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培训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1 17:11:17

职业技能培训论文

职业技能培训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传播;公共关系;公共关系传播

一、公共关系传播成为职业培训机构宣传的一种有效手段

公共关系产生于西方工业社会,现代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公共关系。对于公共关系的认识,学界对其也有不同的界定,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这里,我们把公共关系理解为:一个社会组织为了推进相关的内外公众对它的理解、信任、合作与支持,为了塑造组织形象、创造自身发展的最佳社会环境,在充分尊重公众利益的前提下,利用传播、沟通等手段而努力采取的各种行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关系。

传播是连接公共关系主体和客体的桥梁,是特定的个体或群体运用一定媒体或形式向受传者进行信息传递与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传递和分享。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公共关系活动就是以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为主要方法的一种组织与公众交流行为。

当前,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终生学习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迫切需要,职业培训日益成为人们再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面对竞争激烈的培训产业,传统的宣传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了,职业培训机构纷纷采取公共关系传播的方式加强组织的宣传。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关系传播存在着信息的个性与共性等方面的矛盾。

二、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关系传播的矛盾性

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关系传播的矛盾性影响到职业培训机构形象的传播,这些矛盾包括:公关传播信源的全员性与个别性矛盾,公关传播信宿的广泛性与单一性矛盾,公关传播着眼点的长远性与近期性矛盾,公关传播信息的个性与共性之间的矛盾。

1、公关传播信源的全员性与个别性的矛盾

信源,即信息的者、传播者。从职业培训机构公关传播的角度来讲,笔者认为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应当具有全员性的观念,即公关传播的信源应该是职业培训机构的全体成员。这一观念对内能提供职业培训机构的凝聚力,对外能表现职业培训机构的良好组织形象。在与客户的交往过程中,职业培训机构员工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客户对机构形象的认知,影响机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然而在实践中,职业培训机构公关传播信源的个别性现象比较突出。有些职业培训机构看不到良好的公共关系传播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领导不重视,员工不参与。大多数人认为公关活动是可有可无,即使要开展,那也只是专职公关部门或专职公关人员的分内事。这些现象显示了职业培训机构全员公关意识淡薄。

面对公关传播信源的全员性与个别性的矛盾,职业培训机构需要采取灵活措施,积极培育全员公关传播意识,并体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一言一行中,从而形成一种无意识的职业习惯,树立机构良好的精神风貌。职业培训机构全员公关意识是一旦形成,将会给职业培训机构的发展带来长期的、深远的和积极的影响。

2、公关传播信宿的广泛性与单一性的矛盾

信宿,是指接受并利用信息的人。公共关系传播的信宿是社会公众,社会公众以数量不等的群体或个人形式存在,并形成对组织以不同影响的环境。如果把社会公众看成是一个系统的话,那么这个系统是由内部员工、消费者、政府部门、新闻媒体、社区居民、合作伙伴、竞争对手和其它利益团体等要素组成的一个动态稳定的统一整体。因此职业培训机构在开展公关传播过程中,必须善待社会公众中的每一位成员,注重公关传播的广泛性。

然而在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实践中,有的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对象过于单一,主要选择政府和知识消费者,而对媒体、社区居民、合作伙伴、竞争对手等其它社会公众缺乏关注,致使公关传播活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公关传播效果大打折扣。面对这一矛盾,职业培训机构在公关传播实践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公众因素,加强与不同类型的社会公众进行沟通,从而达到公关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3、公关传播着眼点的长远性与近期性的矛盾

在当前培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状态下,传统的广告营销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宣传的需要,因此很多职业培训机构也热衷于公关传播。然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慢慢培养才行。特别是在职业资格培训市场,虽然我国教育部、人事部、信息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国务院各部委都做了职业资格认证相关方面的规定,但是持证上岗还没有深入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特别是在校大学生,他们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比较少,对社会的认知还不够深刻。其次,用人单位对持证上岗的认识也不够。因此,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不能一味考虑眼前的利益,而应注重传播的长期性。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少职业培训机构的领导或者工作人员认为开展一两次大型的公关传播活动就能迅速地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客户就会迅速认可自己的培训项目,过于注重公关传播的近期利益。这就造成了公关传播的长远性与实际操作中的近期性的矛盾对于职业培训机构来讲,公关传播活动不仅是一项近期的活动,更是一个长期的有计划的充满艰难与坎坷的系统工程。每一次具体的公关传播活动都只能看成是通往长远目标的一个环节。用公关传播活动来塑造组织形象的道路是没有尽头、没有终点的。职业培训机构要将每一次活动,每一天工作都看成是公关传播的一种表现形式,踏实做好当前的每一件事情,立足长远,才能卓有成效地完成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任务。

4、公关传播信息的个性与共性的矛盾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日益加深,世界各国政治一体化,经济一体化以及文化一体化的趋势明显。与此同时,当今时代也是一个多元化或者说是个性化、差异化的时代,如政治多元化、经济多元化以及文化多元化等等。两种趋势同时并存,两者辩证统一,不可分割。面对这一趋势,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不仅需要遵循职业培训行业的相关政策,而且需要不断创新,善于塑造独特的组织文化,从而提高职业培训机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实践中,有的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形式过于呆板,缺乏特色,难以引起职业培训机构内外公众的广泛关注。在职业培训机构公关传播方式中,“物质公关”相对较多,对人性的关注则相对较少。另外,有的职业培训机构也狭隘地认为公关传播就是迎来送往,喝酒干杯等等。在公关传播活动中,有的职业培训机构甚至采取有违社会公平竞争秩序和伦理道德习俗等手段,刻意贬低竞争对手,欺骗社会公众。

面对这一矛盾,职业培训机构的职能部门应当充分认识到创新精神对机构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当前人们对职业培训的需求强烈,但职业培训机构众多,竞争激烈,任何一个职业培训机构唯有创新,才能赢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首先职业培训机构的职能部门要鼓励创新,奖励创新,重视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提拔。其次,要在职业培训机构内部形成一种善于学习、积极学习的组织氛围,构建学习型的组织文化。第三,要采取灵活措施加强职业培训机构的平行沟通,上行沟通和下行沟通,碰撞思维的火花,分享创新的乐趣,从而在职业培训机构内部创造一种和谐的人际氛围。

总之,目前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还不够成熟、不够完善,还存在着许多矛盾。面对这些矛盾现象,职业培训机构要善于承认矛盾、认识矛盾才能更好地分析矛盾、解决矛盾,达到塑造职业培训机构良好形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秦启文:《现代公共关系》,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职业技能培训论文范文第2篇

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为社会岗位进行岗位职业培训,根据岗位工作的要求进行定向培训,主要是加强就业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工作能力、业务技能培训。所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不只是为了培养他们的业务工作技能,还应该对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行锻炼,让他们认清自己的工作职责,放下思想包袱,热情的投入到工作当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不过,当下不少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对生产技术培训比较重视,而对就业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教育却没有不怎么看重,即在培训中有重业务轻思想的问题,不利于工作人才的培养。所以,我们应该要正确的认识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思想政治工作。

1.有利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我党的教育方针是要全社会认真而全面的发展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针对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而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是应该努力提高就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2.有利于适应社会政治思想发展形势。人在社会中不是孤立存在的,因而会受到社会思想政治的影响。由此看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要重视就业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形势教育,树立就业人员的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要坚决抵制社会不良思想的侵袭,不然就会对就业人员的身心健康塑造不利,不能培养出负责任的就业人员。

3.有利于提高就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从社会岗位需求的角度来看,每个职业都有自身的纪律性和组织性。作为社会岗位工作人员,就应该爱岗敬业,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在职业技能培训中将职业道德培养作为重点的培训内容。

4.有利于促进就业人员的全面发展。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要加强就业人员的思想道德、业务技能、职业素养的培训。如果任何一个方面没有做好,都可能让就业人员片面发展。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对就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而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那么就可能降低他们的道德水平。对于就业人员来说,不努力学习,不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就算工作很努力,也难以真正获得发展。

5.有利于提高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培训效果。具体来说,要引导就业人员加强学习,提升岗位技能水平,做好就业人员的思想工作。就业人员的思想政治素养低下,那么他就很难正确的认识自己和所要从事的岗位,不能够做到爱岗敬业,那么对其所进行的岗位培训效果也难以变得明显。岗位从业人员的的人生价值观是受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对职工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岗位培训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

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对社会就业人员的岗位培训有着针对性、直接性等特点。社会就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和在校学生的培训方式是不一样的,社会就业人员有着自身的思想政治阅历,他们的教育过程有着明显的自主性,就是所谓的自我教育。所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不论是在工作内容,还是在工作的形式方法上,都要有创造性的做好。具体来说,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应该根据就业人员和社会岗位需求来把握好他们的思想动态变化,在思想政治以及形势教育的基础上,还要突出的加强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岗位责任感、主人翁意识的教育,让他们在岗位上能够根据企业的行为价值机制来引导自己的思想动态和行动标准。在教育方式上,不能空洞说教,流于形式,必须根据就业人员的岗位来制定灵活的培训方针,在岗位培训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三、根据就业人员的岗位培训来强化思想政治工作

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肩负着为企业和社会岗位培训人才,而经过培训的人才应该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高度的岗位责任感,有通过完善的培训教育体制,为社会岗位输送人才,积累培训经验。当前,我们的企业急需专业而全面的、责任感强的复合型人才。要加强就业人员的岗位培训、持证上岗培训,并且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力度。

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要根据就业人员的思想动态,积极引导解决,让他们能够专心的做好技能培训,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面。当前,不少就业人员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受到了社会消极思想的影响,缺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在工作中不能全心全意。有的就业人员有着较好的业务素质,但是缺乏高度的责任感,工作责任心不强。还有的就业人员面临的社会就业压力大,思想障碍较多,这也影响了他们以后的就业前途。所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应该及时收集这些问题,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培训,通过有效的引导、教育来解决这些问题。

随着社会就业竞争压力的加剧,就业人员的就业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业竞争、跳槽、下岗、待岗等问题日益增多。所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要加强就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和思想政治工作,将二者统一起来,切实解决好就业人员的思想包袱,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打破形式主义,让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思想政治工作真正的打动就业人员的思想,为他们未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四、结束语

职业技能培训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承德是我省农业大市,要使农村经济尽快发展,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就必须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让广大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近几年我市经济发展较快,职业培训事业的发展明显滞后,要加快发展职业培训事业就必须以发展职业教育为核心、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重点加强我市各县职教中心、技工学校建设和重点专业建设,盘活现有职业教育资源,对全市所有职业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调动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

承德是一个旅游城市,同时也是我省一个农业大市,要使农村经济尽快地发展起来,农民尽快地脱贫致富,就必须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让广大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最终“减少”农民。近几年来,笔者所在地区职业技能培训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全市先后成立了63家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实用型人才。

一、目前我市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突出问题

面对我市经济跨越发展的新形势,职业技能培训事业的发展明显滞后,重视普通教育而轻视职业教育的倾向依然存在,职业技能培训投入不足且管理力量薄弱,很多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实训实习设备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师资队伍配备不够齐全且整体素质不高,从而带来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培训规模不大。目前,全市农村存量劳动力还有163.52万人,其中近50%的剩余劳动力需要通过培训向二、三产业转移,尽管全市现有63家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但大多数培训规模都比较小,目前教学用普通(数控)车(铣、钻、磨)床106台,各种焊机139台,电动缝纫(拷边)机125台,电脑1229台,钳工、电子、电工实验室工位301个,一次性培训能力只有85l0人,难以满足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需要。2005年,全市劳务输出100,970人,其中接受正规的技能培训只有1万余人。

二是培训工种单一。部分培训机构来源于企业和行业部门创办的技工学校、职工学校,过去主要从事本系统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随着产业的自我升级,原有的实训设备多数难以继续发挥作用。加上近几年投入不足,专业设置仍然停留在机械加工等传统专业上。新办的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由于经济实力不够,只能开设缝纫裁剪、美容、美发、计算机等一次性投入不大的专业,全市注册的63所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其中仅服装、电脑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就有38所。由于专业选择空间有限,一部分经济条件较好、想真正学技术的农村青年.只好到大中城市择校学习,增大了学习成本。而对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村青年来说,只能到附近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参加一些短期培训,就业后仍然靠出卖体力挣钱。

三是培训层次不高。不少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由于缺少科班出身的职业教师,只能从企业、社会聘请一部分熟练工人任教,这些人“做功”可以、“说功”往往不行,难以完全胜任教学工作。另外,我市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多数尚未完成原始积累,难以投入更多的资金购买相应的实训实验设备,造成学员的动手能力普遍较差。甚至有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被人们戏称为“理论学校”。有些办学机构负责人虽然懂得一般市场经济规律,但却不太懂得办学规律,缺乏有效的行政、教学、财务管理手段,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另一方面,目前全市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培训层次多只是初、中级,培训高级工和技师的办学机构只有承德技师学院一所学校,但是每年招收和培训的学生也不到i000人,难以满足劳动力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需要采取的对策措施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应以发展职业教育为核心、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这个中心任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扎实抓好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和对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全部进行技能培训,保证全部合格并推荐就业。笔者认为,就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今后职业技能培训应当围绕三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一)加强骨干学校和重点专业建设。目前,我市各县职教中心、技工学校已经初具规模,但培训层次较低。今后应当重点建设好各县职教中心、技工学校,以此推动各县职业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不断加强重点专业建设,着力培植数控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电工等专业,力争全市建成五个省级示范专业。与此同时,积极申报省级重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心,争取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扶持,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层次,提升培训质量。

(二)盘活职业教育存量资源。组建以各县职教中心、技工学校为龙头的职教集团,打破地区、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界限,通过联合、兼并、重组、划转等形式,对全市所有职业教育机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切实解决好投入不足和资源闲置的矛盾,努力使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更加充分,效益更加明显。逐步将行业、企业技校、社会培训机构和部分县、镇成教中心、招生困难的普通高中撤并或挂靠到县职教中心和技工学校。

(三)调动社会力量办学积极性。鼓励社会力量集资办学,鼓励外资参与职业技能培训。对尚不完全具备办学条件的允许在筹建阶段试运行,待条件成熟时再正式批准设立培训学校。对现有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要帮助其尽快达标,长期不能达标的要予以撤消。对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与公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在培训补贴和教学服务方面一视同仁。进一步完善培训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促进民办培训机构办学质量的提高。

为全面加快技能培训事业发展,必须采取以下五个方面的措施:

一要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政府统筹、分级管理、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对组织领导、管理体制、培训方向、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收费标准、就业安置等方面进一步加以规范。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就业需求预测情况,科学制定职业培训发展计划;进一步规范招生市场秩序,积极履行职责,支持职业教育发展;鼓励职业学校跨区域招生和与本地企业、异地职业学校联合办学。坚持职业教育以政府举办为主,鼓励企业与职业学校联合办学,参与学校的基本建设和后勤社会化改革和服务,并积极为职业学校提供兼职教师、实习场所和设备。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要在企业建立生产开发和实验实习加工中心,形成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

二要创新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职业培训机构要及时改造和调整专业设置,积极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拓宽专业领域,增强专业的应用性和适应性;要着眼地方经济,立足各类企业,面向农民培训,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要积极推进课程和教材改革,研究和编写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具有职业教育和地方特色的课程和教材,努力适应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要。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办高等职业教育。要全面推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全日制与部分时间制相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努力把职业学校办成面向社会、开放型、多功能的教育和培训中心,满足求学者的丰富知识、增强技能等多种需要。

三要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骨干教师的教学业务培训,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和外地进行专业实践与考察;挑选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专业对口的优秀毕业生充实到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中来,采取有效措施稳定职教师资队伍;要广泛吸引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教师的比例;要重点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的职业教育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未来五年,全市公办职业培训机构70%以上的专职教师应达本科学历,80%以上的生产实习指导教师要具备技师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

四要切实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职业培训机构要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主创业的能力。职业学校要积极实行一张文凭、多种证书的培养模式,应创造条件为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社会就业服务体系或建立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为职业学校毕业生本地或异地就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和便利条件,对外经济贸易、劳动保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创造条件,积极协助符合条件的职业学校组织毕业生到国(境)外就业,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职业技能培训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独立学院培养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专业应用能力与职业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从独立学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意义着手,分析独立学院实施职业技能培训的意义,并提出当前独立学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为独立学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参考依据。

一、独立学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意义

职业技能培训是按照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技能标准进行的规范性培训。是通过按照不同职业岗位的要求对接受培训的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的职业教育活动,其目标在于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促使劳动者顺利地实现就业和再就业。独立学院作为培养既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具备动手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三本院校,目前处于一个很尴的地位——和一本二本相比,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欠深入;与职业技术院校相比,学生动手能力缺乏。因此,独立学院应根据自身特点,结合学院发展定位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增强了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也能培养更多的直接面向社会生产实践第一线,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成立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承担本院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和考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学生有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

首先,高校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独立学院的学生在许多单位的眼中能力素质比一般一本二本院校学生差。而学生本身理论方面不及二本,动手实践能力又比不上高职,导致其本身缺乏自信和能力去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因此,他们迫切需要培养能力来面对就业竞争,而参与职业培训,获取某一行业的从业资格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次,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相当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并不一定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为了能适应更多的就业岗位,为就业增加筹码,学生需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获取行业准入资格,学校设立培训点,举办相应的资格培训为学生提供便利,满足学生的需求。

2.开展职业培训是学院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活动,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学院开展适应社会需求、符合学院专业特色的国家职业资格认证项目,为广大学生打造优质的“毕业+证书”就业服务平台,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些师范大学举办的独立学院,大部分专业与举办方一致,学生也可以通过考取教师资格证书来获取从教资格。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在他们参与教师竞聘时更具备优势。

3.开展职业培训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1)有利于学校创新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培训课程,改进培训方法实施职业培训,必然拉近学校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使学院更能全面深入地了解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有利于学校创新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将职业培训引入到学校中来,让学生不用离开学校就能享受技能培训,不但可以减少学生参加培训的经费投入,而且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将学院的实践教学与技能培训有效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学校的实践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学校的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

(2)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利用率。当前独立学院在某些专业招生不多,但是为了能应对专业发展需要,场地设备也必须配置,但成本过高,利用率不足。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把富余的教育资源输入到技能培训中来,不但有利于提高利用率,降低成本,还为学院谋取了利益,提高了和专职培训机构竞争的能力。

(3)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无形资产。核心竞争力是高校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可以为其办学指明方向,使其进行科学定位,理清发展思路,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在当前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多元化和国际化的背景下,从独立学院改革与发展的现实出发,研究如何培育高校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把发展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定为独立学院发展战略,打造和创建“品牌培训项目”,突出学院的特色和优势,是提高学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4.开展职业培训有利于师资的培养

目前学校能胜任培训发展的教师很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有利于造就一支培训观念新、创新意识浓、教学水平高、操作技能强、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突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首先,学院鼓励专任教师获得相应的授课资格,使教师积极充实自己,提高水平,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开展。其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给教师提供一个平台,一些教师为了获取培训资格,就会积极去学习,参与获取相应资格认证培训,提高学院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和数量;再次,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学生将直接面向就业市场,培训效果如何,其反馈将有利于提高教师关注市场的发展趋势,根据市场需求来培养人才,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二、当前独立学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困难

当前,一些独立学院已经开展职业技术培训,从培训的情况来看,学生对学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都非常欢迎,培训开展工作也很顺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学生参加培训比较盲目,指导不到位,导致部分学生中途放弃培训,培训效果不明显。

学生对于学校已经设立的培训点反映很好,学校在实施过程中也取得了一些成就,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实施操作过程中还存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取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其他独立学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借鉴参考的依据。

1.师资不足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必须具有相应的培训师资和职业指导教师,但由于独立学院办学历史不长,许多学院师资还不是很充裕,相当一部分还依赖于举办方师资和外聘师资,自有师资以青年师资为主,授课任务重,具备相应培训资格的教师还不多,教学效果和经验积累尚待进一步提高。

2.配套工作不到位

一方面,一些独立学院为开展培训而培训,缺乏对学生的引导。部分学生为考证而考证,对自身的职业发展缺乏规划,参加考证比较盲目,职业技能培训没有很好地和专业、实践教学有效结合起来。虽然能通过考试,但实际上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很好地进行学习和锻炼,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仍然缺乏,证书与应该具备的能力存在差距。另一方面,学校对职业技能培训进行宣传不到位,相关设备、职业咨询等配套工作跟不上,导致学生对学校开展的技能培训的有效性存在疑惑和不信任感,影响了报名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3.竞争乏力

独立学院在师资、设备、资历等方面的不足,使得其竞争乏力。另外,当前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院校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及认证已具备,其所拥有和具备的较强的师资、设备和实训基地使得在职业培训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和竞争力。此外,专业培训机构的高通过率以及较好的社会经验也给其带来生源竞争。这些都是独立学院在实施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中需要面对的竞争。

三、独立学院发展职业技能培训的路径和保障措施

1.师资引进与培养

首先,要增加具有双师技能的专业师资,在负责学院正常的教学以外能承担技能培训的相关课程,从而将专业课程与技能培训有效结合起来,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考证的通过率。其次,培训已有的专业教师,使之具备双师资格并具备从事职业技能培训的能力。再次,从企事业单位引进相应的兼职人员让其担任学院的实践技能指导教师以更好地进行实践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做好引导工作

一是要设立职业咨询的相关职务,负责学生参加培训的相关咨询工作,使学生能更好地根据个人发展需要参加培训,达到效益的最大化;二是教师、辅导员要发挥职业引导和培训引导的作用,从丰富自身知识结构和丰富未来人生规划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参加职业培训,并获取相应的证书,使职业培训成为学生的自主自愿行为。此外,在学生完成专业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多参与职业考证,“艺多不压身”,学生如在取得毕业证、学位证的同时,再取得其他的职业资格证书,无论对学生以后的就业,还是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都是非常有利的。三是开展专题讲座,一方面,是从企事业单位聘请相关工作人员来对学生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工作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从而根据个人职业规划有针对性地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从而将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作为系列性、长效性的工作,而不是毫无计划地随意报考,或心血来潮去试一下。另一方面,是组织取得双师型证书的教师开办系列讲座或交流会,以自身考取相关证书的经验和作用,通过现身说法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加职业培训。

3.精选培训项目,将职业技能培训与学生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进行有效结合

独立学院是培养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专业应用能力与职业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在这个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实践动手能力是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许多学校一般通过增加实践教学环节课时比例,加大实践类课程的学分等方式来进行。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我们可以精选那些与所开专业相关的培训项目,并坚持培训与实践性教学进行有机结合的原则,使职业技能培训成为专业知识学习的延伸和拓展,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职业培训也是我们开展实践性教学的一部分内容,让学生意识到课堂之外的收获对自身成长所带来的好处,而不是简单地为了考证而考证。

4.加强培训质量监控,提高培训质量

首先,要建立有效的质量跟踪体系,对已参加培训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培训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改进提供参考依据;其次,对在校学生进行调查和走访,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与期望,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项目。同时,对企事业单位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单位需求和培训的差距,尽量将职业技能培训与单位需求进行无缝对接,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再次,完善质量监控制度,通过实施职业技能培训专项督导等方式,加强培训质量督查,规范管理,提高培训质量,确保培训工作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丁保朗.独立学院成人教育的职业性趋势分析[j].成人教育,2006,(8).

[2]吴志清.开发职业培训市场的探索[j].中国培训,2009,(4).

职业技能培训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的培训,不仅是师范教育特色的体现,更是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及小学教育专业的个性的要求。在认识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必要性的基拙上,构筑科学合理的培训内容体系、优化行之有效的培训管理过程是培训有效性的保证。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新兴的专业,它既有高等教育各专业的一般特征,又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保证办学的高等教育水准,坚持并发展小学教育专业的办学特色,应是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同时,应按照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及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探索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一系列问题,形成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培养本科层次小学教师的途径和方法。其中,反思传统的对学生的“基本功”的训练,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系统设计并实施符合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培养要求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方案,是本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索的课题。

一、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必要性

重视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是师范教育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原国家教委师范司1994年颁布的么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中明确提出:“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是高等师范学校各专业的学生都应具备的,是学生必修的内容。对高等师范学校在校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系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目的是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转化为具体从师任教的职业行为方式,并使之趋于规范化,对于形成学生教育和教学能力,对于学生毕业后胜任教师工作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培养专业化的小学教师的需要

我国小学教师专业化意味着在高等院校中设置本科小学教育专业,通过系统的专业训练,使学习者具有完善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具有成熟的教育专业技能,形成良好的专业精神和专业道德。提升小学教师学历层次的核心在于提升其教育专业素养。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必备的素养,它决定了教师的专业素质的优劣。因此,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学生的专业化技术水平是培养专业化的小学教师的当务之急。

(二)小学教育工作的特殊性的需要

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小学生正处在成长发展期,尤其是其思维的具体形象的特点,对教学活动外在表现的兴趣比对教学内在内容的兴趣高的特点等,在小学,“如何教”比“教什么”更重要的共识决定了小学教师的教学技能比中学、大学教师有更为特殊的要求。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小学教育专业比其他专业更需要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系统培训。具有过硬的教师职业技能是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富有个性的特色。

(三)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生源状况的需要

培养本科层次的小学教师,应认识到处理好课程与教学模式的学术性与师范性、深度与广度、理论与实践等问题的关系的重要性。特别是面对高中起点的大学生,与三年制、五年制初中起点的专科生相比,可塑性不强,再加上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其生源质量、专业思想、教师职业技能的潜质水平等方面明显削弱。如何在本科教学中,用大学的文化影响、提升和完善小教专业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应引起我们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高度重视。

二、构筑科学合理的职业技能培训内容体系

根据原国家教委师范司1994年颁布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2001年颁发的《关于印发搞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试行稿)》的通知精神,参见浙江省高等师范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要求与考核办法,以及根据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由中专或大专培养的技能型的小学教师转向培养研究型、反思型的专业化的小学教师,应重新审视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内容,拓展原中师“写一笔好字,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能够声情并茂地朗读、演讲”等单纯的训练项目和要求,构筑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与图形表达能力、课堂教学基本技能、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美育与艺体活动技能、学生教育与班级管理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技能七个方面的系统的培训内容。其中,在其他基本技能培养和训练的基础上,更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研究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使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具有反思性、探索性、研究性、总结性学习的技能。在此基础上,还应细化基本技能和专业方向技能的具体项目,既要包括教师的初级基本技能,还应包括教师的高级职业技能,由理论体系、操作体系等构成完整的整体网络式的系统结构体系,使初级阶段的基本功训练走向高一级的教师职业技能的系统培训,着力体现本科教育思想性、师范性、专业性、学术性相统一的理念。

三、优化职业技能培训管理过程

第一,制订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将这一计划纳人课程建设整体中来统筹考虑,在必修和选修课程中应分别设置教师职业技能类模块,开设音乐基础、美术基础、体操、舞蹈、写字、教师口语、小学多媒体课件制作、班队工作原理、小学各门课程的微格教学、小学教育科研方法等课程。同时注重内容安排的系统性,体现一年级到四年级从基本技能训练到专业技能训练的逐步深化过程,并对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进行综合训练及考核,颁发《教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第二,采取开放多元的培训方法。可以将训练内容列人教师职业技能类课程以及教育类、专业类、相关的选修课程的教学大纲之中,将一般技能训练与专业方向技能训练相结合、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采用课堂训练与课外自练相结合、理论指导与实际训练相结合、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相结合、自觉训练和考核评比相结合等方法进行,并重点通过安排学生自主的分散训练与有教师指导的、集中的训练等形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阶段性与全程性结合,做到课内有教学指导、课外有训练目标,并有多元化的展开形式,建立全方位、全程的训练体系,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提高学生对教师职业技能的反思能力和领悟能力。

第三,建立培训组织机构,完善培训质量监控。为了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要建立专门的组织培训机构,如指导测评中心等,出台培训与考核规程,由专人主抓,任课教师、学生“小先生”积极参与其中,直接掌握和管理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形成立体式的质量监控体系。结合有关学科的学习,形成一个技能培训与考核序列,进行规范化的考核,采用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等达标考核的方法,不达到合理要求不允许参加教育实习。在各项训练获得通过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综合性训练(如说课、试讲、见习、实习、调研、论文的写作与答辩等),使各种技能达到熟练与和谐,以形成整体的教育教学能力。

第四,建立有效的培训激励机制。为调动学生接受培训的积极性,应首先注重突出人学教育的师范性,在人学教育中突出教师意识的渗透,使学生自觉地以“教师”的素质要求发展自己,促进其从以学生身份被动地接受学习训练向准教师的身份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转变,把职业意识转化成参与训练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变“要我练”为“我要练”,增强学生争优取胜的信念,最终实现训练目标。还可通过各种技能大赛活动,营造氛围,给学生提供展示和汇报的舞台,激发学生训练的热情,以赛促教,以赛促练。

职业技能培训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为了体育教师更有效地在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获得与提高职业技能,在回顾国内外在职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应用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能力本位在职体育教师培训模式的理论基础,阐述了在职体育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的基本结构及组成要素和构建程序及其实施的策略。

进人21世纪,综观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可以看出,所有竞争核心最终落在人才的竞争上,是否具有创新能力成为衡量新型人才的重要标准,要卓有成效地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使在职教师不断地获得、发展和提高职业技能,以达新时期提出的新要求。鉴此,亚待开发与构建一个依托教学实践,针对校本课程实践所需要的、因人而异的,将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目标与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融为一体,具有具体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目标的可操作性和系统、连续性的在职教师职业技能的培训模式,以便教师更有效地在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获得与提高教师职业技能。

一、能力本位在职体育教师培训模式的理论基础

能力本位在职体育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模式,是借鉴cbe(能力为本)的教育思想展开的研究,是将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目标与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融为一体,根据不同的体育课程顺目)的不同需要,因受训者而异地确定教师技能培训规格与标准的自我(实践)培训过程。

(一)cbe教育模式的由来

cbe是英文competence based education的首字母缩略语,意思是以能力为本的教育。它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美国,主要用于对当时技术工人的再培训,以便使他们迅速掌握枪弹等武器制造的技术与技能,二战后一度衰退。本世纪60年代后,随着新行为主义教育流派的兴起,为适应当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经加拿大等国的创造加工,cbe又得以复兴,并逐渐形成一种比较系统的职教模式而流行于北美、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

20世纪90年代初,cbe教育模式传人中国,并在职业学校相继开展了这项教改试验,对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cbe教育模式的涵义

cbe教育模式重视受训者个人素质的独立发展,强调的是职业岗位所需能力的确定、学习和运用。它注重以职业岗位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核心,并围绕这种能力培养制定教学计划,开发课程体系,实施有效管理,指导学生者学习和考核。cbe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它主要包括知识(与岗位工作紧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新技术)、技能(完成岗位工作所需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态度(职业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cbe教育模式所探索的是一项研究如何将能力培养融人教育教学过程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指导性的学习过程。

cbe的基本内涵就是对受训者成功走向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行为和能力进行指导。

二、能力本位在职体育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的构建

能力本位在职体育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的构建,是在cbe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以在职体育教师的任教学校为培训基地,以体育教师为学员,本校校长(院、系主任)为组织者、领导者,依托教育教学实践,以提高体育教育教学实际能力为目的的一种培训过程。

(一)制作体育教师职业技能能力图表

运用cbe职业能力分析((dacum)方法,对体育教师必备的技能进行具体分析,确定体育教师职业技能能力图表。所谓dacum(develop a curriadum)是“开发一门课程”的英文缩写。它对体育教师职业能力要求进行系统分析并形成dacum表格。dacum表(参考:陈庆和。能力本位体育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8.p97一114)的左边纵向为体育教师职业的综合能力要求,一般为8一12项,每项综合能力按从易到难、由浅人深或按工作流程顺序,向右横向分解成若干专项能力,一般为6一30项。如此,全部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就构成了体育教师的职业能力。因此,dacum表又称之为职业能力分析表。

dacum表中的能力分析是否全面正确,是否严密科学,是cbe技能培训能否成功的前提。因此,dacum表的制作通常是由富有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的专业学术委员会负责。

(二)制订体育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纲要

能力为本的培训纲要是以职业能力图表和技能分析为依据,以能力为主线,按照受训教师知识的学习、技能和态度的形成规律组织与编写的。编写时需在遵守以能力为本、受训教师为中心、考核明确原则的基础上,依培训过程是贯穿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特点,按一定顺序排列体育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内容的主题、分题和要点。在此基础上,着重把握好以下重要环节。

第一,确定技能培训内容。理论培训内容是依据技能分析表中理论知识栏的内容确定的,在确定时,要将各个技能之间与某个技能的知识有机衔接起来,避免重叠和脱节,确保理论知识体系的科学性;实践培训内容是依据技能分析表中理论授课内容所覆盖的单项技能确定的,在确定时,要使理论知识培训与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二,开发实训项目和评价标准。依据体育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目的和目标,纲要应明确提出开发实训项目和评价标准的要求。实训项目和评价标准开发要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受训教师知识的学习、技能和态度的形成规律为指南,以职业能力图表上标明的技能评定标准为考核标准来进行开发。

第三,培训所需资源建议。介绍有关的教科书、参考书或其他参考资料和文献,以及必要的教学设备等。

(三)开发教材、指导书和教学实验场所

第一,编写教材。依据能力本位教育模式的要求和职业技能形成规律,能力本位教材的编写须遵循直观、概括、具体、识记和迁移的原则,采用功能块的形式来实现教材的整体功能。

1.引言部分。主要功能是与受训教师原有心理结构实施搭接和实施先行组织者策略。学习的本质是构建学习者良好的心理结构,搭接的有效性对于启动受训教师的学习是十分关键的,与受训教师原有心理结构实施搭接可从知识、技能、态度三个方面着手进行;实施先行组织者策略是在呈现技能训练的具体内容之前,介绍包摄性最广、最清晰、最稳定的引导材料,以促进与帮助受训教师的学习和确立学习的心向。

2.目标部分。主要功能是将受训教师心理结构定向。目标反映了人的愿望和努力方向,可使受训教师清楚地知道自己与预定目标之间的差距。目标的不断实现会使受训教师受到鼓舞;实现过程中的困难也会使其受到鞭策。

3.正文部分。主要功能是构成和满足受训教师的心理结构的定向与需求。在正文中,通过生疑—思疑—释疑、再生疑—再思疑—再释疑过程,完成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态度养成以及迁移、整合、类化等心理结构活动,提高受训教师的素质。

4.小结部分。主要功能是品尝学习成果和进一步巩固初步构建的心理结构。心理学研究表明,让学习者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即反馈),可以进一步地加强其学习的动机,巩固初步构建的心理结构,为进一步迁移、整合、类化作好准备。

5.整合部分。教材中,整合功能块是不可缺少的。主要功能是将知识、技能、态度通过迁移、整合类化形成能力或素质。

第二,编写指导书。能力本位指导书是培训软环境的核心内容,也是任务最重、技术含量最高、难度最大的工作。一般情况下,每项技能都要单独编写一技能学习指导书,其内容包括该项技能的概述、学习途径、学习资料和评价标准等。

1.概述部分。概述部分是把该技能的基本情况介绍给受训教师,具体包括:简述该项技能的重要性;该项技能操作水平要求;该项技能学习与其它技能学习之间关系。

2.学习途径。学习途径是指受训教师利用哪些学习资源和路径,如何学习掌握该项技能。一项技能的学习,一般要设计1一3种由易到难的学习方法或途径,以供不同水平的受训教师选择。具体包括:叙述学习途径,说明所用的工具、材料和程序;应掌握的知识;态度要求;操作步骤;评价标准。

3.学习资源。学习资源是指根据技熊学习的需要,注明能够帮助受训教师掌握该项技能的学习材料(索引),如教材或参考教材、教师教案、摘录的参考资料、场地、器材设备操作手册等。

4.考核评定及标准。考核评定及标准是指该技能进行考核的内容、标准和方法。考核标准是评定受训教师技能掌握情况的标准,是根据daclim图表上各项技能要求达到的等级来确定的。由于考核的标准既是现场要求的能力,又是受训教师学习和奋斗的目标,因此在编写时应注意考核内容要准确,标准要严格按照现场要求。也就是说,一定要把真正的能力考核出来。

第三,开发培训实验场所。当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供体育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场所的种类越来越多,条件越来越好,但从使用率来看,教室和运动场(馆)仍然是培训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室和运动场(馆)的布设与组织,一定要按照标准执行,确保安全和卫生,以有利于受训教师学习和掌握技能。

职业技能培训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当前高师院校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薄弱的现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三条对策。一、强化高师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目标管理;二、强化高师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过程管理;三、强化高师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保障机制。

在师范大学生能力培养中,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近年来对高师毕业生的大量跟踪调查结果表明,相当一部分高师毕业生缺乏必要的教师职业技能,教学基本功不过关,不能很好地适应中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审视当前高师院校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高师院校办学指导思想存在偏差,重“学术性”、轻“师范性”的倾向较严重。这种倾向突出地反映在高师课程设置上。在高师课程体系里,学科专业课(指毕业后执教学科所需学习课程)占总课时的70,体现师范教育特色的教育专业课(指教育学、心理学、专业学科教学法、教育实习等)所占比例则少得可怜,一般在10%左右。可见高师院校更为注重学术性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忽视、削弱师范性课程的状况。

2.教育专业课程任课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尤其缺乏中学教育实践经验及指导师范生从事技能训练的能力。长期以来,在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及理论研究上,一直存在着重理论讲解、轻实际技能训练,重教育基本原理研究、轻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及课堂教学技巧、方法研究的现象。相当一部分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写文章、评职称上,对教学工作应付了事,不愿花费心思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以至“高师教师的课堂教学已基本失去教学示范性这一意义”。

3.高师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不合理,实施效果不佳。这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结构单一、比例失调。与高师其他学科课程相比,教育学科课程门类少,课时少,其课时数在总课时中平均不到12%,与英国、美国、日本及前苏联、前西德等国家的平均数20~25%比,相去甚远,表现出严重的比例失调。第二,教学时间安排不当。教育专业课程一般都在三年级时开始进行,且集中在一年时间完成,除四年级的4-6周的一次性实习外,基本再无其他学习教育理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机会。这种对教育专业开设时间既晚且短的做法,不利于师范生及时得到良好的专业思想教育,以确立坚定的教育信念,及早确立教师角色意识;也不利于他们及早受到系统的职业技能训练,掌握过硬的教育教学技能,为将来从事中学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第三,教育实践环节弱,缺乏专门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虽然现在很多高师院校都开始注重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开设了一些职业技能训练课,但这些课程还未纳人高师教育专业课程计划之中,使其不能从时间、师资、教材及教学设备、条件等方面得到保证,无法实现规范化、操作化、实效化。第四,目前所设的几门教育专业课程本身问题较多,诸如教学内容陈旧、空洞、乏味,教学方法单一、呆板,造成“学生厌学,老师厌教”的后果。这些都反映了高师院校教育专业课程脱离中学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它已严重影响到师范教育本身的发展。

那么,在目前情况下,如何解决高师院校学生教师职业技能不高的问题呢?我们认为,关键在于建构一个合理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平台,实施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对策,当前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强化高师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目粕一管理。要使高师院校毕业生的质量,符合国家教委1992年9月颁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首先应把它纳入学生的培养规格。鉴于现阶段学历证书侧重于体现文化程度的情况,我们建议建立高师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证书制度,将其作为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标准。明确规定,对凡修业期满而未取得“教师职业技能合格证”的学生,视为“不合格”,不发毕业证,直到教师职业技能考核合格为止。当然,实行这种制度,必须讲求考核内容的规定性、考核标准的科学性、考核组织的严肃性和考核评价的公正性。可以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相信,只要坚持这个目标导向,并且严格把住考核发证的质量关,“基本要求”定会成为高师学生的自觉要求,“教师职业技能”也定会受到整个教师行业的应有重视。

2.强化高师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过程管理。要确保教师职业技能的培训质量,必须强化其过程管理。现阶段,关键应抓好如下一些环节。

(1)修订教学方案,把国家教委颁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技能训练基本要求》和《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两个文件所规定的培训项目和基本要求,纳人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并摆到适当位置。当前第一步,就是设立专门的执教训练课程,如开设《课堂教学技术》、《班级管理学》、《中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电化教育技术》、《中学教育管理学》等,作为学生的选修或必修课程。

(2)制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各门必修课的课程标准,使每门课程都具有系统的内容,科学的安排,有操作性强的训练规范和考核办法。同时,对教师、教材、教学设备和时间使用等也作出相应规定。

(3)修订高等师范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评聘办法,把“教师职业技能”作为高等师范学校各专业教师任职的重要条件,让教师们“率先垂范”,成为高师学生乐意效法的榜样。即可以先从讲普通话、写规范字、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动手能力培训开始,从青年教师开始,以后逐步推开。为了鼓励师范院校从事“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学的教师专心工作,除了制定合理的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承认其劳动价值外,还可参照农业院校评聘“技术推广教授”的作法,制定专门的技术职务评聘标准,承认其工作的特殊性,使他们的工作贡献与得到的待遇大体相等。

(4)修订高等师范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标准,把贯彻执行国家教委两个文件的情况作为必评内容,把对学生进行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质量作为体现“师范性”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5)改进教育见习、实习办法,加强教育实践环节,锻炼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师范院校学生活用专业文化知识,锻炼教师职业技能,实现由合格学生向合格教师转化的重要途径,历来受到高师院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但是,目前“见习难、实习难”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善。

要解决“见习难”的问题,一是要下决心建设好“附属中学”,发挥其应有的培养合格中学师资的辅助作用,以满足高师学生在校期间,配合学科教学法之类课程的学习而进行的零散的常规性的教育见习;二是应因地制宜,利用地方中学的条件,适当安排一些阶段性的分散的教育见习活动,以扩大教育.见习范围,增强见习效果。如可以利用寒暑假,采取“统一安排,自主择校,按要求活动”的方式来安排这类见习。即从学生进人高师院校学习的第二学期起,由学校根据教育见习计划,参照地方中学的放假、开学时间,一学期或一学年一次,统一安排开学后的第一周或若干天为学生到地方中学进行教育见习的时间。在假期满后,学生就按有关规定和要求直接到自己事先联系好的家庭附近的中学去进行教育见习,然后再统一返校汇报和上课。这样做,既简便又利于保证教育见习的质量。因为,每个学生,在家乡或居住地都有自己的母校,都有自己熟识、尊敬和乐意师承的老师,由他们根据教育见习计划和自身情况,自主联系选择教育见习学校和指导教师,一般都能称心如意。当然,见习学校和指导教师应相对稳定。有定点见习学校老师的传、帮、带,有家庭与亲友的照顾、督促,教育见习既有场地、机会保证,指导、管理保证,又有质量保证。这样,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从教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和巩固专业思想,有利于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同时,通过这种经常性教育见习活动,又能密切与中学的联系,及时了解中学教育改革前沿的最新情况,有利于促进高师学校自身的改革和发展,有利于促进校地结合,共同育人,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解决“实习难”的问题,我们建议,最好将建立和管理“高等师范教育实习基地”的职责和权力交给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由他们统筹规划,择优布点,适当扶持,责任包干,建立起有一定质量和相应数量,能供本地区藉在校高师学生实习的“教育实习基地”。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多渠道筹集基地建设经费,产权归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这样做,既可以调动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中学参与培养“自己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其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使他们把办好“高等师范教育实习基地”作为自觉的需要和光荣的职责,又有利于激发高师学生练好教师职业技能的自觉性,有利于对实习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毕业后的择优录用。

3.强化高师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保障机制。好的制度,需要有好的保障和激励机制作保证,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当前强化高师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保障机制,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拓宽信息渠道,各高师院校可考虑创办《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简报》,或在学报、校报上开辟“教师职业技能教学专栏”,作为专门的窗口和信息载体,为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提供舆论支持,为有关部门、学校和教学人员等提供信息交流机会,使教师职业技能培训能够持久、健康、有续地进行。

(2)“经费是教育的血液”。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程,现又处在“初级阶段”,除必要的物质条件外,从最基本的知识概念的表述,到关键环节的认识处理,都需要进行细致的探讨和妥善的解决,都需要可靠的经费保障。为此,教育主管部门以及有关高师院校,都应在确定教师职业技能培训质量目标时,充分考虑其物质条件和经费间题。除了把有关设施、设备的建设、购置和常规的教学维持费与公、业务费的划拨纳人正常计划外,还宜筹划适量专款,特设“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奖励基金”,用以激励在这项工作的各个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或个人,大力支持创新性的各种科研探索,资助有实际意义的竞赛交流活动,为“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

(3)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调动有关学校师生参与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可以举办校内的、校际的、地区的、乃至全国性的教师职业技能竞赛活动,通过这类活动,激励优胜,鞭策后进,促进交流,浓厚氛围,使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活动深人人心。

此外,条件成熟,还应考虑建立专门的教研组织或在原教育学会中另建“教师职业技能教育分会”之类的学术团体,给予教师职业技能培训以理论上的指导,藉以推动此项工作步入正轨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职业技能培训论文范文第8篇

Taking Travel Dispatcher for Example

Ye Yali;Chen Xuechun

(Chengdu Textile College,Chengdu 611731,China)

摘要:该文介绍了CETTIC职业培训的基本情况,分析了CETTIC《旅行社计调师》兴起的职业背景,阐述了CETTIC《旅行社计调师》的构建情况与具体实施流程。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CETTIC vocational training and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of CETTIC Travel Dispatcher rise, also expounds the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ETTIC Travel Dispatcher and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关键词:CETTIC 旅行社计调师 职业技能培训

Key words: CETTIC; travel dispatcher; vocational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9-0114-02

1CETTIC《旅行社计调师》兴起的职业背景

CETTIC职业培训认证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以新职业、新岗位、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新工艺、新协作为特色的在全国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开展的职业培训、师资培训、远程培训、创业培训等培训项目。

计调是旅行社食、住、行、游、购、娱等服务项目的总策划、总设计和总指挥,是旅行社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岗位。在旅行社工作中计调承担着旅行社产品开发设计、旅游产品定价报价、旅游服务项目的采购,旅游活动全过程的监控等工作。计调工作有一整套的运作流程,需要经过专业培训才能上岗。目前计调人才供不应求,培养渠道不畅,旅行社本身不愿意出钱培训员工,很多高校没有开设《旅行社计调业务》课。缺乏部级计调业务操作流程和服务标准,缺乏系统化的职业培训,大多数计调没有学历,职业能力低下,靠经验和习惯操作旅游业务,制约着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为了提高计调的从业素质、操作技能和管理能力,人保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在2010年9月首次开发了CETTIC《旅行社计调师》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目前正在全国推广实施。该项目直接面对旅行社计调岗位,培养既有一定理论基础知识,又具有一定操作技能的旅行社计调人才。

2CETTIC《旅行社计调师》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的构建

2.1 旅行社计调师的申报条件旅行社计调师是指具有现代旅行社计调管理素质,掌握现代旅行社计调管理全新理念和丰富实战经验的旅行社计调人才。旅行社计调师分为助理旅行社计调师、旅行社计调师、高级旅行社计调师三个等级。2.1.1 初级的条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①中专、职高以上学历或同等学历的应历届学生,从事相关工作一年以上或有一年实习经验者,且按照教学大纲经系统培训80学时;②中专以上学历或同等学历的应历届学生,从事相关工作两年以上者,且按照教学大纲经系统培训80学时;③大专以上学历或同等学历的应历届学生,且按照教学大纲经系统培训80学时。

2.1.2 中级的条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①中专学历、相关专业毕业,从事相关行业连续工作三年以上或具备相同年限实习经历且英语达到三级以上,且按照教学大纲经系统培训100学时;②大专学历,必须在相关行业连续工作两年或具备相同年限实习经历且英语达到三级以上(提供学历证书原件、复印件和所在单位证明原件),且按照教学大纲经系统培训100学时;③本科学历层次及以上相关专业人员(含自学考试)报考,必须在相关行业连续工作一年以上或具备相同年限实习经历且英语达到四级以上,且按照教学大纲经系统培训100学时;④非本专业者,须在相关行业连续工作四年以上,且英语达到三级以上(提供学历证书原件、复印件和所在单位证明原件),且按照教学大纲经系统培训100学时。

2.1.3 高级的条件(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相应领域工作或从事研究、教学8年以上;具有学士以上学位或中级以上职称;两位以上教授推荐;在国外刊物发表相关文章2篇以上;提供5000字以上的论文或项目系统方案设计;须按照教学大纲经系统培训120学时。

2.2 旅行社计调师的考试级别①初级。初级的申请人须通过考试以展示其专业知识水平和职业实践能力,初级考试合格者将获得人保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颁发的CETTIC《旅行社计调师》初级证书。②中级。中级的申请者须通过考试以展示其专业知识水平和职业实践能力,且持有初级证书,从业经验达到三年以上,英语达到三级以上,提供3000字以上的论文,考试合格者将获得人保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颁发的CETTIC《旅行社计调师》中级证书。③高级。高级不设统一考试,实行由专家委员评审的办法,具体申报条件:相应领域工作或从事研究、教学8年以上;具有学士以上学位或中级以上职称,两位以上教授推荐;在国外刊物发表相关文章2篇以上,提供5000字以上的论文或项目系统方案设计。达到以上要求者将获得人保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颁发的CETTIC《旅行社计调师》高级证书。

2.3 旅行社计调师的鉴定方式旅行社计调师鉴定方式可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考核两种。理论知识考试采取闭卷笔试方式。技能操作考核采取实际操作、现场问答等方式。由2~3 名考评员组成考评小组,考评员按照技能考核规定各自打分,取平均分为考核得分。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均可采用百分制,两门皆达到60 分以上为合格。

3CETTIC《旅行社计调师》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的实施

3.1 培训目的《旅行社计调师》培训课是计调职业从业人员的必修课,是为培养学员具有计调基础知识、计调实务操作能力、计调业务管理能力而设置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员了解旅行社计调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日常工作内容;具备计调应该掌握的各种知识,熟悉计调常用的各种工具、合同及表格,学会制定旅游行程、对旅游产品做出正确的定价和报价;能熟练地掌握计调工作流程及计调部的各项管理工作。

3.2 培训的内容培训内容围绕“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培训理念,力求突出板块化教学,突出技能培训特色,满足职业技能培训的需要。培训内容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理论知识包含了三大模快,第一模块旅行社计调师基础知识篇;第二模块旅行社计调师实务操作篇;第三模块旅行社计调师业务管理篇。理论教学采用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旅行社计调师》培训专用教材。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地接计调业务操作流程、国内组团计调业务操作流程、出境组团计调业务操作流程、专线计调业务操作流程、会展计调业务操作流程等内容。

3.3 培训的流程

3.3.1 确定培训模式旅行社计调师培训项目必须要有旅行社的参与,采取校企合作。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校企合作模式。①针对高校在校学生的校企合作培训模式。培训对象是在校大学生,很多学校都没有开设《旅行社计调业务》这门课,学生既没有理论知识,也没有实践经验,培训时只能先理论后实践。如我校与四川康辉国际旅行社联合举办了第一期《旅行社计调》职业技能培训班,先在我校上完理论课,然后由四川康辉国际旅行社部分专家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学生取得《旅行社计调师》证书后由四川康辉国际旅行社负责安排工作。②针对旅行社在职员工的校企合作培训模式。培训对象均是旅行社在职员工,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经验。现在他们需要的是系统地提升理论知识和掌握更多的操作技巧。理论课和实践课可以同时上,边讲理论边讲实践。理论知识较强的章节就由高校老师担任,实践性强的就由旅行社相关部门经理担任。如四川省中国国际旅行社《旅行社计调师》培训班全部由该旅行社员工组成,就采用了这种模式。

3.3.2 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计划最好与旅行社一起共同制定。我校与四川康辉旅行社的总经理、人力资源部、办公室相关人员一起制定了培训计划。共同确定了培训内容、时间、地点及培训教师。

3.3.3 制作招生宣传资料招生宣传资料要突出办学的亮点,把办学的亮点展示在招生简章中,增加吸引力。我校在制作招生简章时突出了几个亮点:一是人保部首次开展《旅行社计调师》职业技能培训项目,我校是首批授权基地 ,二是采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理论课由学校承担,实践课由企业承担。三是解决就业问题,学生学完规定课时后参加统一考试,合格者由人保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颁发的《旅行社计调师》证书, 学生持证书者由四川康辉国际旅行社安排计调工作。

3.3.4 多渠道组织招生工作一是利用网络招生。在学校网站上《旅行社计调师》认证培训的相关信息。二是在附近各校建立招生。三是在大学校园内张贴海报。四是通过校内老师的宣传。

3.3.5 严格执行培训计划,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一是要求每个教师严格按照培训大纲、培训计划、培训教材进行教学;二是聘请班主任强化管理,负责每天的考勤,要求学生到课率要达到90%以上。三是通过各种方式及时与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培训的情况,便于改进教学方法。

3.3.6 组织考务工作首先是考场环境布置,在考场门口设明显标志说明,制作横幅挂在教室,体现考试的正规性。如我校制作“CETTIC《旅行社计调师》职业培训考试成都纺专考场”横幅挂在教室外面,在考试内张贴了“CETTIC《旅行社计调师》职业培训考试规则”,并在在黑板上写了“诚信考试”等标语。二是安排考场座位,按准考证号安排考生座位,每个座位上张贴了考生准考证号,单人单座考试。三是安排监考老师,每个考室不少于两个监考老师,四是安排相关领导巡考。

4CETTIC《旅行社计调师》职业技能培训项目运作的几点体会

4.1 《旅行社计调师》培训市场前景很好从市场需求来看:《旅行社计调师》培训针对的是具体的旅行社计调岗位,它的诞生正好填补了计调没有专门培训机构的空白,受到了高校学生和旅游企业好评,市场前景很好。如四川康辉把我们的《旅行社计调师》培训班办成了他们的岗前培训班,今后用人就直接选用有《旅行社计调师》证的学生。四川国旅的一些部门经理明确表示拥有《旅行社计调师》证的人员优先录用。从员工自身的发展来看:《旅行社计调师》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的诞生是对计调工作和计调员自身身份的认可,能够获取一个计调师总比当一辈子计调员要好些。所以旅行社的员工和即将从事计调工作的人员也愿意参加《旅行社计调师》培训,获取相关的证书。

4.2 《旅行社计调师》培训班必须和市场结合才有生命力《旅行社计调师》职业技能培训是针对计调岗位的,不能脱离市场,必须和旅行社联合,采取校企合作模式,由学校企业共同培养人才,实现学校培养人才与旅行社用人之间的零对接,使旅行社愿意接收参加《旅行社计调师》职业培训的学生。如果单纯地为了获取一个证书,不与旅行社合作是没有生命力的。

4.3 学校通过这种深度的校企合作可以获得很多企业的第一手资料校企合作共同举办《旅行社计调师》培训班,由旅行社专家承担实践教学,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拥有第一手资料,讲课时课把这些资料提供给学生。如四川康辉旅行社一些部门经理给学生上课时,向学生展示了该部门使用的各种表格和资料,列举了计调工作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参考文献:

职业技能培训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供给;需求

中图分类号 G7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07-0072-05

一、引言

不同研究者对农民工的概念界定是不一致的,有的研究者认为,农民工就是指拥有农业户口但离开土地从事非农经济活动的雇佣劳动者,因为进城农民工引发的社会问题远比在乡农民工突出,也有研究者把农民工研究的视角主要放在进城的那部分农民工上。本文中所说的“农民工”主要是指那些户口仍在农村,但已完全脱离或基本脱离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主要依靠在城市所有制企业打工或从事其他服务行业为生的人群。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逐步深入和三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而日益凸显出来的。20世纪80年代,农民工外出(或进入本地乡镇企业)务工主要以“体力型”输出为主,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城市企业和乡镇企业对农民工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推动农村劳动力由“体力型”输出为主加快向以“技能型”和“复合型”输出为主转变[1]。但是,由于我国农民工整体素质不高,缺乏适应二、三产业的职业技能,加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新兴产业的兴起,城市就业面临由原来单纯的数量型转变为质量型的升级阶段,迫切需要加大对农民工培训力度[2]。珠三角区域的“民工荒”现象,表面上看是由于农民工待遇低造成的,其根源却在于珠三角产业结构升级与农民工文化素质低之间的矛盾[3]。已有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农民工培训来源于内源和外生的需求,一方面,表现在低素质农村富余劳力的“无限供给”与相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另一方面,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催生了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现实紧迫性[4]。

可见,农民工培训是继农民工在城镇“准入问题”以及“权益维护问题”之后的又一前沿课题。早期研究侧重于事实描述和对培训必要性与意义的浅层分析;近期研究主要从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供给主体、需求内容与培训方式进行细致解构,同时从现实和所得实地调查结果入手,形成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供给效率、培训体系和效果的反诘。如果以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供求研究为主线,可以清晰地揭示目前学术界相关研究间的内在联系。这一联系可以归纳为图1。

图1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问题研究间的联系

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供给问题

目前国内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研究都将政府作为培训开展与服务提供的主导者,目前开展的农民工培训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政府的行政干预[5]。但是,近几年针对进城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开展的“阳光工程”、“春风行动”和“雨露计划”等政府培训工程的失效[6],暴露出政府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供给方面的低效率与力不从心。曾晋莹、李锡元指出,如果由政府直接提供农民工培训产品和服务,则极有可能出现“政府失灵”[7] 的现象。

目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未能综合考虑农民工的实际需求,造成供求失衡,主要表现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方面。首先,培训方式较为单一,仍以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而已有调查显示,农民工偏好“师傅带徒弟式”的培训方式。其次,培训内容落后,随着新生代农民工的增加,农民工对培训内容的需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他们不仅注重对生存技能的掌握,也注重对发展技能的学习,而目前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内容仍以教授生存技能为主。对此,有研究者指出,在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中,把政府作为唯一供给主体使得公共产品的供给渠道过于单一,采取“公办民助”、“民办公助”、“公退民进”等办法吸引企业和其他社会成员参与到某些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中来,将有助于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失衡。E.C萨瓦斯的研究也表明,摆脱政府公共服务低效率和资金不足困境的最好出路是打破政府的垄断地位,积极实行公共服务的民营化,建立起公私机构之间的竞争[8]。由此来看,我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供给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供给机制、模式本身必须创新,而这种创新包括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产品的民间供给和私人产品化。

在这方面,学者研究已经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理论成果:其一是成立专业培训机构;其二是由用工单位为在本单位就业的农民工开展培训。也有学者研究了新时期高校和其他非营利性组织参与农民工培训的可行性[9][10]。总体来说,尽管目前已经大量存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民间供给和私人产品化的现实,但已有研究主要还是限于对政府供给主体的考察,对于民间供给主体则尚处于理论论证阶段,缺乏实证分析。

三、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问题

针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需求的已有研究,大多集中在影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参与意愿因素的分析和归纳上[11]。不同学者的研究都表明,农民工对职业技能培训有较高需求。许东风、眭鸿明对江苏省3个城市农民工学习情况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93%参与调查的农民工希望参加不同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12]。苑国栋、李彤分别对上海、山东两地农民工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其结果也表明农民工对参与职业技能培训有较高的需求[13][14]。

然而,目前对具体培训需求内容进行系统性研究的较少。实际上,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供给中,供给者必须以农民工的需求内容为出发点提供培训服务,如果无视农民工的真实需求,那么,就难以实现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供求均衡,从而难以达到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最优供给。随着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出现和不断扩大,农民工的求职需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民工群体正在由亦工亦农兼业为主向全职从事非农就业为主转变,由在城乡双向流动向更多融入城市转变,由谋生存向注重追求平等转变。陈微指出,与改革开放初进入城市的农民工相比,第二代农民工更向往在城市工作,参与培训的内在动因更多地是为了提高职业稳定性和发展自我[15]。杨艳红、熊刚、戴烽指出,尽管目前农民工对生存性知识的需求仍占很大比例,但法律常识、实施政策、医疗保健、经营管理、创收致富经验等发展性知识,也进入了广大农民工的选择范围[16]。李雪调研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发现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对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量最大(68.5%),但对与劳动就业相关的法律知识(57.8%)、创业知识(56.5%)也产生了浓厚兴趣[17]。

总之,随着农民收入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农民工对职业技能培训内容有了新的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生存技能层面;而且新一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之间表现出了对职业技能培训内容的需求差异。

四、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资金筹措问题

在关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筹资问题的已有研究中,学者们发现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资金筹措以国家投入为主,并且存在总量不足、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有关资料显示,2006~2008年间,各级财政安排的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资金支出累计达到80亿元,培训人数为2650多万,人均补贴约301.89元,这与实际掌握一门技术所需要的经费(平均大概在800~1000元)相差很大[18]。政府投入资金的低效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培训经费往往浪费在一些培训质量低、培训效果不理想的项目上;二是经费存在被挪用的问题。

针对此,学者们普遍认同应当建立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以及社会力量捐助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李培林建议,国家应建立健全政府主导、企业支持、个人自愿、社会参与的农民工培训投入机制,采取“个人拿一点、企业出一点、政府补一点”的方式筹措培训经费[19]。姜长云基于农民工培训需求和供给的研究视角,认为我国目前的农民工培训存在供求错位问题,应该致力于建立多元化的农民工培训融资渠道[20]。张扬从农民工培训准公共产品属性的角度出发,指出国家是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最大受益者,理应承担投入的大部分,但企业和个人作为培训的直接受益者,也应承担一定份额的教育投入责任[21]。何筠、徐冬梅、吴学平等认为,解决农民工培训资金不足的关键是建立培训投资分摊机制,应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进行,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同样,张翠莲认为,解决农民工培训现实困境的理性选择应该是,发挥农民工、企业、政府三方合力,统一参与意愿,使农民工培训投资主体多元化,培训成本三方分摊,最大化地发挥三大利益主体的协同效应[22]。

以上研究大多是从理论上阐述、论证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多元化投入机制的可能性,建立在实证基础上的研究比较少,也没有成功的案例研究作为支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用人单位、培训机构和农民工等各方主体在某种程度上处于相互“博弈”的状态,彼此之间有着复杂的利益关系,这就需要对各方应承担的责任和扮演的角色进行准确界定,制定出针对性较强的多重制度和对策。而这些问题都尚未引起研究者的注意,在今后的研究中必须予以重点关注和突破。

五、解决农民工培训问题的对策与思路

归纳起来,学者们普遍认为,解决我国农民工培训问题需要从以下五方面入手:一是完善顶层制度设计[23][24]。如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努力形成政府买单、培训机构自由竞争、农民工自主选择培训点和培训内容的格局;建立“补偿教育”制度,为那些未能在义务教育阶段接受全部教育的人提供补偿性教育。二是完善农民工培训供给体系[25]。在发挥政府主办的各类学校在农民工培训中主渠道作用的过程中,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尤其是具有特色的民办机构开展农民工培训;同时,在国家层面建立一个组织协调机构,整合各种培训机构的优势。三是创新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26]。充分了解农民工的需求,从农民工的普遍利益出发,抓住农民工最主要的需求及他们所渴望的培训方式。在实践中,可以借鉴绍兴市首创的“三单制”培训模式:“学校出单”,即学校根据农民工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不同就业要求和企业的不同需求,开发超市化的培训菜单,力求培训与市场结合;“企业接单”,即力求培训与就业结合;“政府买单”,即力求培训与经费保障结合。四是创新培训投入机制[27][28]。一方面,坚持政府在农民工培训投入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根据农民工培训的准公共产品属性,采用公共和个人联合供给且联合融资模式,实行国家补贴机制,如发放教育培训券等。五是构建科学的培训效果评价机制[29][30]。首先,加速专项立法工作,加快建立农民工培训监测评估机制、激励机制和职业资格证书认证机制。其次,设置农民工培训服务质量标准,并设立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定期对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专业设置、招生情况、学员结业率、学员技能鉴定通过率、就业率、工资水平等状况进行调查统计,与目标规划进行对比,看其指标完成情况,并据此进行评级。最后,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应的细则和标准,建立长期跟踪考察制度,再结合科学的技术方法和手段,真正做好有效的农民工培训效果评估。

六、结论

以上主要是以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供给和需求为主线,总结了我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的已有研究成果。相关研究既指出了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分析了目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供给、资金投入机制、需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又从各层面和维度提出了相应建议,对促进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实践的健康发展大有裨益。但总体来看,已有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或薄弱之处,这应当成为今后研究的方向。

首先,已有研究倾向于将政府作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当然供给主体。但是,在我国劳动力资源配置日益走向市场化的条件下,把政府作为主要乃至唯一的供给主体将使得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供给渠道过于单一,必须将企业、民办培训机构等非政府力量纳入到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供给研究中来,特别是要加强这方面的实证分析和案例研究。

其次,与改革开放初进入城市的农民工相比,当代农民工更加年轻,学历层次普遍提高,对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也与第一代农民工大不相同。增强新一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需求内容的研究,应成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研究中的新课题。

第三,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资金筹措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民工培训的供给效率和供求均衡,应该成为农民工培训问题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研究思路,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指明了方向。但是,对于操作层次上的具体问题,目前仍缺乏深入研究,也没有实证性分析。这应成为今后研究的一个方向。

第四,已有研究大多是从农民工个体或政府的视角来考察和分析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问题。但是,由于统筹各大利益主体的研究理念对于解决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中存在的“有效供给不足和需求不旺并存”以及“‘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并存”等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因而,如何统筹各大利益主体积极参与到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中来,也应在今后的研究中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刘平青,姜长云.我国农民工培训需求调查与思考[J].上海经济研究,2005(9):77-89.

[2]杜青林.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大潮中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C]//农业部调研组,主编.和谐社会与新农村建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3]李传志.关于珠三角“民工荒”的思考[J].经济问题,2005(5):55-57.

[4]许小青,柳建华.关于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的研究[J].求实,2005(5):93-95.

[5]甘立乾.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工培训之我见[J].农村经济,2007(8):123-124.

[6]何筠,徐冬梅,吴学平,等.中部地区农民工培训问题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65-70.

[7]曾晋莹,李锡元.农民工培训由谁买单[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19(8):42-44.

[8]林万龙.中国农村公共产品问题:一个研究综述[C]//黄祖辉,杨列勋,陈随军.农业经济管理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9]胡娟.新时期高校参与农民工培训问题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09.

[10]李湘萍.关于农民工培训提供模式的案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10):54-56.

[11]周梁.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参与意愿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7.

[12]许东风,眭鸿明.农民工教育培训需求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江苏省农民工的抽样调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2):1-5.

[13]苑国栋.需求导向视角下农民工职业培训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14]李彤.中国现阶段农民工培训的供需均衡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12.

[15]陈微.需求的跌落——第二代农民工培训需求与培训供给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8(12):76-81.

[16]杨艳红,熊刚,戴烽.试析金融危机下农民工培训的系统性管理[J].江西社会科学,2009(8):240-243.

[17]李雪.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策略研究——以社会融合为视角[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

[18]杨旭.农民工政府培训研究——以陕西省靖边县为例[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19]李培林.中国进城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0]姜长云.农民的培训需求及培训模式研究(总报告)[J].经济研究参考,2005(35):2-27.

[21]张扬.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政府失灵的经济学思考[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61-63.

[22]张翠莲.农民工培训中三大主体的参与意愿与承担能力探讨[J].科教园地,2008(7):81-83.

[23]崔铭香.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教育培训研究综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93-96.

[24]王芳平,张景书.促进“90”后农民工市民化的补偿性职业教育探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2(2):163-165.

[25]吕莉敏,马建富.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需求及策略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3):67-71.

[26]孙正林,郭秀秀.农民工培训:现状、问题与对策[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4.

[27]史常亮,张倩,金彦平.我国农民工培训供给的经济学分析[J].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5):71-74.

[28]戴建兵,王建云,曹艳春.我国农民工教育培训需求确定与补贴提供机制探讨[J].现代远程教育,2012(6):50-56.

[29]杨钧.新生代农民工培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12):40-43.

[30]张必兰,杜继淑.农民工培训效果的评估模型与应用[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9(6):20-24.

Peasant Workers’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Based on Analysis on Supply-demand Framework

MA Kai, PAN Huan-xue, QIN Tao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on vocational skill training of peasant workers based on supply-demand framework, it is found, the related researches not only point out the necessity, importance and urgency to launch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for peasant workers and analyz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amount, investment mechanism and demand of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for peasant workers, but also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from levels and dimensions. However, the existing researches have the following drawbacks, which need to be attached more attention in future research: regarding the government as the main and even the only supply subject of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for peasant workers and failing to integrate enterprises and private training institutions; lacking of research on new request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peasant workers fo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training contents; failure in deep research and empirical analysis on raising training funds; failing in integrating coordinately major stakeholders into th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training system for peasant workers.

职业技能培训论文范文第10篇

近年,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在教育实习中不同程度地暴露出基本职业技能薄弱的问题,即不具备全面而扎实的唱、弹、跳、讲、写等教学基本功,从而导致实习质量下滑,对学生专业发展造成诸多负面影响。鉴于此,高师音乐教育务必走出传统模式的误区,积极探索师范办学特色,在教学中,大力加强基本职业技能培训应是当务之急。 1加强学生基本职业技能培训的认识 学生的基本职业技能指的是从事未来基础音乐教育必备的诸项教学实际本领,它主要由五个方面组成,如唱(演唱、即兴视唱、识谱唱歌、弹唱)、奏(视奏、即兴伴奏)、跳(舞蹈表演与编导)、讲(说课、讲课、演讲)、写(歌曲写作与改编、小乐队编配、论文撰写)。可见,对这些职业技能进行有计划有成效地培训,本身就是素质教育和师范性在教学中的具体落实。从高师音乐教育发展趋势看,培养高素质全能型合格师资已成为首要任务和努力的方向,正如《改革与发展的思考》一文所说“:高师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这就要求他们要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全面的音乐知识技能,是能唱、能奏、能跳、能写、能讲的全能型人才。”[1]从这个意义讲,重视并加强学生基本职业技能训练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这对于推动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中小学音乐教师担负普及和促进国民综合素质提高的历史重任。近些年,全国中小学已广泛使用适应素质教育的音乐新教材,从《新课程标准》看,着重突出的是对学生艺术审美、音乐素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开发和培养。然而,从西部地方中小学的实际教育效果看则不尽如人意,有些学校甚至只是“装门面”、“走过场”,敷衍了事,其关键原因在于教育观念依旧以及教师的素质和基本职业技能流于一般化,自然难以适应新教材要求和改革的需要。毋庸置疑,严峻的基础音乐教育现状给高师音乐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即培养素质优良、德才兼备,具有全面而扎实的教师基本职业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合格师资。“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大力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而教师基本职业技能是现代化教师队伍的重要内容。”[2]显然,加强学生基本职业技能培训已时不我待,高师音乐教师势必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师范意识,增强职业使命感。教学中,把基本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从而不断提升学生音乐素质和实践能力。 2探索实施途径努力打造“全能型”合格师资 2.1寓基本职业技能训练于教学中 在教学中贯穿基本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是最直接有效的措施之一,因此,有必要对教材中不切合实际的知识技能部分进行删减、压缩,从而有计划地增补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实际出发“,坚持以培养上讲台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为目的,坚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1]如《乐理与视唱练耳》课,应侧重视唱练耳基本技能的训练(乐理知识渗透其中)。不难看出,新教材具有程度深、容量大、标准高的特点,教学中,有必要酌情删减耗时多、难度大的听觉训练与视唱训练内容,将基础性、系统性较强的有关练习和实用价值高的师范性内容增补于教材中,从而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基本的视唱技能、音乐听辨力、感受力和重要的即兴视唱、视谱唱词、自学歌曲等基本职业技能。又如《声乐》、《钢琴》课的主旨是打造学生在“讲台”上的唱、奏本领。尽管新教材融入一些实际的唱、奏内容,但由于提供量少,不具备基本的开发与应用价值,况且,其重心仍然放在专业技术技能的训练上。鉴于此,务必删除高难度的技术性内容并大幅降低相关训练量,增补可观的中小学教材歌曲和体裁丰富、形式多样的简谱歌曲以及视奏练习曲,进而加大训练强度,启发学生多唱多奏多体验多积累,采用各种灵活有效的教法,培养他们的唱歌、自弹自唱、即兴伴奏与视奏等基本职业技能。综上做法均可作为担任其他课程的教师参考。显然“,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特质,只要结合自身实际办学,就会形成相应的特色。为此,应从教师教育的特质出发,重视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学生的师范技能训练实效。”[3]在教学中,把课程开发、教材建设与基本职业技能培训有机地结为一体,既体现出与众不同的办学特色,又为学生从事未来音乐教学创造出有利条件。 2.2建立培训机制,强化职业技能训练 学生进入大四阶段所学课程已寥寥无几,各校往往在第七学期的后半期安排教育实习,而对这一学期的前半期实际形成的教学“真空”并未加以合理而有效的利用。笔者认为,填补这一“真空”的唯一办法是充分调动教学资源,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强化基本职业技能训练。 譬如:建立职业技能培训领导小组,重点围绕唱、奏、跳、讲等四项基本技能,研究制定培训计划、目标要求、实施方案和考评标准,有选择地安排科研能力强、教学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技能突出的中老年教师实施教学。具体做法是把大四各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共同接受实用性强的声乐、琴法、舞蹈表演和实习试讲等技能的强化训练。教学使用的教材采用选编(以中小学教材为主)与自编相结合,用以综合开发学生即兴视唱、视奏、即兴伴奏(弹唱)、有表情地唱歌、跳舞以及说课、讲课等诸项教学实践能力,通过考核,合格者准予实习,否则需经补测后确定实习资格,旨在使学生尽快适应实习“大考”和未来基础音乐教育的需要。 “高师的音乐教育肩负着中华民族音乐艺术素质水平的普及与提高的重任,也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就这个意义讲,高师音乐教育任重而道远,作为站在音乐教育制高点的教学工作者,务必增强忧患意识,积极探索符合培养目标要求的办学模式,无疑地,在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基本职业技能培训,显然是一条切实有效的途径。

上一篇:职业伦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职业价值观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