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育范文

时间:2023-05-29 10:54:49

中学英语教育

中学英语教育范文第1篇

一、教育思想:变“以英语为本”为“以人为本”

二、教育目标:变“以掌握知识为主”为“以培养综合能力为主”

三、教学原则: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主体”

四、课堂模式:变“以教定学”为“以学定教”

五、评价体系:变“单一的终结性评价”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一、教育思想:变“以英语为本”为“以人为本”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在我国首次提出了英语教育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综合素质为本,以人的持续发展为本;培养的是一个具有健全人格又能持续发展的完整的人,而不是单纯着眼于他眼下掌握了多少个单词和句型。先成人,后成才,英语教育也同样责无旁贷地承担着这项历史使命。

多年来,许多教师用大量的事实证明,英语教学本身,不仅应该承担掌握语言的教学任务,还应该而且完全能够承担培养学生以下七个方面的基本素质和发展能力的教育功能。这七个方面是:思想品德、心理素质、思维品质、个性品质、文化素养、学习能力、社会能力。

思想品德

通过英语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大纲规定的重要的教学原则之一,也是一项英语教师长期以来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教学实践证明,通过英语教学能够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热爱集体、热爱劳动;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行为准则、是非观念;关心他人、学会合作。

心理素质

与智商(IQ,IntelligentQuotient)相对应,美国心理学家戈曼提出了情商(EQ,EmotionalQuotient)的概念。所谓情商,是指了解、控制、调整和激励自己的情绪,使自己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增强注意力和创造力的能力。

显然,戈曼所说的情商,大体上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包括诸如兴趣、爱好、动机、态度、内驱力、情感、性格、毅力等在内的非智力因素。也相当于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的“情感”目标的内涵与外延(见第29页图表)。

戈曼指出,一个人要想成就事业,不仅要有一定的智商水平,更需要有较高的情商。情商是使智商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是应付波折,抵御挫折的动力。因此二者必须同时开发,交融并举,它们互补融合才能构成人的完整素质。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偏重认知活动,而忽略情感活动;只重视开发智商,而忽视开商,致使学生心理障碍严重,耐挫能力低下。顺利时忘乎所以;受挫时悲观丧气,严重地阻碍着智力因素的发挥。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兴趣训练、好奇感训练、情感训练、毅力训练、性格训练、注意力训练等诸方面的心理素质的基础训练。这样做,在语言方面,能够激励他们大胆进行语言实践,不碍口、不害羞、不怕犯错误,勇于矫正错误,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同时,在心理素质的铸造方面,也有助于他们逐步形成争强好胜,不怕困难、不怕挫折,敢于冒风险,敢于迎接挑战,勇于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对挫折和失败具有一定承受能力的健康完美的心理素质。

思维品质

语言既是思维的主要载体,也是思维的表现形式。英语语言教学与思维品质的形成有着直接和密切的关系。

在英语课堂呈现阶段,教师应该创设真实或模拟的情景,运用实物、模型、图片、动作、表情、身姿、手势等直观手段把抽象的、概念化的新语言变成具体的、形象化的、立体的直观影像呈现给学生,既达到了语言输入的任务,完成了理解新语言的功能,同时也发展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在语言操练阶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类似联想、对比联想、搭配联想和相邻联想等联想思维的方法来掌握和记忆单词和句子,既能事半功倍地学习语言,又能开发学生联想思想能力。同时,在该阶段,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以及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比较与概括、抽象与具体等抽象思维的方法来理解掌握句型和方法,以此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在语言实践阶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诸如读图对话、憧憬想象、打破定势、发散集中、新旧连接、矛盾辩论等话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对子表演,以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灵感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英语教学应该而且能够训练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的方式和方法,培养他们具有广泛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个性品质

长期以来,我国的应试教育过分强调共性制约,无论是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测试手段甚至试题答案都必须整齐划一。学生跟着教师走,教师跟着教材走,师生都跟着考试的指挥棒走,用这同一个模子塑造人才;一个标准、一个规格、强求一致,人人都必须进行求同思维,谁也不许越雷池半步;这些都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成了循规蹈矩、人云亦云,被教师和教材牵着鼻子走的“小绵羊”和“书呆子”。

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性,而且个性素质包含并表现共性素质。因此,在发展学生共性素质的同时发展他们的个性素质,这是英语教学又一项教育功能。针对当前我国学生个性不强的弱点,更应该着重对他们进行个性素质和特殊才能的培养。

以思维方法为例,应该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反向思维、逆向思维,敢于唱反调,善于用不同语言结构表达同一思想,以使他们在具有普遍素质的前提下具有自己的特殊素质,成为“全面发展加个性”或者“合格加特长”的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

文化素质

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的背后都隐含着使用该种语言的民族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沉积下来的文化底蕴。所以,学习一种语言,不仅要掌握这种语言的结构,而且还要了解该种语言所依附的文化背景,从而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厚他们的文化功底。

此外,我国长期应试教育造成过弱的文化陶冶,致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思想底蕴严重缺损,这

又使通过英语教学对学生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任务显得更为重要。

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了解世界各国尤其是英语国家的先进文化以及汉英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应该是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这就要求英语教学要把语言和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二者同步发展,并采取对比的方法,结合语言教学的内容,适时地介绍汉英文化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国民性格、礼仪习俗、家庭模式等方面的差异,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学习能力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培养人才的周期远远滞后于社会对人才需求规格变化的速度。现今已经没有“管用一生”的一次性教育,只有“贯穿一生”的终生教育。那种在学校一次性“充电”毕业后终生“放电”的观念已成为历史。因为学习不可能一次性完成,而且一个单一的专业也很难应付未来复杂的社会需求。因此,学校教育只能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食;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掌握了学法,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要比多记几个单词或句型重要得多,因为这将受益终生。

英语,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学科,更要采取科学正确的学习策略、方法和技巧,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因此,学习英语方法的培养和能力的形成,其核心是实践,实践,再实践。

学法决定教法,教法源于学法;反转过来,教法又影响学法,学法依赖于教法。只有教的有方,才能学得有法。教法与学法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双向关系。我们必须以学促教,以教示学,才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据此,培养学法,必须从改进教法切入。教师在教授语音、语法、词汇等基础知识和训练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时,就必须充分尊重语言学习规律和符合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折不扣地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活动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把课堂上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引导他们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并以此为主线构建英语课堂教学的框架结构。从而确保学生在学会英语的同时逐步学会会学英语,提高学习能力。

社会能力

现行《英语教学大纲》提出,要培养学生具有“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也规定,学生要具有“初步的交际能力”。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胡文仲指出,交际能力是由语言能力(LinguisticCompetence)和社会能力(SocialCompetence)构成。

社会能力,哈佛心理学家嘉纳称之为“人际智能”。他指出,人际智能是指认知他人、善解他人、关心他人并能与他人友好合作的能力。他还把人际技巧分成四类:领导能力、交友能力、解决纷争的能力和分析社交生态的能力。他还强调,与情商其它诸因素相比,人际智能是最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卡耐基曾说,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他的专业技术,另外85%是靠人际关系的处理技巧。洛克菲勒也曾说:“与太阳底下所有能力相比,我将更多关注的是与人交往的能力。”

由此可见,培养社会能力,不仅是铸造一个人素质的需要,也是英语教学培养交际能力的需要。

英语教学,如果能够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活动为主线,以小组活动为主要的活动方式的原则,那么,学生便可在与同伴合作活动中训练自己的结伴交友、关心他人,群体组织、协商调解、团结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而这一切正是二十一世纪信息社会所需要的开放型、合作型、竞争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育目标:变“以掌握知识为主”为“以培养综合能力为主”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的目的做了如下阐述: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基本的语言动用能力,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上说明,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设计上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将原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两项扩大为五项。具体内容与目标如下图:

其中,关于英语语言方面的目标要求,从基础教育的整体考虑出发,以目标分级的方式设计,取代现行大纲的分学段、分年级的设计方式。即小学、初中、高中通盘考虑,保证各学段课程的有机衔接。

新的课程标准对语言能力的要求共设计八个级别。第三级为义务教育阶段结束时(即初中毕业)应达到的级别;第六级为普通高中毕业必须达到的级别。不同地区的学校以及不同学生和个人可视具体情况适当提高级别要求。暂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适当降低要求,但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这种保底不封顶的做法,体现了“能飞则飞、能跑则跑、能走则走”的因材施教原则,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关于情感、策略、文化等目标要求,在我国也是第一次纳入教学大纲之中,我们必须花大气力进行探索研究。新课程标准对每项要求均列出具体细目,以便于我们具体操作和评估。

总之,新课程标准关于内容与目标的设计,突出了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策略和文化素质的综合发展。

三、教学原则: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主体”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人的主体性。主体性是素质的根本规定。素质教育的主要机制是内化机制。也就是说,人的素质是靠其本人主体的内化形成。学生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思维的主体。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性学科,英语是学生自己练会的,而不是教师讲会的。所以,国家教委[1998]1号文件指出“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体”。新的《英语课程标准》还提出了“体验学习”。也就是说,学习英语是靠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悟、去内化(Internalization)。

由此可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是构建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应该遵循的最根本的一条原则,是素质教育的生命线,是灵魂。没有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就没有素质教育,也就没有成功的英语教学。

那么,应该如何贯彻落实这条原则呢?我认为,首先应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小组活动为主要的活动方式。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目前,主要应该转变两种观念:

师生观要实现四个转变:

①由学生为教师服务,转变成教师为学生服务;

②由学生围着教师转,转变成教师围着学生转;

③由学生被当作充塞知识的容器,转变成课堂活动的主人;

④由教师在台上表演(拉大提琴),转变成导演或指挥;

总之,要由教师为中心(TeacherCentred)变成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red)。

教学观要实现六个转变:

①由只研究“教”变为同时研究“学”;

②由“教决定学”转变为“学决定教”;

③由“只研究教法”变为“同时研究学法”;

④由“教法决定学法”变为“学法决定教法”;

⑤由“只研究教的过程”变为“同时研究学的过程”;

⑥由“教的过程决定学的过程”变为“学的过程决定教的过程”。

总之,要由“以教定学”变为“以学定教”。

(二)以学生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小组活动为主要方式。

对子或小组活动(Pairwork/Groupwork)在西方国家已经有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了。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到大学,都是课堂上最基本的学习方式。

小组活动的必要性

概括起来,分组活动主要有以下七个优势:

①面向全体,人人参与。组内人少,人人有机会,消灭了遗忘的死角。

②讨论争论,强化记忆。在记忆金字塔中,小组活动的记忆率是50%。

③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好生帮助差生,学到后马上教别人,记忆率是95%;差生没有心理负担,可以大胆实践。

④组内合作,强化集体荣誉感。人人认真准备,出谋划策,增强责任感、荣誉感。

⑤组织比赛,增强竞争意识。你争我赶,互不相让。

⑥组内交流,锻炼能力。沟通交流,培养开放型、交际型人才。

⑦轮流坐庄,提高组织能力。组长有权组织安排组内活动。

小组活动的可行性

分组的方法:

①FriendlyGrouping自愿结组

②Multi-abilityGrouping不同水平混合编组

③Single-abilityGrouping同等水平编组

④NeighborhoodGrouping邻里分组

我们国家班型大,学生多,采用第④种为宜。同桌两个人组成对子(Pair);前桌两人回头与后桌两人结成四人小组:

组长的确定:

刚开始小组活动时,可先由教师指派学业好、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经过一段磨合师生形成默契之后,可轮流坐庄,让每位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具体操作———贯穿课堂教学始终。

①复习阶段(Revision)

值日生报告、自由谈话应以小组形式进行。

*老师设计题目,小组先准备2—3分钟,然后集体表演。

*上节课布置题目,课后准备,课上表演。

*在组内,一人说,大家补充。比如,每人轮流宣读日记,大家讨论。

②呈现阶段(Presentation)

按五步教学法规定,该阶段是逐一呈现新的语言材料:单词、词组、句型等。但要呈现一个练一个,不要欠债;经过全班和半班操练之后,便可在组内练,先口头,后笔头。可印发题单,主要是模仿型和机械型题目,如模仿、重复、替换、转换、选择、判断、填充、补全、造句等。然后组内互判,大家一致者,放过;有争议者,请老师指导,二、三分钟即可。

③操练阶段(Drills)

这是对整个对话或课文的操练,这更需要在组内进行。老师可以印发题单,个人做完之后,组内同伴互批互判,无争议者,放过;有争议,老师答疑,也可抽样检查。

④实践阶段(Practice)

大家做得较好,老师出题目,小组讨论、抽样表演、反馈检查。

⑤巩固阶段(Consolidation)

也可按操练阶段方式进行,印发题单,小组作为主要的活动方式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开展小组活动,必须事先准备学习材料,可以把写在小黑板上或投影胶片上的练习题打印下发,供各个阶段学生活动时使用。

四、课堂模式:变“以教定学”为“以学定教”

遵照上面提到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以活动为主线和以小组活动为主要方式”的教学原则,我省经过上下共同努力、研究探索,初步构建了以下“以学定教”的导学式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框架

(仅为多种模式之一,只供研究探讨)

(一)理论依据

1“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参与”的素质教育观;

2“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师生观;

3.“英语是学生练会的,不是教师教会的”的学科教学观;

4“独立性与依赖性相统一”的心理发展观;

5“学会学习”的学习观。

(二)操作程序

1复习阶段———营造语境、以旧引新。通过值日生报告、自由谈话、角色表演或歌曲游戏等创设英语环境,营造英语氛围,激活学生的情趣,提升他们的情商,使其尽快进入角色,全身投入语言实践和思维活动中去;同时通过复习与当课相关的语言现象导出新课内容。

2呈现阶段———目标设疑、直观呈现。针对当课应完成的单词、短语和句型等语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素质教育的综合目标,通过实物、模型、图画、动作、表情、手势等直观手段把线形的、抽象的、新的语言现象变成立体的、形象的多维图像呈现给学生,激活学生右脑形象思维器官,完成新语言的感知、理解和输入过程。

3操练阶段———指导操练、解疑点拨。运用全班、半班、男女、分行、分排、小组、对子、个人等多种活动方式,其中以小组活动为主,指挥学生进行模仿、替换、转换等有控制的机械操练,以获得语言技能;同时,对重要的语言规则和规律,精讲解疑,点拨升华,以发展学生联想、归纳、演绎等抽象思维能力。

4实践阶段———创设情境、设计话题。根据当课所接触的语言项目和应完成的语言功能,结合可能实施的素质教育目标,设计相关的开放型话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或辩论,以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他们的灵感思维和交际运用能力。

5巩固阶段———反馈强化、总结归纳。通过对当堂课所接触的新的语言的总结归纳和学生自测、群测的信息反馈,达到巩固强化和查缺补漏的目的。

(三)操作策略

1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角,是思维的主体,他们的活动应占课堂绝大多数时间。

2.在不同教学阶段,教师可以是课堂活动的策划者、发动者、组织者、指导者、咨询者、评判者或参与者。

3小组活动应该是贯穿课堂活动始终的主要活动方式。每接触一项语言点时,经全班齐声模仿操练之后,一般均应组织对子或小组活动,先口头,后笔头。做完练习之后,或组内互判,遇有争议的共性问题提给教师统一质疑;或全班共判,指定某小组个人作答,教师指导点拨。但与小组练习的时间相比,单人或单组在全班范围内的检查评判时间宜短不宜长,获得反馈信息后进行及时补救便达到目的。

4为了便于学生活动,教师在备课时应在为自己设计教案的同时,按照课堂教学五个步骤的教育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同步练习的题单或学案,列出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以及与教学同步的诸如模仿、替换、填空、选择、转换、补全、问答、思考、讨论或辩论等口、笔头练习题或检测题,供学生在不同教学阶段活动时使用,同时也是考查学生平时表现的依据。

五、评价体系:变“单一的终结性评价”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任何一种教学改革都必须得到与其相适应的评价体系的支持,否则必将失败。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的评价体系: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把对学生的评价作为整个英语教学的一个有机部分。这是世界先进国家一直沿用的评价手段,也是我国基础教育必将采用的评价体系。

过程性评价,主要指平时表现(DailyPerformance)。它应该包括出勤情况、课堂活动情况(发言的次数和质量)、课堂反馈检测或诊断性测试情况、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参与课外英语活动的程度和表现等。这一切,可主要采用量化的手段进行评价。

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策略、文化知识和发展潜能等,则可根据大纲的细目要求,采用宽松的、开放式的描述性评价形式。

过程性评价的手段可以是通过观察、交谈、问卷调查、学生自评或组内互评等来完成。总之,要由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完成。

终结性评价,主要指包括听力、口试等在内的期中和期末考试等。

综上所述,新的评价体系既重视终结性评价,也重视形成性评价;既重视对运用英语能力的评价,也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的评价;评价的手段既有分数量化,也有文字叙述;评价的执行者既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本人和其他同学。这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的、全新的评价体系。

中学英语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育困境;教育改革

自现代中国有志青年为国家需要而留学远洋以来,国人就踏上了漫漫英语之路,而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英语教育开始在初高中及大学普及,到如今英语四六级考试甚至与学位挂钩,现如今的英语教育地位举足轻重。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需要不断的积累与强化,以及周围环境的不断渲染、影响。而中学作为英语教育中扎实基础的重要阶段,在一方面教师应该开设多样化的英语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在落实基础学习的同时,应结合学科特点,引导学生将其与实际相结合,不拘泥于纸面知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唯有这样做,才能满足开放化社会的人才需求,也能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与深入化研究做好语言铺垫,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一、中学英语在教学中陷入的困境

(一)应试教育的束缚

在中国教育的近几十年中,学生所处的教育模式都是围绕以升学考试为中心,以通过升学考试为目标的模式。为了升学率与升优率的提高,中学学校与老师的教育工作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而开展,这在中国社会是普遍现象,因而,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英语这一语言学科时往往是纸上谈兵。根据调查研究,中国大多数中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都是死记硬背教材书上的知识,英语学习都是停留在纸面上,不能联系实际,应用于生活,这恰恰违背了培养开放的综合性人才的理念,也让作为交流沟通工具的英语毫无意义。由此可见,由于应试教育的束缚,中学英语教育工作的开展与落实有一定难度。

(二)教学者的专业教育能力不足

在传统的中学英语教育模式中,教学者往往将教科书奉若神明,单一的教学内容,加以大量的英语习题资料辅助,强力固化学生的思维模式,将固定统一的答案视为教学工作的达标。相比于培养学生创新与联系实际的能力,大多数中学英语教学者更喜欢按照固定的模式强化学生,以作出近似范例的固定化答案为标准。殊不知,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在实际运用中所遇到的环境是无法预测的,教材书上的完美例句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一门语言被传授成只适用于书面表达,而无实际应用,那么教学者的工作无疑是失败的。由此可见,教学者禁锢的教育方法与能力是中学英语教育需要改革的问题之一。

(三)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正确

在应试教育的固有模式下与激烈的学习竞争中,教师若没有加以良好的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往往是盲目与错误的,一方面由于学生本身对英语这一学科的不重视,加上对于面对第二语言――英语的陌生,导致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开始阶段就感到很大难度,困在思想牢笼中,继而放弃对英语的学习。另一方面,在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下,许多学生只拘泥于教材书上的知识积累,在无限的死记单词与词组中循环,没有把这一语言运用于实际中,甚至于不敢放声朗读。因此,在我国一般的英语考试中,往往学生的笔试分数优良,而口语分数不堪忍睹,作为一门语言若是不能用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便失去意义,成为一门死语言。在全球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英语作为打开国际化社会的一把关键钥匙,对于每个高素质人才是必备的。对此,每个中学生应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把握好学习方法,掌握好国际语言,为成为更优秀的人才铺垫。

二、解决中学英语教育教学中所陷困境的对策

(一)推动应试教育改革,改变传统教育模式

对于一个国家教育事业中所遇到的问题,追根溯源,都是由这个国家的教育政策所决定的,长期以来,我国的应试教育让学生与教育工作者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教育事业越来越功利化的同时,学校的教育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升学考试,一切课程安排都围绕考试为中心,而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悖于教育的真正目的。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必须推动教育改革,将学生的素质培养放在首位,围绕培养多元化与面向国际的人才为中心,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加快建设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如此,学校与教学工作者依照国家教育政策的变化改变教学方式,学生便能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提高学习效率。

(二)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以教材为中心,向外延伸知识,开创丰富的课堂,这是一个优秀的教学工作者的必备能力之一,作为一位语言教学者,若仅仅是照搬于教材,这是远远不够的,英语作为一门互动性强的学科,需要教学工作者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理念,开创多元化课堂。例如,尽量运用英语教学,多鼓励学生间进行英语谈话,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另外,多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将英语知识运用其中等。如此,多元化的教学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而且还能减轻传统教学带来的负担,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那么中学英语教育工作也就事半功倍了。

(三)正确审视,改变学习方法

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人的主动性尤为关键。中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端正态度,正确审视,全身心投入其中;其次,在做好基础积累的同时,学会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运用在生活中,发挥英语在人与人的交流与沟通中的作用,强化所识。最重要的是不满足于所学知识,不断进取探究,向更高深层面钻研,才是优秀学习者应有的态度。如此,学好中学英语,扎实基础,为以后走向社会、走向国际而铺垫。

三、结束语

中学英语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学 英语 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0.140

1 中学英语改革的重要性

1.1 国家对人才的需要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来就一直在向国际化发展,参加国际经济贸易,国际文化交流以及越来越多的国际体育活动等处处都需要英语人才。在目前中文在国际上还不是非常普及的情形下,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是我们与其他国家和世界人民交流的基本工具。如果我们国家没有一批优秀的英语人才,势必会影响未来与国际间的交流,影响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在这种趋势下,英语改革势在必行。

1.2 适应社会潮流的需要

未来社会的发展潮流处处需要英语能力。一方面随着交通工具的变革,世界正处于一个快速融合的阶段,未来社会不像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地域联系紧密,未来社会人们的活动不再主要以任何一个国家为范围而更加面向世界。这要求我国的青少年学好英语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潮流;另一方面高新技术的应用需要英语解读,当前社会已经有很多国外的产品在我国人们生活中得到普遍应用,未来还会有更多国外科技产品引进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对这些产品的使用需要英语能力解读相应的操作。例如计算机系统方面都是用的英文,如果不懂英语,就无法解读计算机系统。

1.3 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

我国传统教育注重理论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加强了对整体社会和谐的关注,对未来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导致学生综合能力差,综合素质低。为了适应素质教育改革,对中学英语教育的改革不可避免。

2 中学英语改革措施

2.1 教学内容改革

词汇:传统的英语教学内容中英语的词汇量偏少,很多日常使用物品的词汇都没有纳入中学词汇当中,导致中学生掌握的词汇根本无法满足日常简单交流;另一方面,中学词汇偏重动词和形容词,很多名词因为在考试过程中很少用到而被忽视,教师在对词汇考核时不对名字作要求,学生记忆的时候也主要记日常考试中的常见词,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对名词只有映象甚至很多学生将名词记混,造成在应用交流的时候对词汇模棱两可、底气不足。因此要加强对词汇的综合要求。

增加应用内容:传统的中学英语课本中主要内容是词汇和阅读,对学生的听说和写作能力培养内容缺乏。英语作为应用性的语言,最重要的是应用,而应用主要靠的就是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中听和读是被动接受,说和写是主动应用,说和写比听和读更需要扎实的功底,但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基本只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作为考试的重点,受到老师和学生的重视,而听力在试卷总分中只占很小一部分,没有足够的重视。英语考试中虽然有作文写作内容,但是作文写作一般不出现在教学中,而且写作的题目单调,不能起到考核的目的。教学中更是没有说的内容。因此,要加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必须改革英语教学内容,增加相应的听、说、写的内容和要求。

2.2 教学方法改革

改变传统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改革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方法改革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实际训练教学。英语学习需要学生自己去锻炼,如果没有学生的锻炼,一味地让学生读和背,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无法达到英语教学目的,无法让学生真正掌握英语应用的能力。实际训练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给学生一个适当的主题,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组织语言逐个说出来。这样每个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能够调动其他同学集中注意力去听、去纠错,也能够促使还没有说的同学积极主动地思考自己要说的主题。老师在听学生说的同时也能够具体了解学生对各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二,多媒体教学。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广泛地应用到了教学中,多媒体通过多种表现方式能够更直观地表现出教学内容,并通过影像播放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中学生要学习多门课程,很多课程例如数学和语文等不适合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加了学生接受知识的难度,使学生在被动接受的时候感到疲倦。如果英语也采用同样的方法,会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也感到疲倦和没兴趣。中学英语中有很多人物对话可以通过播放多媒体的方式来实现教学,教师也可以通过播放一段与课程适应的流行英语影片。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调节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3 教学目的改革

传统英语教学以考试为目的,导致老师在教课的时候围绕考试内容,而考试缺乏英语应用能力要求,导致授课的内容也缺少应用能力教育。导致中学学英语成为一种死记硬背的模式,学生考试能力强,却很难将英语说出口。因此,要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就必须改变教学目的,促使教学向应用发展。

3 结论

英语与其他课程具有差异性,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程更多的是要学生有读、说、听、写的能力。因此,在中学英语教育中改革中,只要立足英语作为应用语言的课程实质,以促进学生的应用能力为方向,并采用多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够提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对英语应用能力的掌握,为我国未来社会发展提供有读、说、听、写能力的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卢霞.浅析中学英语教育改革的必要性[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2).

[2]曹永红.浅谈中学英语素质教育[J].现代企业教育,2012,(22).

[3]邓汝忠.简论中学英语教育改革转变[J].群文天地,2010,(8).

中学英语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中学生 英语教育 口语教学

中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实用性、应用性人才,而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则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许多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不强,“哑巴英语”的现象可谓比比皆是。李岚清同志曾就外语教学的问题指出:“我国知识分子的总体外语水平不但不如一些发达图家,也不如许多发展中国家,这不但成为我们吸取别国先进科技文明成果,对外开放和交流合作的一大障碍和弱点,也是我们吃亏之处。另一方面,这方面的弱点也成为我国向外国传播和交流中国文化和科学投术成果的一大障碍。”随着进入WTO,中国更加国际化,但现有的英语教学现状却“费时较多,收效较低”,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会使用会读不会说的“哑巴英语”。要纠正这种落后的局面应该把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顼重要的教学方向,这也是在外语教学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根据现代教育理论、英语学科特点和本人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探讨了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旨在丰富外语教学理论,尝试英语教学的新思维。

一、口语教学中的不利因素

(一)轻视英语口语的思想

在中学阶段,大多数学校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就是为了应付中学会考和高考,因此他们进行英语口语训练的时间、机会都不是很多。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口语训练都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学的重点还停留在讲解语法点上,结果造成一些学生成为英语“哑巴”,读得出讲不出。但是,中国进入WTO以后,在中学英语教育领域中,由于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动机等都发生了变化,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加强调实际运用能力,因此口语交际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二)“恐惧心理”的影响

不少学生对开口讲英语总有一种惧怕心理,怕出错,怕受老师责备,怕被同学耻笑。这种恐惧心理常导致学生在口语表达时显得焦虑和紧张,影响他们正常地思维和顺利地表达。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就是学生平时缺乏足够的口语练习机会,在开口时没有一种方向感,同时又过多考虑所说的词句是否符合语法规则。“恐惧”心理阻碍了口语训练的顺利进行。

(三)英语语境的缺乏

交际教学思想的倡导者欧莱特(All-wright)认为语言学习的成功在于将学生放在一个需要用目的语交际的语境之中,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语言形式的得体与否作出判断的能力和结合语境理解语言形式与意义的能力。但学生接触英语交际情景的机会非常局限,他们的语言学习和习得的主要环境就是课堂。而在目前大部分中学英语课堂模式中,缺少学生创造使用目的语的氛围和场合,口语练习也往往是教师控制的、机械的操练,缺乏师生和学生间思想上、信息上、情感上有意义的交流。

二、提高口语能力的对策及主要途径

(一)句型结构操练

这种操练从单词组句开始,再由短句到长句、简单句到复合句,采用漏斗式分解的教学模式。例如对重点句型:Tell sb.to do sth.,Suggest(that) sb.(should)do sth.及其否定形式的漏斗式训练模式如下:

这样训练时,时间可能多一点,但抓住了重点。

有关英语句型操练有很多好的方法,如波浪式的操练(Ripple drill)、从后往前连锁操练(Back-chaining drill)、连锁操练(Chain drill)等。这些操练的目的是保证学生正确而迅速地说出新的语言,排除语言障碍,使学生增强信心,人人都能开口说,并说得正确。

(二)内容问答操练(Ask―Answer)

这种操练主要是针对文章内容进行,常适用于课文教学。笔者在进行课文教学时,一般将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问答式操练或选择性操练。即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读课文,然后针对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或做出选择,这样读说结合的操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语技能,还能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

(三)词语造句操练

对于每课的重点词汇笔者在教学中除加以讲解外,还尽量让学生用词造句,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词的用法,还强化了学生口语运用能力,真可谓一箭双雕。

(四)朗读训练

笔者要求学生尽量每天抽出15―30分钟时间大声朗读所学的课文,并在课堂上通过让学生读课文或对话等方式加强朗读训练: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所学课文的朗读和对话训练,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外语的能力,同时也加深学生对所学语言知识的理解。

(五)背诵操练

在一定程度上讲,学英语,记得越多,学得越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目前不少教师对背诵却没有给以应有的重视。学生学的东西也不少,可是学得多、丢得多。盖房子需要砖瓦,学语言也必须要掌握词、句等语言材料。因此,笔者认为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教材中的一些好的文章或段落,都必须要求学生背诵。背诵也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必要手段。背诵不但练习了口语,而且激发了他们积极向上的奋斗与自信的精神。

(六)模拟情景操练

1.设计日常口语会话情景,训练日常口语会话。

学生要熟练掌握日常口语会话,就必须掌握范围广阔的、基本得当的日常用语,以服务于交际目的。如怎样表示想与陌生人交谈;怎样表示喜爱与厌恶、赞同与异议;怎样问路与指路;怎样发出与接受邀请;怎样处理电话;怎样抱怨与安慰别人;如何购物、求医、求学;节假日或旅游时的交际范围有哪些,等等。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由于中西文化及语言的差异,很多学生不知如何应付这些问题。在基础会话单元教学过程,笔者针对这一情况首先通过中西方语言差异比较,将学生感到困难的关键句列在黑板上,然后将学生分组,让学生自己设计情景,组织会话,并进行反复实践,使学生对自己使用不当的语言进行逐步的更正。如学生对购物(shopping)此类感兴趣的话题,我便将各种得体地道的表达形式列于黑板:

Make a list before you go.去之前将要买的东西列一个清单。

They close at five on Sunday.那些商店每周日五点关门。

They’re not open that day.那里那天没开门。

Don’t forget to stop by the grocery,别忘了买什么东西。

Let’s do it tomorrow instead.今天有什么事情,想推到明天去做,就说此话。

Do we need anything special today?我们今天需要买点特别的东西吗?

What do we need from the store this week?这周有什么要在商店购买的吗?

Shopping during the week is easier.周末去购物人太多显得拥挤,工作日期间比较方便。

I prefer going to the mall on Sundays.我更喜欢周日购物。

I usually shop on Saturdays.我经常在周六购物。

然后要求学生用所给的关键句,设计情景,反复实践,直到熟练为止。在这一阶段教学中,我还注意结合所练内容不断给学生补充一些与他们日常生活及学习密切相关的语句,如:

It doesn’t make sense.莫名其妙!

How’s your day?今天过得怎么样?

Are you mad at me?你生我气啦?

Let’s see some action.来点刺激的。

It sucks/stinks.太差劲了。

Can we move on?差不多啦,就此打住吧。

YadaYadaYada.如此这般……(讲故事的时候,可以用这个绕过敏感内容)

Chill out!冷静点。

Are we still cool?我们之间还行,是吧?

Get it?明白啦?

I don’t get it.我不明白。

I’m screwed.我被坑了。

这些用语地道、实用,是我从广泛的阅读中摘录下来的。学生从一般的教科书中很难发现。这样的语句对于贴近生活的描述与表达非常有用,很受学生欢迎。

2.通过对日常生活题材讨论,逐步提高学生语言的组织能力。

对日常生活题材的讨论是训练学生口语能力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和课外的讨论活动,适时以引导学生广泛地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类题材相互间进行会话,既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逐步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扩大了其知识面。此类话题涉及邻里关系、购物、运动与健康、家庭生活、抽烟与疾病、教育与发展、少年犯罪等。下面是众多讨论题材中的两则:

A:1)How do Christmas celebrations differ from the Spring Festival celebrations in China?

2)Discuss the customs of Chinese New Year.What do people do to prepare for the New Year/Spring Festival?Are there some interesting activities that you do in your family or hometown to celebrate?Explain.

B:1)Describe some interesting things happened during your tavel.Can you describe it for me?

2)What is your goal to travel and your reason to travel.

3)Describe th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of travel for the country.

4)Why China can attract people to travel?

5)Do Chinese people like to travel now?

6)Which festival do people travel in and where do people travel to?

7)Compare the difference about traveling among Chinese people between 100 years ago and now?

在讨论这样的题材时,有时是全班一起讨论,有时是每组负责讨论一个问题,然后面向全班阐述自己的观点;有时是各小组将各自讨论的结果作对比,分析总结异同,并且由学生即兴发言,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在讨论某一问题时,要求每个发言者不能只顾说自己的,而是要针对前一个人的发言做出评论,提出自己的观点,阐述自己的看法。这样不仅使每个学生都能集中注意力,同学间相互学习和逐步领会驾驭语言的要领,而且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及驾驭语言能力的提高,从而为口语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3.通过对热点话题辩论,提高学生口语的思辨能力。

提高学生口语的思辨能力是口语教学的最高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作长篇论述的能力。目前,大多数中国学生需要口语输出时,讲的多是零星片语,而不能形成有序的逻辑主体。其主要原因是缺乏联想与想象这方面的训练,不知道应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剖析。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循序渐进的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对每一个会话题材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如在组织讨论“What is Happiness?”时,我引导学生先作横向讨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观:中学生的幸福观是什么?大学生的幸福观是什么?单身汉的幸福观是什么?年轻夫妇的幸福观是什么?老年人的幸福观是什么?知识分子的幸福观是什么?这时可引用爱尔兰著名诗人叶芝的话来总结知识分子的幸福观:我们终生的幸福取决于我们选择困难的难度。再从纵向来讲,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也具有不同的幸福观。笔者用自己的例子加以说明,然后鼓励学生从各自不同的成长阶段寻找例子,或从身边其他人不同的成长阶段发掘例子等。然后从逆向讲,幸福不应只注重结果而忽略过程:对幸福的追求中,饱含渴望的过程更为重要。最后再进一步深化讨论的主体,得出获得幸福的关键是保持心理平衡,并分析、阐释这一观点。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引导和讨论,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口语的思辨能力,而且陶冶了情操。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与思辨、分析和创新能力,笔者在口语课的后期阶段还采用演讲、辩论或二者相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如对老师布置的题材,要求每位学生选择不同的主题准备2分钟,然后上台作即兴演讲,演讲完毕后,其他学生可以质疑,由此引发出热烈的辩论。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又训练了学生批判性倾听能力。有时,还采用正反两方辩论的形式组织教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先定好辩论的话题,确定正方与反方,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分析资料,再综合对比进行辩论。通过辩论,学生不仅知道了如何推理、如何识别与利用不同的资料为自己服务,而且知道了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类问题。既提高了语言的运用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

总之,英语口语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英语日常口语,了解语言的文化差异,能够使用普遍接受的语言,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思考分析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正如大多数学生在英语口语课结束时所形容的那样“英语口语课不仅使我们口语流利,同时也改变了我们的思想”。

参考文献:

[1][美]Edward G.Seidensticker.美国口语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0.

[2]鲍冬娇.浅谈中学英语教学.引进与咨询,2004.

[3]秦天文.改进英语教学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中学英语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探究法 中学英语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0.099

1 探究法课堂教学浅议

所谓的探究法英语课堂教学,是指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主要以探究为主,讲课为辅。在具体的探究情景中,英语教师利用各种方法循循善诱,启发诱导之下,学生之间独立自主或合作讨论,在立足现行教材为探究内容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的活动,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在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英语教师处于指导地位,教师的地位已经从传统的主导者向引导的地位转变。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获取知识。为此英语教师应该积极创设探究情景、建立英语探究的氛围,把握探究的方向,坚持适度原则。学生虽然是探究的主体,也要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与探究目标进行积极探究,与小组成员之间交流探究的内容、及时总结探究的成果。总的来说探究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主要有一下两个方面的特点:①探究法教学可以锻炼、培养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②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 探究法在中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2.1 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创设英语探究情境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要摒弃传统的呆板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积极创设英语语言情境。要知道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并非是为了考试或者升学,最主要的为了让其利用英语交流,养成英语的思维习惯。因此中学英语教师要在课上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用具,采用不同的教学设备和授课方式来创设英语探究情景,把教学内容和资料形象而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比如在课堂上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英语交流,设置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积极探究,在讨论的过程中最好使用英语,营造浓烈的英语氛围,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意识和表达习惯。然后英语教师在根据小组探究的结果,进行提问,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探究之中,都能用英语进行问答。在创设英语探究学习环境的时候,英语教师应该认真研究课本内容,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每一节英语课堂的重难点,围绕着教学任务广泛查找有效的教学补充材料和网上可利用资源,上课时及时向同学们补充,创造性、有选择性地使用教材,使书本知识活起来。这样的话在创设英语探究环境的过程中才会游刃有余,一方面寓教于乐,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另外一方面还不至于出现学生没学到内容的现象。

2.2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导入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日益健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呆板,生硬的教学形式,使得课堂更具有生动性与直观性,课堂效率大大地提高了。因此中学英语教师应该发挥多媒体的作用,积极备课,利用课件为学生准备一节生动、传神的英语盛宴。而且这个阶段的中学生基本上都处于十二岁左右,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爱表现、善于模仿。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情景导入教学,更容易吸引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更适宜进行英语探究教学。所以说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的丰富性、直观性,为学生创造英语学习的情境。

中学英语教师在准备课件的时候,要认真研究课本知识,根据教学的内容制作出符合教学目的的多媒体课件,切记不能过于浮夸,要让学生处于英语学习的环境中。比如说笔者在进行地点名词一课中,Water Park,Amusement Park的教学时,就首先给学生们放了一段关于迪士尼乐园的视频简介。面对如此丰富多彩的动画盛宴,学生们很快就进入了英语课本的情景。紧接着笔者就再一次播放这些视频,让学生根据视频显示的实物说出英语名称。跟随着多媒体技术,学生们就很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这些地点名词。

2.3 利用玩游戏、表演进行探究教学

玩游戏、乐于表现真是中学孩子的最爱了。因此中学英语教学可以利用游戏、表演进行探究式教学,将游戏纳入课程的一部分,这听起来虽然有点离谱,但确实切实可行的。洛克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教育学生最好的一个技巧就是把学生们应该做的事情变成一种游戏。适当有趣的游戏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英语课堂探究方法,在游戏与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人物的情感,理解文章中的意思,记忆起来也更加容易,值得广大同行相互推荐。笔者在中学英语课本《Family Member》一课中,就让学生分组进行表演游戏,分别找四名同学饰演father、mother、sister、brother,。然后四名同学根据身份进行英语介绍:比如其中的一名饰演姐姐的同学就是这样说的:This is my father. He is very tall. This is my mother. We all love her because she is so gentle. This is my brother…通过这样的对话,让学生利用游戏表演参与探究情景之中,一方面让其掌握了基本的英语句型、词汇。另外一方面还发挥了学生了课堂主体作用,让他们成为了课堂的主宰,教师处于指导的地位。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利用探究法进行英语教学既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热情,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更有利于建立高效中学英语课堂,值得广大同行相互推荐并实施在英语课堂实践中。

参考文献:

[1]李忠卫.探究合作方式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报(基础英语教育),2006,(1).

[2]张剑锋.自主探究式外语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4).

[3]高月玲.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三个途径[J].考试周刊,2008,(52).

中学英语教育范文第6篇

学生学习外语来说,他们就可能缺乏动力。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应考。关于学生用书,众多的严格控制性练习和不间断的测试,极大地限制了学生思维活动。因此,学生有时感到教材枯燥乏味。英语教师应该而且必须经常地激励学生。尤其重要的一点是,老师要尽力安排一些语言活动,加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主题以及相关词汇。教师要要求学生用所学语言自己组织活动。从而使他们清醒地意识到,外语在他们日后的工作中将会大有用处。以使受到激励的学生就一定能在语言学习上由初级向高级发展,最终实现学习目标。

我们应该合理得采取指导性的学案模式,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运用。英语的课堂教学应当反映这种特点,以用为主,树立一种“大英语教学观”,让英语教学走出课堂,走向社会。首先是教师观念的转变。英语教师要转变的第一个观念是:英语教学不是语言知识的教学而是言语技能的教学。过去,由于考试指挥棒的影响,英语教师过分强调英语知识的教学,结果培养了一批“哑巴英语”“聋子英语”。英语教材的改革为教师观念的转变奠定了基础。然而传统考试的“余威”仍在,考试依旧是教学的指挥棒。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是应该懂得如何在这两点找到一个平衡点。此外,英语语言是一门不断发展的语言,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它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英语教材只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媒介,学生要学好英语就必须融入英语的海洋,跟上英语发展的步伐。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单一、呆板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而且不能体现语言的生动性,而多种教学方法可以刺激学生的不同兴奋点,抑制大脑疲劳。计算机辅助教学使教学方法的运用有了广阔的天地。无论哪种教法,其基本出发点是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应当是学堂,是学生学习的天堂。课堂教学应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英语学习的特点决定了讨论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特殊意义。英语课的讨论法应具有更广泛的内容,更自由的民主气氛,不但可以讨论本课的问题,而且可以用英语发表自己的见解,纵论国内国际的是是非非。而讨论课是在考验老师对整个课堂的驾权能力,在平时教学活动中,经常有学生在讨论课时不用英语,或者是说与本堂课毫无联系的话题,这需要老师时常督促。

英语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在交际中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改变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偏重语法结构的分析、讲解,及机械的句型操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既违背了素质教育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又背离了英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因此,在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加强训练指导,加大学生自学的活动量,从而发挥其“主体”作用。特别是在以下两方面要加强口语训练。

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练好各种句型,教师要创设语言环境,注意情景对话,不孤立教学单词努力培养学生讲英语的良好习惯。(1)进行多种训练。在对学生句型训练时,每学一个句型,都必须通过重复、模仿、替换、转换、扩展等多种训练,达到熟练程度,为培养学生讲英语的习惯奠定基矗起先应从很容易的句子着手。然后进行扮演角色的对话。教师用清晰的语言介绍给学生们,并告诉这种新结构的意义及语法的形式。(2)做重复交流活动。练完句型,如果学生们达到了理解的程度,教师应按照上下文逐渐地创造一些交流活动,如介绍情景活动:“去商店买东西”(go Shopping),让一位学生扮演售货员,让另一位扮演顾客,“Can I help you”“How much are……”让两位学生利用日常交际用语去演或实习买卖东西这一活动。通过这种交流活动,使学生真正掌握日常交际英语的用法。这样在学中用,在用中学,会使语言形式与语言运用相联系,是培养学生讲英语习惯的好方法。在培养学生讲英语习惯的训练中,总会有一部分学生含羞,产生不敢讲、不愿讲等心理障碍,教师应采用鼓励的办法,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

在面对全体中要有所侧重。在训练中,教师要把侧重点放在有心理障碍的同学身上,除了鼓励、指导外,应给他们较多的锻炼机会,使他们逐渐由羞怯变为敢说。同时,教师一方面给他们做示范,一方面对他们要有耐心,态度和蔼,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2)在训练中多给些有趣的话题。中学生活泼、好奇、好表现、善模仿、喜欢交际。鉴此,在训练活动中要多创设一些有趣味的对话内容。(3)要及时纠正训练中出现的错误。在练习过程中,特别是口语活动中,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教师要认真、仔细、及时地纠正学生在语言、语调上出现的错误,或让学生间互相纠正。

中学英语教育范文第7篇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英语教育

“跨文化交际”这个概念是从英文的“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翻译过来的,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也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不同文化差异间的碰撞日趋明显,人们对跨文化交际日趋重视。而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愈发强调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缺失了对西方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的了解,提高英语能力可能化为空谈。所以在英语实际教学中强化跨文化交际的教育迫在眉睫。教师应坚持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文化导入,发挥其主导作用,教学中有意识地载入与课文有关联的英语母语国背景文化。在进行跨文化教学中可采取以下适合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1.利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寻求文化信息。课程资源最主要的是教材。《牛津高中英语》的每单元都包含中外文化,学生从中可了解相当多的国内外文化。以《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六第三单元为例。在Welcome to the unit 中,根据六个国家六种不同的问候方式,创设六种交际情景,让学生训练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学习“Cultural differences”时,学生会了解到许多文化差异,还可结合文章要求学生查寻Thanks giving 的来历及庆祝方式等背景材料。在 Word Power板块中介绍了英语中的外来语和一些习语, Task板块中涉及到了禁忌语的内容, Project中讲到了英语国家的一些少数民族,它们都同样涵盖了大量的异域文化信息。这样,在教学实践中,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自身的寻求,可以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结合词汇语境,帮助学生感悟文化内涵。涉及有特定含义的词汇时, 教师需要提供给学生更深层次的蕴含西方文化背景的知识。以下是我在教学中发掘的与语义有关联的背景文化。如英语学习者都知道 Christmas(圣诞节)、 April Fool(愚人节)、 Valentine Day(情人节),当他们读到 triangular trade of slaves(奴隶三角贸易), Women’s Liberation(妇女解放运动)等这类词语时,就难以完全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含义。例如词组Frontier Life , 如果仅从其表面含义理解为边疆生活是不够准确的, 还应该了解它的由来与历史背景。拥有英雄情结的美国人理解为开拓与传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情景性地再现异国的风土人情、重大历史事件等相关内容,这些知识的介入加深了学生对相关作品的理解,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英语课堂也将因此而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3.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不能一味地把背景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该指导和引领学生,通过各种语言实践去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逐渐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1)在听说训练中让学生亲身感悟纯正的英语情境,也可创设一些具有文化差异的讨论题让学生讨论。模块六第3单元Reading 中听到Thanks giving 的时候,教师可设置一些问题来讨论中外不同节日,为跨文化交际作好铺垫。(2)朗读和阅读可以让学生获得大量的语感,学会用英语思考和交流。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如果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扩充和渗透,学生一定能更准确、更完整地把握文章内容,从而提高阅读交际能力。(3)书面表达是学生最为头痛的交际任务,因为它要求学生既要有遣词造句的能力,还要有提纲挈领的能力。由于思维方式不同,文化背景知识的匮乏,学生就按照汉语方式和汉语的思维方式写出“汉语式英语”,还包括那些貌似正确实际错误的英语。因此,教师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就应该注重中英两种语言的差异,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达到提高英语书面交际能力的目的。

4.多重并进, 拓宽文化视野。面对浩瀚的异域文化,单纯依赖课堂教学来弥补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恐怕力不从心,所以我们应该寻求更多的素材、更多的途径、更多的方式来感受和理解西域文化。(1)计算机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海量的文化信息,提供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是我们进行跨文化交际教育的优良平台。作为教师应该有效的利用这些资源来强化跨文化交际教育,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2)文学作品作为我们了解异域文化的另一扇窗口,能有效的为我们提供异国历史,异国人民的价值观与风土人情,因此我们应该给学生推荐一些经典的英语文学作品。(3)英语广播、影视作品等多媒体载体,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的异国文化。我们应该有系统地选择一些经典的相关作品。

结语

语言学家格林说:“我们的语言就是我们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全部文化,它的使用总要遵循一定的文化规约, 它深深地扎根于文化之中]。交际文化是隐含在语言中的, 反映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是非标准、社会习俗、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等文化因素。外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能够善于总结、对比中西文化差异,教授一种实际掌握外语的方法,即把交际文化融入语言教学中去,使学生明白英语学习不仅仅是机械地朗读与背诵,还是一个接触、认识另一个不同世界的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贾玉新.跨文化交际研究[M].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2]郎安洪等.交际文化与英语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1994(2)

[3]曾利娟.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5)

[4]李建忠. 导致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几种要因[J]. 外语教学, 2002(5)

[5]赵厚宪 赵霞. 论文化教学原则[J]. 外语教学, 2002(5)

中学英语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学英语 教学 方法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022

语言是人类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反复学习、反复实践而获得的,由于中国学生没有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必须勤加练习、及时复习才能提高记忆力,否则徒劳无功。教师必须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努力让学生掌握英语学习规律、学会用英语交流;中学英语教师还要具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能力,能够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兴趣、杜绝厌学情绪,真正肩负起为社会培养有真才实学的现代化英语人才。因此,本文将进一步探究中学英语教育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以供借鉴。

1 中学英语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1.1 学生英语基础水平与教材脱节

从整个体上看,中国阶段的英语教育现状并不乐观,大多数只是表面上的进步,实质上很难取得突破。首先表现为学生英语基础水平与教材脱节,即学生英语基础水平过低,难以与新教材衔接,甚至与生活实际脱钩,比如:进入中学以后,从表面上看,学生都学过英语,但是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只是皮毛,他们都需要从零开始。其次,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及教育方案的不断改进,中国英语教材起点都较高,词汇量更是超多,即这种现象不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得中学英语老师工作繁忙又累,学生难以掌握,甚至部分学生会因太累而失去兴趣。

1.2 教师传统教法中的误区仍然留存

经过调查,发现中学英语教师依然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目前有大多数教师依然沉浸在应试教育的误区里。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师教学任务一直繁重,直到现在亦是如此,不少英语老师常年不出校门,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也不足为奇,几乎无空闲时间搞教学研讨。比如:中学英语教学非常注重讲解语言点,像语法、句型、结构造句,以及不断地背诵英语课文成了家常便饭,结果是学生苦于做习题,教师苦于审作业。教学看似涉及到了英语语言学习的重点,但是,这种不科学、陈旧式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个性培养,不仅费时耗神,而且收效甚微。

1.3 学生学习习惯不良、方法落后

自从英语教学在我国实施以来,学生的学习习惯一直不好,学习方法更是落后,甚至没有任何规律可循,这在中学英语教育教学方面也表现得淋淋尽致。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的语音能力较弱,而且要想突出这一关也难于上青天,大多数中学生学习英语时,几乎不考虑音、形、义,也从不联系语境,只会死记单词、短语,硬背句子,学习时难免吃力无收获;还有些中学生盲目学英语,不动脑子,一味进行机械学习,从来不归纳总结,学新知识而不联系旧知识,亦步亦趋,没有一个有效的学习策略,甚至部分学生胆小,没信心,怕出错被取笑,不主动学习,不积极思维,无法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直接导致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2 优化中学英语教育教学方法

2.1 及时更新教学观念

优化中学英语教育教学方法,需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案,首先要求教师深刻认识到转变陈旧教学和思想观念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清楚学生在实践中对英语语言的具体运用,全面落实英语素质教育理念。在新时期,随着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更新,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也有了新的要求,英语教师需要成为一位促进者、引导者,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断培养创新精神,使英语教学效果立竿见影,即中学英语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

2.1.1 改变学生学习观念

改变学生学习观念,首先要提高中学生使用英语交流的意识,促进学生参与更多的练习和实践。其次要使学生认识到语言的文化载体功能,学会如何掌握各个方面的文化知识,用来满足运用英语语言需要。另外,还必须让学生意识到被动学习的危害性,使学生能够有意识地进行主动学习,才能提高英语成绩。

2.1.2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增强中学生应用英语思维的自觉能动性。学习英语语言是为了交流,它是一种交际工具,需要中学生能够达到会说、说得好、还知道如何说地能更好的水平,这对于学生英语思维的自觉性密切相关。与此同时,英语教师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能够自觉、积极,并以此来引导中学生自主学习英语,不断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2.2 多样化的课外活动法

优化中学英语教育教学方法,需要采取多样化的课外活动。英语不同于其它学科,只靠英语课堂来提高中学生的英语水平是远远不行的,多样化的课外活动非常重要,需要学生在课外坚持学习和练习英语,围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不断开展多种多样的有利于学习英语的活动,努力为中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比如:英语知识朗诵、唱歌、绕口令、演短剧等一系列的比赛活动,分组活动时,一定要依据学生平时的学习层次,合理地进行安排。

2.3 以学生为主体的方法

优化中学英语教育教学方法,需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针对的是学生,而且需要为每一位中学生提高参与学习英语的机会,让学生学会配合,调动课堂气氛,才能使英语教学活动正常进行。比如:在中学英语教育过程中,英语老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发问,不断鼓励学生进行互相提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赋予中学生更多机会去体验成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4 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

优化中学英语教育教学方法,需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将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带给了英语课堂,英语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授课,不断丰富英语课的内容,使整个教学画面更加直观、具体、生动。所以,英语教师尽量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大量收集贴近生活实际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课堂经常会教到英语对话章节,英语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播放内容合适的影视片段,在情景教学中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并分析剧情,用动态教学调动学生的感官感受能力,从而加大英语课堂教学的密度。

3 中学英语教育教学策略探究

3.1 改变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

改变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即中学英语教师可以成为教学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协助者和评价者等。比如:扮作一个设计者,在英语授课前,教师必须花费心思对课堂任务进行充分设计,而且设计要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背景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2 教师应具备组织协调能力

教师应具备组织协调能力,即教师要使学生有能力独立完成任务,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中学生懂得团结一致、互相协作、密切配合、取长补短的重要性。比如:中学英语教师必须重视新型学习方法,不断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和学习软件进行学习,学会用用电脑搜集信息、积累知识,达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3.3 教师适当地参与学生任务

教师适当地参与学生任务,而且以平等的姿态参与,教师加入某个小组,或和其他成员共同想办法完成任务。比如:参与任务时,教师有充足的机会向学生不断渗透学习方法;教师还可以在心理上赢得学生信任,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3.4 教师要积极树立团队意识

教师要积极树立团队意识,需要加强合作交流,不断参加各种各样的英语培训活动,或者研讨活动、示范课等活动。此外,中学英语教师还要重视收集最新理论信息、教案、课件、教学反思等必备教学资料,提高继续教育力度,为挖掘最优的中学英语教育教学方法提供智力支持。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面落实中学英语教育工作,更新教学方法和策略是一项必须坚持的长期任务,中国英语教学改革任重道远。作为中学的英语教师,不能照本宣科,更不能将上课当作一种纯粹的任务来对待,需要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为教学目的,努力做到勇于进取、锐意改革、与时俱进,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自己,寻求最佳教学方法,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陈靓.英语学习方法探究[J].语数外学习,2012,(6).

[2]吴进兄.新课改背景下农村普通中学英语教学方法及策略探究[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1,(12).

[3]张艳艳.对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学英语之友(综合版),2011,(3).

[4]王周广.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探讨[J].中学英语之友(综合版),2011,(4).

中学英语教育范文第9篇

一、教育思想:变“以英语为本”为“以人为本”

二、教育目标:变“以掌握知识为主”为“以培养综合能力为主”

三、教学原则: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主体”

四、课堂模式:变“以教定学”为“以学定教”,

五、评价体系:变“单一的终结性评价”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一、教育思想:变“以英语为本”为“以人为本”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在我国首次提出了英语教育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综合素质为本,以人的持续发展为本;培养的是一个具有健全人格又能持续发展的完整的人,而不是单纯着眼于他眼下掌握了多少个单词和句型。先成人,后成才,英语教育也同样责无旁贷地承担着这项历史使命。

多年来,许多教师用大量的事实证明,英语教学本身,不仅应该承担掌握语言的教学任务,还应该而且完全能够承担培养学生以下七个方面的基本素质和发展能力的教育功能。这七个方面是:思想品德、心理素质、思维品质、个性品质、文化素养、学习能力、社会能力。

思想品德

通过英语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大纲规定的重要的教学原则之一,也是一项英语教师长期以来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教学实践证明,通过英语教学能够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热爱集体、热爱劳动;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行为准则、是非观念;关心他人、学会合作。

心理素质

与智商(,)相对应,美国心理学家戈曼提出了情商(,)的概念。所谓情商,是指了解、控制、调整和激励自己的情绪,使自己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增强注意力和创造力的能力。

显然,戈曼所说的情商,大体上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包括诸如兴趣、爱好、动机、态度、内驱力、情感、性格、毅力等在内的非智力因素。也相当于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的“情感”目标的内涵与外延(见第页图表)。

戈曼指出,一个人要想成就事业,不仅要有一定的智商水平,更需要有较高的情商。情商是使智商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是应付波折,抵御挫折的动力。因此二者必须同时开发,交融并举,它们互补融合才能构成人的完整素质。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偏重认知活动,而忽略情感活动;只重视开发智商,而忽视开商,致使学生心理障碍严重,耐挫能力低下。顺利时忘乎所以;受挫时悲观丧气,严重地阻碍着智力因素的发挥。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兴趣训练、好奇感训练、情感训练、毅力训练、性格训练、注意力训练等诸方面的心理素质的基础训练。这样做,在语言方面,能够激励他们大胆进行语言实践,不碍口、不害羞、不怕犯错误,勇于矫正错误,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同时,在心理素质的铸造方面,也有助于他们逐步形成争强好胜,不怕困难、不怕挫折,敢于冒风险,敢于迎接挑战,勇于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对挫折和失败具有一定承受能力的健康完美的心理素质。

思维品质

语言既是思维的主要载体,也是思维的表现形式。英语语言教学与思维品质的形成有着直接和密切的关系。

在英语课堂呈现阶段,教师应该创设真实或模拟的情景,运用实物、模型、图片、动作、表情、身姿、手势等直观手段把抽象的、概念化的新语言变成具体的、形象化的、立体的直观影像呈现给学生,既达到了语言输入的任务,完成了理解新语言的功能,同时也发展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在语言操练阶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类似联想、对比联想、搭配联想和相邻联想等联想思维的方法来掌握和记忆单词和句子,既能事半功倍地学习语言,又能开发学生联想思想能力。同时,在该阶段,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以及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比较与概括、抽象与具体等抽象思维的方法来理解掌握句型和方法,以此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在语言实践阶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诸如读图对话、憧憬想象、打破定势、发散集中、新旧连接、矛盾辩论等话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对子表演,以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灵感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英语教学应该而且能够训练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的方式和方法,培养他们具有广泛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个性品质

长期以来,我国的应试教育过分强调共性制约,无论是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测试手段甚至试题答案都必须整齐划一。学生跟着教师走,教师跟着教材走,师生都跟着考试的指挥棒走,用这同一个模子塑造人才;一个标准、一个规格、强求一致,人人都必须进行求同思维,谁也不许越雷池半步;这些都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成了循规蹈矩、人云亦云,被教师和教材牵着鼻子走的“小绵羊”和“书呆子”。

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性,而且个性素质包含并表现共性素质。因此,在发展学生共性素质的同时发展他们的个性素质,这是英语教学又一项教育功能。针对当前我国学生个性不强的弱点,更应该着重对他们进行个性素质和特殊才能的培养。

以思维方法为例,应该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反向思维、逆向思维,敢于唱反调,善于用不同语言结构表达同一思想,以使他们在具有普遍素质的前提下具有自己的特殊素质,成为“全面发展加个性”或者“合格加特长”的世纪所需要的人才。

文化素质

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的背后都隐含着使用该种语言的民族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沉积下来的文化底蕴。所以,学习一种语言,不仅要掌握这种语言的结构,而且还要了解该种语言所依附的文化背景,从而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厚他们的文化功底。

此外,我国长期应试教育造成过弱的文化陶冶,致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思想底蕴严重缺损,这

又使通过英语教学对学生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任务显得更为重要。

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了解世界各国尤其是英语国家的先进文化以及汉英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应该是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这就要求英语教学要把语言和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二者同步发展,并采取对比的方法,结合语言教学的内容,适时地介绍汉英文化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国民性格、礼仪习俗、家庭模式等方面的差异,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学习能力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培养人才的周期远远滞后于社会对人才需求规格变化的速度。现今已经没有“管用一生”的一次性教育,只有“贯穿一生”的终生教育。那种在学校一次性“充电”毕业后终生“放电”的观念已成为历史。因为学习不可能一次性完成,而且一个单一的专业也很难应付未来复,杂的社会需求。因此,学校教育只能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食;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掌握了学法,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要比多记几个单词或句型重要得多,因为这将受益终生。

英语,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学科,更要采取科学正确的学习策略、方法和技巧,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因此,学习英语方法的培养和能力的形成,其核心是实践,实践,再实践。

学法决定教法,教法源于学法;反转过来,教法又影响学法,学法依赖于教法。只有教的有方,才能学得有法。教法与学法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双向关系。我们必须以学促教,以教示学,才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据此,培养学法,必须从改进教法切入。教师在教授语音、语法、词汇等基础知识和训练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时,就必须充分尊重语言学习规律和符合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折不扣地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活动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把课堂上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引导他们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并以此为主线构建英语课堂教学的框架结构。从而确保学生在学会英语的同时逐步学会会学英语,提高学习能力。

社会能力

现行《英语教学大纲》提出,要培养学生具有“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也规定,学生要具有“初步的交际能力”。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胡文仲指出,交际能力是由语言能力()和社会能力()构成。

社会能力,哈佛心理学家嘉纳称之为“人际智能”。他指出,人际智能是指认知他人、善解他人、关心他人并能与他人友好合作的能力。他还把人际技巧分成四类:领导能力、交友能力、解决纷争的能力和分析社交生态的能力。他还强调,与情商其它诸因素相比,人际智能是最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卡耐基曾说,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是他的专业技术,另外%是靠人际关系的处理技巧。洛克菲勒也曾说:“与太阳底下所有能力相比,我将更多关注的是与人交往的能力。”

中学英语教育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农村中学英语;农村英语教师;农村学生;现状;改善措施

Abstract: the quality education, popular to let all students' quality is get full development, our population in the proportion of agriculture constitute more than 60%, in the rural middle schools to improve the English education teaching level, improve the rural middle school students foreign language ability is complete rural popularize primary education, improve the rural students' quality, and realize the education of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important measures. In this paper the rural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rural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rural English teachers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discussion is made on how to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rural middle school English important sense, and proposed in this foundation to improve rural middle school English education level,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middle school students English ability of the measures.

Keywords: rural middle school English; Rural English teachers; The rural students; The present situation; Improv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基础教育发展的根本在于有效改善我国农村教育的水平,我国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历来重视农村教育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工作,特别在近些年通过工作上的重视和资金上的投入,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绩,部分达到了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和实现教育均衡的目标。但是应该看到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中学英语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状还乐观,教育工作管理者和农村英语教育工作者应该研究农村中学英语教育的实际,从农村和农村中学生特点出发,找到一条有效提高农村中学英语水平、发展农村中学生素质的新路子,有力地推进农村教育改革的深入。

1提高农村中学英语教育水平的意义

1.1有利于实现城乡间教育的均衡

教育均衡是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农村中学英语教育的加速发展有利于缩短城乡教育差距、均衡基础教育资源、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科学发展。

1.2有利于完善基础教育的体制

县、乡两级政府是基础教育投入的主体,提高农村中学英语教育水平可以促进基层政府对基础教育体制完善,科学实现对教师资源、资金投入和设施管理,对基础教育管理工作有夯实的作用。

1.3有利于提高农村中学生自身素质

农村中学英语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农村中学生交际能力、语言能力和运用能力的提高,可以使他们共享国际文件交流的成果,切身提高其自身素质,缩短与城市中学生的差距。

1.4有利于当地的经济建设

应该看到,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间交往和交流日益增多,农村需要掌握英语的人才,提高农村中学英语教育水平可以实现农村与世界的基本沟通,为当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提供能力上和人员上的准备。

2农村中学英语教育的现状

2.1农村初中英语教育取得的成绩

通过党、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农村中学、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和其他有关各方面的不懈努力农村中学英语教育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和成绩,表现为:首先,对英语课程的重视态度已经初步形成,英语在农村中学教育中的地位得到肯定和确立,受到各界的高度重视。其次,师资力量得到充实和改善,国家通过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投身农村教育,基础政府采用在职培训和鼓励进修的办法提升了师资力量。其三,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资源得到部分改善,通过各级政府的投入和社会各界的捐助农村中学配备了现代教学设备,使课堂告别了“哑巴英语”。最后,取得了可喜的教学成果,目前农村初级中学的学生英语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2.2农村中学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农村中学生学习英语中存在的问题,部分农村中学生对于英语课程表现为:学习动机与兴趣低下,存在英语的厌学现象;学习基础不牢,农村中学生没有学习英语的环境,造成小学阶段没有进行英语学习,给初中的英语教学起始工作和衔接工作带来困难;学习策略错误,很多农村中学生将学习中的放在读写和应试能力培养上,导致学生听力口语很差,出现“哑巴英语”的情况出现;英语学习环境差,农村中学生家长普遍存在着英语能力低下,不能给学生构建有助于英语学习的环境。其次,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存在的问题,教师专业学历结构不合理,英语教师跨专业和学历偏低的现象十分突出,大专以上师范英语专业的教师凤毛麟角;教师的年龄结构不合理,由于编制的问题,农村部分地区无法引进年轻教师,随着时间的流逝,英语教师队伍年龄老化;师生比严重失调,一些落后的农村地区英语学科的师生比高达1:100。其三,农村中学英语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英语教师教学辅助设备少,现代化的电脑、投影机和多媒体语音实验室短缺,无法满足英语教学需求。最后,农村英语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目前现行的学校行政管理体系呈现僵化、片面、机械的特征,英语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的不能充分发挥,农村中学生英语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

3农村中学英语教育的改善措施

3.1建立农村初中英语教育服务当地的观念

要引导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农村中学帮助农村中学生建立“学好英语服务家乡”的观念,从本地经济长期发展着眼,树立学生长远的学习目标。

3.2培养和提高农村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农村中学和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应该针对农村中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需要,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从“分数提高”到“能力提高”的转变,利用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其自身素质。

3.3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提高英语师资的机制

地方政府和农村中学应该从教师的自身需要和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针对教师特点制定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完善英语教师交流机制、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现代化教学设备的配置,进一步调动英语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

3.4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和评价体系

改进农村英语教师的评价体系,告别以往唯成绩论,采用素质教育的评价方式,发挥英语教师的创造性,鼓励发展教师的个性。改进农村中学生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将重点放在学生正确学习观念的形成和日常取得的进步上,保护好农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将英语教学工作的管理至于人性化和人文关怀的角度下去审视,以便取得更大的成效。

结语

综上所述,从农村中学英语教育具体实际出发,本文描述了农村中学英语教育的实际,分析了农村中学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农村中学英语教育的建议,不足之处万望同行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刘建新.打破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瓶颈――英语口语教学[J].时代教育.2007,23.

[2] 保爱莉.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如何利用任务型教学理念来冲破传统教学“瓶颈” [J].青年文学家.2009,20.

[3] 刘晓贵.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环境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0,04.

[4] 杨雪峰.农村中学生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05.

上一篇:民情档案范文 下一篇:农村扶贫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