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教学课堂范文

时间:2023-08-21 17:04:16

智能教学课堂

智能教学课堂范文第1篇

一、优化教学目标,变单一为多元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选择和使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指引、操作和调控等功能,从而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在教学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制订上往往只有认知目标,没有能力情感目标,即单一不完整,跳不出认知的怪圈,忽视能力、品质、行为习惯的培养。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应全面、具体、准确,便于操作、便于检测。目标应具有多元性,不仅要有认知方面的,还应有方法、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我们评价课堂效益,掌握知识是最基础的要求,获得能力是主要目标,学会创新是较高层面,因此仅有知识目标是远远不够的,是很不完整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是实现不了素质化要求的。

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教学目标确定要根据学情而定。要依据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设定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教师在教学目标选择时,应努力地将知识的掌握与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结合起来,将理论知识与发展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一个班级有几十个学生,每个学生情况各异,目标的设定要以中偏下学生的基础为起点,备课时要考虑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以期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优化教学内容,化繁难为精简

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具体设计时,要精选最本质、最主要的内容,把握重点、难点,抓住技能的训练点,以简驾繁,化难为易,使教学内容更集中,把有限的教学时间花在最核心的教学内容上。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重视学生的需要与兴趣,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第二,强调教材的心理组织,有利于学生在与文化,与科学知识的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人格的不断发展;第三,强调实践活动,重视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加强校本课程开发,教师要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实施者,有主动解释课程、开发课程的能力,重视课程的综合开发,主张以社会生活问题来统合各种知识,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的完整认识;第五,对较为复杂的教学内容,要分解处理,多设铺垫,化生为熟,化繁为简。

三、优化教学方法,变单一为多样

我们的教师长期以来习惯了一讲到底、满堂灌,教师似乎讲得尽善尽美,学生似乎在看戏、听说书,服从于教师的权威而始终处于压抑、被动的状态,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即使有点“启发式”,也是提问式,甚至变成满堂问,看似热闹,其实学生还是处于被动状态,这样的课,教师讲得再好,问得再多,也是失败的。

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及素质教育要求,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师生多向活动和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先进教学方法。建立民主、和谐、宽松的师生关系和环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倡导质疑、讨论、启发式的方法,变教学方法单一为灵活多样。

1.倡导个别化教育――因材施教,自主学习

个别化教育是加德纳教育思想的核心,因材施教是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精髓。

加德纳指出:“每个个体都以不同的方式学习,表现不同的智能特点和智能组合。毫无疑问,如果我们忽略这些差异,坚持要所有的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相同的内容,就破坏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全部基础。”《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因此,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差异论,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智能结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的不同特点来选择和创设多种多样的,能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智能领域,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为了落实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要实现“三个转变”,即学生学习态度要由“供应式”向“超市式”的转变,充分发挥在知识学习中的自主选择性,学生要从那些学习材料中学习,学习什么,要自己有主意、自己作主,这一转变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习惯;教师教学由“注入式”向“发动式”转变,教师在课堂上要“相信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不能唱独角戏,要由“讲”到“动”,将课堂塑造成“快乐享受的地方,不是被动接受、枯燥无味的看守所”要打造“艺术课堂”,让学生“享受快乐”;课堂内容由“纯知识型”向“能力、情感、价值观”转变,课堂学习要由知识培养能力,由知识生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尝试让学生从自己的学习需要出发,交流讨论,找到最适合自我的学习规则。对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允许其答错或答不全,并允许他自己选择一个同伴帮助解决,然后再重新来一次;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应首先肯定他(她)的优点,再真诚地指出其不足。事实证明,当学生的主体地位被确立的时候,当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充分发挥的时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被完全的激发和释放出来。

2.实施多元化教育――多元体验,高效学习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只要有适当的外界刺激和个体自身的努力,每一个个体都能发展和加强自己的任何一种智能。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围绕一个数学概念的形成,或一个数学公式的推导,或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等,如果能用多条渠道打开学生的多扇窗户,为学生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就能达到最优化的高效学习,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在课堂教学的导入上,我们变“一元导入”为“多元导入”,即在传统的口述导入的基础上,运用游戏导入、故事导入、情境导入、问题导入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变“一元体验”为“多元体验”,即把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由单一的如教师讲、学生听转变为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的结合;在作业的设置上,我们变“一元操练”为“多元操练”,即把学生的学习巩固过程由过去的单一型、一刀切的形式转变为根据情况区别对待,分类设置分类推进的形式。

研究表明,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功体验,伴随着强烈的成就感,能极大地鼓舞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形成持久的探索力。因此,问题要让学生去解决,成功要让学生去体验。

四、优化教学手段,让乏味变趣味

在多媒体教学中,知识的呈现方式声情并茂、动感十足,可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对所学知识产生巨大的兴趣,激发出本能的求知欲,使学生各种智能快速提升。因此,教师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综合运用传统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熟练、正确、经常使用现有各种教学模型、实物、图表、仪器和电教设备,特别是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让乏味的课堂变成趣味课堂。

1、利用多媒体教学,变“静”为“动”,让抽象内容直观化

动态的事物比静态事物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尤其能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且能保持较长一段时间。另外,使用课件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更容易让学生掌握、接受。

2、利用多媒体教学,使问题“形象化”,消除畏惧心理

多媒体技术能化抽象为形象,不仅能展示文字图片,还可以将学生带入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景之中。利用视频播放,使深奥、抽象的信息简单化、直观化,缩短了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解决了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

3、利用多媒体教学,寓教于乐,培养学习兴趣

优化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传统的应用题教学中,往往只局限于课本练习及教师提供的有限的课外练习,形式单一,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可设计出各式各样的题型,配之以图案;在设计题目时,配之以笑脸及鼓励性的话语“请试一试”、“相信你的智慧,动动脑你会有好主意”等语言;当学生解答出来,附上一句“你真棒”!使学生在快乐之中完成了练习,获得了知识,接受了教育,提高了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扩充信息,增大课时容量,优化课堂

每堂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怎样向这40分钟要效率、要质量?过去经常采用“填鸭式”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随着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已经远远落后了!只有借助CAI进行高密度知识的传播,对信息进行条理化处理,通过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等手段来优化课堂教学。

5、利用多媒体教学,加强师生对话、人机对话,优化反馈

传统教学中,往往采用“提问”、“举手”和“作业”等形式进行教学反馈,这些方法形式单一,弊端很多。往往只能照顾到活跃而又胆大的学生,不能照顾全面,也起不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交互性,设立师生对话框、人机对话框,使性格内向的学生能在非面对面的形式下向老师请教,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优化学生的学习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对优生而言,又可以有更多的质疑,促使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从而使教学更注重个性化,因材施教,让差者能赶上,优者更优。

实践证明:多媒体技术,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为主动,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五、优化教学行为,让情态更丰富

情态,包括教师的姿势、手势以及面部表情。它是教师辅助教学语言表达的一种手段,通常称为情态信息。情感信息的传导是教学过程中提高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一种教学艺术。列宁说:“没有情感就没有人的追求”。可见积极的师生情感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要发挥课堂教学行为的情感效应。

(一)发挥口头教学语言行为的情感效应,激发兴趣、感染情绪、唤起热情

口头语言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语言,它能使听者在绘声绘色中获取知识,受到教育和启迪,同时也能得到美的享受。口头语言的使用要注意如下几点:1、以发音和发音技巧为表达语言的基础,形成发音准确、吐字清晰的授课语言,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以优美动听的语言,让学生如沐春风,乐于接受。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的语音不但要正确、清晰,并且还要鲜明、生动,富于感染力和表现力。这就要在掌握普通话发音基础上,把握不同的发音技巧,使声音具有艺术魅力。就像唱歌学练声一样,吐字归音,高低、快慢、升降、拟声、强弱等都必须正确掌握,方可行之有效。2、以激励的语言传达和沟通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听课。心理学表明:对人的良好思想行为做出肯定和赞许,能使其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得到表扬和鼓舞,会焕发出很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有益评价,无不是用激励赞美之辞引起学生良好的心理反应,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从中受到教师语言的感染和启发的。故此,学生就会以百倍的信心和饱满的热情去努力学习知识。3、以幽默的语言活跃和渲染教学气氛,使其在课堂教学中,既能融洽师生关系,又能加深学生记忆,同时也能让幽默来陶冶学生成为具有高尚情操的人。

(二)发挥非语言行为的情感效应,努力发挥运用好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是教学活动中无声语言。教师在教学中的体态语言主要有:1、表情。表情是精神的内在体现,是教态积极的一面。精神愉快,如春风拂面,带给学生的是亲切、融洽的学习氛围。因为良好的表情始终是用微笑来赢得的。但课堂上有时会出现学生听课不安心、思想不集中等情况,教师可作出凝视皱眉、放下面孔稍停片刻或抿动嘴唇想说而未说等来提示学生注意;对不守纪律的学生,必要时用冷静的默不作声的方法来制止,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学,也有益于养成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2、服饰。教师的服饰得体、简洁大方,既能体现教师的精神面貌和内在素质,又能积极地发挥课堂教学效应。在课堂上,若教师不修边幅,着装不伦不类,是很难为学生接受的。因此教师要注重朴素的服饰和美观的仪表。3、眼神和手势。眼神是心理和思维的反映。教师走进课堂第一次与学生交流的就是用目光,无声无形之中,透给学生一种情感,使学生进入听课状态。如果在听课过程中有学生讲话,教师目光一扫或注视一下学生,即会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良好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常以自身的敏感从教师眼睛神色里体察和领悟到严肃、信任、激励的目光,以此端正自己的行为。手势所反映的是动作语言,但又区别于哑语,它是紧随着口语和眼神,作出暗示和强化教学效果的一种力量,它既能示意肯定,也能摆手否定,还能表示一定的节奏和力度。在课堂上手势动作的发挥和眼睛的神情,均可填补有声语言的不足和空白,从而为教学增添艺术魅力。

(三)发挥教学管理的情感效应,循循善诱

1.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多为学生服务

一个成功的教师不能强迫学生适应自己,而应努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原有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教师要善于在教学大纲要求与学生的心灵实际之间架桥,把桥的一端建在学生的实际水平上,教学小步子,让学生一步一步到达大纲教材规定的彼岸。

2.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

教与学之间的关系,绝不是教师居高临下,我讲你听,我管你服从的关系,而应该是互助平等的关系。一方面,教师帮助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帮助老师教学。帮助,就意味着必须耐心地到学生心灵世界中去寻找他的那些好学上进的脑细胞,使之兴奋起来(学起来),然后再帮助他学习。在任何时候,对任何学生都要坚信他脑子里有好学上进的一面,要坚信每位学生不仅能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帮助自己提高教学水平。从这样的认识出发,耐心地到学生中去寻找,才能对各类学生都有感情,使自已的助手越来越多。

3.发展学生的人性与个性

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自觉地发展自己人性的成份,发展自己心灵深处真善美的成份,由自在的人变成自为的人。完善的人性就是每个人既有低层次的需要――衣、食、住、行,也有高层次的需要――劳动、学习、创造、亲情、友情、爱情、责任感、义务感,直到具有最高层次的需要,追求人类的理想社会。

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决定了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动物界,因此每个人心灵世界中既有人性的成份也有兽性的因素。猿终于进化为人这一事实,又决定了人一定离至善至美的人性社会越来越近。教师的责任就在顺乎这一趋势,发展学生的人性。教师要着重发展学生心灵中需要劳动、需要学习,需要创新的那部分人性。即使对这些需要不那么强烈的同学,我们也要坚信他的心灵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坚信这个世界中一定存在着劳动、学习、创造的需要,不管这种需要多么难找寻,有的甚至压迫为潜意识,也要叮嘱自己走进学生心灵世界中,历尽曲折,也要把这种需要找寻出来。

六、优化教学评价,变无情为有情

传统的评价以成绩论英雄,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由于人类智能的多元化,单一的终极性评价显然对很多学生是无情的打击。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多元评价注重形成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既关心学生学习的水平,更关心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和态度,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法收集、综合和分析学生日常学习的信息,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和需求,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估和评判,着眼于学生潜力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不断自我完善与提高的机会,更有助于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师要积极探索课堂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激励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情感效应。成功时,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受挫时,积极鼓励,发现“闪光点”,唤起学习愿望与热情。评价方式上,不仅要用语言来评价学生,而且要善用情态来评价学生,如:微笑、点头、注视、摇头等表情或动作,以表示表扬,肯定或不满意。在教学中,可通过创设答问、操作、演示、练习等机会,让学生充分主动地表现自我,教师要不失时机地从中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力量,在成功的愉悦与自信中产生积极的情感效应,激励学生取得更大的成功。

智能教学课堂范文第2篇

关键词:商务智能;大数据;数据分析

《商务智能》课程属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必修课程之一。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决策的基本原理、决策过程建模、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构成、决策支持系统的实施过程,以及通过商务智能技术解决实际的半结构化决策问题,同时加深对有关管理科学、统计学和数据挖掘技术应用的理解。该课程所涉及的软件相对来说困难一些,而且书中涉及到的软件过多,学生容易忘记,短时间不易掌握。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准备采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

为了将《商务智能》课程做成一个翻转课堂,应事先把每节课相关的理论知识介绍和实验操作指南上传到在线课堂。然后学生在上课之前,去在线课堂平台提前预习这些知识,并且希望学生能够在上课之前,就能按照在线课堂上的指导,自己先做实验。学生课下提前做实验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而且各个学生因为程度不同,各自遇到的问题也不同。对学生的这些问题的解答,安排在课堂上进行。上课时间就是用来帮助学生解决他们之前自己做实验所遇到的问题。并且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会主动问很多问题。这种新的授课方式,可以提高学生自己做实验的积极性,以及增强他们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计算机学科的专业课的特点是动手做实验很重要。很多理论知识、算法和操作技巧,如果只是课堂讲,学生没有实践操作,那么学生学到的知识会大打折扣。以前的教学模式是课堂上给学生讲很多实验操作方法,课堂留给学生做实验的时间很少,很多学生要利用课下时间来做实验。那么课下学生自己做,做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获得解答的话,时间长了,学生自己也就忘记要问哪些问题了。还有一些学生刚开始做实验时,兴趣很高,做着做着,遇到的问题都没人帮助解决,时间长了,学生对实验操作也会失去兴趣。所以设计翻转课堂的目的,是改变传统的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讲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占据主动性,让他们主动问问题,老师的角色是帮助他们解答问题。

本课题组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第二项工作就是对期末考试方式进行一些改革。将传统的试卷考试转变为上机考试。本课题组的老师构建题库,通过学校提供的在线课堂平台来完成期末考试。考试时,学生登陆在线课堂,系统随机为学生组卷,每个学生的试卷都不同。考试结束后,系统自动评卷打分。这种上机考试的方式使得测试的知识点覆盖面更广,要求学生要全面复习。另外,由于各个学生的试卷都不同,就避免了考试作弊,还可以增强考试的公平公正性,也提高了效率。目前这个考试题库已经建成。后期课题组的老师将采用交叉检查的方式,对题库中的题目进行再检查,对一些有错误的题目进行修改。

此外,我们在讲授《商务智能》这门课时,结合大数据技术应用领域常用的数据分析技术进行讲解。如ID3分类算法和FP-Tree关联规则算法,在真实的数据集合上给学生安排课程实验,另外让学生课下自己从网上收集整理数据集,来完成以上算法的运行。为了突出我们教研室在进行此次教学模式改革中的创新性,我们在教材的最后添加了基于隐私保护的数据挖掘技术,强调在进行数据分析时,一定要考虑到不能挖掘出用户的敏感属性值。虽然我们拿到的实验数据,之前已经进行了数据清洗和预处理,但是如果挖掘分析算法不恰,那么也会从预处理后的数据中挖掘用户隐私。随着用户越来越重视个人敏感信息的保护,相关研究人员必须对传统的数据挖掘分析算法进行改进,添加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技术,从而实现既能从大量的、模糊的、不完全的源数据中分析出隐藏在其中的、用户不知道的规则和知识,又能防止分析人员挖掘出用户的隐私信息。

为深化决策支持与商务智能课程的教学改革,我们将和 IBM、SAP 等企业的相关机构深入合作,共同讨论制定商务智能方向的专业课程,将企业应用商务智能的成功案例和项目实施过程,补充进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项目实训中了解实际的项目环境并培养分析实际项目的能力,从而把先进的技术、方法以及企业的最佳实践项目引入决策支持与商务智能教学中,以满足学生对知识和能力培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Jian Wang, Le Wang. A New Anonymity-based Protocol Preserving Privacy Based Cloud Environment, Computer Modelling and New Technologies, Vol. 18, Issue:9, pp.139-144,2014.

[2]Jian Wang. A Novel K-NN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 for Privacy Preserving in Cloud Computing. Research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Vol. 4, Issue: 22, pp. 4865-4870,2012.

[3]Jian Wang. Experimental Analysis for Novel K-NN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 in Cloud Computing.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 Vol. 8, Issue: 22, pp. 9217-9224, 2012.(EI源刊)

[4]Jian Wang. A Novel Anonymity Algorithm for Privacy Preserving in Publishing Multiple Sensitive Attributes. Research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Vol. 4, Issue: 22, pp.4923-4927,2012.

智能教学课堂范文第3篇

一、熟悉重要史实的能力

这是一项首要的、最基本的历史学科能力。主要有:听、视和观察的能力,阅读能力(小字和好懂的原始资料),记忆能力和区分史实作用的能力等。配置于教材页面上的文字和画图,大都有史实意义,所以要善于 区分它们的地位和作用。这是教材特点所要求的一项能力。(1)区分主体内容和从属内容;(2)区分必须储存和 “过眼烟云”;(3)区分基本史实和非基本史实。基本史实(在历史的点、线、面、体中不可或缺)必须熟悉, 扎实准确,“入库”储存,例如大字(主体)的内容、大事年表和历史地图中最重要的地名、空间等;(4)区分 基本史实的相对性。即在这一历史体系中是基本史实,而在可以涵盖它的另一再大的体系中,是非基本的史实 了。此点较难,重点较不妨试试。

二、中华民族拥有的文物、古迹和馆藏极为普遍,图片影视资料极为丰富,可同熟悉重要史实结合起来,并适当发展乡土访古考察的能力

教师的教学理念为助力,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明确定位教学目标,转变教育观念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知识与能力目标重在要求学生掌握重大的历史事件和线索,提高阅读和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活动,培养历史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是指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到不断加深对历史与现实的理解过程,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注重探究学习,与人合作学习和交流,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形成对国家、民族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等。而目前历史教学中,一线教师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研究教材方面,每天陷入大量的题海战术中,缺乏对教学目标的深入研究。淡化了课程目标。试想如果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过程怎么能够清晰,整个教学过程缺乏主旨性的支撑,左右新课程变化的根本因素是课程理念,而课程理念最核心的内容是课程目标。以鸦片战争一节内容为例,本节教材知识和能力目标可以确定为:鸦片战争前的国内国际形势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虎门硝烟,鸦片战争的经过。能力的培养通过战争前的形势比较培养学生的比较综合概括能力。通过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确定为,提出问题:为什么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学习,独立思考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情感态度价值观从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得出的“落后就要挨打”的结论激发学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把强烈爱国之情化作学习的动力。

2、研究课程标准,应对高考试题的灵活性和多变性

新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又是我们从事历史教学的依据,是我们能否有效地实现历史教学取得实效性的根本。高中历史教学应该通过研读新课程标准去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才能够在实际教学中吃透教材的本质。实际上现今的高考与新课改的精神是一致的,高考试题,出现了一个突出的变化,那就是课程观取代的教材观,教材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因而高考会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来命题,主要表现在试题注重呈现新材料、新情境,考查的不是教材知识,而是课程知识,高考试题考查的内容是介于教材内容和材料之中,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传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必须对教材知识进行适当的扩展,而实现这个要求必须是以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基础,掌握新的史学观点,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在备课中得心应手,从更高的角度,更宽阔的视野把握教材。教师如果不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就很难适应高考和新课改的要求。

三、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

历史概念是在历史表象的基础上经过思维活动抽象概括而成,以反映历史事物的本质属性。掌握和运用历史概念是理性认识历史的起点,是历史思维能力的“发祥地”。历史概念在学科能力中举足重轻,是基本能力中的“基本”。

1.单一型历史概念

这类概念就是一个一个的“历史单位”,教材中比比皆是。

2..复合型历史概念

它由若干个单一型历史概念组合贯通而成,又称概念系列。

3.历史概念的特点

(1)各类各个概念都有客观性、独立性;(2)凡概念,都有其特定的、准确的外延(量的属性)和内涵(质 的属性)。这是掌握和运用它的关键所在;(3)历史概念是历史基础知识的一个方面;(4)概念群体之纵横及其 网状化、序列化、具体化,就是历史学科知识体系了;(5)对概念失之准确或错乱,必定损害正确的历史思维能 力的发展。

四、 以提升教学反思质量,深化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教学反思的内容很多。写好“教学反思”,不仅不是额外负担,还是备课的好“帮手”,它有利于积累教学经验,加深对教材教法的理解,从而改进和提高历史课教学的效果。在反思中要经常多问几个为什么?

1、课堂上教师的讲授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课堂提问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学生对哪些问题感兴趣?哪些问题不敢兴趣?

3、这节课学生得到了什么?课前制定的课程目标实现了吗?

4、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存在哪些问题?原因是什么?

5、哪个知识点我没有讲到或者没有讲清?

6、这节课成功的地方在哪里?

智能教学课堂范文第4篇

学校的教育活动有百分之九十的时间是以课堂教学形式进行的,研究课堂教学模式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智能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是新形势下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种重要手段。这种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以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通过设问导疑、点拨寻思、探究质疑、f力解疑、实践创新,从而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提高素质的目的。

一、智能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教育学家李敏在《优化课堂教学从书――教学模式》中分析了三种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对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说,即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实践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结构框架”凸显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的内部关系的功能;“活动程序”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行性。我非常赞同这一理论。它建立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认识上,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探究,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

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对教学模式的探究,离不开研究教学过程的结构、教学理论的发展、教学活动的程序。只有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环节,探究创新智能的教学模式,明确教学的主题、目标、条件、程序和评价,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取得实效、修成正果。我以初中化学用语复习课教学为例,对智能创课堂教学作一探讨。

二、化学用语复习课教学模式

(一)理论依据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及里、由浅及深、由此及彼”这一规律。

教学思想:

1.“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疑为主轴,动为主线”。

2.遵湃说娜鲜豆媛桑根据所教班级学生学习习惯和知识水平等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安排。

教学主题:

化学用语复习。

(二)功能目标

以疑为主轴,动为主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释疑解难中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观察、思维、想象以及化学实验操作等智能的发展)。

(三)实施条件

1.学生已经获得了原子和分子、离子的相关知识,自己动手做出你知道的非金属和金属原子卡片、阳离子和阴离子卡片。

2.学生随机抽取卡片,制造机会写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离子符号、化合价等,便于学生自学。

3.课堂教学中,综合其他学科,要求学生计算抽取出氧化物的概率。

(四)教学程序设计

1.运用教学中师生的角色分配理念。即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的理论,在教学中,(1)教师先讲解系统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关系,讲解元素符号、化学式的意义。(2)由学生上讲桌前来抽出卡片并判断元素名称,可表示哪些意义,元素的种类及最外层电子的特点,化合价多少,离子符号怎么写。(3)抽出第二张卡片,同理说出以上内容。(4)判断抽出的元素或离子能否组成物质。(5)判断形成的物质是酸、碱、盐、氧化物中的哪一种。如,抽出Fe,是铁,可表示1个铁原子,铁元素,铁单质。化合价有+2价和+3价,与酸溶液和盐溶液反应时显+2价。是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个,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铁离子或亚铁离子,其符号是:铁离子Fe3+,亚铁离子Fe2+。再抽取第二张卡片,若抽出Cu,同样要说出上述内容,但它与铁不能形成物质。若抽出的是Cl,它与铁也不能直接形成物质,通过化学反应能生成物质。但若抽出的Fe3+、Cl-两种离子,则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2.在教学中,抽出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活动。在教学中,必须贯彻因人施教、分层施教的教学方针,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以疑为轴、全面互动”才能达成教学目的。比如,在互动活动时,先叫成绩稍差一点的学生参与,只回答元素名称、元素符号的意义、元素的种类与最外层电子数等内容。让他在同学面前树立起信心,有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然后再抽中等层次的学生,回答化合价的多少、离子符号的写法。最后抽优秀学生回答元素之间是否能形成化合物,进行物质种类的判断,还可以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根据看到的元素符号说出联想到的其他相关知识等,从而完成化学学科的教学任务。

3.叫出数学课代表,数一数卡片的张数,计算出能形成氯化物的概率、金属氧化物的概率。这样既注重了化学课的教学,也注重了各学科间融洽贯通,遵守了教学规则: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智能。

(五)教学评估

化学用语随堂小测验。采取抽测的方式检验评估课堂效果。

智能教学课堂范文第5篇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的注意力开始转向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关系,促进教学活动优化。近些年来,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开展,当代一些发达国家的教学理论及其模式对国内教学产生了较大影响,诸如:布鲁纳的模式、斯金纳的模式、奥苏贝尔的模式、加涅的模式、布卢姆的模式、罗杰斯的模式、巴班斯基的模式等等。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也陆续提出了各种教学模式,据不完全统计,到1986年公诸报刊的各种新的教学模式已达30多种,其中有的是教学经验的升华和系统化,有的则是国外教学模式的“中国化”,还有的是上述两种模式的合金。

我们必须看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围绕着人的培养目标来设计和确定的。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更重要的还是课程的实施,全面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素质,特别是培养创新素质和进行创新智能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

“十一五”的新课题《创新智能教学与小学课堂模式构建》,以落实党和国家“自主创新”的人才培养为目标,我校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可以说是学校“科研兴校”的办学思路的进一步落实,是启动学校发展内部动力的迫切需要。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对于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来说,不存在谁更聪明的问题,只存在不同的个体各自在哪个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同时,每个人又都是出色的。我们的教育应多方面、多角度、以多种方式去发现人、培养人。”迄今,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和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教学工作谈论最多的话题,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学生个体智能是否得到充分的发展。基于此,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尤为重要。

1.教学模式研究本身不仅是目的,更重要的是一种手段,它本身就含有一种方法论的意义。因此,它是教学工作的一个切入口,是教学研究的方法和科学的工作方法。

2.教学模式研究是教学工作和教学行为理性化、概念化的重要途径,是经验型教师向更高层面发展的重要中介。

3.教学模式研究有利于教师的实践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教学过程理论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教学实践具有丰富的活动性和可操作性。研究和探讨教学模式,可以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又有利于指导教学改革实验,提高教师的理论研究。

4.构建教学模式,给学生适当的鼓励、机会、环境和引导,帮助学生发现智能特点,促进其潜能的发展。教师在全面完成课程目标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人格。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建立的,正如乔以斯和威尔所说:“每一个模式都有一个内在的理论基础,也就是说,他们的创造者向我们提供了一个说明我们为什么期望它们实现预期目标的原则。”

1.理论依据

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⑵多元智能理论。承认一个人存在许多不同的相互独立的能力,承认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强调教师必须给儿童均等的发展观念。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是多样化的评价观,主张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的、切实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产品(精神的/物质的)能力的评价,是一种以评价促发展的积极评价观。

⑶教学理论。教学理论是一种人文性极强的理论,它不仅告诉实践者何以如此这般教学的理由,而且指导和告诫实践者应当如此这般地教学,才是好的教学和有效的教学,即是趋向善的教学(使人的生活质量、知识能力、道德水平、情感意志、独立人格向理想境界跃升的教学)。教学实践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及现实的教学条件,把教学理论中所提出的事实和价值判断的应用原则合理地运用到实践中去。探讨在一种全新的智力培养观指导下的创新教学,改变以往创新教学研究中重形式创新(如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结构创新、教学手段创新等)、轻实质创新的弊病,真正将创新教学落到实处,为培养21世纪的创新人才而服务。

⑷建构主义理论。该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究的认知工具。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应当重视“过程”,即提出问题的过程,分析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这些过程,揭示隐含于其中的教学本质的东西,才是我们的目的,而不是为“参与而参与”,搞“花架子”。

2.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⑴整体发展原则。教学管理过程整体设计,师生强化过程意识,力求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大成,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和谐的发展。

⑵情感激励原则。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好学深思的习惯,积极引导学生参加活动,特别关心学习困难的学生进步,让他们经常体会学习成功的喜悦。

⑶活动性原则。要使学生在真正意义上主动参与教学,从事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就必须强调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只有依靠学生自己的积极的活动和奋力以求,才能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的成功,才能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⑷合作性原则。充分发挥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作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⑸客观性原则。实验研究要尊重客观事实,遵循教育教学科学规律。

四、“三段五步”教学模式构建

美国学者乔伊斯等人在《教学模式》一书中作的界定:“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长时间的学习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他环境中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只注重课堂教学过程,忽略了其他教学环节,我们研究的“三段五步”教学模式正是体现了这一特点。突出学生课前实践活动,课后反馈能力。教师的引导作用,包括师生课前、课上、课后的实践活动,它以自主创新为指导,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紧紧围绕课程改革的精神,设计适合小学各学科教学的结构模式。又根据系统理论,把教学视为一个整体,从这个意义上看,对深化教学领域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智能,有一定意义。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框架是“三段五步”式,体现在教师整个教学活动中,它的操作程序具有可变性,教师可以有选择并且有效地运用教学模式,改革既有的教学模式并创造出更适合自身教学的新模式,不同学科要具体设计适合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

经过一年的实践而建立的课堂教学模式分三段,一段指师生课前的双边活动,包括两部分,一是教师备课预设问题;二是学生预习问题。重点引导学生课前查找资料,引导学生按照“五读预习法”预习课文,即:一读课文,画出生字并组词,标出自然段;二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三读课文,解决书后题;四读课文,找资料,解决疑难;五读课文,质疑。教师准备预案、制作课件、查找资料。提出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以设问组织课堂教学,也不是站在问题面前去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要求教师把课前备课中的问题提出来,由教师在课前创设提出问题的实际环境。教学方法突出实效性、灵活性、创新性。

二段指课堂教学活动,按照五模式进行教学。分析问题的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的过程,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这个过程主要采用探究法、发现法、质疑法。

三段指课后,包括验证学习收获、知识拓展、教学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出课堂两方面,在解决问题中构建知识。教师和学生共同工作,以期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智力,完成所学知识意义的建构。

从图可知,在这个模式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活动,即教与学的相互积极影响,双边合作的协同活动,自始至终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教师的引导作用在于激活学生乐学情感,唤醒学生课前主动学习的意识,给学生创造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学习目标,焕发主体能动力量,主动投入、自觉操作、参与学习活动,在初步了解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实现“自我发展”。

学生的自主活动贯串在教学活动全过程,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发挥,还要以优化教与学的互动为主轴,着力优化课堂教学的活动结构才能真正得到落实。

这三个阶段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每个阶段都要认真贯彻本法的“四项基本理论”和“五项原则”,都要为全面高效地培养创新潜能服务。

五、模式界定

“模式”是某种标准形式或标准样式,它具有固定性和不变性。可是,我们教材的具体内容是各不相同的,我们面对的又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运用固定模式上课,就会造成“千人一面,千部一腔”的现象。因此,我们遵循叶圣陶的“教无定法,但要得法”,来探讨适合各类课型、学科的教学模式,遵循教学规律,适合学生创新智能的开发,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模式。

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意味着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但是,整齐划一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我们将“三段五步”模式划分为:

①激活兴趣、潜能开发、自主探究为主线的“五步”教学模式:情境――发现――协作――体验――创新

②学习新知、问题研讨、人文情怀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谈话――问题――协作――创新――提升

③挖掘教材、主导探究、反馈目标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情境――品读――引导――探究――延伸

④大胆探索、启迪思维、交互合作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激趣――体验――协作――共享――迁移

⑤材料交流、分工合作、主动创新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交流――展示――评价――完善――提升

⑥体现写法、学来得法、实践应用的教学模式:谈话――领悟――尝试――应用――实践

⑦略读课文、选读课文的教学模式:看导读――读课文――找问题――研问题――谈感受

⑧综合性学习应体现的教学模式:尝试――合作――探究――展示――收获

这些教学模式由五种互相联系的教学方法组成:①探索法;②发现法;③搜集并分析整理资料方法;④演绎法;⑤归纳法;⑥引导法。

多元智能的教学观强调,由于学生智力表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可能找到一种适合所有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智能特点、学习风格和发展方向,选择和创设多种多样的、适宜的教学技术,与学生的优势智能倾向和喜好的学习与发展偏向吻合起来的教学模式,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六、实验目标

任何教学模式都是指向一定的功能目标,或者说是为了完成特定的功能目标而设计创立的。如德国的范例教学模式,其功能目标在于使学生掌握从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中选出来的示范性材料,能举一反三,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合作教学的功能目标则是使学生具有民主精神独立人格和创造才能等。功能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人们对教学目标认识的发展,往往又作为一种反馈信息,帮助人们调整或重组结构程序使教学模式日臻完善。

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接受训练、死记硬背、接受学习”的现状,倡导乐于探究、主动创新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在主动投入,自主学习,积极探索中多元智能得到发展。

2.教师教学模式与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

3.实验教师要确定学科教学模式,在教学上要着力于促进学生智力获得相对完整的全面发展。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个性的发展,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有机地统合起来,教学就是要尽可能创设适应学生优势智力领域发展的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4.培养一批具有科研型、实验型的教师队伍。

5.搜集并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提高广大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强化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意识,形成一支具有专业水准的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和管理队伍。

6.创新点体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包括教学预案,教学流程,课后反思。学科教学模式的框架构建是本课题突破之处。即相同的教学内容,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学习风格和发展方向,教学应采用丰富多样的、适应性的、有广泛选择性的教学框架。

7.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智能,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形成和发展。

教育不是改造人,而是培养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才儿童,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种子,是苹果有苹果的色彩、滋味、营养价值,是葡萄有葡萄的滋味、色彩、营养价值。学生的全员发展、全面发展、富有个性的发展,是教育应该不断追求的目标。上帝给每个人一张入场卷,关健是每个人都要找到相应的位置。愿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践探索,照亮每个人多彩幸福的人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2.南京市夫子庙小学课题组:《小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3.徐崇文主编:《学习指导研究》,2003.1-3合刊

4.温恒福著:《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实施新课程的新理念与新技术》,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智能教学课堂范文第6篇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外语教学;智慧学习环境;课堂智能交互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22-0046-05

引言

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能够移动化、泛在化、碎片化,并且丰富了各种远程、在线、协作和终身学习,以及非正式学习的方式和内容。然而,课堂教学结构的根本变革才是促进学校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核心与关键[1],所以我们应致力于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互动式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教学模式,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较为突出,能有效提高外语课堂的教学质量,扩充教学信息量,增强师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课堂智能交互的设计,需要结合外语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特点与需求,实现课堂中常用移动智能终端的无缝联接,以及多媒体资源的多元交互使用等,进而为推进智慧教室和智慧学习环境的建设做出贡献。

互动式教学概述

互动式教学是伴随建构主义、互动理论和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2]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采用对话、研讨、交流等学习方式,形成互动学习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强调以学生为本,旨在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3]传统的教学模式较倾向于接受式学习,而互动式教学更有利于发现式学习。该教学模式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迅速发展并传播到世界各地,受到广泛认可和关注,在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引入国内研究。

1.互动式教学的主要基础理论――建构主义

普遍认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互动式教学的主要基础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发源于认知发展理论,融合了皮亚杰的“自我建构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理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意义建构”。[4]它强调个体与环境的互动在知识技能的获得与精练中的作用;强调整合课程,使学生能以不同的途径、方法学习一个主题;强调教师不以传统的集体传授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而是组织情境,使学习者通过操作或进行社会互动主动参与内容学习。[5]它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在实际教学时采用交流、讨论等协作学习方式,提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这些都是构成互动式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尤其是建构主义提出的“双主”教学模式,是互动式教学的核心原则,即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教师围绕学生的学习进行组织、指导和评价,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协作能力。

2.互动式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说,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特点非常符合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交际教学法,因此,它在外语界获得广泛共识和认可,并得到推广应用。目前,已经有许多关于英语的互动式教学研究与成果,涉及课型有听说、阅读、写作等,教育阶段包括小学、中学和大学,但大多数集中于高校。互动式教学模式既有利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全面性人才,又符合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要求,对改进大学英语教学,使其适应时展的要求有着现实与深远的意义。[6]互动式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已日趋成熟,拥有了一些成功的模型和案例,可供其他语种的第二语言教学参考。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一些关于对外汉语的互动式教学研究,有人认为,互动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关系体系,被引入到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必然趋势。[7]由此可见,互动式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光明。

多媒体及信息技术对外语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多媒体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英语课堂综合效益,而且全方位地打破了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同时也改变了教与学、师与生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这是今后外语教学发展的方向。[8]可以说,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的整合引发了传统教学要素的嬗变[9],多媒体及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Mishra、Koehler于2006年曾提出著名的TPA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框架[10],它指明和强调了技术知识对学科教学的影响。TPACK框架是教师在信息时代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代表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掌握的七种知识[11],信息技术正逐渐解构和重构外语教师的知识结构,技术知识已成为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TPACK结构为外语教师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提供了理论框架,可以说外语教师的TPACK结构是技术与外语教学融合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障。[12]

外语互动式教学中的课堂智能交互设计

1.课堂智能交互的大背景――智慧学习环境和智慧教室

继美国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后,智慧教育已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它具有全新的教学理念,必将影响到未来的课堂教学。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阶段,需要以智慧学习环境为技术支撑。[13]而关于智慧学习环境的界定,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还存在许多不同的表述。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教授认为,智慧学习环境包括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学习社群、教学社群、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六个构成要素,可以有机融合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通过记录过程、识别情境、感知环境、联接社群等,促进学习者轻松、投入和有效地学习,简称“TRACE3智慧学习环境功能模型”。[14]也有国外学者认为,“智慧学习环境是一个以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为基础、以学习者为中心且具有以下特征的环境:可以适应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学习能力;可以为学习者的终身学习提供支持;可以为学习者的发展提供支持”。[15]其中,交互、动机、参与度、自主学习、情感体验、创新能力是最常提到的关键词。[16]总体上都认为,智慧学习环境是新技术和新教学理念,是促成智慧教育的重要保障,它的建设将成为未来教育技术的研究热点。自2007年以来,智慧学习环境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研究主题,吸引了计算机科学、教育学、信息管理科学等学科的关注,其中智慧学习环境的结构和功能研究、适应性学习策略和算法研究、智慧学习环境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案例设计研究最受研究者关注。[17]

智慧教室是智慧学习环境的一个子范畴,为满足新时期课堂教学的现代化发展需求,提供了一个“智慧型”的教学空间。未来教室便是利用先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学校教室的学习环境,建立师生间双向互动的教育学习模式,它不但能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创新、探究精神等,更能让教师丰富教材内容,实现轻松教学。[18]智慧教室关注利用新兴技术创建教与学的环境,促进资源个性化呈现、教学交互多元化,实现学习者的学习和相关技能的提高。[19]智慧教室的“智慧性”涉及教学内容的优化呈现、学习资源的便利性获取、课堂教学的深度互动、情境感知与检测、教室布局与电气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可概括为内容呈现(Showing)、环境管理(Manageable)、资源获取(Accessible)、及时互动(Real-time Interactive)、情境感知(Testing)五个维度,称为“SMART”概念模型。[20]

2.课堂智能交互的设计思想

为了融入新兴信息技术,课堂智能交互的设计将移动智能终端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连接后,使用网络资源、电子教材或教学软件,以支持网络时代的新型课堂教学。

图1反映了这样一组关系:智慧学习环境是连接、涵盖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大背景;智慧教室主要应用于正式学习,也可以应用于少数非正式学习;课堂智能交互属于正式学习中智慧教室的一个功能集成模块,能实现智能终端之间多媒体资源的多元交互等功能。因此,课堂智能交互是智慧学习环境和智慧教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信息技术及多媒体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优化、改善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该设计受到智慧学习环境和智慧教室的发展大方向影响。

课堂智能交互设计是一个较为具体的功能实现模块,其重点是实现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资源的优化呈现与交互,包括硬件联接和软件使用两大部分。其“智慧性”主要体现在利用各种智能终端,通过网络实现无缝联接,提供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及交互工具,实现多元交互功能,记录学习过程,进行学习分析,将信息技术真正融合到学科课程当中。它结合具体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和学科教学内容,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设计,通过实践进一步优化、改善课堂教学环境,同时有助于促进探索智慧学习环境和智慧教室的建设。

以外语作为学科背景,教学通常是围绕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而开展,听和读被视为“输入”,说和写被视为“输出”。由于以往的外语教学较注重“输入”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学中相对缺乏互动,但随着对外语应用能力要求的提高,教师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输出”能力,推出了交际教学法,开始关注课堂中的互动环节。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外语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方式,可以利用丰富的电子文本、图形、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电影等形式,来丰富课堂互动。课堂智能交互便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外语教学课堂提供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创建更为逼真的语言学习情境,拓展互动的方式;基于智能设备的互动有效支持教学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赋予互动式教学模式更多的活力和发展空间。语言教学中所需的互动比其他学科更为多元化和多维度,互动对学习效果的促进也更为显著,所以课堂智能交互的设计在外语教学中显得更具有价值。互动式教学模式具体可分为主题探讨式、归纳问题式、精选案例式、多维思辨式等,互动的主体通常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个体与媒体之间,包括展示、提问、协作、交流等环节,技术的应用可贯穿全过程。外语互动式教学中的课堂智能交互设计,需通过硬件联接和软件使用两个方面来实现。

(1)硬件联接

硬件联接是指将师生拥有的智能终端借助网络,与教室的“教师操控系统”相联,为多媒体语言教学材料的展示、提问、回答、讨论、协作等具体互动,提供硬件设备支持。

如图2所示,这里的硬件联接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即教师操控系统、多元智能终端和网络连接。教师操控系统是教室的核心设备,由显示系统、双向语音系统和录播系统构成,根据教学规模和需求进行灵活配置。其中,显示系统可以是投影仪、电子白板、分屏显示器、触控一体机(互动大屏)或其他设备,而录播系统的功能更为全面,可涵盖显示和语音功能,且便于视频录编。多元智能终端主要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电脑,这些设备目前已非常普及,几乎所有大学生都拥有自己的智能终端。如果将这些设备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它就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教学效率。网络连接,包括互联网、物联网、无线网局域网、无线传感器网络等,接口以有线和无线结合,优势互补,可借助Wi-Fi,或RFID、Zigbee、WSN等技术,实现智能终端的多种接入方式。

(2)软件使用

实现硬件联接后,便打通了多媒体资源的交互使用渠道,但如何管理和使用好多媒体资源则需要依靠软件来完成。因此,需要为外语互动式教学设计合理、适用的教学软件或电子教材,用以存储和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并使其适用于多种操作系统,以便在教学中使用,实现传统课堂无法达到的一些功能。使用网络资源、电子教材或教学软件,实现多媒体资源的多元交互及学习记录、学习分析等功能,对有效提高外语课堂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如左表所示,外语电子教材和专门的教学软件具有共同的教学功能,如电子教学内容呈现、多媒体资源存储、灵活交互、学习记录和学习分析,但它们也有不同的特点。而教学内容系统组织和多媒体资源制作,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选择使用。目前,获得广泛认可和使用的外语类电子教材或教学软件还比较缺乏,这正是需要我们努力开发和填补的空间。

结语

智能教学课堂范文第7篇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英语教学 结合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8-0110-02

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内容的重点定为以教授和测试语言智能为主,而其他的多种智能则被忽视。课堂上,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用填鸭式的方式向学生教授英语语法、单词、句子。教学过程多从语言知识的训练出发,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扼杀了学生在自然真实情景中交流信息、思想、情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过于偏重教师的“指导作用”促使大多数英语课停留在背记和进行机械操练的层次上,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严重影响了英语教学效果。

学生个性千差万别,都有与生俱来的智能潜能,应培养他们发明创造、发现或创造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成为不断获取新知并全面发展的终身学习者[1]。笔者认为英语教学过程可借助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的丰富活动形式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其智能,跨越仅教授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局限,从多方面深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一、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2]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一书中提出“智能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这一理论被称为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多元智能理论包含以下几种智能。而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拥有这几种智能。

1.言语――语言智能,指个体对语言的运用和理解的能力。

2.逻辑――数理智能,指个体的运算、推理、逻辑思维的能力。

3.视觉――空间智能,指个体对空间关系的感受、记忆、辨别的能力。

4.身体――运动智能,指个体能运用自己身体的能力。表现为可以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做出较好的身体反应,善于用身体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等。

5.音乐――节奏智能,指个体对音乐的感受、记忆、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6.人际交往智能,指个体与人交往、交流、沟通等方面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觉察,能够体验他人的情绪,根据别人的意图、情感等做出适当的反应等。

7.自我认识智能,是指个体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己,在正确的意识指导下对自己的行为、情绪、动机等做出控制。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元智能理论为广大英语教师提供了了解人类认识能力的最佳途径,使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为他们提供行之有效的帮助。从学习者角度来讲,他们可以采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更为轻松有效地学习。

(一)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学生分析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智能发展水平不同,而同一年龄段的不同学生的各种智能发展水平也不同。每个人各有所长有所短,并不存在所谓的“好学生”“差学生”。 所以作为老师应该了解自己学生的智能结构和智能类型,学生的整体特性及学生间存在的个别差异。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学习风格的问卷调查来了解学生的认知风格、智能发展等,也可以通过学生的一些特长爱好等个人信息来推测判断学生的智能倾向。不过对学生智能发展的了解更需要老师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对学生的仔细观察、分析。

在了解学生的智能发展状况后,老师需要据其来采取与学生的智能结构相适合的教学方法,尊重其认知风格,帮助学生逐渐地了解并发挥自己的内在潜能,使其增强信心,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并且老师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和发挥学生的优势智能,减少弱势智能的影响,尽量的将课堂教学内容转换成与优势智能相匹配,适合学生接受的形式。课堂形式也应该多元化来适应学生智能发展的不同。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具体应用

1.语言智能

在英语教学中,语言智能的应用主要是在英语听、说、读、写方面。而在传统教学中,老师一般只是极为注重其中的读,不怎么重视写,听与说则完全忽视了。这样只会培养出“哑巴英语”。老师应该通过各种方法创建合适的情景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让学生听各种类型的英语材料,例如英语演讲、英语歌、英语电影等,而不仅仅是只局限于听课本内容。听过后,老师还需要教授学生听不同英语材料应该用的不同方法,以及如何抓住重点,如何做好简单的英语笔记。这对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对于“说”,则需要更多的训练。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回答问题、演讲、讨论、辩论、讲故事等方法训练学生“说”的能力。老师还应鼓励学生在课下多多训练“说”。多“说”才能提高“说”的能力。至于“读”方面,学生应该阅读不同类型书籍,提高各种报刊书籍的阅读能力。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速读与精读的不同方法。提高“写”的能力的最好方法是写日记。老师在课堂上可以教授学生一些写作技巧。听、说、读、写应该在英语教学中都占一定的比例,不应该厚此薄彼。

2.逻辑数理智能

英语教学不应局限于对语言信息的接受上, 还应该体现在对这些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逻辑或数学的加工, 这一点在听力理解、完形填空、阅读题中的逻辑推理题表现得尤其明显。在听力理解中我们不一定能把听力材料完完全全从头到尾都听懂。许多时候,我们只能听懂一部分,没听到的地方就需要我们根据听懂的内容来进行合理逻辑推测。而完形填空则很大一部分上是依赖于上下文的数理逻辑推理来做题的。老师在课堂上可以教学生一些基本的完形填空逻辑推理方法。而对于阅读材料,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归纳阅读内容的中心,分析作者写作意图和感彩,理解内容中人物的关系,根据篇章中的已知信息推断情节的发展。学生的逻辑数理智能可以帮助他们更严密、精确、系统地建构个体英语语言体系。

3.空间智能

空间智能能使人感知外在和内在的图象,能够重视,转变或修饰心理图象。空间智能对英语教学有很大的帮助。空间智能能使英语教学中不容易引起学生注意的英语字符,转换成易记忆易刺激学生的电影、电视、投影片、多媒体、图表等形象化的工具。这些象形化的工具能更便于学生记忆,便于学生理解分析英语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尽量把教学内容简单化、视觉化。例如,在教授记叙文的英语课文时,可以演示、指导学生将课文内容、过程用简单的图画画出来。而在处理议论文、说明文的英语课文时,可以用矩形图、层次结构图或流程图来呈现文章的结构或主题。这样就会讲解脉络清晰,简洁明了,一目了然,便于学生分析记忆。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更便于老师讲课,学生学习。

4.运动智能

Turtledove[3]认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只有10 %的知识是从读中学到的,20 %的知识是从听中学到的,30 %的知识是通过看学到的;70 %的知识是从读看和说的协同中学到的,而90 %的知识是通过一边肢体动作一边说学到的。通过身体运动,切实体会教学内容,形象而生动,在这一过程中,多种感官并用,更便于学生记忆理解。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将讲课内容尽量戏剧化、游戏化,通过角色扮演、动手操作、各类游戏等,来让学生切身参与其中。学生不仅可以头脑记忆所学内容,还可以身体肌肉记忆。其中的角色扮演是一项重要的课堂活动,不仅考察学生们的语言技能,也是对其表演,身体操控能力的一次检阅。同学们上台的次数越多,其表情,动作与仪态就越自然,越和谐。并且体态语使思维紧扣内容,减少了母语干扰。

5.音乐智能

美妙的音乐能放松紧张情绪、振奋精神、集中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把课堂教学内容与音乐有机的结合起来,例如,可以通过听英语歌来训练学生的听力。让学生听了歌之后来填充歌词中老师事先已经去掉的一些单词。或者是在学习一些优美的散文诗歌时,可以找一些相匹配的音乐曲调,课堂上教导学生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下,阅读朗诵这些诗歌散文,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体会语言之美。音乐不仅可以避免课堂的单调乏味,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消除疲劳,提高学习效率。

6.人际交往智能

在生活中,人际交往是很重要的,而在学习过程中,人际交往也是必不可少的。学习中的人际交往包括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人际交往尤为重要。如若在教学过程中缺少了人际交往,则很有可能变成哑巴英语。老师可以通过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来开展人际交往。课堂上,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来学习。小组可以在一起讨论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通过争辩说服其他成员最终达成一致结果,最后再派代表向老师汇报答案。也可以再一起互评成员之间的写作训练,了解不同观点,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小组成员也可以在一起共同学习,相互解答学习过程中的疑难,相互帮助,共同进步。通过与他人进行教学内容或思想的交流,不仅使英语学习达到了目的,也增进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感情交流,使英语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成为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

7.自我认识智能

一个人只有对自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才能在学习中扬长补短,提高自我成绩。自我认识智能高的学生能够较好地意识和评价自己的个性、情绪、动机等,并且能有意识地运用这些信息来调适自己的生活。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对于学生好的地方,要称赞,不好的批评,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并不断反省完善自我。教师可以通过要求学生写日记、写读后感, 或看完一些英语文章后产生的遐想和感受,。还可以督促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制订学习计划,不断地了解自我,超越自我,在英语学习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多元智能理论下的教学评价

传统的智能观认为智能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能力为核心的,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但是多元智能理论对其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加德纳认为传统的智能检测有其严重的片面性与局限性, 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过分强调死记硬背, 缺乏对学生听说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客观考核。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能组合是不同的, 因此主张用全面、发展的眼光, 以多种不同的评价方法在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境下, 对学习者进行评价。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和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不同的课程、教材和教法, 帮助学生扬长补短, 同时加强对学习者多元化的过程性、形成性评价[4]。

三、结语

多元智能理论顺应了当前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它所提倡的开发学生的多种智能,与我国当今英语教育改革提出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也是非常吻合的,并且该理论经历多年的实践与研究已进入到课堂的层面,对教师来讲是可操作的。并且多元智能理论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尊重学习者的个性差异,相信人人都能成功等先进的教育思想无疑能够解决我国外语教学所面临的这些实际问题,改善外语教学的现状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理论依据。依照多元智能理论开展多元因材施教的教学,并建立相应的教学评价体制,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年龄特征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优势智能, 挖掘其潜在的智能,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志颖,闫寒冰.多元智能理论与英语教学整合初探[J].外语电化教学,2002,(5):48-61.

[2]霍华德•加德纳,兰金仁(译).智能的结构[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

[3]Turtledove,Cyndi.Crossing the Bridge with Theater Game[J]. FORUM,1993,(4):38-39.

智能教学课堂范文第8篇

关键词: 高中生物 身体―动觉智能 教学策略

21世纪是多元化的信息时代,我们要培养多元化的人才。尊重并发挥每个人不同的智能,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到学科课程教学中去,将会促进我们的教育迈向现代化、多元化,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多元化人才。如何关注学生的需要和发展,怎样才能让生物的课堂教学变得更为有效?学生智能的多元化,要求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智能。传统的观点错误地把智能的发展剥离开,比如认为发展言语―语言智能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发展数理―逻辑智能则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等。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必须关注学生各个智能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强项和弱项智能。

一、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于1979年起参与哈佛大学教育研究学院“零点方案(Harvard Project Zero)”的研究计划。霍华德・加德纳博士1983年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在书中加德纳教授提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的,每一个人都拥有包含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知―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这八种智能。上述这些智能属于三个更为广泛的范畴之中。在这八种智能中有四种,如视觉―空间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可以被视为与“物体相关”的智能范畴,这些能力是由个体在环境中形成的;另一类智能属于与“物体无关”的智能,包括言语―语言智能和音乐―旋律智能,这两种智能不依赖于物理世界而形成,而是有赖于语言和音乐系统;第三类范畴包括“与人相关”的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知―内省智能属于这个范畴。这八种智能具有差异性、整体性、综合性、顺序性、情境性和实践性这六个特性。

该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欧美国家和亚洲许多国家的幼儿教育,并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素质教育,且进行了行之有效的课程改革。多元智能理论的许多观点都和新课程的理念十分贴近,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许多新的启示,促进了一些新的教育观念的形成,这主要体现在树立新的学生观、教师观、课程观、教学观和评价观。

二、身体―动觉智能及其教学策略

身体―动觉智能主要是指运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这种智能的关键点是灵活地控制身体、操纵物体。这种智能在运动员、发明家、舞蹈家、外科医生等身上表现突出。

有的教师认为身体―动觉智能的发展是体育教学中必须关注的,和高中生物的教学并没有多少的联系。其实只要我们看看生物课程标准,就可以发现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课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部分要求培养学生“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能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能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显然依赖于身体―动觉智能的发展。此外,在“能力”目标部分要求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实验的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这也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身体―动觉智能。

在实际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教学策略来发展学生的身体―动觉智能:

1. 有效地控制身体

这种能力就是用身体姿势来表达某种意思,使身体随意愿而动,如:随音乐节奏舞动身体,模仿别人的身体动作、表情等。要求学生把身体作为表达媒介,用肢体语言对指令作出反应。

教学策略1:角色扮演、戏剧表演(特别是哑剧)、舞蹈。

例如:(1)讲述免疫调节时,请几个学生分别扮演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来表演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2)编一个哑剧来体现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中各细胞器的协调配合。

教学策略2:用身体动作如身体语言、打手势、面部表情、姿势等表达某种想法、情感、概念、过程等。

例如:用肢体语言回答、身体游戏、猜谜。

2. 熟练地操作物体

这是一种通过手或身体其他部位熟练操作物体的能力,可以是很精细的手头活动,如: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洋葱表皮的获得等,当然也可以是具体的实验操作等。

教学策略1:自己动手制作实物模型。

例如:(1)DNA的结构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时就可以让学生制作DNA分子的立体模型。用五边形纸片代表脱氧核糖,用圆形纸片代表磷酸,用四种长方形纸片代表四种不同的碱基,用钉书钉代表碱基之间的氢键,用两段细铅丝来进行连接。学生通过制作过程,能够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的理解。

(2)学习完了细胞的结构后,要求学生自己制作细胞的立体模型。有的学生用橡皮泥来制作细胞内的各个结构,有的学生利用塑料泡沫来制作,还有的学生利用一些废旧塑料制品来制作。通过这一制作过程,学生不但理解了细胞内部的结构,还提高了身体―动觉智能。

教学策略2:实验教学。

生物教学发展学生的身体―动觉智能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是要让学生自己操作,而不是以往的教师拿着书讲的“做”实验。因而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实验,可以将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也可以加上一些探究性的实验。

例如:在学习渗透作用时,可将书本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实验,获得感性认识。

其实在我们的生物课堂中,还有多种教学策略可以来提升学生的身体―动觉智能,只要我们平时留心积累。当然,只靠课堂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在课外的实践活动中寻找。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2]霍力岩,沙莉等译.多元智力教与学的策略.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3]Carolyn Chapman著.郅庭瑾主译.在课堂上开发多元智能.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梅汝莉主编.多元智能与教学策略.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智能教学课堂范文第9篇

“共振”艺术

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之间,需要教师具有高超的技艺,使老师输出的信息与学生接受信息的频率相协调,从而达到共振目的,取得最好教学状态。因为学生感知信息的心理过程具有外显性,可通过他们的语言、姿态、表情、眼神、手势等表露出来。学生的反馈信号实质上是学生知、情、意的外显,教师要善于运用心理相容原理,着眼于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差距,使学生敢表真情,敢吐真言,获得真实反馈的情境。同时我们还应当注意,语言和听觉是关系教与学能否“共振”的最大影响因素。因此,教师的输出信息务必准确、清晰,就像一个高明的指挥家,时刻调动着学生的思维,做到缓急有致,刚柔相济,使学生如坐春风,浮想联翩,低首心折,产生智慧的火花。

“节奏”艺术

课堂教学中有两种极端,教学的速度过快和过慢,这就涉及教学节奏的调整技艺。最理想的效果就是“快节奏加慢镜头”。“快节奏”就是养成学生快看、快记、快写、快做、快思的习惯。课前的充分准备、课中的严格要求、课后的作业限时等都是施行快节奏的基本要素。“慢镜头”就是在教学关键处充分展现知识的发生过程,基本形式有延时、重复、追问、暂停,让学生画草图看看、列式子算算、举例子试试等。

“温度”艺术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一种给人以实感的教学情境,就像生活在最适宜的气温下心旷神怡,情绪高涨。要保持课堂教学最佳状态下的“温度”,就应学会自觉地“调温”,一是将教学热点进行冷处理,二是将教学冷点进行热处理,实际教学中更多的还是第二种情形。因此,要及时在情感冷漠处、教学冷场处、思维冷却处、兴趣冷淡处、答问冷寂处、思路冷僻处、质疑冷门处加温或聚热,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调节方式,让学生始终沉浸在情感和思维畅通交流的氛围之中。

“鲜味”艺术

一堂真正的好课,应当是让学生品味的过程,不断感受各种“鲜味”,使学生在现实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快乐成长。小学生最厌烦枯燥乏味的课,教师要掌握和应用小学生心理学,在保证教学科学性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地追求趣味性、生动性、形象性和实效性。

诱趣机智。课堂教学中诱趣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领悟和掌握知识,防止思维桎梏,激起思维涟漪。因此,应当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诱趣,防止哗众取宠。

应激机智。教师在课堂上善于随机应变,灵活地运用发散、换元、转向、择优手段,及时巧妙地处置突发事件,或化险为夷,引爆出始料不及的教学效果。应激机智更多功能还是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具体问题上,特别是巧妙的点拨和暗示。有效的点拨,不仅使学生将已知接通未知,而且给学生开启一个崭新的视角,获得各方面的探索思路。暗示是教学中极精湛的点拨艺术,它是用间接、含蓄、隐蔽的方式方法对学生心理、思维、行为产生的刺激影响,教学中可利用暗示来激活学生心理活动,调整心理过程,开拓心理内容。

激励机智。学生都有上进心和荣誉心,教师应当正确地运用好这些心理特征激励学生奋发向上。许多后进生其实不一定需要多少知识补缺,而是特别需要更多的精神鼓励。

智能教学课堂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多元智能理论能力教学

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创立的多元智能理论是当代新型智能理论的杰出代表,是教育“以人为本”的重要理论依据,这一理论受到我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1]。多元智能类型包括:语言文学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旋律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及自然观察智能[2]。

众所周知,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过分强调语法和句型操练,过分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把多元智能理论与英语课堂教学相整合,进行跨学科教学设计,各学科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在开发语言文学智能的同时,充分开发其他方面的智能,提高学习效率,实现素质教育。

在以多元智能为基础的课堂设计中,没有固定的模式,在一节短短45分钟的课堂中把8种智能全部整合进去显然不可能,所以在教学每篇新课中,应找准教材的切入点,通过3~4种智能的切入,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各项智能得到发展。

1应用多媒体录像、音乐辅助教学开发学生的音乐旋律智能

音乐旋律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是指人能够敏锐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音色等能力[2]。案例:职业英语第一册Unit 9 Holidays. 本单元主要学习谈论中西方节日,包括节日日期和庆祝方式。教学片段设计:利用多媒体录像让学生观看西方国家过圣诞节和万圣节的小片段,伴随优美的节日祝福歌,观看热闹、温馨的节日场面,使学生身心放松、思维活跃,通过视听感受,调动学生的音乐旋律智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听力和真实环境中应用语言的能力,通过这种集图片、声音、动画为一体的多媒体录像教学,使枯燥的书本知识变得生动、鲜活。进而展示更多西方国家的节日名称:Halloween(万圣节)、St Valentine’s Day(情人节)、Thanksgiving Day(感恩节)等。

2通过制作图片、简笔画手段辅助英语教学,开发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

视觉空间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是指准确感知视觉空间及周围一切事物,并且能把所感受到的形象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2]。案例:职业英语系列――基础英语第一册Unit6 Around the House. 本单元主要涉及房子的结构、房间的名称、屋内的常用设备、家具等名称及它们的方位。教学片段设计:利用展示事先准备好的彩色图片讲授生词,如:sofa(沙发)、armchair(扶手椅子)、lamp(台灯)、closet(壁橱)、kitchen(厨房)、oven(烤箱)、tap(水龙头)、bathroom(浴室)、dishwasher(洗碗机)等。利用在黑板上画一些表示方位的立体简笔画讲授方位介词的用法,如:in、on、between、in front of、behind、under等。这样,通过视觉观察,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形象、直观,调动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易于接受。

3应用复述课文、编故事、看图说话等开发学生语言文学智能,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及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语言文学智能(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指听、说、读和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2]。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丰富的想象力,他们用一张同样的画编出不同的故事,很有创意。案例:职业第三册 Unit11 Our world―the Environment. 本单元内容涉及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教学片段设计:本单元有一幅典型的图片,画面上有一艘小船在受污染的海面上,海边堆满死鱼与垃圾,船上的人正在捞起海面上的死鱼,海水很脏。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图片,根据图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编一个英语故事,结果学生们编了很多有趣又有深意的故事。如:“Save the poor fish”(救救这些可怜的小鱼)、protecting the sea(保护大海)、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保护环境)等。其中有一位学生这样描述:小鱼原本每天都在蓝蓝的大海里自由自在遨游,可现在却一堆堆地死去,原来它们因大气污染已无路可走,最后他评论道:就连鱼儿这种有着无限生存空间的生物都已无处安身,那么我们人类将要面临怎样的未来呢?所以我们必须重视保护环境、保护地球。这一环节不但开发了学生的文学语言智能、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而且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空间,同时加强了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4开展合作学习,塑造人际交往智能

人际交往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适宜的反应能力[2]。合作学习能营造轻松自如的学习气氛,降低学生的焦虑感。案例:职业英语第一册Unit 12 Famous People,本单元主要涉及名人及其职业、国籍。教学片段设计:在作业布置这一环节,要求每四人一组回去查阅中外名人及其国籍,成名原因等。如:Lu Xun was Chinese, he was famous for his satirical novels. I admire him most. William Shakespear was British. He was famous for his humorous novels等,然后各组内相互介绍传阅,最后在课堂上每组选出一位代表来汇报他们查阅的成果。学生们表达流利、内容丰富。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而且加强了阅读锻炼。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气氛相当活跃,达到了资源共享的效果。

5创设情景,表演教学内容开发身体运动智能

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指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2]。案例:职业英语第一册Unit 8 Shopping,本单元主要学习与购物有关的口语。教学片段设计:在操练重点句型时,给学生设计了一个真实的购物场景,应用丰富的道具,此刻的课堂成了一个小商场,学生们积极参与表演,有的扮演Customer(顾客),有的扮演Salesman(售货员),他们应用流利的购物用语,配上相应的肢体语言,整个对话过程生动、真实,真正体现了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如:

A:Good morning, can I help you?

B:Yes. I want to buy a dress for my daughter’s birthday.

A:What color would you like?

B:Purple. It’s her favorite color.

A:How about this one? It’s the latest fashion.

B:Ah. It looks nice. How much is it?

A:It’s $100.

B:That’s too expensive, I’m afraid.

A:How about this green one? It’s only $45.

B:Do you have it in a medium size?

A:Yes, Here it is.

B:That’s fine. I’ll take it.

这一教学环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使教学目标在轻松真实的情景中顺利完成,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有效教学自然实现。

6通过指导阅读训练,促进逻辑数理智能

逻辑数理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指有效地计算、测量、推理、归纳、分类,并进行复杂数学运算的能力[2]。在阅读中采用不同的提问策略,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预测和改变逻辑结果等,能够增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使逻辑数理智能在思考和学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案例:职业英语第一册Unit 9Getting Around。教学片段设计:本单元最后一篇课文“Traveling Around By bike”,要求学生带着以下几个问题阅读:

① Where is Jeff from?

② How does Jeff tour around China?

③ What does he take with him?

④ What happened to Jeff on on his trip?

⑤ Who helps Jeff to find his way?

⑥ Does Jeff reach the Great Wall?

这一环节便于学生在阅读时边读边思考,猜测不熟悉的语言现象,理清句子结构,整合文本意思,根据语篇中已知的信息推理故事情节的发展。

7开展自我评价,促进自我认识智能

自我认识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指认识、洞察和反省的能力。表现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2]。教学设计:在每节上完课后,每位学生填写一张自我评价表,要求做到真实、客观,内容包括:课堂情况(①注意力 ②活动参与的主动性 ③与同伴的合作),作业情况(①是否独立完成 ②完成情况③遇到困难怎样解决),课堂内容掌握情况(单词、语音、语法、词法、句法等),自我反思等。通过评价表,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给予帮助、激励、表扬。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学习上存在不足,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促进学生自省能力的培养。

8运用户外活动开发学生自然观察智能

自然观察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是指善于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的能力[2]。案例:职业英语第一册 Unit10 Talking about the weather,本单元主要谈论四季天气及不同季节自然界的特点。教学片段设计:组织学生户外活动,深入大自然,到花园、河边、山坡、田野、树林等,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做好观察笔记。之后,用英语写一篇关于四季的观察日记。这样,取材真实,内容丰富,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充分利用并开发了学生的自然观察能力。

总之,以上是本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的一些初探,由于学科特点的缘故,英语教学中主要发展的毕竟还是学生的语言智能,我们应该注意到学生其他方面智能的训练和发展,各科之间优势互补,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梅汝莉. 多元智能与教学策略[M]. 北京: 开明出版社, 2003.

上一篇:国际金融贸易范文 下一篇:古代文学课件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