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范文

时间:2023-03-14 12:41:25

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范文第1篇

近期在高中教师的自主研修过程中,我认真学习了《琵琶行》和《故乡的榕树》两个课例,这两堂课的内容虽属不同的文体,但都是极具魅力的好课,具备了智慧课堂的智慧要素。

一、智慧课堂要有智慧的教学语言

《故乡的榕树》的教学语言,流畅清晰、富有诗意,与文本娓娓道来、情韵悠长的语言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并且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很明确的指导性,例如让学生去概括文章的内容,她提出两个要求“全面、精炼”,让学生去概括“和榕树有关的人和事”,教师示范了“人物+状语+动词短语”的句式结构,教学语言的操作性强,学生很容易入门,也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听《琵琶行》,首先被吸引的,也是授课教师具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如果说《故乡的榕树》的教学语言具有富有诗意、操作性强的特点,那么《琵琶行》的教学语言则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智慧。首先,授课教师将叙事长诗《琵琶行》的特点概括为“有故事”,并用“有事故的人”“有故事的音乐”等小标题,引导学生细读、深读文本,理出其中的故事,体会其中的情感。这“有故事”三个字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我们知道学生是最喜欢听故事的,于是整个课堂就在学生饱含兴趣时展开;其次,教学语言特别有感染力,一位专家在评课时提到,“《琵琶行》的教学对教师的语言感染力的要求很高,教师如不能用富含暗示性的语言引导学生的联想,学生就无法体会到文章内在的魅力”。而授课教师充满感染力和同情心的引导和讲解语言,深情并茂地使学生处在悲剧美的欣赏氛围中。

二、智慧课堂要有智慧的教学设计

回味《故乡的榕树》的教学设计思路,体会课堂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处理,品位“过程与方法”,整个教学活动针对文本内容、结构、语言、意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展开,而又紧紧围绕“品味语言”这个核心,运用“读、说、体会、表达、模仿创新”等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有声有色地绘景,诗意地抒情,解决了学生“眼前有景道不出,心中有情不会抒”的表达困境。

《琵琶行》的课堂鲜明地体现了“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首先,以学生的学情作为教学的起点和基点,课堂在学生自读文本,表达对诗歌语言、思想情感看法的基础上展开,体现了 “学生在我心中”的课堂教学理念;其次,授课教师的以“孺子解吟长恨曲,胡人能唱琵琶篇”的铺垫为发端,继而提出提携课堂的总问题“《琵琶行》为何如此著名,它的巨大艺术魅力来源于哪里?”来作为串联课堂的线索,再以具体的设问和追问,直扣文本,从“悲剧美、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四个维度,引导学生们完成了对文本的阅读和鉴赏。

在文本的鉴赏环节,教师试图抓住作品内外的故事,营造“有故事”的语文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辛酸故事中感受故事,感受音乐,感受作品之美。正如一首诗歌有“诗眼”一样,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也有点睛之笔――抓住一句“同时天涯沦落人”,带领学生研读文本,深切体会诗人和琵琶女“同是”沦落人的“沦落情”,品味“沦落音”的语言魅力。教师设计的“诗人和歌女为何‘同是沦落人’?”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也直指课堂的教学目标之一――“感受悲剧美,感受人物命运的悲剧情感”。

三、智慧课堂要有“用教材教”的智慧

《故乡的榕树》的授课教师设计了一个写作练习环节,在语言创造力上引导学生走上“模仿创新”之路。在课堂上教师说了一句话:“我相信给同学们一个支点,大家一定可以成为'我手写我心'的诗人”,其实这位教师就是这样的一位诗人,她借助《故乡的榕树》的语言的诗意和魅力,让学生将后几段的散文语言,改写成诗意的韵文,这是一种“借文助人”的智慧。

如何利用好“文本资源”是每一个教师都面临的问题,对“文本资源”的处理和利用集中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反思自己的课堂,多数是“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观摩课了这两堂课例,我将铭记专家的指点:“教材、文本、教者、编者、教师、学生都是文本资源”,教师的备课要深入挖掘这些资源,但又“不能脱离文本规定的制约”;还要认真落实几位高校专家提出的“全面、充分地占有资料”“建设材料而非网上拉材料”和“正确解读文本”,加强读懂、读透文本的基本功训练,并根据具体文体的特点来把握文本教学的重点,并注意教出文体的特点。

智慧课堂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教学资源 智慧

智慧在思维的碰撞中闪现火花,并外显于人们的对话之中。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种遗憾中寻求进步,寻求发展。俯下身去,走进学生的心田,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不断地探索科学教学发展之路。

一、巧提妙引,点燃课堂智慧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撞击智慧的重要双边教学形式。课堂提问能促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对当前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和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更能大大开拓学生的思路,为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提供广阔的天地。新课程要求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教师更应精心设疑,努力优化课堂提问,巧提妙引,有效地发挥课堂提问所特有的作用,激发学生闪现智慧的火花。

如在上七年级《太阳》一课时,我在引题时用了2009年暑假百年一遇的日食奇观。很多学生亲眼目睹了这一奇观,对这个很感兴趣,一提到这个话题,马上热情高涨,七嘴八舌描述当天发生的情景。接着我随之话锋一转,问道:出现日食是那么奇妙和壮观,就让我们永远停留在那一刻好不好?学生有的说好,但很多学生马上说不好,因为地球上的生命是离不开太阳的光和热的。这样,话题就自然转到了了解太阳的结构上,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由于激发了学生的灵感和兴趣,学生发言积极,说出一些我没有预料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课堂始终充满了智慧的气息。

如在介绍八年级《大气的压强》一课时,我在引入的时候先演示:把一张硬纸片覆盖在灌满水的玻璃杯上,而后倒置。学生惊奇地发现,纸片没有往下落,杯内的水也没有向下流。这是怎么回事呢?是谁把杯中的水与纸片托起的呢?与生活经验相背的现象让学生在脑海中产生了一个极大的问号,顿时就把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了出来。此时,我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在介绍大气压强的概念之后进一步提问:你能否设计其它的实验也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

事实证明,如果问题的情境建立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上,必能使他们以愉快的心情探索问题的答案,激发思维的灵活性。在这种活跃的情境氛围中设置问题,能使学生由惊奇立即转入积极思维的状态,展开想象的翅膀,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直至问题最终解决。

二、关注差异,创设和谐的智慧

学生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否定差异就否定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承认学生个体差异,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并以此来组织课堂,把教师、教学环境、教材等与学生差异融为一体,创设和谐的课堂环境,把握课堂细节,点燃每位学生的智慧。

1.认识差异,精心设计。

生命的美丽在于它的独特性。“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生命个体间的各个方面都充满着差异,每个独立的生命都有他的美丽,课堂智慧源于学生独特的思维,新颖的见解。科学课堂就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展现每个学生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

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在智能上是有差异的,有些人在语言上特别突出,有些人在数理上特别突出。这说明学生在起点趋向上是有差异的。新课程倡导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要备学生。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就要充分预想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在教学方案设计中,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水平,充分预想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寻找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使层次不同的学生思维在这里交融互补,相得益彰,学生的思维得到演练,得到启示,得到拓展。

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不仅要承认学生的差异,适应学生的差异,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差异,合理运用差异,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科学课堂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2.尊重学生,利用差异。

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艾伯尔・梅拉别思通过实验指出,信息的反应=7%的文字+38%的声音+55%的面部表情。教师不能固守“师道尊严”,应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不断培养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善于利用学生个性差异,使学生的差异成为课堂教学的宝贵资源,要以自己的言语、表情来感染学生。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和探索的机会,让他们在课堂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和辩论时,让学生据理力争,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实现启迪思路,发展思维。通过亲切的眼神、热情的赞语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情感。微笑,给予学生鼓励的眼神,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从讲台走下来与学生的交流,课后与学生的沟通,等等,都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可以帮助我们走进学生的心灵。

如在牛顿第一定律作用教学时,我边走边问:“如果没有外力,我将如何运动?”一调皮学生高喊道:“将穿墙而去!”顿时全班哈哈大笑,乱成一团,我说:“对!想法很好!那如何去呢?”这时全班静了下来,齐声说:“匀速直线运动。”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多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但不会影响课堂纪律,反而更能激发学生思维。对有进步的学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语,尤其要注意多为后进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形成“我也能学好”的良好心理状态,“亲其师而信其道”,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价值,让学生去感受成功的喜悦。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激趣、激情正是主导与主体的衔接点、触发点,能激活学生思维,激起学生情感共鸣,真正赋予学生科学学习的主动权,使每一个学生都放下顾虑,和教师合作,和同学合作,不断表达自己的思想,不断碰撞智慧火花,进一步促进智慧生成。

3.加强合作,共同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课堂合作学习有助于弥补教师难以面向众多有差异的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并在课堂中闪现出智慧。

学生的科学学习是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而且要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出现问题后,不要急于组织或要求学生讨论,应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组织讨论。教师要注意根据学习小组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成长的目的。鼓励学生表达独立的观点,要让学生拥有充足富裕的发言、补充、更正和辩论的时间和空间,让各种不同程度学生都能尽情地阐明自己的观点,以互相促进、互相启迪、互相借鉴,能够整合不同的观点,使自己的智慧得以发挥。

教学过程是课堂内容不断构建与提升的过程。合作交流,利用差异,要创设环境,让学生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正确对待学生差异,学生才能自由地进行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不妨以宽容的心态,给予更多的赞许,使之在科学有序的交流中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三、重视意外,激发智慧

著名法国政治家布鲁姆认为:“没有预料不到的结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们普遍追求一种顺畅的教学流程。教师虽然对教学作了充分的预设,但真正的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课前教师都精心地备课,作好充分的预设,尽量使整个课堂中不出现“绊脚石”。殊不知,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问题。关注课堂生成的教师更能切切实实地着眼于学生是否有所思,将教学“意外”当作教学的资源,以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如我在进行“二氧化碳使在同一烧杯中的两支蜡烛火焰先后熄灭的实验”时,由于操作失误,出现“反常”现象:高的先灭,低的后灭。针对这种情况,我灵机一动,进行了如下的“临时”处理:同学们,为什么会出现高的先灭,低的后灭的现象呢?若出现两支蜡烛都不灭,或同时熄灭,或只低的灭,或只高的灭,又是为什么呢?你们能找到操作失误的原因吗?要保证看到“低的先灭,高的后灭”这个现象,我们又应该如何操作呢?我们能否都得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一般情况下,它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实验结论呢?一连串的发问,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探究意识。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找出了这个实验可能失败的种种原因,一一解释了这些反常现象,并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更为惊讶的是,学生创造性地总结出了保证这个实验成功的三个必要条件:集气瓶中应充满二氧化碳,并且集气瓶的体积要大于盛放燃烧蜡烛的烧杯的体积;倾倒前用纸板将蜡烛隔开;倾倒的速度要尽量缓慢。

在教学中,教师可应用错例,只有对错例进行理性反思,辨别异同,探寻“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杜绝旧病复发。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找错、议错、辨错这一过程,生成的知识、技能就更牢固。由于这种学习是学生自发产生的,因此经常会出现激情四射的场面,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机智地对待和处理课堂上出现的“失误”,有时也要有意制造一些“失误”来创设问题情境,让教学资源在“教学失误”中生成,让“教学失误”成为学生进行知识意义建构的铺路石。教师应及时、合理地采用评价手段,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

总之,智慧的课堂是精彩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师生都感觉到生命活力的涌动,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朱清时主编.科学(7―9年级1―6册).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2]郑青岳主编.科学课程100个教学案例.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4,第1版.

[3]张培贤.在课堂上露一手.生物教学与实验.浙江师范大学,2008,(3).

[4]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3,第1版.

[5]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吴增生.为动态生成而合理预设.中国科学教育,2007,(5).

智慧课堂范文第3篇

关键词:美术鉴赏;品味;智慧

一、高中美术鉴赏课堂的现状

就我亲身经历来讲,高中二年级,正是学生学习紧张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心智已经比较成熟,而且个性极强。面对高考的压力,学生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高考科目上,对于被视为副科的美术,学生只听不讲,参与性不高,甚至在美术课堂上做其他学科的作业。学生认为,美术课就是听听老师讲,所以在课堂上只愿竖起脖子像长颈鹿般盯着老师听老师讲,但当老师抛出问题时,各个像缩头乌龟般把头缩回去,低下头连看都不敢看老师一眼,生怕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顿时教师里一片死寂。所以美术课堂上很容易出现整堂课都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缺乏思考、参与的状况。

二、如何解决高中美术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度不高这一问题

如何才能使美术课堂充满激情,绽放出生命的光彩,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我认为,美术鉴赏课中要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1.智慧之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体会

星期三的下午,我像往常般来到高二(5)班,准备上美术鉴赏课《战争与和平》。也许是刚上完体育课的原因,学生的心还没收回来,一直沉浸在欢声笑语中,直到我上课。

师:这是一场充满硝烟的战争(这时,班里已经是一片寂静),透过炮弹炸开的墙壁看得见外面的风景,可是家已经没有了(只见学生一脸沉重的表情),这些骨瘦如柴的难民瞪着他们惊恐的眼睛(这时,学生发出了感慨的声音:“真可怜!”“世界上怎么会有瘦成这样人呢!”),那些无辜的儿童失去了他们或许灿烂的未来(语毕,全班沸腾,学生个个都充满了同情的目光)。战争所留下来的还有些什么呢?

这时,学生都抢着发表自己的看法。班里更是弥漫着“酸酸”的味道,好几个女同学更是低下了自己的头。趁着这股“酸”味马上进入主题,整堂课,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主动性也极高。

学生认真听了,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了,更积极主动地参与了课堂,这些都离不开这“智慧”的作用。

2.智慧之优化课堂评价,让学生享受美术鉴赏的“甜”味

周三上午,在高二(3)班上《礼仪与教化》一课。当我问:“司母戊方鼎的两只耳朵上刻了什么纹样?”一位男生非常积极举手回答:“狗。”因为纹样是老虎,所以我立马就否定他的回答:“不是。”我的话一出,其他同学刚刚举起的手马上就缩了回去,教室里没有了回应的声音,学生不敢再回答,生怕自己答错。课后我反思了一下,觉得自己不应该这样否定学生,这种课堂评价方式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应该是引导学生去往我们要的答案上来,而不是一竿子打死,这样学生就不敢再回答了。所以在另外一班遇到这样的回答时,我没有否定他的答案,而是反问:“你觉得除了像狗之外,还像什么动物?”马上另一个同学就说:“像老虎。”“那么狗和虎比较,你觉得它更像哪个呢?”学生回答:“更像虎。”这样一点点地,就引导学生到我们想要的答案上来了。

美术学科同其他学科不同,没有一定的标准,更没有“好”与“坏”之分,而是以“好”与“更好”,“优秀”与“更优秀”来评价更为适当。这样学生找到自信,找到思维飞扬的激情,更享受到美术鉴赏的“甜”味。

3.智慧之小组竞争,体验挫败的滋味

把竞争带进课堂,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他们有着争强好胜的心理,喜欢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把竞争带进课堂,正符合他们这一时期的心理特征。

在《形——不需要翻译的世界语》中,我设置了一个游戏环节“绘画接龙”:班级分为两组,教师准备词语,从第一个学生开始抽一个词,然后上黑板上画出这个词语内容让后一个学生猜,这样一次下去,看哪组最快,时间用得最短。学生听到分组比赛,个个积极性极高,都希望自己组获胜,于是课堂充满了“火药味”。

通过竞赛的挫败,适时地让学生体验挫败感,可以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

品味美术课堂中的“智慧”,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真正地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让我们的美术课堂成为一种享受,一种乐趣!

智慧课堂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智慧课堂 师生共赢 低年级数学教学

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开展智慧课堂,师生共赢的教学探讨,尤其是在数学教学方面开展有效性的探讨,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为解决教学中的突出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1.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方式不同于初中和小学高年级的教学方式,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还处于启蒙阶段。如果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把握,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影响学生的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1.1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首先是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内容过于单调,虽然小学低年级只是启蒙阶段,对学生的要求不是很高,只要初步加深数的认识及简单的加减法就满足要求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过于单调乏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达到教学大纲要求小学低年级要对数有初步认知的目的。

其次,教师单一的授课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依赖课本,照本宣科,然后通过考试检验学生的接受程度。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小学高年级或者初高中的学生是比较有效的,但是对于刚刚从幼儿成长为学生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却很不适合。毕竟,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心智、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这种教学方式的实行受很多因素的制约,也会影响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1.2出现问题的原因。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是一成不变的,很少有创新。其次,教师缺乏改革的动力,缺乏激励机制和相应环境,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相关问题的解决。

2.解决问题的措施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智慧课堂,师生共赢的活动能够很好地解决在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2.1智慧课堂,师生共赢的相关情况。

在教学中开展智慧课堂,师生共赢活动并不是首先在我国开展的。早在19世纪末,外国就开始了相关的研究。智慧课堂,师生共赢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目标的。教学的有效性改变了传统对教学的认识,教师方面,要求教师从会教过渡到教会,乐教;学生方面,要从学,转换到会学,愿意学习。这已经不仅仅是对教和学简单的对应关系探讨了,而是教学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开创了一条新路。近年来,我国在有效教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取得的成就还是令人瞩目的。

2.2智慧课堂,师生共赢的核心。

智慧课堂,师生共赢的活动的核心是学生进步和发展。学生学习的进步和发展不仅仅体现在考试成绩的提高上,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看学生学习愿望增加的程度。只有通过智慧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学生才能够自发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并且对数学产生兴趣和热爱,才能达到开展活动的目的,促进有效学习的实现。同时,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指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提高,并不单纯是指数学成绩的进步。教师引导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全面、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人才的目标。

2.3开展智慧课堂,师生共赢活动的方式。

要开展智慧课堂,师生共赢活动,首先应该提高教师的素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学校的主人是学生和教师。从实践经验方面来看,教师占有决定性的优势,对学生能够发挥启迪、引导作用,但是从个人成长方面来讲,教师也需要不断进步,不断充实自我,跟上时代的步伐。所以教师就应该改变一旦成为教师,并且现在的课本、教学方式改变不是很大的情况下,不进行职业素质规划,得过且过的思想。应该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自己也积极地学习,不仅仅是参加各种培训,在课堂教学中也应该积极地汲取营养,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人才,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智慧课堂,师生共赢的活动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以及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学校在改变办学思维和提高素质教育方面有效的探索,而且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沈艳.初任教师的实践智慧成长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2001(12).

[2]毛齐明.教师有效学习的机制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2002(10).

智慧课堂范文第5篇

关键词:对话教学;课堂氛围;赏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6-0121-02

对话教学是现代教学论倡导的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是数学课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方式。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即对话,对话是一种创造活动。数学课堂中的对话,承载着师生智慧共同提升的重任。对话教学不是纯粹意义上的传递,它超越了传统教学,具有重新建构意义、生成意义的功能。同样,数学课上思想对话间的不断撞击可能会迸发出绚丽的智慧火花。因此,灵动的课堂来源于充满智慧的深层次对话。在对话中,吸收他人的有用信息,唤醒自己的已有知识,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促进新的创造。

一、活跃课堂气氛,创设对话时空

1. 敢于俯身,放下师道尊严。优秀的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幽默睿智,随和亲切。如果始终摆出一副高高在上“授业解惑者”的架势,学生怎么可能真正打开心扉与老师进行对话沟通呢?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面对共同问题时,只有平等、真诚的沟通交流,才能借助对话的过程,将学生由知识的接受器提升为知识的发生器,而师生双方才能从中获得知识和道德的升华。

记得在上正切函数时,为了形象表达该函数在一个周期内的图像,笔者曾作右手上举、左手下垂的杨丽萍跳舞状。学生看后个个笑得花枝乱颤,说:“老师,你的动作太形象了!我这辈子都忘不了正切图像了。”可见,教师放下身段,轻松拗个造型,让学生印象深刻。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去创设类似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诱发学生的“对话”热情。教师幽默诙谐的语言,搞笑夸张的肢体动作,都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为实现真实的师生对话打下伏笔,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2. 勤于引导,允许别出心裁。要让学生学得好,学得活,教师引导是关键。教师不能简单地将答案向学生和盘托出,而是要引导学生认真探究结论。教师在课堂上应少废话、少包揽,少埋怨,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动口,给学生多鼓励和多点拨;引导他们创新学习,培养他们具备一定的批判精神,允许他们标新立异,别出心裁。

例1.关于 的不等式 对于 恒成立,求 的取值范围。学生普遍的解法是这样的:因为函数 的定义域为R,故

将作业中的错误解法呈现给学生。

分析此题时的【对话片断】

师:此解题过程对吗?有漏洞吗?

生1:好像挺有理的。没问题吧。

师:大家仔细观察一下 , 此式是个……式?(欲言又止)

生2:是个一元二次不等式。

师:一定?

生3:不对,当 时,此不等式不再是一元二次不等式,而变成一元一次不等式了,不能用这组式子求解。

生3:老师 时,是否能另外讨论。

师:正确。

生4: 时, -10,不能满足 恒成立,结果还是 。

生5:我就这个答案,反正 时不影响最终结果,老师,此种情况不写不要紧吧?

师:问得好?可以吗?

生6:两种不同情况,不同处理,既然分情况讨论,就应该写上。

……

此段对话中,教师没有将整个解题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像“倒豆子”一样,直接倒给学生,而是不断地进行启发性的诱导,让学生“顺藤摸瓜”,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错误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加以研究和利用,其效果远胜过多讲几道题。教师千万不能为了节省时间,忽视错误资源的合理利用,将其中的易错点向学生和盘托出,这样做不利于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精神和个性发展。

3. 善于煽情,鼓励刨根问底。要活跃课堂气氛,可以在师生对话中适当加入点“煽情”成分,这样便于培养学生刨根问底的钻研精神。课堂上激发学生或争先发言(抢答)、或据案慷慨、或正反抗辩、或点评、或小组讨论。让学生能以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态进入课堂,以兴奋乐观的情绪参与教学活动。

二、鼓励百家争鸣,构建对话平台

现代教学是合作的艺术,应鼓励学生百家争鸣。教学应在一场场师生、生生的对话中进行,经过这样的交流和交锋才能准确捕捉到学生出现尴尬问题的所在,及时发现学生动态生成的亮点资源,所以数学课堂是一个充满智慧碰撞和智慧生成的对话场。

例2.下面给出了四个函数表达式和相关的范围,其中能取到 的函数有哪几项( )。

A. B.

C. D.

分析此题时的【对话片断】

生:通过变形所有选项结构相似,可以考虑应用一个重要不等式 来解决。

师:有理,大家不妨试一下。

生1:选A。

生2:不对,此函数不满足应用重要不等式解题的前提条件 ,需要分 两种情况讨论。

生3:选B,当 ,由于 满足重要不等式 这个前提,

师:避开了A选项的“尴尬点”,好像B有理。你肯定,你确定?(教师作神秘状)

生4:老师不行的,这个时候最小值2取不到,理由如下:按理当且仅当 即 取到最小值,可是当 时, ,取不到2。

师:想得周到,那B不可能了。

生5: 应该是C答案, ,当且仅当 = = 时即 时,取到最小值2。

选C,大家毫无疑义,一致通过。

师:D呢?

生6:C对,D肯定错,不用考虑了。

师:理由不够充分吧?

生7:我觉得 D正确,与C结构完全相似。

一样取到2最小。

生8:这样题目不是错了吗?变成两个答案了。

师:哦,题目有问题?

生9:D是错的,我觉得最小值取不到2,理由同B:当

且仅当 = 时“=”才能成立,但这时 ,

显然不成立。

分析此题时,虽然状况频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但是在学生给出答案后,老师未做任何判断,也没有将方法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营造一个平等、灵动的对话空间。 教师一系列看似有意无意的接话,却暗含煽动性,对学生的思维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通过对话,教师不断赋予学生思考探讨的激情,燃起学生的思维的火花;通过对话,多种观点、方法得到了交流、碰撞,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通过对话,学生们能不再简单地去揣测标准答案,而是在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探究。通过对话可以将以往忽略的重点、难点重新突破,迎接出人意料的“高见”、“高潮”。可见不同的观点在课堂上出现,实际上是件值得珍惜的好事。

三、做好赏识评价,维系对话纽带

赏识性评价是维系师生、生生对话的有效纽带,是促使课堂灵动的“助燃剂”。评价时的相互赏识,相互激励,能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给学生以自信与信任、宽松与自由、个性张扬与思维放飞的土壤。

上公开课时,出了这么一个空位问题:一条长椅上有七个座位,四人坐,要求三个空位中,有两个空位相邻,另一个空位与这两个空位不相邻,共有多少种坐法?

这是2007年普高第一轮复习的一道习题,对单招学生有一定难度。而左天培同学仅用几秒钟便有了答案,他的分析如下:运用插空法,先4个人全排列,再将两个空位(看成一个元素)和另一个空位去, =480。

对空位处理及解释相当到位。当笔者报出与正确答案相符后学生惊呆了,有的学生情不自禁地鼓掌叫好,笔者被学生感染了,跟着一起鼓掌。下课铃响2分钟后,整堂公开课在学生意犹未尽的高潮中结束了,评课时来自兄弟学校的老师对左天培的敏捷思维和深邃洞察力大加赞赏。第二天上课时,笔者向全班同学反馈了这一信息。后来,同学遇到较难的问题,左天培都能大胆地提出自己观点。教师不吝赞美之词,给了学生充分的肯定和足够的信心,开启了师生对话的大门。在师生散发互动气息的对话过程中,实现了智慧的共享和情感的交融。

智慧课堂范文第6篇

首先经历自主操作,点燃思维火花

在教学中尽可能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历猜测、验证、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操作中体会,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

例如:“认识平行四边形”这一课,教材要求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它特征。课堂上,先让同学们进行观察,大胆猜测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有的猜测是正确的,如:平行四边形对角可能相等,对边可能平行而且相等。也有不正确的猜想: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教师并不急于肯定或否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想方设法来验证自己的想法。课前,也预设了一些可能出现的方法,例如:通过量角器和直尺,测量进行比较;把角和边拓下来进行比较;还可以沿对角线剪下来,然后旋转后重合,验证对角相等,对边相等……。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想法和做法。例如:先把平行四边形按右边的方法折一下,然后再沿虚线对折后,发现对角相等。这种方法是老师史料未及的,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还有一个同学验证对边相等时的回答也很精彩:卷起来比一比,短的一组对边能重合,说明对边相等。但用这种方法比较长的一组对边时,操作起来很困难,试了几次没有成功,所以比较长的一组对边我是把图形剪开后,再把这组对边重合,然后比出来的。

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如果坚持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的思维将不断趋于活跃,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遇到困难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改变思路,调整方案,使学生在智力和能力上有了进一步提高。

其次,鼓励质疑问难,激发学习潜能

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对所学大胆质疑,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经常性的质疑问难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它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

在“直线、射线和线段”这堂课上,老师请学生找找生活中的直线、射线和线段。由此引发了一段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质疑和争议。

一位学生提出:“拉直的头发是线段。”

立刻遭到强烈的反对:“头发是可以不断长长的,所以不是线段。”

“为什么一定就不是线段了?掉落的头发它还长吗?不是线段吗?”第一位同学的观点有了支持者。

于是,达成共识:“掉落的头发是线段。”

接着又有了对继续生长的头发的争议:“头上还在继续生长的头发是直线,因为它在不断延长。”

“不对,头发的一头在长,另一头不长的,所以是射线。”分析地挺有道理。

“那么,端点在那里呢?”又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于是有了两种迥然不同的观点:“在发根,你看发尾的一头总是不断延长。”“我觉得端点应该在发尾,其实真正在不断延长的是头发的发根,因为头发是在发根的部分不断长长的。”这一观点立刻得到大家的响应。……

其实就头发而言,它总有不长的一天,所以它最终还是线段。而直线和射线,它们只是抽象的概念,只能存在于人们关于无限的想象中。最终,老师的点拨为头发的问题画上一个句号。

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辨析,不仅增强了大脑皮层对这直线、射线、线段这些概念的刺激,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逐步养成用批判的态度来对待每个问题的习惯,突破思维定势的负迁移影响,从而使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得到发展。

第三,融入生活元素,体现学习的价值

学习数学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了解数学的价值,为学生将来参与社会生活提供宝贵的经验,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

在“周长与面积”这堂课上,安排了两个环节:环节一:要求学生用12根火柴棒设计、拼搭“孔雀苑”的平面图;环节二:用火柴,设计、拼搭一个6平方米的花坛的平面图。鼓励学生站在设计师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最终发现周长长短和面积大小没有必然的联系。虽然学生可能没有过类似的经历,但是却具有现实意义。课堂上学生的发言很踊跃,考虑问题视角也很独特。

把学科知识和生活经验结合在一起,过了一把“设计师”的瘾。体会到做为一名设计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例如:审美标准、资源的节约、空间的利用、设计对象的特点和需要……在此过程中教学目标也顺利达成。

理想的课堂洋溢着智慧和民主,所培养的学生也是聪慧的,具有思辨能力的。但是,伴随而来的会出现一些常见问题:这样就特别需要教师具有“化腐朽为神奇”之能力,点在需要时、化在关键处。让课堂绽放更多的精彩。

智慧课堂范文第7篇

关键词:智慧;教育智慧;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1)10-0012-04

一、智慧是什么?

赫拉克利特最早使用了“智慧”这个词,他说:“智慧就在于说出真理,并且按照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柏拉图也说过:“智慧是非常黑暗的,并且看上去不像是天生的,其意义是指触及事物的运动及流变。”相对于知识与技能,智慧是隐性的,是潜在的,而知识与技能则是显性的,可测量的。

智慧是人们对人与事物本质的深刻认知及对事物发展趋势的判断和利用,智慧既是人的一种深层次的、高瞻远瞩与高屋建瓴的认识能力,也是人的一种非凡的判断能力与经常产生新观念的创新能力,还是人透彻事理、洞察人生的一种精神境界。相对于知识与思维,智慧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是包括知识、思维和修养在内的多元素质的总和。智慧不等同于聪明,聪明的人并不一定是智慧的人,聪明关乎人的天赋与技能,而智慧关乎人的品位和潜能,关乎人对客观事物“道”的认识。

二、智慧的人具有哪些特征?

智慧的人通常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的特征。

1.智慧的人善于独立思考、发现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成为真正的思考者。善于独立思考的人才会有自己的思想,而离开了独立思考,也就没有了理性的精神,也就失去了精神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精神自由的人,唯有给他们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空。

2.智慧的人勇于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可能只涉及操作技能与具体的方法,而提出问题则是发现未知,着眼于解决未来的问题。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创造与发现也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提出问题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创造性能力。

3.智慧的人善于质疑。质疑就是有根据的怀疑,是理性的批判精神。敢于挑战权威,不迷信、不盲从专家是智慧人的特质之一。科学往往是在质疑中进步的,质疑与独立思考相伴,有了独立思考,才可能有质疑,有了质疑,才可能有新的发现与创造。

4.智慧的人既能够演绎也能够归纳。严密的演绎能力是人们所需要的重要能力,如果缺乏演绎能力,人们将陷入逻辑的混乱之中。归纳能力也很重要,演绎通常只能验证真理,而不太可能发现真理,演绎思维只能模仿,而难以有创造[1]。归纳是由培根于十八世纪中叶提出的,归纳的本质是从少量经验的对象推断未曾经验的对象,其推断虽然不一定可靠,然而它与创造性思维无疑是密切相关的。

5.智慧的人既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具有丰富的想象、猜想和直觉等非逻辑思维能力。许多科学家都认为:在科学研究中,直觉是最重要的。科学发展的历史反复证明,大量的科学发现来自于科学家的直觉与猜想。大胆猜想,细心论证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态度,是科学精神的基本体现。

6.智慧的人既关注事物的细节,更能够从整体或全局出发看待事物,即使观察与分析事物或现象的细节,也将这种观察与分析放在系统中进行,这样的观察与分析往往能够抓住事物或现象的本质与关键。全面地、系统地看待事物是一种战略性的思维,这种思维是一种大智慧,因为一个简单的道理是,整体永远比局部更重要。

7.智慧的人善于反思。反思是对思考的再思考,是更为深邃的思考。反思也是智慧人的特质之一,而反思又能够促进人的智慧的生成,成功的经验在反思中得到固化与提升,失败的教训在反思中得到溯源,从而使失败真正成为成功之母。

8.智慧的人具有较高的德性。苏格拉底曾说过,美德就是智慧。杰弗逊也曾指出,诚实是智慧之书的第一章,智慧是最大的善。因此智慧的人通常具备优秀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质。智慧是“真善美”的统一。

智慧可教吗?智慧是可以“教”的。但是,智慧的“教”与知识的“教”是完全不同的,智慧是一种复杂的、隐性的文化系统,所以它不能像知识那样直接传授与掌握,智慧的“教”是在适当情境下的持续的体验、深入的思考与深刻的感悟。

既然智慧是可“教”的,所以教育与智慧密不可分,教育需要智慧的滋养,承担“教”学生智慧的教师首先需要成为智慧的人,智慧的教师才能够滋养教育,才可能提升教育的品位;智慧需要教育的启迪和开发,让学生成为智慧的人是教育的功能和根本任务。

有人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我以为,教师要为丰富学生的智慧而教,让学生具有丰富的智慧应当成为教师的专业追求与事业理想。

三、怎样才能成为智慧的教师?

教师要具备足够的教育智慧,唯一的途径是追求自己专业的持续成长,因为教育智慧具有动态生成性与实践发展性的特性。

教师首先要有事业的梦想与追求。人是要有梦想的,梦想是照亮我们前行的灯塔,梦想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有梦想才可能梦想成真,人类很多发明或发现来自于前人的梦想。实现梦想的途径是自己的持续的专业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获得教育智慧与丰富教育智慧的主要渠道。

1.教师要有敬畏之心。康德说过这样的话,人对于头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要感到敬畏,战战兢兢。孔子曾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许嘉璐也曾说过:我们生在繁荣与危机并存的时代,也应该有今天的三畏,畏逝者如斯,生命短促;畏有负国人之望;畏不能成为振兴中华伟大事业的精英。敬畏是一种心怀神圣感的“尊敬”和“惶恐”,敬畏是一种内省。常怀敬畏之心是人的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人生信念,还是一种做人的准则。教师应当有什么样的敬畏之心呢?敬畏学生,敬畏事业,敬畏岗位,具体体现为敬畏课堂,最终指向是敬畏学生。优秀的教师一定是敬畏课堂的,而始终敬畏课堂的教师肯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因为他会一以贯之地用心去教书,用心教书的教师才会让自己的职业生命存在着意义。

2.教师要有学习的兴趣。教师职业是一门专业,专业人员需要终身学习,需要不断地接受新观点,接受新事物,接受新知识,接受新理念。在信息时代,学习必须成为专业人员的一种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教师应当认识到,永不停息地读书是滋养自己精神成长、提升自己精神境界的最为有效的载体。教师要对教育的新事物始终保持兴趣和兴奋。不善于学习、不愿意接受新理念和新事物的教师不能成为智慧的教师。教师专业的特殊性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科学人文素质,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面要宽一些,除了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外,对非本学科的知识也要略知一二。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但是,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应当将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内化为实践性的知识,即能够将现代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3.教师要有积累的意识。积累就是滴水穿石,积累就是厚积薄发,积累就是保存好属于自己的教育经验。经验是什么?经验是一种雏形的智慧,是智慧的胚胎,而智慧则是基于经验的直觉。在教育经验向教育智慧转化的过程中,积累与反思起着纽带和桥梁的作用。什么样的教师是智慧的教师?具备足够的课堂教育智慧的教师。教学需要我们具有足够的教育智慧,那么来自对自己的教育经验的总结与提炼就特别重要,也特别管用。当然,我们还需要学习别人的教育经验,学为已用,以丰富自己的教育智慧,经常阅读专业书籍和专业期刊既是一种有效学习,也是一种有效积累。

4.教师要有研究的习惯。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题词,研究是积累的升华,研究就是将教育的零碎的、初级的经验转化为教育智慧的过程。如果把教育经验比作原生态的“珍珠”,那么研究就是对原生态的“珍珠”进行处理,并将零散的、经过处理后的“珍珠”加工成“珍珠项链”的过程。

教师应当是教育类课题的积极参与者,做一名“草根研究者”,做一名行动研究者。教师还要能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显性化,经常地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应当是教师专业追求的一种途径与方式。

四、什么样的课堂是智慧的课堂?

课堂能够有效地启迪学生的智慧,使学生的智慧得到成长;课堂也能够丰富教师自己的教育智慧,这就需要教师有创造智慧的课堂的不懈追求。

1.智慧的课堂是情感交融的课堂。情感是激发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动机,情感对知识的习得与技能的发展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在人的学习过程中,认知与情感是相互依存的,只有把情感因素和认知因素以某种恰当的方式融合在一起,才能发挥教育的独特作用,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2]。情感是态度的先导,态度是情感作用的结果,人有什么样的情感就会有什么样的学习态度,有什么样的学习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学习质量。在智慧的课堂中,教师总是关注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依存性,注意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从而让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进而引导学生以深度的情感参与课堂活动,享受与体验学习的乐趣与喜悦。

2.智慧的课堂是自主、主动的课堂。教育要以人为本,那么,学生就应当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智慧的教师总是自觉地、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智慧的教师总是通过恰当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依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建构知识。智慧的课堂必然具有鲜明的学生主体性特征。智慧之可教,事实上是一种创设与提供,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智慧生成的课堂生态,提供一种有利于学生智慧生成的时空与土壤,让学生在自由的生态与宽松的时空中实现自主与主动的学习,推开自己的智慧之门。

3.智慧的课堂是思维碰撞的课堂。思维是学科的核心,是课堂的内核。虽然思维并不等同于智慧,然而思维是智慧的伙伴,智慧是在思维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启迪思维也是智慧课堂的一种追求,一种表征。智慧的教师对课堂中的思维活动情有独钟,智慧的教师总是通过问题引领努力构建一种充满浓郁“思维文化”的课堂环境[3]。课堂上经常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是智慧课堂的重要表现形态。智慧的课堂不仅重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归类等抽象思维,而且重视表象转换、图形推理、空间认知、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和发散思维、类比思维、臻美思维、迁移思维、重组思维、头脑风暴等创造性思维[4]。

4.智慧的课堂是开放、生动的课堂。智慧的课堂具有创生性、易变性、动态性的特征。智慧的课堂需要教师对课堂精心预设,但绝不能追求预设的准确再现,绝不能追求教学程序的严密运行,而应该是顺势而为,使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在课堂上,能否根据课堂的动态进行适当的、适时的和有效的教学调控,反映了一个教师课堂教学智慧的高低。在智慧的课堂中,教师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做到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得心应手,而各种手段与方法的运用服务于浓厚的师生互动氛围的创造;在智慧的课堂中,教师能够抓住各种教学契机,机智引导,因势利导,让课堂绽放出生机和灵动;在智慧的课堂中,教师在开放的环境下,积极地鼓励学生的创新,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真诚地倾听学生的“奇谈怪论”,让学生在开放、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实现着自己的创造。

5.智慧的课堂是充满艺术气氛的课堂。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有人说,要把学科教学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这是正确的,因为对教学的研究是以现代脑科学和现代心理学为基础的,教学有着自身运行的客观规律。然而,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而是来自教师对自己的认同。夸美纽斯曾说过:教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因为人是一切生物之中最复杂和最神秘的。名教师与普通教师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名师就是在追求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的过程中成长的。所谓教学风格是指教师教学活动的特色,是教师的教育思想、个性特点、教育技巧在教育过程中独特的、和谐的结合和经常性的表现。教学风格是教师依据自己的特长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磨砺出来的,是教师利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的结晶,也是教师自己的教育思想的概括与显现,更是一种“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教学境界[4]。课堂的艺术性是教师教学风格的体现,也是教师教育智慧的彰显,它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巨大的作用。智慧的课堂应当是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具有艺术的张力。

6.智慧的课堂是精神引领的课堂。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全面发展的人必须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远大的理想、胸怀天下的人文情怀和高尚的精神追求等,必须理解生命的价值与生存的意义。从这个角度看,精神比知识和能力更重要。课堂不只是知识传递的场所,更是对学生进行科学人文精神陶冶和学生科学观形成的殿堂。智慧的课堂更为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在探究中追寻前人从事科学研究的足迹、了解科学的本质,进而形成正确的科学观;智慧的课堂并不停留于知识的建构,应该使学生明确知识的意义:科学知识在本质上是一种猜想,它是对事实的大胆假设。知识通常是有局限性的,知识是发展的,科学进步的过程是证伪的过程,是通过寻找错误、修正错误,不断逼近真理的过程[6]。

7.智慧的课堂是师生智慧共同成长的课堂。智慧的教师绝不是“燃烧着的蜡烛”,智慧的教师追求自己跟学生一道成长。在智慧的课堂中,对未知的探究是主旋律;问题、猜想与假设是主题词;时常迸发的智慧火花是主风景。在智慧的课堂中,有悬念、有质疑、有批判、有思辨、有诉说、有倾听、有建构,智慧的课堂,是从“知”到“慧”的课堂。在智慧的课堂中,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与能力,更是丰富了智慧。智慧的课堂是智慧的教师创造的,智慧的课堂需要教师有足够的教育智慧,在智慧的课堂中,不仅学生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未知,教师也要面对难以预料的各种教学变数,教师已有的教育智慧难以及时地、全部地和准确地解决课堂中出现的各种教学变数,这就要求教师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回顾与深刻反思,在回顾与反思中,教师的课堂教学机智与教育智慧必定会得到持续的增长,这就是说,智慧的课堂是师生协调成长、不断超越自我的课堂。

参考文献:

[1]王瑾,史宁中,史亮,孔凡哲.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归纳推理:教育价值、教材设计与教学实施[J].课程 教材 教法,2011(2).

[2]杨韶刚.人本主义心理学与教育[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翁光明.关于智慧课堂的随想[J].江苏教育研究,2008(1).

[3]胡卫平,魏运华.思维结构与课堂教学[J].课程 教材 教法,2010(6).

[4]王懋功.教学风格:让智慧传神 让艺术显形[N].文汇报,2010-12-24.

[5]蔡其勇,靳玉乐.科学的本质与学生科学本质观的培养[J].课程 教材 教法,2008(9).

Educ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Intelligent Classroom

ZHOU Jiu-lin

(High School Attached to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3, China)

Abstract: Intelligence may be generated, and it needs enlightenment and development from education. Enriching students' intelligence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education and the mission of teachers. Teacher's educational wisdom is the premise for students to acquire much intelligence. While for teachers, pursuit of continuou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s the sole way of obtaining educational wisdom. Intelligent teachers should give intelligent lessons to promote intelligence of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智慧课堂范文第8篇

一、 趣味活动 情境课堂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若能够将一些枯燥的、有一定联系的知识编成一个个简单易学的顺口溜,再辅以教师自身的素质和充满激情的教学,如丰富的表情,幽默的语言,大方得体的教态。这一举手一投足,使整个课堂就宛如一场醉人的配乐诗朗诵,学生从中体味无穷,不知不觉中他们的兴趣和听说能力就有了较大的提高。例如在讲授关于身体部位的单词时。我就把各个部位名称编成了顺口溜:eye eye 刷!刷!刷!ear ear 啊?啊?啊?nose nose 恩!恩!恩!mouth mouth嘘!嘘!嘘!face face羞!羞!羞!hips hips卟!卟!卟!….在做示范的时候我还加上了动作,边说边夸张地用手触摸自己或同学的eye nose ear mouth hand face等器官,然后带着全体同学跟我一起边说边做动作,先慢后快。重复几遍之后进行比赛,看谁说的最好,动作最准确。通过这样的安排,对于小学生来说原本枯燥又难记的六个单词一下子就变得简单容易多了。全班几乎每一个同学都能熟练的说出6个单词并准确的指出来。有的同学甚至课后跑到我的身边一边大声说着顺口溜,一边在我的脸上和手上摸来摸去,弄的我哭笑不得。但孩子们的行动却说明了编顺口溜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知识变得简单、生动,印象深刻。同时,教师生动夸张的表演和学生由于轻松学会知识而产生的积极向上、欢乐愉快的情绪又在潜移默化中更加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

二、 增强自信 体验成就

小学生的求知欲是比较强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取得一定的成就,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一些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而这种成就感及自信往往要在日常生活或具体的交际中才能获得。兴趣来自于大量的课堂实践.英语作为一门实践性的学科,需要学生有足够的语言实践煅炼。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创设情境让学生多听、多说、 多读、多写,除了比较难懂的语句外,基本上不用汉语讲课。无论是新课还是复习课,都要求学生合上课本,认真听讲,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时间一长,学生尝到了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日常句型的运用。对学生每节课都安排时间做paratice.如问学生:"what' s weather like today? What day is today?"等,让学生尽可能用比较流畅的英语回答,通过反复练习,培养了兴趣,养成了习惯。

此外,也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学生演唱英语歌曲,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从学生心理特征来讲,学生在唱歌时,随着旋律的起伏变化,在感到松弛,愉快,满足的同时产生兴奋情绪。因此,将唱歌运用到小学教育中去,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这种形式也就是将大脑左半球的抽象思维功能与右半球的形象思维功能合二为一,其功能是不言而喻的。例如:在教What’s your name?一课时,就借助歌曲What’s your name?让学生一边唱一边学,以唱促学,以学优唱,并在唱的同时辅以手势动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并且增强了记忆。

三、深入生活,联系实际

课前,为了图片“he”和“she”的正确区分这一教学难点,我查阅了许多教学资料,也精心设计了教学活动,希望通过“猜猜他(她)是谁?”这个环节将教学推向一个高潮,使学生在猜一猜,乐一乐中进一步正确运用人称代词he和she,然而在真正巩固练习的时候,还是有学生将he和she搞混,于是学生们一起给予纠正:不是He,而是She。”

这时候一向比较调皮的杨同学忍不住喊了一句:“是S.H.E!”哈!哈!哈!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我不禁一愣,灵机一动,随即说道:“哦?真是一个好办法!”顿时班里鸦雀无声。每个孩子脸上都带着一个“问号”,于是我耐心讲解道:“杨同学其实帮了我们,他是把she和S.H.E.联系来记的。我们都很喜欢的一个台湾演唱组合就叫S.H.E.,她们的《波斯猫》大家都很熟悉!S.H.E.是由three girls组成的,所以she当然就是指女的“她”了,那么另外一个he就是男的“他”了。这时,引起了不少同学的共鸣,有的学生甚至还轻轻哼唱起来,看来S.H.E.确实是不少学生的偶像呢!于是,我请杨同学开了个头,大家兴趣盎然的齐唱了《波斯猫》。接下来,请学生用he或she来介绍自己的前后左右学生时,没有一个人说错!

四、创造机会,学以致用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工具,学习它就是为了交流。如果只是将教学停留在课堂的知识点讲授和习题的订正上面;如果学生看不到英语能如何运用,并在实际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的话,他们就无法真正体会到学好英语的重要性。因此,我争取任何机会让学生能对英语学以致用。领他们创办英文班级报纸,鼓励他们进行英文创作,支持他们观看电视里的英语学习栏目,告诫他们尽可能多地生活在英语的世界里。

例如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讲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三只小猪。让学生边讲故事边学知识就是一个好办法。例如:在讲单词“Apple.Tree. Friend. Brother. Mum. Pig. Wolf. House…”和句型“There is a ____? There are____?”时,可以把内容放进故事当中,学生一方面对故事的情节感兴趣,一方面又想知道用英语怎样表达,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都达到了高潮。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由于故事的吸引而记住了单词和句型,使得原本枯燥又容易忘记的内容变得具体清晰起来了,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实践证明:把四者的关系有机揉合进课堂上,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功效。

智慧课堂范文第9篇

【关键词】PDA终端;中学“智慧课堂”;课堂模式建构

《基于PDA终端的中学“智慧课堂”的研究与实践》是我校承担的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招标课题《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策略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子课题研究项目。而“基于PDA终端的中学‘智慧课堂’模式建构”又是这一子课题的重要研究目标和实践的落脚点。通过对现有各种高效课堂(如生命课堂、未来课堂)建构策略的梳理,我们发现凡是成熟的课堂建构模式,都具备以下七个要素:理论基础、建模理念、模式目标、模式结构、实施策略、实施条件、评价设计。七个要素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备的课堂建构体系。基于这一发现,我们在进行“基于PDA终端的中学‘智慧课堂’模式建构”的研究与实践时,也主要围绕这七个要素展开,本文拟对其前四个要素进行简要论述,以求教于方家。

一、超越知识教育,走向智慧课堂――基于PDA终端的中学“智慧课堂”模式建构的理论基础

早在2008年,国家督学、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成尚荣教授就指出:“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超越知识教育,从知识走向智慧,从培养‘知识人’转为培养‘智慧者’;用教育哲学指导和提升教育改革,就是要引领教师和学生爱智慧、追求智慧。”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让智慧唤醒课堂,让智慧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是时代的呼唤,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是课堂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契机,也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使命。

二、互联互动,启迪智慧――基于PDA终端的中学“智慧课堂”模式建构的建模理念

首先,智慧课堂中的互联互动,要借助托于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电子书包”以及云平台等建设“智慧教室”。“智慧教室”主要包括教学部分和服务部分。其次,智慧课堂要以“教学应该启迪智慧”为根本出发点。课堂上要充满疑问,设计合理的教学悬念;引导争辩,使智慧的火花碰撞、交汇;凸现探究,智慧往往生成与对知识探究的过程;走向生活,在知识与生活的融合中培养了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再者,需要将教育者的教育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教育。课堂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识的汇聚、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锋、情感的融合。最后,智慧课堂应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要有多样化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投入学习;应重视动态生成,用智慧启迪智慧,用教师的专业成长带动学生的智慧成长。

三、系统完备,操作高效――基于PDA终端的中学“智慧课堂”模式建构的模式目标、模式结构

在对“基于PDA终端的中学‘智慧课堂’模式建构”的理论基础和建模理念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该模式的建构目标要包括以下要件:

(1)智慧教室――智慧课堂平台建设。在无线网络环境下,投影仪、触控式白板、台式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个人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组成的教师端能与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组成的学生端实现互动、广播、控制,辅助以嵌入式录播设备实现录播、监控、巡课等功能。

(2)智慧教师――智慧课堂的基础。培养智慧教师,需要有以“爱和责任”为核心,以“主动学习、发现自己、智慧工作”为主题,以“加快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为目的,以“教师读书工程”为主要手段的,立体化的教师培训工程。要认识到:文化素养是教师成长的基础,专业知R是教师成长的核心,教育智慧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生活实践是教师风格形成的保障,人文素养是保持教育活力的重要支撑。

(3)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智慧教学、学习的有效机制。在“智慧教室”利用电子书包进行课堂教学是一个新型的信息化产物,在此背景下,我们主要探索了“三三四四一”自主学习模式及其应用(即“三课型”、“三模块”、“课前四环节”、“课上四环节”、“课后一环节”)。

(4)智慧教育文化――课改推向深入的文化保障。学校文化层面,要科学定位办学目标,提炼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符合智慧教育理念的校训,着力建设学校厚重广博的文化内涵。

教师文化层面,要提倡教师成为“情趣高雅、言语文雅、行为儒雅”的富有智慧的人;结合“共识”和“分享”两个基本元素,以“共识”为核心建设教师的观念文化,以“分享”为核心建设教师的合作文化。

正如本文开头所述,成熟的课堂建构模式,都具备七个相辅相成的要素,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本文仅从理论基础、建模理念、模式目标、模式结构四个方面做了些简要论述。基于PDA终端的中学“智慧课堂”模式实施策略、实施条件、评价设计等,因篇幅所限,将另撰文详述。

智慧课堂范文第10篇

一.教师的引导灵活是关键

要想让学生学得活,就要活化课堂,而教师的灵活引导是活化课堂的关键。引导是一种艺术,将会给学生在知识上以启发,开启学习的门径;在精神上以振奋,活跃思维,养成会学的能力、习惯,享受会学的喜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的学法“活”离不开教师的教法“活”。

首先,教师的教学活,带动的必然结果是学生学法活。教师教的时候不是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探究结论。给学生多点拨,多启发,多鼓励。

在教学课文《品质》中学生读到“是的,是的”,我说,“但是格斯拉先生呢?”“啊!”他回答说,“死掉了!”“死掉了?但是上星期三我才收到他给我做的靴子呀!”“啊!”他说,“真是怪事。可怜的老头儿是饿死的。”这几段时,一个学生突然提出说:“我有点懂,但不十分明白。我觉得格斯拉先生的死除了自身的原因,应该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这正是学生学习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状态,需要教师的点拨。在让学生充分地读的基础上,我引导:①这位有诸多美好品质的手艺人却在他六十多岁离开了人间,我们在同情、惋惜的时候,有没有好好想想他的死因?②除了自身的原因,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吗?学生联系语境,在解题中逐渐明白其中之意。

生1:医生说,他是由于慢性饥饿而死的。

生2:他从不让自己有吃饭的时间;店里从来不存一个便士。所有的钱都用在房租和皮革上了。他经常断炊。

生3:他从不登广告;用最好的材料,亲手精心制作质量最好最合脚的靴子,他的靴子最耐穿,相对而言他的货物的销量就要受到影响,他不愿意改变;他的费用总是在交费日才收。

生4:外在的原因:(1)竞争对手:大公司采用机器生产,产品丰富,式样时髦;大公司利用广告吸引顾客、拉拢客源;(2)消费者:“好像不要结实靴子了”,追求时髦和多样――消费观念改变。

生5:从表面上看格斯拉是饿死的,但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我们看到格斯拉的死是因为他与那个时代脱节了,而他又不愿意改变自己,所以他的结局只能是一步步走向破产,以至最后死亡。

……

无疑,这样的引导不但帮助学生解决了问题,获得知识和能力,而且也给语文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钻研教材,更要了解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甚至在课堂上教学的侧重点都要有所改变,因为学生的能力应该获得全方面的发展,哪里存在问题教师就得从哪里着手引导学生不断发展。当我们把教材“横看成岭侧成峰”般地灵活运用,摆脱匠气,多些灵气,精心设计教法,就一定能把学生引进学“活”的至上境界。

一个有价值的问题,特别是学生提出的问题,能有效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吸引学生倾情投入,激发出生命的活力,产生探索的欲望。

其次,运用灵活、恰当的教学手段将教材所设置的情境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就显得至关重要。笔者在教学中经常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带入特定情境,学生能很快全面熟悉文章内容,并且能顺利解决课文有关问题,准确把握知识要点。

二.学生的思维鲜活是核心

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发挥学科的思维功能,鲜活的思维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引导灵活的同时,还要十分注重鼓励学生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思维的并用,求异求新,自觉地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同类型的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活”起来,才是有效的,才是“智慧课堂”。

在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我让学生始终处在不断的质疑释疑过程当中。在初读课文后,我提出:约翰·高尔斯华绥是著名的文学家,他写的文章都有十分精妙的词句,请大家再一次仔细默读课文,找找最值得研究的词语、句子,甚至是标点。等一会儿交流时,可以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也可提出问题请大家帮助。问题一出,学生便再次投入课文的默读中,不时地圈点、评注、查资料,结果学生们发现:

生1:作者在文中写道:“只有他的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那么格斯拉到底又有什么样的“理想”呢?

生2:穷苦的鞋匠格斯拉一生中只认准一件事情——制作靴子,制作质量最好的、最合脚的靴子。他尽其所能,努力把这件事做到尽善尽美,即便是死亦会无憾。格斯拉虽穷困,但却恪守着他的职业道德和尊严,这就是他的理想。

生3:可以说格斯拉用死捍卫了他的职业尊严,实现了他的理想。他的死更突出了他的高贵品质。我们可能会惋惜他的死,同情他的悲剧命运,但正如鲁迅所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毁了给人看,这样就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以发人深省。

……

听着同学们的发言,笔者觉得只有激活了学生的体验,来自内心的自由潮水才会涌动,生命之花才会倾吐芳香。

上例中,笔者精心地将学习内容蕴含于情境中,使思考的过程成为一次次面临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做,其最终结果是同学们的知识被激活、思维被激发、情感被激励,精彩表现不断出现。当语文教师把枯燥的内容变得脉脉含情,把艰深的道理变得平易近人,把问题的讲解变得妙趣横生时,这样的教学就让我们看到了教师的设计智慧及经此处理后的美丽“风景”。

教学实践证明:运用“自读感悟”的方法,学生的思维最易激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读文,思维功能全屏开通;学情交流时,大量信息被处理、收集、存储;质疑释疑时多种思维手段综合运用,通达解决。不能不说,思维鲜活的课堂是智慧激荡的摇篮。

三.课堂的气氛活跃是基础

鸟儿高飞,需要广阔高远的天空;学生展现自我,则需要宽松活跃的气氛。当学生的情绪处于一个积极活跃的状态时,学生的学习才不会压抑,一个个奇思妙想,才会如泉喷涌。因此课堂上应给学生营造一种无拘无束的学习氛围。当我们的课堂教“活”,学“活”,课堂气氛怎能不“活”。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学生就全方位投入思考;教师鼓励学生尝试,学生就大胆实践;教师激励学生“超越”,学生思维就飞扬;教师让学生“选择”,学生就自作主张;教师引导学生“创造”,学生就不断开拓创新。

课堂上,当我对课文进行了小结后,我问:

在我们江宁区流传着这样一个人人传颂的感人故事:江宁金宝市场一位老乞丐为汶川灾区捐款……

师紧接着提问:目前,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为了物质利益,有些人丢弃了人性中的真、善、美。而那位老乞丐以小人物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深深地感动着我们。现在,请作为记者的你们前去采访那位老乞丐,除了弄清事情的经过,请重点说说我们该怎样面对他,我们又该如何自处呢?大家可以发挥,可以争辩,请大家畅所欲言。

生:我们要学习那位老乞丐,即便面临生存危机,都不要改变自己。

生:在当今物质的社会里,人还是要有点精神的。人活于世,总该为真、为善、为美承受些什么的。

……

争辩的引入,开放了课堂,解放了学生。置身于这样活跃的课堂,你准会情不自禁地随着学生们一起思考、一起惊喜、一起陶醉。

行文至此,笔者想到了名师的优课设计,只突出课的基本教学思路和主要步骤,而不涉及具体细节,留下较多的空白在课堂教学中由学生的学习活动来决定,教师临场处理学生的各种学习矛盾,活学活教。这样的课堂才是我们语文教师所共同追求的美妙境界。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又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可见“活”是语文“智慧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实践也证明生动鲜活的语文课堂,才是学生欢迎的,才是让学生发展能力,增长知识的平台,这也是新的教育理念所要追求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省新课程的推进,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将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要我们不耽于经验,不囿于传统,努力创新,就一定会常教常新,学生也永远会坚守在我们的课堂,等我们点亮那求知的眼睛。当我们的语文“智慧课堂”有了鲜活的生命力,语文学科与生俱来的盎然生机便会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上一篇:登记管理范文 下一篇:房地产交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