涉及211个单位和部门,共归集到维修基金1492.02万元。但15年来,因住房维修、企业改制等原因,绝大部分公共部位维修基金已返还给了缴存单位,部分单位和小区的维修基金早已使用殆尽。据统计,目前我县维修基金账面可用余额共282.89万元,在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开设维修基金帐户的211个单位和部门中,账面余额5万元以上的仅9家,不足万元的竟多达138家。由于公房出售后长年失修失养,住宅公共部位的维修矛盾日渐突出,加之近年来维修费用日益上涨,目前仅存的、有限的一点儿维修基金已是杯水车薪。再看商品房:从2007年鹏程·时代交付使用起,我县开始征收商品住宅公共部位维修基金,归集比例为个人2%、建设单位1%。截至目前,共归集资金85万元。随着我县房地产开发市场的迅猛发展,商品住宅公共部位维修基金归集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最后来看其他性质的住宅:由于我县商品房公共部位维修基金起征时间较晚,1996年至年间建成的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集资房均没有按规定建立维修基金。因维修资金无法落实,住宅公共部位维修矛盾始终无法化解,购房居民苦不堪言却投诉无门,行业管理部门深感其苦却无能为力。

三、公共部位维修资金的管理体制亟需理顺

如果说住宅公共部位维修基金是公共部位维修的保障,那么,建立规范、顺畅的管理体制则是确保维修基金物尽其用的前提。强化住宅公共部位维修基金管理的作用,一是确保维修基金用到该用的地方,即保证资金的安全,而不至于被挤占、挪用;二是保证维修基金能用到需要用的地方,而不至于在需要动用维修基金的时候却要通过上访投诉来解决。我县从1994年建立住宅公共部位维修基金开始,一直实行住房资金管理中心专户管理、县房改办监督使用的管理模式。1999年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划归财政局、房改办与房管局合并以后,县政府于2001年在《县住宅公共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县建设局和财政局负责指导、协调、监督维修基金的管理与使用”。表面看来,原来县体改办一个部门管的事变成了两个部门管,管理力度有所加大。但事与愿违的是,管理体制的变化不仅没有收到预期目的,反而显露出许多弊端。由于体制不顺,两个管理部门之间心存顾忌,不愿管,也放不开手脚去管,以至于政府的一些政策规定无法落到实处;由于体制不顺,“分栋建立维修基金台帐”等基础性的工作至今,由于体制不顺,各单位在资金管理中心的维修基金帐户余额越来越少;同时,由于体制不顺,因公共部位维修而上访的群众找哪个部门都解决不了问题,最后往往只好不了了之。

四、公共部位维修资金的续筹机制亟需建立

从1994年推行住房制度改革至今,两次房改形成的售房款收入和维修基金收入共计7460.12万元。截止2009年5月31日,15年间已累计返还各单位售房款和维修基金6963.82万元。在返还的6963.82万元中,如果一半用于公共部位维修,那么平均每年公共部位维修的资金就需要232.13万元。而当前,全县公共部位维修资金账面余额仅282.89万元,绝大多数单位的维修基金账面余额已经无法满足任意一项公共部位维修的资金需求。若不尽快建立行之有效的公共部位维修基金续筹机制,就是再规范、再有效的管理,恐怕也无法改变维修资金越来越少的局面。如果说房改房的维修资金是杯水车薪的话,那么,1996年至2005年间建成的一大批经济适用房、集资房和商品房就完全是无米之炊了。这一批住宅由于建成年限较短,目前维修矛盾还不是特别尖锐,但随着住宅的自然老化、毁损,屋面漏水、下水道堵塞等各种问题必然会接踵而至。而防患于未然的唯一办法,就是向业主续筹维修基金。其实我县早在2001年出台的《县住宅公共部位、公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就提出了续筹维修基金的概念,但由于没有明确的政策规定和具体的操作程序,至今没有任何实际的进展。所以,完善住宅公共部位维修资金管理的重中之重,就是针对我县住宅维修资金不足的现状,分门别类地建立维修资金的续筹机制,使之具有强制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强化住宅公共部位维修资金管理,不仅是保证住宅正常使用、改善民生的利民之举,也是促进社会稳定的和谐之基。结合当前我县住宅公共部位维修基金管理现状,建议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一、修订出台新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

目前我县维修基金管理的政策依据,还是2001年出台实施的《县住宅公共部位、公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由于该办法的执行力不够、可操作性不强,且部分条款与建设部、财政部2007年12月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不相符合,迫切需要进行相应调整后,用于指导我县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

二、加大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归集和续筹力度。

一是严把房屋产权登记关,确保所有新建商品房按照《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规定的比例足额交存维修资金;二是针对无维修资金或维修资金不足的住宅制定出台维修基金续筹办法,建议根据住宅的不同情况,采取随物业管理费按月定额收取、住宅交易时强制性收取等有效措施向业主续筹维修基金。三是建议政府从维修基金增值收益或其他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全县住宅公共部位维修专项基金,专项用于矛盾突出而又确实无法解决的住宅公共部位维修,维护社会的稳定。

三、规范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使用程序。

根据《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业主交存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属于业主所有,资金管理的主体不是建设局和财政局,也不是房管局和住房资金管理中心,而是业主委员会。因此,理顺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使用程序,首先必须强化业主委员会建设,并按照规定把维修资金移交给业主委员会管理,建设、财政等主管部门只对维修资金管理和使用行使指导监督职能,让业主委员会在维修资金的管理、使用、续筹等方面真正发挥作用。

四、强化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的监管。

由于公共部位维修项目工程标的额较低,一般没有进入公开招投标程序,实施过程中也没有质量监督机构介入,以至于施工队伍大多是一些无资质、无专业技术的草台班子,维修质量无法保证,往往是前面的矛盾还未解决,后面的问题已经出现。因此,建议依靠物业管理组建专业维修队伍,住宅公共部位的维修一律限定由物业管理企业实施,维修质量由业主委员会和公共部位直接受益人共同把关负责,建设、财政等主管部门要建立资金拨付会审制度,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审查监督。这样,增加物业管理企业责任,又强化了业主委员会的管理意识,主管部门、受益业主也无法置身事外,确保专项维修资金用到“刀刃”上。

五、理顺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体制。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宁波、住房、维修金制度

中图分类号:F287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住房专项维修金制度的建立

我国住房维修资金其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1992年建设部19号令《共有住宅售后维修养护管理暂行办法》[1]提到的“住宅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养护费用”。作为维修资金的源始,“维修费用”自诞生起带有鲜明的福利制度印痕。92年前后,尽管全国已进入住房制度改革的起步运转阶段,但是无论是公房单位还是职工个人对修房问题已形成了思维定式,认为房屋维修单位负责天经地义,无需职工个人掏腰包。另外,住房制度改革正处于过渡探索时期,住宅的维修养护问题尚未突显,所以,当时尽管维修费用名义上应该由单位从职工缴纳的住房租金中支取使用,但实际上公房出租或出售后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的维修养护责任一般由售房单位承担。福利性的房租根本就入不敷出,无法满足正常的房屋养护需要,基本上都是由单位通过其它渠道列支资金加以解决的。

应该说,维修费用的出现是住房维修养护市场化的前奏,是对日后维修资金登上历史舞台提前10年进行的练兵,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住房人的居住质量,有利于房屋的维修养护。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期实行的福利性房租租金收入开始与房屋修缮支出产生严重背离,造成福利性租金标准偏低,以致房屋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维修养护,造成历史欠账太多,积重难返。

此外,60, 70年代初所建公有住房质量较差,进入90年代后,这批房屋提前进入了老化维修期,各种各样的问题纷至沓来:有的建筑质量不合格造成房屋漏雨,有的下水管道进入老化期,有的屋顶挂瓦破损等;从80年代末开始,虽然各大城市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了危房改造,但是危房改造速度远低于危房递增速度的现实使得住房危破陋问题依然有待进一步解决。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过程,并保证大量修缮资金来源以确保工程的实施,而售房单位在低租金的条件下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遗留和新产生的房屋维修问题,结果只能导致各类问题越积越多,职工与单位的矛盾激化。所以,要想解决以上问题仅仅依靠少量的房屋租金、维修费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要有专用的款项来确保房屋出售后的维修养护。

随着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不管深化,新的住房体制和房屋产权多元化格局逐渐形成,居民自有住房的比例越来越高,再加上公房、商品房出售量和存量的不断增加,房屋作为耐用消费品相继进入维修期,而售房单位多已不愿担当“保姆”的角色,渐渐脱出了房屋维修的责任,修房难成为住房人的心头之患。在此情形下,由于住房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是否完好、运行是否正常关系到相邻住宅、整栋楼,甚至整个小区住宅的正常使用和安全,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一旦需要大、中修及更新,改造,所需的费用仅靠福利住房时代那点微薄的“维修费用”已远远不敷使用,如何在少则几十个、多则上千个业主之间及时筹集,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住房的维修管理责任也相应由国家或单位承担转移到由居民个人来承担。

鉴于此,1998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国发23号文件)[2]明确提出建立住房维修基金制度,维修基金专项用于住房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大修、中修及更新、改造。

二、我国住房专项维修金制度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在国务院明确提出建立住房专项维修基金制度之后,建设部和财政部于1998年11月联合颁布了《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管理办法》(建住房[1998]213号)。根据213号文件,维修基金是指商品住房和公有住房出售后建立起来的专用于住宅主体承重结构部位(包括基础、内外承重墙体、柱梁、楼板、屋顶等)、户外墙面、门厅、楼梯间、走廊通道等共用部位和住宅小区内单幢住宅内,建设费用已分摊进入住房销售价格的共用的上下水管道、落水管、水箱、加压水泵、电梯、天线、供电线路、照明、锅炉、暖气线路、煤气线路、消防设施、绿地、道路、路灯、沟渠、池、井、非经营性车场车库、公益性文体设施设备使用的房屋等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大修、更新、改造款项。

《办法》还规定“凡商品住房和公有住房出售后都应当建立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购房者应当按照购房款2%-3%的比例向售房单位缴交维修基金。维修基金自存入维修基金专户之日起按规定计息,维修基金利息净收益转作维修基金滚存使用和管理”。此项规定明确地将维修基金的使用完全限定住了,即本金不能动,要用只能动利息。

建设部之所以会在福利分房制度结束前夕,将住房维修款项明确界定为“基金”性质,主要是考虑到以下两点:一是基金形式的维修款项,有利于减少业主互相推诿拒绝承担共同的养护维修责任问题。特别是业主众多、产权分散的住宅小区和毗连异产住宅单元,预先筹集维修基金对房屋的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大修、更新、改造有资金保障;二是基金较之于其他形式更有利于定向使用、加强保护。一旦有突发性事故(如:洪涝灾害等造成的损害),维修基金可以立即应用到大的紧急的维修项目上。但由于维修基金与一般的投资基金在建立、使用管理、转让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且银行利率逐年走低,维修基金越来越无法起到“以息养房”的作用。另外,维修基金的使用报批制度由于配套政策的不完善而形同虚设,据北京林达集团董事长李晓林委员在2005年北京市政协全会前夕提交的《关于百姓住房维修基金监管使用的建议》[3]中指出,“北京百姓六年来交纳住房维修基金不少于80亿元,但至今没有一家商品房项目通过正常的报批程序获准实际使用该基金用于物业的维修”,也就是说维修基金为“零支出”。这种情况严重违背了建立维修基金保障业主居住安全的初衷,也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

考虑到维修基金管理使用的现实弊端问题,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住房专项维修资金”的概念。2003年9月1日《物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条例》第54条规定:“住宅物业、住宅小区内的非住宅物业或者与单幢住宅楼结构相连的非住宅物业的业主,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交纳专项维修资金。专项维修资金属业主所有,专项用于物业保修期满后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和更新、改造,不得挪作他用。专项维修资金收取、使用、管理的办法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 [4]。2005年11月,建设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住房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稿》充分考虑了维修资金的缴存、代售与代管、使用、管理监督、法律责任等六大方面[5]。

《条例》和《意见稿》的出台标志着房屋的维修款项即将实现从“费”“基金”到“资金”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房屋维修政策的变化,也体现了住房市场演化所反映出来的要求更新。实际操作中,“资金”更加灵活的支用方式使可供实际使用的资金量增加,可行性强,能够解决维修基金的“零支出”问题。因此,它的管理使用能否切实方便地为住户服务无疑是值得关注的焦点。

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6](以下简称《物权法》)。《物权法》的出台标志着保护公民私有权利已被列入法律,受国家法律保护。

在《物权法》保护公民私有权利的核心精神下,2007年8月国务院对原《物业管理条例》中与《物权法》不相适应的地方进行了修订,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504号国务院令《国务院关于修改〈物业管理条例〉的决定》[7]。新《物业管理条例》经修订后重新公布。

受《物权法》影响,建设部和财政部对原《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管理办法》(建住房[1998]213号)进行了修订,于2007年12月颁布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建设部财政部令第165号)。

《物权法》、修订后的《物业管理条例》和《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建设部财政部令第165号)是宁波房屋维修体系建设的法律基础和根本依据。

三、宁波市住房专项维修金制度建立

由于宁波市的房屋绝大多数属于群体式建筑,且多以小区开发的方式组织建设,房屋普遍存在内外承重墙体、柱、梁、楼板、屋顶、电梯、水暖、照明、煤气、消防设施等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这些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是否完好,运行是否正常,直接关系到房屋的正常使用和安全。

目前,宁波市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资金来源主要有三大类:保修金、日常维修费、房改房维修基金。保修金是由开发商在物业交付使用、办理权属初始登记手续之前,按照物业建筑安装总造价2%的比例,向辖区物业管理主管部门缴纳;房屋在保修期内发生日常保修,不得动用保修金,费用由开发商另行支出;在开发商不履行或因故无法履行保修责任时,才能启用保修金。日常维修费由业主交纳,主要用于房屋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日常维修。而房改房维修基金只用作房改房的维修。

房屋的商品属性决定了房屋也有保修期。保修期内,房产开发商对工程中的各项质量问题必须负全责;保修期外,则要业主自行负责。按照建设部第80号令《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8],对不同的公用部位与设施设备保修期作了明确规定。如商品房管道的保修期为2年,即房屋交付后2年内,管道出现任何质量问题,将由开发商出资负责维修;一旦出了保修期,就由相关业主共同承担。从房产各公用部位及设施设备看,最高保修期也只有8年。

宁波市1999年之后销售的绝大多数是商品房,如今很多已过保修期或者即将过保修期,当初缴纳的保修金基本上已用光或所剩无几。向业主收取的日常维修费则只能够维持小修小补。一旦房屋发生所需资金较大的中修、大修情况,诸如电梯更换、监控系统更新、消防系统整改等,维修资金就很成问题,而收取物业专项维修资金就成为了房屋中修、大修的资金保障。

因此,为了避免这些由多个相关业主共同使用或所有的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在发生维修或更新改造事项时出现资金归集困难,从而影响房屋的维修和更新改造,需要建立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制度。

1998年12月16日,建设部、财政部联合颁发了《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管理办法》[9]的通知,要求建立商品房屋维修基金,确立了宁波房屋维修基金制度的基础。此后,全国各省市开始相继建立房屋维修基金。浙江省内杭州、温州、湖市等地首先开始建立了物业专项维修资金。宁波则于2010年4月26日由宁波市人民政府法制办了《宁波市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草案)》[10],规定房屋要交一笔“养老保险金”,为房子公共部位及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埋单”。其后,宁波市法制办与宁波市建委综合考虑市民意见,对草案进行了修改。2010年12月17日宁波市人民政府第9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公布了修改后的《宁波市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11],宁波市住房维修金制度框架已基本建立。

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或称房屋维修金、物业专项维修资金)制度是宁波住房维修的根本制度。

根据《宁波市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目前宁波房屋专项维修资金制度具有以下特点。

1、统一交存。指业主、购房人应当按规定标准交纳维修资金,统一存储到当地政府或房产主管部门指定的商业银行开设专户内,并确立保值增值和规范的使用管理程序。

2、建账到户。有两层含义:一是将业主享受物业权利与承担义务相应地建立在对自己拥有的房屋财产权基础之上;二是解决以往专项维修资金,交与不交维修资金、交多交少一个样等权利与义务不相对应,以及只按项目或按单位记账的问题,要求管理机构必须规范资金管理,做到按交存的维修资金及时记账到户,按幢统一核算。

3、专款专用。指维修资金专项用于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及更新、改造,不得挪作他用。

4、业主决策。指维修资金的使用、续筹方案和代收代管等重大事项,均需要经过业主大会的同意或按业主大会决定实施。

5、政府监督。指房产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等对维修资金进行监督和管理。

目前,宁波市专项维修资金在管理模式上,实行业主自主管理和政府代为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市房产管理局是本市专项维修资金的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财政局负责全市专项维修资金的指导和监督工作。市房产管理局所属的维修资金管理单位具体负责海曙、江东、江北、高新园区维修资金的日常管理工作,其他各县(市)、区房产管理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负责本辖区房屋维修资金的指导和监督工作。

参考文献

[1] 建设部. 共有住宅售后维修养护管理暂行办法(建设部19号令).1992

[2] 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国发23号文件).1998

[3] 李晓林. 关于百姓住房维修基金监管使用的建议[R].2005

[4] 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79号).2003

[5] 建设部、财政部. 住房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2005

[6]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2007

[7]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修改《物业管理条例》的决定(国务院令第504号).2007

[8] 建设部.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80号).2000

[9] 建设部、财政部.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管理办法(建住房[1998]第213号文).1998

[10] 宁波市政府法制办.宁波市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草案).2010

上一篇: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范文 下一篇: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办法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