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的散文范文

时间:2023-03-01 02:28:44

优美的散文

优美的散文范文第1篇

一、内容简明扼要,构思匠心独运

颁奖辞,即授奖典礼上介绍并评价人或物的致辞,是为了彰显受奖对象的人格或价值并激起观众的崇敬或喜爱之情。但人的一生何其漫长,事物特点何其繁多,所以致辞不能面面俱到,而应“取其一点,不及其余”,化大为小,化繁为简,选择最感人的事迹或最鲜明的特点来以小见大。

人物颁奖辞多由两部分构成:简要概括生平事迹,高度评价其人生价值和人格魅力。如2003年感动中国给日本律师团团长尾山宏的颁奖辞,“一位70岁的日本老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用自己大半生的时间对日本政府侵华战争的罪行进行着不懈的追问”,作者撷取了为受害中国人而呐喊的事迹来代表老人漫长而伟大的一生,简要而典型;“在他身上,人们看到了跨越国家和民族的正义力量,这力量启示着人们,在捍卫正义的道路上,人们可以超越一切界限,而唯一不能失去的就是正义响在心中的声音”是对其崇高精神的评价和赞扬,中肯而满怀激情。

事物颁奖辞常简介事物特征并揭示其价值,如2004年“中国魅力城市”组委会给襄樊的颁奖辞,“这才是一座真正的城,古老的城墙依然完好,凭山之峻,据江之险。没有帝王之都的沉重,借得一江春水,赢得十里风光,外揽山水之幽,内得人文之盛”从地理优势、自然风光和人文特点三方面介绍襄樊,“自古就是商贾汇聚之地,今天,这里已经成为内陆重要的交通和物流枢纽”由古及今评价其重要地位。

二、叙述描写精要,抒情议论精当

颁奖辞一般篇幅短小,要调动观众或听众的感情,往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如2004感动中国给任长霞的颁奖辞,“她是中原大地上又一个女英雄”起句议论,给予人物高度评价;“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概述其事迹;“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运用描写侧面烘托其人格,并隐含深情怀念;“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议论抒情揭示其精神实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交错运用,读来具体感人,让人回味无穷。

有的颁奖辞却在尺幅之间,事、情、理融为一体。如边防队长索朗2005年人选“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他的颁奖辞“如果说,喜玛拉雅的群山是一个个手挽手的戍边将士,那他就是山顶的一面红旗!他的高大并不仅仅在于曾经冒着生命危险解救过多少遇险的牧民,更在于他那让人们难以忘怀的、在风雪交加的边防哨所中度过的八千多个日日夜夜。他用22年的美好青春,书写着人们难以想象的生命日记。平凡在这里就是一种崇高”巧妙地融叙述、描写于抒情议论中,显得文辞典雅,诗情洋溢。

也有的颁奖辞纯用抒情和议论,让人在饱满深沉的讴歌中激起仰慕或向往之情。“如果说,华强北电子街是一条河,她,曾经是这条河的源头;如果说华强北商圈是一个舞台,她,曾经是这个舞台最早的导演;如果说深圳电子工商业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她,就是看着这棵树长大的园丁”,这是深圳电子大厦人选2005年“蕴藏深圳改革开放历史的十大建筑”的颁奖辞,全辞用三组比喻和排比层层推进,巧妙揭示了电子大厦兴起华强电子商圈、带动深圳电子工商业发展的枢纽作用,精辟的议论中透出浓郁情感、磅礴气势。

三、句式参差错落,修辞精妙典雅

颁奖辞往往长短句参差错落,整散句结合,语言精美,音韵和谐。如2003年给巴金的颁奖辞,“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的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两组整句中夹杂一个短句“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最后以长句“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评价巴金的独特魅力,听来气势贯通,节奏鲜明,情感表达流转自如,富有音韵美。

颁奖辞还常运用逻辑严密的复句,如并列、转折、递进、因果、条件复句等。2005年“蕴藏深圳改革开放历史的十大建筑”给莲花山广场邓小平雕像的颁奖辞,“这座山海拔不高,却镌刻着几代人的精神高度;山顶上的广场不大,却演绎着特区25年的沧海桑田”连用两组转折句,在语意的逆转中让人领略这个建筑的不凡意义;“这里每天都有无数人登高:登高而怀人,我们想起的是春天的故事;登高而望远,我们看见的是秋天的收获”运用并列复句,含蓄典雅地揭示了雕像的历史价值:因为曾有“春天的故事”,才有今天深圳“秋天的收获”。缜密的语言引导人们透过人物事迹或事物表象去领悟其深层内涵。

比喻、对偶、对比、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颁奖辞显得生动而有内蕴。2002感动中国的煤矿队长张前东的颁奖辞,“他无畏、清醒、果敢,他的人格光辉照亮了黑暗的矿道,照亮了几百个矿工的生命,更照亮了人们的心灵”运用比喻、拈连、排比的手法,行文活泼,语言新颖,含义丰富,情感激昂。

四、情感深沉丰富,风格灵活多样

因对象的事迹不同,颁奖辞的情感也不同,或热情赞扬,或沉痛怀念;而致辞风格也多样,或平易,或华美,或哀婉,或明快……2004年感动中国给公安局副局长明正彬的颁奖辞“刀尖上的舞蹈,之所以能够夺人心魄,那是因为铁与血的交响。明正彬就是在刀尖上跳舞的人。在毒贩子面前,他吓不怕,买不动,难不倒;毒贩子在他手下,过不去,藏不住,逃不掉。因为有他和他的战友,人们才能享受阳光灿烂”语言华美,气势充沛,赞誉之情溢于言表;“白芳礼是一位普通的老人,不久前离开人世。他生前靠蹬三轮车赚钱支教,18年来,共捐出35万元,资助了300名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让整个社会为之感动,为之汗颜”“老人支教的出发点很简单:他看不得孩子们因为穷而上不起学”,“2005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奖”给白芳礼老人的颁奖辞在平实而沉痛的叙述中牵动我们深深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颁奖辞虽短,细细欣赏,却也魅力无穷。当颁奖典礼逐渐成为热潮的时候,请静下心来,去品味那精彩的致辞,让我们在优秀事迹的感化中去升华人格,也让我们在散文诗般的熏陶中去提高文学修养。参考文献:

2002“CCTV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揭晓名单及颁奖辞

2003“中华轿车杯”感动中国颁奖辞

2004“大众汽车杯”感动中国颁奖辞

2004CCTV年度中国魅力城市颁奖辞

2005年“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颁奖辞

优美的散文范文第2篇

Such stories set up thinking, wondering what we should do under similar circumstances.

What associations should we crowd into those last hours as mortal beings? What happiness should we find in reviewing the past, what regrets?

Sometimes I have thought it would be an excellent rule to live each day as if we should die tomorrow. Such an attitude would emphasize sharply the values of life. We should live each day with a gentleness, a vigor, and a keenness of appreciation which are often lost when time stretches before us in the constant panorama of more days and months and years to come. There are those,of course, who would adopt the epicurean motto of “Eat, drink, and be merry,” most people would be chastened by the certainty of impending death.

我们都读过这样一些动人的故事,故事里主人公将不久于人世。长则一年,短则24小时。但是我们总是很想知道这个即将离开人世的人是决定怎样度过他最后的日子的。当然,我所指的是有权作出选择的自由人,不是那些活动范围受到严格限制的死囚。

这一类故事会使我们思考在类似的处境下,我们自己该做些什么?在那临终前的几个小时里我们会产生哪些联想?会有多少欣慰和遗憾呢?

有时我想,把每天都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来度过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生命法则。这种人生态度使人非常重视人生的价值。每一天我们都应该以和善的态度、充沛的精力和热情的欣赏来度过,而这些恰恰是在来日方长时往往被我们忽视的东西。当然,有这样一些人奉行享乐主义的座右铭――吃喝玩乐,但是大多数人却不能摆脱死亡来临的恐惧。

Most of us take life for granted. We know that one day we must die, but usually we picture that day as far in the future, when we are in buoyant health, death is all but unimaginable. We seldom think of it. The days stretch out in an endless vista. So we go about our petty task, hardly aware of our listless attitude towards life.

The same lethargy, I am afraid, characterizes the use of our faculties and senses. Only the deaf appreciate hearing, only the blind realize the manifold blessings that lie in sight. Particularly does this observation apply to those who have lost sight and hearing inlife. But those who have never suffered impairment of sight or hearing seldom make the fullest use of these blessed faculties. Their eyes and ears take in all sights and sound hazily, without concentration, and with little appreciation. It is the same old story of not being grateful for what we conscious of health until we are ill.

I have often thought it would be a blessing if each human being were stricken blind and deaf for a few days at some time during his earlylife. Darkness would make him more appreciative of sight; silence would teach him the joys of so-und.

Now and then I have tested my seeing friends to discover what they see. Recently I was visited by a very good friend who had just returned from a long walk in the woods, and I asked her what she had observed. “Nothing in particular,” she replied. I might have been incredulous had I not been accustomed to such responses, for long ago I became convinced that the seeing see little.

我们大多数人认为生命理所当然,我们明白总有一天我们会死去,但是我们常常把这一天看得非常遥远。当我们身体强壮时,死亡便成了难以想象的事情了。我们很少会考虑它,日子一天天过去,好像没有尽头。所以我们为琐事奔波,并没有意识到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冷漠的。

我想我们在运用我们所有五官时恐怕也同样是冷漠的。只有聋子才珍惜听力,只有盲人才能认识到能见光明的幸运。对于那些成年致盲或失陪的人来说尤其如此。但是那些听力或视力从未遭受损失的人却很少充分利用这些幸运的能力,他们对所见所闻不关注、不欣赏。

这与常说的不失去不懂得珍贵,不生病不知道健康可贵的道理是一样的。我常想如果每一个人在他成年的早些时候,有几天成为了聋子或瞎子也不失为一件幸事。黑暗将使他更珍惜光明;沉寂将教他知道声音的乐趣。

有时我会试探我的非盲的朋友们,想知道他们看见了什么。最近我的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来看我,她刚刚在树林里走了很长时间,我问她看见了什么。“没什么特别的,”她回答说。如不是我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回答,我也许不会轻易相信,因为很久以前我就相信了有眼人看不见什么。

How was it possible, I asked myself, to walk for an hour through the woods and see nothing worthy of note? I who cannot see find hundreds of things to interest me through mere touch. I feel the delicate symmetry of a leaf. I pass my hands lovingly about the smooth skin of a silver birch, or the rough shaggy bark of a pine. In spring I touch the branches of trees hopefully in search of abud, the first sign of awakening Nature after her winter’s sleep I feel the delightful, velvety textureof a flower, and discover its remarkable convolutions; and something of the miracle of Nature is revealed to me. Occasionally, if I am very fortunate, I place my hand gently in a small tree and feel the happy quiver of a bird in full song. I am delighted to have cool waters of a brook rush through my open fingers. To me a lush carpet of pine needles or spongy grass is more welcome than the most luxurious Persian rug. To me the pageant of seasons is a thrilling and unending drama, the action of which streams through my finger tips. At times my heart cries out with longing to see all these things. If I can get so much pleasure from mere touch, how much more beauty must be revealed by sight. Yet, those who have eyes apparently see little. The panorama of color and action fill the world is taken for granted. It is human, perhaps, to appreciate little that which we have and to long for that which we have not, but it is a great pity that in the world of light and the gift of sight is used only as mere convenience rather that as a means of adding fullness to life.

Oh, the things that I should see if I had the power of sight for three days!

我问自己在树林中走了一小时,怎么可能什么值得注意的东西都没有看到呢?而我一个盲人仅仅通过触摸就发现了数以百计的有趣的东西。我感到树叶的对称美,用手摸着白桦树光滑的树皮或是松树那粗糙的厚厚的树皮。春天里我满怀着希望触摸着树枝寻找新芽,那是大自然冬眠后醒来的第一个征象。我感到了花朵的可爱和茸茸的感觉,发现它层层叠叠地绽开着,大自然的神奇展现在我的面前。当我把手轻轻地放在一棵小树上,如果幸运的话,偶尔会感到歌唱的小鸟欢快的颤动。我会愉快地让清凉的溪水从手之间流过。对我来说,满地厚厚的松针和松软的草坪比奢华的波斯地毯更惹人喜爱。对我来说四季变换的景色如同一场动人心魄的不会完结的戏剧,剧中的人物动作从我的指尖流过。我的心不时在呐喊,带着对光明的渴望。既然仅仅通过触摸就能使我获得如此多的喜悦,那么光明定会展示更多美好的事物啊。可惜的是那些有眼睛的人分明看到很少,整个世界缤纷的色彩和万物的活动都被认为是理所当然。也许不珍惜已经拥有的,想得到还没有得到的是人的特点,但是在光明的世界里只把视觉用做一种方便的工具,而不是丰富生活的工具。

噢,假如我能拥有三天光明,我将看到多少美好的事物啊!

优美的散文范文第3篇

苏教版必修五在“此情可待成追忆”这一板块中收入了明代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苏轼曾评价“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清代桐城派大师姚鼐曾评价他为“太仆最胜之

文”。可见《陈情表》自古以来都是文人极为推崇的优秀散文,它之所以能够打动人主要是由于它所流漏出来的浓烈的感情。

本文是必修五教学的重点,我们不但要体会文章中催人泪下的感情,更要去学习优美散文的创作方法。我们在生活中不但要学会发现美,欣赏美,还要学会创造美。那么从本文中我们究竟能够学到哪些现代散文的写作方法呢?

1 优美的散文离不开生活的源泉

一切优美的艺术都来源于生活。项脊轩志之所以能够奠定在中国散文史中的地位,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归有光的一生执着于举业,然而仕途坎坷。他七岁入学,九岁能写文章,十四岁应童子试,在乡里颇有才名,二十岁以童子试第一名补苏州府学生员。这一时期可以说是意气风发,年轻有为。但此后却是一直科场失意,35岁中举,此后8次会试都是名落孙山,生活也变得拮据起来,只能靠教书养家糊口,直到60岁才考中进士,但66岁就病死于任上。可以说他一生都在为功名忙碌。其间有过太多的苦痛与折磨,这种感情伴随他一生,对他的一生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项脊轩志中体现的最为明显。

《项脊轩志》写于两个时期,前部分写于19岁,后部分写于32岁以后。19岁时归有光生活可谓是一帆风顺,对生活充满了自信,所以他的感情多是以“喜”为主。“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这些都是多么优美的景物描写,俗话说“言由心生”,没有恬淡优美的心情怎么能写出如此优美的句子,这也正是归有光这段时期真实的生活写照,年轻有为,事业丰顺,道路一片光明,看待万事万物都明显的加上了自己的感彩,32岁以后生活经历了诸多磨难,首先是妻子早逝。回想起与妻子共读的岁月,不禁潸然泪下。而功名未就,更是心中难以言说的痛。文章中“吾妻死,室坏不修”,深深地透漏出对妻子浓烈的思念之情,“卧病无聊”,“自后余多在外”,更是对妻子死后自己百无聊赖的生活状态的描写,也有对自己功名难就的无奈流漏。此时,再望见与妻子所共同栽种的枇杷树如今已是“亭亭如盖”,一切都已物是人非,这又是何等的悲痛啊!后一部分可以说是“至悲”,正所谓“以我观物,古物皆著我之色彩”。

所以,我们在写作散文时,一定要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创作时要有感而发,不能凭空捏造,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优美的散文。

2 优美的散文离不开细节描写

能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那些自己感受最深的细节和场面,重点去描写,从而表现出人物的风貌,寄托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感是散文成功的关键。《项脊轩志》中典型的细节描写比比皆是,这也正是归有光散文的一大特色。如写修葺后的南阁子,“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明月半墙,桂影斑驳”对项脊轩中的书籍摆设以及周围景物环境的细节描写,把作者的心情舒畅、怡然自得的情绪充分表现了出来。如写母亲听到大姐“呱呱而泣”时,用手指轻轻叩打南阁子的门扉说:“儿寒乎?欲食乎?”极普通的动作描写,极平常的生活话语,生动地描写了母亲对孩子的慈爱之情,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倍感真切。“语未毕,余泣,妪亦泣”,悲戚的感情是很自然的生发的。这是散文中细节描写的中的重点,任何优美的叙事散文在选择对人物进行细节刻画时,动作及语言的典型的细节描写是必不可少的,当代散文家朱自清的《背影》中对父亲买橘子的动作描写就是典型的成功的例子。再如写祖母的一段文字,“大类女郎也”,“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他日汝当用之”简洁细腻的语言描写,绘声传神, “比去,以手阖门”,“顷之,持一象笏至”简洁生动的动作描写,惟妙惟肖。这些都把奶奶对孙子的牵挂、赞许、鞭策的复杂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所以,我们在写作散文时,一定离不开典型的细节描写,如果说生活经历是写作的基础,那么细节描写就是最重要的创作手法。一篇散文能否成功,能否凭借亮点打动读者,创作的手法就极为重要了。细节描写的好坏,成度的高低也就决定了散文写作是否成功。

3 优美的散文离不开情感的抒发

“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重要特点。这里所说的神就是散文中的“情”了。项脊轩志中处处都流露着归有光的感情经历,从“喜”到“悲”是作者的感情主线。文章第一段写项脊轩修葺前的破败和修葺后环境变得幽雅可爱进行对比,由此“偃仰啸歌”这种自得其乐的感情很自然地就表现出来了,这里是从“喜”字立意,而后文中又写到由于妻子的离世,项脊轩破败不修,自己多在外,不长居,又与前文的优美环境进行对比,这样悲便在最后抒发出来,引出了作者对往事的无限追怀。第二段叙父辈分家,完整的庭院被分隔得杂乱不堪,项脊轩不再是一个读书的幽雅所在。而后以抚育两代人的老妪作为联结,围绕项脊轩回忆母亲与祖母遗事,抒发自己怀念亲人的凄侧之情。这段重点从“悲”字立意。第三段写“轩凡四遭火”的变故,虽“得不焚”,亦足见项脊轩命运之乖蹇。这是“悲”的内容的进一步补充。最后一段是作者后来又补写的部分,主要叙述作者与妻子以前在项脊轩中的生活的点点滴滴,但是现在景已不是以前的景而妻子也早已亡故,前后对比,抒发作者沉痛的悼念之情,使全文的悲情更上一个台阶。由于文章自始至终贯串着悲、喜的感情变化,又有项脊轩作为全文寄托感情的载体,所以一些看似散漫无章的生活琐事就结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散而神不散。

所以,我们在散文写作时一定要有一个感情的线索,不论全文是何种感情基调,写作时或明或隐的都要把感情注入其中,这样就能够做到形神兼备,形散而神不散了。

优美的散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散文欣赏;陶冶;幼儿;情操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7-00-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这些语言的表述,清楚地告诉我们:要改变以往语言教育活动中,只注重文章的思想教育性,而忽视了作品审美教育和幼儿情感体验的一些错误做法。可以说,语言教育活动一旦离开了美,也就显得枯燥乏味,失去了它应有的魅力。在儿童文学中,散文是培养幼儿审美情趣,陶冶幼儿美的情操的一种很好的体裁。它语言优美,篇幅短小,诗一般的意境,在它的字里行间蕴含着美、充满了情。如何把这种美用声音、动作以及绘画等方式体现出来,展示给幼儿,让幼儿感受到散文的美,在教育活动中,我做了一些尝试:通过看到美、听到美、表现美,让幼儿体验美,得到美的熏陶,陶冶幼儿美的情操。

一、生动的画面,将幼儿带入美的意境,使幼儿看到美

对于刚刚接触散文的幼儿来说,他们没有一点基础,如果教师给他们朗读散文,再有感情,也等于是对牛弹琴。根据幼儿思维的直观具体形象性特征,在教学活动中,我想办法给幼儿创设一个优美的环境,给幼儿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如在《春雨沙沙》这篇散文中,我根据散文的内容做成动画,让幼儿亲眼看到像千万条丝线飘下的细雨,绿树红花,青山绿水,燕子呢难,鱼儿欢游,把幼儿带入诗一般美的意境,再配上轻缓的音乐,老师用那优美动听的声音,有感情的朗读散文。幼儿一边看动画,一边欣赏散文,他们非常的投入,好像真的来到了这美丽的春天。在这样的意境里,幼儿的情趣与充满美感的氛围相匹配,幼儿身心愉悦,尽情享受着春天的美,让幼儿感受到散文的美。

二、声情并茂的朗诵,唤醒幼儿心中美的种子,使幼儿听到美

散文能否吸引幼儿,老师的示范朗诵非常重要。幼儿年龄小,不能像成人那样有目的的去欣赏一篇散文,只有通过老师的情感及语言去传情达意,散文中艺术形象渐渐在幼儿的脑海中丰富起来,引发他们情感的共鸣。如在欣赏散文《小草偷偷地笑》时,我在朗诵散文时配上了轻柔的钢琴曲。当朗诵到“草地上好热闹,不信你去听听”时,钢琴曲和我的声音停止的那一刻,教室里一片寂静,没有一个幼儿发出声音,他们都还沉浸在作品中。

如何让幼儿能积极地听,专注地听,教师在听之前可以先提出要求。如散文《昆虫晚会》中,我提问:有哪些昆虫参加了今天的晚会,他们给晚会带来了哪些光彩?请我们接着往下听。幼儿在倾听之后,会回应给教师一些零星的记忆,这时我根据幼儿的回答,有意识的出示相关图片,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在这一环节中,如果有的散文比较难、篇幅也比较长或者幼儿对散文的某一段还不是很理解,那么,教师就可以采用分段欣赏的方式来解决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另外,大量地听赏给幼儿学习语言,增加了接触理解不同句式的机会,幼儿在听的过程中,会感受到这段话与其它段落的语句不同,幼儿可以从散文中获得更丰富、更规范的语言。有些形象化的语言,更能帮助幼儿理解,会获得一种满足和愉悦感。

三、丰富的表现形式,让幼儿身临其境,使幼儿体验美

由于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少,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特别是欣赏散文时,幼儿往往记了上句,忘了下句,到整个活动结束,孩子还是没有理解散文诗的含义。因此在欣赏散文诗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着用启发幼儿亲自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玩一玩的方法,来加深对散文诗的理解。

投入的表演,充分体验美的语言及意境。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因此,在欣赏散文诗的活动中,我打破了“让幼儿静静地坐在那里听”的传统观念,改变了旧的模式,采用了在游戏中学习的方法,为幼儿创设了轻松愉快,毫无压抑感的环境。如:欣赏散文诗《雪花》,首先,我一般都安排在冬季上这节散文诗,引导幼儿到室外观察雪景,玩打雪仗游戏,感知雪的颜色,形状,质地。其次,根据散文诗的内容,画一幅美丽的雪景图挂放于活动室内。随着活动的展开,散文诗内容的变化,扮演“高山,麦苗,房顶,大地”的幼儿完全置身于角色中,小雪花们按着节拍飞舞着,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自由动作,学习活动达到了高潮,这样的活动,幼儿自然轻松的走进美的雪景中,实现了玩与学的统一。

灵动的绘画,张开幼儿想象的翅膀。欣赏散文重在感受那种意境美,在美的享受中释放自己,任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如散文《春天》,幼儿在充分的欣赏后,我让幼儿将自己对散文的理解和想象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和同伴之间进行交流与分享。这样不仅锻炼了幼儿口语的表达,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重要的是帮助幼儿用“书面”的语言表达出了欣赏后的心理感受。

优美的散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散文;意境;语言美;结构

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是苦学、苦读,夜以继日,用心劳苦。可喜的是几千年来,也有主张在审美愉悦与精神享受中学习的学者。王筠说:“人皆寻乐,谁肯寻苦?读书虽不如嬉戏乐,然书中得有乐趣,亦相从矣。”

文学作品为读者阅读而创作,同时又是再现作品过程,受作品潜在功能影响。而中学语文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课文是客体。作为课文的文学作品的娱乐、教育和审美作用,无不需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来实现。

散文重写实自由活泼的文学样式,充满诗情画意,其文学性表现在有较强的抒情因素,使用形象语言,注重开拓意境,形式自由灵活,具有“意境美”“语言美”“形式美”的审美价值。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展示散文的这“三美”,引导学生感受美、创造美。下面,结合本人的多年执教经验,具体谈谈在散文教学中对学生如何进行美感教育。

一、激活形象思维,领略散文优美的意境

“意境”在许多人心目中似乎只属诗歌,其实不然,“意”,情思也;境,形象也。古有“诗文一家”“文中有画”之说,这说明了意境美不独为诗所有,也为散文所有。而现代人有“散文是美文”的界说,这揭示了散文文质相承,形神兼美的内涵,也就揭示了散文用独具优美的语言创设特定的情境以寄托作者的哲理情思。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展示散文所蕴涵的意境美,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领略优美的散文意境,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陶冶学生的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荷塘月色》是语文教材中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名篇。朱自清先生以形象优美的语言描绘出了月下荷塘宁静、朦胧、优美的意境。如“月光如流水”一段,给人的美感非同一般。文中先用一比喻写月光,用“流水”似的“泻”来形容圆月的普照,给人月华似水的真切的感受。“薄薄的青雾”句看似唐兀,实乃紧扣住“月色”二字:上有月光映照,下有荷叶反射,白雾便成若有若无之青雾。透过薄雾看荷塘,景物皆如此朦胧飘忽,作者便用“像笼着轻纱的梦”句来形容,“梦”为喻体,恰好是月色之美,美得令人感到不真实的写照。至于下文的“梵婀玲”“树影”都是构成此段美好意境的绝不可少的一环。总之,在这幅画面中,月光、荷塘、青雾,造成了绘画的构图美,明与暗,层次和色彩造成视觉上的美感,小提琴演奏名曲,给人以音乐美,造成听觉上的美感。我们由此场景充分领略荷塘月色的美时,心又怎么不能意会到作者此刻面对的幽静和那般平和宁静的心境呢?而联系上下文,因“噪”而觅“静”,因“烦”而觅“宁”,这般心境背后的烦忧和“不宁静”也就见出一斑了。

怎样把学生带入散文的意境中去呢?

散文意境的创设,主要有两种途径——以形传神和以神御形,其共性是达到散文意境的融和统一,不可分离。挖掘、鉴赏散文的意境美,就要循其通达意境的路途,领略不同人物的不同人生的不同场景,从这种场景的或闪烁而过或慢速显现之间,捕捉到作者寄寓于其中的绵长的情思,深邃的哲理。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缘景入情法。

即通过对散文作品中景物描写的分析,让学生接受美感教育。

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客观的景物,被作者采撷过来写进作品,不可能像摄像机那样纯客观地反映景物,它们都融进了作者的主观感情,表达了作者的美学理想。细细分析这些景色,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具有美学的教育意义。如姚鼐的《登泰山记》,作者以鲜明的色彩勾勒日出的雄伟、壮丽的景象,教师应让学生领会字词句等知识的同时,领会祖国山川的美,从而培养审美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师讲授这些作品时,应通过景物描写技巧,显现散文的意境,把学生带入散文优美的意境中,让学生感受祖国崇高美、体验美、表达美,使他们对景物美的感受上升到对社会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学生高尚的情操。

第二、激发联想和想象,融情于境。

唤起想象,学生才能拥有广阔的天体,才能调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构建起与作品接近或相类的意象。没有想象,就没有美。语文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感官和想象力,让学生在想象中把文章所描绘的声、光、色、态等在头脑中呈现出来,把单调的文字符号变为生动形象的画面,变为立体可感的美的形象,认识美,感受美,净化心灵。

散文的意境不是抽象的,它往往体现在作者所描绘的生动画面中,它是作者倾注强烈的感情而创造出来的一幅幅色彩鲜明、能引起人们丰富想象、给人以美感的情景交融的艺术画面。因此,在讲课时,要把作者精心描绘的意象再现出来,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进入情景交融的境界中去,从中获得艺术美的享受。

如《荷塘月色》,作者描绘鲜明生动,而且能使人联想到在荷塘月色下徘徊踱步、忧思重重的作者;联想到月色的宁静,荷塘的幽香;联想到蝉的鸣叫……这都可以启发学生阅读后进行充分的想象,自由联想,由此进入一个美妙静谧的世界中去,从中受到艺术美的熏陶。

第三、借助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把散文美妙意境化作明丽的视觉形象,唤醒学生对美的感受。

教育美学认为,青少年的形象思维比较发达,他们认识事物总是从感性开始的,而他们的感官无时无刻不在渴望着和谐美,因为美总是伴随着形象的,并且又离不开情感的体验。任何事物只有当它激起人们的满意、愉悦和振奋时,它才能给人以美的感受,才能真正具有价值。而文学作品的娱乐、教育和认识作用都必须通过美感功能来实现。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把散文的意境美展示出来,领略散文优美的意境。

如《春》,可以借助Aumonvare或Powerpoint,将碧草连天、春花烂漫、充满盎然生机的景象用图片展现出来,在这一幅幅美奂绝伦的图片展现中,学生就会进入“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境界,就会展开联想的翅膀,驰骋在美丽的春光中,进而激发起对春天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披文入情,品味散文的语言美

散文的语言美,是作者通过对自然、社会,对风物、人情的观察、咀嚼、品味,就会自然地产生某种独特的感受;然后将这种独特感受运用富有个性色彩的语言传神地表达出来。因此,散文的语言,往往具有异常动人的情韵美。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描写清晨在院中看到的景象:“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训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这里,作者所选景物突出的特征是清、静、悲凉。“屋”和“壁腰”都是“破”的,用反衬的手法“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突出北平秋晨“静”的特点,牵牛花“以蓝色或白色为佳”,“日光”本是暖色调,但在作者笔下却是“漏”的。白描式的语言,充满了诗情画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怎样让学生从特具情韵美的散文语言中获得美的感受呢?这要引导学生用睿智的眼光、智慧的心灵观察、咀嚼、体味作者在文中向我们展示的自然、社会,风物、人情,走进作者情感丰富的内心世界,体验作者的喜怒哀乐。

第一、反复吟咏、感受散文语言的语调美、节奏美、旋律美。

优秀的散文,大都富有节奏感、音乐性和情韵美;音节抑扬顿挫,句式错落有致,格调鲜明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赏心悦目。如《我的空中楼阁》“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语言流畅而富有节奏感,句子配置协调,十分讲究语言的音乐美,因而经得起读,经得起品味。让学生反复吟咏,才能感受散文的语言美,进而领悟它精粹的思想和隽永的意境。

诵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能产生美感,读时随语言的语声美、语势美而产生情感曲线的起伏变化;品味诵读则在先出于口,再入于耳,然后感悟于心的过程中,使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品味诵读既可以使学生体验美感,又能引导学生感知语言的语声美、达意美、描述美,从而理解课文中人物的心灵美、事物美、境界美和作者表达的情感美,激发学生仰慕美好的人物,热爱美好的事物,产生追求美好的明天的崇高的美感。

第二、在美妙的音乐氛围中欣赏语言美。

音乐是语文美育的桥梁之一。音乐的韵律节奏给人带来的是非同一般的心灵感受,能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从而体会到散文那独特的美。

在教学中,适当地将音乐与课文相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教《荷塘月色》时,先放一曲德西彪的《月光》,让教室一开始就沉浸在《月光》的旋律之中,在优美的钢琴曲中,再配上对课文声情俱茂的朗读,那如真似幻的荷塘月色,便栩栩如生地随着乐韵流淌出来了。这就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文中的语言之美,激发起内心的美感。

总之,在散文教学中,抓住优美的语言、重点的词语进行分析,一方面能突出文章的语言艺术,揭示文章的意境;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抓住散文语言美的特点,引导学生含英咀华,能使他们感受美、理解美,进而激发他们创造美。

三、由“形”入“神”,领略散文的结构美

散文结构美的特点在于“形散神聚”。《荷塘月色》在谋篇布局上看似随意实则匠心独具。文章的首尾至少有三处相互照应:一是开头的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是全文的文眼,其实也是一个悬念。文章的结尾照应的句子回答这个悬念:“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二是开头的“妻在屋里拍着闰儿,模模糊糊地哼着眠歌”,与结尾的“妻已睡熟好久了”一句相呼应。三是开头的“我悄悄地披了衣衫,带上门出去”与结尾处的“轻轻地推门进去”,这两处的呼应极为紧密,“悄悄”与“轻轻”说明了我的心情并没有多大改变。首尾的三处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有机统一。正是散文的“形散”中现出其整体美感来,散文也因此更富有情味,令人遐思。

鉴赏散文结构美,从“寻找线索,理清思路”入手。优秀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体现在结构上有一条贯串全文的线索,这条线索把一幅幅迥然不同的画面、一个个纵跨时代的历史事件和天南海北的风土人情连成有机的整体。线索是结构的核心,抓不住线索,就理不清思路,就弄不清作者行文的初衷。抓线索读散文的方法是:一要弄清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有时可以在过渡段或过渡句中找到;二要善于辨识体现线索的语言标志,如间隔反复的句子等。

总之,美是人类精神需求的永恒主题,美感是一种生命体验的感觉,是审美主体在精神上求得的满足。而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则要引导学生去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增长智慧,塑造美好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让知识与青春相约,使学生成为道德高尚、明辨是非、积极向上的21世纪新人才。

优美的散文范文第6篇

一、幼儿散文的文学审美特色

(一)贴近生活,情感丰富真挚

优秀的幼儿散文作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字里行间渗透着与幼儿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真挚情感。它以贴近幼儿生活的笔触、独特的审美视角、丰富真挚的情感,表现创作者对幼儿成长的关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这种丰富而真挚的情感,通过叙事、写景、状物和抒情等形式,抓住幼儿感兴趣的作品形象、生活场景及自然景象等,反映出幼儿真实的生活、学习与成长状态。如作家望安的《小太阳》:

姥姥病刚好,我陪姥姥晒太阳,太阳暖洋洋。我给姥姥变魔术,一变变出个小橘子,圆圆的橘子红通通,就像个小太阳。

“来,姥姥,姥姥,我剥橘子咱俩吃。你一瓣,我一瓣,你一瓣,我一瓣。”

姥姥吃得甜蜜蜜,甜到心里暖洋洋。

橘子吃完了,我说:“小太阳变没啦!”

姥姥搂着我,亲亲我的红脸蛋儿,对我说:“这才是我的小太阳。”

作品中,“我”陪病刚好的姥姥晒太阳,并为姥姥剥橘子吃。“我”和姥姥“你一瓣,我一瓣”地分着吃,好像是在幼儿园里与小朋友一起分享。“我”变魔术逗姥姥开心,就像是姥姥身边的开心果和小太阳,把姥姥照顾得非常开心,也照得她“心里暖洋洋”。虽是日常生活的小事,却充分表达了幼儿对老人的关心与照顾,也体现了幼儿与老人之间温馨而又亲密无间的感情。

(二)充满想象,意境稚拙优美

幼儿散文作品充满了丰富、奇特、有趣的想象,它将自然万物、生活场景与社会现象等现实空间的形象,赋予天真、活泼、稚拙的幼儿情感、态度、行为和思想,以此来塑造富有诗情画意、童趣盎然的优美意境。同时,把对幼儿的理解与关爱,融入到简短凝练而稚气拙朴的文字中。通过具体可感、活灵活现的艺术形象,引发幼儿的想象与联想,获得直观形象的阅读体验与审美享受。例如,作家谢武彰的《捉迷藏》:

黑夜用长长的手帕,把太阳的眼睛蒙了起来。颜色们赶快找一个自己喜爱的地方,静悄悄地躲了起来。黄色躲在里;白色躲在云朵里;蓝色躲在天空里;红色躲在玫瑰里;绿色太多了,挤不下,有的躲在树叶里,有的躲在小草里。

大家都躲好了,黑夜就把手帕解开。太阳睁开眼睛,一下子就把颜色们全都给找出来啦!

捉迷藏是幼儿最喜欢玩的游戏,但散文中描述的却不是幼儿玩游戏,而是黑夜、太阳和许多颜色在一起玩。黑夜怎样和颜色们玩捉迷藏呢?作家运用了大胆、奇妙而富有童趣的想象,让黑夜“用长长的手帕”,蒙住“太阳的眼睛”,再让颜色们“静悄悄地躲起来”,这些颜色们都躲到哪里了?原来它们就像是幼儿园里小朋友玩捉迷藏一样,找到“自己喜爱的地方”。作家借自然之手、幼儿之心,营造出稚拙天真的意蕴和优美温馨的想象空间。

(三)突出情趣,语言自然清新

幼儿散文的语言是自然清新的,它是对幼儿生活语言的加工,凝练而简约。通过自然清新的语言,塑造奇趣的情景、生动的形象、质朴的行为和天真的童心。它是明朗鲜丽、流畅通透、轻松欢快的,自然而然地将幼儿带入一个充满生活情趣和艺术情趣的散文世界中。如作家吴的《梅花鹿》:

小鹿长大了,头上长出了角角。那角角好像树 丫丫。

春天来了,山青啦,水绿啦,草地上也开出了朵朵野花。为什么这些树丫丫还不发芽、不长叶呢?

哦!他一定喜欢冬天,要不,怎么身上开满了梅花。

我想,他的妈妈也许就是一棵会跑的梅树……

嗨!这简直就是一个有趣的童话。

作品给人一种亲近小动物、亲近大自然的强烈冲动。在春天的季节,山青、水绿,草地开出朵朵野花,这时“小鹿长大了”。但是为什么小鹿的角角“不发芽、不长叶呢”?“他一定喜欢冬天”,因为他“身上开满了梅花”。而且“我”还猜想到他妈妈“也许就是一棵会跑的梅树”。但是我知道,这只是“我”想象的一个“有趣的童话”。在简短的叙述中,道出了幼儿关爱自然界万物的由衷之情,并带给幼儿亲近自然、乐于倾听、富于想象的视听享受。

二、幼儿散文的教学指导策略

幼儿散文的教育教学,侧重于通过阅读与欣赏,对散文作品的生活情趣、优美语言以及丰富情感进行整体把握。在不断提升幼儿对散文作品的审美和理解能力的同时,促进幼儿对散文中语言表达和艺术特色的自主探究和鉴赏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善于根据幼儿语言学习的身心特点和现有水平,在教育过程中以幼儿散文赏析为主,引导幼儿饶有兴致地深入散文语言和意境中,掌握丰富的语言信息,获得淳美的情感体验。

(一)把握幼儿的真实生活背景

优秀的散文作品,是写作者对幼儿真实生活情趣的再现,在看似随意的文字中,将幼儿的真实生活写照呈现于读者面前。在赏析时,应注意在作品熟悉而又真实的生活背景下,与幼儿一起发现生活的童趣,共同分享生活的快乐。例如,赏析《小草坪》(圣野)时,教师要事先了解幼儿的真实生活经验,让幼儿自由表达已有的相关生活经历,与幼儿共同探讨周围生活中的草坪及其四季变化中所发生的有趣事件,如怎样去观察小草发芽、在草坪上打滚儿、捉蚂蚱、听蟋蟀唱歌、在雪地上踩脚印等等,引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世界的关注与爱护。因此,赏析一篇幼儿散文作品,必须要把握幼儿的真实生活背景,在赏析中全面地解读和分析散文作品的幼儿艺术形象与生活形象,进一步理解散文作品中所反映的充满童趣的、艺术化的幼儿生活;并有效地指导当下现实中的、真实状态的幼儿生活,与幼儿一起学会发现生活、探索生活、欣赏生活、享受生活。

(二)欣赏作者的优美语言表达

清新的语言和和优美的句子在散文中是常见的。这是幼儿散文写作者为达到作品的艺术性,在语言运用上的独特表达。其一,要关注幼儿的内心独白和情景对话。独白和对话式的语言,最能体现作者独具匠心的创作思路,它是作者驾驭散文语言能力的重要体现,有助于理解散文作品中形神兼备的艺术形象。其二,要关注语言环境和艺术氛围的营造。运用浅显、直白、简约和清晰的语言表达,有意识地营造优美的语言情境和融洽的艺术氛围,塑造幼儿能够感知和理解的、具体生动的散文形象,并使之富有天然童趣和生活气息。比如,在《春雨沙沙》(冯幽君)赏析教学时,教师可以把重点放在听读、欣赏、体味和想象作品中精致、细腻的语言,如春雨的沙沙声、穿梭的燕子、清亮的小河、欢快的鱼儿、雨丝织出的美丽图画。和幼儿一起感受春雨的活力和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象,引导幼儿用优美的语言模仿和表达独特的欣赏体验。因此,在赏析时,要学会与散文中的形象对话,学会与隐藏于散文背后的作者对话,学会从优美的语言表达中感知、体悟幼儿天真活泼的生活形象和灵动自然的艺术形象。

(三)感受作品的纯善情感意蕴

优美的散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意境美;语言明丽清纯;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2-0111-01

幼儿文学是深入浅出的口语文学,是开启心智的启蒙文学,是诗意盎然的浪漫文学,也是天机活泼的快乐文学;不仅如此,幼儿文学也是具有稚拙美、纯真美、质朴美和荒诞美的文学。幼儿文学塑造幼儿形象,反映幼儿生活,表现幼儿情趣和幼儿心灵纯真之美。尤其是幼儿散文,它在幼儿文学各种文体样式中是非常讲究“唯美”的一种样式。幼儿散文的语言活泼流畅,简洁明丽;幼儿散文的意境优美;幼儿散文表现的是天真、诚挚、纯洁的童趣童心和至善至纯的真情。下面,我们通过几篇作品谈谈幼儿散文的美。

首先,我们谈谈幼儿散文的意境美。

幼儿散文和幼儿诗有很多相同之处。幼儿诗的意境以优美为主,同样,幼儿散文的意境也以优美为主。请看胡木仁先生的《圆圆的春天》:

小蜻蜓,尾巴尖,弯弯尾巴点点水·……

小蜻蜓,做什么?

我给春天灌唱片!

青蛙唱“呱呱”,雨点敲“叮咚”,活泼可爱的鱼娃娃,跳起水上芭蕾舞……

灌呀灌,灌好了:圆圆的池塘,圆圆的唱片,圆圆的春天。

这篇散文,抓住幼儿感兴趣的蜻蜓、青蛙、雨点、鱼娃娃,把它们写得逼真鲜活,使抽象的春天变得触手可及,鲜明生动。春天是美好的,万象更新,生机勃勃,花红柳绿,灿烂绚丽,清新明媚,让人陶醉。不必说,它的意境优美清新。

其次,幼儿散文的语言活泼流畅,简洁明丽。

幼儿天真烂漫,纯洁无暇,他们的情思犹如山涧的小溪潺潺流淌,自然,幼儿散文的语言也是活泼流畅。幼儿散文的语言像雪山上的雪莲明净美丽,像西湖六月的荷叶荷花清新脱俗。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儿散文较之于其他文体样式,显得“唯美”。请看郭风先生的《花的沐浴》:

草地上有百里香、铺地锦、野菊和蒲公英。

有一天,天下雨了。小雨点敲打着野外的树木,在繁密的树叶上敲出声音来了,好像我们学校里的摇铃一样:丁当!丁当!

于是,一群小野花走出来了,百里香、野菊、铺地锦和蒲公英们,一听见这雨声,都走出来了。她们好像在幼儿园做唱游一样,排成小队,走出树林,到这草地上,站在雨中……

她们要在那里沐浴——

小雨点为她们从头淋下,她们口里轻轻地唱歌。有时抖抖身子,让水点落下去;

小雨点为她们从头淋下,她们口里轻轻地唱歌。她们摇摆着身子,用绿色的浴巾洗擦自己的头发和身子……

接着雨停止了。她们的沐浴也停止了。这时,阳光照在草地上,草地上一片光明,那些小野花们显得多么美丽!她们沐浴过了,全身发出香味儿。

这篇幼儿写景散文语言清丽,简洁明净,不杂丝毫尘滓,语言风格浅近朴素,似行云流水,自然清新,飘逸;当然,它的意境也是优美的。作品用拟人手法,以充满幼儿情趣的想像,为孩子们展示了一个绚烂清新的野花世界:各种小野花像一群孩子,听到丁当的雨点声,来到草地上,唱着歌游玩;然后站在雨中,怡然自得地沐浴,用绿色浴巾擦洗头发和身子。雨停了,天晴了,沐浴也停止了。阳光照耀着大地,草地一片光明。小野花五彩缤纷,鲜亮夺目,散发出阵阵的醉人的清香。多么美丽的大自然!

最后,幼儿散文所表现的内容是天真、诚挚、纯洁的童真童趣和至善至美的真情。例如,夏辇生先生的幼儿叙事散文《抬轿子》,描述了乡村孩子过家家“娶媳妇”的情景,表现了孩子们特有的天真烂漫。那一颠一颠出村子的“轿子”,戴着野花环的“新娘子”,大嗓门儿的抬轿子的男孩子,都是那么生动形象,童心童趣跃然纸上。滕毓旭先生的《一朵会说会笑的山》更是写出了至善至美的真情。

孩子和妈妈在树林里捉迷藏。

两只粉红色的蝴蝶从妈妈身边飞走,追着扑棱棱的小辫儿,飘进花丛里不见了。

“妈妈,你找呀,看我藏在哪里?”

妈妈故意不往花丛那边看,却向一棵大树走去。树儿轻轻摇,发出哗啦啦哗啦啦的响声,一簇簇小蘑菇,擎着伞儿站树下。

“妈妈,别到大树后面找,那里有小鸟,别吓飞了它!”

妈妈停住了,还是不往花丛那边望,却故意用手拨开草丛。一只大肚蝈蝈被惊动了,一个高儿蹦到草尖上,悠悠打起了秋千。

“妈妈,别到草丛里找,那里有小兔,别吓跑了它!”

这时,妈妈踮起脚尖儿,一步步向花丛走去。孩子闭着眼,格格笑着。突然,妈妈一下把孩子抱住了。

孩子仰着脸儿,不明白地问:“妈妈,你怎么知道我藏在花丛里呀?”

妈妈甜甜地说:“我的小妞妞,是朵会说会笑的山!”

这篇叙事散文,不仅表现了幼儿那颗非常善良的童心,也表现了母女亲情。小妞妞的“妈妈,别到大树后面找,那里有小鸟,别吓飞了它”和““妈妈,别到草丛里找,那里有小兔,别吓跑了它”两句话,让我们看到她的那颗晶莹剔透的心灵。

优美的散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散文;审美;阅读

散文是很受欢迎的文体,素有“美文”之称,具有独特的审美和阅读价值。散文的审美性阅读教学指的是,教师结合散文的审美规律和学生的心理规律,在教学中带动学生进行审美实践,使学生在散文的阅读中获得审美愉悦,心灵陶冶,获得学生人格的提升,提升审美能力和阅读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对散文的审美性教学作浅要探讨。

一、品味解读,散文抒情之美

抒情赋予散文灵动的生命,也成为散文审美的重要特征。散文抒写的大都是作者生活中的见闻、感触等,是作者真实情感的体现。其中所描写的事、人等也都是作者的真实经历,独到体悟。因此,散文往往具有浓厚的“真我”色彩,字里行间描绘出来的是作者的心灵图画。散文的抒情之美须要用心感受,须要透过那些朴实、生动、细腻的文字去解读、品味。这就要求教师在散文的审美性阅读教学中要引领学生去寻找美之内涵、汲取美之精华。

1.熟读领会文章,提升审美能力

好文不厌千回读。对于一篇优美散文反复朗读品味,是解读散文作者思想情感的桥梁。精品的散文行文若行云流水,自然流畅;语言朴实、优美,富有音乐感,蕴含着真性情,读来欲罢不能。学生只有在熟读的前提下,才能感受到散文之美,提升审美能力。

比如《春》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了让学生对作者的思想情感形成自己的体验和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以比赛朗读、配乐朗读的形式开展教学。首先让学生去课文中找出自己认为最精彩的部分,反复朗读品味,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朗读比赛,每个组选出三名同学,来朗读自己认为最出彩的片段,由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当评委评比,最后,全班同学一起随着优美的音乐朗诵全文。《春》是抒情散文中的经典,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领着读者去欣赏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自然风光。学生用心朗读、句句品味,细细欣赏,将美读出来,增强了审美能力。透过这些诗意的语言,学生感受到了文章所蕴含美好希望。

2.理清文章脉络,感受情感变化

文章的脉络蕴含着作者的情感的变化,我们通过对散文脉络进行分析,可以在更准确地把握作者思想情感的同时,总结出作者行文的目的及风格。因此,在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忽略散文脉这一环节,要引领学生通过这一环节,领悟散文的结构特点,欣赏散文的抒情之美是如何体现的。

比如《春》这篇散文,第一自然段开头连用了两个“盼望着”,仅仅17个字中表达出的是作者盼望春天的殷切心情,是写盼春;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从“一切像刚睡醒的样子”到“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详细生动地描写了春天的情景,是写春;第三段(第六自然段),作者用了三个比喻来赞美春天,是赞春。散文根据主题和抒情的需要,呈现给读者的是五幅画面,各个画面的连接自然、紧凑,文章的脉络分明也不乏变化,全文不足八百字,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赞美春天、热爱春天、珍惜生活、积极进取的思想情感。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划分散文结构、总结散文段落大意,写作特点等,由此理清文章脉络,感受散文抒情之美。

二、分析体悟,散文内化之美

散文强调的是深刻的人生感悟,其思想独到精辟,蕴含着浓浓的诗意,这种诗意的表达,不仅赋予了散文美的面貌,也使散文散透着内化之美。散文的遣词造句在貌似自然之中,却有着极见功夫的讲究。读者能够通过对文字的品赏挖掘出更深的内涵。因此,在散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对文本做出深刻的分析, 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去感受、领略散文的内在之美;同时还要通过分析散文的写作艺术,感受散文的哲理之美,读出文外之韵,听出言外之意。

1.读思相融共长,走近文章意境

精品散文在写作上,讲求“因小见大”,会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读者用心的思考,才能发现散文之美。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走进散文的意境,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由此体味散文美的内在。

例如,在学习《白杨礼赞》这篇散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文章起笔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然后第二段却抛开白杨树,描绘了高原图景?要让学生结合语境发挥想象,去感受白杨树的精神,比如从“虽……却……”“哪怕……却……”两个句式中,感受白杨树子在恶劣的环境下所表现出的强大生命力……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写边阅读边思索,渐渐融入到文章的意境中,感受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作者含蓄奔放的情感。

2. 揣摩写作手法,内化写作能力

散文不仅在结构上别出心裁,在写作手法上也精到巧妙。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揣摩写作手法,提高对散文的鉴赏水平,并内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

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作者将自己的所思所感寓于生动细微的生活场景及自然景象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品读揣摩其中的一段描写,然后再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作者在写作散文时将情感、体验、哲理蕴含于朴实优美的文字中,形成了散文立意深远、凝练优美、自由洒脱、富于变化等特点,在散文审美性阅读过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将散文之美内化为自己的语文能力。

三、形散神聚,解读自由之美

散文的重要艺术特征是“形散而神聚”,这也是散文教学中需要把握的一个重点。从取材角度来看,散文取材十分广泛,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各个层面,内容丰富驳杂;从文章结构方面来看,散文不拘泥于普通的文章调理和结构,不存在死板、僵化的框架限制,而是有着灵活的布局和自由的结构;从文章的表现手段上来看,散文可灵活自由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描述技巧。由于散文有着以上特征,因而不同学生对散文往往有着不同的理解,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其作为个体的特殊性,引导学生以自己的角度解读文本,倡导多元化、个性化的文本解读。

1.寻找情感联结,体味多样情趣性

散文作者往往在文章中寄予着对人、事、物的各种情感,例如沈复在《幼时记趣》一文中生动地记叙了儿时追打蛤蟆、观蚊如鹤的趣事,一方面体现了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作者儿时“同情弱者、不畏”的正义感;又如《石榴》一文,细腻生动地记录了石榴的开花、成长的过程,作者由衷的欣赏和赞誉,使得石榴花的美好形象深入人心,使读者深受感染,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妙。深入体会散文中所蕴含的情趣,能够使学生的审美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2.引导探究质疑,促进发散思维

学生思维活跃、个性较强,因而在阅读和理解散文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独特的疑问和独到的理解。为了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大胆地联想、想象,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对于观点比较特殊甚至偏激的学生,也应给予其充分的尊重,在质疑与讨论的过程中使其深入体会散文。

四、结语

优美的散文范文第9篇

一、丰富的语言范本促进幼儿思维发展

与幼儿文学其他文体相比,幼儿散文在发展幼儿语言方面略胜一筹。幼儿散文既有诗歌语言的精炼优美,又不受韵律节奏的限制,自由、舒放、句式变化大,应用词汇也更丰富;与故事语言比较,它又往往以其精短优美特点而显得突出。幼儿散文具有语言美的丰富性,其篇幅虽然短小,但选材丰富、体裁广阔、写法灵活。题材包罗万象:天文地理、人文历史、社会生活、风光景物、花鸟虫鱼……凡是有助于幼儿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性情、培养美感的素材和内容,都可进入幼儿散文的视野。由于内容侧重点的不同,幼儿散文又可分出各具特色的体裁:幼儿叙事散文侧重于叙述孩子们生活中发生的事,可有完整的情节,也可只写一件事的片断;幼儿抒情散文侧重于抒发孩子们对生活中人、事、物、景的纯真情感;幼儿童话散文则把童话移植到散文创作之中,张开童话幻想的翅膀,用散文的样式来描写拟人化了的童话形象,以表现孩子们眼中的日常生活;幼儿写景状物散文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名胜风光、自然景观乃至特定物件尽在笔下;幼儿知识散文寓知识于形象描写之中,带领孩子们认识我们这个世界。幼儿散文不仅选材丰富、体裁广阔,在写法上也非常灵活,注重从幼儿的接受角度表达幼儿的生活情趣和生活感受。“这种散文是向儿童传达自己的‘动人的人生经验’,但是作者必须运用儿童能体会的题材,运用能激起儿童心理反应的语言。”[1]幼儿散文往往在朴实的描写叙述中显出真情和感悟,例如,望安的《秋天》中描写孩子要画一副画送给老师,“我先画桂花,把金灿灿的桂花画了很多很多,让老师也闻到桂花的香味……”这样的语言既点出秋天的特征,又表达出幼儿纯真的情感,质朴无华却又真切感人。幼儿散文与童话相结合,更加自由地表现出幼儿生活的诗意画意。吴然在《珍珠雨》一文中这样写道,“小鸟扇着雨后的阳光,从一道彩虹里飞出来。天多明净,遍地阳光。珍珠般雨点,一颗一颗挂在草叶上,挂在花瓣上,挂在柳条上,挂在一匹刚从雨里撒欢回来的小红马身上,挂在房檐口上……哦,下了一场太阳雨,下了一场珍珠雨呵!”这里,创作者用幼儿梦幻式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用水晶般的心灵感受周遭的生活,在那雨后七彩世界所构成的旖旎画面中,活动着小鸟、小红马、蜜蜂、草莓等可爱的小生灵,恍如童话里的仙境。幼儿散文在抒感方面也可以有不俗的表现,郭风在《向日葵》里直抒胸臆:“我为什么喜欢你呢?我喜欢你向着太阳开放自己的花朵;我喜欢你,挺直地站立在土地上;我喜欢你,觉得你的花朵开放得像太阳一样,好像也能够发出黄色的光芒。”如此直接,如此热情,表达了幼儿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幼儿散文还可以灵活地调动记人、叙事、抒情、咏物、讽刺、幽默等多种手法,创造色彩斑斓、意蕴深远的散文意境和意旨。陈伯吹的《一匹出色的马》讲述了郊游归来“妹妹”要求父母抱,却得到“一匹出色的马”快乐回家的故事。文中以春天的郊外为背景,“河水青碧,河岸上栽着一行垂柳,我们在下面走过,垂下来的柳叶,拂着了妈妈和爸爸的头发,我和妹妹看得都笑了。路的一边是田野,青青绿绿地非常可爱,像—片柔软的绿毯”,描写自然形象。叙事只截取生活片断,以对话展开情节叙述,解答题目设置的悬念,“一匹出色的马”其实是爸爸削的一根柳枝,而“妹妹高兴地跨上马去,跑跑跳跳地奔向前去,等我们回到家里,她早已在门口迎接我们,笑着说,‘我早回来啦!’”文中灵活地运用叙事、写景、抒情的手法,表现幼儿在自己的想象与游戏中获得的快乐,创造了感人的童心世界。幼儿散文被称作“牙牙学语的范本”,这正是对幼儿散文语言美的丰富性特色的充分肯定。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语言是思维的材料和工具,一个人对语言的掌握直接关系到他的思维和智力的发展。心理学研究证明,二至三岁是儿童口头言语发展的质变期,四至五岁是儿童口头言语发展的第二个质变期,也是书面言语发展的质变期。幼儿散文词汇丰富、语言生动优美、风格多样化正适应了处在这两个“质变期”的幼儿发展语言的需要,而幼儿词汇的增加,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必将促进其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二、语言情境的艺术性培养幼儿审美能力

幼儿散文自有一种独特的语言风貌。散文是抒情性的美文,其景美、物美、情美、意也美,而最能给人以直观美感的,是语言的美。幼儿散文的语言首先遵循幼儿文学语言的整体特色,浅显生动、朴实自然,同时又具备散文的优美凝练,是幼儿语言和散文语言相融合的艺术性语言。幼儿散文艺术性语言的美首先作用于幼儿感官层面,从幼儿的感官出发描摹形象、点染色彩,富有形象性、色彩感、音乐美,调动幼儿感官感受语言带来的直观愉悦。薛卫民笔下的“五花山”,春天“绿色是浅浅的,许多树叶儿刚冒出芽儿来,嘴角上还带着嫩嫩的黄色呢”;夏天“绿色是深深的,……连雨点儿落上去,都给染绿了”;秋天“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照到那里去了;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地看去,就像枝头上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儿在跳跃;还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那颜色就像剧场里的大幕布。只有松树不怕秋霜,针样的叶儿还是那样翠绿翠绿的。总之,山变成五颜六色,一层金黄,一层翠绿,一层火红……”作家以丰富的视觉语言描写了美得如此鲜艳的一座山,让小读者在美的语言情境中感受大自然的色彩美。台湾作家陈木城的《春天的小雨滴滴滴》营造了一个充满声响效果的世界,“春雨打在波浪板上‘叮叮咚咚’,打在叶子上‘滴滴答答’,打在铁皮上‘叮叮当当’,打在相思树上‘淅沥淅沥’,打在羊蹄甲上‘啪啦啪啦’,打在面包树上‘哗啦啦,哗啦啦’……”,作者抓住春雨落物发出的千差万别的声音特征,巧妙地描绘出了生机勃勃的春天的音乐美。而状物幼儿散文《桔子花》一篇,更注意从幼儿的感觉出发,从视觉、触觉、嗅觉、味觉等一系列感性层面入手写作,句式整齐又有变化,达到听觉上和视觉上的美感。“金黄的桔子圆圆的,像只小灯笼。给桔子脱下金黄的外衣,桔瓣就会害羞地紧紧抱在一起。把美丽的外衣平放在手掌上,就会变成金黄的桔子花。摸一摸这朵桔子花,软软的,像小姑娘的手;闻一闻这朵桔子花,‘啊,好香啊’;尝一尝这朵桔子花,又香又甜。”这是运用多种感官来表现幼儿在探究自然世界时的愉悦感。其次幼儿散文艺术性语言的美作用于幼儿心志层面,以艺术性语言建构美的意象,营造美的意境,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诗评家谢冕认为“意象是这样一种生存状态:它通过人对客观世界的直接感觉以传达人的精神经验的艺术方式。”[2]优秀的幼儿散文作家往往发挥艺术创造力,以本真的幼儿话语与幼儿思维去创造鲜明生动的意象,构筑起一个美的天地,激活读者想象,使他们沉浸在美的氛围中,获得精神愉悦。“大海,蓝蓝的,又宽又远。沙滩,黄黄的,又长又软。雪白雪白的浪花,哗哗笑着,涌向沙滩,悄悄撒下小小的海螺和贝壳……小娃娃嘻嘻笑着,迎上去,捡起小小的海螺和贝壳,串成彩色的项链,挂在自己的胸前。快活的脚印,串成金色的项链,挂在大海的胸前。”在夏辇生在《项链》一文中所说的“项链”不仅指孩子用海螺和贝壳串成的项链,还将孩子踩在沙滩上的脚印想象成挂在大海胸前的金色项链,这种新奇的想象生动地传达了孩子海边嬉戏的快乐,以鲜明的意象营造了童趣盎然的世界。再如班马的作品《蜡笔》以一个小男孩的口吻述说着自己的梦想:“我有一盒十二色的蜡笔。世界突然扩大了。我能画灰色的军舰和军舰上的大炮。看!画上的这个人,有着乱草一样的黄胡子,有一双老地质学家的褐色的眼睛——那就是明天的我!他的脸是黑里透红的。他的帐篷是草绿的。他的狗是银白的。”这一幅色彩斑澜的“意愿画”展现了小男孩的心理世界与追求。他心中的地质学家形象鲜明,冷暖色调的词语交叉使用,展现出雄奇壮丽、令人神往的世界,表现男孩热爱大自然、向往成熟的心态和愿望,具有豁达果敢的阳刚之美。幼儿欣赏幼儿散文作品能够增强他们对语言次序与节律的敏感性,这种敏感性包括对语言的声音、节奏、重复和词语节拍的感觉,对语言不同功能以及不同情境中语言运用的体会,对通过词句变化造成优美动听效果的感悟等。在幼儿散文的欣赏指导中不仅应重视培养幼儿的语言技能,更要重视培养幼儿对语言美的感受能力。对幼儿散文艺术美的欣赏导致感官上与精神上的愉悦,在美的感动中得到熏陶,幼儿语言审美能力自然就能得到丰富,语言潜能也能得以激发。

三、读者再创作的可能性提升幼儿表达水平

利用幼儿散文文本指导幼儿进行再创作,在欣赏过程中组织幼儿朗诵与仿编说话创作,还能培养幼儿创造性想象,进一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首先,通过朗诵散文可以让幼儿以读者的角色进入再创作的情境。教师在引导幼儿欣赏散文作品时,往往是以教师朗诵(包括配乐朗诵)方式进行,优美的语言一字不漏传达给幼儿,对于幼儿学习汉语的优美语境、语感,培养语言审美能力具有很好的浸润作用,而让幼儿自己朗诵散文则有助于他们理解想象,感受作品的形象美、情感美以及音乐美。冯幽君的《春雨沙沙》就很适合幼儿朗诵:“春雨沙沙,春雨沙沙……沙沙的春雨,像千万条丝线抛下……穿梭的燕子衔着雨丝,织出一幅美丽的春天图画,绿的是柳叶,红的是桃花。还织出一条清亮的小河,河里的鱼儿欢快地摇动着尾巴。河对岸的山坡下,有播种的农民;山坡上,有种树的娃娃……啊,多么美的图画!”这篇散文描绘了春天的美丽图画,色彩明丽、富有动感,长短句交错、拟声词的运用以及句末的押韵赋予了作品音乐美,节奏明快、音韵和谐。其次,通过幼儿仿编创编散文也是读者再创作的又一途径。指导幼儿运用所学的艺术性结构语言知识,尝试扩展自己的想象,并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想象,完成从理解到表达,从模仿到创造,从接受到运用的整合过程。如欣赏幼儿散文作品《蒲公英》后,可让幼儿观察花朵的不同姿势,想象阳光照射时、春风吹拂时、蜜蜂采蜜时蒲公英呈现的不同景象,创造性地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欣赏幼儿散文作品《捉迷藏》,则可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想象黑夜、太阳、颜色等玩捉迷藏的情景,理解昼夜交替的自然规律及阳光照射和各种色彩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可让孩子仿编句子或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想象其他捉迷藏画面,激发幼儿创造性表达的热情。

优美的散文范文第10篇

设计意图:《梦姐姐的花篮》是一首充满优美意境和遐想的散文诗,教师在此首散文诗的欣赏过程中,通过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运用多种手段支持、鼓励幼儿与教师、同伴相互交流并大胆表达,从而帮助幼儿充分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并充分发挥想象力,学会运用散文中的优美句式,在语言欣赏过程中培养孩子们审美的眼睛、审美的耳朵和审美的心灵。

反思:

《梦姐姐的花篮》是一首非常优美的散文诗,散文中提到的梦境给人一种宁静又美好的感觉。课件是我自己精心制作的,让幼儿边听边欣赏画面,可以给予幼儿直观的视觉经验,并在不同的梦境中去触发幼儿的想象力。因此,通过此次语言欣赏活动,不仅让幼儿在PPT画面的基础上进行再造想象,而且可以大胆地表达幼儿的所思、所想。

开始部分我利用幼儿感兴趣的识字和组词游戏引出语言欣赏的主题内容;第二部分采用PPT多媒体来进行教学,用课件展现逼真的色彩,让幼儿通过视、听感受散文诗的梦幻色彩、优美意境。本环节采取了开放式的提问,老师提供给幼儿充分表述的机会。引导幼儿发现花的颜色和梦的内容的关系,改变过去那种一听、二问、三总结的传统模式,用“分段欣赏-提问-设疑-释疑-再欣赏”的方式层层递进,请幼儿说一说在红颏鸟的梦里仿佛看见了什么?有什么感觉?来引导幼儿大胆想象,我并不是在等待幼儿正确答案的出来,而是鼓励幼儿尽可能的讲述梦的内容,不强求答案的正确度、完整性,不断引导幼儿用已有知识经验来推断下面可能发生的事情。不仅能激起孩子带着问题学习的欲望,更给孩子创编的空间。在集体讲述时,全体幼儿都能有兴趣的用完整的句子来讲述整首散文。第三环节是在幼儿理解的基础上学习纺编散文,发挥他们再造想象的能力,鼓励幼儿创编与花色相应的梦,激发幼儿想象与他人不同的内容,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回答。在老师的帮助下,幼儿能以散文中的形式来表述。但在仿编环节中,幼儿的思维不是很开阔,联想到的事物有类同,如果教师再引导的深入一点,那仿编出来的效果可能还要好。

总之,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只有挖掘出散文所蕴含的内在美,并运用各种手段,才能让幼儿较深刻地领会作品内涵,感受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教师应做一个支持者,引导者,从而让幼儿从内心深处去真正感受美、理解美。

上一篇:散文分类范文 下一篇:沈从文散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