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课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2 17:02:53

高中化学实验课论文

高中化学实验课论文范文第1篇

1.国内外的研究及现状分析

一些发达国家对探究性实验的研究比较深入,美国、德国等国家已逐步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推广探究性教学。如美国《现代化学》中的“实验计划”就列出了22个技术创建者与问题解决实验,这些实验强调科学探究,给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我国,许多教育工作者也积极主动地开展了一些实验探究教学活动,如华中师范大学姜乐仁教授主持的“启发式教学实验”研究项目;苏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师生也发表相关的实验探究教学论文。虽然新课改实施试点已近10年时间,但由于受到教师素质以及教学实验设备等影响,使得我国化学教育界关于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实际研究成果还不是很显著,大多数只是在理论上进行论述,而对理论的实践,尤其是对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资源性开发设计、策略运用的着重点、探究教学的突破口及实例论证报道较少。

2.广西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广西在2012年首次实施新课改,在基础教育如此薄弱及教学资源匮乏的条件下,开展新课程探究性实验教学面临着更为严重的困难:实验条件不足、工作量大、课时紧、高考压力大、教师怕麻烦等。虽然有关性探究教学的理论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但在新课程背景下,探究性实验教学还缺少系统的、全面的、深入的研究,尤其是针对教学实践中师生面临的实际问题的研究。这也是我国很多地方现行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现状。

基于上述背景的分析,我市提出“高中化学新课程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施难点及改进研究”的新课题,侧重于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了解、分析探究性实验教学和学习的现状,发现存在问题,寻找对策,反思总结经验,逐步形成适合我市师生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模式,并利用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辐射推广,实现资源共享,分享经验和智慧。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1)聚焦课堂教学,选取典型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努力建构新课程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和典型的探究方法,汇编成校本教参,改进化学实验教学现状,提升化学教学质量。

(2)结合教学实践,撰写有价值的课堂教学课例与实验教学论文,以更好地适应新课程,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研究意义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来丰富探究性实验教学理论,大胆地开创实验教学的新局面。

(2)将课题的研究成果辐射推广到其他学校,实现资源共享,分享经验和智慧,为推动本市及全省系统地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提供借鉴。

(3)为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提供一些实用性的建议与方法,同时,以点带面为教育部门及教育者提供一些教育理念及教学策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改进中学化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使广西能更好地实施新课改。

三、研究内容与重点

1.研究内容

以课题组成员任教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立足教材,以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为出发点。基于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针对必修和选修模块的内容,搜集、整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素材,课题组共同研究并对实验进行分类,以模块的形式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环节的设计及策略研究。

2.研究重点

(1)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

(2)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1.研究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两年,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1月~2013年8月。

成立课题组,收集理论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的材料,召开研讨、协商会议,确定课题研究方向、目标和内容,完成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4年12月。

根据课题制定的实施方案,课题组成员分工协作,开展工作并定期汇报。在此过程中,对实施方案不断补充、完善。

(1)搜集、整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素材,备课组共同研究并对实验进行分类,以模块的形式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环节的设计及策略研究。

(2)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教师基于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针对必修和选修模块的内容,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开设研究课、示范课,撰写实验教学案例、教学反思与论文,并在备课组活动中进行交流。

(3)通过学生反馈、观摩课教师评课,总结经验,编写典型案例,完成优秀课堂教学实录,逐步构建独具特

色的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实施策略。

(4)在第一轮实验的基础上调整方案,实施二轮实验,初步构建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

(5)课题组每半个月召开一次会议,对研究情况实施监控。

利用2013年9月~2014年6月和2014年6月~2014年12月两个阶段进行中期评估,分析、归纳、反思、总结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5年1月~2015年3月。

全面分析、总结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思想,构建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形成探究性实验教学理论系统。课题组成员收集、整理、完善实验数据、文字资料、教学视频等结题素材,系统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积累的经验、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攻关和努力的方向,完成课题结题申请表和论证书。

2.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课题以我市高中2012级、2013级2600名学生为观察对象,针对目前化学实验探究课存在的假探究、脱离实际等重大问题,研究能够促进学生主体探究的校本教材、学材和习材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实验教学模式。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测验法等

五、研究基础与理论假设

1.研究基础

(1)本课题成员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其中课题负责人有着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是市级学科带头人之一,曾获得“高中化学教学改革实践的教师”称号以及省级“优秀教师”称号,成功负责两个课题的研究,并获得相关奖项,所撰写的论文有2篇在核心期刊《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上发表,3篇获得省级论文评比奖,并多次指导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取得显著成果。课题组其他成员具有本科和研究生学历及丰富教学经验,已参加过不同类型的教学研究,并在部级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能力。此外,组内多位成员参加过省级的新课改培训,拥有1~2年的新课程教学实践,对新课程实验教学模式有着充分的了解,积攒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这是课题研究最重要的软件基础。

2.理论假设

教学最优化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六、预期成果

高中化学实验课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 实验课程 教学改革 学生为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77-02

1.现存问题

1.1化学教师观念上存在误区

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很多高中化学老师认为化学实验教学只是辅助手段,所以在教学中给予忽视,通常是讲实验,不是做实验。教学紧紧围绕着高考成绩,只要会动笔答卷就行,不需要学生掌握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

1.2体制问题

部分高中,因为体制问题,保障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政策不明显。因为化学实验课课前准备需要时间,对教学过程的组织不好管理,对实验后的实验教室管理、设备耗材管理、以及责任事故容易带来麻烦事,所以很多高中老师刻意回避实验课。

1.3教学方法欠佳

通常,高中化学实验前教师明确讲清有关的新知识,然后进行实验演示,最后由教师作总结归纳。在整个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一般只是被动地接受、巩固和检验知识,实验起的仅是帮助学生巩固和检验知识的目的。即使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学生分组实验,都是在教师明确地将实验方案和步骤及注意事项详细地一一说明后,学生简单地重复的过程。学生在做实验时没有思考的空间,结果只能是机械操作、机械记忆。

1.4小结

总而观之,传统高中化学实验课程实施效果不好,抑制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背离了实验教学的根本目的,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长此以往,学生将养成不思考的习惯,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求实求真的品格和科学精神的养成。按照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即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改革,是一个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要求的课题,这也是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

2.改革途径

2.1提升教学理念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积极性。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让学生始终处于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借助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创设实验情景,设置悬念,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激励性的语言与目光,创设的多发言、多交流、多表扬的探究氛围,能够消除学生内心的压抑,又会使学生学习兴趣得以保持,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自己设计实验、推测和预计实验结果,训练思维能力,感受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享受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快乐的同时,学习兴趣必然大幅度提高。

2.2突出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

在确保实验实施硬件条件充分的条件下,增加实验教学学时,利用积极的政策引导高中化学实验课程的实施。充分开展验证性实验,使学生通过对化学现象、过程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是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基础。这种感性认识可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在实验教学中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增加学生的实验参与;开辟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实验,通过学生亲自实验,探索化学知识,体验成功的乐趣,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对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总结,让学生眼看、鼻闻、耳听、脑思、手动,深化实验教学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学生的化学基本素养。

2.3训练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化学实验不仅是一种实践活动,它更是一种方法和过程,学生通过亲历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一方面获得有关的化学知识,掌握相关的化学实验技能;另一方面体验化学实验的科学方法,如观察的方法、实验的方法、实验记录的方法、对实验数据和事实的处理方法、科学抽象的方法、假说的方法、模型的方法。如此经过长时期的训练和积累, 就能逐渐达到新课程中要求的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总目标。

3.研究总结

(1)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表现得更加突出,只有确实把学生放在实验教学的主体地位,才能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才能够在确定实验问题、设计实验、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和处理分析实验结果中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2)在化学教学中要给化学实验足够的课时,只有足够的时间,学生才能在实验中逐渐体会化学实验的魅力,在实验过程出现异常时去探索,否则,有些学生势必在实验中以应付差事的态度完成任务。

(3)为了确实改进化学实验教学,一个学校的化学教研组全体老师必须相互支持,特别是化学实验员要付出艰辛的劳动。

(4)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为了克服旧的实验教学模式,化学老师要具备奉献精神。在课外,当学生提出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时,不但要给以表扬和鼓励,而且应帮助学生分析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并能满足学生验证其实验设计的要求,由于化学实验的危险性,在学生验证其实验设计时,化学老师要陪同学生,以防止意外。

(5)强调加强探究性实验,并不是彻底地取缔验证性实验,高中阶段验证性实验仍然是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个主要内容。那么教师应设法在验证性实验中设置一定的问题情景,使验证性实验不再仅仅为验证而做,而是将验证性实验作为实验探究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与实验探究活动其他功能的发挥紧密结合起来。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每一位化学教育工作者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迎难而上,以培养适合时展要求的人才为己任,投身到化学课程改革中去,希望有更多的化学教育工作者关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从而把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引向深入。

参考文献:

[1]李广洲,陆真.化学教学论实验[M].北京:科学山版社,2006,1.

[2]孙彩云.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论文,2006.

[3]程国平.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论文,2007.

[4]高剑南,王祖浩主编.化学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33-143.

[5]高剑南,王祖浩主编.化学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l,142.

[6]荆丽田.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论文,2004.

[7]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山版社,2001,5.

作者简介:

高中化学实验课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高中化学教学知识方法衔接

执行新课程标准后的初高中化学教材内容和设置发生很大的改变,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有很大的差异,加上初高中化学教学和学习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过渡,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的化学学习,是每个担任高一化学教学的教师首先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下面谈谈本人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认真解读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差异

通过研读初、高中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对知识层次要求低,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知识层次要求较高,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二、详细研究化学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知识体系的差异

通过详细研究初高中化学教材发现,初高中化学教学知识体系存在明显的差异:初中化学主要是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对日常遇到的一些化学现象进行学习与探究,通过化学实验手段对学生进行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不是很系统和完善的,教材着重于从感性认识到总结归纳到理性认识这一条构建初中化学知识体系;高中化学则以实验为基础,以基础化学理论为指导,加强对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探究化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加强了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寻求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的方法,教材着重于从“生活实际化学实验化学原理问题探究方法化学规律”来构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高中化学对初中化学知识进行了合理的延伸与拓展,对初中化学教材许多之处也进行很好的衔接,如氧化还原反应,燃烧等初中局限性的定义,到了高中则从本质上去理解,有很好的衔接过渡。但是也存在一些盲点区,如部分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酸碱盐的定义和分类;酸性、碱性氧化物的定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等。

三、调查了解教与学的障碍,制定教学衔接的应对策略

(一 )做好初高中教材知识的衔接

1. 衔接障碍:初中化学学习内容主要是启蒙性和常识性的基础化学知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低,高中化学的知识容量与思维难度均高于初中,很容易造成学生对高中化学学习的畏难心理。

2. 应对策略:复习初中知识,但不是简单地过一遍,而应突出重点。根据所掌握的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课时分配,对于掌握较好的知识一带而过,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下功夫彻底解决。常采用的复习方法有: (1)集中复习:高一化学课开始时,集中用2-3周的时间复习化学中的重要 “ 双基 ” 内容与高中化学密切相关的知识内容,以及高中化学不再重复的,但初中化学里没有讲全讲透的知识(如前面所提到的“盲点”)。

(2)专题复习:结合高一的化学内容,以专题形式复习整理已有的知识,使初高中化学中相关的知识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根据初三的化学知识可分为化学用语、元素化合物、溶液、酸碱盐、化学计算等专题。在专题复习的同时,辅以适当的专题练习,这样既能有效的检验复习效果,又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如化学计算中“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和“差量法”在计算中的应用等。

(3)穿插复习:高中化学的许多内容与初中化学有着密切联系,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知识作 “ 铺垫 ” 去获取新知识。如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之前,要补充复习:化合价的定义及确定方法、元素的化合价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帮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化合价,将化合价的升降与电子的得失建立联系。

(二)做好初高中教学方法的衔接

1. 衔接障碍:初中化学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作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较多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和实物直观教学为主,高中教学注重方法的点拔,以启发式、理论和抽象思维为主,注重理论的指导作用和知识的灵活应用。

2. 应对策略:教师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初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习惯,了解所教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方法等,把握学生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适应性和认同度,帮助他们尽快熟悉教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由被动接收知识向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探究式教学,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三)做好初高中学习方法的衔接

1. 衔接障碍: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和简单模仿,学习依赖老师,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养成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理解后再记忆,并能将学过的知识提升,学会触类旁通。

2.应对策略。首先在上高中化学课开始时,结合高中教材讲解初高中化学的区别:如知识的总量增加、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增强,理论性知识的比重增大等,要求学生要改变初中的学习观念和方法。 其次,介绍学习高中化学的正确方法:如重视实验,抓好课前的预习与课后的复习,及时进行各种知识技能的总结归纳,用理解记忆法识记知识等。

总之,只有明确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差异 ,准确把握初高中化学教学知识体系的差异,制定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应对策略,才能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过渡,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的化学学习。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转

[2]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4]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 化学 ) .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转

高中化学实验课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学困生;学习兴趣

学生进入高中学习阶段,由于知识积累不同,个人兴趣不同,在知识的学习上也必然会存在差异。化学是高中阶段的重点学科,学生要学好这门学科,就要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但是,如果学生对于高中化学没有兴趣,就难以将课程学好。学困生,就是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良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高中化学课程学习中之所以存在学困生,是由于这部分学生群体普遍对化学缺乏浓厚的兴趣,但是化学课作为高考必考课还需要学习。为了提高这部分学困生的化学学习成绩,就需要引导学困生对学习化学产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一、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因素

从初中化学到高中化学在知识层面上存在着一定的衔接性。但是对于学困生而言,由于化学知识基础不牢,就会感觉到进入高中阶段,化学知识的跨度很大,导致学习困难。

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学习的化学知识内容单一,容易记住。进入到高中阶段后,就需要对化学反应有所认识。由于知识的难度增加,使得学生感觉到学习压力大,更无法将所学知识具体化,导致学习障碍。特别是学困生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上,依然按照学习初中化学的形象思维方式,就会对于化学规律的认识有所局限。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对于相对抽象的化学知识以掌握。学困生之所以对于高中化学知识难以深入理解和应用,就是由于没有建立统一思想解决各种化学问题,导致化学知识晦涩难懂,化学学习枯燥乏味。基于应试学习化学,要采取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却对学习规律无从总结,导致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每况愈下。比如,对于化学的氧化还原反应,如果从电子转移角度学习,对于化学反应的判断就需要从焓变和熵变进行,内容抽象而复杂,使得学生感觉到了化学知识的难度而对于化学内容难以掌握。

二、培养学困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一)认真对待每一学期的“第一节课”

很多高中化学教师都没有意识到每一学期第一节化学课的重要性。事实上,要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第一节课就是良好的开端,学困生之所以在化学学习中感觉吃力,就是因为化学基础知识不足,对于高中化学课堂知识难以很快消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越来越弱,就会逐渐产生放弃学习的心理。为了提高学困生的化学学习成绩,高中化学教师就要将在化学教学中灵活地引入化学实验,将高中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活。化学教师在第一节课就进行化学实验操作,通过实验展示将化学知识呈现出来,既符合学生的形象思维,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作为化学教师,对于第一节化学课的实验安排,要从学生兴趣的角度出发设计实验,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于化学实验感兴趣。比如,教师可以让一名学生用准备好的毛笔在纸上面写字,然后贴在黑板上。学生对于教师的这一举动会有很多猜测。看着学生们好奇的表情,将装着水的喷壶举起来,向纸上面喷水,这时红色的字体就呈现出来。学生看到这些,就会立即变得精神起来,开始对化学反应感兴趣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化学反应产生了好奇心,就会在化学教师的引导下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可以获得良好的化学学习效果。

(二)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

学困生在学习上存在着被动性,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目标,就难以有计划地学习,学习效率也会相对较低。高中化学教师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目标达到了,就会在内心深处产生成就感。随着化学学习的自信心被树立起来,学习兴趣也被激发起来,由此而在学习过程中总结知识规律,根据自我学习需要制定学习计划,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被化学课程的独特魅力所吸引,产生享受知识的感觉,学生的化学学习潜能也因此而被激发起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学困生由于化学基础薄弱,导致从初中到高中的化学知识无法有效衔接,加之难以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而影响到化学学习成绩。对高中学困生的化学基础充分了解,重视每一学期第一节化学课的教学,并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以提高学困生化学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新华.刍议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学困生的激趣教学[J].基础教育论坛,2015(02):32-34

[2]黄桂华.从激发兴趣入手,有效提高化学学困生学业成绩[J].课程教育研究,2014(26):217

[3]刘景超.如何培养“学困生”的化学学习兴趣[J].陕西教育,2010(05):56

[4]范苏.赏识是培养学困生的重要途径[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03):19

高中化学实验课论文范文第5篇

一、提高高中化学教师的素质

1.精湛的专业技能。

高中化学教师应注重理性思维,注重科学方法与专业技能方面的研究,注重化学知识综合技能的巩固、完善和更新。除了必须具备一般教师所需掌握的一般教学技能外,教师还必须具备娴熟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推陈出新的实验改革技能;加强微型实验研究,熟悉多媒体教学,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教师要勇于改革,勇于钻研,炼就精湛的专业技能,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从经验型教师转为研究型教师。

2.广博的知识素质。

化学是应用学科,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和高考大纲对学生从数学、物理、生物、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也提出了较高要求。高中化学教师要深入理解和熟练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教育科学理论,根据教育规律,知识的内在规律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要能用数学、物理等手段解决化学问题。高中化学教师应具备多学科知识素养,完善科学的思维方法,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化。

3.现代的创新素质。

现代的创新素质体现在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三方面,即应有创造的愿望与激情,有顽强的意志和人格,勇于创造勇于改革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在新课程的实施中,高中化学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对教科书的结构内容作适当调整,合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多种途径进行教学,以更好地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和发展需要。教师要积极探究化学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内容和策略,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加强教学研究和教改探索,真正成为创造型的高中化学教师。

二、对高中化学教师进行培训

1.化学学科发展与前沿知识。

本专题培训内容要求高中化学教师更新化学科学知识及观念,了解和掌握各个分支学科领域的最新成就进展及应用。教师要结合中学化学教学实际了解现代化学在科学、技术中包含的生态资源、环境、能源、材料、健康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2.化学学科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研究。

本专题培训,可使教师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技术的基础上形成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所必须的教育观念、思想、方法,更深入了解化学的学习过程及认知建构的过程,探讨优化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3.化学实验研究与创新。

本专题培训,可使高中化学教师了解现代化学仪器实验的原理、各种化学实验的典型仪器的使用,并能将现代实验技术应用到中学化学创新实验中。对中学化学实验与创新的研究,可培养教师设计新实验和化学活动实验的能力。

4.化学学科与教育课题研究方法。

本专题主要培训内容为学术研究与教育科研的一般原理与方法,化学学科专业课题研究指导;化学学科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指导;培养科研习惯,进行科研思维、方法的系统训练。本专题要求高中化学教师熟悉选题立项、确立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撰写论文及课题研究报告等,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5.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

本专题主要培训计算机基础知识,化学多媒体教学与制作技术。本专题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学会化学工具软件的应用、多媒体课件制作,掌握网络及远程登录和教学资料下载的方法与技巧,使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更好地辅助教学。

6.化学教育的评价与测量。

高中化学课程评价既要促进全体高中学生在科学素养各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又要有利于高中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努力将评价贯穿于化学学习的全过程。在培训中,我们应努力实践探索纸笔测验、学习档案评价和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方式的结合、互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优化学生练习,让学生走出题海

学生作业是传统教学中唯一的学生实践活动。在应试教育中,这一实践活动被过于强化,以致学生陷于题海,不能自拔。新课程的改革及其新课程理念的实施并不是完全否定传统的教育教学,而是对传统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加以继承,改革达以优化。我们在充分利用学生作业这一实践活动时,首先,从作业的数量上来控制,不搞题海战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参与其它的化学实践活动;其次,用作业的质量来保证学生应该达到的训练要求,因此,我们对作业进行了优化,从高一到高三,都是教师根据本校当时学生的实际精心选题和组题,并同学生参与编题,一般不直接沿用资料上整套的习题;再次,对学生做题进行规范,规范思维,规范表述,弄清题目的出题意图,所巩固的知识点与应该运用的方法,不盲目,要做到先析而动掩卷后思,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最后,强化教师对作业的评讲与学生对作业的改错,通过作业的评讲进行知识联系、分析比较,构建知识的整体框架并能运用,通过对作业的改错来澄清知识,调整方法,训练习惯,宁可少做十道题,也不能少改一道题,否则就会强化错误。

四、探索并进实验,让学生认识生活

高中化学实验课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 课程改革 构想

随着义务教育的实施,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已有计划的全面展开。这项改革是一项整体性的配套工程,它涉及教育观念的转变、课程结构的调整、学科体系和内容的优化、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更新,以及教学评价的完善等等,既要与高中课程整体改革合拍,又要考虑化学的发展和高中化学的特点。这项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这里仅就高中化学课程的任务、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的改革,以及教材编写等问题提出本人的一些雏见:

一、高中化学课程的任务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教育观念和价值观念会相应地发生改变,这就需要我们不失时机地调整高中化学课程的任务,以体现时代的特点和适应时代的需要。

确定高中化学课程的任务,应该综合考虑社会对高中毕业生的需求,学科的发展和学生自身的发展。从社会对高中毕业生的需求来看,要求高中学生能有较广泛的适应面,既能为各行各业输送合格的就业人员,又能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秀的人才。也就是说,社会对高中毕业生的需求具有多重性。

但近几十年来,化学的发展非常快,甚至有不少化学家认为,化学将是 21 世纪的中心学科。化学与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等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与相关学科如环境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生命科学等的相互渗透也越来越强烈,化学应用于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正越来越深入,信息和资料也越来越多,每天都有大量的物质被发现或从实验室里研制出来。化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正日益显示出来,很难想象,一个对化学缺乏起码认识的人,能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再从学生自身的发展来看,高中生的年龄一般为 16 - 18 岁,他们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已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能开始辩证地思考一些化学问题,并能在一定程度上以理论作指导来分类学习一些化学知识。但对于这一年龄段刚升入高中学习的学生来讲 , 大部分人抽象思维困难 , 学得较死 , 常常局限于就事论事 , 不大会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在学习方法上,则往往更多地习惯于死记硬背,缺少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独立思考。在动手能力方面则更差些。诸种因素决定了高中化学课程的任务已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学生将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具体地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传授知识。在义务教育初中化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初步认识化学与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以及化学的重要应用。

2. 发展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尤其是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使学生能较自觉地关心与现代社会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如环境、能源、材料、卫生、健康等,并能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3.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4. 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刻苦、顽强、团结合作等优良品德。

二、高中化学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的改革

由于高中化学课程任务的扩大呈多元化趋势,高中化学课程的设置和课程内容的确定也应相应地变化,为提高高中学生的素质和发展他们的特长创造有利的条件。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志愿以及毕业后的不同去向,高中化学课程的设置应是多层次的立体化结构。 高中化学课程的内容应根据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设置的目的来选择课程内容,使这三类课的内容各有侧重。

1. 必修课内容。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必修课内容侧重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选择那些最基础最重要的化学知识,使学科体系和结构保持相对完整,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学习和培养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1) 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侧重于定性介绍,并适当渗透现代化学观念,重点介绍物质结构理论、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及其变化规律等。

(2) 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则以元素周期律为框架,以金属和非金属两类分区,侧重于一些典型性、规律性、实用性、先进性知识的介绍,尤其要注意联系现代社会生活实际,如环境保护、能源、材料、卫生,健康等,并适当反映化学发展的趋势和科技新成就。

(3) 对于化学实验,则应适当提高化学实验在课程内容中所占的比率,提高实验质量,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综合效益。

(4) 对于化学计算,则以有关摩尔的计算为重点,并适当降低综合计算题的难度。

总之,必修课突出核心内容,强调基础,突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注意用先进的科学知识充实教学内容,但又要在学生的可接受性上下功夫。在加强“双基”的同时,注意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以及优良品质;并注意介绍化学知识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关心与社会发展有关的化学问题等。

2. 选修课内容。必选课内容的选择,更多地侧重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进一步拓宽他们的化学视野,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注重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使学生能在较高的起点上,对中学所学的知识起归纳、整理、提高的作用。总起来讲,选修课内容可分为二类:一类为学术性的,则可适当拓宽加深学生的知识,如实用化学、化学实验等;另一类可侧重于适当渗透职业教育因素,为学生高中毕业后直接就业作准备,如化学分析、小化工生产等;第三类可与相关学科一起开设综合课,如环境保护、人防知识等。

3. 活动课内容。活动课内容可以结合本地区和各校的具体情况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等灵活选择,其内容的范围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开展化学兴趣小组活动和家庭小实验。

(2) 参观厂矿、科研单位以及科技展览。

(3) 对当地化学工业、环境保护及污染、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和保管,以及卫生保健等情况进行社会调查和研究。

(4) 举办专题讲座和论文报告会;开展化学竞赛。

三、高中化学教材的编写

1. 合理构建教材的体系。如何将所确定的课程内容合理、有效地组织起来,这涉及课程模式问题,具体到教材,又涉及教材的体系问题。任何教材都需要有一个基本的体系, 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本门学科的基本结构。

近些年来,对中学化学的课程模式问题有不少争论,有推崇“学科中心论”的,也有推崇“社会中心论”的,不同的课程模式在初中化学教材的编写中也都有体现。但不管编写哪种课程模式的教材,在构建教材体系时,都应考虑以下两个问题:

(1) 教材体系的构建应反映高中化学课程内容间的内在联系,体现学科的基本结构,能把高中化学中的最基础最重要的知识串联起来,使它们散而不乱,前后照应,循序渐进,起到骨架的作用。对于高中化学来讲,最能体现学科基本结构的是课程内容中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即化学理论。其中,物质结构理论和物质变化的理论是高中化学中最重要的理论。

高中化学中的物质结构理论包括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键和分子结构、晶体结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等;物质变化的理论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的规律、有机物的合成等。这两部分理论相互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研究物质结构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研究物质的变化,并利用物质的变化来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而相应地,根据物质的变化及其规律,我们也可以进一步来探究物质的结构等。因此,这些理论的应用很广,它们对高中化学的学习常可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并可贯穿于高中化学教材的始终。

(2) 理论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穿插编排,使理论的教学能在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并使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也能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当然,在具体穿插编排这两部分内容时,更应关注理论内容,如果在穿插编排时遇到矛盾的话,矛盾的主要方面一般在理论内容。尤其要精心处理好理论的提前与靠后、集中与分散、直线上升与螺旋上升等问题,这些往往是教材能否易教易学的关键。

2. 加强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对于完成高中化学课程的任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还是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都离不开化学实验。因此,应该十分重视对实验教材的编写。

改革实验教材的主要问题是要转变实验教学的价值观念,明确实验教学的作用不仅仅只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或者验证某些知识,而是具有多种功能。应使化学实验贯穿于教材的各个环节,如新课的引入,重点、难点的突破,设疑和研讨,小结和复习,习题和课外活动等,以尽可能地发挥实验教学的综合效益。

实验教材的编写应该考虑目前各学校的实验条件,但也不能为目前的实验条件所限。要有一个与高中化学课程任务相适宜的实验目标,适当增加实验的数量和提高实验的质量。在目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基础上,可以考虑适当编入一部分边讲边做实验,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某些单纯注入结论式的编写方法,增加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机会,也可克服目前教材中有些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内容雷同的不足。

此外,还应认真研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好实验和简单易行的好方法,及时将它们吸收入教材。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注意有毒尾气的处理,等等。

3. 体现教学方法改革。教材改革本身是一项综合性的改革,不仅涉及课程模式,而且还涉及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教学时,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与教材内容以及编写方式有很大关系。这是因为教材在编写时,其内容的组织和表达等,必将自觉或不自觉地渗透编写者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意图,因此,也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在教学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教材编写者一定要认真学习有关的教学理论,及时总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和好方法,并在教材中给予适当体现,为推动广大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创造有利的条件。

概括而言,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是启发式教学,即从各章、节的教学目标和教材特点出发,为学生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提供积极思维、研究讨论和动手实验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能主动地学习,不仅了解知识本身,而且也了解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

教材中体现教学方法改革的另一个问题是要有整体观念和综合观念,即避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简单化和僵化。不是任何教材都适宜采用“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或 " 边实验、边观察、边讨论 " 方法的,也不能使教材完全程式化,限制教师只能按照教材的编写程序来教学,而是应精心处理好教材内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实验条件以及电化教学手段等各个要素,谋求教学方法的最优化组合。

以上只是对高中化学课程的任务、设置、内容及教材编写等问题的雏见,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发现共同研究,让我们乘着可改的强劲东风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7―8

高中化学实验课论文范文第7篇

一、课堂内外联系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内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并使其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进度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巩固课内知识,同时也能及时拓展课外知识,使课内、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累赘感,反而觉得所学知识更丰富,实用性更强。例如,在“氮和磷”的教学中,以“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氮气的包围之中”的现实场景引入氮气的物理性质,说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而引出氮气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也可以讲述在打雷闪电时氮分子与氧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一氧化氮分子的场景,介绍了后续几个反应后,得出谚语——“雷雨发庄稼”的结论。在讲到NO的毒性时,补充NO作为信使分子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功能,让学生带着惊讶的情绪对NO产生了新的认识。

通过紧密结合教材基础知识或重点知识的应用性知识的补充、讨论与交流,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社会中的化学问题的意识,另一方面可以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二、进行热点渗透教学

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情景素材如化学史料,日常生活中生动的自然现象和化学事实等,能够强化学生对化学与生活有关、对生活有用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人类保护臭氧层的行动”,这既是一个自然科学问题,也是一个“人文意识”问题,围绕“从电冰箱的普及与换代到臭氧层”开展探究,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访问网站,获得知识。在讲授重金属汞的性质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其危害,讲述汞蒸汽对人体的危害可以使学生们认识到用行动防止汞污染的重要性,例如怎样清理破碎的水银温度计、如何处理含汞的废旧电池、废日光灯管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使化学教学更贴近于社会实践,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会觉得所学知识富有时代感,具有实用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未来的人文关怀,将自然科学融入整个人类文化的背景中思考和分析。

三、进行生活与化学关系专题教学

高中化学专题教学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具体教学形式可以将生活中的化学与书本中的化学的联系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给学生,介绍化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介绍世界高新技术发展的动态与趋势,介绍化学在高新科技领域中的作用,介绍化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介绍化学与社会的关系,如健康、保健、能源、资源、环境等社会问题。例如可以向学生讲解当前化学合成材料的发展概况,人类已经可以制造出可以替代人体多个部位的化学材料。

四、与生活中化学知识相关的实验探究教学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转入抽象的逻辑思维,从而提高理性认识。化学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谨慎的科学态度,以贴近生活和发生在身边的化学现象为素材,组织探究实验活动,既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在国民经济及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例如选取日常生活的素材可进行“鲜果中维生素C的还原性”、“自制肥皂与肥皂的洗涤作用”、“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温度对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影响”等实验。选取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为实验内容可进行“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或电化学分析法测定污水中的化学耗氧量”、“用淀粉自制吸水材料,并进行模拟保水试验”等实验。通过化学实验来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对于拓展化学实验的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五、进行与生活有关的论文写作教学

布置学生撰写小论文或课题报告,探讨实验中的问题或写出自己的体会。教师向学生介绍撰写小论文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文字能力不做高要求,只要论据能说明论题,条理清楚,说得明白就达到了要求。例如,将“糖类”设计成主题为“糖类与生活”的拓展课,课前充分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提出他们感兴趣的课题,引导他们提炼成“糖在生活中的分布”、“血液中的葡萄糖”、“糖与糖尿病”、“糖与减肥”、“糖与健康”等小课题。然后把全班学生组合成几个组进行专题研究,同学们查找资料、走访调查、统计数据、进行实验,在组内充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形成课题报告。

此外,遵循自愿的原则,鼓励学生将课外新闻记者材料用自己的语言加以组织,写出科技小论文。在将阅读材料整理成文章,并发表自己的见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研究问题的学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提高自学能力的组织语言的能力。

高中化学实验课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 联系实际 实践教学法 教学改革 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c)-0129-01

1 高中化学课堂之课内外联系教学

受到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环境的影响,课堂教学是主要的教学模式,这一定程度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了学生的实际化学应用能力。综合来看,化学这门学科与我们日常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从社会生活入手,进行化学知识的活化。这就需要化学教师协助学生的日常学习,从而帮助学生从生活及其科学的视角上进行社会生活的理解,从社会生活中进行高中化学知识的汲取,再利用化学知识去进行社会生活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教材内容的结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当下教学的开展。

在当下高校教学模块中,课堂教学扮演着重要的模块角色。在素质教学的今天,教师应该摒弃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当下教学过程中,进行社会生活中化学知识的渗透,再结合教学内容及其进度进行教学,这样会保证学生的课内知识的汲取,并且有利于学生的课外知识的开拓。这样就有利于的实现课内外知识的结合,更好的降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压力,保证化学教学的实用性的提升。

所谓的课内外知识的结合,无非是将化学知识与现实实际相结合,比如在氮气物理性质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陈述打雷闪电过程中的氮分子及其氧分子的结合,进行一氧化氮分子原子重组的反应教学,再进行一些化学结论的引出。又如在进行NO毒性的分析过程中,可以先引申出NO的关键作用,让学生对于NO的性质有充分的认识。这也需要教师将教材基础知识与化学应用性知识相结合。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进行自然及其化学知识的关系的了解,再进行相关社会现象的分析,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现实联系能力,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际知识联系能力,提供学生与时俱进的化学知识及其技能,进行现实问题的解决。

2 高中化学课堂之生活主题围绕教学

在当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化学事实,强化学生所学化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素质,这样也有利于进行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激发。比如在臭氧层问题分析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冰箱的普及问题,引申到臭氧层的开发问题,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觉的进行文献的查阅,进行相关化学知识的获得。

又如在重金属汞性质分析中,教师可以首先进行生活实际的联系,进行汞蒸气的危害性的分析,让学生意识到进行汞污染预防行动的必要性。这可以引申到汞废旧电池的回收问题,如何处理破碎水银温度计的问题,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习习惯,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教学技巧,让化学教学更加贴近现实生活,这样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化学应用素质,也有利于学生的人文关怀的提升。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也要多展开化学专题教学模块,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的进行学生知识面的开拓。可以将书本知识与实际化学问题进行联系,进行化学相关知识的历史陈述,进行世界高新化学技术的动态分析,进行化学及其相关学科关系的教学,比如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块中,实验教学是必要的手段,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当下教学环节中,教师需要进行基础化学实验知识的讲授,让学生更好的进行形象思维及其逻辑思维的串联,更好的进行学生理性认识的升华。当然,这需要教师收集好合适的化学素材,比如以贴近生活或者身边的常见化学现象为题材,积极进行实验活动的组织,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在现实题材选择过程中,教师要多注重日常生活的一些题材,比如水果中的维生素的还原性,加酶洗衣粉与温度的关系等。多多选择一些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素材为实验的对象。这样可以更有效的引导学生理解及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化学实验功能的开拓,更有利于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升,这是非常必要的实验模块。

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一些适当的作业,比如以课题报告或者小论文的形式进行学生体会的陈述。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一些化学论题的陈述,关键是让学生了解到化学论题的重要性,达到化学知识与现实实际相联系的目的。比如在糖类化学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申为糖类与现实生活的拓展课,积极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比如糖的显示分布、糖与减肥、糖与健康等小课题,再进行分组的专题研究。

3.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点为突破口。比如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某些化学科学研究问题的陈述,发表自己的见解,保证学生的独立思考,提升其自学能力。在化学教学环节中,教学内容的布置要灵活多变,比如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应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化学教学内容可分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用语、化学计算以及化学实验等,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或者说都能很好地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

3 结语

在高中化学教学环节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应用素质,需要教师将生活中的化学与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知识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这样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也有利于进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丰富,有利于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升。这就需要引起相关教师的重视,要接受这样一种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并愿意在教学中付诸实现,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的专业化学习,注意搜集各种新知识,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各科知识的普遍联系,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真正的进入化学学科的殿堂。

参考文献

[1] 孙彩霞.化学教学构建生活化课堂的途径和方法探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0(10).

[2] 吴富祥.创设生活化的化学课堂[J].才智,2010(6).

高中化学实验课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生成路径

目前学术关于“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或有效性教学”方面的研究日渐丰富,但关于“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途径(或路径)”方面的研究论文较少。笔者以“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途径”为题名对中国期刊网(CNKI)的学术论文进行了搜索,发现目前关于“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途径”的期刊论文仅有109篇(2013年6月21日为止),因此加强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途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笔者在借鉴学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试探寻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生成路径,以期在丰富此方面理论成果的同时也为高中化学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一、课前精心准备,为课堂有效性教学铺垫

笔者认为,课前精心准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高中化学教师自己要精心备课。众所周知,教案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因此高中化学教师要优化教案设计,使四十多分钟的课堂教学能获得最好的效率。高中化学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整体性知识体系的掌握,注重向学生渗透科学思想,注重对有利于学生科学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活动的设计。另一方面,高中化学教师每上完一堂课时,要为下一堂课给学生布置科学、合理的预习作业。就笔者亲历的教学来说,按照预习导纲预习是一项不错的选择。因此高中化学老师在每节课的课后应让学生记下预习导纲的内容,督促他们按照其内容和要求在下一节课前完成预习任务。

二、优化内容和改善教法,提升课中教学效果

优化教学内容,笔者认为,其重要是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略、教授顺序等进行安排。每一节课都有重点,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很懂得教材内容的取舍,他们会根据课标上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适宜择取相关的教学内容,这样既能为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服务,也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高中化学教学要想做到教学有效,必须重视优化教学内容,而且还要学会根据课堂的生成情况适当的对教学内容的教授时间进行灵活机动延缩。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无不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一般的套路或方法可循,但同时教师又不应该拘泥于这些方法,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是一门特别复杂、内涵极为丰富的教学,这就决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只采取一种或者固定不变的教学方法(如只采取讲授法),这样不利于高中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不利于他们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根据课堂学生的需求和课堂的生成情况灵活多变地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如可通过化学实验引路,做到讲练结合,进而激发高中生的化学学习兴趣;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因材施教;通过课中教师的思考和学生的课堂反馈情况,调整教学方案等等。

三、课后作业巩固,注重知识迁移和反馈

学生的课后练习从不同角度向教师反映了该班学生知识掌握、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情况,因此高中化学老师应特别重视课后练习对教学效果的巩固作用,以此为“镜子”来反映学生的课堂知识的学习情况。

教师在设置课后作业练习时不能随意和盲目的安排,应注意课后作业练习与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一致,并要善于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且在反馈中围绕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的调控和把握。通过高中生课后作业的信息反馈,化学教师可以比较准确、科学地把握教师“教”所存在的不足和学生“学”所存在的问题,为教师以后的教学改善提供科学的依据。当然这个环节还要做到及时,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及时,教师对学生的反馈信息也要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帮助高中生不断完善自身的化学知识结构和提升自身的学以致用的能力。

四、优化教学情境,保障有效性教学顺利实施

笔者认为,优化教学环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利用多媒体为高中生创设视听一体、动静合宜的的学习情境,寓学于乐,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来认识和理解化学的现象和本质,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的化学学习兴趣;二是,“运用知识“通感”创设人文情境,启迪学生跨越思维” i。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和“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这两句诗中的“烟”是不是化学意义上真正的烟? 以此启迪学生跨越思维。三是,创设游戏情境。在教学中,为提高化学科目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和知识点编成游戏和各种实验,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放松情绪,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爱好适当操作。ii

总之,要做到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不仅需要课前精心准备,课中优化教学内容和改善教法,还需要教师重视利用课后作业布置来促进知识迁移和反馈,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学情境的营造,以此来保障有效性教学的顺利实施。鉴于本人学识水平有限,以上论述难免有论述不妥之处,但笔者希望通过本研究,引起更多学者大家和一线教师对此问题的关注,以丰富此方面的教学理论,为指导我们提高高中化学教学实效而努力。

注释:

i叶跃娟. 巧设情境 增强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J].新西部,2010(16).

ii 楼炬涛. 简论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新课程(下),2012(8).

【参考文献】

[1] 叶跃娟.巧设情境 增强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J].新西部,2010(16).

[2] 楼炬涛.简论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新课程(下),2012(8).

[3] 魏贤达.改进课堂教学策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J].现代阅读,2011(11).

[4] 杨燕卿.浅析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2(7).

[5] 许高波.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实践[J].教师,2010(30).

[6] 褚红军.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2.

高中化学实验课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体验式模式;高中化学;实验

从我国GDP数据上升和恩格尔系数下降表明,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在日趋复杂化的国际竞争中,国家之间的比较不再是以经济实力为中心的比较,而是以衡量综合国力来区分国际竞争力,当今大国比拼更多是以科技为前提的较量,更多的国家投入科技研发中。因此,社会越来越需要全方面人才,不过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一方也有自己不擅长的一方,而高中生正面临对未来道路方向的重大抉择时刻,高中化学从小学简单化课程中走向初中较为全面化的课程体系,能为学生选择哪一领域提供参考。

学生从小学和初中阶段开始就已经接触过化学领域,只是课程的名称是在科学这个大系统下涵盖的,由于小学阶段重点教学的语数英这三门课程,初中把化学纳为科学这一大系统下,所以对于化学领域只能算入门。而高中把化学划为一门单独的课程进行学习,可见化学教学的重要性,高中教育分为文科和理科,文科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理科更加注重学生理性思维和逻辑能力的培养,就目前而言我们更希望高中生往理科方向发展,能为日后的就业方向提供多样化选择,而化学作为理科中三大支柱之一,对日后学习有极大帮助。针对理科中要学的三门课程,对于学生而言,最感兴趣的就是化学,它以生动形象的形式教授学生化学知识,使学生从枯燥的课堂学习中脱离出来。

将高中化学与体验式模式结合,所谓的体验式模式就是在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开展相应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从而提高化学成绩。随着新课程改革,高中化学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结构和内容都发生很大变化,内容难度更大,还有就是课堂教学模式陈旧,缺乏活力等问题。因此在体验式模式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不仅有利于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而且还可以将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际操作进行更好地巩固。如何将体验式模式应用到高中化学课堂中,提供如下策略,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让新课改实施的更彻底,让体验式教学模式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一、体验化学理念结合实验操作

高中化学教学中结合体验式模式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实验操作,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资源,而且也能通过这一模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根据随机分组把不同差异的学生分在一组内,凭借自身的能力差异分工合作,通过竞赛形式得到相应的奖励来刺激学生的胜负欲。由于学生性格都不同,有些学生性格内向不愿意表达想法,而有些学生性格太强势,什么事情都觉得别人做不好,不放心把事情交给别人做,小组模式可以促进学生通力合作达到共同进步。另一方面,教师通过自己操作过的实验步骤,让学生记下过程,在实验操作中按部就班模仿教师上课的实验手法,甚至可以说过程中没有动脑筋思考,这样的效果只能起到应付考试的作用,与新课改教育理念相违背。我们进行实验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实验进行独立思考,通过动手实践实验,要让学生达到理解实验操作中所包含的思想理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完整的思想观念。只有如此,化学才会显得更有趣,学习才会更主动,学习效果才会更明显。

二、学生体验实验原理通过教师实验操作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由于课业的紧张,无法做到每一次实验都能去实验室进行操作,因此就要求学生自己把握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在熟知基础理论的前提下,观看教师在课堂上的实验操作。同时教师在进行实验操作时,要尽量让学生参与进来,不能只抱着敷衍的态度走一遍过场就结束。基础理论的学习如同地基,只有地基打的坚固建筑才能屹立不倒,正如化学的学习,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从而形成相关化学概念和思维。老师的课堂教学模式应适应这一发展而进行革新,纯理论知识讲解不仅无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会导致上课易开小差,高中化学的学习有很多实验包含在其中,老师可以在上课时演练一些实验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印象。比如,在上有关氯气性质的课时,可以进行溶液中氯离子的检验这个实验,取少量待测试液放入试管中,取少量HNO3溶液滴入试管,将少量AgNO3滴入试管中振荡,若有白色沉淀则证明含有。这样一个简单实验的演练,能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还能通过这一实验教授学生基本化学方程式、相关性质以及证明方法,激发学生求知欲,促进思维的发展。高中课程紧张,无法像中学那样给学生安排具体的实验课去实验室进行操作,因此老师就要积极进行化学实验的准备,让学生从老师的演练过程中不断思考,提高理解能力。

三、激发生活兴趣体验化学

兴趣是一把关键钥匙,要想做成功一件事情必然对这方面感兴趣,才能花心思在这方面。要想学好化学,就要使学生在体验式模式结合生活实际例子产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化学与生活紧密相关,因此在化学课堂上可以使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生活化,教学内容的改变可从课本上看出,探讨的大部分都是和我们的生活相关,与生活相关的部分更能体现出实际性,学生也愿意学这一方面的知识,在课堂上要求改变以老师讲课为主的模式,把一些简单的游戏利用到化学课堂中,提出生活化知识,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抢答。化学课程难易结合,这就要求老师着重对难以理解的部分知识点进行详讲,一些简单的课程可以要求学生先自己预习了解,通过老师课堂讲解加深影响,运用预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老师要做的就是设计相关方案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自主学习。

在化学教学过程的不断探讨中,体验式教学是相对而言最佳的选择,从而转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积极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其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生对于枯燥的学习生活而感到无力时,上化学实验课能解除学生上课的疲劳,激发学生好奇心去积极进行实验操作,学生喜欢在平常的课堂上看老师进行化学实验的演练,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化学实验的对象是生活化的,只要你敢于开发思维,任何事物都存在微妙的联系,一样伟大的发明往往来自意想不到的小事思考,所以只要你有想法就去做,必然会从中得到不少经验,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聂蛟平.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策略探讨[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4).

[2]钱丽欣,余慧娟.以网络内涵更新培训观念[J].人民教育,2006(19).

[3]温恒福.论教学方式的改变[J].中国教育学刊,2002(06).

[4]燕肠.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误区及对策[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

[5]马小彬.情景创设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究[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7.

上一篇:微课设计论文范文 下一篇:中学化学实验课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