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3 04:40:47

中职教学工作计划

中职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1.教育管理体系不完善,监控体系不健全。传统中职教育管理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校层面和系部层面都缺乏一个统一的协调管理机构,以负责管理具体教学工作的全面协调与组织。缺乏专门而系统的教育管理机构,在教育管理的协调性方面比较薄弱。传统中职教育管理监控体系过于强调结果控制,忽略了过程控制的重要性。中职院校和企业、教师与师傅之间的高度合作与互动的综合信息反馈体制需要加强完善。中职院校要构建并不断完善以企业为核心的教育管理监控体系。

2.职业教育总体上缺乏特色。生源规模小、素质差。我国职业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主,与社会、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这样的职业教育环境里培养的毕业生,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个性化需求。中职教育则是少数文化知识水平低下的学生及其家长的万般无奈的选择。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中职教育的生源规模和生源素质。招生难。难招生,成为各职业学校不争的现实。

3.专业建设存在盲目性和重复性,就业质量不高。有的学校不顾实际条件,盲目上新专业、热点专业。盲目建设,或投入巨大,学校背负极大的财政包袱,或投人不足,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二是在一个区域大家都上相同的专业,势必形成重复建设。势必有的学校生源不足,从而造成设备闲置,资源浪费。三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现在热大家竞相上马,三年后可能就冷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极短,技能训练时间少,技术等级证书含金量不足。

4.教育管理机制灵活性不强,教学评价体制不合理。传统中职教育管理机制无法有效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实际需求,无法有效根据实际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缺乏应有的灵活性。校企互动型人事制度需要尽快构建起来,不然将会加大中职教育管理难度,无法有效提高教育管理质量和管理效果。中职院校学习评价主要以传统局面考试为主,导致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脱节,忽略了中职生核心能力实践能力的考评。这样的评价体制非常不合理,不利于学生主体性发挥。

5.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不够。理论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实践上专业内涵建设脱节。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层次性不清晰,高职教育没能建立在中职教育基础上,实现所培养的专业人才层次的衔接。高职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终结性教育,更谈不上对专科、本科、专业硕士等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研究。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理论研究,已不适应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实践上专业内涵建设脱节。在课程设置上,内容没有对应关系。政策上中高职招生受制约。

二、中职教育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强管理人员综合能力培训。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构建完善教育管理体系的重要前提。根据实际需要,构建集授权、监管和协调为一体的教育管理体系。

2.构建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设置大致概括为:A:文化基础课是提高学生素质,奠定专业基础,培养基本技能的基础课程。它的教学任务:一是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二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发展学生智力;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思想品质。B:专业理论课是学习专业理论,提高专业技能、培养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它的教学任务:一是传授专业理论知识,为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作好准备;二是担负着发展学生智力,提高专业技能的教学任务;三是培养职业素质。C:技能训练课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理论联系实际、掌握职业技能的重要课程,它在教学活动中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最好形式,也是教师对学生传授技术进行技能训练的基本形式,技能训练课应突出: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系统性与衔接性相结合,实用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特点。

3.构建教学管理系统,强化教学计划管理。教学管理系统从组织领导上实行三级管理,分层把关。一级是由校长决策,教导处执行的校级指挥系统。具体制定学年、学期和专项性的教学规划,组织部署教学常规和实验实习等工作的开展和落实,指导、协调、检查和考核教学和教研工作。二级是教研组长或专业组长负责的中层管理系统。负责落实学校的教学规划,具体制定本组的教学和教研工作计划,进行教学研究,推广教学经验,传播教学信息。三级是由备课组长负责的基层管理系统,安排落实学校和教研组或专业组的教学计划,进行集体备课,解决本学科教学和技能训练中的问题,具体落实教学目标。教学计划管理方面:一是严格执行教学指导计划。教导处根据国家的教学计划174和教学大纲,开足开齐课程,科学地编制课表。严格按照大纲进行教学。二是制定好教学实施性计划。教导处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教学工作实施性计划,它既有常规性的工作安排,又有突出教学改革的重点和具体措施。学科教研组必须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组具体情况制定实施性工作计划。提出各单元或章节教材的重点难点,制定落实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4.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强化技能训练。教师要注重备课,设计教学;认真上课,组织教学;加强辅导,延续教学;重视作业,补充教学;注重考查,检查教学。学生要注重预习,了解知识;认真听课,理解知识;搞好复习,巩固知识;加强练习,运用知识;系统总结,掌握知识;注重实习,形成技能。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组织、指导和督促他们完成教学各环节的任务,并达到最佳状态,收到最好效果,进而使教学的各环节形成有机序列,获得教学活动的整体优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技能训练方面,先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措施,教育学生树立“有一技之长是立身社会的资本”的意识。其次是要全面调整教学计划。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目标制定新的大纲要求,压缩理论课时,增加实训课时。第三是实习教学课堂化。实习过程必须体现讲解、演示、练习、讲评四个环节。第四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评选出“技能训练标兵生”和“技术能手”进行表彰奖励。毕业时进行技能鉴定,颁发等级证。第五是建立规范的实习实训档案。

5.中高等职业教育要协调发展。改革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实现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业务层面的统一管理。逐步完善中等与高等、职前与职后职业教育衔接融通的多种模式,拓展高技能人才向上延伸培养的空间,有必要采取多种措施探索职前与职后、中职与高职专科、高职专科与技术本科、技术本科与专业硕士等紧密衔接沟通的渠道,真正形成开放、灵活、顺畅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明确中职和高职定位,制定完善中高等职业教育不同层次和类型的专业教学标准,系统化设计中高职专业课程内容。改革招生制度。根据专业特点探索技能测试的内容和方式,进一步拓宽中职生进入高职院校的渠道。

中职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师资队伍;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7月8日

一、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师资总体数量不足。中职学校教师教学工作量非常大,导致教师长期处在超负荷工作状态,影响教学质量,无法保证教师参加教学研究、学术交流、科研开发、培训进修和企业实践调研,教师整体素质得不到提高。

(二)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1、学历、年龄、职称结构不合理。中职学校普遍存在年轻教师多,中年教师匮乏。技术职称,初级职称教师多,中级职称教师少,特别是重点专业具备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更少,职称结构不合理。

2、专业课指导匮乏。普遍缺乏生产一线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差,专业技能、教学能力不足,职业技能较缺乏。有的专业实训教师严重匮乏,学生实践技能训练无法保证,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3、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缺乏。特别是新增的专业,缺乏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梯队不健全,开展创新能力弱,专业建设发展滞后,给人才培养带来困难,限制中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4、“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由于教师总量不足,教师的教学工作处于超负荷状态,定期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动手能力和培训进修无法保证;由于机制和奖金的制约,真正承担教学工作的企业兼职教师数量不足,尚未形成由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

二、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对策

(一)抓好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的落实。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是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也是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依据。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应全面分析队伍现状,根据学校发展目标,科学预测未来五年师资需求,就教师队伍发展规模、学历、年龄、职称结构、“双师型”要求等提出建设目标,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具体措施,工作进程、考核方法,以确保师资建设目标工作落到实处。

(二)拓宽教师聘用渠道。中职学校教师数量不足,应拓宽教师招聘渠道,尽快改善师生比不合理状况。

1、加强新教师招聘工作。学校根据专业建设发展需要,按照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定和程序,完善教师招聘制度,确保招聘质量,新进教师一律实行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合理管理,补充教师数量不足,优化学历结构。

2、加大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力度。按照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必须有机制和资金保证。从企业、科研单位引进优秀人才,吸引既具有丰富生产一线实践经验,又具有出色专业技术能力的技术专家和高技能人才来校担任教师,可以促进专业、学科建设和发展,又能满足“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要求。

3、做好兼职教师管理。中职学校兼职教师数量偏少,应适当扩大兼职教师数量,建立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通过招聘的形式,从企业、科研单位选聘技术人员和技能人才,建立“兼职教师库”。在兼职教师的教学任务、聘用待遇、时间安排等方面灵活创新,吸引更多的企业优秀人才来学校兼职任教师。制定办法,加强管理,培训教育,动态考核,确保教学质量。

(三)加强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学校要制定政策和激励机制,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抓紧培育造就一大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尽快形成以高水平、专业带头人为领军人物,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中坚力量,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互补梯队,结构合理的专业发展团队。学校对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委以重任,在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科研开发、学术研究等方面听取他们的意见,并给予人力、财力保证。创造条件,有计划选送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参加出国、部级、省级的培训,了解专业发展,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建立和完善“双师型”教师管理制度,将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作为检查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内容,使“双师型”教师的聘用、培养、培训、考核等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其次,学校应加大从企业招聘符合教师资格条件的技术人员和技能人才力度,面向社会、企业聘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发挥其具有丰富企业生产一线实践经验的优势,实现中职课程教学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的对接;最后,学校应高度重视现有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对于缺乏生产一线实践经验和技能的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有计划、分步骤,安排到校企合作、对口企业进行实习和技能训练,做到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相结合,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提高技能水平和动手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杜圆弦.中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途径[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1.

[2]严新乔.宁波市中等职业教育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选择[J].中等职业教育,2006.18.

中职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产学结合 高职教育 教学管理

当今世界,社会高速发展,知识飞速更新,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这种新情况下,高职院校必须尽快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延伸为社会服务的职能,为此,只有走产学结合这条路才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长久之计。因为只有产学结合才能及时把学校的知识转化成对社会和企业有用的技术,达到教育为社会服务的目的。面对社会的纷繁复杂,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高职院校必须建立相应的产学结合教学管理模式。

一、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各高校根据学校实际和当前发展形势需要,坚持以制度规范办学行为,不断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严格管理、规范管理、科学管理,不断提升教学管理水平,确保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教学管理人员掌握着教学运行的整体情况,因此要加强对教务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参加教务管理干部培训,提高业务水平。还可分批选派教务管理人员到优秀院校参观学习、挂职培训等。此外,还应充分发挥教学指导专家在教学工作中的咨询、参谋作用,结合教学管理委员会,加强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和分类指导。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学校的灵魂,教师的能力决定学生的质量,面对于本科生的竞争,高职学生要有自身的优势,即理论知识+技能。为此,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是专兼结合的形式,专职教师侧重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兼职教师侧重聘任引进和科学使用,在提高素质的同时不断优化队伍结构。此外,为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要以系部教研室活动的形式对校外兼职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并由系部深入兼职教师的课堂进行指导,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

同时,学校应建立教学一线教师反馈体系和学生评议体系。教师应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反映到学校,学校高度重视其中的问题,使之获得及时有效的解决。建立学生评议,是为了能让学校了解教师的教育工作情况,决定是否继续聘任该教师。分为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重视的是结果,以对被评价者做出全面的坚定,分出等级,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效果做出等级评定,主要用于教师聘任、增加薪酬等。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进行中,为是教学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修正自身,及时修改或调整教学计划,以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使教师完善自身的发展。

四、改进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要贯彻德国“行动导向”理念,课程开设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课程内容以满足工作需要为前提,每门课程都有明确的任务目标,课程实施以学生为主体。

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但是要居于中职教育之上,要定位在本科教育和中职教育的中间,高职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与本科生和中职学生均有一定程度的交叉,在技能水平上要较本科生有优势,在理论知识上较中职生丰富扎实,但既不能超越本科生也不能低于中职学生,真正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成功的高职教育。简单来说,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可以概括为:理论足够用,实践能力强,面对一线下得去,能力用得上,人在一线留得住,岗位工作上手快,走向未来的特色鲜明的“一线”型高技能人才。因此,要大大提高实践课程的比例,对理论性极强、较难理解的课程要适当降低课时量,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真实感受知识的应用。按照企业的需求,适当缩减部分公共课程学时,或将部分公共课程设定为选修课,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学习专业技能。

对高等数学(经济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等课程,在明确课程定位和目标的基础上,选取“贴近生活、切实可用”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当前课堂教学以多媒体为主,为提高教学质量,应敦促教师及时更新教学课件,经常开展精品课件比赛,激发教师教学、备课的积极性。

五、教学资料的收集与管理

教学管理人员应坚持收集每届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每学期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等,促进教学文件的齐全规范。人才培养方案应共享,方便相关教师查阅。对教材的选用提出规范的要求,优秀教材和高职高专教材的选用应保持在教高的比例,确保低价优质教材进课堂。图书馆应定期更新图书,增加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的采购,让师生能够同时共享,满足工作和学习的需要。

六、确定主题,开展教研室活动

系部教研活动是发挥教师集体力量、开展教学研究、深化课程改革、教师之间彼此交流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针对系部教研活动有名无实的问题,应制定教研室活动规范,按时开展教研室活动,教研活动要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改进和完善系部教研活动的运行方式和管理制度,努力提高系部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求教研室做出每学期的工作计划,每次活动做好活动记录和考勤记录,并适时进行监督。

高职教育所强调的是实践教学条件,如果完全靠学校自己来完成是难以实现的,一方面学校是非营利性机构,财力有限,很难为所有的专业建设所需要的实践教学基地、实训室等,另一方面,即使校内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室)建设比较齐全,也一定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未来上岗工作的真实职业环境有一定的差别,况且社会在发展,技术在进步,企业技术更新和产品创新的速度,使得校内实验、实训设备的更新倍感压力,因此,依托企业合作办学,既可以充分利用社会现有资源,又可以有效解决实践教学基地的问题,让学生在实习实训中感受本职业的真实环境。另外,学校可以从众多相关企业中选择较适合的企业进行合作,当该企业与该领域发展前景不相匹配时,学校可以另辟新企业。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基地,不仅在时间上具有规律性,而且大大缩减职工工资成本,并且学生容易管理。在实训中,企业可以对学生同步进行考察,筛选优秀学生待毕业后成为企业一员。

通过调查问卷,87.5%的企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是技能型+素质型,因此,培养技能型高素质人才是高职教育的首要任务。进行教学活动,首先要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设计是高职院校工作的中心,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首要环节和专业建设能否取得实效的基础,是教学工作的总纲领,因此,人才培养方案问题是教学工作的核心问题。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就要有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因此,既要有产方又要有学方来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制定出有产学结合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老师制定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的基础,老师在选取教材时都要遵循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所以,彼此是一脉相承的,学校与企业应在这方面重点加强合作,结合理论与实际的需要,完成教学工作的总纲领。

高职院校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出发,企业从产业的长远发展需要出发,都需主动要求与对方合作,并且通过一定的形式,建立相应的体制,以形成优势互补、互利互惠运行机制。学校和企业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系统,他们具有不同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分别遵循教育规律和生产规律以开展正常的活动。一般说来,产学双方合作进行教育取得的进展和成效,是以双方全面合作为基础的,是以科学研究为结合点,推动教学、科研、生产的三结合,推动企业经济的发展,企业从高校的科学研究优势中得到实惠,激发了支持学校培养人才的积极性,提高了开展职工教育和继续工程教育的自觉性,从而使产学双方进入教育和经济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中,不断提高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建立和完善合作的体制。

高职教育需要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教育者本身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既要符合现代高等教育对高校教师的要求,也要符合现实社会中职业岗位对技术开发人才的要求。高职教师不仅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而且应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此外,还应尽可能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产学合作,高职教师能够深入一线挂职锻炼,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长期实践,从而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和业务水平,积累实践经验。另一方面,通过产学结合,高职院校还可以从与专业相对应的行业企业中选聘能够进行教育教学技术专家或能工巧匠兼职上课,使他们成为高职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2012届高职毕业生的问卷调查,73%的学生希望找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技能型工作,大部分学生表示对理论课没什么兴趣,只想在实践中学习。

教育部、财政部决定从2011年至2015年共同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组织45万名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其中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培训10万名,省级培训35万名。对此,学校应积极选拔教师参加培训,切实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构建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技能型人才队伍。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在新聘教师时,应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比例,高职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职业素质、丰富的理论知识,更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让课堂与实践实现零距离。在于企业合作的同时,也进行教师的双师型培养,老师与学生在企业共同学习。

中职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中职院校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显著低下。而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应用则有效改变了这一问题,它是通过各种能力的本位教学方法为基础,却又不是具体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且通过不同方式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水平。

1.1行为导向教学法含义。所谓的行为导向教学法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当中,通过脑、手、心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本位和学生个性发展为核心的教学新方式,它的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共同完成需要完成的内容。这以教学方法最早出现于上个世纪之初,是德国教育学家乔治凯恩斯提出的,并以学生学习职业为向导的教育机制,也是目前世界公认的职业教育模式,为职业教育事业的更好发展创造了先决条件。

1.2行为导向教学法内涵。行为导向教学法在职业院校教学中是一个从学生实际出发的过程,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学习,让职业院校的教学从注重过去的教学方法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过程,因此它是将学生与学习紧密结合的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大多人员都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得教师在教学中成为指导者、主持人的角色。行为导向教学法还注重体现学生主体,实现以学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准则。由于学生在这一环节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在教学中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辅导和促进学生成长,这一方面的学生学习知识不仅要达到学会,而且要实现学以致用的学习目标。

2行为导向教学在中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自从20世纪80年代德国职业院校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取得成功之后,其对德国教育事业发展起到巨大作用。近几年,我国职业教育逐渐将行为导向教学法作为教学重点,逐渐转变传统职业教育中理念与实践脱离的现象,实现了边学边教、边做边学的教学模式。但值得注意的是,行为导向教学法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它更为重要的是一种教学理念。因此在中职教学中,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的应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中职教学中存在问题分析

2.1.1教学对象的特殊性。由于近几年职业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生源质量状况与日下降,大多中职院校在生源招收中给初中、高中毕业生一个学习机会,更有甚者直接将没有毕业的初中学生招入学校。这些学生大多都是成绩差的学生,因此普遍存在弃学、厌学的情况,甚至还有部分学生是在父母强迫下才来读书的。总的来说,中职院校的学生普遍都存在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高、学习兴趣低、逆反心理突出、学习态度不端正的现象,这就给教学工作的开展增添了新的难度。

2.1.2教学模式创新不够。目前,我国中职院校在教学中面临着量大突出的难题,首先是学生学习上被动现象突出,注定性不强,使得课堂教学中教师虽然讲的天花乱坠、口干舌燥,但是学生仍然是我行我素、心猿意马,这导致课堂学习效率非常低下;其次中职院校的教学方式大多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教师将大部分教学工作完成后,学生依样画葫芦,却不能对知识融会贯通,时间累积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差。但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发展,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究竟是合适还是不合适值得我们探讨;在教学活动中,如今仍注重的是“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究竟学生能学到什么?我们在“教”的过程中有没有教会学生应有的知识?传统的应试教育让学生理所当然地认为是为了考试而学习,那么考试是否就是我们职业教育检验学生成绩的唯一方式?

2.2有效应用,解决问题。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和理论,通过与教学内容的相互作用,使学生自主控制学习,建构他们的知识体系,并实现他们自身认识结构的改变和完善。行为导向教学法是确保学生在从事职业技术活动时能够系统地考虑问题,明确工作步骤和工作时间,有效地与他人合作,形成较强的责任感和质量意识,同时行动导向教学法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活跃而自主的学习环境。在此,以电子技术基础中的“串联型稳压电源安装调试”为例进行说明:本次课的教学目的是理解串联型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会串联型稳压电源的安装调试方法和步骤。

2.2.1细心讲解有利于知识理解。通过教师讲解,要求学生了解本次课的目的、内容和方法,教师对实践装置进行介绍,要求学生熟悉本次实验课使用的设备、仪器,明确这些设备的功能、使用方法。教师可以边讲解边不范,并从不波器上观测电路波形。各小组长负责学生典型发言,根据教师的讲解内容,请学生回答应从不波器观察到怎样的波形。

2.2.2分组实施有利于技能掌握。由学生独立制定工作计划,根据本次实践要求,分组进行实践,各自的工作计划经过大家讨论,最终确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小组成员应明确分工,并实行任务轮换制,以便参加者能全面地掌握实践技术,提高动手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在整个实验进行的过程中,要做到经常性检查、中间检查、自查、互查、教师检查交替进行。除对工作计划以内的内容进行检查外,还应对工作安全和质量保证情况进行检查。学生完成接线后,自查、互查和老师检查三查确认无误后才能接通电源进行操作。如不能观察到正常波形,首先让学生自己分析原因,再由指导教师进行确认。

3结束语

总之,实践证明,利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实施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化,提高了学生的关键能力。同时,教学效率也得到了提高,有利于因人施教。但是在具体使用此方法时,应注意其应用策略,并应有与之相配套的教学评价系统、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以及相适应的实践教学环境,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较好的教学效果的实现。

中职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教师 职业倦怠 现状

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在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一个概念,主要用来描述个体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由于得不到有效缓解而产生的心理、生理上的疲惫。在我国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职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引来很多教育工作者投身到中职教育事业当中。但是由于诸多原因造成了国内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现象,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已经成为重中之重。本文主要是根据这种国内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现象进行相关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围绕教师工作相关的竞争压力大、总体工作量大,以及教师个人因素来对这个现象进行讨论。

一、工作竞争压力大

据教育部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08年,我国现有各级各类专职教师1463万人。以我国的北京市为例,据北京市教科院一项调查显示,北京市23所学校的中职教师人数已达到2500多人。据相关调查,目前北京市很多中职老师正在流行“下班上夜校”的充电行动。照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工作本身压力大、家长对老师过高的期望、教师之间的竞争和对老师学历的不断要求。但是经过调查,49%的教师认为工作压力最大的方面,还是来自于中职工作本身,因为他们要在工作中面对不同的学生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履行其重要的职责。比如很多学生厌学、基础差、课堂上难管理等问题,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去解决。更有我们所谓的“问题学生”,比如学习上完全没有上进心,不能正确的看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性情暴躁易怒,言语行动带有攻击性等。面对不同问题的学生,这些也给中职教师无形中增大了压力。往往中职教师他们付出了很多辛苦,但是得不到学生们的不理解,长久下去就对中职教师照成过大的压力。

任何一个行业,当其人数达到一定的饱和之时,都会给这个行业带来一定的竞争压力,身为中职教师这一职业的这样一个竞争压力大的行业,很容易使中职老师产生职业性的怠慢,容易使老师产生反感的情绪。通过相关的调查,也确定了中职教师现下人数众多,是中职教师产生倦怠现状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总体工作量大

另外工作压力大也是中职教师残生职业怠倦的原因之一。下面让我们来研究一下中职教师的工作内容:首先包括备课、写教案,然后是上课上自习,写课后反思;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包括语文老师的批改作文);组织出题,监考,阅卷,试卷总结,满分卷展示;教师学期工作计划,教师学期工作总结;教科研工作计划,教科研工作总结;学生发展报告,学生导师制计划;单元计划,单元反思,学科计划,学科总结;写政治学习笔记;每个想评职称的老师还要准备写职称论文,发表文章,制作课件,讲公开课;暑假学习培训等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职教师工作任务是很繁重的。在我国,教师每年在校工作时间为1300个小时以上。他们要随时处在应激状态,上课时要不断提醒学生注意听讲,下课后又要管理好学生的活动安排,保障学生的安全,放学后还要提醒学生完成作业等等。

现如今中职院校课程的工作内容已经随着社会的发展变的而增长,课程内容也变的越来月多样化,这当然是一个好的现象,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的话,对于中职老师来说就会带来一定的压力。在压力的同时还会出现一些例如工资奖金分配,福利待遇,职称评比等不公平的现象,这些都导致了中职教师的积极性普遍性的不高,这下现象的产生也是增加教师工作量会带来不良后果的原因,再加上工作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劳动价值与劳动报酬的反差较大,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就会频频出现。

三、个人的因素

学校,是一个组织系统,教师一旦产生了职业倦怠,就会导致教师的岗位变动,离职等现象的产生,就会为学校的行政与人事工作带来很大的变动。教师,作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弘扬者,要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的广阔前景及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加强职业认同感,悦纳自我,肯定自我,同时,学校还可开办教师的心理健康咨询,让教师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走出职业倦怠的阴霾,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工作中体验到事业的成功及学生的尊重,这种成就感可以帮助教师更多地体验到工作乐趣,从而缓解职业的倦怠感。我们中职教师还应该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积极参加学校、教研室或学生的集体活动,与学生、同事、领导和家长友好交往,建立和保持协调的人际关系。

为预防和缓解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我们的社会、学校及教师个人三方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中职教师去预防和走出职业的倦怠,给中职教师充分的经济保持与社会地位。使中职教师能够体验到工作的成就感,保持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综上诉述,中职教师的倦怠现状对我国国内的教育事业有着很大的影响,我们应该从造成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入手,从根本上激发中职教师的工作激情,从制度上真正的关心中职教师,爱护中职教师,鼓励中职教师,帮助他们不断完善的自己,使他们从自己的内心里喜欢自己的职业,从而对教师的职业更加热爱,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当中,使我国的中职教师职业更加蓬勃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永鑫,杨淑芸.教师工作倦怠及其干预[J].当代教育科学,2004(04).

[2]刘永兴,张敏.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10(01).

[3]邱小捷,王江奇.中职教师职业倦怠心理透视[J].中国高等教育,2005(11).

[4]赵玉芳.中职教师的职业倦怠与保健[J].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5(10).

中职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决定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因素。职业教育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各校在争抢生源、放宽准入标准的同时,开始注意通过强化教学质量以满足社会需要。为掌握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现状,我们围绕中职学生对中职学校的认知、专业认知、学习态度和教师评价四方面,设计了相关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72份。调查对象为开封市中职学校、技工学校一、二年级学生,其中,男女生分别是628人和344人。调查时间为2014年9月到11月。调查中,我们发现中职学校在职业教育的理念、思想、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教学管理不够规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偏重理论教学、技能实训教学少、“双师”型教师紧缺,生源质量不高,校企合作不够紧密,教学研究力度不够,师资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其中,教育教学质量问题尤为突出。这些都给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原因是在招生日益吃紧的情况下,学校把招生作为“天字号”工程,只要能找到生源,就是最大效益,忽略了教学管理和质量效益的权重。因此,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育理念的实现是当前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尽全力抓紧抓好。

二、中职学校教学工作的现状

(一)教学管理观念陈旧,教学目标模糊。进入新世纪,有很多学校仍然走不出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的阴霾,缺乏对现代职业教育趋势的了解和驾驭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能力。不少管理者认为只要把学生招进来,维持着不出事就万事大吉。没有把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能准确把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调查显示,仅32%的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感到满意,62%的学生感到在学校无所事事,学不到东西;32%的同学没有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团学活动;56%的学生认为教学管理工作没有吸引力;60%的学生认为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不够丰富多彩。(二)教师教学能力不强,教学工作缺乏动力。从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状况看,严重断层已是普通现象。最年轻的教师也在30岁以上,老中青传帮带链条已脱节。相当部分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多沿用传统模式,加上不肯动脑筋,不善于探索和反思,教学能力欠缺。教师“关门教书”,学校“封闭管理”,不仅使中职教学工作缺乏推助动力和时代气息,而且成为严重制约中职学校教学工作创新的瓶颈。调查显示,70%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中心,教中玩,做中学,教法灵活;90%的学生喜欢平易近人、性格活泼的教师。(三)教学内容繁杂,教学管理缺乏规范。自从中职教育进入自主择业的教育体制改革后,大部分学校充分利用办学自深化学校改革,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但也有少数学校忽视职业教育规律,忽视教学改革的科学性,课程设置随意性和教学盲目性较大。以德育课为例,目前该课程开设不全或课时不足的现象比较突出。学生对什么是德育和学校的德育工作知之甚少。60.4%的学生不是很清楚什么是德育课以及中职学校应开设哪几门德育课程;近56%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不了解,具体表现在对本专业学习缺乏兴趣、不清楚所学专业应开设哪些课程、不了解专业对应的职业群。学生在专业选择、就业定位和未来发展方面普遍存在着较大盲目性,这和学校的教学内容繁杂、教学管理缺乏规范有直接的关系。(四)教学工作人员配备不足,教学管理缺乏条理。中职学校扩招,不仅带来繁重的学生管理和沉重的教学压力,而且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师生比普遍超过1:30,大大超过了国家规定的1:16的师生比例标准。究其原因,一方面受编制的限制,学校进不了教师,也留不住教师;另一方面,由于教师没有编制,聘请的编外人员全靠学校本身的办学收入支付他们的报酬。为减轻学校经费压力,学校在用人上能减就减,能不请就尽量不请,因此,出现了很多学校一个教师上几门课程,一个教师每周课时数都在20节以上的情况。同时,由于教师严重不足,学校只能东拉西扯,东拼西凑,上到校长、下到司机都安排当班主任、当实训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几乎是放空档运转和兼职上岗,谈不上配备专门的人员从事教学管理,导致教学检查和教学督导等日常的教学管理活动流于形式,教学研究力度不够。所有这些,都是目前中职学校教学管理不到位、不规范,教学质量严重滑坡的主要原因。(五)中职生的现状加大了教学管理难度。目前,中职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厌学现象。研究表明,三分之一以上的中职生有厌学情绪。相当一部分学生上学是因为没有考上高中,或不够打工年龄,在免学费并可享受国家“雨露计划”政策的引导下选择了中职学校。在我们的调查中,当问及“决定选择现在专业的是……”这个问题时,39.2%的学生选择父母安排,32.1%的学生选择教师推荐,只有23%的学生是自主选择。这种多数是被动、无奈甚至是强迫的选择,必然造成学生对学校生活不会有强烈的愿望和期待。当问及“你是否有现在和未来三到五年的学习和工作计划”时,55%的学生没有学习目标和生活目标,43%的学生没有学习知识的积极性,甚至有不少学生直言就是奔着钱来的。他们难以理解学习的真正目的,更不能将自己的学习和自己未来的发展真正联系起来,反映出当代的中职生缺少上进心和自信心,缺乏理想信念和人生目标。

三、提高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举措

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密切配合,协调一致,系统运作。(一)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首先,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职业学校的领导应走出学校,了解社会、市场需要什么样的技能性人才,需要人才的层次有多高,现在和将来需要的人才都一一进行罗列分析,然后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开设特色专业。把课程体系研究好,对讲授专业技能课的教师在授课前进行系统培训,然后让他们登台授课。并对每位专业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考核和奖评,以激励专业教师积极承接专业技能课的教学,使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与社会和市场人才的需求相对接。其次,正确处理教学质量与效益的关系。学校应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工作重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在质量中追求效益最大化。树立“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学校发展观,提高质量,形成特色,是职业学校发展的根本保证。不顾质量的数量和不顾效益的规模发展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最终将破坏职业教育的发展环境。(二)大力推行教学改革,适应社会发展。首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针对不同生源的学生,因材施教,追求实效。课前,布置预习作业,增强教学针对性。课中,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如创设问题情境、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情景模拟、多媒体教学、案例讨论、学生讲课,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运用盘点收获的方法,进行课堂小结,让学生在快乐课堂中品尝到收获的快乐。其次,突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加大校内基地建设,以及实施产教结合、校企合作,还要改变过去单一的实习、实训方法和目的,将课堂与车间、实训基地、设备、仪器有机结合,实现讲练一体,使实习训练与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相结合。(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教学管理内在动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内在动因。教学目的和管理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和配合,只有把学生学习兴趣和自觉性充分调动起来,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才能完成教学管理任务。因此,在整个教学管理过程中,首先要教育和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树立“上中职学校不是选择了失败,而是选择了另外一条通向成功道路”的观念,从而解决好学习为了什么、为谁而学习的根本问题。众所周知,害怕学习、害怕上课、害怕考试是中职生的通病。处在这种心理状态下的中职学生,特别需要沟通和交流。如果教师课前不布置预习作业,不进行课前辅导,而是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就会加重学生对学习的反感。因此,学校应将增强与学生沟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作为实施教学管理的切入点。学校教学管理的每个环节都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把握和贯彻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做中教、做中学的原则,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达到预期教学目的。(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教学管理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质量提高的根本,也是培养目标能够得以实现的关键所在。当前,中职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应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1)挖掘内部师资潜力。从事行政工作并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每学期必须承担相应的教学工作,可采取承担课程、举办专题讲座、指导实验实习、指导第二课堂活动等形式。(2)聘请“双师型”兼职教师。一是从企事业等单位选调符合要求的技术人员到职业学校任教;二是选派部分专职教师分期分批到企业生产一线锻炼或到条件好的实训基地进修;三是在中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中,注意培养和造就一批“双师型”、创新型、高素质的优秀教师。(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其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五)严格教学、考试管理制度。考试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不少中职学校学生利用手机拍照作弊,挂学籍补考已是不争的事实。怕严格管理造成学生流失是当下不少管理者的共识,对于外紧内松的管理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学校对学生“学”和教师“教”的评价也只能流于形式。因此,加强教师日常教学考核评价工作至关重要。一是学校督导组要严格审查各门课的授课计划;二是考试命题实行命题自查、互查、审查三审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同时与教师教学考核相结合;三是建立试卷分析制度,每门重头课教师均要写出试卷分析报告并留档存查,为下一步改进教学工作提供依据;四是加强考风建设,严格考场纪律;五是改革考试方法,可采取笔试、口试、试验、上机、情景模拟、实地调查等形式,不仅要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基本技能水平,而且要考察学生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交往能力,使考试起到促进教学的作用。

四、结论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技能人才,也是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要培养大批怀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而且要让受教育者牢固树立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这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因此,提高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让每位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是职教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王建体 单位: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学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Z].2014.

[2]周龙.对中职学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几点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6,(32):174-175.

[3]黄毅,向玉芬.浅谈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中职学校教学质量评估思想[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07,(S1):301-302.

中职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人才培养;中职;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9-0122

中职学校没有升学压力,相对于专业技术科目来说,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较低,没有充分认识到语文和就业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对人才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认识不足,一些中职语文教师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应付了事,学生没有学到真正的语文“职业味”知识,在就业工作中碰到一些非专业的技术问题时便不知所措,从而导致学生就业失败或工作能力降低。本文试就中职语文教学与学生就业关系进行分析,探索中职语文教学适应学生就业工作需要的有效教学途径,以供同行借鉴。

一、从学生就业工作中看中职语文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就中职毕业生而言,除了要求具有熟练的专业技术知识之外,大体上要做好以下就业准备程序:

1. 面试。面试的核心是考核毕业生的综合口头表达能力,如何组合头脑里储存的知识,用嘴巴把它们表述出来。所谓语文即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中职毕业生的就业面试和语文有很重要的关系。

2. 简历报告的撰写。中职毕业生就业面试的同时还准备有个人简历发展报告。个人简历发展报告撰写水平体现一个中职学生的语文水平。中职教育语文同义务教育语文有所不同,侧重于学生就业技能表达的培养,侧重于应“付”实践工作生活。

3. 工作中的语文知识需求。在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中,中职毕业生会要求上交工作计划、总结、商业合同、市场调查报告等工作材料,这些材料的结构是有固定格式的,在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一般会贯穿有这些知识材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改革创新、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能真正学到这些知识。

二、提升中职语文教学“职业味”的主要方式

根据中职学生的就业特点,中职语文教学应该围绕毕业生工作的职业特性,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对症下药,抓住毕业生工作职业中常经历到实际问题开展教学工作,作为学校多年学生实习工作的带队教师,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教学方式来提升中职语文教学的“职业味”。

1. 通过练“读”,锻炼提高学生的“说”。众所周知,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有些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为人低调,不够大胆。上课时,教师提问不敢回答或不敢说好。在企业到学校进行招聘面试时,笔者曾经发现有些学生上台面试时很拘束,说话时停时断,导致面试失败。究其原因,平时练“说”功夫不强,心理素质差。所以,为了加强学生的“说”,教师应让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来读课文,中国有句俗语:“一回生,二回熟”,有意识地锻炼这些学生的朗读,可以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在练习朗读的情况下,逐步锻炼学生“自说自话”,“说”自己的家乡、亲朋好友的事、“说”学习上的事等自己熟悉的事情。笔者的做法是:(1)根据班级人数,用纸条写上序号,把所有纸条放到空盒里,每个学生轮流抽签,按照自己顺序轮流上台说话;(2)确定50道学生易说的说话题目。由学生抽签,抽中哪道题目就说哪道题目。公平、公正抽签,提高学生兴趣,学生积极参加,通过多次锻炼学生的“说”,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效果良好。

2. 作文课内容倾向于学生的就业实践需要。中职毕业生在校时间短,一毕业就直接走向社会就业。在就业工作之后,经常性的写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等。因此,在教学当中,作文课时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就业需要,带领学生开展课外调查和勤工俭学,然后学习撰写各种应用文文种如商业合同、市场经济调查等,作文课中加强学生这方面的练习,能提高学生的内在知识素质。

3. 采用现代多媒体手段,提升学生语文文字输入效率。在任何工作岗位中,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输入语文文字,就不能胜任工作,这是时展需要,也是中职学生的职业内涵。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大能力,其中的“写”包含有职业味颇浓的语文文字输入能力,通过思考的同时,能够同时书写,形成文章。写得好、写得快体现了一个学生的表达能力,这是任何一个单位的领导非常欣赏的。

4. 根据不同专业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中职学校有不同的专业,语文教学应该根据不同专业调整教学内容。如在旅游专业和商务越南语专业语文教学工作中,笔者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酒店与旅游服务专业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说”的能力,带领学生走访凭祥市著名的旅游景点和边贸点后,由学生扮演导游身份给游客(学生)讲解旅游景点或边贸点;而对商务越语的学生侧重于中文和越文写作的转换练习,提高学生的知识应变能力。

三、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 教师言传身教。由于中职学生文化素质较差,对写作比较头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示范、做演讲,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2. 加强教学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教学缺陷或漏洞,教师只有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反省教学方法、手段、学生反映等等,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

3. 加强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语文教师在学生就业后,跟踪学生就业去向,多和学生沟通,了解自己语文教学知识在学生就业工作中应用情况,可以不教哪些内容,应该增加哪些内容,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出自己的语文教学工作“职业味”,以适应时展和学生需要。

实践证明,以上几种措施对于很好地实施中职语文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可以促使中职学校的学生正确面对自己的就业形势,同时也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教学效率,可谓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 吕英芳.强化教学改革 提高实践技能[J].职业技术教育,2012(5).

中职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笔者所在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已全面展开,并确定了“以学科信息化发展为重点、以信息化教育资源库为难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点面结合、建成体系”的战略方针,探索学校教育信息化。

一、教师是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根本力量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是教学信息化。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根本力量,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和能力是关键中的关键。浙江信息工程学校充分利用“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这个载体,有效推进了学校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和能力,打好建设教学资源库的基础。

为了加强对“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项目”实施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十二五”信息化建设规划、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和相应的实施细则、培训计划等。在每年的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师培训计划及教学工作中给予体现,合理安排教师的学习培训和研讨活动。在人力和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持,推动项目的实践与研究。同时选派教师参加省级培训和校内培训。利用每周两次的集中上课和平时自学,教师之间相互研讨,这些参训教师在严格组织培训的过程中逐渐成长为学校的项目骨干。

参加的项目培训教师包括各学科、各专业,要求每位教师都接触英特尔项目,都能利用项目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同时,学校再组织该项目学习的佼佼者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培训制定严格的考勤制度,整个培训效果明显,成绩显著。在学习中实践、在体验中反思,使教师们逐步树立起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新的教育理念。

在项目的培训学习中,通过“任务驱动”“结对互动”“共同探究”等过程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一个教学任务实施过程中许多内容都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就促使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转变思维方式。使以教师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更加牢固地树立起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生动实用的学习能力,一种全新的学习意识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这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做到的。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们在讨论中涉取知识,通过上网查找资料了解掌握企业的运营过程、市场规则和企业的运营规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学习效果明显好于传统的教学效果。

二、整合信息化学科教学资源库

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教学资源库汇集了最佳教案、课件、最佳动画制作、最佳教学效果,教学资源库则需全体教师共同研究、探索、收集、编制。教学资源是教学改革的系统工程,是教学的宝贵财富。

笔者所在学校目前开发的资源库有两大类:

1.精品网络课程建设

课程是教学的核心,课程涵盖了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等,几乎包括了教学的全部。为了突出课程的基础,教师自主编撰了包括教案、辅助教学媒体、配套练习、授课计划等四个方面在内的课程内容。

2.试题库的建设

考试是教学的评价手段,目前的考试大致可分为三类:过程性评价为主的阶段性考试如单元、章节等考试;终结性评价为主的结业考试如期终、毕结业、考级等考试;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实践性考试如实训、见习、实习等考试。

为提高试题的科学性、合理性、随机性、建立试题库是必要的。每卷试题都由主观命题和客观命题构成、同时增加命题的可选择性、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每卷试题均附有标准答案、供教师选择、起到方便教师的作用,使大家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腾出时间进修业务知识,参加更多的听课等教学研究。

三、深入开展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

教育信息化是与教育改革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与不断发展的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何完成中职教育对中职学校的要求,如何完善教育信息化的硬件、如何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使教育信息化落到实处,笔者认为在研究教育信息化的同时,必须深入开展教育信息化的科研工作,探索教育信息化的规律性、层次性、有效性。

1.课题研究奠定教学资源库建设基础

目前,笔者所在学校已完成教科规划课题《网络环境下中职教学资源的校本化研究》,决定学校要建立校本化教学资源库,以满足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与管理教学成果、教学研讨、信息交流的需要。课题组收集全校的教学资源,并对其进行分类整合,更在校园网上为教师开设了培训课,使每位教师都能熟练地将本人资源传到网上。学校各教研组积极组织教师在学校内网教育资源库上传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教师每学期在资源库上传自己精心编写的教案不少于2节;上传自己制作的精品课件(PPT)每学期不少于1件。

课题组提供了教学交流探讨,资源递交审核管理系统、资源共建激励系统三个功能模块。制订了课件审核标准;教案、试卷审核标准;录像审核标准等三项评价标准;制作了“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教学资源库网页”、作了教学资源库在教学中的运用总结调研。

此外,课题《基于Modle的中职生网络继续教育平台的研究》正在研究中,该课题有五项内容:开源网络教育平台Modle系统架构研究和界面改良、开发面向中职生技能提升继续教育的样板课程、“角色扮演”型教学法的方案改进的设计和Modle应用平台改进、Modle网络学习方法研究,寻找适合中职生技能提升继续教育的学习方法,网络学习评价和跟踪体系研究。该课题研究将为专业老师提供平台应用培训,为平台推广和创建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奠定基础,是学校教学资源库的深化应用。

2.校园网链接外界教育资源

校园网是学校教师教育资源共享的平台,我们充分开发整合校内教育资源的同时,链接校外的教育资源库,使广大教师能博采众长、启发思维。如:校园网链接名师讲堂,在校园网上开设世界顶级名师课堂,观摩国际大师的授课视频;教师读书心得上校园网;每节公开课的教案网上展示;外来的学科资料网上展示等等都成为老师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源泉,拓宽了教师的教育视野。

3.充分创设教育信息化的氛围

氛围是培养情感的重要条件,因此学校要积极营造教育信息化的氛围,使大家感到教育信息化就在身边。为此,学校要求每个教研组编制电子小报,促进教研组乐于合作探究、有目标追求、展示自我。各教研组已编制内容丰富,体现学校各教研组风采和学科内容的电子小报10多份;为便于教师们多方面了解学习,教科室每周在校园网“教科园地”推荐1~2篇教育资讯,外出培训教师写的学习体会文章20多篇,在校园网上与全校教师分享,提供给教师学习。

中职教育要加快发展,就必须加大中职学校发展的力度。中职学校的发展很重要一条是中职教学改革,由于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决定了教育信息化是中职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建设好教学资源库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系统工程,我们必须扎扎实实搞好资源库的建设,为培养一代高素质的劳动者和第一线专业技术人员贡献力量!

中职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师资队伍;问题;对策

一、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师资总体数量不足

近几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大力发展,学校扩大办学规模,增加招生人数,但教师数量增长远不及规模增长速度。中职学校比较理想的生师比是18:1及以下,但目前生师比高达25:1以上,个别专业生师比达到50:1。由于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中职学校教师教学工作量非常大,导致教师长期处在超负荷工作状态,影响教学质量,无法保证教师参加教学研究、学术交流、科研开发、培训进修和企业实践调研,教师整体素质得不到提高。

(二)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1.学历年龄职称结构不合理。教师整体学历水平是反映教师队伍质量的主要指标,是保证中职学校教育质量的基本条件。中职学校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的教师仅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0%,研究生学位比重偏低。教师年龄结构、职称结构比例严重失调,中职学校普遍存在年轻教师多,中年教师匮乏。技术职称,初级职称教师多,中级职称教师少,特别是重点专业具备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更少,职称结构不合理。

2.专业课实习指导匮乏。中职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师过多,占专任教师总数比例的60%以上,专业课教师,特别是实习指导教师严重不足,文化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比例严重失调。中职学校专任教师80%以上是直接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学历高、基础理论比较扎实,但普遍缺乏生产一线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差,专业技能,教学能力不足,职业教育理论较缺乏。有的专业实训教师严重匮乏,学生实践技能训练无法保证,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3.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缺乏。目前,中职学校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严重不足,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和领军人物匮乏。特别是新增的专业,缺乏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梯队不健全,开展创新能力弱,专业建设发展滞后,给人才培养带来困难,限制中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中职学校专业、学科带头人与骨干教师应呈合理比例结构,不要求所有专业都能聚集很强的力量,但必须在骨干专业上有自己的特色,形成品牌。

4.“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滞后。“双师型”结构是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一项特殊指标,也是影响中职学校办学质量与特色的主要因素。当前,中职学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尚未真正形成。主要原因有:受定编和待遇的限制,引进、留住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困难;由于教师总量不足,教师的教学工作处于超负荷状态,定期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动手能力和培训进修无法保证;由于机制和奖金的制约,真正承担教学工作的企业兼职教师数量不足,尚未形成由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

二、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1.抓好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的落实。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是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也是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依据。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应全面分析队伍现状,根据学校发展目标,科学预测未来五年师资需求,就教师队伍发展规模、学历、年龄、职称结构、“双师型”要求等提出建设目标。并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和具体措施,工作进程、考核方法,以确保师资建设目标工作落到实处。

2.拓宽教师聘用渠道。中职学校教师数量不足,应拓宽教师招聘渠道,尽快改善师生比不合理状况。

(1)加强新教师招聘工作。学校根据专业建设发展需要,按照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定和程序,完善教师招聘制度,确保招聘质量,新进教师一律实行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合理管理,补充教师数量不足,优化学历结构。

(2)加大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力度。按照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必须有机制和资金保证。从企业、科研单位引进优秀人才,吸引既具有丰富生产一线实践经验,又具有出色专业技术能力的技术专家和高技能人才来校担任教师,可以促进专业、学科建设和发展,又能满足“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要求。

(3)做好兼职教师管理。中职学校兼职教师数量偏少,应适当扩大兼职教师数量,建立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通过招聘的形式,从企业、科研单位选聘技术人员和技能人才,建立“兼职教师库”。在兼职教师的教学任务、聘用待遇、时间安排等方面灵活创新,吸引更多的企业优秀人才来学校兼职任教师。制订办法,加强管理,培训教育,动态考核,确保教学质量。

(4)建立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深化中职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按照“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合约管理”的原则,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打破在编教师与聘用教师的身份界限,由按身份管理转变为按岗位管理。在绩效考核的基础上,按岗聘用,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吸引岗位教师。

3.加强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学校制定专业、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提出措施,重点培养,落实到人,专业学科带头人在本专业、学科中应有较高的造诣和声望,充分发展专业、学科带头人在专业建设和发展、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能力中的作用,专业办出特色,形成品牌。学校要制订政策和激励机制,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抓紧培育造就一大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尽快形成以高水平、专业带头人为领军人物,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中坚力量,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互补梯队,结构合理的专业发展团队。学校对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委以重任,在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科研开发、学术研究等方面听取他们的意见,并给予人力、财力保证。创造条件,有计划选送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参加出国、部级、省级的培训,了解专业发展,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学校建立教育教学专项奖励基金,按贡献、成果、业绩给予奖励,提高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待遇,实行津贴制。专业、学科带头人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考核,不符合条件的取消其资格。

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对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企业生产一线实践经验提出明确的要求。首先,建立和完善“双师型”教师管理制度,将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做为检查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内容,使“双师型”教师的聘用、培养、培训,考核等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其次,学校应加大从企业招聘符合教师资格条件的技术人员和技能人才力度,面向社会、企业聘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发挥其具有丰富企业生产一线实践经验的优势,实现中职课程教学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的对接。最后,学校应高度重视现有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对于缺乏生产一线实践经验和技能的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有计划、分步骤,安排到校企合作、对口企业进行实习和技能训练,做到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相结合,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提高技能水平和动手能力。并进一步完善“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将“双师型”教师纳入培训规划,充分发挥培训基地和高职院校资源和人才优势,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发展、技能培训,参与产学研结合工作,不断提高科研与开发能力,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中职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师资队伍;问题;对策

一、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师资总体数量不足

近几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大力发展,学校扩大办学规模,增加招生人数,但教师数量增长远不及规模增长速度。中职学校比较理想的生师比是18:1及以下,但目前生师比高达25:1以上,个别专业生师比达到50:1。由于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中职学校教师教学工作量非常大,导致教师长期处在超负荷工作状态,影响教学质量,无法保证教师参加教学研究、学术交流、科研开发、培训进修和企业实践调研,教师整体素质得不到提高。

(二)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1.学历年龄职称结构不合理。教师整体学历水平是反映教师队伍质量的主要指标,是保证中职学校教育质量的基本条件。中职学校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的教师仅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0%,研究生学位比重偏低。教师年龄结构、职称结构比例严重失调,中职学校普遍存在年轻教师多,中年教师匮乏。技术职称,初级职称教师多,中级职称教师少,特别是重点专业具备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更少,职称结构不合理。

2.专业课实习指导匮乏。中职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师过多,占专任教师总数比例的60%以上,专业课教师,特别是实习指导教师严重不足,文化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比例严重失调。中职学校专任教师80%以上是直接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学历高、基础理论比较扎实,但普遍缺乏生产一线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差,专业技能,教学能力不足,职业教育理论较缺乏。有的专业实训教师严重匮乏,学生实践技能训练无法保证,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3.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缺乏。目前,中职学校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严重不足,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和领军人物匮乏。特别是新增的专业,缺乏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梯队不健全,开展创新能力弱,专业建设发展滞后,给人才培养带来困难,限制中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中职学校专业、学科带头人与骨干教师应呈合理比例结构,不要求所有专业都能聚集很强的力量,但必须在骨干专业上有自己的特色,形成品牌。

4.“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滞后。“双师型”结构是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一项特殊指标,也是影响中职学校办学质量与特色的主要因素。当前,中职学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尚未真正形成。主要原因有:受定编和待遇的限制,引进、留住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困难;由于教师总量不足,教师的教学工作处于超负荷状态,定期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动手能力和培训进修无法保证;由于机制和奖金的制约,真正承担教学工作的企业兼职教师数量不足,尚未形成由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

二、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1.抓好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的落实。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是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也是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依据。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应全面分析队伍现状,根据学校发展目标,科学预测未来五年师资需求,就教师队伍发展规模、学历、年龄、职称结构、“双师型”要求等提出建设目标。并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和具体措施,工作进程、考核方法,以确保师资建设目标工作落到实处。

2.拓宽教师聘用渠道。中职学校教师数量不足,应拓宽教师招聘渠道,尽快改善师生比不合理状况。(1)加强新教师招聘工作。学校根据专业建设发展需要,按照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定和程序,完善教师招聘制度,确保招聘质量,新进教师一律实行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合理管理,补充教师数量不足,优化学历结构。(2)加大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力度。按照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必须有机制和资金保证。从企业、科研单位引进优秀人才,吸引既具有丰富生产一线实践经验,又具有出色专业技术能力的技术专家和高技能人才来校担任教师,可以促进专业、学科建设和发展,又能满足“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要求。(3)做好兼职教师管理。中职学校兼职教师数量偏少,应适当扩大兼职教师数量,建立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通过招聘的形式,从企业、科研单位选聘技术人员和技能人才,建立“兼职教师库”。在兼职教师的教学任务、聘用待遇、时间安排等方面灵活创新,吸引更多的企业优秀人才来学校兼职任教师。制订办法,加强管理,培训教育,动态考核,确保教学质量。(4)建立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深化中职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按照“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合约管理”的原则,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打破在编教师与聘用教师的身份界限,由按身份管理转变为按岗位管理。在绩效考核的基础上,按岗聘用,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吸引岗位教师。

3加强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学校制定专业、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提出措施,重点培养,落实到人,专业学科带头人在本专业、学科中应有较高的造诣和声望,充分发展专业、学科带头人在专业建设和发展、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能力中的作用,专业办出特色,形成品牌。学校要制订政策和激励机制,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抓紧培育造就一大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尽快形成以高水平、专业带头人为领军人物,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中坚力量,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互补梯队,结构合理的专业发展团队。学校对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委以重任,在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科研开发、学术研究等方面听取他们的意见,并给予人力、财力保证。创造条件,有计划选送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参加出国、部级、省级的培训,了解专业发展,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学校建立教育教学专项奖励基金,按贡献、成果、业绩给予奖励,提高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待遇,实行津贴制。专业、学科带头人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考核,不符合条件的取消其资格。

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对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企业生产一线实践经验提出明确的要求。首先,建立和完善“双师型”教师管理制度,将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做为检查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内容,使“双师型”教师的聘用、培养、培训,考核等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其次,学校应加大从企业招聘符合教师资格条件的技术人员和技能人才力度,面向社会、企业聘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发挥其具有丰富企业生产一线实践经验的优势,实现中职课程教学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的对接。最后,学校应高度重视现有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对于缺乏生产一线实践经验和技能的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有计划、分步骤,安排到校企合作、对口企业进行实习和技能训练,做到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相结合,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提高技能水平和动手能力。并进一步完善“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将“双师型”教师纳入培训规划,充分发挥培训基地和高职院校资源和人才优势,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发展、技能培训,参与产学研结合工作,不断提高科研与开发能力,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上一篇:双语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汉语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