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实验课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7 11:22:29

中学化学实验课论文

中学化学实验课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 高师院校 化学(教育)专业实验 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

论文摘要 结合当今高等师范院校化学实验教学的实施中出现的一些疑问和困惑,进行了探讨与反思。要成功地实施高等师范院校化学(教育)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必须做到:(1)要与专业培养目标一致;(2)要与基础教育课改相呼应;(3)要与化学学科特征衔接;(4)要与实验教学方式方法相适应;(5)要有实验教学激励配套政策支撑。?

目前,各种高校教育教学类刊物和高校化学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中有关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文章很多,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例如,在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暨高等师范院校化学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研讨会(西安•2009,7)的论文集中共有21篇论文[1],其中,实验中心教学与管理论文7篇,基础实验教学论文1篇,综合实验教学论文1篇,专业实验教学论文1篇,学科(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实验教学论文6篇,化学实验论文5篇。可见,化学专家、学者及化学实验教学研究人员都极力关注、探讨实验教学,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大学化学实验教学质量无疑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从目前高等师范院校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疑问甚至困惑,很有必要对其进行探讨与反思。从高等师范院校化学(教育)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化学实验教学如何从学生实际出发等方面对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反思并提出观点。?

1 化学(教育)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应与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

学校的任何教学改革,都要与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化学(教育)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也不例外。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中学教师的摇篮,高等师范院校化学(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后多数要从事中学化学教学,因此,高等师范院校化学(教育)专业本科生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中学化学教师的教学素质。?

目前,一些高等师范院校化学院系将原有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化化学、化工基础和化学教学论6门实验课程分设的局面完全打破,重新设置3门实验课程,分别为:基础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和化学(教育)专业实验。其中,化学(教育)专业实验就是原有的化学教学论实验。?

化学(教育)专业实验是为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化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专门研究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原理、过程、内容、方法和技术,以及化学实验设计与改进的一门必修课程。这门课程不同于其他化学实验课程(例如以前的无机化学实验课、有机化学实验课和物理化学实验课等,或者现在的基础化学实验课和综合化学实验课)。后者着重帮助师范生认识和掌握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前者则是作为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的一种途径,它以师范生已有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着重训练和培养师范生独立从事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技能,以及开发和利用化学实验于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初步能力,为师范生毕业后进行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和实验创新研究,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具体的教学目标是:?

(1)巩固和掌握相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理论、方法和基本技能;?

(2)学会化学实验探究,提高解决中学化学实验疑难问题能力;?

(3)结合中学化学教学,学会改进和设计化学实验,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能力;?

(4)研究国内外化学实验研究成果,学会设计新的化学实验,为中学化学教学服务。?

基于上述目标,高等师范院校设置的化学(教育)专业实验课程应该是师范生走上中学教学岗位之前的一门综合实验技能训练和实验教学能力培养的必修课,不仅要培养高等师范院校化学(教育)专业学生做一名合格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而且还要着重培养他们的实验研究能力、实验设计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新世纪对新型化学教师的要求。?

因此,化学(教育)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都应与培养合格的中学化学教师这一目标相一致。否则,就成了教学改革秀。?

2 化学(教育)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改相呼应

在明确了化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化学(教育)专业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之后,是否了解培养的对象今后所从事的工作内容?高等师范院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是否符合目前的中学化学教学实际?是否符合基础教育改革理念?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中学化学教育的主要任务,而实验更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其中,科学探究是我国基础教育新课改的一个重点和亮点,改革后的中学化学课程强化了实验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功能。作为即将走上中学化学教师岗位的师范生更应具有实验探究能力。而目前的化学(教育)专业实验教材中,验证性实验居多,探究性实验较少,这极大地影响了师范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化学(教育)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改相呼应。与基础教育课改相呼应的方向之一,就是要增加探究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属于综合实验,是培养师范生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化学(教育)专业实验课程教学中,增强探究性实验的内容有多方面,可以是:实验条件、装置的探究;实验步骤、实验产物的探究;实验异常现象、失败原因的探究;实验绿色化、趣味性的探究;生活化实验、现代化实验的探究;教学讲演实验的探究等[2]。?

3 化学(教育)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应与化学学科特征相衔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实验教学历来都受到化学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特征。实际上,化学是一门动手做实验的学科。在化学教学中,应将化学实验放在突出的教学位置,才能凸显化学学科的特征。“纸上得来终觉浅,晓知此事须实践(实验)”。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因此,化学教学中,与化学相联系的教学问题,能够用实验去探究的教学问题就不要用纸上谈兵或凭空想象的现象或脱离实际的争论,而应多让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探究来说出有与无、对与错、好与差、行与不行等。这种教学理念完全符合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思路: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3]。在让学生探究之前,化学教师对自己积累的化学探究性实验案例应亲自动手试做一下,这样既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又能完善其方案和掌握其操作关键,还能更加有效地指导教学。例如,在用蒸发皿、医用碘酒和打印纸做碘蒸气检验指纹实验时,出现了蒸发皿口径大小的深蓝色斑块的异常现象而使指纹迹不明显,意识到打印纸里含有大量的淀粉并进行了验证[4];又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产物是土红色,教学中人们一直认为土红色物质是氧化亚铜,后来经过研究,发现这种土红色物质就是金属铜[5]。?

因此,化学(教育)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应与化学学科特征相衔接,要突出化学实验的功能。化学实验中常有异常发生,而学生对此往往有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还要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正确指导学生实验。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一幅醒目的格言:“i hear,i forget;i see,i remember;i do,i understand.”这充分揭示了实验在学生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中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4 化学(教育)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应与实验教学方式方法相适应

什么样的化学实验教学方式方法,就反映出什么样的化学实验教学理念。由于社会经济条件、教学方法、教育理念等方面的限制,目前的高等师范院校化学(教育)专业实验教学质量与专业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差距,实验课程教学都习惯于循环式分组实验的教学模式,实验教学一般按3个环节进行:课前预习、课堂操作、课后写出实验报告,各个环节都以教材为主。这种模仿式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师范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激发他们独立思考的兴趣和激情,抑制了师范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由此可见,化学(教育)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应与教学方式方法相适应,不要出现“用新坛装陈醋”的教学改革。?

根据化学实验教学规律,任何专业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可以分成4个层面,即:第一层面为重视基础实验,强化训练实验技能,要采用“教师示范讲解,学生主动练习”的教学方式;第二层面为增加探究实验,培养实验探究能力,要采用“学生主动探究,教师重点指导”的教学方式;第三层面为加强设计实验,着力培养实验能力,要采用“学生自主设计,教师主动参与”的教学方式;第四层面为拓展课程内容,提高实验创新能力,要采用“师生共同探究,创造新的实验”的教学方式。这四个层面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相互渗透,有分有合,有多有少,有机结合,能够激发师范生学习兴趣,发挥师范生创造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师范生化学实验能力和实验教学能力。?

5 化学(教育)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应有实验教学激励配套政策相支撑

一个好的教学改革必须要有好的教学配套政策来支撑,这样的教学改革才能持续进行。尤其是在既要财力物力又要智力体力的实验教学改革中,更要有好的教学配套政策来支撑,否则,再好的实验教学改革设想也只能是“昙花一现”。因此,化学(教育)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应与教学配套政策相支撑。任何专业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都应有相关实验室建设的配套政策、相关实验教材编写的配套政策和相关实验教学激励的配套政策来支撑,使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能够持续、高效进行下去。?

5.1 应有相关实验室建设的配套政策?

高等师范院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不同于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光说不做或多说少做都是不行的,它要有大量的物质条件(必要的实验室数和仪器设备台套数,以及充足的实验消耗品等)支撑,要有高水平教师的指导,较高的师生比(1:12~1:15),一定比例的实验员队伍,合理的实验课时数和实验室开放制度,才能保证师范生人人有足够的实验时间和有效的实验效果,使他们从中获得实验体验,迸发出创新的灵感,产生出创造性的行动,这样才能确保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真正成功。因此,化学(教育)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应有相关实验室建设的配套政策。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现有2个90 m?2的学生实验室,1个40 m?2的预备室和1个20 m?2的药品仪器室,8位教师,实验课时数将由现在的51学时调至85学时。?

5.2 应有相关实验教材编写的配套政策?

教材是人类育人智慧的沉淀,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和教学资源。一本优秀的教材,教师教得顺手,学生学得愉悦。但是,就化学而言,高等师范院校所编教材大都是东拼西凑,没有重大突破,今天使用的物化实验教材跟50年前的教材相比,有许多实验无论是格式还是内容都没有太大的变化[6]。可见,实验教材的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化学(教育)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应有相关教材编写的配套政策。?

对于高等师范院校任何专业实验教学改革而言,教材编写要遵循整体性、层次性、渐进性、选择性和关联性等原则;要有熟悉专业实验教学的专家组成教材编写队伍,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分步完成相关层次的实验教材编写。这样编写出的实验教材,才具有针对性、适用性和有效性。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学院成立以院领导负责的实验教材编写组,统一组织相关专业实验教学专家,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初步编写出相关层次的实验教材稿,近期将由安徽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基础化学实验ⅰ、ⅱ》、《综合化学实验ⅰ、ⅱ》和《专业化学实验》教材。化学(教育)专业实验课的教材名称为《化学实验研究与设计》[7],已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5.3 应有相关实验教学激励的配套政策?

高等师范院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成败,关键还在于实验教学人员。如果没有相关实验教学激励政策,实验教学人员的积极性无从调动,实验教学改革还是低效运行的。目前,高等师范院校存在一种现象:搞科研工作好比体育竞赛上的个人项目,成果(论文、科研项目等)好记载、好评价、好奖励,且奖励力度大;搞理论课教学工作好比体育竞赛上的集体项目,成果(按课时计教分、学生对授课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分值高低等)比较好记载、比较好评价、比较好奖励,但奖励力度不够大;搞实验课教学工作好比国家号召全民健身运动,教师不是固定指导学生实验,而是分组轮流指导学生实验,成果难记载、难评价,唯一奖励的是教分酬金。可想而知,在这样的校园文化氛围里,教师的精力主要是投入到科研上,很少有人愿意从事理论课教学工作,而愿意从事实验课教学工作的人则更少,即使有教师参加实验教学工作,有的是为了增加一点教学工作量,以满足教师岗位验收需要,其精力不在实验教学上,也不去研究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却一直处在低效运行和应付之中。?

鉴于此,要想搞好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关键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激励的配套政策,极大限度地调动实验教学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就能实实在在地提高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实验教学激励的配套政策可有:(1)尽量固定教师指导同组学生不同实验,强化教学督导组和学生评价的力度;(2)加强实验教学研究成果奖励力度,并与评优和职称评定挂钩;(3)加强实验课时监控,调高实验课教分计算办法;(4)鼓励实验室开放,加大力度奖励教师指导本科生的实验研究成果等。目前,我们学院已初步在这些方面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政策,并对指导本科生创新实验研究、实验室开放和发表实验教学研究论文都给予了一定的奖励。?

综上所述,高等师范院校化学(教育)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成功实施,必须要做到与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与基础教育课改相呼应、与化学学科特征相衔接、与实验教学方式方法相适应和有实验教学激励配套政策相支撑。?

参考文献?

[1] 陕西师范大学.高等师范院校化学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研讨会论文集.2009?

[2] 熊言林,江家发,阎蒙钢等.化学教育,2006,27(1):4254?

[3] 熊言林等.化学教学,2007,(1):1112?

[4] 李世凤,熊言林.教学仪器与实验,2009,(8):1618?

[5] 熊言林,魏先文.化学教育,2006,27(2):5960?

[6] 杨 红.浅谈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高等师范院校化学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研讨会论文集.陕西师范大学,2009:58?

中学化学实验课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科研素质;专业知识;教育理论;创造能力

文章编号:1005-6629(2010)08-0008-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各中学现在都比较重视教学研究,都给老师们下达了一定量的“写论文”的任务。有的老师虽然在客观上很难写出高水平论文,但在主观上还是很希望能有一些的。

实际上,每一位中学化学教师都在经常性地参与教育科研工作,这种经常性地教育科研工作主要研讨常规教学中遇到的一般问题,有人将这种教育科研工作称为常规教研。除了这种常规教研之外,教师还会遇到一些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如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课程改革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问题、现代教育理论的应用研究等等,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是要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教师将这些深入研究后的新发现和新成果写成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期刊上并获得同行的认可,就算是取得了大家公认的科研成果。

问题是做教研论文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期刊上发表的难度要比开展常规教研的难度大一些。中学化学教师要具备哪些素质才能比较深入地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做出能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呢?本人认为,中学化学教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自己的素质,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1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深入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基本前提。中学化学教师只有具备了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站在较高的学术起点上统观中学化学的学术问题和教学问题,才能对中学化学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从我所在的地区来看,中学化学教师的学历基本上都达标了,有的甚至还取得了硕士研究生的高学历和高学位。从学历来看,好像大家都具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其实,学历的高低一般不能说明专业知识的多寡。我这样说的理由有两点,一是时下有些人的文凭水分较大,有文凭、缺知识的现象比较普遍的存在;二是有些人工作一段时间后就将大学里所学的知识完全遗忘了,他们的大学文凭仅表示他们曾经上过大学。这两个原因使一些教师实际上并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中学化学老师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一是在备课时要经常翻阅大学化学的相关内容,如在备氮族元素的内容时就将大学化学中的氮族元素翻阅一下,在备乙醇的内容时就将大学化学中有关醇的内容翻阅一下,这样坚持几年就可以将与中学化学教学密切相关的大学化学内容熟记于心。二是遇到疑难问题时,要多分析、多研究、多查阅一些资料进行比较研究,时间长了,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比较丰富的知识,同时还会在此过程中发现一些值得研究的课题并取得相应的科研成果。三是要善于向他人学习请教,有道是“三人行,必有我师”,有许多老教师在多年的实际教学中都对有关的问题多少琢磨出了一些个人的独特见解,只要中青年教师善问,老教师们都是乐于奉献自己的经验的,这可以使中青年教师在教学工作和业务学习上少走弯路。四是要养成爱阅读、爱学习的好习惯,教学工作的间隙常有一些零碎的时间,大家只要把这些零碎的时间利用起来就可以看很多书籍,学许多知识。我常在教学工作的间隙阅读《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化学》等专业杂志,在这些杂志上,有许多先进的理论、先进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通过阅读,我们既可以学到一些先进的理论和方法,又可以在学习中发现一些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有很多教师一般都只满足于能讲解中学化学教材上的内容、只满足于能讲解中学化学教辅资料中的一些题目、只满足于能够应付中学化学的日常教学工作,这种专业状态和学习态度使得有些教师需要重新进行专业培训才能上有关的选修课。我们虽然不能说这种专业状况和学习态度是消极落后的,但可以肯定地说,凭这种专业状况和学习态度是不可能在教育科研上有所成就的。常有教师教导学生说“好习惯成就未来”,若将这句话用到我们有些教师的身上也是很合适的,只要教师们养成了爱学习、爱思考的好习惯,就一定会在教育科研上取得显著的成绩。

2要努力学习教育理论知识

研究中学化学的教学问题,仅有扎实的化学专业知识还是不够的,还应该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心理学知识。

一直以来,我国的师范大学在培养师范生方面都存在着重专业知识教育、轻教育理论教育的倾向,师范大学化学专业的教育也是如此,这种培养倾向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师大学生作为教师的教育素养有点先天不足。既然师大毕业生的教师素养先天不足,参加工作后就应该补上这一课,遗憾的是我们的教师培训工作也没有对此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一个立志献身教育、并打算在教育科研上有所作为的老师来说,应该自己补上这一课。如下几个方面的事例可以充分说明我国的中学化学教师、中学化学教研员以及培训中学教师的教师都比较欠缺教育理论知识和心理学知识,都应该很好地补一补教育理论知识和心理学知识。

我曾听过一些表演性的优质竞赛课及相应的点评,并阅读过相应的优秀的教学设计。毫无疑问,这些优质课、这些点评、这些教学设计都堪称为我们大家学习的典范,但我常常感觉这些典范有些美中不足。其美中的不足在哪里呢?在于她们所蕴含的教育理论不足,在于她们很少站在学生学习心理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设计教学。现有的优质课竞赛都是借班上课,这借班上课的备课根本就没有备学生,没有考虑听课学生的现有发展状况和个体差异,这种备课仅仅只备了所授知识的呈现顺序和呈现方法,所以我们通常所说的优质课主要是指知识呈现顺序和呈现方法上的优质及教师表达上的优质,并不一定是学生学习上的优质。由于优质课本身存在先天的不足,所以其相应的点评也侧重在教学设计和教师的表达是否合理上、对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有所忽视,且这种点评很少有人用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理论来分析一节课的成败得失。站在教育理论的角度来看,这种优质课竞赛及其点评的缺陷是明显的,是需要改进的。由于这种优质课的选手都是各校的教学精英,其评委一般也是当地的教学权威,所以这种优质课比较集中的体现了我国现有化学教师在教育理论知识上的欠缺。这种教育理论的欠缺使得教师们的教育科研工作难于上档次,难于出优秀的教科研成果。有许多曾经获得过高等级优质课奖励的教师都不曾做出过一篇像样的教科研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期刊上。

近几年来,在化学教育的专业杂志上阅读了一些化学教学论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我发现这些学位论文大都是有关化学实验的改进和创新的论文,很少见到用教育理论指导中学化学教学的论文,完全没有在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理论上有创新的论文。化学教学论的研究生当然是可以研究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的,但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不应该是主要研究课题。他们的主要研究课题应该是教育理论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创新问题,是现行中学化学教学所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化学教学论研究生的研究应该对现行的中学化学教学起着先导作用和引路作用。而事实上,化学教学论研究生的培养同样存在着重专业知识教育、轻教育理论教育的倾向。这种培养模式应该彻底改变,就算不是以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研究为主、化学专业知识的学习研究为辅的模式,起码也应该是以教育理论知识和化学专业知识的学习研究并重的模式。因为化学教学论研究生毕竟应该是化学教育方面的专业人才,而不仅仅是化学专业人才。

我经常阅读化学教育方面的专业杂志,从化学教育专业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来看,这些杂志上都有现代教育理论在化学教育中应用的论文,只是这些论文一般都停留在教育理论应用于化学教育的经验层面,这些论文在教育理论的发掘深度上还显得很不够,更无教育理论上的创新可言。

以上事实说明我国的一些优秀的大中学化学教师、有关的教科研专家及在读的化学教学论研究生的教育理论知识都还比较贫乏,都还需要在教育理论上进一步强化。普通的中学化学教师就更应该在教育理论上加大学习的力度。本人的教育理论知识也跟大家一样贫乏,本人虽然在化学教育的专业期刊上发表过四十多篇论文,但在教育理论的研究应用方面同样也没有取得什么显著的成果。我相信,只要大家的教育理论知识真正丰富了,我国的中学化学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就一定会在整体上提高一个档次。在教育理论的学习上,我国的化学老师要努力,我国各学段、各学科的所有老师都应该努力,要争取我国能在当代出几个世界级的大教育家。

3要逐步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

具有丰富的化学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还只是化学教育创新的基本条件,深入开展教育科研工作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创造能力。有些教师暂时还比较缺乏创造能力,但创造能力是可以逐步培养的。就本人的体会来说,只要教师们爱学习、爱思考、肯动手,创造能力是会逐步提高的。

对于一个初涉教科研工作的新手来说,开始时一般不要研究那些涉及面广、综合性强、难度大的研究课题,而且就某一个具体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如研究某一个知识点的教学,研究某一道习题的教学,研究某一个实验的教学等。在一些教学点的研究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之后,就可以对一节课的教学进行较深入的综合研究,然后再选择一个单元的教学进行较深入的综合研究。当熟悉了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情况、积累了足够的知识和经验之后,就可以站在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高度进行某些专题的教育科研工作。

本人的教科研工作是从如下两个点的研究起步的。第一个点是研究低温时铜与浓硝酸的反应问题,有关此研究的情况,我已在“例谈中学化学实验研究课题的发掘”(2009年第12期《化学教学》)一文中介绍过,此处就不再详述。这个点的研究很简单,但论文“低温时铜与浓硝酸的反应”在 1996 年第7期《化学教学》杂志上的发表给了我较大的鼓励,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对教育科研工作充满了信心。第二个点是参加1991年的全省中师化学教师的优质课竞赛,我当时所讲的课题是《乙烯》。围绕着《乙烯》这一节课开展的教科研工作使我收获了如下一些教科研成果,获得了省级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省级教案评比二等奖、省级胶片制作评比一等奖、省级实验创新评比一等奖;后来,我又将制作胶片《乙烯与溴加成反应示意图》的方法写成论文《乙烯与溴加成反应示意图活动胶片的制作》发表在1996年第11 期《化学教学》杂志上,将研究乙烯的实验写成论文《乙烯实验室制法的改进 》发表在 1997年第 11 期《中学化学》杂志上。该研究实例说明一节优质课其实是一些优质教学点所组成的,所以我主张新手教师要首先对一些知识点的教学进行较深入地研究,然后再深入研究一节课、一个单元的教学,最后再深入系统的研究整个高中化学教学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这两个点的研究充分说明中学化学教师的科研能力是可以逐步培养提高的,只要大家有信心并在教育科研上起了步,就一定能在教育科研上取得比较丰富的成果。

4要掌握科技论文的撰写特点

相信每个中学教师都曾在学生时过议论文,甚至还写过十分优秀的议论文。但不是每个教师都在学生时过科技论文,这使得许多老师完全不知道科技论文的撰写特点。有些教师撰写教科研论文时竟然还像学生写应试议论文一样随意编撰。有鉴于此,本人特在此将两种论文的撰写特点作如下简要的对比。

普通的议论文和科技论文在写作上有相通之处,也有显著的差异。二者的相通之处是都要做到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这是大家都熟悉的撰写论文的要求,不必本人做进一步的说明。

二者的显著差异在于普通的议论文是感性较丰富的文章,科技论文基本上是纯理性的文章。由于普通的议论文主要是感性的文章,对于同一个论题,不同的人就会因个人的经历不同、所站的立场不同而有不同的看法,他们在写同一个论题时就会各自选择能够充分说明自己观点的论据进行充分而严密的论证,他们可以就同一个论题写出观点完全对立而又文彩飞扬的议论文。他们互不认可对方的观点,却可以相互认可对方的文彩。公正的评价此类议论文作者的写作能力的标准应该是文彩而不是观点,至于是否认可此类议论文的观点就要看读者的立场了。科技论文基本上是纯理性的文章,科技论文注重的是观点新颖正确、事实和数据真实可靠、操作上具有可重复性,科技论文特别忌讳编造。科技论文中可能会因为实验条件的限制、作者眼界的狭小而出现错误的观点,这种错误的观点可以在他人的进一步研究中得到纠正;但科技论文绝对不存在观点对立而又同时被认定为优质论文的现象,在科学上的两个对立的观点中至少有一个观点是绝对错误的。由科技论文的理性特点可见撰写科技论文的关键是在研究中发现了新理论和新方法,在撰写论文时只要把有关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叙述清楚就行了,达到此标准的科技论文就应该是一篇可以发表的优质论文。当然,撰写科技论文时也可以讲究一下文彩,语言精彩的科技论文是更具可读性的。

在实际撰写论文时,老师们可以先参考化学教学的专业杂志上的同类文章的格式进行撰写,写好之后再请有经验的老师帮助参考一下,写过几次之后就自然而然的掌握了科技论文的撰写特点。

本人认为,中学化学老师只要具备了以上四个方面的素质,就可以得心应手的搞好教学工作,就可以有较充裕的时间、较充沛的精力去开展各项教科研工作并取得相应的成果。

中学化学实验课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化学实验;实验探究;实验教学

文章编号:1005–6629(2014)2–0007–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形式到手段的更新亦体现出观念的更新。另一方面,实验教学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争议。为了推进实验教学的开展和实验教学研究的深化,本文就《化学教学》2013年实验类的研究加以评析。

1 实验类论文的分布分析

2013年度1~11期,化学教学共刊发了114篇实验研究及实验教学方面的论文。这些论文主要刊发在实验研究的各个子栏目中(见表1)。

大多数文章针对初中或高中学段的实验教学问题展开讨论,少量文章从高校的视角对中学实验教学提出建议,也有些文章所提出的观点对初高中学段实验教学的开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实验研究类的论文共计67篇,集中刊发在“拓展探究”和“创新设计”两个子栏目,以高中实验研究居多。实验教学研究类的论文刊发在“实验教学”、“案例研究”、“精品课例”、“教学随笔”等子栏目,共计36篇,初高中比例相当。

1.1 实验研究类论文的内容分布与分析

依研究的侧重点,实验研究类论文可分为实验原理的反思、实验条件的探究、实验装置的改进、实验手段的更新、实验方案的创新五大类(见图1)。

从内容分布的比例可见,实验研类论文共计67篇,73%(49篇)集中在实验装置的改进和实验条件的探究上。实验方案的创新占16%(11篇)。运用手持技术和现代仪器分析手段的研究占10%(7篇)。

(1)对实验装置的改进和实验条件的探究:有26篇论文探索了实验仪器的组装、改进或以非化学仪器(如医用注射器)替代化学仪器;23篇论文探索了实验条件,实现装置与反应过程的微型化、绿色化、简约化。

(2)对实验原理的反思:在67篇实验研究的论文中,有约22%(16篇)的文章在对实验条件进行探究的同时,反思、质疑、解释了实验原理,或纠正了教科书表述不严谨之处,增强了实验的科学性与严密性。

(3)实验方案的创新上,仍局限在仪器操控和药品替代这一革新层面,鲜有系统性的、原创性的突破。

(4)在实验手段的更新上,有7篇论文围绕手持技术(pH传感器、电导率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强传感器、湿度传感器、色度传感器、O2 传感器、CO2 传感器)、现代仪器分析手段(如GC-2001气相色谱仪)的应用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手段的更新受到当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传感器的应用也很局部,未见使用离子电极的研究报告。

总之,实验研究类论文突出体现了器物革新的特点,即研究的焦点集中于实验仪器、实验药品、实验步骤等环节。值得肯定的是,不少作者已经有了理性反思的意识。尤其是对实验方法论层面的反思,如谢庆群围绕沉淀溶解平衡的问题,对Mg(OH)2 沉淀与NH4 Cl、NH4 Ac溶液反应的条件进行了探究。他在研究反思中转引了陈耀亭先生的观点:“实验,实际上是条件控制下的观察”[1];蒋新芳探析了分散系的丁达尔效应,不仅对教材的修订提出了建议,而且以详尽的研究和理论分析印证了宋心琦先生的观点:“化学实验结果对外界条件等都是十分敏感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厘清学科概念和某些规律的理论或实验依据是关键的一步,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2]。朱程燕等研究了H2 O2 使不同种类的指示剂在不同反应条件下褪色的情况,解释了教材中Na2O2 与水的反应,溶液中的酚酞由红色变为无色的原因与H2 O2 的氧化性无关。在此基础上指出,“科学解释要以实验为依据,而不是主观臆断”[3];严建波为了剖析苯酚和溴水反应的类型,设定控制变量,采用手持技术测定电导率进行定量分析,从而说明依据实验现象做出科学解释也要在一定限度之内,不能一概而论,使结论泛化[4]。上述观点对广大教师提升实验研究的视角和方法,增强实验研究的规范性、严谨性、科学性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1.2 实验教学类论文的内容分布与分析

实验教学类的研究分布在“实验研究”、“聚焦课堂”、“视野”、“课改前沿”四个栏目。可粗略分为两大类:实验教学策略和实验教学内容的优化、开发与设计(见表2)。

对于实验教学内容的优化、开发与设计的研究,都定位于探究教学的有效性,依据教学实际,将教材中已有实验加以改进、拓宽,以问题为线索,推动学生在探究中理解概念和原理、培养探究技能、掌握科学方法、形成科学观念。有的研究通过设立对比实验,让学生认识“变量控制”的方法及其作用;有的研究通过探究实验,训练学生的观察、测量、预测、设计等探究技能,使实验探究常态化。其中,岳云华进行了《趣味化学实验》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提出了自助式实验教学模式和化学自助实验评价量表。选择了6个类别共25个复杂程度各异的实验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5]。实验内容源于课本,却又高于课本,课程开发系统规范。

在实验教学策略上,代表性的研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抓住实验“意外”,生成探究课题

陶理祥例举了试剂用量、操作顺序、试剂浓度、实验误用试剂产生的意外现象,引导学生对实验做进一步的探究,体现了教学的生成性[6]。许志勤通过引导学生探究Na2O2 与H2 O反应中酚酞试液褪色的“异常”现象原因,让学生在给定情境中通过分析、判断,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在此过程中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体验科学研究的思路和过程[7]。

1.2.2 反思实验教学,提出解决对策

王会有从7个方面例析了实验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依次为:将“演示实验”变成“实验展示”;主观认定“现象与结论”的关系;将“失误实验”当成“无效实验”;过于按部就班忽视质疑反思;过于注重对实验现象的死记硬背;忽视实验过程中的偶发现象;注重“操作与现象”而忽视行为习惯[8]。王先锋指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幕后”与“台前”两种教学现象。“幕后”是指教师把实验置于从属知识地位、实验过程仅限于强化知识;“台前”则是指教师把化学实验作为创新活动的载体,实验目标关注未来发展、实验设计渗透创新思维、实验过程体现探究程序、实验结果收获科研方法。他以实验教学案例说明了将实验从“幕后”推向“前台”的途径有:创设探究点提高实验效度;找准生成点增加实验曲度;捕捉异常点延伸实验深度;挖掘问题点托起实验高度[9]。上述观点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专题研讨会”上获得了强烈的反响。

1.2.3 把握学生心理,激发学习潜能

吕琳等人选取了两所中学高一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发现恐惧心理不仅会引发逃避行为,还可能会激发出探索、创新行为,教师应因势利导,引导学生遵守实验规范,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10]。吴先强应用实验研究法,着重探测“演示前实验”对高中生理论化学知识学习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书面提示相关核心知识的前提下,教师在学习之前对与学习内容相关实验的关键步骤和操作进行演示。这样的演示可以有效降低学生在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内部认知负荷,从而提高他们通过化学实验学习理论化学的能力”[11]。

1.2.4 运用手持技术,突破学习疑点

夏梅芳等以数字化融合传统的实验技术、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探究方法,对二氧化碳收集方法相关问题展开探究[12]。徐志宏通过对数字传感技术特点的分析,总结了数字传感技术在实验改进、突破学习疑难点、创设习题素材和开展第二课堂等方面与化学教学整合应用的规律,并且结合具体实例作了进一步解释说明[13]。任峰等人通过手持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将电离平衡的微观问题以数据、曲线形式表征出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电离平衡的建立与移动。运用POE策略,通过暴露学生的前概念,借助手持技术实验演示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而开展讨论和解释,使学生实现概念的转变,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结构的建构[14]。

上述研究的共同特点是,有破有立,既抓住了实验教学的症结,又对症下药,以探究思维、探究技能的培养为核心,用大量的案例论证了实验教学改革的途径与方法。

1.3 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发展

田长明发表在“课改前沿-教学随笔”栏目的文章指出,实行课改已经很多年了,教师在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课堂探究、合作、讨论都已成常态,但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却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因此,在培养教师时,可能不仅要注重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更要注重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15]。

实验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从实验操作的规范到实验手段的自如运用、实验设计的科学严谨都能反映出教师的实验素养,这是在推进实验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1.4 对实验教学具有引领性的观点

孙丹儿指出:我国在实验本体及其教学研究方面历时已久,尤其是实验本体的研究方面,成果颇多,但是实验创新不足。国外则注重对实验的教学方法应用及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她还指出,“国外基于手持技术的教学侧重四个方面的研究:学生概念转变和能力考察、新教学模式的探索、教师认识及其能力的调查、教师培训模式的探索”[16]。这一论断和本文的内容分析是一致的。

实验教学超越器物革新的物化研究水平,走向探究思维主导、科学观念先行的物我互化的研究境界,关注学生的学习机制和学习结果,摆脱知识本位、考试本位,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应是未来实验教学发展的趋势。对此,宋心琦先生和吴俊明先生高屋建瓴的观点深具启发和引领意义。

宋先生站在化学科学的视角,从化学科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的发展趋势的分析中,提出了化学实验体系的三个要素:实验对象的物质体系;适当的仪器装置和必要的安全措施;合理的实验步骤和规范的操作技术;指明了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不仅应当关注具体的实验,更要从课堂教学开始,引导学生学会赏析、学会批判、学会思考,将动手能力真正体现为学会做实验[17];详细阐述了化学实验的教育内涵应是:学做人;学做事;学做科学实验;学会思考[18]。

吴先生阐述了化学实验教学系统的构成——教导者、学习者、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实验器材设施等显性要素和保障系统、管理系统、开发研究系统、教师训练系统等隐性要素。指出:现行化学实验教学系统不太完善、合理。要从六个方面入手改变现状:强化理性指导,避免盲目的试误和实践;以学生经验基础和有关心理为基础,重视科学素质培养;注意基础性,又能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反映化学学科特点,反映现代化学实验技术的发展;改革实验教学方法,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改进和加强实验考核[19]。对于化学实验教学现代化的问题,吴先生认为必须认真考虑“人性的解放”和“效率的解放”,努力实现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改革和超越式发展,实现思想观念、内容、方法、装备以及评价的现代化[20]。

2 问题讨论

通过对2013年实验类研究的综述,作者认为有如下问题值得关注和商榷:

2.1 实验仪器的替代问题

伴随着化学科学的发展,实验仪器、实验手段的更新从未停止过。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实验手段的更新被当做现代化的显著标志。基于传感器的实验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完成原理的探析和认知冲突的解决。但传感器多数仅适用于研究、捕捉微量的变化,对于常量的化学反应与实验现象,传感器就会失去它的意义。因此,吴俊明先生指出,“传感实验可以促进化学实验教学现代化,但有很大的局限性,只能覆盖有限的实验内容,只能适当地提倡和推广”[21]。

另一方面,有为数不少的实验研究用医疗器材、生活用品替代常规实验仪器。这也并不是值得赞扬的。借用钱勤的观点:“实验仪器的使用是化学学科所特有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它们,还要让学生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这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将来在化学专业上的发展。生活物品的替换应依据学生的学情,应以掌握化学专业仪器为前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替换的意义。[22]”因此,使用非化学仪器做替代物,只能是在客观条件不足时的权宜之计。

2.2 实验化学的虚设问题

在2013年《化学教学》刊发的文章中,只有一篇文章是针对《实验化学》模块的教学感悟。作者刘树载认为《实验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传统教学观念充斥;内容选择很多是大学教材“下放”;教师实验能力限制;实验硬件捉襟见肘;教学时空严重匮乏等[23]。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当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不容乐观的原因。

作者的相关调查也表明,一方面,实验室的硬件设施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另一方面,作为化学教师,不重视实验,基本不使用实验室的大有人在。这说明制约实验教学开展的因素不完全在硬件设施,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才是关键因素。在考试指挥棒的作用仍占据主导地位的当下,加强对实验教学任务的规定性是推进实验教学的可行途径。如,初中新课程修订之后,明确规定了八个必做实验,并编入教材,就是一个有效的措施。

2.3 对仿真实验的定位问题

为了追求高效便捷,不少教师乐于以实验视频、仿真实验代替动手实验。很多专家对此并不认同。吴俊明先生多次强调,必须坚决反对用电脑和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取代化学实验。

在此,有必要澄清仿真实验的定位问题。仿真实验不是实验,而是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的一种形式。仿真实验只是预设的、形象化的模拟,是模型方法的具体应用,是忽略了实验系统的次要因素后的实验纯化结果。因此,在很多方面已失去真实实验的意义,无法进行实验仪器的操控、现象的观察与测量、实验习惯的养成、实验革新的意识等训练。作者的研究表明,默会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蕴含在问题解决的行动中,依靠实践中体验、积累和摸索才能获得。它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是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中最具创造活力的、最深层的部分,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24]。过度使用仿真实验,不利于学生探究技能的形成和科学态度的培养。因此,理性使用仿真实验,克服急功近利的教学追求,让它回到辅助教学的位置是必须的。

2.4 对实验观念的诠释

实验教学应以观念为本,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已达成的共识。郑长龙认为,实验观念包括:以实验为基础、绿色化学思想和实验安全问题等。其中,“以实验为基础”有四重含义,即“实验探究活动”、“实验方法论”、“实验事实”和“实验史实”[25]。并不是只有“做实验”才是以实验为基础,运用“化学方法论”、“实验事实”、“实验史实”来开展化学教学活动,同样也是以实验为基础。

总之,以观念为本的实验教学,就是尊重实验、理解实验、善用实验、创新实验,以科学思维为线索,真正实现物我互化的教学境界。

参考文献:

[1]谢庆群. Mg(OH)2 沉淀与NH44 Cl、NH44 Ac溶液反应的浓度探究[J].化学教学,2013,(1):53~54.

[2]蒋新芳.探析分散系的丁达尔效应[J].化学教学,2013,(3):58~59.

[3]朱程燕,庄华清.过氧化氢使溶液中指示剂褪色的实验探究[J].化学教学,2013,(1):63~64,80.

[4]严建波.对探究苯酚与溴水反应类型实验的质疑与改进[J].化学教学,2013,(4):62~63.

[5]岳云华. 《趣味化学实验》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J].化学教学,2013,(3):11~13.

[6]陶理祥.化学教学中几个实验“意外”现象及应对[J].化学教学,2013,(11):61~62.

[7]许志勤.“异常”实验现象异常地发挥教学功能——“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教学案例与分析[J].化学教学,2013,(10):59~61.

[8]王会有.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J].化学教学,2013,(5):53~55.

[9]王先锋.例谈高中化学实验从“幕后”推向“台前”的教学策略[J].化学教学,2013,(10):55~57.

[10]吕琳,尚晓静等.高中生化学实验学习中恐惧心理的多重影响[J].化学教学,2013,(4):65~66.

[11]吴先强.演示前实验对高中生理论化学学习的影响研究[J].化学教学,2013,(2):16~18.

[12]夏梅芳,严西平.基于数字化实验的化学探究教学案例[J].化学教学,2013,(3):60~61.

[13]徐志宏.浅谈数字传感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学,2013,(9):53~55.

[14]任峰,李友银:手持技术环境下基于POE策略的电离平衡教学研究[J].化学教学,2013,(1):31~33.

[15]田长明.命题实验:技能与智慧的挑战[J].化学教学,2013,(4):28~29.

[16]孙丹儿.中学化学实验研究视角的分析及其启示[J].化学教学,2013,(7):7~10.

[17]宋心琦.再谈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上)——在《化学教学》“中学化学实验教学高级研修班”上的讲话[J].化学教学,2013,(3):3~7.

[18]宋心琦.再谈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下)——在《化学教学》“中学化学实验教学高级研修班”上的讲话[J].化学教学,2013,(4):3~5,18.

[19]吴俊明.发展化学实验教学研究需要大智慧——在《化学教学》“中学化学实验教学高级研修班”上的讲话[J].化学教学,2013,(2):3~5,44.

[20][21]吴俊明.关于化学实验教学现代化的几个问题(上、下)[J].化学教学,2013,(10):3~6;(11):3~6.

[22]钱勤.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策略[J].化学教学,2013,(6):57~60.

[23]刘树载.《实验化学》(苏教版)模块教学感悟[J].化学教学,2013,(7):11~13.

[24]靳莹,张永存.默会知识论视角下的化学实验技能的观察研究[J].化学教学,2012,(12):15~17.

中学化学实验课论文范文第4篇

1.国内外的研究及现状分析

一些发达国家对探究性实验的研究比较深入,美国、德国等国家已逐步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推广探究性教学。如美国《现代化学》中的“实验计划”就列出了22个技术创建者与问题解决实验,这些实验强调科学探究,给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我国,许多教育工作者也积极主动地开展了一些实验探究教学活动,如华中师范大学姜乐仁教授主持的“启发式教学实验”研究项目;苏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师生也发表相关的实验探究教学论文。虽然新课改实施试点已近10年时间,但由于受到教师素质以及教学实验设备等影响,使得我国化学教育界关于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实际研究成果还不是很显著,大多数只是在理论上进行论述,而对理论的实践,尤其是对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资源性开发设计、策略运用的着重点、探究教学的突破口及实例论证报道较少。

2.广西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广西在2012年首次实施新课改,在基础教育如此薄弱及教学资源匮乏的条件下,开展新课程探究性实验教学面临着更为严重的困难:实验条件不足、工作量大、课时紧、高考压力大、教师怕麻烦等。虽然有关性探究教学的理论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但在新课程背景下,探究性实验教学还缺少系统的、全面的、深入的研究,尤其是针对教学实践中师生面临的实际问题的研究。这也是我国很多地方现行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现状。

基于上述背景的分析,我市提出“高中化学新课程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施难点及改进研究”的新课题,侧重于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了解、分析探究性实验教学和学习的现状,发现存在问题,寻找对策,反思总结经验,逐步形成适合我市师生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模式,并利用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辐射推广,实现资源共享,分享经验和智慧。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1)聚焦课堂教学,选取典型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努力建构新课程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和典型的探究方法,汇编成校本教参,改进化学实验教学现状,提升化学教学质量。

(2)结合教学实践,撰写有价值的课堂教学课例与实验教学论文,以更好地适应新课程,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研究意义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来丰富探究性实验教学理论,大胆地开创实验教学的新局面。

(2)将课题的研究成果辐射推广到其他学校,实现资源共享,分享经验和智慧,为推动本市及全省系统地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提供借鉴。

(3)为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提供一些实用性的建议与方法,同时,以点带面为教育部门及教育者提供一些教育理念及教学策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改进中学化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使广西能更好地实施新课改。

三、研究内容与重点

1.研究内容

以课题组成员任教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立足教材,以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为出发点。基于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针对必修和选修模块的内容,搜集、整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素材,课题组共同研究并对实验进行分类,以模块的形式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环节的设计及策略研究。

2.研究重点

(1)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

(2)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1.研究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两年,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1月~2013年8月。

成立课题组,收集理论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的材料,召开研讨、协商会议,确定课题研究方向、目标和内容,完成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4年12月。

根据课题制定的实施方案,课题组成员分工协作,开展工作并定期汇报。在此过程中,对实施方案不断补充、完善。

(1)搜集、整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素材,备课组共同研究并对实验进行分类,以模块的形式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环节的设计及策略研究。

(2)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教师基于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针对必修和选修模块的内容,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开设研究课、示范课,撰写实验教学案例、教学反思与论文,并在备课组活动中进行交流。

(3)通过学生反馈、观摩课教师评课,总结经验,编写典型案例,完成优秀课堂教学实录,逐步构建独具特

色的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实施策略。

(4)在第一轮实验的基础上调整方案,实施二轮实验,初步构建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

(5)课题组每半个月召开一次会议,对研究情况实施监控。

利用2013年9月~2014年6月和2014年6月~2014年12月两个阶段进行中期评估,分析、归纳、反思、总结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5年1月~2015年3月。

全面分析、总结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思想,构建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形成探究性实验教学理论系统。课题组成员收集、整理、完善实验数据、文字资料、教学视频等结题素材,系统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积累的经验、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攻关和努力的方向,完成课题结题申请表和论证书。

2.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课题以我市高中2012级、2013级2600名学生为观察对象,针对目前化学实验探究课存在的假探究、脱离实际等重大问题,研究能够促进学生主体探究的校本教材、学材和习材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实验教学模式。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测验法等

五、研究基础与理论假设

1.研究基础

(1)本课题成员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其中课题负责人有着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是市级学科带头人之一,曾获得“高中化学教学改革实践的教师”称号以及省级“优秀教师”称号,成功负责两个课题的研究,并获得相关奖项,所撰写的论文有2篇在核心期刊《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上发表,3篇获得省级论文评比奖,并多次指导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取得显著成果。课题组其他成员具有本科和研究生学历及丰富教学经验,已参加过不同类型的教学研究,并在部级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能力。此外,组内多位成员参加过省级的新课改培训,拥有1~2年的新课程教学实践,对新课程实验教学模式有着充分的了解,积攒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这是课题研究最重要的软件基础。

2.理论假设

教学最优化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六、预期成果

中学化学实验课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学化学 环境保护 教学

加强对中学生的环保教育,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是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改善我国公民环境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是中学化学教师的职责。本文针地当前世界范围内环境污染与人类的生存、社会发展与进步出现了的尖锐的矛盾,以及造成环境污染的诸多因素,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明白,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保护环境,爱护我们赖于生存的环境。

一、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环保教育

中学化学教材中潜在环境教育的因素非常多,在平时教学中要把它科学巧妙地渗透各章节的教学之中。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明白,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由于初、高中学生化学储备知识不一样,所以进行环保教育要有针对性,不能一样对待。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前因后果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关注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

二、环保教育应与化学实验有效结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课程,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据统计,按教学大纲要求,中学需做的化学实验比较多,其中有毒的实验占一半。而绝大多数的学校没有废水回收装置,所以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则显得优为重要。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必须指导学生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的程序,正确地闻气体、取药品。虽然所做实验毒性不大,但为了加深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没有废水回收流程这一前提下,每次学生实验都提供一个回收仪器,对收集的废液稍作处理后再行排放。实验结束后把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清洗实验台面。这样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在制取有毒气体时,要强调尾气吸收的重要性,使学生养成一个惯性思维:凡是涉及气体的制备就应考虑尾气的处理。对于学生实验要尽可能采用微型化学实验(如氯气的性质实验),即对常见实验仪器进行微缩,对常用试剂给出限量。这样既节约了药品,又减少了废液、废气、废渣的产生和排放。总之,通过改进一些实验装置,不仅可收到良好的实验效果,还可把化学实验与环境教育有机结合,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体验。

三、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保护教育

3.1 加强对教师的环境保护教育。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实施环保教育,关键在教师。一方面,只有教师真正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并掌握了相关的环保知识,实施环保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一部分教师担心,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保护教育会影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化学教学质量。事实恰好相反,通过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保护教育,使学生将所学到的化学知识直接应用于社会生活中,解决实际社会问题。反而会增强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另一方面,注重保护环境,消除污染,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是近20年来才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在中学化学教科书中编入环境保护的知识,也只是近几年的事。因此,目前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受过系统的环境保护知识教育,直接影响了对学生的教育。针对这种情况,建议学校应协同有关部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环保教育真正成为师生的共识,并引起足够的重视,以便使环境保护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3.2推进学生的环保行动充分利用课外科技活动。教学环境依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环节。但课外科技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所以为了进行环保教育还应开展课外活动。比如把环保实验(如考察本地水的污染及其防治)安排在课外活动中进行,让学生从自我构思、设计环保实验,搜集材料书写小论文。既可补充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又可使学生从接受环保教育阶段上升到动手保护环境的自觉境界。开展环境保护讲座,也是施行环保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比如从学生自身生活考虑,讲解居室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和化妆品污染。有些学生感受到自己有时也在不知不觉地破坏环境,纷纷表示要从自身做起改造环境,刻苦学习化学知识。

3.3充分利用活动课开展环保教育。充分利用活动课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学校实施环保教育的有效途径。它既可以弥补课堂讲授的不足,又可以丰富学生活动课的内容,将所学知识充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其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可以在初三学生中选拔一部分化学基础较好、对化学科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组成兴趣小组,并与环保部门联系,让他们参与对当地的空气、土壤、水源进行实地监测,或进行有关环保知识方面的专题讲座。又如,可结合教材有关内容,组织学生参观或实地考察。如讲授空气一节时提到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可选择周围污染严重的化工厂、水泥厂让学生参观考察,感受工厂附近的庄稼、树木枯黄,空气中粉尘飞扬,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物繁衍的严重影响,同时指出应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利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完全有办法使有害气体(粉尘)得到控制,并加以利用。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3.4重视与有关学科间的联系、配合。环保教育的内容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如在中学地理、生物、化学、物理等学科中都涉及。因此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保护教育,应重视与这些学科相关的有机联系与配合,使环境保护教育真正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全面提高广大青少年的环境保护意识。

总之,我们要多元化的在学生学习领域中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清晰的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和关键性,在每一位学生头脑中建立起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忧患意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使学生成为未来环保的主人,为我们化学教学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慧娟.中学化学实验与环境保护[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俞文智.中学化学实验要注意环境保护[J].环境教育

中学化学实验课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摘 要: 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改革强调创设生动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实验是化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现阶段中学化学实验不能落到实处。作者对教学中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探索。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化学学习离不开实验。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改革强调创设生动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探究实验、家庭实验没有落到实处。

一、客观原因

1.课程设置和课程安排。

新课程高中化学课周课时为3课时,就必修1来说共30课时,新课内容耗时最少也要10周,再加上军训、各种节假日等,基本上要16周左右才能结束新课,一学期只有20周,没有时间处理习题,所以在教学上赶进度的现象非常严重,演示实验能省就省,学生实验能不做就不做,研究实验根本无法顾及,因此,不可能完成实验教学任务。

2.实验室条件。

现阶段化学研究中新的仪器和手段层出不穷,化学仪器已经实现了电子化、数字化、精密化、微型化,而一些学校实验仪器配备落后,实验药品不能及时更新,存在药品缺少或过期的情况,致使很多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都不能很好地进行。

3.实验人员缺少。

在大部分的学校,化学实验室一般只配一名实验员,学生实验不能完全及时进行,探究实验没有时间安排,同时,又要担心实验室和学生的安全,所以对于实验教学也造成了一定影响。

4.实验员素质。

为保证化学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就要有坚强的后勤保障,要提高实验员的业务素质,要健全实验室有关账目和实验室规则,以保证化学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化学实验的正常化和高效化。

二、主观因素

1.学校领导不重视。

新课程改革的实行及评价机制与应试教育的矛盾,升学率至上的思想使得许多学校一味追求分数,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得不到落实,化学实验室存在的问题不能引起领导的重视,因此迟迟得不到解决。

2.教师不重视。

(1)教师倦怠

在教学中部分教师存在着怕麻烦、怕危险、怕危害的情况,所以演示实验能不做就不做,学生实验能省就省,探究实验没时间进行,更不能顾及趣味实验和家庭实验。

(2)不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不少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只注重实验现象和结果的描述,而不注重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做细致的观察,推理不严密,因而学生在分析实验现象、概括实验结论时不全面、不到位。

(3)不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

受教学进度的影响,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演示得多、说得多,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实验,因而,学生的操作能力始终得不到提高。在考试中,不认识实验仪器,不知道怎么操作的情况屡见不鲜。

(4)不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平时教学中,由于学生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本质搞不清楚,也就不能够完全表达实验的过程、现象、条件,以及得出的结论。在做实验报告和回答实验题目时总是会出现程序上的错误、结论上的偏差,教师不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时间长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得不到提高,导致高三复习中实验题得分率不高。

三、实验教学改革与建议

当前,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要想使中学实验教学有根本性转变,就应该本着分析原因、解决问题的原则,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付诸行动,以消除弊端,创造有利因素,促进实验教学的发展。

1.重视演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使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形成概念,掌握化学知识。教师在演示实验中的规范操作,可以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边讲边实验,把一些简单可行的演示实验和一些验证性的学生实验纳入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便于学生清楚地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比如:在氨气极易溶于水的演示实验中,学生不但看到了喷泉,而且看到了酚酞溶液变红,不仅验证了这一性质,而且为学习化学性质做好了铺垫,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改演示实验为协同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的演示实验往往因为班级人数多,现象并不明显,可见度不高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使看不清楚的学生失去了兴趣和热情。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在无危险、无危害、耗时短、操作简单的情况下,可将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共同参与操作的协同实验,或者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合作完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比如:物质的制取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等等。

3.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传统实验教学中,学生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而验证性实验只能单纯地限于模仿,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造成学生实验时,不能发现问题。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探究性实验,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学会研究与探索的方法。比如:教材中有关乙烯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若乙烯的制取和性质的课堂教学改为探索性实验,就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学习时,首先介绍实验室制取乙烯所需的药品及反应原理,通过讨论、分析,有学生自己设计制取乙烯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然后提出问题:乙烯具有哪些重要的化学性质?启发学生根据学习过的甲烷的性质并结合课本中设计探究乙烯性质的实验,经过师生共同讨论,确定实验方案,明确注意事项后,学生分组亲自动手制取乙烯并实验乙烯与溴水、酸性高锰酸钾的反应。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描述各实验现象,分析总结乙烯的化学性质。在实验过程中,启发学生要认真观察,发现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认真思考充分讨论、分析,直到得出正确结论。这样,整个乙烯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就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行设计,独立操作完成,既有探究性,又有创造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4.严格要求,做好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可以有效地训练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实验习惯。让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通过讨论、分析,解决问题。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实验偏差、实验报告。

5.补充趣味实验,重视家庭小实验。

在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化学实验以验证性实验居多趣味实验、家庭小实验,是对化学课本知识的拓展和深化。开展趣味实验、家庭小实验,将学到的书本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如:“魔棒点灯”、“海底花园”、“鸭子长毛”等趣味实验,“粗盐提纯”、“用碱面发酵面粉做面包”、“自制甜酒”等家庭小实验。这些小实验,既巩固了课本知识,又深化了化学知识。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灵活有效地搞好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的潜能。

6.开放实验室。

在开齐课本实验的前提下,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有机会进行趣味实验和课外小实验,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设计、动手操作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应该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充分发挥实验室资源的效益。

7.因地制宜。

教师要根据实验教学和仪器设备的现状,因陋就简,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廉价器具、材料或者废弃物,制成简易的实验仪器或替代实验用的化学药品。这样有助于解决实验仪器、药品的短缺问题,弥补实验经费的不足,丰富教学资源,又能增强学生的节约和环保意识。比如:用贝壳或者鸡蛋壳代替碳酸钙,用食用碱代替碳酸钠,用废弃的小药瓶做反应器,等等。

四、结语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任重而道远,化学实验教学任务重、困难多、牵扯面广。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以创新的精神投入到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实验能够有效地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使他们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史定海.化学实验教学的误区分析[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4).

[2]何坚强.利用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8).

中学化学实验课论文范文第7篇

1培训方案制定

1.1前期调研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设计本期培训的培训方案及课程,专家组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全省近30个州县农村地区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师进行调研,调研结果显示:80%以上农村中学没有设专职实验教师;50%农村中学不能按课程标准要求开出分组实验。由于没有专职实验教师,实验室管理很混乱,化学教师自己准备实验来上课,实验教学变成“良心工程”,凭良心和责任心来对待化学实验教学,因此许多学校的化学实验教学就是“说实验”和“画实验”;其次化学实验与探究性学习的关系处理不到位,许多农村中学对化学实验,尤其是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问题重视不够,新课程的理念也得不到真正的落实;而且有一部分化学实验教师实验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及实验改进能力较弱,对教材中许多疑难实验没有办法做出应有的实验现象和效果,但不知道问题的出处,也不知道如何改进。调研信息还显示,中学化学实验教师教非所学、学非所教的问题很严重,学历水平普遍不高,教师专业素质不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此外农村教师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教师职业倦怠感也很明显。根据调研信息,我们确定了本次培训的目标:通过短期集中培训(专题讲座、参与式交流和实践训练)、远程学习与跟踪指导、在岗实践研修等方式,针对性地解决基层中学化学实验教师普遍存在和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验教学问题;以中学化学实验教学问题为中心、以中学教材中疑难实验为载体,培养一批具有中学化学实验室管理能力、化学实验设计和创新能力、能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和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验教师,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和落实新课改教学中发挥骨干示范作用,从而显著提高云南省农村基层化学实验教师队伍素质。

1.2课程设置

根据培训目标我们设定了以下四个模块的培训内容:模块一———教育理念与教师专业发展;模块二———初中化学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模块三———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模块四———现代教育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其中模块一,安排了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解读、化学实验改革新视野、教师职业倦怠及自我调试等几个专题讲座,通过专家讲解与学员互动的方式,让学员真正地体会新课程理念,并学会调试自己。模块二,结合我省中学化学实验室的实际情况,介绍实验室科学管理、实验室的安全防护与环境保护,并且和学员进一步探讨如何使中学化学实验室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等相关问题,同时开设了中学化学实验中简单玻璃仪器的制作实操课。模块三,安排了一线教师为学员展示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实验设计与创新、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教学等专题,同时选择部分中学化学疑难实验、趣味实验、微型实验等让学员分组做实验,并安排学员到实验条件相对较好的中学参观交流。模块四,安排了多媒体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专题,主要从课件制作,实验视频录制、剪切,动画制作与应用等方面来提高学员多媒体操作运用能力。

2培训实施过程

本次培训共分为两个阶段:短期集中培训和返岗研修。集中培训于九月中旬开始,为期半个月,由于很多学员已经很多年没有参加过培训了,从自身来说,他们还是很希望给自己充电,提高自身素质,所以培训期间学员学习热情很高,态度认真,特别是一些实用性很强的主题讲座,学员积极和专家探讨交流,总体来说,本次培训实施的十分顺利。

2.1理论培训

主要以专题讲座形式介绍了:化学实验教学新视野;实验室科学管理、实验教师职责;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实验设计与创新。并请一线教师和学员做交流,共同探讨如何有效开展实验探究,结合教材实例向学员展示实验改进成果,鼓励学员在工作中要多思考,争取做一名研究型教师。这些讲座加深了学员对新课改的认识,一线教师的实例更是给学员带来了心灵的冲击。

2.2实验探究培训

这部分内容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初中化学疑难实验研究和趣味实验开展。疑难实验部分我们选取了碳还原氧化铜、电解水、面粉爆炸等实验让学员分组探究,共同交流,选用自己改进的方法来实验,最后进行展示,访谈中发现这种参与式、现场实践培训方式深受学员喜欢,这个过程中学员通力合作,互相讨论,集合所有组员的智慧来研究实验,效果非常好。新课程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选取了几个和中学教材紧密联系的趣味实验跟学员分享,例如,固体酒精制作、济公扇等,实验中很多学员深受启发,反思自己教学中似乎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充分发掘化学趣味性的特点,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实地观摩

组织学员到昆明周边实验条件相对较好,实验室配置较完善的中学进行参观,观摩分组实验教学过程,并请这些中学的实验员进行经验交流分享,这样的课程安排效果较好,有助于学员看到自己与优秀实验教师的差距,起到良好的反思效果。

2.4返岗研修

返岗研修为期五个月(2011年10月至2012年2月),每五个学员分派一个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均为优秀一线教师或教研员,对教学一线的实际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项目组要求学员按时完成各项返岗作业,通过邮件或者信件寄给指导教师,最后由指导教师根据学员返岗实践的表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来综合评定学员返岗成绩。

2.5培训考核

学员成绩分为集中培训成绩和返岗成绩两部分,其中集中培训成绩主要由班主任依据学员集中学习阶段表现来评定,返岗研修阶段我们布置了以下内容,并根据学员完成情况进行考核:1.提交一份有关教育的书籍研读报告;2.对本校实验室建设(或改进)的工作报告(需加盖学校公章);3.向指导教师提交一份能体现其问题解决成果的实验教学设计案例;4.提交一篇实验教学论文。

3初中化学实验教师培训反思及建议

3.1参训学员遴选,严格把关

今年我省“国培计划”的第一个实验员培训班报道学员共37人,通过问卷调查统计知,只有13.5%为专职实验教师,8.1%为兼职理科实验教师,其他78.4%的教师均为初三化学教师,他们平均担任2-4个班的化学教学任务,并兼职化学实验教师,访谈中他们坦言根本没时间管理实验室,自己顶多算个钥匙保管员,同事都是自己准备实验,实验的开出率也很低。对于这部分教师来说,他们并不是很愿意参加实验教师培训,对培训课程也不是很感兴趣,这样难免影响培训效果。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原司长管培俊曾在“国培计划”实施准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严格把关,做好参训教师的遴选,这是保证培训质量的一个因素。”[7]“国培计划”培训的应该是能起到骨干示范引领作用的教师,因此建议在今后的培训中项目办应该严格把关,基层学校也应该严格依据推荐条件,严格审批,推荐优秀的,有培养潜质的,能成为“影子”的教师参加培训,这样才能使“国培”彰显最大的意义,不浪费国家的经费,同时这也是保证“国培”有效性的根本。

3.2培训课程设置,紧贴需求

虽然是实验员培训,但考虑到培训主体的特殊情况,我们对课程进行了调整,访谈中学员反映其中基于新课程的化学实验设计与创新、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大家满意度较高,稍有欠缺的是关于初中化学疑难实验研究的专题没有编制培训讲义,这是在今后培训中要解决的问题;其次学员反映应该开设青少年心理研究的相关课程,以帮助他们今后教学中更好地与学生沟通。此外关于教师职业倦怠这个问题,调查中学员反映主要是作为实验教师他们的待遇和职称得不到公平对待,鉴于此我们除了提建议之外,今后还应该增设一些教师心理自我调试课程。

3.3培训教师选取

中学化学实验课论文范文第8篇

《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以下简称《中化教参》)三种期刊是中等化学教育类核心期刊,已经成为中学化学教育工作者的良师益友,其发表的论文有权威性,代表着中等化学教育研究的前沿水平,是中学化学教育研究的导航。本文对《化学教育》、[2]《化学教学》、[3]《中化教参》[4]2004 年―2008 年5年来合计发表的499篇有关的教学设计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分析我国化学教学设计研究的现状、水平和薄弱环节,为促进化学教学设计研究发展、落实化学新课程提供参考。

1论文的统计分析

1.1论文年代分布

发文量不仅是衡量一种学术期刊吸收和传递情报能力的主要指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学科研究水平和发展速度。

由表1 可知,(1)三种期刊均为月刊,2004年―2008 年5年间共有180期,共发表有关教学设计研究论文499篇,年均99.8篇。其中《化学教育》有93篇,占论文总数的18.64 %;《化学教学》有275篇,占论文总数的55.11 %;《中化教参》有131篇,占论文总数的26.25 %。相对而言,《化学教学》开设了“教学设计”专栏,载文数量明显多于另两期刊,在刊发教学设计研究成果方面走在了前面。

(2)从总体上看,教学设计研究呈上升的趋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广实施,教学设计越来越受到化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3种期刊所刊登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数量均呈递增,特别是《化学教育》在2008年度增幅较另两期刊增幅大,可见近年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1.2论文内容的统计分析

论文内容直接反映研究趋势。按教学设计理论研究、课堂教学设计、实验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评价、其他方面将论文分为6类。其中教学设计理论研究论文主要是有关教学设计的一些理论研究,如有关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等,大部分论文都有理论论述和案例举例说明:课堂教学设计主要是理论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些教案,教学实录等:实验教学设计主要是实验课堂教学设计及一些实验的创新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教具进行的教学设计;其他方面主要包括一些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及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设计等。

表2表明,课堂教学设计论文合计为247篇,占论文总数的49.5 %,居首位。其次是实验教学设计论文合计为103篇,占论文总数的20.64 %。统计发现大部分课堂教学设计中都有实验的设计参与,说明教学设计过程中重视实验教学的地位和育人功能,而实验中多又以探究性实验为主,体现了作为化学新课程改革突破口的科学探究,以此进行探究性教学与探究性学习,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以上充分体现了化学课程标准中“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本理念。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主要还包括理论知识课、复习课,还有3篇双语教学设计及一些课堂实录。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有讲稿式、表格式、图表式、综合式。这说明课堂教学设计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大部分课堂教学设计都有多媒体的参与,这说明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运用于教学课堂教学设计越来越广泛,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再次是教学设计评价论文合计为51篇,占总论文数的10.22 %,居于第三位,其中有33篇为中学教师课堂实录反思评价,这说明教学设计中课后反思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部分。教学设计理论研究论文合计为48篇,占总论文数的9.62 %,相对教学设计实践研究论文比例来说就较小,说明应该加强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和服务于教学设计实践。专门针对化学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的论文只在《化学教学》刊物上发表了8篇,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这说明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其他论文占8.42 %,主要是综合实践活动方面,其中有34篇研究性学习活动课例,这说明对教学设计的研究较广,能重视结合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程渗透化学学习,体现化学学科与STS紧密联系的特征,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1.3 论文地区分布的统计分析

表3表明,全国有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在三种期刊发表有关教学设计研究的论文,其中江苏、上海、浙江、湖北、北京和安徽6个地区论文总数为343篇,占论文总数的68.74 %,成为教学设计研究的核心地区,是教学设计研究成果的主要产区,特别是江苏,占总数的23.05 %。还有6篇跨省论文,这说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教育工作者能跨越时空开展多方面的合作研究。但也可看出,教学设计研究的发展仍然是不平衡的,总体上中西部、边远地区的教学设计研究较为落后,这说明中西部是新一轮化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的重点。

2 论文作者的统计分析

2.1论文作者所在系统单位分布

对论文作者所在系统单位统计分析,可评价单位的学术水平、发展状况和论文产出力的分布。

从表4可以看出,教学设计研究主要是集中在中学和高等院校,分别占总数的64.45 %和21.1 %。这说明教学设计是理论联系教学实践的桥梁,一线教师是教学设计的主要实施者,并且说明教育家、学科专家等深入一线进行调查研究指导,与课程实施者积极进行对话与交流,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设计的新理念和新教育理论等,指导教学设计的实施,推动了教学设计研究的发展。这次课程改革不再仅仅是自上而下和学科专家的改革,而是教育管理部门、教育家、学科专家、教研人员、一线教师等共同参与的改革。

2.2论文作者合作度和合作率

论文合作度是指某种或某类期刊每篇论文的作者平均数。合作率是指由2人及以上合作的论文占总数的比例。一篇论文有适量的作者数,可在知识结构方面相互取长补短,充分发挥群体智力,提高研究效果和研究成果水平。

从表5可以看出,从2004 年―2008 年,三种刊物发表的有关教学设计的论文合计为499篇,作者总数人次为692人。其中一人完成的为354篇,占70.94 %;两人及两人以上者共计145篇,占29.06 %,合作度为1.38,合作率为29.06 %。这说明研究逐渐走向合作的趋势,从文献统计分析来看,一线中学教师与高等院校学者、教科所研究员、教研员和教师之间的论文合作研究逐渐发展,这促进了一线教师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的提高。

3 结论与建议

《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化教参》三种期刊都是中等化学教育类核心期刊,其发表的论文有权威性和代表性,是中等化学教育研究的导航。从这三种期刊发表的有关化学教学设计研究论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来看,说明化学教学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虽然只对三种中等化学教学类期刊且只是从2004 年―2008 年5年间的统计分析,但所获信息对化学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探索、促进化学教学设计研究发展、落实化学新课程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化学教学设计取得一定成效,但发展不平衡。从论文的数量、内容和质量来看,化学教学设计越来越受到关注,且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离现代教学设计与化学新课程要求还有一段距离。化学教学设计研究发展不平衡,如,经济发达地区的论文如江苏、上海、浙江、湖北、北京和安徽6个地区论文总数为343篇,占论文总数的68.74 %,而其他地区发表的论文较少。故应加大中西部教育的投资,加强中西部地区化学教师教育培训以及多元文化下的教学设计研究,促进化学教师和教研人员积极进行教学设计研究。

(2)加强化学教学设计理论研究。从教学设计理论研究论文的数量(48篇)和占总论文数比例(9.62 %)来看,相对教学设计实践研究论文较少,且多局限于探究性教学设计、基于某种教学理论或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模式或策略等方面,而很少涉及复杂的、多因素影响的理论研究,研究深度和广度还不够。教学设计理论研究应该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各种用于指导、规定教学活动和行为的理论(包括教学设计评价),二是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即以什么样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教学系统的设计,包括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和教学设计方法等内容[5]。高校和科科院所的教育研究人员应重点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增强教学设计研究的可操作性,且加强与中学联系合作,将教学设计理论指导教学设计实践,同时实践也检验教学设计理论,促进教学设计研究发展。

(3)重视化学教学设计实践研究。从统计分析来看,教学设计实践论文占绝大多数,多是来自中学一线教师,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包括课堂教学设计、实验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综合活动课程教学设计、双语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中学化学教师研究视野窄,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不够。化学教学设计实践研究应在教学设计理论和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加强如下方面的设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教学内容生活化, 渗透STS教育; 化学实验与化学实验教学创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创新等[6], 以此促进化学教学设计研究发展、将化学新课程精神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6]江家发,杨浩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设计[J] .中国教育学刊,2005,(8):37~40.

[2]化学教育,2004~2008.

[3]化学教学, 2004~2008.

[4]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4~2008.

[5]杨开城,李文光. 教学设计理论体系构想[J] .教育研究,2001,(11):70.

中学化学实验课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化学;教研论文;选题;写作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1-0013-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1.004

从教三十年来,本人在《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化学教育》等刊物发表了一百多篇教学论文和辅导文章,我深深的体会到,将化学教学中的成功做法与思考及时总结成文,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源泉,是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的重要途径。论文的选题,是开展写作的起点,是整个写作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决定写作的价值和意义,并直接关系到论文的写作质量。下面,本文拟就化学教研论文的选题与写作谈谈我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化学教研论文的选题

1. 从学习的疑惑(矛盾)处选题

中学生由于受所学知识的局限性,学习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许多疑惑(矛盾),在这些疑惑处,往往是好的论文题材。

例如本人在读高中时,老师曾强调,溶解度小的盐(如BaSO4)不能通过复分解反应转化成溶解度较大的盐(如BaCO3)。然而,我上大一的第一个无机化学实验,就是“BaSO4转化成BaCO3”的实验。参加工作后,我将在大一时所做的“BaSO4转化成BaCO3”的实验操作进行了整理,并运用“溶度积”的知识计算出了在什么情况下BaSO4能转化成BaCO3,撰写了“BaSO4能转化成BaCO3吗?”一文,在《化学教学》1986年第3期上发表,成为我的处女作。

2. 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热点选题

结合所教学科实际,从教育教学改革热点中选题,往往能使所选课题具有时代性、新颖性和针对性。例如,我市作为湖南省首批课改试验县,于2002年下半年进行新课改试验,我紧紧扣住“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的亮点”这一精神,认真学习了《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和《化学课程标准》,对我市化学学科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探索,撰写了“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初探”、“运用实验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思考与尝试”、“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等系列以研究性学习为主题的论文,先后在《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发表,其中“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初探”一文被人大的《中学化学教与学》全文转载。又如,1995年,教育界普遍认为: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我结合化学学科特点,撰写了“化学学科实施创新教育之我见”等系列以创新教育为主题的论文,先后在《新课程探索》、《新课程研究》上发表。其中“化学学科实施创新教育之我见”一文被全国80多家网站转载。

3. 从阅读相关学科论文中选题

作为化学教师常看看数学、物理、生物学科的刊物,往往能从中受到启发而产生课题。如1989年,我从《中学数学教学》上看到一篇题为“如何进行一题多变”的文章,文章从“改变题目的条件,联想结论的变化,改变题目的结论,联想条件的变化”等四个方面,介绍了中学数学进行一题多变的基本方法,我将文章中介绍的方法迁移到化学学科,选取典型例题加以诠释,撰写了“谈谈解题后的多向思考”一文,很快就发表在《中学生化学报》上,之后又被多家报刊转载。

4. 从教育理论的学习中选题

教育理论对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在学习教育理论时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往往可写出高质量的研究论文。例如,本人在1989年阅读了美国心理学家马兹罗的创造学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创造性思维的类型有三种,即:求同思维(又叫复合思维)、求异思维(又叫发散思维)、直觉思维,这三种思维各有其优势和不足,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这三种思维形式综合协调和辩证统一的过程。我将这一理论应用于化学教学之中,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必须把“求同思维、求异思维、直觉思维”三种思维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扬长避短,互为促进,互为补充。撰写了“在化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一文,在《化学教学》1989年第3期上发表后,在我市化学界引起了广泛反响,还引起了当时湖南省教科所副所长、化学教研员的关注,为我的专业成长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5. 从教材编排的特色中选题

不同出版社出版的教材,都有其自身的特色,教师在领会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体会编者意图,对于用好所选用的教材是很有帮助的,当然也是很好的论文题材。例如,泸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几乎每节内容都安排了“你已经知道什么?”这么一个教学环节,显然,编者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经知道的化学知识或生活经验来学习新知识,而在教学视导中却发现,大多数老师都忽视了“你已经知道什么?”这一教学环节,于是,我在全市化学开放日活动中,给全市初中化学教师提出了“如何用好‘你已经知道什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学好化学”的研究课题,结果,不少教师围绕这一主题撰写了多篇优秀论文,在有关刊物上发表。

6. 从教学的成功实践中选题

传统的全批全改的作业批阅方式,教师劳动量大而效率低下,1986年,我经请示学校领导同意后,进行了“三级面批、适当鼓励”的作业批改改革试验,通过一年多的试验后,学生反响良好,既减轻了教师的批阅负担,又及时反馈了信息,提高了作业批改的效率。于是,我将一年多来的成功做法总结成文,撰写了“三级面批,适当鼓励,及时反馈信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一文,在《化学教学》1988年第1期上发表。

7. 从近几年高考、中考试题启发中选题

考试具有选拔、评价、导向功能,近几年的高考、中考试题对中学学科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也是教师撰写论文的重要来源。例如,1996年我参加高考阅卷后,结合当时近三年的化学高考评分标准,撰写了“从高考评分标准看化学总复习教学”一文,在《中学化学》发表;2004年,我对全国新课改实验区的中考化学试题进行分析对比,归纳了新课程下中考化学命题的几种趋势,撰写了“从中考化学命题趋势看初中化学教学改革”一文,在《新课程研究》上发表,并被人大的《中学化学教与学》全文转载。

8. 从实验的意外中选题

理化生实验有时会有一些“意外”,而这些“意外”就可能成为论文的题材。例如,可用无水硫酸铜晶体鉴定酒精中含有少量水,这是中学化学界不争的事实。然而,某学生在实验室用95%的医用酒精演示这一实验时却发现了“意外”,白色无水硫酸铜晶体投入到酒精中后,并没有变蓝色?这是为什么?我和学生又重做了一次实验,结果还是没有变蓝色。于是,我们配制了90%、85%、80%、……、50%等不同浓度的酒精,分别用无水硫酸铜实验并作好记录,之后,我与学生一起整理成文,撰写了“什么样浓度的酒精可使白色无水硫酸铜晶体变蓝色”的文章。

9. 从教学内容中选题

按照“化学课程标准”,中学化学学习内容可分为“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身边的化学物质(有机化合物、元素及化合物)、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基本理论)、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计算”共6个板块,将这6个板块分别从学法、教学两条线索去探讨,可以衍生出很多的研究课题(论文写作题材)。如“改进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元素化合物知识复习方法要领”、“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模块教学的探究”,等等。

10. 从学生主体中选题

“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是教师教学研究的永恒主题,围绕这一关系开展研究,可产生很多的论文写作课题,如:在自主学习中教师怎样发挥主导作用;如何用好“三色笔”,提高学习效率;学生解题指导,等等。

11. 从教学时空中选题

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从时空上划分,可分为课前、课中、课后。

课前,教师要备课(撰写教案或教学设计),备课前要研读“课程标准”和精读教材,了解学情等等。围绕这些问题,就可以产生许多的论文题材。如我市作为湖南省课改实验区于2002年下半年进入新课改试验,为了正确指导我市化学新课改试验,我认真阅读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和义务教育化学教材,撰写了“学习《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思考与体会”、“义务教育化学教材与《化学课程标准》的对照分析”等系列论文,先后在《新课程》、《化学教学》等刊物上发表。

课堂,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是学校教研工作的永恒主题,教师如果经常思考这个问题,就会衍生出许许多多的课题。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研究、“碰壁―点拨式”教学模式研究、“讲授―接受式”与探究式教学融合研究、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研究、新课导入的方式研究、课堂提问的策略研究、课堂结尾的艺术探究等等。

课后,是学生巩固消化课堂所学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时段,这方面的选题也是非常丰富的,如教学反思、有效作业、作业批阅方式创新、学科竞赛、课外辅导活动、技能竞赛等。

在这里还必须指出的是:(1)选题要从实际出发。平时对某一问题留心思考、认真研究,有所体会,才有可能写出好文章,选择没有研究过的课题写作,靠东拼西凑是写不出好作品的。(2)选题要有新意。新意也是有层次性的,如果深层次的创新一时做不到,那么可以接着别人研究往前迈一小步,这也是一种新意。(3)选题范围要适当,与自己的能力相符。题目过大,势必分散精力,论据论点讲不清说不透。作为中小学教师,选题切入点宜小不宜大。

二、化学教研论文的写作

1. 把握文章的篇章结构

选题和积累资料的工作做好之后,就可以进行教研论文写作了,在写作时,首先要把握文章的篇章结构及各部分写作的基本要求、基本方法。

(1)标题。文章的标题要精炼、准确地表达文章的主旨和核心内容。

(2)摘要。摘要应便于读者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一般应在200字以内。

(3)关键词。关键词的选取应反映论文的中心内容,不要使用诸如调查、分析、实践、研究、反思等泛指词。

(4)引言。引言应开门见山,简洁扼要。可从交待研究问题的来源、研究目的和意义引入,也可从界定课题入手,还可从前人对所做工作的概况入手等等。

例如,“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初探”一文,就是从“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引入的,从广义与狭义两方面对研究性学习进行界定,很自然地引入了课题。“在化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一文,是从传统教学的弊端入手而引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化学学科实施创新教育之我见”一文,就是从“创新”的意义及“创新的层次性”入手来引入的。

(5)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的写作要思路清晰,布局合理、逻辑分明、主次得当。可适当地设置层次标题,一级标题要紧扣论文的标题(与论文的标题相匹配),二级标题要紧扣一级标题,做到层层相扣,体现论文写作的中心思想。各层次的写作内容要与相应层次的标题很好地匹配,切忌文不对题。

(6)结尾。文章结尾应总揽全文,可简洁明了概括研究的结论和自己的观点,以及存在的问题等。

(7)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标引和著录应规范准确。

2. 拟写提纲

确定了写作题目之后,先不要急于写作,而应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先拟写论文的详细提纲,提纲是帮助作者整理思路,指引取舍文章内容的纲目,是将要写成文章的骨架,它起着疏理思路、安排材料形成文章的作用。

可先拟出一级提纲,然后再对一级提纲细化,拟出二级、三级提纲,拟写提纲时如参考了一些资料,要在提纲下面注明参考资料的出处,以便写作时参考。提纲初拟出来后,还应反复推敲、修改。

3. 写作初稿

提纲拟定以后,就可依据提纲进行写作,写作时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与其相应的标题相匹配,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用自己亲身的教育教学实例论证所要阐明的观点,切忌把论文写成只有观点(论点),没有实例(论据)的空洞之文。

4. 修改定稿

论文的初稿写成后,可先搁置一两天,然后再很快地自读一遍,审视论文的开头、中间、结尾层次结构的各个环节,看是否眉目清楚,局部与整体是否一致,是否前后照应。看表达是否清楚,计算是否准确,论点是否正确,论据是否充分、严谨,若不如意,可及时修改。文章的修改润色,主要有:一是结构修改,二是语句修改,三是审定图表和数据符号及字母的大小写等,四是检查所用单位和数字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前后一致。

总之,修改初稿是作者对全文的论点、论据、论证进行再次锤炼和推敲,对表述形式再次优化选择的过程。对论文初稿进行修改加工(必要时要多次修改)是论文写作必不可少的一步。

参考文献

[1] 田宗学. 浅谈撰写化学教学论文[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3

中学化学实验课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青年教师;教科研;成长途径;化学期刊;论文写作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3-0049-04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化学教学》2010年第8期刊载了吴孙富老师《谈谈中学化学教师必备的科研素质》一文,吴老师用其亲身经历的过程和数量来论证了论文的发表是中学化学教师所必需的科研素质。是一篇难得的好文,对我很有启发,受益匪浅。三年过去了,随着2011版新课标正式实施,以及新教材陆续使用,需要化学教师所具备的教科研素质也不仅仅是发表一篇论文,更重要是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科研能力。若平时就做个有心人,通过下面几个途径来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则是水到渠成的事。

一、磨课,夯实教科研基础

磨课是年轻教师必须要练习的基本功。磨即研磨,磨课是教师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梳理教材,分析学生,设计方案,共同探讨,反复推敲,借堂试上,再次研磨修改,最终生成好课的过程。磨课分为磨自己的课、磨同教研组同备课组老师的课两种情况,无论哪一种情况,都要调动整个教研组备课组集体智慧来完成,这种耗时耗力的教研活动不可能做到每一节常规课都这样打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在上公开课、展示课、赛课等课型时候才进行。可以说,近年来热起来的磨课这种教研活动,极大的提高了教研组的整体教学研究水平,也快速地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教研能力。

磨课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程序:选定课题——教研组开展备课分析——执教老师编制教学方案——执教老师备课组说课——教研组集体讨论修改——执教老师教学方案成型——组织同组老师听评课——三改教学方案——二次课堂试上——四改教学方案。如此反复,直到满意为止,最终形成教案终稿——进行展示——撰写课后教学反思。

青年教师,通过磨课的锤炼与参与,收获良多。首先,磨课的起始阶段,引导了青年教师理解新课标,研究新教材,及时发现教学上的不足。其次,通过老教师、教学骨干的指导,青年教师学会了精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快速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第三,磨课的过程,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教研的创新能力,通过多次的修改与磨合,汲取其他化学老师的智慧,在创设教学情境、实验教学设计以及教法上都会有很大的创新空间。第四,磨课的最大的收获便是在课后形成了一节完整的教学设计和一篇有深度有创新的教学反思,稍加整理即是一篇优秀的教学论文,使青年教师初步了解教学研究的流程,夯实科研基础。《化学教与学》2013年第7期刊载了马燕娟老师的一篇文章《“洁厕灵主要成分探究”的教学实践与思考》,就是她的一次区级公开课的磨课成果。通过磨课,既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又得了同行们的赞誉,还发表了相关的文章,这种一举多得的活动是青年教师成长的最佳捷径。

二、参加区域教研,提升教科研理论水平

校本教研只是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基础,要想真正在教科研上出成绩,必须走出去,通过参与区域教研的方式来充实自己的理论水平。区域教研一般都是通过这样几种活动方式进行:①主题讲座。由教育专家或学科专家结合新课程改革以及教育教学实际,选择一个主题,讲授有关的思想、理论或新观点、新视野。其意图是沟通理论与实践,帮助参训教师站在一个思想的制高点,分析、发现、批判实践中的问题,指导实践发展。这是青年化学教师最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②课例展示。每年三月份我们扬州市都要举办一届“中考化学复习研讨会”,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密集安排了多位一线化学教师进行优秀课例展示,同时课后还有学科专家点评提升,对展示课的得与失进行点评,提出方向性的意见和看法。青年教师通过听课,听专家评课。归纳自己在理论上的收获、观课后可以借鉴的方法以及专家点评中所受到的启发,并反思自己日常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将在区域教研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探索、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在区域教研中,青年教师还应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在听课过程中应多角度进行课堂观察,注意数据的收集,做好听课记录,及时进行反思。努力寻找课后评课发言的机会,及时整理出个人听课过程中所获得的一些心得体会甚至困惑,都可以通过课后评课的方式表达出来。薛景云老师在《化学教与学》2013年第7期上发表的《对两节复习观摩课的反思》,就是她在我区化学复习观摩课上的评课发言稿。

三、阅读专业期刊,揣摩化学教科研学科特点

《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是目前化学教育类部级中文核心期刊,另外还有人大复印资料《中学化学教与学》,以及南京师大的《化学教与学》、哈师大的《中学化学》等化学专业期刊。作为青年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充分利用好这些期刊。

1. 学习理论性文章,获取最前沿的化学教育理论知识

如《化学教育》中“专论”、“国内外信息”,《化学教学》中“专论”、“国外速递”等栏目:“介绍国内外化学教育和化学学科的最新进展、动态和重要的科研成果”。对这类文章,在阅读时应做好读书笔记,摘抄有用的内容,为自己在做科研时以备不时之需。如《化学教育》2013年第1期上发表的几篇文章,《有效碰撞理论对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价值分析及其教学策略》(徐敏,王磊)、《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学化学教科书发展中的问题审视》(刘一兵)、《知识教学中落实情感教育目标的方法研究——知识的情感性处理策略》(朱志江)等,理论性强,可读性、实用性高,适合青年化学教师的学习。

2. 关注课程教材类文章,提升自己教学素养

教材常用常新,每一年的教学过程中都会有新的教学心得,新的教学收获,有心的教师会经过思考整理,形成文字在这些专业刊物上发表,这是对青年化学教师最有用的教研食粮。如本学年度是2011版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标准颁布后,新教材实施的第一学年,在这些刊物上都会质量上乘的新课标、新教材解读等文章。通过学习研读这些文章,来加深青年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提高日常化学教学能力,提升教学素养。如近期《化学教学》中的《再谈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宋心琦,2013.3.4)、《发展化学实验教学研究需要大智慧》(吴俊明,2013,3)、《基于结构解释模型的高中化学教材分析》(皇甫倩、王后雄,2013.3)、《上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修订解读》(鲁向阳,2013.1)、《对沪教版新教材“化学用语”教学策略的思考》(顾弘,2013.1)等等。《化学教育》上的《化学教材中与催化剂有关的几个问题》(张映明,2013.2)、《做科学——基本理念的一点解读》(章小波,2013.2、《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实验教学要求分析》(肖红梅,2013.2)等等。《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上的《初中化学教材习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初探》(李伟等,2012.3)、《金属活动性顺序变迁研究》(乔国才,2013.4)等等。

3. 重点揣摩课堂教学类、教学设计类文章,增强课堂教学能力

青年化学教师今后能否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是要看教师能否驾驭得了课堂。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首先就要从名师名家身上学起。应该说这些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大多都是身处教学一线骨干教师的教学心得经验总结,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宝贵教学财富。从这类文章里青年应该学习的是:①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②如何设置一堂化学课的课堂教学结构;③如何设置有效问题,师生进行互动;④学习这类文章中的课后教学反思。通过模仿名师课堂,模仿名师课后教学反思的写作,青年化学教师既提高了课堂教学能力,也夯实了教科研基础。这类文章很多,是三大期刊重点刊发的文章,实用性较强。仅《化学教学》近期就有很多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设计类的论文。如《“以学定教”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测定实验方案设计”的设计体会》(耿莉莉,2013.5)、《探究教学要重视“假设”环节 》(周峰、吴俊明,2013.5)、《“从铝土矿中提取铝”的教学设计》(王凯,2013.3)、《体现科学探究的“空气”教学实录与反思》(王峰,2013.3)等等。

四、主动参加、申报研究课题,培养教科研创造力

如果前面所说的几项工作是为教科研做准备、夯实教科研基础的话,参加科研课题则是“实兵演练”的阶段。学校或教研组一般都会有研究课题,作为一名青年化学教师,应该主动参加并积极承担课题任务。在课题组中,青年可以以最大限度、最快的汲取老教师、教学名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学习到他们的教科研思路,规范自己教科研行为。训练自己的写作能力。在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在2008年,我有幸参加了特级教师杜稼勤教授的一个课题组,在这个课题组里,我承担了一个子课题,就是在这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我有数篇论文在省级论文竞赛中获奖,两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也就是在这两年让快速的由一名教书匠蜕变为懂得反思的科研型教师。最近我还申报了一个“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这也归功于那几年在课题组的熏陶。在很多地方每一年或每两年都会有省市级青年教师课题申报,作为青年化学教师,此时应该把握机会,主动申报课题。通过申报课题,使青年教师逐步熟悉一些教学研究方法,如: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叙事行动研究、教学案例研究法等等。通过课题研究,还可以使青年教师初步熟悉教科研流程,熟悉教科研成果形成文字成果的步骤。

五、尝试写作,积极参加各级论文评比,主动向专业刊物投稿

青年教师如果已经将前面所述的几项工作都出色完成了,撰写论文只是将平时自己的教科研成果用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已。如何写稿,如何增加稿件在论文评比中获奖几率,如何增加论文被刊用的几率,是一门很大的学问。但作为一名青年作者,尝试是第一位的,只要认真做到以下几条,成功自然就会到来。

1. 做好选题

选题就是确定化学论文的主题是什么,这是写作中最重要的核心。你想写什么,通过你的文章告诉他人什么,可以帮助他人解决什么问题,你的论文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具有可重复性。这些是你在准备撰写论文之初首要考虑的内容。当然选题也包括对论文标题的选择,题目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文章的“命运”,因此在选择课题时必须考虑到以下三个方面。

(1)要从实际出发,并可以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

平时化学教师应对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某一问题留心思考,并认真研究,有所收获,取得了研究成果的,才有可能考虑写作,没有实践基础或虽有实践但无收获体会,是写不出好文章的。“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2)文章立意要新,“一招鲜吃遍天”

无论写什么文章,关键都在于有新意,要先于别人所想。每一位化学教师在工作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教学问题,这些是否可以成为一个科研课题,能否形成一篇文章,在你下笔前在网上搜索一番就可以得出结论,如果已经是他人的研究成果,你可以借鉴过来帮助你解决你的教学问题,但若你还想从这方面下手进行论文创作,就不具有新颖性,就应该抛弃这个选题。比如你想写有关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方面的文章,如果你没有新颖的发现,没有敏锐的视角,写出来的也只能是大路货,不会被专家、他人所青睐。因为这个选题是中国知网上一搜一大堆,但你确实有了很好的创意,如果受到别人所用题目的启发,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或在观点上有新的见解,而需要再用的话,用时可在文章标题上冠以“再谈”、“也谈”之类的字样。

(3)素材和论据充实,是文章成功的基石

论文选题确定后,教师应努力寻找可以作为你文章佐证的素材或论据。选材的选取不易过大,大而化之、泛泛而谈、空话连篇的文章是没有人愿意浪费时间看的。这也会造成道理讲不清说不透,因此在选择论据时,教师应从平时的教学中寻找素材,用日常教学中存在的大家一看就知道是真实的事例、论据来论证你的主题,是最好的途径。

2. 形成文字,写出论文

在做足了论文写作准备后,接下来就应该完成最后一步了,将其形成文字,写出论文。具体过程可以概括为①撰写论文提纲。确定了题目,并有了充足的素材和论据,也不要急于动笔,可以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先拟写论文的详细提纲,提纲是帮助作者整理思路,指引你如何取舍文章的内容,是将要写成的文章的骨架,它是起着疏通材料、安排材料形成文章基本结构的作用。②写出初稿。提纲拟定以后,就要抓紧时间写初稿。初稿要紧紧围绕提纲尽快地写,最好是一次就完成,初稿写成后,不要急于定稿,先把它搁置一两天,然后再很快地重读一遍,看表达是否清楚,计算是否准确,推理是否严谨,更正明显的错误,改正字迹模糊的地方,等三、五天以后再全面修改定稿。③修改润色。文章的修改润色,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一是结构修改,二是词句修改,三是审定图表和数字符号及字母的大小写,有关化学术语的使用是否恰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否准确,四是参考文献中引文标注是否合理,格式是否合乎规范。

3. 尝试投稿

文章定稿后,既要积极参加各级论文评选活动,也应尝试着给一些化学专业期刊投稿,投稿是有学问的。①熟悉与化学教育教学有关的期刊等第。在中学化学教师眼中,《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等三本中文核心期刊,居于神圣的学术殿堂最高端,非一般初学者可以企及的,故初投稿一般不建议向这三本杂志投,免得让自己受挫折。但除了这三本殿堂级的化学专业核心期刊外,还有其他的优秀化学专业期刊,如《化学教与学》、《中学化学》、《数理化学习》、《教学仪器与实验》、《中小学教学装备》等。这些期刊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在中学化学教师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初次投稿可以选择这些刊物。②熟悉各期刊刊载论文的特点,不同的刊物对论文的喜好是不一样的。如果你的论文是课堂教学经验介绍、教学设计、试题研究等实用性文章可以向《数理化学习》、《中学化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化学教学》等期刊投稿;如果你的论文偏重于实验研究,则应将其投给《教学仪器与实验》、《化学教与学》、《化学教学》等刊物;如果文章的理论性较强,则首选《化学教与学》、《化学教学》、《化学教育》等。③注意各家刊物征稿启事,按各家要求微处理自己的文章。如《化学教学》要求文章必须有中文摘要,《化学教育》、《中学月刊》、《教学仪器与实验》等必须要投纸质稿,投电子稿无效。而《化学教与学》,《化学教学》则要求作者在线投稿,《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两种投稿方式皆可。④注意各家刊物审稿周期,如投稿老师因评职等原因急需,知道这一点很重要。《化学教育》审稿周期最长,从收稿日期到文章发表,至少半年。而且由于一般都是外审稿,故在审稿期间,投稿教师无法获知审稿情况,如果急切想知道论文结果,最好还是选择《化学教学》。因是网上在线投稿,编辑部处理文章很快,而且论文处理进度透明,一般是十天即可知道论文是退稿还是一审还是要退修,即使一时不能发表,作者也会感到踏实。《化学教与学》审稿和发表速度也很快快的录用后一个月稍多点时间即可拿到样刊,而且可以和编辑老师沟通,如因有特殊原因急需提前发表,编辑老师也会酌情考虑的,这点《化学教与学》很人性化,当然这是在稿件被录用的前提下。⑤千万切记,不能一稿多投。这是青年教师最容易犯的错误。如果真的发生了,请认真诚实的跟编辑老师电话解释,说明原因,口头请求撤稿,然后再以书面形式申请撤稿,编辑老师也会理解的。

五、结语

青年化学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提升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靠一时的突击是无法让你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的,只有平时不断积累,不断的向老教师讨教,不断的学习、模仿、尝试,才会有最终的成功。

参考文献

上一篇:高中化学实验课论文范文 下一篇:基本技能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