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材范文

时间:2023-03-18 05:46:38

中职教材

中职教材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教材;结构创新;创新方式;创新建议

1.编写中职教材结构创新的原因

众所周知,教改之舟已经进入“深水区”,光“刻舟求剑”显然不行,变则痛,痛则通,变通是《易经》的精髓。为什么要编写中职教材结构创新,其原因可以概括为八个字:“企需、人变、课改、求质”。

(1)企需

企业需要实际操作工人,需要实用技能人才,需要实用高技能人才。技工院校近十年学生培养输出多数是操作工,其次是实用中级技能人才,再次是高技能人才。中级技工很少当技术员,高级技工很少享受高级技工待遇。

(2)人变

80年代是高中毕业生或初中毕业生考技校,90年代是中学毕业生考技校,2000年初中没毕业学生直接入技校。

(3)课改

近些年来技工院校课改循序渐进,初见成效,势态良好。从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课课改,到实习实训课的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尝试,到去年3月份的一体化教学试点启动,从理实一体化到工学一体化的探究,都取得了良好成绩。例如辽宁煤炭技师学院一体化教学的总态势。

(4)求质

课改的目的是“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引文来自《党的十报告》)。教材结构创新,就是满足课改的需求,满足课程结构的新变化。如“活页式”教材结构就是满足于任务教学法和活动教学法的课改需求。

2.编写中职教材结构创新的内涵

本文以为,中职教材是“根据特定教育层次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而编写的”,为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而“编选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尽可能地采用不同的体系和编写风格,这就叫教材结构创新(引文来自《中国百科全书・教育》)。分四点深入解读:

(1)特定教育层次

我们所编写的教材,教育对象是初级工,还是中级技工,还是高级技工,还是技师,其层次要明确。

(2)规定教学任务

专业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也就是说编写中职教材,要吃透大纲规定及要求,更要吃透典型工作任务。

(3)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此话有三层含义:其一是考虑教育对象接受能力而编写教材,其二是编写成学科体系或任务体系或活动体系教材,其三体系是讲的编写结构问题,技能体系,如“活页式”教材结构体系。

(4)教材结构创新

教材结构创新,就是在现有的“学科式”、“教程式”、“讲义式”、“任务式”、“活页式”及“培训式”等教材结构基础上有所变动,有改良、有所突破或完全变成新的结构。

3.编写中职教材结构创新的方式

韦晓阳在《刍议中职教材编写模式的改革创新》一文中指出:“目前,中职教材较多的仍是以学科教材编写体例为主,系统性、逻辑性较强,但较少考虑与教学方式方法的配合,不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的改革需要,‘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不突出。以项目、任务、活动、案例等为载体、适应行为导向教学模式的教材比较缺乏。一些编者由于对中职课程改革的理解不够深刻,在对原有学科内容进行单纯的增删只后,将‘章节’的体例直接改为‘模块’、‘项目’、‘任务’,或将一些虚构的小例子穿插于教材之中,即当做案例教学教材使用,实质上扔未脱离学科式教材的窠臼。”(《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12年23期P82)本文以为,中职教材结构真正创新应该是按着国家人社部课改的精神,做到中职教材部分结构创新和全部结构创新。

(1)编写中职教材部分结构创新

广东三向教学仪器制造有限公司与多家技工院校合作,组织专家学者学习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广泛征询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广大工人对机电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等意见和建议,按着国家职业标准、一体化课程开发的标准和专业培养目标对机电等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典型载体,在章节教材结构基础上,大胆地进行了工作岛、训练目标和工作页的教材结构创新。

(2)编写中职教材全部结构创新

近两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在全国各地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校实验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学者编写了《照明线路安装与检修》、《电动机继电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设备验收与安装》、《零件加工》等活页教材。以任务活动结构彻底取代了章节结构,实现了教材结构全部创新。其用意以满足将原基于“知识储备型的课程”,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基于过程工作课程”课改的需求。

4.编写中职教材结构创新的建议

当前中职教材的编写应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对接行业企业一线 岗位要求与职业标准,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增强教材编写的针对性、时效性。教材编写既要与学生当前的文化基础相适应,也要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职业素养形成和职业生涯发展。为此就中职教材结构创新的相关问题,提出六点建议:

(1)建议学校组成课程设计专家、教育技术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学科专家等共同参与的教学资源开发团队,分教材编写项目设立教材编委会。

(2)建议学校组建教材编审委员会,切实开展工作,分别召开会议审核编写大纲和编写样章,提出修改意见。编写大纲要细化到:任务、活动。一,1,1.1等五个层次。

(3)建议学校在制定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方案的基础上,加强主编、副主编一体化课改及教材编写培训工作。

(4)建议教材主编、副主编、主审及参编人员,应该认真学木杰主编的《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一书,研读第四篇,即计划施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与描述、一体化课程描述与学习任务设计、学习任务描述与教学活动策划、学材开发与应用等内容。

(5)建议教材主编、副主编、主审及参编人员,要学习杨志安主编的《知识产权简明教程》第168-169页的内容,即我国《著作权法》第46、47条规定的内容,避免侵犯著作权的行为。负责教材编写的人还要学习汤宗舜的《著作权法原理》相关的内容。

(6)建议教材主编、副主编、主审及参编人员,还应该认真学习部级出版社的编册,如机械工作出版社的《作译者手册》,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的《著译者须知》。

参考文献

[1] 孙清娟、李永川.基于“工学结合”的“五化教学法”课程开发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12(23).

中职教材范文第2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材?出版规划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教材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为职业教育教学的顺利推进提供了物质保障,包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在内的全国37家出版社获得了首批中职德育、文化和大类专业课50多个科目的教材的出版资质,职业教育的教材出版门槛提高了,国家对教材的出版资质进行了规范。面对职业教材市场激烈的竞争和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怎样做好职业教材的出版规划,使教材能够适应时代的需求,更好地为职业教育服务,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一、研读、分析中职教育发展宏观政策和法律法规

教材是为教育发展服务的重要资源,教育发展有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从职业教育教材的出版的资格审批制度来看,国家已经把职业教育教材的出版提升到了国家宏观规划的战略高度,非常重视教材的质量。在宏观层面指导教育发展的就是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法律法规,因此,中职教材的出版规划必须紧跟国家发展中职教育的大政方针,认真分析、研究,从而保证在中职教材的出版规划中体现国家的意志。教材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除了本身具有的物质形态和内容,还具有社会价值、精神价值,因此是一种特传递思想和文化,体现国家发展教育的精神和意志的载体。研究国家发展中职教育的宏观政策,不仅有助于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还对教材的出版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与中职教育有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和指导文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同职业教育教材编写、出版有关的政策、文件有:《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申报、立项及管理意见》等。只有认真研究、透彻分析这些宏观政策文件,才能保证在教材出版中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教育发展方向。这也是中职教材出版规划必做的一项工作。

二、研究中职教育的发展走向

当今中职教育的发展趋势和走向也是教材出版规划的一个重要参考和指向。可以从国内和国外两个角度分析中职教育的发展趋势。在国内,一方面是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知识对中职教育带来的影响和改变;另一方面是专业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新动态,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带来的影响和更新。在国外,可以研究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教材出版经验,可以对我国中职教育的教材出版提供借鉴;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同样可以给我们带来启示。在中职教材的出版规划过程中,提倡将行业企业的专家、学科专家和教育部门的相关工作者组织在一起,共同探讨教材的出版,出版单位发挥统筹安排、联系沟通、协调部署的作用,组织好整个教材出版的策划、研讨、制定、编写、设计、编校、印刷、发行等相关工作。

三、认真分析读者对象

中职教材的主要读者对象就是中职在校学生和教师,认真研究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教师教学方法的实施和教学要求,才能让中职教材的出版有的放矢,在教学中达到良好的使用效果,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助力,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保障。

1.分析中职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特点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初中毕业后进入学校的,还处于青春期,对事物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远未定型;身心处于迅速发育的阶段,但还不成熟;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保持着好奇心,但多数学生学习方法不正确,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自我约束能力也较差,甚至还有厌学的现象,容易自暴自弃。这些是中职学生的普遍特点。

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特点,教材的出版规划要注意学生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培养和渗透,注意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注重学习过程的安排和学习方法的掌握。教材内容的呈现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能力和水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内驱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教材的内容应该体现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即培育高技能人才,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融合,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操作技能。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根据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中职教育特点,加大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教材内容应螺旋上升,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从而为将来步入工作岗位打下基础,有利于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

2.分析中职教师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要求

中职教材的另一个重要的适用群体就是中职学校的一线教师,他们以教材为依托和重要的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目前,中职教育提倡“双师型”教师,提倡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这是中职教育的特点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中职教材也必须体现出这一趋势和方向,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倡“在做中学”,提倡知识和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教材内容的选择、呈现和栏目的设计都要体现中职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和走向,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教材内容避免“满堂灌”的知识堆砌,应由问题或案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教师大多为专业院校毕业,对于教学方法、中职教学的理念也是逐渐摸索和学习,教材对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教学理念的体现也开拓了教师的教学思维,有助于提高中职教学活动的效果,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1.编辑提前介入编写环节,有助于教材构架的整体掌控

中职教材的出版是一个有机的体系,编辑应当提前介入教材的编写环节,而不是把教材编写的任务完全交付给作者。因为,作者可能只是某一领域的专家,可以在整体上把握教材的框架,但是很难把握教材出版的整体规划,也就是说,作者可以为内容编写负责,但是对教材出版的宏观把握还要靠编辑的整体策划。为了保证教材的适用性、系统性和延展性,需要编辑提前介入教材的编写环节,与作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使双方对教材编写的理念、教学目标的实现、读者对象的水平、教学方法的实施,甚至教学进度和计划的安排都达成共识,这样编写出的教材才能达到教材整体规划的预想效果,在教学实施中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2.编辑提前介入编写环节,有助于掌握教材编写进度

中职教材的出版实效性强,教材的编写、修订都要依据教学时间的整体安排和进度要求。编辑提前介入教材编写环节,可以按时间段掌握作者编写教材的时间进度。例如,与作者及时沟通样张的编写情况,督促作者及时提交样张。有的教材是由多位作者组成的编委会共同编写的,主编按时提交样张,才能保证其他编写人员按照样张的要求编写各章节的内容,做到分工明确,交稿及时,这样也为后期书稿的编辑校对、排版设计、印刷装订等环节的推进提供充裕的时间,不至于延误教材出版,避免对教学的实施带来负面影响。

五、小结

中职教育的教材出版必须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为指导,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和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认真分析职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编辑与作者密切合作,整体考虑职业教育教材的编写、出版和发行,从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规划中职教育教材的出版,使教材在使用中真正发挥为职业教育服务、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新华书店总店信息中心.中国职业教育教材发展报告(2004-2014)[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2]张惠玲.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开发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中国出版,2010(10).

[3]徐玲.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探讨[J].出版发行研究,2011(4).

中职教材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教材;开发

中职教材不同于其他教育层次的教材,其使用对象、内容编排都有特殊性。首先,学生的知识结构偏低,理解能力不强;其次,中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不是理论知识。从这两方面来说,现在的中职教材普遍存在着内容编写过分注重理论知识,忽视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与实践脱节,使得培养对象与社会职业不相适应等问题,最终导致达不到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一、中职教材的现状

目前,中等职业院校使用的教材大致可分为三种:

1. 中职教材。

这是中职学校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教材,为各大出版社聘请专家学者专门针对中职学校各种专业课程编写的教材。此类教材照理说应该是很有针对性的,可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能够被学生和教师都接受的教材也是凤毛麟角。像某知名出版社的教材《冲压工艺与模具结构》虽然已经改版过,可还是会出现一些低级错误,如错别字、图文指代不清等问题;又或像某出版社教材《proe4.0》,书目写明是4.0版本,可书中部分章节却仍然使用1.0版本进行讲解。除此之外,大部分中职教材的内容,与现在市面上同类型书本的内容在深浅及特点上都大同小异,其针对性无法体现,更谈不上重视技能实操的教学要求。

2. 高职教材。

这是专门针对高等职业学校的教材,此类教材一般比中职教材的内容多且深,理论性较强,很显然不适用于仅初中文化水平的中职学生。但这类教材在中职学校教学课堂中也是屡见不鲜的。

3. 校本教材。

仅供本校内部使用的教材,为本校教师自发组织编写的教材,最大的优点是针对性强。中职学生在校期间都需要考取一个或几个与专业相关的技能证,在考证的过程中,没有专门的复习资料,都是一些教考证专业课程的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汇编成一本考证指导书。这种指导性教材针对性强,更新及时,对帮助学生考证来说是非常好的帮手。但校本教材是由教师编写,学校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即印刷并投入使用的一种教材,基本没有经过专业人员的严格审核修订,相对来说出版较容易。于是,一些教师为了自己评职称的需要,一味地追求教材的字数及文化的深度,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也没有考虑到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其实用性以及内容的合理性便大打折扣,拼凑痕迹严重,内容繁杂,根本不适合中职学生的学习要求和目的。

二、中职教材的改革方向

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各省各地都在提倡教育改革,政府大力投资实训设备的建设,大力培养优秀教师。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沟通教师和学生的桥梁——教材也应该受到重视。那么,应如何改善中职教材的现状?其改革应该朝哪个方向发展呢?

笔者于2011年在新加坡南阳理工学院学习了6个星期,作为一名专业教师,更多地会关注教学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笔者感触最深的是每次听讲座或是听专业课之前,每个学员都会拿到一份活页讲义,相比传统的繁重的书本,讲义清晰明了地将每次教授讲解的电子课件中的重点内容以纸质的形式展现在学员面前,让大家在课前快速地了解此次课的学习重点是什么,学习目的是什么,这样能够更快地进入到有效教学阶段,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协调起来,大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自制活页讲义,配合现代的多媒体教学,笔者在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有过尝试,收效非常显著。首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平时上课都不抬头的学生,也会认真地看发给他们的纸质讲义;其次,学生对本堂课程的教学重点记忆深刻。在学期末复习时发现,很多学生对使用活页讲义的每一章节大部分知识点都能够回忆起来,而其他章节的内容则记忆不深;再次,这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形成师生互动的良好课堂教学模式。

当然,这种教学方式也有它的局限性,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用活页讲义的教法,不同专业课程在采用活页讲义教法时,也应该有它的差异性。同时,若将活页讲义代替传统的教材,体现它的优势和特色,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活页讲义是以两节课为一个单位,它的内容都是教学中的精华,是需要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安排的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目标和要求提炼出来的,同时它还能体现任课教师的教学思路和特色。这些都需要教师有足够的教学经验,并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查阅资料,并且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与完善,还需要根据专业发展情况及时更新,这样才能保证自制的活页讲义发挥它的作用。因此,短期内想要这种方法完全取代传统意义的教材是不现实的,但自编活页讲义适当运用,不失为提高中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之一。

三、中职教材的改革反思

不管是传统意义的教材还是校本教材,或是自编的活页讲义,作为编写者在编写教材的时候,应该始终以它的使用对象——中职学生为出发点,在考虑使用者个体特殊性因素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在实践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行业技术的发展,突出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软件的前提下,能够适当展示课堂教学特色。同时,中职学生学习强调的是专业技能的培训,书本知识和内容编排理应与实践相结合,才不会与生产实践脱轨,这就需要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有企业人员的参与,吸收一线生产实践人员的意见,这样才能让学生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时,能够很快地将在校学习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中职教材范文第4篇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媒介,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课程大厦的核心和主体。教材发展包括两个方面内涵:一是教材建设,二是教材使用。教材建设得再先进、再完美,如果得不到科学合理地使用,也会丧失或降低它在教学中的实用价值。教材的科学建设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体现课程的培养目标,集中反映一个社会、一个时代课程发展的价值取向。它随课程建构而建构,随课程更新而更新,随课程发展而发展,随课程提升而提升。它的思想洗礼和脱胎换骨折射出课程改进的灿烂轨迹。近些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课程改革大潮中,推出了面貌各异的全国统编教材,各省、市、部门也相继推出了异彩纷呈、特色各具的地方版教材。专业课程教材是这样,文化基础课程教材也是这样,百鸟竞唱,百花争艳,各种版本教材自成系统,除了教科书——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之外,几乎无一例外地还配有教师用书(教辅书)、学习指导用书,以及练习册、活动册与配套读物等,甚至还有配套的音像用品,丰富多彩,不一而足。

中等职教课程教材多样化发展归因于新课程全面而深入的创新发展。比起普通教育新课程改革,中等职教新课程建设虽然起步较迟,但人才培养目标更明确,就业岗位导向更集中,资源整合力度更强大,项目课程实施更自主。这些优势最为明显的效应就是冲破普教化的传统学科课程体系,有效地建构出具有专业教育特点、符合专业学习规律、适应技能发展需求的模块化课程教学新体系。这一轮中职面向企业、面向生产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有效建构,引发了教育思想大洗礼、教育理念大更新、教育方式大突破、教育行为大推进,带来的结果必然是教育质量大跃升,它是我国职教发展史上触及点最密集、涉及面最广泛的一场彻底性革命。正因为此,近些年来中职课程教材建设才呈现出上述可喜的局面,进而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够自由使用教材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以往,我国中职课程建设受到普教模式的全面制约,虽然也经历了一些变化,但大都是非本质地换汤不换药,没有引发“伤筋断骨”之痛。聚焦在教材建设上,则往往政策控制太死,思想理念陈旧,创新开辟缺力,版本类别单一,造成了全国各地在课程教材使用上的“大一统”格局。即使在全国统编教材之外,各地也发行了一些地方版本的课程教材,但不同地域之间的教材使用也缺乏交流与融通的机制。所以,针对一个区域的中等职业学校来讲,所使用的课程教材往往受到该区域教育行政组织“红头”文件的限定和制约,教材使用实际上仍然沿袭统一的版本。上面对课程教材使用控制过紧、卡得过死,学校和教师缺失教材使用自,在一定程度上给课程教学及其人才培养带来了诸多不利:(1)不利于教学思想升华。我们知道,不同版本的教材不仅在形式上编排体系各不相同,而且更在课程教学思想价值追求上存在差异。可以说,一门课程、一套教材,就是一套“教学论”或“课程论”。课程思想和教学思想的更新和进步是新教材建设所要体现的共同特点,但如何更新、如何进步,教材编者则各有所骛。面对开放的形势,教师局限于一套教材领略编者意图、实现教学目标,定会迷雾重重。(2)不利于校本教材建设。校本教材是新课程改革所推崇的课程创新项目,它对于中职学校根据自身传统优势和特点、师资条件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状况,整合和建构切实有效的课程教学内容独具功效。然而,校本教材的价值只有在教育教学使用过程中才能够显现出来,学校或教师如果不能自主地选用课程教材,甚至不能自主地使用自己编写的校本教材,实际上就扼杀了它的生命力。(3)不利于教学个性形成。擅长使用一套教材教学的教师,是难以形成个性鲜明的教育教学特征的。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不是向学生传递所使用的一套教材规定的知识能力,而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在多样化教材中汲取营养,形成鲜活的教学内容。新课改提倡课程资源科学整合、教学内容有效拓展,已经鼓励教师突破某套教材制约,冲破教材“围城”,创造个性张扬的教学风格。

教材建设开放了,而教材使用不开放,显然不合道理。教材使用不仅要随着教材开放性建设而律动性开放,而且要在课程改革涌现出来的诸多新思想、新理念、新精神引领下自由开放。回顾一下中等职教新课程改革的一些纲领性文件,都旗帜鲜明地倡导营造宽松和谐、自由愉悦的教学环境,张扬教材建设和选用的自由精神。新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要考虑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的需要,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的余地,也为学生留有选择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深化课程教材改革行动计划(2004-2007)》明确要“建立教材准入制度”,“支持教材不断创新,鼓励校本教材,率先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课程教材建设新机制”。这些创新、开放、自由的精神渗透到教育教学中,不仅要落实在多样化教材的编写和出版上,更要落实在职业学校主体性校本教材建设和教育教学实践中实施性教材的选择和使用上。就目前情况看,我们的教材使用仍未鼓起开放的翅膀,严重影响了多样化教材“优势互补”教学促进功能的有效发挥。有一种认识亟待澄清,认为中职课改背景下,教师的课程资源整合就已经包含了多维度的开放,立足教材,面向其他书籍、报刊、影视、网络、生活经验等广泛吸纳有效的教学信息,整合教学内容。其实这只是教学内容建构方法的开放,而并非教材选择使用的开放。这种开放只能实现对教学内容作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而起不到课程结构的逻辑性调整和课程目标的完美性升华,根本改变不了“一本教材打拼天下”的课堂教学局面。实际上,这种满足于教学内容的开放,很难说解放了课堂教学思维。寄托在新教材实施中诸多积极的教学效应的希冀,能否闪现出耀眼的火花,还需要用科学的评价指标和鉴定方法作过程性的验证。

学校的教学组织应当为教师提供实施“一纲多本”教材的机会,为教师发展提供广博的学识和深厚的思想支撑服务。首先要旗帜鲜明地在“教材选用制度”和“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中,解除学校教材选用禁令,起码为教师尽量多地配备有关教材,鼓励教师广泛学习教材,学会辨识教材,能够建构自己的“个性教材”。这种要求是指向教师的,是针对教师整合教学资源而言的,当然不可能让学生手持多样教材茫然无措。作为教的主体,面对体系完整、特色多样的教材,我们教师要心明眼亮,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广集博采,围绕“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宗旨,通过比较衡量,发现不同版本教材的不同优势和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和建构,形成优势互补、特色共生的自主化教学实施教材。推行教师自主化教学实施教材建设,应该是校本教材建设的旨归。参照多样化教材,教师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益探索:(1)认真找出“教学大纲”与学习主体素质之间的“对接链”。教师自主化教学实施教材主要展示的是针对教学对象实际特点的教学内容体系,即“课堂教学内容”。不管使用哪一套完美的教材,相应的“课堂教学内容”都不应该是其教材的复制,而应该是其教材的转化和提升。“转化和提升”的依据就是“教学大纲”与学生素质之间的有机对接点,这个“点”既是课程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分布,又是学生学习需求点和满足点的聚焦。许多的“点”连在一起便形成了“对接链”,教师要抓住这条“对接链”,整合课堂教学内容。(2)认真挖掘和吸纳不同版本教材编写的独具价值。可以说,新课改推出的每一套教材都凝聚着编者的思想智慧,教师要吃透编写指导思想和编写意图,领会其课程的育人价值,明晰教材内部知识和技能组合的逻辑体系,以及学生学习心理变化规律,分析、归纳各套教材的优势和特点,形成“优势互补”的课堂优质教学资源,提炼因材施教的课堂有效教学方法。(3)建构适合教学对象学习需求的教学目标体系。“教学目标”是客观的,它是建构课程体系的“纲目”,缺失目标便不能形成有机的课程体系,“教学目标”也是主观的,它是学生能够努力达成课程素质的层级、程度等标准。教师要在对多样化教材的整合中实现两者的吻合,进而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引领价值。因为课堂教学目标的价值体现为学生通过学习能够顺利达成,脱离学生接受程度或接受能力建构起来的课程教学目标,没有多大实用功能。教师参照多样化教材,寻求适切学生学习层级差异的课程教学目标,就是分层教学目标,是非凡的创意。我们提倡实施“分层教学”,关键是能够科学厘定“分层教学目标”,有了“分层教学目标”,才会有分层教学内容、分层教学方法和策略,才会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中职教材范文第5篇

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层次参差不齐,我们的教学工作大致分两部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这里我只想说理论的教学部分,理论课教学又包括文化课和专业课。那么怎样选用教材,选用怎样的教材是摆在学校面前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好坏。

1 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措施

中职学校的教学是一种职业教育,不能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原来“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比较适合理论知识的教学,但是中职教育是以学生自己学会操作为目标,因此,必须转换教学方式。不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更要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进行指导,可以采用先实训再理论的方法。只有学生学会了如何做,才会有为什么要做的问题。然后,老师再有针对性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理论指导。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适应中职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其毕业后的就业情况。

2 适合中职的教学改革需要的教材建设

教材就是中职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应该与中职学生毕业后要从事的行业和岗位相适应。所以,要说明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该专业将来所从事的行业和岗位;第二,该岗位对学生能力的要求;第三,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这个岗位的能力要求;第四,该知识和技能如何通过教学的模式来实现。

我们对知识需求和岗位技能的分析相对来讲是比较容易的,怎样通过教学环节完成该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才是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对中职学校教学的教材选择上,我们要做到: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适应现在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

总而言之,中职教材的内容必须适应产业和岗位的需求,同时,能在教学过程中执行,这样的教材才是合理的,实用的。

(一)改革教材结构

教材结构的改革指的是教材在编排的模式要与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匹配。或者说,某一个课题使用项目式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也必须先提出任务,接着完成任务的实训,然后再完成理论的总结和教学评价,最后是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任务拓展。这样编写出来的教材结构才具有实用性,才与教学匹配的优秀教材。

(二)改革教学载体

传统教材的编排,大多是以纸为载体,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媒体的进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广泛应用,方便了中职学校教材的编写。我们采用现代媒体的图像、声音和视频,不仅可以很好地展示教学内容,同时也能根据课堂的需求进行调整。

(三)在教材建设中要把握好几个要点

在教材改革中,要思考的问题有很多,除了上面说的外,还要考虑教材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教学的内容与模式相适合,还要考虑教材内容要与时俱进,要普遍适用。只有适应广大区域教学情况的教材,才能实现其教材改革的目的。

3 教材怎样选择

中职教材是进行教学活动的载体,教材怎样选用是否合理将影响到教学质量,我们中职学校都有自己特色的办学特点和理念,教材如何选用应考虑:

1、考虑中职学生自身因素:

中职学校学生普遍基础薄弱,文化层次良莠不齐,这给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造成极大难度。一部分学生自制力较强,能够自觉地努力学习文化课、专业课知识,希望自己在中职学校有发展,有收获;有大部分学生,因为学生本身基础薄弱,很难适应课堂教学,对学习持有排斥的态度。面对多层次的学生,我们应该正视学生间的差异,专业不同的学生对文化课、专业课教学方法和教材有不同的需求。我们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及时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教学过程中选择适用性比较强的教材,更加突出学校的办学理念、职教特色和专业特长。中等职业学校教材改革的重要内容,应该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2、考虑中职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办学理念需求

中职教育与普通教育方式和目标有很大的区别。中职教育有本身鲜明的特性,例如专业课程的多样化,学生的发展个性化、培养目标的多元化等。中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劳动型技能人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因专业不同、兴趣不同有不同的发展空间。

3、考虑社会的需求、企业的需求

随着目前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标准有了新的衡量尺度,社会要求的是全方位的复合型人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过程要考虑到时代的因素,选择的教材应该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学校教材的选择要符合企业的需求,在培养人才的同时注意与时代接轨,才能够培养出实用性的技能人才。

综合这三点来看,中等职业学校必须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目前教学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中职教材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现对中职教材编写提出几点建议:读者对象,以学生为主,兼顾教师;教材语体,以科技用语为主,兼具科普用语;学科知识,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兼反映新进展;难点解释,配上括图;联系实际,辅以案例;章节小结,使用表格。

近十来年,笔者参加编写了几本中职教育教材,担任过编者、副主编、主编,对如何根据读者对象,编写出适宜实用的教材颇有些感慨,现介绍如下。

1读者对象以学生为主,兼顾教师

如各章节的开头语,有的教材干巴生硬,直奔主题,前后没有联系;有的教材则用一两句通俗易懂的话承上启下,能吸引读者往下阅读。有些编者说:“留点余地,让教师发挥。要是都编好了,像教案一样,教师都不用备课了。”对此观点,笔者不敢苟同。要知道,教材的主要读者是学生,教师只起引导作用。若不需太费笔墨,而又不必教师过多讲解,学生也能读懂,这又何乐而不为呢?比如,对细菌概述的讲解,如果一开头就直接介绍细菌的形态结构,学生未必感兴趣。若在讲课之前这样导人:“并非所有的细菌都令人讨厌,有许多细菌其实还是我们的盟友呢!它们与我们终生相伴,对人体有过也有功。那么细菌如何帮助人体,又是怎样致病的?就让我们走进细菌的世界里探个究竟吧!”这样更容易吸引学生往下阅读。而对于因篇幅所限只能简介的内容,则留给教师上课发挥。

2教材语体以科技用语为主,兼具科普用语

有人说,教材不是科普读物,用词应该严谨。教材当然不能等同于科普读物,医药教材也确实应该以科技用语为主,但若能适当辅以科普用语,增加其趣味性和可读性,也未尝不可。如不方便将其用于正文,用于文外链接部分也可。现在的中职学生与大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基础知识不同,教材的语言风格也应有所区别。若编出的教材多数学生看不明白,再符合科技用语习惯也枉然。有些专家学者编的教材,如《免疫学》教材,语言艰涩难懂,让人望而生畏。我们有不少教师感慨:“为什么非要使用这样晦涩难懂的语言?难道让别人看不懂才显示自己高明?教师都不易看懂,学生怎么能看懂?”所以,有不少学生说:“读免疫学,就像读天书。”笔者刚担任免疫学教师时,拜读了著名免疫学教授叶天星主编的《免疫学基础》这本教材,该教材中适当用简单明了的科普语言把复杂深奥的免疫学知识展示在读者面前,使读者对免疫学产生了兴趣。为此,笔者不管是编写教材、著书还是讲课,都适当使用贴切的比喻,得到了读者和学生的好评。比如对抗原与抗体的比喻,前者如外敌,后者像绳子,抗体结合抗原,犹如用绳子把抗原绑起,虽然不能直接杀死抗原,但可促进其他因素如吞噬细胞(像普察)、补体(像地雷)把抗原击毙。还可将这样的比喻编成歌谣,以文外链接的形式编人教材,既增加趣味性,利于学生阅读,又便于其理解和记忆。

3学科知识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兼反映新进展

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多数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素质不高、接受能力较差,但必须让他们经过3年学习后顺利通过行业准人考试并找到合适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编出的中职教材要贴近行业准人考试与岗位要求,知识要新、考点要全、叙述要明、篇幅要短、质量要高。为此,中职教材的编写切忌堆砌高深理论,实用、够用即可。

中职教材不能是大学教材的简单浓缩,应比大学教材更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编者在编写教材时应体现自己的东西,比如新观点、新知识等,即使基本知识与前版一样,但内容的组织、语言的提炼、图表的创新、事例的列举等,应渗透有编者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经验。若只是把前版教材中的相应内容稍微改动就形成新的教材,那么教材就没有新意、没有发展,这样的教材就没有改版的必要了。一些种类较多的内容,可用以点带面的形式处理,即着重介绍一两个代表种类,其余以表格形式简介。如《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材中的病原球菌、其他病原菌、呼吸道病毒、肝炎病毒等就是如此处理的,既体现了学科的系统性,又突出了重点。作为新教材,还应反映学科知识的新进展,如计划免疫疫苗的新种类和新规定、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等。若受篇幅限制,以文外链接形式出现也可。

4难点解释,配上擂图

有些知识需要冗长的文字解释才能说明问题,甚至学生看完文字解释,可能还是不得要领,若能配上简图,则往往会让人茅塞顿开。如外毒素、类毒素、抗毒素的区别,学生经常混淆,配上一个简要图文说明则一目了然(见图1)。

又如,试管凝集反应试验的结果观察,配以简图说明,胜过大段文字描述(见图2)。

插图应尽量创新,使之更贴近教材内容。要避免教材换了好几版,图表仍一成不变。要多想办法,多动手,一些简图是可以自己绘制的,或自己拍照,或利用网上的素材,自己加工改造,成为新的插图。上述两图,就是笔者自己绘制加工的,既便于学生理解,又给教材增添了新意。

5联系实际,辅以案例

有些知识只讲原理,令人感到枯燥乏味,若辅以临床案例,则让人兴趣倍增。如在“超敏反应发生机制”一节,可以文外链接形式插人一些临床案例,比如幼儿使用青霉素后过敏、染发引起的接触性皮炎等,不仅使学生喜闻乐见,并且能加深其对发病机制的理解和记忆。教材中的每个临床案例,应尽量做到短小精悍,并用一句醒目的话语作为标题,更能吸引学生。如《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材中的美发的代价”(染发引起的N型超敏反应);“小心生锈铁钉引起的外伤,’(破伤风梭菌感染);“乙肝病毒携带者能怀孕吗”(乙肝疫苗和乙肝抗体的使用);“她为什么嘴里长了白膜,’(念珠菌引起鹅口疮)等,为教材增添了实用而有趣的元素。

6章节小结,使用表格

小结是章节的画龙点睛之处,若使用比较式表格,更容易让学生抓住要点,并且表格在排版上与正文有别,不容易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如“病毒概述”一节,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小结,既对该内容起到提纲掣领的作用,又复习比较了细菌的特性,使学生印象更深(见表1)。

笔者参与主编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材(第2版,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各章节的小结皆采用比较式表格,加上正文内容简要明了以及众多实用有趣案例的增加,使整书内容易读易记,该教材出版后,获得了师生的好评,创下了不错的销量。

中职教材范文第7篇

一、过滤:重置教学的起点与目标

中职文化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教学首先须强调教学内容的过滤,究其原因,一是中职学生就学习能力与水平而言,无法接受一般难度以上的文化课与专业课教学;二是虽经多年改革,中职教材的学科化、理论化特征仍然偏重,存在诸多超越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内容(过难的、过多的、无用的);三是中职专业的多样化分布,2011年教育部公布的中职专业新目录中专业数达到321个,这就意味着同样的文化课教材课程,在全国范围内就有300多个差异化的培养目标群体。

过滤的过程实际上相当于“去、留”的过程。从课堂观察、分析以及教师的教学反思中可以发现,教学内容的有效过滤方法有三种。

一是整体性过滤。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对部分过难、相对无用的章节进行删除,如,机电类专业与财会类专业的“物理”,在教学内容上可以有较大的区别,去除过多过难的教学内容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学生的学习难度,并为专业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撑。

二是局部性的过滤。针对具体的课堂,选择最基本的内容进行教学,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确定教学内容。这种过滤的重点在于降低难度,保证学生“学的会”。

三是暂时性的过滤。专业课教材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不少是罗列式的,如,机械制图中的线型,各种教材都同时介绍八种,教学处理时可以先选择其中的四种基本线型,把另四种线型过滤掉,到恰当的教学时再另行介绍。

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过滤,实际上是重置了教学的起点与目标,通过过滤,教学的难度下降,教学的重点更加突出,使教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恰”。过滤的目的是保证教学内容对学生的适切性,反映的却是教师的新型学生观,即教学要关注的不仅是教材,更应关注的是学生的特点与需求。

二、还原:回归教学所需要的情境

从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培养目标看,职业学校的学生无论是知识学习还是技能掌握都需要首先从感性认识出发,再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最后又回归到行业的实践,这“两端”恰恰是知识与技能产生与应用的情境。因此,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还原,使知识与技能回归原有的情境。这种还原针对中职生的实际而言有三个方面的作用:第一,“稀释”的作用,还原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第二,“提趣”的作用;第三,“综合”的作用,在特定的应用情境下,学生易于把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从而较好地形成运用的能力。

从课堂观察与访谈分析来看,目前职教课程教学中运用得比较多且较为有效的还原方法有三种:一是面向学生生活的还原。通过构建生活中的例子来适度还原知识与技能产生的情境,这样的还原能较好解决教学内容“趣”的问题。二是面向行业实践的还原。把知识与技能同行业实践关联起来,或是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的知识与技能学习,这样的还原能较好解决“用”的问题。三是面向虚拟情景的还原。利用现代媒体技术虚拟还原知识与技能学习的情境。

近年来,职教领域充分重视“立体化”教材的开发,很多教材都配备了数字化光盘与相应的教学资源网站,这些教学资源为教师还原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而且这样的还原低成本、高效率。

三、重构:体现教师的特质与价值

重构是指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与创新精神,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重新构建特定的教学内容。

从大量实际使用的职教教材来看,与职业教育所需要的灵活性相比,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对地方性关注度不够。职业教育服务于地方经济,不同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行业特点各异,同样是数控专业,有的地区主要生产大型机械,而有的地区基本生产小五金,企业的需要反映在教学内容上就是教学应据此做出调整。二是对学生学情关注度不够。教材的逻辑起点是教学的培养目标,按照知识与技能的体系要求,较多考虑的是学生应该掌握什么,而较少考虑学生能够掌握什么以及想掌握什么,它更不可能快速适应不断变化的学生需求。三是对教师特点关注度不够。职业学校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显著特征是“双师”型,即他在专业上有独特的经验与特长。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既是向教师学――强调共性,也是向师傅学――强调个性,其中教师的“独特经验与专长”是职业教育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但是这一部分内容不可能在教材中得到体现。

因此,职业学校的课程教学中,教师有更多重构教学内容的空间。从教师教学主体地位的发挥以及已有的实践成果来看,教师重构教学内容应该做到以下三个基本的价值取向:一是企业需要的。即教师在研究企业,特别是当地企业需求的基础上重构教学内容,并有机地与相关课程的教学结合起来。二是学生喜欢的。即教师充分地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兴趣重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三是自己专长的。也就是教师在实践的基础上充分研究自己的特点,分析自己的独特经验与专长,并据此重构教学内容。作为教师,自己最专长的知识与技能既易于自己教,也易于学生学,学生掌握后运用得也最自如。

(作者单位:江苏淮安市楚州区职业教育中心

中职教材范文第8篇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教材建设策略 校本教材开发

教材是教师教学最主要、也是最实用媒介,是联系教师与学生的纽带。它根据学习任务编选和组织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与技能,为教师教学提供“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范例”。它是师生教学互动基础材料的浓缩。

中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能型人才,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培养,改变教材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理论化、系统化的现状。应考虑教材内容与岗位技能对接,精选有利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利于教学模式创新、有利于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1 中职教材建设的基本策略

中职教材建设必须考虑规范性、实用性、对接性和补充性,以工作为导向,保证学生就业岗位的需要。

1.1 实施认定规划教材策略,开展教材规范化建设。遵照国家和省厅文件要求,按照教材征订目录征订指定出版社教材,保证学生用书的规范。尤其是2009年教育部连续出台文化课、德育课、部分专业基础课3个教学大纲、连续下发“德育文化课立项教材目录”“中职国规新教材使用管理通知”“严禁盗版盗印国规德育课教材的通知”等3个文件,促使我们更应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和教育部推荐教材。这应成为今后中职学校多年一直严格执行的政策。

1.2 实施选定精品教材策略,进行教材优质化建设。对于专业课教材,实施“一纲多本”,比对不同版本的规划教材,选择最适合学生接受能力实际,难易适中,有吸引力的教材,这样会更好发挥教材功效。选定精品教材应成为认定规定教材必要补充,凸显中职文化课的“工具性、职业性”,突出教材“必须、够用、有用、实用”特点。

1.3 实施对接行业教材策略,推进教材岗位化建设。为践行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和执业证书对接,为学生就业奠基,可以纳入行业认证、职业资格鉴定等教材,使学历教学与就业需要有机结合。实行校企共同开发企业岗位群所需要的专业能力体系标准和考核标准,把企业岗位群需要能力的课程和教材,提前对接到学校的课程中,使校企真正双向互通。通过企业岗位能力标准进学校、学校实践教学环节进企业,发挥校企两个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真正实现学生顶岗实习的零距离。

1.4 实施开发校本教材策略,践行教材补充化建设。以编写专业技能实训教材和与新兴支柱产业新课程教材为主,开发补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的教辅资料和系统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课件,完成骨干专业教材相配套的实训教材,配齐与能力体系相适应的教辅用书,依托企业研发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和新岗位的校本教材,实现教材多种介质的立体化融合。

2 校本教材开发的思考

校本教材的编写应当符合国家各项政策法规,符合国家课程标准,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符合各地教改实际。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指导并开发校本教材的经历,认为当前中职校本教材的开发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2.1 人员组成校企化。①编写人员必须有行业、企业人员参与,校企合作完成。(坚决取缔有校无企、有企无校情况。)②主编、副主编1~3人,排序事先固定,不可调整,其中主编必须由校内在编教师担任。(主审由学校指定。)③编写人员要事先固定人员、固定分工(每人都要有编写内容,包括主编)、固定统一体例、固定编写统一要求、固定编写统一达到的标准。

2.2 设计理念联动化。①教材的内容、形式、书序等设计,均要有利于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视频教学等教学新理念的实施。②还要有利于学生看书自学、分组互学,有利于“教师指导、学生做”。

2.3 内容编排任务化。①取消“章节”提法,改为生活化的实际“任务”、“项目”、“单元”等提法,在完成每个“任务”、“项目”、“单元”中涵盖需要教会学生的技能点、路径、知识点。②体现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将“工作岗位的案例”,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案例”。③鲜明体现地方、行业、职业特色,符合中职学生认知和技能学习规律。

2.4 版面设计图表化。①图文并茂,形式新颖,精简文字,丰富图片,路径指示清晰。不要大篇幅、高深、抽象的文字叙述,力推图片、图表、照片、程序图、步骤指导等直观演示和情景体现。②在每个任务中的小板块设计时,尽量活泼些,比如“问题快车”、“体验大本营”、“成长工作坊”、“延伸阅读”、“知识链接”、“小知识”、“小技巧”、“小提示”等,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2.5 难度标准适度化。①注重“必须、够用、实用、有用”原则。讲究教材的基本与实用,不追求教材的深奥,考虑岗位需求的完整,不强调知识的专业、系统。②不强调理论,主要以动手实操为主。③以工作为导向,贴近学生就业岗位的需要,鳞选内容,营造学习“场”。④校内应用,并有一定推广价值。

2.6 内容含量可控化。①按“1次课1个任务(或项目、或案例、或情境)”进行单元规划。②每个任务涵盖一定的技能点、知识点,不同任务的技能点、知识点、路径不能重复。③每个任务以“面向全体”为基调设计宽度、深度,同时设计“强化巩固”、“拓展延伸”、“变式训练”的梯度内容。④交给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路径,不要简单的重复。⑤每学期按16周计算,确定全书单元基本数量。可以按不超基本数量总数的125%最终确定全书单元。即学期周一次课16~20个任务;学期周两次课32~40个任务;学期周三次课48~60个任务。两学期教学,在此基础上“乘2”;三学期教学,在此基础上“乘3”;四学期教学,在此基础上“乘4”;周学时、教学学期均以示范校“四位一体”课程体系规划为准。⑥教材纲目、内容文字、图片要原创。⑦每个任务5000~8000字(包括图片,以出版社认定为准);字体、字号、版面设计,可以由包括出版社在内的学校教材编审专家组审定。

2.7 书稿图片清晰化。①分辨率要高,确保插图的质量,保证景物清晰、层次分明,不要使用有破损、污渍或变黄、褪色的照片,尽量提供原版照片。②做好图片的“组合”,防止散乱。③要求图、表、文内容严格一致。图、表均要求清晰、准确,排放位置合理。图的大小比例应全书协调,图中文字一般用小五号或六号字体,图的线宽不要过粗或过细,屏幕图形可适当控制大小,不要过大。表格要紧凑,表头一般采用居中方式,表中具体内容采用左对齐方式。表的类型要统一。④应有与图(表)有关的内容时要相互对应的“图(表)辅助文字说明”,能用图中文字表达的尽量用图中原文。

2.8 内容描述规范化。①书稿内容不得有政治性错误,应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不得泄露国家机密。教材要按有关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内容深浅适度,符合教学规律。②书稿内容应体现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所采用的资料数据须准确可靠,使用的国家标准应是最新标准。③书稿内容应作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文字通顺、简明精炼,与同类书相比,应具有一定特色。④两人以上的合作作品,必须有专人负责全稿的整理校订(主编负责制),以便使全书的内容前后连贯,名词术语、计量单位、体例格式统一。⑤书稿不得抄袭他人作品;引用他人的图表、资料时,应注明出处,并列入参考文献。⑥上交的书稿应作到齐、清、定。齐——书稿(包括内封、内容提要、前言、目录、文稿、图稿)齐全;清——字迹清楚、易认易辨;定——交稿定稿,不遗留问题。⑦为方便编辑加工,上交书稿的稿面必须打印文稿;文稿采用A4纸,5号字,宋体,单面打印,上下左右2页边距,行间距18;书稿的内封、内容简介、前言、目录、附录、参考文献等均另页(单起一页)写,正文的每一章也要另页写;书稿的“篇、章、节”标题居中写,正文按“一 (一)1. (1)①”层次列明各级小标题并加粗,各级小标题和每个自然段的开头一律空两格写,回行顶格。(序号不能是自动格式)

中职教材范文第9篇

关键词:教材评价;中职教材;中国文化;缺失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266-01

1.引言

英语教材是贯彻实施教学大纲的关键之一,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和学生学习的中心内容。但由于不够重视从文化角度对内容进行选择与编排,作为最直接文化载体的英语教材的文化设计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结合《积极英语阅读教程》这一教材,从教材评价的角度对中职学校教材中中国文化缺失现象的探索。

2.教材与英语教材

教材是实现课程要求和教学理念的载体,是实施课堂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直接连接教师、学生和学科知识内容的工具。它既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工具.也是课程目标和内容的体现。英语教材一般是指根据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英语教学大纲"或"英语课程标准"的。

3.教材评价

教材作为实施教学核心部分对教学内容的影响是最为直接,最为重要的。在现有的教材中选择最好,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材就更加具有重大意义(Cunningsworth,1995)。

在教材评价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因素去考虑:(1)现行的英语语言教学理论,(2)英语教学大纲或目标,(3)学习者因素,(4)教师因素,(5)教学评价等。

首先,教材应该反映先进的英语语言教学理论,包括语言理论,教学理论等。(孙平华,2006)。其次,学习者因素和教师因素也是英语语言教学关注的焦点。教师作为教材的教授者应该考虑一些问题:教材是否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学?教材能否有利于教师的教学理论、教学技能、交际技能、专业知识、情景知识的发展?教教材能否使教师最大限度地投入并激发他们的教学热情?再次,社会环境也是影响语言教学实施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孙平华(2006)从10个方面探索我国英语教材的评价标准:(1)教材应该反映先进的语言、学习和教学理论;(2)教材应该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3)教材应该包括系统的语言知识;(4)教材应该平衡发展四项基本语言技能;

(5)教材内容应该科学的组织、分级和排列;(6)教材应该提供语言形成性评价和终极性评价的内容;(7)教材应该考虑学习者个性差异;(8)教材应该考虑教师教学和职业发展的需要;(9)教材应该具备支持性教学材料;(10)教材应该考虑教学资源和条件限制。

4.中职英语教材中融入中国文化的重要性

教材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文化,培养跨文化的交际能力。一套好的中职英语教材包含了大量的文化信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中外文化的平台。了解中西化文化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还有助于学生丰富文化的内涵,有益于中外文化的交融和进行跨文化交际。

文化的学习不应该仅仅强调学习目的语的文化,本民族的语言文化也应当有相当的功底,因为交流是双向性的。学习掌握目的语文化是为了理解对方,听得明白;学习掌握本民族的文化则是便于说清楚,使对方明白。因此,在学习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时,还必须以本民族文化知识为可靠参照。

4.1 中国文化的导入有助于促进英语学习。母语是外语学习的起点和参照,英语学习都足建立在一定的汉语基础上的。学生对英语的理解都建立在我们已有的以母语文化为基础的思维模式之上的。忽略了母语文化,实际就是丧失了理解目的语文化的基础。虽然母语以及母语文化对目的语文化的学习存在着负迁移,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有效地利用母语与母语文化知识推动目的语以及目的语文化的学习。因为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已经掌握了本民族的语言理论知识,如果可以和英语文化进行适当比较就可以减少母语的负迁移,增加正迁移,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从而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

4.2 中国文化的导入有助于实现跨文化交际。学习英语,是出于交流的需要,目的是能够与外国人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流,了解、吸收他们文化的精华。现阶段英语教学局限于英美文化教学而忽视了同样是交际主体的中国文化,许多英语水平较高的中国学生却不能在英语语境中顺利地对中国文化进行介绍和交流。因此,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使用英语表达本土文化的语言能力,又有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的成功,提高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力。(王芳,2008)

5.中职英语教材中融入中国文化的建议

我国学生需要的是结合其生活经验的、包含有本土文化信息的以及文化对比内容的教材。学生不仅能要了解异国文化,也要能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文化。教材内容只有与学生真实的语言环境相结合,才能培养他们正确运用语境传递文化信息的能力。教材的选编应以语言文化对比、参照为方法,以多国文化背景为资料,以培养跨文化交际为目的,以现代语言理论为指导,尽量反映出语言的文化特点等,以满足我国英语学习者的需要。

6.结语

对中职英语教材进行研究分析,对于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职英语教材建设的理论完善和实践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通过研究发现,目前中职英语教材中的文化选择与配置同其文化定位处于某种相悖状态,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中职英语教材文化设计的一些建议。只有通过灵活设计和配置多元文化、恰当展示和弘扬本土文化、注重培育和发展建构性文化,中职英语教材才能符合《要求》和多元文化教育的需要,从而更好地顺应文化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鲁红霞.国内外英语教材评价研究[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7, (4)

[2] 孙平华.论英语教材的分析与评价[J] .英语教师,2008,(10)

[3] 唐志霞. 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育问题探析[J]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9,(5)

[4] 王芳.论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导入[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6)

[5] 王菲.我国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文化选择与配置[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2)

[6] Cunningsworth,A.Choosing Your Course book[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7

中职教材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中职教学改革 措施 教材建设

一直以来,在我国,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一般都是没能考上高中的学生,因此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同时,由于中职学校设备落后,本身对于中职生的课程教学缺乏与实际需求的切合点,且缺少实践性的考核,所以出现了中职毕业生难以适应企业需求的现状。作为中职教育本身,其存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所以,要想实现这一目的,中职学校一定要先明确自身改革的出发点。

一、中职教学改革的出发点

中职教学改革必须要结合中职生和其家长对学校的要求,以及用人单位的要求两方面来谈。

首先,从中职生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目的来看,主要有两点:一方面就是将来能就业,另一方面就是在就业之后能有个不错的发展。我们先从中职生的就业需求来看,因为中职业大多来自家庭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家庭,而且本人的文化基础较差,其上中职学校最基本的要求是能学到一技之长,将来在社会上能有一种生存的本领,除此之外,他们还想拥有在中职学校学到走上社会之后继续学习的能力和社交能力。从中职毕业生将来的发展来看,他们更希望在这里学习到可以用于终身学习的方法和能力,这样才可以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所以,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他们还要掌握学习的方法。

其次,就是用人单位对中职生的要求。目前,在我国的生产型企业中,普遍存在中等技能人才缺乏的现状。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我们发现企业对于中职毕业生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特别看重。如果一定要将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的要求进行排序的话,这两者是排在首位的,接下来依次是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态度和其本人的文化素养,以及协调能力。鉴于此,中职教育就应将对中职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和工作态度的养成作为培养重点,应在平时专业课的教学中不断进行渗透。

从以上两点来看,中职学校必须结合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目前教学中的问题,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其为企业培养适用人才的目的。

二、中职教学改革的措施

中职教学作为一种职业教育,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往那种“灌输式”的教育,比较适用于理论知识的教学,但是职业教育是以学生自己学会操作为目的,所以,必须转变教学模式。不仅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更要在学生做的过程中进行指导,可以采用先实操再理论的方法。只有当学生学会了做,才会有为什么做的问题,这样,老师再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理论指导,一切就顺其自然了。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适应中职生的认识规律和其毕业后的输出方向。

三、适应教学改革需要的教材建设

教材内容就是中职生在学校学习期间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应与中职生未来要从事的行业和岗位相结合。因此,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本专业将来所从事的行业和岗位;第二,这一岗位对学生能力的要求;第三,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这个岗位的能力要求;第四,这些知识和技能如何通过教学的方式实现。

对于岗位技能和知识需求的分解相对来讲是比较容易的,如何通过教学环节完成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才是重点,更是难点。所以,对于中职教学的教材选择上,要做到: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适合现在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校所能提供的教学条件。

总之,教材的内容必须适合产业和岗位的要求,同时,也要能在教学过程中切实执行,这样的教材内容才是最合理的,最实用的。

(一)确定教材结构

教材结构的改革指的是教材在编排的方式要与教学的内容和方式配套。也就是说,如果针对某一个课题采用项目式的教学方式,那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也要是先提出任务,接着完成任务的实操,然后再进行理论的总结和教学评价,最后是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拓展。这样编排出来的教材结构才真正具有实用性,才是与教学配套的优秀教材。

(二)设计教学载体

传统教材的编写,多以纸介质为载体,如今时代的发展,媒体的进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广泛运用,给中职学校教材的编写也带来更多的方便。作为现代媒体的图像、声音和视频,不仅可以通过其直观、生动的特点很好地展示教学内容,同时也能结合课堂的需求进行调整,省时省力,效果很好。

(三)在教材建设中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在教材建设中,要考虑的问题有很多,除了上面提到的外,同时,还要注意教材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教学的内容与方式相统一,还要注意教材内容既要与时俱进,又要普遍适用。只有真正适合广大地区教学情况的教材,才能实现其教材建设的目的。

四、结束语

总之,中职教学改革必须结合现有用人单位的需求,从现在中职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进行创新,教材的建设也要与改革后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相配套,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教材编排为教学服务,教学为用人单位和中职生服务的良性合作关系。

【参考文献】

[1]王军伟.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课程和教材改革的研究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教育教学论坛范文 下一篇:英语音标教学方案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