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范文

时间:2023-03-21 04:06:26

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范文第1篇

论文提要:职业院校的高速发展使预算管理成为职业院校财务管理的核心。本文从走出职业院校预算管理的误区、科学编制预算、合理安排经费支出等方面,谈如何加强职业院校预算管理。

随着职业院校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预算管理已成为职业院校财务管理的核心。加强职业院校预算管理,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科学地细化预算编制,以依法理财、科学理财为核心,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职业院校预算管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转变观念,走出职业院校预算管理的误区。职业院校预算管理必须在职业院校内部管理中突出预算管理基本知识的普及,在职业院校新的运行机制中与预算执行结果挂起钩来,从而转变认为职业院校预算管理就是预算的编制,只是财会部门的专项工作,不紧密结合职业院校事业的发展计划,不与激励约束机制挂钩的错误观念。

按照旧的财务管理模式,职业院校是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其资金来源主要靠财政拨款,预算按上级批准的计划编制,开支要与所列项目一一对应,预算内和预算外严格分开,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没有对口的钱,该办的事也无法办,即使别的项目有结余款也不得自主调剂使用。搞预算只是“账上来、账上去”的一种消极应付局面。随着市场经济的拓展和职业院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职业院校财务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在预算管理方面,重新定义了学校预算的概念及内涵,制定了统一的预算编制原则和方法,把学校的全部收支均作为预算统一管理的对象,完全打破了原有的管理模式。按照新的预算管理要求,学校预算一经核定,必须自求平衡,不允许搞赤字预算,拨款不足的矛盾必须通过自筹教育资金予以弥补,这就形成了职业院校教育经费来源,除政府拨款外,还必须依靠职业院校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新格局。这与过去相比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如果财务人员的认识还停留在“收入等于拨款、平衡依靠财政、开支不问效益”的消极被动状态下,势必贻误工作。因此,财会人员要加强学习,转变认识,不断更新观念,积极主动地把预算工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尽快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院校竞争与改革的步伐。

二是选择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打破传统的单位之间预算支出不均和预算基数只增不减的问题,现实的预算分配方法有待于改进。鉴于职业院校经费支出的特殊性,职业院校预算宜采用以零基预算为主,滚动预算为辅的预算编制新方法。

1、零基预算法。零基预算不同于传统的增量预算编制方法,它对于任何一笔预算支出,不是以现有费用水平为基础,而是一切以零为起点,从根本上考虑费用支出的必要性及其数额的多少。这样能使所编制的预算更切合当前的实际情况,从而使预算充分发挥其控制实际支出的作用。

实施零基预算的步骤:(1)摸清底数。首先是摸清预算单位的机构级别、编制人数,这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摸清各学院、各职能处室机构级别,全额管理人员编制数,差额管理人员编制数,实有人数及工资水平,离退休人员的人数及所需经费。(2)确定标准。确定人员经费标准和公用经费标准。人员经费标准主要包括职务工资、岗位津贴、保留津贴等部分,并考虑当年新出台的增支政策。公用经费采用人均定额标准。(3)核定专项拨款。专项拨款是教育部安排发展某项事业的经费。实行零基预算后,对校内各学院申请的支出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再按项目下达支出预算,并确定年限和目标,保证专款专用,使有限的资金在规定期限及时发挥作用。(4)创收抵支。职业院校通过各种形式组织的收入,必须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用于抵顶部分预算支出。这是职业院校改革的内容之一,也是减少财政负担的重要途径。因此,审核各部门的抵支收入,是零基预算编制的一个重要环节。预算标准主要是在部门上年创收的基础上,确定较为合理的基数,然后再核定创收抵顶数。

2、滚动预算法。滚动预算是指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自动延伸,使预算期永远保持在一年。这种动态预算,采用“长计划,短安排”的办法可以弥补年度预算的缺陷,并能根据当前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时调整和修正,这样可以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进而实现整体支出结构的优化。对于涉及到职业院校发展的重大项目,学校发展的中、长期计划,均可采用此种方法编制预算。

三是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合理安排经费支出

1、严格审批权限。学校各单位经费的审批,必须在年度财务预算或财务收支计划数额以内使用,特殊情况超出计划数所需经费应按照规定先申请调整预算,经批准后按规定执行。各经费申请单位负责人对申请经济业务的合法性与真实性负责,按规定权限审定签发经费申请的校级领导必须检查所处理经济业务的合法性与真实性,并对其合理性、完整性及用款进度负责。财务部门的审批依据是原始凭证和资金运筹情况,对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的合法性、资金运作,以及原始凭证的合规性负责。

2、充分调动二级单位理财的积极性,实行“经费本”控制管理,并用计算机进行跟踪监控。为了充分调动二级单位管理财务的积极性,使学校财务预算得以全面实现,采取校内“经费本”的控制办法。即根据年初批准的预算按季度拨款,在计算机上按部门项目进行核算管理,对各部门用款实施监控,随时向各系、部、处领导提供经费使用结余情况,使他们做到心中有数。财务人员要做到无“经费本”和“经费本”上余额不足不予办理,严格按照“经费本”规定的项目、内容、范围审核报销。对于有些经费可实行单项承包,节约有奖的管理办法。如水电暖、电话费等,制定承包的目标、内容、范围,加强承包费用管理,努力降低支出。

3、加强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奖罚分明。各二级单位的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可作为领导干部年终考评内容之一,各预算单位执行情况由学校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抽查和评价,对于经费预算执行较好的单位,其正常经费结余按一定比例给予奖励;对执行比较差的单位负责人将给予批评或做相应处罚,预算执行造成经费严重流失,保证不了正常运转的,对责任人给予严肃处理。

4、加强设备及大宗物资采购管理监督。学校应成立设备及物资采购小组,负责学院设备及物资采购的招(投)标、合同的签订、入账及监督工作。各二级单位在设备及大宗物资采购时,应认真执行学校的财务计划,认真实行申报制度,说明采购理由(设备、物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预算及经费来源等),对大型设备的采购,必须组织有关部门就设备的用途、利用率、添置的必要性及维护费用等进行论证。财务部门要严把设备及物资的报账关,验收、登记、入库手续要齐全。

5、积极筹措资金,加强内部收费管理。为了规范校内各种收费,多渠道筹集教育资金,加快资金周转,学校应制定内部收费管理办法,明确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支管理和分配办法,实行收支两条线,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6、专项专费、专款专用。对于专项经费的预算管理,由学校和承办单位签订合同,实行目标责任制,保证经费专款专用。项目完成后,经专家鉴定和验收,余额返还学校。财务部门要设专人按批准的项目内容逐项审核报销。

同时,要规范预算管理,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学校要根据上级的有关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制定出适合本学校财务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如审批权限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内部收费管理、电话费管理、水电费管理、招待费管理、差旅费管理、医疗费管理等,建立健全内部牵制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使大家做到有章可循,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

参考文献:

[1]孙时英.高职院校预算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2]裘腰军.浅论高等职业院校二级预算管理[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6.

职业院校范文第2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 创业教育 思路

目前,我国的职业院校已经开始普遍注重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但对创业教育仍然缺乏深刻的认识和明确的目标。事实上,创业教育中的创新创业能力即开创性和创造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主流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根据职业院校办学特色的主要特征,积极开展符合职业院校特色的创业教育,不仅有效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创新素质创业能力,还能深化职业院校的办院水平。

1.职业院校的主要特征

职业学校主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在具备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并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职业学校办学特色的主要特征,就是它的应用性。把握住了这个特征,就抓住了职业学校办学特色的灵魂[1]。研究职业院校的主要特征,便于我们依据职业院校的特色,因势利导的开展创业教育。

具体分析职业院校的特征主要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强,职业学校培养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素质高、能力强、适应快,这就要求整个教学过程必须突出技术应用实践性的特色。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强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教学安排上设有充足的实训,职业学校的实训安排上,会按照有关要求至少不低于学制规定学时的三分之一;且学校能提供必备的实训设施及良好的实训师资,还建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二是课堂教学模式中运用灵活多变的仿真模拟实践法,因为职业院校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所以课堂教学模式相应采用体验式教学、模拟现场教学、多媒体仿真教学、学做一体化教学等。其次职业院校校拥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职业院校大都结合专业稳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比如能力拓展训练、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活动,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能力得以提升。

通过分析职业院校的主要特征,不难发现,职业院校在开展创业教育上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和可充分利用的资源。

2.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路

2.1借助职业院校广泛开展的课外社会活动,打造具有浓厚创业氛围的校园文化

创业教育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良好创业环境的构建。营造具有浓厚创业氛围的校园文化不仅是实施创业教育的第一步,也是学生创业得以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职业院校营造这种校园文化,首先以制度建设为激励机制,制定有效地措施激励教师参与产学研活动.鼓励学生从事创新创业小发明小创造等,从而创建职业院校良好创业教育氛围;其次,指导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不断深化。例如技能竞赛大比拼、改进创新小发明、争创服务标兵等等,促进师生积极地参与创新创业活动。

2.2依托坚实的教学实践活动,带动创业教育深入发

正如部分学者所言:“实践是我国创业教育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最大的地方,是我国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2]由此可见,实践在创业教育中的重要性。对我们大部分的职业院校研究过程中,我们就发现了,有着比较坚实的教育实践基础。那么在创业教育中怎样将实践的优势做真、做大、做深、做出成效,就是我们职业院校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了。我们可以看看美国百森商学院的创业实践开展。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制订出创业计划,学校贷款3000美元作为原始资本启动,到学年结束必须返还本金和盈利,基本每个小组都能有盈利。有的美国高校如果学生提交的创业计划有实践价值,经过评审,即可得到3万美元的创业基金,让学生实际去创业[3]。即放开手让学生尝试在真实市场情景下实现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能力的转化与提升。调查中我们发现,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在这一方面做的很好,他们经常会把学校的一些小型商业活动、项目交给学生去承办。比如校内几个小超市交给学生创业团队去打理;校内大型活动、宣传等交给学生一手承办。

2.3充分发挥职业院校懂教育知企业的师资力量构建创业教育管理机构

职业院校的师资较普通院校来说,有更多的接触企业一线的经验和经历,在构建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管理机构时,有更多的可利用资源。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管理机构需包含三个层面:第一是创业教育管理层,第二是专业的创业教学层,第三是创业指导服务层,校内创业成功人士和校内学生创业社团领袖也可以作为有力资源补充进来。有这样一个结构合理、任务分明的创业教育管理机构,有助于创业教育的系统化科学化发展。

2.4发挥政校企三方协作的合力共建职业院校创业平台

创业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仅依靠学校一方的力量显然是不行的。创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学校的通力合作。职业院校在依托校企合作,带动学校创业教育发展方面已有不少成果,但在校企合作的深度广度和力度上,有待进一步加大。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政校企三方通力合作上,漯河食品职业学院做的比较成功。该校是河南省唯一的食品类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全国仅有的两所食品类高职院校之一。该校积极争取政府政策上的支持、企业资金、技术上的援助,现学院依托漯河市政府成立了漯河市食品研发中心[4]。依托政校企三方合力开展创业教育,将是职业院校实现创业教育良好发展的有效途径。

2.5建立流畅的创业成果转化路径

要实现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的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解决创业成果转化不畅的难题。这一方面需要职业院校的领导解放思想,加大对教师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如美国高校采取休假政策,鼓励有着创业兴趣和意向的教师可以在保留大学教师职位的前提下,离开高校一段时间进行创业。该政策保证了衍生公司的大量形成,大量衍生公司还通过支持创办创业中心和捐赠席位、资助大学开展科学研究、资助大学实验室、捐赠仪器和设备等途径支持学校发展[5]。为创业成果的流畅转化提供了技术、资金、经验的指导。另一方面职业院校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例如,政府财政拨款,建立成果转化基金;设立学校科技创新启动基金,健全学校科技转化激励机制,确保学校在科技创新中有政府支持企业出力。

总体来说,我国职业院校创业教育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有很多方面尚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大量职业院校对于创业教育尚停留于口头上,对创业教育的重视还很不够,所以在实施创业教育过程中, 我们的职业院校,应该积极挖掘自身优势,致力于开展有特色的创业教育。这就要求职业院校领导要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创建创业教育激励机制、积极争取社会、政府各方力量;协调各部门职能,整合创业教育优势资源,不断提升职业院校的创业教育水平,使职业院校能为社会输送更多具有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

课题来源:国务院委托部级课题《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研究及系列教材开发工程》子课题,课题编号:[2011]CY0053。

参考文献:

[1]金瑞.试论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基础教育版).2 0 0 4年6月,第33卷第10期:127页

[2]俞水.大学生创业教育该如何打通实践环节[N].中国教育报,2007—11—13(8).

[3]费黎艳.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学术论丛2009年第13期(总第524期):123页

[4]http://www.省略/new/xx.asp?bigclassname=招生就业&smallclassname=招生简章&id=2100

[5]罗文英,李秀生.中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探析——基于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启示与借鉴.学理论.2011年第5期:136页

作者简介:

申俊霞(1976-),女,汉,河北邯郸,本科,讲师,现就职于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就业指导处,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指导教育。

职业院校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职业院校 德育 存在问题 工作策略

随着国家教育战略改革的不断发展,德育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教育大计,德育为本,要想学生成才必须先让学生成人。只有塑造好学生崇高的思想品德才能有更远大的志向,才能有学习前进的动力和方向。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德育教育成效直接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当前职业院校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还普遍不高,德育教学实效性差强人意,给职业院校的长远发展带来严峻挑战。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职业院校就要从自身出发,寻找当前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后采取针对性的策略才能保障德育教学的有效性。

1.当前职业院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重视程度不足,认识严重脱离实践。认识不到位这个问题是职业院校德育工作中的首要问题。很多职业院校教师认为德育教学在职业院校当中并不重要,只关注学生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及专业技能的学习水平,在教学评价上更是直接摒弃德育这一项。很多发展中的职业院校甚至没有专业从事德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更有甚者一些职业院校都没有开设德育教学课程,职业院校管理层面对于德育工作认识不足,直接导致当前职业院校德育工作一直很难高效开展。

1.2教法方法不当,教学不能与时俱进。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很多职业院校在教学课程上都有所创新和突破。但是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职业院校中,德育教学内容还略显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教学枯燥无趣,严重与生活现实脱节,致使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上德育课,在德育课上很难集中注意力,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认为在德育课上学到的知识都是和生活实际相脱离的“假、大、空”。长此以往,德育课程教、学双方的积极性都严重受挫。

1.3教学评价不妥,机制上过于形式化。不仅在课堂教学上职业院校教师显得“不能得其法”,在教学评价上也没有一个量化标准,未能形成完整有效、便于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同于智育评价系统,德育评价体系不能仅仅测试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无形中给德育教学评价增加难度。另外,学校德育的评价主体单一,难以量化,评价标准难以把握。很多情况下,职业院校的德育教学评价只是流于形式。

1.4特殊情况增多,教学实效性不高。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主义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市场经济给当前的社会带来更多各式各样的问题,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很多家庭破碎,社会中的人们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给职业院校学生或多或少地带来很大就业压力。这样就使得职业院校当中的一部分学生产生严重的畸形社会心理,往往在面对挫折与失败时显得手足无措,极容易走极端。这种特殊情况的学生越来越多,使得当前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难度增加,教学实效性很难稳步提升。

2.针对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策略

2.1全面实现以“德育为首”,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校方必须提高当前职业院校德育工作重要性认识,全面开展德育活动,保障职业院校德育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将课程改革和教材创新作为重点内容,侧重深挖学生的自我教育、自主教育和带动效应。完善德育教学评价体系,既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学习态度,避免他们在思想上认为拿了文凭就可以参加就业的错误认识,更要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课后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当中产生的困惑,在培养学生特长和喜好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参与德育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把课堂所学融入生活实践当中,做到学以致用。

2.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罗丹说过,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欢乐、幸福之所在。所以当今学生就应当彰显出新时代青少年的蓬勃生气,帮助学生树立切合实际的远大理想和人生目标。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砥砺意志的励志书籍和名人传记,多观看一些特别励志的影视作品,多与身边优秀的人或者同学进行交流。鼓励他们关心当前的时政及班级内部发生的点点滴滴,促进他们积极投身公益活动,将自己融入社会发展大潮中,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成就自己的人生价值。

2.3帮助学生完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促进一个人不断前行,特别是在当今这个繁杂的社会当中,职业院校学生更应当拟定未来职业生涯规划,任何轻视职业规划在职业生涯中作用的观点和行为,都会犯战略性的错误,轻者会影响工作心态,重者会导致职业生涯难以获得发展。因此,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我们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常识和方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让他们在学校中就做好适应社会、参加就业的准备工作。其次,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明确职业理想对人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再次,指导学生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价值观。最后,要引导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条件的变化和当前社会发展及时、科学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2.4因人而异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法。针对学生当中较大的个体差异,在教学方法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方针进行分层教学,对于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学习要求,改革考试观念,考核形式多样化,大胆尝试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考核体系,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大力推进以德育为核心,结合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全面推动各部门、全方位、多层次的德育教育改革。

3.结语

职业院校必须提高对德育工作的认识,积极引导教师完成角色转换,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喜好积极创新德育教学方法指导教学实践,调动学生参与德育教学的积极性。同时家庭、社会、学校还要多方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德育大环境,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职业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陈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探索[J].科技信息,2011(19).

[2]丁晓.高职高专院校德育教育的外延模式探讨[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03).

职业院校范文第4篇

关键字:MOOC;互联网;高职院校;运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5-0036-02

一、引言

MOOC的理念是通过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将优质教育资源送到世界各个角落,它是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发展十年的质性蜕变,不仅提供免费的优质资源,还提供完整的学习体验,展示了与现行高等教育体制结合的种种可能。MOOC的出现并不是要将传统教学排挤,相反为互补关系。

二、职业院校MOOC联盟的组织方式

1.高职院校MOOC联盟必要性

对于中国而言,中文MOOC仅仅只在几所本科院校形成联盟[1]。而职业院校还没有自己的MOOC。要在职业院校MOOC抢占先机,做领头羊。我们必须要看到社会和市场发展的趋势以及创建高职院校MOOC联盟的必要性。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公民的高等教育程度还普遍不高。很大部分人的教育程度还停留在高中。特别是,当今我国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型复合人才。为了达到此目的,职业院校一直致力于教学改革,如较多的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改革。但对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收效甚微。MOOC模式的出现,使得我们看到一线希望,而这种模式也正是职业院校一直在探索中希望得到的。面对MOOC平台的出现,职业院校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挑战。对于职业院校,应该积极努力推动MOOC模式平台,不断深化大学课程与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得将来在国内生源竞争中处于优势。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院校的招生宣传和资源优化配置迫在眉睫。职业院校如果想提升其学生市场占有率,扩大影响力,向公众提供MOOC平台,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借助网络占领职业教育市场,是走在前端的职业院校的重要举措。

2.如何进行MOOC联盟

职业院校MOOC联盟的基本思路:选择3~4家在业界具有代表性的职业学院加入高职院校MOOC平台进行联盟,将联盟院校最优秀的课程资源,最有名的教师视频放在平台上。该平台向联盟院校和社会进行公开免费访问,一学期后,联盟院校的选修课程分别放一门进行试选修,同时社会人士也可以访问。一年后,联盟院校的选修课程进行运行,同时面向社会招生。对于联盟院校的学生,通过平台学习并通过在线考试后,则计入学分。对于社会招生,只需交100元的教材费,通过学习,考试通过后便可获得该门课程的证书认证。两年后,将联盟学院覆盖整个四川省的职业学院,并可将学院知名专业放入平台进行试运行。社会生源只要完成专业所包含的课程考试全通过,则向其颁发网络同等学历证书。三到五年后,联盟学院将覆盖全国,联盟学院的学生可在全国职业院校进行课程选修,实现学生知识多元化和优质资援共享。而社会生源也可以不用在学校接受全日制学习,可以跨时空获得自己想要的学历。

三、职业院校MOOC联盟运营模式

1.为什么需要MOOC联盟运营模式

(1)MOOC联盟满足可持续发展与壮大的需要

由于MOOC联盟涉及到多种因素,包括公司开发平台、社区提供交流互动,网络服务商投入网络流量,学校提供学生,教师进行资源更新,要使得高联盟吸引更多的院校的加入,更有特色资源的融入,都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运营模式来保障。

(2)保证MOOC联盟生态链的有机运行

MOOC联盟中涉及到多所联盟学校,由于要不断更新优质资源,需要有一种机制能激励教师进行资源再制作。同时,当联盟院校变多,平台面向社会时,巨大的访问量需要保证网络及视频的通畅访问,为此,需要有一种机制使网络服务商愿意在初期进行网络投入。

MOOC目前没有成熟的运营模式,各机构都还在探索之中。

2.MOOC联盟运营模式分类[2]

(1)面向联盟内部学生选修课程进行收费,每门选修课按照2个学分设置,每个学分按照80元进行收费。

(2)面向社会在职人群进行再教育并收费,按照每门课120元进行收费。接受在线教育后,通过相应的学校的考试,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历认证。

(3)面向企业收费,在线职业教育平台可以收集学生相关的大数据,根据相关大数据分析,可以选择合适的学生向企业进行推荐,一方面帮助学生就业,降低企业的招聘成本,推荐成功向企业收取50元费用,同时还可以帮助企业做在线职教培训,企业在线职业培训初步预计按照年费制,一次性收费1000元。

(4)广告费用,根据国家的行业报告预测,到2020年在职人群占到全国人口的45.46%,加上在校的高职学生,预计届时的平台用户数量至少可以达到千万级别,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可以开放广告业务。广告费用收费模式为按照点击率来收费。

职业院校MOOC联盟课程选修课程统一按照80元/学分。学院之间互相选课,则将对应收取学费的30%划给被学修的学院。教师20%(只有加强教师奖励机制,才会调动教师制作资源的积极性),教育服务软件公司20%,网络运营商20%,门户社区10%。详见图1。

3.运营收益初步预测

假如初期有4个学院加盟,每个学院在MOOC平台放一门公共课程供学生选修,每个学院有2000人参与选修,每门选修课程2个学分,共160元。则初步学费收入计算:2000×4×160=1,280,000元

按照分配比例,各利益个体收益计算详见表1。

如果联盟院校出现优质资源和明星教师,并且联盟院校覆盖四川省时,则对应的学院选修人数大幅递增,收益也是成正比的。对于社会学员,教材按100元每门收取,证书、成绩单、单位推荐分别为10元,仍然按照30%划给被学修的学院,教师20%,教育服务软件公司20%,网络运营商20%,门户社区10%此盈利分成。

假如社会学员报名2000人,则教材费为2000×100=200,000元,则通过证书的为1200人,则证书、成绩单、单位推荐收益和为:1200×10×3=36,000元,详见表2。

当面向整个四川或全国时,假如社会学员10000人报名,则教材费为10000×100=1,000,000元,则通过证书的为5000人,则证书、成绩单、单位推荐收益和为:5000×10×3=150,000元,则收益分配就比较可观,详见表3。

四、结语

职业院校MOOC平台是职业院校在线教育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是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具体体现。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保障了职业院校MOOC联盟的可行性。各院校应该顺应潮流,强强联盟,抢占先机,做职业院校在线教育的领头军。

参考文献:

[1]余建波.中文MOOC如何做大[J].中国教育网络,2013.

职业院校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 专利 知识产权 现状 分析与思考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些鼓励职业教育创新思维、奖励创新成果、保护发明专利、促进专利转化的政策,极大地鼓舞和促进了创新氛围的养成和创新市场的培育。然而专利对于职业院校来说,现状不容乐观,因此,认清现状,长远规划,制定合理的专利管理对策对于职业院校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现状分析

1、意识淡薄,申请专利观念滞后

专利观念滞后是制约职业院校申请专利的重要因素之一,职业院校师生对专利申请有一种非常神秘的感觉,不敢靠近,而学校也没有开展一些专利方面的知识宣传,就造成了职业院校师生普遍知识产权意识淡薄,申请专利观念滞后。以湖北高等职业院校为例,湖北高职截止2011年共有42所,申请专利总数为402个,其中申请数量为零的院校为18所,占湖北高职数量的42.8%;申请数量大于零而小于十个的为17所,占湖北高职数量的40.5%;申请数量大于等于10个的高职院校仅有7所,占湖北高职的16.7%;申请数量最多的学校,一共有153个专利,其次是99项、湖北高职申请数量前6名中有5所院校是国家示范或者骨干院校建设单位。又例如某国家骨干高职建设单位,在校师生有2万多人,但是从建校到目前为止申请专利仅有2人,在专利申请数量上远远落后于其它院校,对于骨干院校建设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而造成此结果原因就是此院校的广大师生知识产权意识淡薄,专利观念滞后。

2、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

专利是非常重要的科研成果,发明的创新,专利的申请都要有相应的奖励机制作为支撑,目前情况来看,职业院校对、著作和课题等科研成果都有完善的奖励政策,对于专利,职业院校中很少有奖励政策,这也是造成专利申请无法活跃的现状之一。

3、专利管理机构不到位

职业院校中没有专门的专利管理部门,继而造成了管理措施也不到位,有的师生有了发明创造,但是因为没有专利的管理机构,也只能自己艰难的闭门造车,即使专利申请数量比较多的职业学院,专利授权后,后续的专利技术转让,产业化也是非常难,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可以协助管理整个过程,因此,专利管理机构缺乏和管理措施的不到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专利的申请及技术转让和后期的维护工作。

4、资助体系力度不够

各级政府有对于专利的申请有专门的资助政策,对于申请不同的专利都可以给予相应的补助,但是补助申请过程手续非常繁杂琐屑,很少有人申请到了专利后再去申请政府补助。也有很多职业院校有相应的资助体系,但是资助的力度还非常不够,专利的费用包含申请费、审查费、以及保护期的年费等,各项费用合计是非常高,对于师生个人申请经费上还是有很大的难度,因此资助体系力度不够也是职业院校专利申请瓶颈和现状。

二、重要性探讨

1、提高综合科研实习

职业院校在科研方面,、申报课题、编写教材等这些科研项目实力无法和本科院校相比,而职业院校科研的特色就应该是新型实用型专利申请,应用技术的革新和创造也是职业院校的重要发展方向,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培养高技能操作型人才恰恰和专利是分不开的,两者相辅相成,有了技术改革和创新就可以申请国家专利来对其进行保护,而专利的申请也可以激发广大师生在教学和实训过程中去主动改革创新,进而提高了职业院校的综合科研实力。

2、研制新型实训教学设备

高职院校的重点在实践教学,也就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实现这个能力的载体就是实训设备,以往的院校都是采购外面的成套设备,设备对于是否适合教学,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得而知,而如果高职院校教师能够自行研制适合自己的教学设备,无疑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当然新的设备的研制需要申请专利对其进行保护,专利申请对于激发教师研制新型教学设备非常重要。

3、激发师生的创新精神

在职业院校中组织师生申请专利,鼓励指导开展科技发明活动,是提高广大师生科技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科技创新意义的宣传,鼓励学生参与专利发明实践,让师生在实践中学习专利产权知识、科技发明知识、专业科技知识。通过实践真正学会如何去发明创新创造,如何去申请专利等,拥有一技之长,为中小企业培育大批初步具备创造、创新方法,懂得专利知识产权的技术人才。同时应遵循科技发明的一般规律,在专利发明活动中应认真做好具体方法、过程的指导,提高学生兴趣、信心和技能。让学生在专利发明、竞赛中体会到发明创造的乐趣,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学习,从中感受到创造发明的享受和自豪,培养学师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师生发明创造的热情。

三、对策与建议

1、尽快转变观念,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强化专利意识

职业院校师生的专利意识直接影响着专利工作,广大师生的专利观念还比较落后,专利意识的宣传普及工作任重道远同时又是一项群众性工作,需要一定的群众基础,职业学院校应把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特别是有关领导负责人,科研管理人员的专利意识作为知识产权工作的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来落实,应当采取多种形式,有重点、有层次、有针对性地普及专利法律及相关知识产权保护知识,进一步强化师生的知识产权意识,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自觉性、针对性、积极性。

职业院校要积极宣传人类社会伟大发明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利用广播、板报、专题讲座、社会考察等形式,让师生们了解科技创新对经济巨大的支撑作用。要对本校出现的科技发明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进行大力的宣传、表扬、鼓励。要让每一名热爱发明的学生受到爱护、帮助、指导,形成有益于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和科技发明的良好环境。

专利的宣传,要采取多种有效的形式。职业院校可以聘请专家到校进行专题讲座,介绍专利知识。让学生们在形象生动的事例中引发思考。面向全体师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思维方法,形成创新的意识。对师生进行知识产权教育,并为学生开设《知识产权保护》选修课,对学生加强知识产权教育,增强了知识产权意识。通过加强知识产权方面的教育,师生专利申请量明显增加,这就意味着广大师生的创新意识在提高,学生在进行实训的过程中在思考,通过思考提出更为合理的解决方案或新的设想。

加快职业院校科研转型,随着高考人数逐步减少、接受高教资源的多渠道化,高职院校要立足企业实践,培养企业实用人才;服务企业,提高企业技能技术的创新将是高职持续发展的方向。高等职业院校想要长足的发展,应该尽快从改变以往的科研“老三样”转型为应用技术开发与合作,对外服务等科研项目,而知识产权保护对转型后的科研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职业院校之间的竞争重点是技术开发的竞争,谁能够把握时机将技术开发与合作放在战略高地上,谁就可以在今后的职业院校发展中长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专利作为职业院校科研转型的一个服务平台,为职业学院技术开发与合作提供保障,同时也激发了广大职业院校师生的技术研发热情,因此,加快职业院校科研技术转型即使职业院校首要任务,也是为广大职业院校师生专利申请创造了有力条件。

2、加强专利管理机构建设,完善专利管理体制和奖励机制

从职业院校全局和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各职业学院校对于专利的申请和实施工作,应当成立独立的专利管理机构,建立起完善专利管理体制及奖励机制,以便能够为专利师生提供坚实的保障,同样可以将少师生申请专利投入精力过多的弊病。例如某高职院校专门成立知识产权工作室,挂靠学院的科研部门,为全院的师生提供知识产权咨询、专利申请工作,同时为校企合作企业提供专利申请,为学校周围高新企业提供专利服务,技术研发,技术转让等对外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合作企业的好评,并且通过专利服务,增加了校企合作的单位。

3、设立专利项目专项配套资金

职业院校可以从每年科研经费中进行划拨,或者通过其它途径,设立专利申请专利配套资金,对全院师生提供专利申请资金支持,专利申请成功并进行技术转让产生经济效益后,再将职业院校前期申请投入的经费返回,这样转向基金就会一直提供资金支撑,还可以鼓励专利的技术转让,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以减轻广大师生经济负担过重的问题,调动其积极性促进职业院校专利的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创新需要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职业教育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将专利申请作为职业院校科研特色,鼓励广大师生对技术的改革和科技的创新,从机构、制度、资金、政策上大力支持新技术,新成果的专利申请和技术转让,为职业院校特色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张丹.高校专利保护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10,(2):26-28.

[2]刘咏梅.高校专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5):73-74.

[3]邱丽敏.高校专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学成果与研究,2008,(7):9-12.

[4]王利红,李莉,李薇.高校专利实施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08,(4):175-177.

[5]王铁军.加强高校专利管理的若干思考[J].中国市场,2009,(5):156-157.

职业院校范文第6篇

[关键词] 知识管理 职业院校知识管理

我国职业院校管理体制方面仍存在许多弊端,这也限制了知识在职业院校中的沟通与传播。从我国职业院校目前知识管理的现状来看,面临的困难还是比较多。但是,纵观世界职业院校管理的发展趋势,知识管理是职业院校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知识管理与职业院校管理

维格(K・Wiig,1997)认为,知识管理主要涉及四个方面:自上而下地监测、推动与知识有关的活动;创造和维护知识基础设施;更新组织和转化知识资产;使用知识以提高其价值。

本文中涉及的“职业院校知识管理”是指把知识看作最重要的资源,把最大限度地获取和利用知识作为提高职业院校总体实力的关键,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智慧提高职业院校应变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管理活动。

知识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并开始了知识管理的进程。随着人们知识管理意识的增强,知识管理逐渐由企业管理领域引入到学校教育管理领域,尤其是对信息与知识的控制和管理要求较高的职业院校来说,实施知识管理更是职业院校追求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当前职业院校知识管理的现状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职业院校在知识管理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知识管理”意识不强。诸多高职院校的领导和部门管理人员知识管理意识淡薄。即使有知识管理的意识,也存在对其内涵理解不明确的现象,甚至有些领导和管理人员对这一概念一无所知。

2.对学院知识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多数职业院校领导存在忽视知识管理的现象,没有意识到知识管理对学院品牌树立的重要性,没有意识知识管理是学院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必然途径。由于对知识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院知识管理缺乏理论上的引导与政策上的支持,严重影响了学院知识管理的运营和知识创新。

3.知识管理制度混乱。由于职业院校内部有不同的资源管理部门,分别负责管理不同形式的知识资源,比如图书馆、电教中心和信息中心等,部门之间一旦沟通不畅,很容易造成各自为政、机构重复建设、制度混乱、权责不明确等问题,导致知识流失、遗失、重叠等现象比较普遍。

4.缺乏技术支持。当今社会是信息飞速传播的网络时代,如果没有电子信息技术,关在象牙塔里的学生和老师只能闭门造车。同时目前的院校都是学生上千,教师上百,知识、信息更是繁杂冗长。要处理如此繁杂的信息,如果没有数据库、数据平台等等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仅凭手工操作很难实现有效的知识管理。但是现在诸多职业院校的校内网络建设并没有达到有效的实现知识管理的层次。

5.激励机制滞后。主要表现在对教师的评价,仍然以定量评价为主,仅仅关注教师的常规检查,缺少对教师内隐知识等的形成性评价,忽视教师知识价值的评定。由于没有标准的、适宜的教师知识创新的评价体系,导致教师知识创新激励体系的不完善,严重了教师进行知识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职业院校实施知识管理的对策研究

1.明确知识管理的概念与作用

目前知识管理未能在职业院校盛行,究其原因是很多职业院校领导和管理人员以及老师对知识管理这一概念及其作用没有深入了解,当然体会不到知识管理能给学院带来的便利与好处,也就不可能大力的实施知识管理。要想在学院知识管理上有所作为,转变思想是根本。因此应加强所有人员对“知识管理”的学习,使其真正认识与理解知识管理的内涵与作用。

2.发挥领导作用

知识管理包括对学院各种信息和人员的管理,涉及学校中的每一个人,并直接决定着学院的一些特殊的政策和办事程序,因而获得领导层的支持十分重要。只有领导认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并大力支持,才能实现知识管理在全学院的顺利推广。

3.明确责任,追求知识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学院信息管理部门之间,分工应该明确,各部门各司其职,这样可以避免知识的遗失、重复,减少学院整体资源与资金的浪费,同时也可以减少部门之间不必要的纠纷。

4.强化技术支持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知识管理提供了技术上支持,学校必须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逐步建立并完善校园网,为学校知识管理提供强有力的硬件设施。同时要安装各种必要的、有效的信息管理软件,方便知识的储存与管理。

5.建立高效的激励机制

改变过去量化考核为主的模式,注重知识创新质量的评定,加大对知识创新的激励力度,充分的调动师生进行知识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总之,在知识经济这一大背景下,职业院校作为教育的一种重要类型,进行学院知识管理建设,既是学院适应知识经济的必然选择,也是学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要想实现高效的学院知识管理,就必须从各个方面积极应对,在学院制度、领导作用和技术支持方面做出努力的同时,更要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发动学院的师生,为之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成新:《高职院校实施知识管理的探索与思考》.教育与职业,2006年 第20期

[2]王宏斌:《论高职院校的知识管理及实施策略》.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 第02期

职业院校范文第7篇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6-0033-01

按照我国教育法的规定,设立学校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是“有组织机构和章程”。当下,全国各省正在推进高校章程的制定与核准,职业院校章程的制定成为推进依法治校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职业院校章程是职业院校内部管理的全局性、纲领性文件,是其自主管理、自我约束、依法接受监督的基本依据。然而,职业院校章程的制定及其实施还是新生事物,既无现成经验可供借鉴,又缺乏理论的有力指导。职业院校章程大有成“陈章”之虞。

章程作为学校的“根本大法”或“”,是探索和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院校制度的核心,是实现职业院校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顶层设计,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学校综合改革的纲领,也是建设一流职业院校的制度保障。将学校的程序性事项和实体性事项固化为制度和规章,对职业院校的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职业院校章程的制定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合法性原则。章程制定的主体、制定程序、章程内容及其修改、变更等都应当遵照法律规定进行。学校依法完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要将依法自主管理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章程制定的规范当中。二是民主性原则。章程制定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民主管理、民主参与、凝聚共识的过程,章程只有反映全校师生员工的意志,才能落地生根,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三是规范性原则。章程的体例、格式、内容、制定的程序、文字表述、行文风格都必须是严格规范的,都应是与法周延的。章程就是把学校正在做、能够做和应该做的事项以“基本法”的形式规定下来。四是前瞻性原则。既要把现有富有成效的管理体制、创新的成功经验等固化为章程条款,巩固改革成果,也要研究解决当前内部治理的相关难题,结合学校实际有所突破和创新,既要反映发展实际也要顾及后续发展可能,为改革发展预留制度空间。五是可操作性原则。章程既要有宏观的原则性的规定,更要通过后续实施细则的制定保障章程的可操作、可实施和可评估。

应该说,章程的制定过程是学校总结办学特色、归纳办学经验、梳理改革发展成果的过程,也是全校师生充分表达意愿、凝练共同理念、实现价值认同的过程。它必须体现注重现代职业院校体制机制和治理结构建设、注重师生主体地位的鲜明特点。首先,要突出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学校所有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价值追求,是学校办学方向和办学实践的理性概括,对外是一面彰显办学特色的旗帜,对内是统一思想、引领行动的纲领。学校能否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是否有“好”的或“有价值”的办学理念。职业院校必须申明立德树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主动适应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社会培养实用适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理念。其次,要明晰办学目标。职业院校追求办学规模结构更加合理、质量水平全面提升、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的重大任务,要确定为进一步拓展办学空间,进一步增强办学活力,进一步提高办学和人才培养水平而努力的工作目标。第三,要完善学校管理体制和内部治理结构。明晰党委、行政职责范围及其相互关系,明确教学等管理组织的权责分配及运行管理,保障学校各层次主体的民主管理与监督,为形成高效有序、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和内部治理结构确定原则和方向。

需要指出的是:首先,职业院校章程是将办学理念落实为总体的制度安排和价值规范,不是对国家法律的重申,也不是事无巨细的工作指导意见,有些内容可以在具体的规章制度中体现的,就不一定出现在章程中,有些内容可能会在一定时期内有所变化的,章程就只做原则性的规定;其次,推进章程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推进内部治理改革并将改革成果制度化,然后充分吸收进章程,然而学校某些改革还处在积极推进中,内部组织的基本规范还有待调整,管理体制还不完善,因此,章程草案应协调好章程文本、现实情况和改革愿景之间的关系。第三,职业院校章程的制定是一项系统、全面的工作,既牵涉到学校基本的运行规范,也牵涉到所有师生的权利和义务,仅仅依靠编制小组几个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集思广益,广泛征求意见、凝聚共识。

有专家指出:当今中国的学校不是没有规矩,而是缺少体现学校的灵魂,表达人类教育理念,具有前瞻性的大规矩。这个大规矩其实就是学校的章程,是真正体现职业院校办学精神、体现职业院校发展方略、体现师生共同理念和价值追求的纲领性文件的章程。职业院校章程制定与实施的必然性与必要性就在于要按规矩办事。要有规矩、立规矩、懂规矩、尊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护规矩。章程经教代会通过和党政会议审定后,还要报有关主管部门核准;章程草案获得核准后,还要继续完善制度建设,清理修订以往的规章制度,研究制定新的与章程配套的管理制度。更为重要的是,认真学习、广泛宣传、扎实实践学校章程至为关键。

当下,规矩意识淡薄、有权就任性的现象不在少数。要防止一些人将职业院校章程变为“陈章”,即“陈旧的规章”或“陈列的规章”,用来纪念或是用作摆设,那就愚弄人了。因此,职业院校章程的制定与实施,正与目前开展的“守纪律、讲规矩”专题教育相契合,要以此为契机,大力开展学校章程的学习宣传实践活动和“守纪律、讲规矩”专题教育活动,使干部群众、师生员工做到执行纪律无条件、遵守章程不含糊、守住规矩不逾越,在全校上下努力营造守纪律、讲规矩、遵章程的浓厚氛围。

职业院校范文第8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数字校园;数字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7-0054-04

引言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时展的必然选择。数字校园作为教育信息化众多解决方案中的一种,其整体化改革的思想得到了教育界越来越多的认同与青睐。[1]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适应了社会和职业的信息化要求,同时也赋予了职业和职业教育新的内涵,延伸了职业教育的办学空间,使得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也将随之发生革命性变革。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除了发生在校园的教室、实验室、实训室等传统教学环境和工厂、车间、宾馆、医院等实践场所中,也将发生在基于信息技术的网络空间中。依托数字校园,构建基于网络的跨越学校、企业和社会的混合式办学模式,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建立新型职业教育体系的途径和方向。继一些普通本科院校和中小学提出建设数字校园的规划并付诸行动后,许多职业院校也纷纷将数字校园作为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理想选择,启动了“数字校园”计划。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在目标、原则和功能上与普通本科院校和中小学的数字校园方案有何不同?实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计划应注意哪些问题?本文将从数字校园的内涵出发,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构建进行初步探讨。

一、数字校园的内涵与特征

数字校园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的E-campus计划。1990年,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教授凯尼期格林(Kenneth Green)发起了“数字校园计划”(The Campus Computing Project)大型科研项目(黄荣怀,2009)。[2]数字校园是一个伴随技术应用变化而不断发展的概念,人们理解的层次和内涵不尽相同,目前存在四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1.环境观

黄荣怀(2009)认为,数字校园是为了有效支持学生学习,创新和转变教学方式,以面向服务为基本理念,而构建的数字化资源丰富、多种应用系统集成、相关业务高度整合的校园信息化环境;其宗旨是拓展学校的校园时空维度,丰富校园文化并优化教学、教研、管理和服务等过程。

2.空间观

蒋笃运(2009)认为,中小学数字校园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等主要业务以及资源和数据进行优化、整合和融通,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3]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数字化,从而达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目的。

3.过程观

赵国栋(2012)认为在当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以提高运行效率、推动管理改革为出发点,高等教育机构在管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规划、建设与应用各种现代通信技术工具的过程,可以称之为“数字化校园”。[4]

4.平台观

万新恒(2000)较早阐述了数字化校园的概念,他认为数字化校园以高速发达的计算机网络为核心技术支撑,以信息和知识资源的充分共享为手段,以培养善于获取、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与知识的学生为主要目标,以校园为整个社会知识、信息的基本创新与传播中枢。[5]陈丽(2007)认为数字化校园是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学习和研究的校园平台。[6]

笔者认为,对于职业院校而言,数字校园是指以网络为基础,利用信息技术将学校的主要信息资源数字化,并实现数字化的信息管理方式和沟通传播方式,从而形成高度信息化的校园环境,其内涵为:

(1)良好的网络设施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建设数字校园环境的基础;

(2)数字化包括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信息管理方式的数字化和沟通传播方式的数字化;

(3)数字化渗透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公共服务、学校文化生活以及对外服务等各个方面;

(4)根本目标在于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教育管理、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的模式,从而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数字校园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通过技术手段改造和提升传统校园的必然结果,其具备五方面的特征:重点关注学生的有效学习以及创新和转变教学方式;以服务教育教学作为数字校园建设的基本理念;支持学与教的资源比较丰富;多种应用系统有机集成、相关业务高度整合;能拓展学校的时空维度并丰富校园文化。[7]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应围绕职业院校改革与发展的目标进行实施,注重学生信息化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增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二、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目标与原则

1.职业院校数字校园构建的总体目标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总体目标是建设一个实用、高速、运行稳定可靠以及安全可控的校园网络,为学校的资源共享、教育教学、职业训练、学校管理和网络文化生活等校园信息化应用和服务提供满足服务质量要求的网络支撑环境。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发展院校师生员工的信息技术职业素养,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再造管理流程,提升校园文化生活品质,拓展对外服务的范围,引领学校现代化发展,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为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信息化支撑和保障。

2.职业院校数字校园构建的原则

(1)职业素养养成与职业技能提升并重原则

职业教育数字校园的基础设施、应用服务和数字资源的建设,应有别于其它教育类型,强调和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着力于职业素养养成和职业技能提升。努力探求和构建适合职业教育数字校园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以及服务模式。

(2)技术系统和组织体系协调发展原则

数字校园的建设要依据学校整体发展战略和信息化环境下的业务需求,进行技术系统的顶层设计,规划并改造组织结构与体系,包括组织机构、政策规范、管理机制和人员发展,使技术系统和组织体系相互匹配、协同推进。

(3)校内机构职责明确与协同工作相结合原则

应用服务的需求分析和业务流程应由主管业务部门主导,同时要考虑校内不同机构之间及其与外部机构的协调运作关系。

(4)技术的先进性和成熟性并重原则

数字校园的建设应考虑技术系统的持久性、扩展性和兼容性,选用先进成熟的技术。

(5)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原则

统一规划不仅要考虑构建哪些技术系统,更重要的是要制订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进行顶层设计,寻求系统整合的方案。要确定有限目标,分步骤实施,考虑不同建设项目的需求和业务流程特点,制定合理的分步实施计划。

(6)以应用为导向原则

在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应用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应用为导向,体现在:规划设计应根据业务需求确定软件系统的要求,根据软件系统的要求确定硬件系统的配置;面向业务应用,构建技术系统和组织体系,推动数字校园的有效应用;应以应用效果作为数字校园建设的评价目标。

(7)承前与启后相结合原则

既要着眼于新系统的建设,也要关注已有系统的利用和整合,更要重视技术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8)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原则

既要遵循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共性规律,也要考虑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的差异,以及具体院校的个性化特点。

三、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总体架构

数字校园为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和校外人员等提供集成的数字化教学、数字化科研、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公共服务、数字化文化生活、数字化社会服务和数字化决策支持服务。同时促进学生和教师信息化职业素养的全面发展。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支持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服务体系的技术系统。技术系统包括基础设施、应用服务和数字资源三个部分。

(1)基础设施的建设应充分利用网络互连和云计算技术的优势,借助社会力量,协同构建院校中心机房、服务器和网络等基础设施,将来自校外的数字化服务与校本提供的服务相结合,经济高效地为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提供数字化服务。

(2)基础设施处于数字校园的最底层,包括校园网络、数据中心、网络信息服务、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多媒体教室、仿真实训系统环境、数字安防、校园数字广播与网络电视等。

(3)在基础设施之上是应用服务和及其支撑系统。应用服务的建设需要各院校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实施,量力而行,逐步完善,它包括教学服务、科研服务、管理服务、公共服务、文化生活服务、社会服务和决策支持服务等。

数字资源的建设要根据自身情况突出专业特色,在建设的过程中遵循优先引入、慎重自建、开放共享的原则。数字资源通过应用服务的支持被用户使用,包括通用性数字化教学资源(媒体资源、网络课程、文献资料、案例和课件等)、数字化仿真实训资源、数字化场馆资源(职业体验馆、数字化艺术馆、数字化科技馆、数字化博物馆)和数字图书资源。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不仅仅是信息化技术系统的建设,为了保障技术系统的顺利建设和有效应用,还需构建相应的职业院校信息化组织结构与体系。组织结构与体系是整个数字校园顺利实施、平稳运行和持续发展的保障,包括信息化领导力、信息化组织机构、信息化政策与规范、信息化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机制、运维管理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七个方面,是整个数字校园顺利实施、平稳运行和持续发展的保障,也称之为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实施应围绕技术系统和组织结构与体系同时展开,重视彼此之间的相互适应和匹配,既要不断完善组织结构与体系以适应飞速发展的技术系统,也要尊重现有组织结构与体系的客观存在,理性分析学校自身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量力而行的技术方案,避免因赶时髦而追求技术先进性和完备性带来的浪费。因此,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总体框架如图所示。

四、职业院校构建数字校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突出“整体性”,避免一蹴而就

数字校园建设与实施过程中应突出“整体性原则”、注重整体设想与规划、分阶段、分步骤实施,避免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的一步到位、一蹴而就。实施数字校园是一个不断发展、探索的过程,它不可能通过一次性的软件开发或硬件建设完成。任何一个职业院校在建设数字校园时都应该把数字校园作为一项持久的、系统的工作来抓。注意做好数字校园的规划和协调工作,采取一定的配套措施保证其实施管理,以促使数字校园朝预期的目标和方向发展,并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相吻合。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教师和学生对技术引入的可能反应、学校改革与发展目标、学校整体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在数字校园实施过程中应按照规划与设计、建设与部署、管理与维护、应用与推广四个阶段进行,是一个持续改进的循环过程,在四个阶段循环进行过程中应始终有效果评价,并将其结果反馈给各个阶段加以改进。同时,应注意统筹规划,理清各阶段、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实现平台系统的开放性与兼容性、可扩展性、资源的共享与功能的整合。

2.突出“开放性”,避免封闭性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应以开放、共享为原则,秉持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优势资源互补的建设理念,避免封闭性、避免“信息孤岛”的产生,从而造成资源重复建设及浪费。“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为学校与外部系统提供交流与沟通渠道。创建开放的数字化教学环境,鼓励教师和学生面向校内外、国内外广泛获取开放教育资源;支持职业院校向社会开放,将职业院校优质特色教育资源突破校园界限,服务更大范围的职业群体,提升院校的社会影响力,促进职业教育优秀文化的社会传承,从而促进本行业本地区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形成;鼓励中职、高职和本科院校之间的常态交流机制,校内技术部门、业务部门与校外技术系统提供方的常态交流机制以及校本研究与校外专家指导相结合交流机制的形成;鼓励职业教育与产业紧密结合,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或者职业院校开办特色专业产业,相互支持,相互促进,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二是为学校内部的资源共享与功能整合提供开放平台。整合各种分散应用系统,实现统一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和统一数据共享,建成学校公共数据库,打破因不同管理软件而形成的“信息孤岛”,实现各类基础数据的共享和交换。此外,选择、利用优质开放资源的同时,注意尊重和保护资源的开放许可协议,尊重版权,遵守国际公约与国内法律法规。

3.突出“前瞻性”与“工具性”,避免盲目追逐技术潮流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是为了构建面向数字时代的学校教育范式,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应突出前瞻性,但我们这里所强调的前瞻性在于教学改革上的前瞻性,避免盲目追逐技术潮流或者硬件上的超前意识。评价数字校园建设的好坏不是以技术的先进或者落后、造价的高低为标准,而是看建设出的数字化校园是否真正实用,是否真正面向满足师生的需求。数字校园是为了发展院校师生员工的信息技术职业素养,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再造管理流程,提升校园文化生活品质,拓展对外服务的范围服务的。由于每个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具体而个别化的,在实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过程中,尤其应强调服务于职业院校特色的“数字校园”。因此,建设数字校园不应盲目追逐技术潮流,而应树立“工具性”。职业院校借机重新梳理学校办学思路,明确学校教育特色,并利用“数字校园”计划突出和强化这些教育特色。为此,可先利用开放资源、再考虑引进资源、最后开发校本资源。在利用校本资源、引进资源、开放资源上应形成不同的学校教育特色,取长补短、互相补充,来促进职业院校的专业交流、教学创新发展。

4.突出“组织体系”与“技术体系”建设并重,避免“技术体系”中软硬件设备的简单叠加

信息化组织结构体系与信息化技术系统是构建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两大支柱。职业院校数字校园不仅仅是加强基础设施、数字资源等信息化技术系统的建设,更重要的是加强信息化领导力、信息化组织机构等职业院校信息化组织结构与体系的构建,实现“两条腿”走路。因此,在架构数字校园信息化技术系统的同时,需建立常态化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机制,如设立常态化的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专项资金,形成制度化的可持续经费投入机制;统筹考虑硬件经费和软件经费、系统软件经费和应用软件经费、教学平台经费和教学资源经费、建设经费和运行维护经费、系统建设经费和人员发展经费的合理比例,确保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形成良性循环过程;加强经费投入的效益分析,形成项目应用效果的长期跟踪办法,建立专门的项目评估与审计制度。

五、结束语

数字校园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阶段,也是我们探索未来学校的新型教育范式和创新性教育的根本。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是构建信息化的教育环境、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过程、最终目的是通过技术融入教学,推动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它是一项全新的具有创新性与挑战性的工程,需要各职业院校在建立“特色观”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条件,树立以人为本的过程理念,共同创造忠实服务于职业教育教学的数字校园新时代。

参考文献:

[1]林莉.中小学“数字校园”构建初探[J].电化教育研究,2003(4):77-80.

[2]黄荣怀.中小学数字校园的建设内容及战略重点[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9(8):6-7.

[3]蒋笃运.教育信息化若干重大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85-87.

[4]赵国栋.大学数字化校园与数字化学习纪实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9-22.

[5]万新恒.信息化校园:大学的革命( 第一版)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2.

[6]陈丽.数字化校园与E-learning――信息时代大学的必然选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5.

职业院校范文第9篇

论文提要:职业院校的高速发展使预算管理成为职业院校财务管理的核心。本文从走出职业院校预算管理的误区、科学编制预算、合理安排经费支出等方面,谈如何加强职业院校预算管理。

随着职业院校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预算管理已成为职业院校财务管理的核心。加强职业院校预算管理,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科学地细化预算编制,以依法理财、科学理财为核心,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职业院校预算管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转变观念,走出职业院校预算管理的误区。职业院校预算管理必须在职业院校内部管理中突出预算管理基本知识的普及,在职业院校新的运行机制中与预算执行结果挂起钩来,从而转变认为职业院校预算管理就是预算的编制,只是财会部门的专项工作,不紧密结合职业院校事业的发展计划,不与激励约束机制挂钩的错误观念。

按照旧的财务管理模式,职业院校是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其资金来源主要靠财政拨款,预算按上级批准的计划编制,开支要与所列项目一一对应,预算内和预算外严格分开,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没有对口的钱,该办的事也无法办,即使别的项目有结余款也不得自主调剂使用。搞预算只是“账上来、账上去”的一种消极应付局面。随着市场经济的拓展和职业院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职业院校财务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在预算管理方面,重新定义了学校预算的概念及内涵,制定了统一的预算编制原则和方法,把学校的全部收支均作为预算统一管理的对象,完全打破了原有的管理模式。按照新的预算管理要求,学校预算一经核定,必须自求平衡,不允许搞赤字预算,拨款不足的矛盾必须通过自筹教育资金予以弥补,这就形成了职业院校教育经费来源,除政府拨款外,还必须依靠职业院校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新格局。这与过去相比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如果财务人员的认识还停留在“收入等于拨款、平衡依靠财政、开支不问效益”的消极被动状态下,势必贻误工作。因此,财会人员要加强学习,转变认识,不断更新观念,积极主动地把预算工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尽快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院校竞争与改革的步伐。

二是选择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打破传统的单位之间预算支出不均和预算基数只增不减的问题,现实的预算分配方法有待于改进。鉴于职业院校经费支出的特殊性,职业院校预算宜采用以零基预算为主,滚动预算为辅的预算编制新方法。

1、零基预算法。零基预算不同于传统的增量预算编制方法,它对于任何一笔预算支出,不是以现有费用水平为基础,而是一切以零为起点,从根本上考虑费用支出的必要性及其数额的多少。这样能使所编制的预算更切合当前的实际情况,从而使预算充分发挥其控制实际支出的作用。

实施零基预算的步骤:(1)摸清底数。首先是摸清预算单位的机构级别、编制人数,这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摸清各学院、各职能处室机构级别,全额管理人员编制数,差额管理人员编制数,实有人数及工资水平,离退休人员的人数及所需经费。(2)确定标准。确定人员经费标准和公用经费标准。人员经费标准主要包括职务工资、岗位津贴、保留津贴等部分,并考虑当年新出台的增支政策。公用经费采用人均定额标准。(3)核定专项拨款。专项拨款是教育部安排发展某项事业的经费。实行零基预算后,对校内各学院申请的支出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再按项目下达支出预算,并确定年限和目标,保证专款专用,使有限的资金在规定期限及时发挥作用。(4)创收抵支。职业院校通过各种形式组织的收入,必须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用于抵顶部分预算支出。这是职业院校改革的内容之一,也是减少财政负担的重要途径。因此,审核各部门的抵支收入,是零基预算编制的一个重要环节。预算标准主要是在部门上年创收的基础上,确定较为合理的基数,然后再核定创收抵顶数。

2、滚动预算法。滚动预算是指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自动延伸,使预算期永远保持在一年。这种动态预算,采用“长计划,短安排”的办法可以弥补年度预算的缺陷,并能根据当前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时调整和修正,这样可以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进而实现整体支出结构的优化。对于涉及到职业院校发展的重大项目,学校发展的中、长期计划,均可采用此种方法编制预算。三是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合理安排经费支出

1、严格审批权限。学校各单位经费的审批,必须在年度财务预算或财务收支计划数额以内使用,特殊情况超出计划数所需经费应按照规定先申请调整预算,经批准后按规定执行。各经费申请单位负责人对申请经济业务的合法性与真实性负责,按规定权限审定签发经费申请的校级领导必须检查所处理经济业务的合法性与真实性,并对其合理性、完整性及用款进度负责。财务部门的审批依据是原始凭证和资金运筹情况,对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的合法性、资金运作,以及原始凭证的合规性负责。

2、充分调动二级单位理财的积极性,实行“经费本”控制管理,并用计算机进行跟踪监控。为了充分调动二级单位管理财务的积极性,使学校财务预算得以全面实现,采取校内“经费本”的控制办法。即根据年初批准的预算按季度拨款,在计算机上按部门项目进行核算管理,对各部门用款实施监控,随时向各系、部、处领导提供经费使用结余情况,使他们做到心中有数。财务人员要做到无“经费本”和“经费本”上余额不足不予办理,严格按照“经费本”规定的项目、内容、范围审核报销。对于有些经费可实行单项承包,节约有奖的管理办法。如水电暖、电话费等,制定承包的目标、内容、范围,加强承包费用管理,努力降低支出。

3、加强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奖罚分明。各二级单位的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可作为领导干部年终考评内容之一,各预算单位执行情况由学校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抽查和评价,对于经费预算执行较好的单位,其正常经费结余按一定比例给予奖励;对执行比较差的单位负责人将给予批评或做相应处罚,预算执行造成经费严重流失,保证不了正常运转的,对责任人给予严肃处理。

4、加强设备及大宗物资采购管理监督。学校应成立设备及物资采购小组,负责学院设备及物资采购的招(投)标、合同的签订、入账及监督工作。各二级单位在设备及大宗物资采购时,应认真执行学校的财务计划,认真实行申报制度,说明采购理由(设备、物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预算及经费来源等),对大型设备的采购,必须组织有关部门就设备的用途、利用率、添置的必要性及维护费用等进行论证。财务部门要严把设备及物资的报账关,验收、登记、入库手续要齐全。

5、积极筹措资金,加强内部收费管理。为了规范校内各种收费,多渠道筹集教育资金,加快资金周转,学校应制定内部收费管理办法,明确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支管理和分配办法,实行收支两条线,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6、专项专费、专款专用。对于专项经费的预算管理,由学校和承办单位签订合同,实行目标责任制,保证经费专款专用。项目完成后,经专家鉴定和验收,余额返还学校。财务部门要设专人按批准的项目内容逐项审核报销。

同时,要规范预算管理,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学校要根据上级的有关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制定出适合本学校财务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如审批权限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内部收费管理、电话费管理、水电费管理、招待费管理、差旅费管理、医疗费管理等,建立健全内部牵制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使大家做到有章可循,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

参考文献:

[1]孙时英.高职院校预算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2]裘腰军.浅论高等职业院校二级预算管理[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6.

职业院校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动漫产业;动漫教育;职业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231-01

一、职业院校动漫专业概况

在国家积极的政策扶持和巨大的市场需求之下,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中国动漫产业已形成了较大规模:建立了17个国家动画产业基地,6个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8个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与此同时,职业院校动漫教育也顺应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在蓬勃发展,但在快速发展的背后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办学历史短经验不足、生源复杂、师资力量短缺、缺乏系统的教材、教学不规范等。

二、职业院校动漫专业教学模式

(一)专业定位以市场为导向

在职业院校的动漫专业中,生源情况参差不齐,很多学生在专业认知及专业兴趣上都有一种迷茫性和困惑性。但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易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并且对于实践性操作性强的课程都有着积极的参与性。这种情况下应充分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从职业教育的技术性和应用性出发,以就业和市场为导向,充分把握人才培养层次的定位和目标,建立一种适合职业院校发展的校企联动的培养模式。

(二)校企合作与商业实训

校企合作就是学校和企业之间签订人才培养合同,保持积极的合作与沟通,学校以企业的需求为风向标,将企业商业开发中的项目灵活整合到学校的教学计划中,企业可将部分制作分包到学校,然后由学校及时反馈,企业定期跟踪制作进程。如日本东京媒体学院,当企业正在开发游戏引擎、游戏动画项目时,该学院就已经把人才培养转向了该项目。

商业实训的锻炼不同于学校课程作业,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商业制作的经验,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返回课堂继续学习提高,在项目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可在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

三、职业院校动漫专业教学内容

以五年制职业教育为例,第一年以学生手绘造型能力的培养和动画运动原理的学习为主。当今数码科技手段的使用为动漫制作和动漫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这种科技力量也产生了另人难以摆脱的依赖性和制约性,模仿挪用、素材拼贴等成为所谓有效而快捷的手段,学生容易依赖软件的便捷性而忽视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训练。

第二第三年则注重软件操作方面的学习,可分二维和三维两个方向,以熟能生巧为教学指导理念,以一定密度一定强度的训练为保证,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进入教学计划的中后期,在学生掌握坚实的基础后,即可进入项目实训阶段。动漫游戏制作的工作量都十分巨大并且分工细致,只有发挥各部门不同的特长,团结协作才能完成优秀的作品。正因为这种特殊性,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展开有针对性的点对点岗位培训,从不同学生的专业特长和性格特点出发,细化分配到各个项目岗位。学校还可邀请企业里的一线制作人员定期进入课堂对学生进行一对一师傅带徒弟式的辅导。

四、职业院校动漫专业的师资和硬件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动漫教师培养体系,大部分动漫专业教师都是由美术专业或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转型而来,虽然经过一定的培训后上岗,但大多缺乏一定的社会从业经验和商业项目的历练。加拿大不少动漫专业对教师的学历要求并不高,但是对教师的专业技术要求很严格。Centennial College的专业教师都和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除了极少数的终身教授外,所有专业教师都在相关企业兼职。师资是专业发展的基础,合理健全的师资结构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需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和考核,以解决教学和市场脱节的问题。

硬件建设是动漫专业课程重要的一环,很多职业院校很难达到要求,因此不仅需要加强政府、社会资金的支持力度,同时还要密切校企合作机制,企业掌握着最先进的动漫制作设备,可以为教学提供有保障的实训基地,学生在企业中实习顶岗,实现了校企的优势互补。

五、结论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动漫教育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要从产业发展和教育培训等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自身特点和地区产业优势,根据不同的市场定位,把握现代职业院校动漫教育的发展思路,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坚持走校企结合、产学一体化的道路,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职业院校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肖洁.职业技术院校的动漫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以江西的动漫教育为例.

上一篇:绿色发展战略范文 下一篇:旅游业发展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