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散文摘抄范文

时间:2023-03-13 16:02:24

优美散文摘抄

优美散文摘抄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畏惧作文 广泛阅读 积累作文素材

我校地处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学生的语文底子很薄弱,写作材料几乎没有,大部分学生畏惧作文,对写作兴趣不高,写出来的作文题材狭隘,内容陈旧贫乏,立意不深远,因此作文教学效果不佳,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学生的作文素材积累少之又少,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一个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积累的学生,想写出一篇内容充实、题材新颖、思想深刻的文章是不可能的。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明的信》中对读书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必须如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这才酿出蜜来,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而且枯燥。”因此,我每接手一个新班级,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就给学生传授一种理念:要写好作文,必须“采百家之花”,才能酿出“一家之蜜”。于是我积极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保证学生有文章读,找到许多“花粉”“酿蜜”。

新课程标准对“积累”教学进行了反复强调,如“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语文课程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片段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

积累的目的是运用,那么如何解决找“米”的问题呢?通过什么渠道使学生的作文素材积累丰富起来呢?笔者做了如下尝试:从广泛的课内课外阅读中寻找、积累写作素材。

一、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指导学生从阅读开始,积累作文素材。

从初中一年级开始,我指导学生利用每周一节的自习课和其他课外时间,到学校图书室借书阅读,带学生到学校的阅览室读书,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目,如:《读者》、《课堂内外》、《青年文摘》、《现代中学生》、《大阅读》、《小小说选刊》、《中学生博览》、《海外文摘》、《全国优秀作文选刊》、《奇趣故事创新作文》、《青少年科技博览》、《作文素材满分阅读》、《今日文摘》等。

在阅读之前,我布置学生准备摘抄本,抄好词好句,摘抄精彩片段,摘抄时加进自己的见解和认识。指导学生做读书卡片,把书名、作者、文章体裁、重要内容、中心思想、人物形象、感悟启发写在读书卡片上,写读书心得体会,鼓励学生模仿文章的精彩片段进行仿写,鼓励学生从仿写开始,仿写又从摘抄经典句段和精彩片段开始,这样就降低了写作的难度,让学生对写作逐渐产生兴趣。并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摘抄笔记,及时给予评价,表扬做得好的学生,授予“读书标兵”、“读书进步奖”的光荣称号,从而树立了榜样,使学生有榜样可学;同时穿插利用早读、晚读和晚上新闻课的时间让学生交流阅读课外书和做摘抄笔记的精彩片段或者美文,以及读书的心得体会和收获,这样的活动能加深阅读印象,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对生活有了越来越深的感悟,进行评比给予奖励,极大地调动学生积累素材的积极性,为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懂得从初一开始,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从课外阅读中,从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写作就不那么难了。让学生懂得语文知识范围很广,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历史、文学、建筑、音乐、美术、花草虫鱼、书籍刻绘等,都要广泛涉猎,只有采百家之“花”,才能酿一家之“蜜”。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二、充分利用校本资料,指导学生互相传阅,从而积累作文素材。

我校创办了作文期刊《浪花》,从创刊开始我就注意收集,到现在已经有35期了,我把每期《浪花》分给组长,让学生到组长那里借阅,轮流交换阅读,并要求做摘抄和读书笔记,浪花里的优秀作文均选是本校学生的作品,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也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心,使他们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收集作文素材的信心,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写作投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充分利用长期以来收集的学生优秀作文,指导学生收集作文素材。

学生优秀作文内容比较丰富:有写人的、记事的、写景的、状物的、写诗的、游记散文的,等等。我把这些优秀的作文印成册子,让学生互相传阅,做摘抄笔记,写心得体会。让学生觉得作文就在自己身边,并不是很难写,从而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

四、充分开发教师自身的潜能。

在作文教学中,我尽自己的能力写下水作文,让学生传阅,做摘抄笔记,并写下心得体会,因为我深深知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道理,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五、发动学生力量,建立小小图书角,指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筹集图书的渠道有以下三个:

1.献书。我发动学生每人每月从家里拿来两本书,与全班学生资源共享,定期更换。

2.购书。发动同学们自愿捐献出自己的零用钱,筹集起来购买新书。

3.征订。用同学们平时卖废品的钱征订报纸和杂志。

这样,学生的书源就可以解决一部分,当然,在学生交来的课外读物中,老师应该指导学生对读物有所筛选:(1)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2)内容要健康;(3)类型多样化:名著、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科普知识,等等。

在图书角的读书活动中,评比好书推荐卡、阅读之星,给予学生奖励,激发学生阅读积累的兴趣,增加学生对作文素材的积累量。

有了丰富的阅读量,积累了丰富的作文素材,有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会顺手拈来,得心应手。学生通过积累,找到了“米”,有了“米”,这样“炊”就不会那么“难为”。换言之,学生就不会存在作文素材缺乏的问题了。作文素材丰富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实践表明:中学生的作文素材积累越是丰富、深厚,越容易诱发灵感活动,厚积而薄发,不仅提高欣赏能力,更提高写作能力,学生就不会再害怕写作文。

参考文献:

优美散文摘抄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读写训练 人文素养 提高 具体做法

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呢?我认为大量读写是一条重要途径。

中国的语言文字的魅力是无穷的,通过大量读写,可以使一个人的人格得到完善,思想得到提升,人文素养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基于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大量读写方面的训练,具体做法是:

课堂上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读写能力的训练。通过训练,提升他们的读写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教学中,凡是优秀的课文,尤其是名家作品中的精美语段,都要让学生反复诵读并摘抄在读书笔记上,在诵读中品味文章或语段的精妙所在,摘抄后写出点评、感悟,然后进行仿写训练。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峻青的《海滨仲夏夜》等这些优美的写景散文,都让学生尽量背过,并自己选择一个季节,以“家乡的(春、夏、秋、冬)天”为题,进行模仿练笔。学习《社戏》后,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语段背诵、摘抄,(如:月夜乘船、月下归航等优美的景物描写段落)并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以《童年趣事》为题练笔。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课外让学生多读一些美文,精选出自己认为最美的文章,拿到班级朗读,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几年来,我都坚持课前朗读训练,每节课在学习教材前都拿出5分钟时间,专门进行这个项目的训练,这样,也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为了很好地展现自我,他们在选文上都动起了脑筋。在老师的建议下,《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情感读本》《新概念作文》以及名人传记、名著片段、优美散文等都相继进入了学生的选文视野。这样,一学期下来,有上百篇经过精选的文章,以不同的文体、内容及语言风格,出现在学生的视野里,真正做到了资源共享,那是多么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学滋养啊!经过这样持之以恒的训练,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除了日常的阅读积累外,在寒暑假,我还让学生系统地读一些“课标”中推荐的名著,并交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过程中拿着红笔进行简单的勾画,就像自己在跟作者交流,在与他交换意见,做到文本、读者、作者的三者互动,这种互动对理解作品很有帮助。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还告诉学生,要读中有悟,有所创新。有些文章读后,如果产生了灵感,就应该马上构思,在大脑中粗略地列个提纲,这是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如果读书能达到这个境界,那就达到了入木三分。

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深入生活实际――读活书,多写作。我告诉学生,现实生活就是一部内容极其丰富的“活教材”。只要留心,写作的素材比比皆是,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在家里,有家庭琐事;在学校,有那么多的同学,那么多的故事;在社会上,一出门就会遇到很多的人和事;在大自然中,到处是优美的画卷等。我们要把目光投向自然,投向社会,关注周围的每一个人,每一样事物,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善于捕捉,有感就发。为了让学生不再“怵”写作文,我让学生每天坚持写日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及时写下来。这样一来,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作文课上,文思泉涌,再也不用绞尽脑汁“挤牙膏”了。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大量读写确实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谈读书体会时,有的同学说:“畅游书海,我的心灵极度自由,我可以与自然对话,与社会对话,与大师对话,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我无所不去。”有的同学说:“在书中,我认识了孔子、孟子,认识了屈原、文天祥,认识了、;在书中,我了解了巴尔扎克,了解了托尔斯泰,了解了雨果,了解了卢梭……”还有的同学说:“通过读书,我感悟了人生,懂得了怎样去写作,反过来写作文又促使我去读更多更好的书,因为在写作时,我常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

优美散文摘抄范文第3篇

首先是我对“写作”两字的看法。有人说,写作姓“写”,需要技巧。而我则认为写作姓“情”,更需要的是情感的累积。写作是一种情感活动,是一种不可扼制的情感的释放。它可能是一种感恩的倾诉,可能是一种喜庆的表达,也可能是一种愤怒的宣泄,但不管是倾诉还是表达,它离不开情字的牵引。而情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产生的,平时不做些储备和积累是不行的。而如何教学生储备和积累恐怕是我们语文老师该引导的事。

情感的储备

既然写作是一种情感活动,那么情感的储备就显得尤为重要。曾看到一篇孙道荣写的文章,说的是一位语文老师让学生们写一则寻人启事,(假如自己的妈妈走失了),当时就有许多学生竟记不清妈妈的年龄也写不清妈妈的体貌特征,包括穿着,这事情虽然写在一篇文章里,像个故事,但现实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似小非小的事我们的学生总是“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浮躁的社会、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让我们的学生变了,变得无歌无诗亦无情,所以我认为要教学生写作,激活学生的情感细胞,教学生做个多情人是第一要素(多情指的就是对生活的多情善感)。教学生做个多情人,就是要让学去摸摸妈妈的手是粗糙还是光滑,脸上长着痣、手背有伤疤;去闻闻妈妈的衣服有香水的味道还是葱花的香,去看看妈妈的发间戴着头饰还是粘着棉花;教学生做个多情的人,就是要让学生偶尔去拜访一棵树,一只虫子,一株花,与他们聊天说说话。

总之,应该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关注身边的人事景物。其实生活中有许多朴实感人的细节被忙碌的我们忽视了,语文老师有心的撩拨会点燃学生的情感火把,记得2011年中考前夕,在师生们忙碌备战中考的日子里,在一次早读课,我无意间发现我班一个女生的抽屉里放着一个苹果,削了皮的,用保鲜袋装着的,心生好奇,下课便去问她,她很自豪地告诉我,这是她妈妈每天早晨的功课,怕她学习辛苦饿肚子,每天早晨给她削好苹果,又怕她手脏就用保鲜袋装了,当我听完她的讲述除了对她妈妈心生敬意,我觉得有必要为学生们作写作的提醒:忙碌中不要忽视了家人对你的爱,不要以为父母爱子女理所当然,不要以为这点事微不足言,每天做你想想她多不简单。生活每天是一部直播剧,我们不妨引导学生从此入手,关注家人的生活情景,体会身边人的关爱、宽容之情,并选择能触及自己灵魂的某个片断、细节,提炼为习作的“动情点”。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春华秋实,春去冬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诸多的情趣,只要我们稍停下忙碌的脚步,便会发现自然无语,但分明写着四季的轮回,亲人的爱不能无视,自然的美一样不能无视,作为语文老师适时地提醒学生关注自然的变化,时事的变迁,对培养学生成为有情有味,有血有肉的性情中人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撩拨他们那根敏感的神经,不断地逗引他们去读读生活自然这本无字之书。才会让他们为一片落叶而深思,为一场春雨而欣喜,为一个灿烂的笑容而感动,有了这些情感的储备,学生自然不会“为赋新词强说愁”。写出的文章自然也就会真情流露,情意并茂。

有了情感的储备,还需写作的热情和冲动来催化。

写作热情的储备

有人认为,学生的写作欲就像一个盛满液化气的钢瓶,语文教师的作用就是让学生找到并能打开闸门。

我则认为学生的写作欲望就像火盆里的火,在一定情况下是会冷却甚至熄灭的,所以时不时地去撩拨一下,刺激一下对于保持一种写作的冲动很有必要,那么拿什么去撩拨呢,我个人的做法就是隔三差五地给他们点兴奋剂,我所谓的兴奋剂便是美的诗文(配乐散文诗朗诵),感人至深的情感故事(微电影),甚至歌词优美,旋律动人的音乐。我觉得诗歌教学最能激发学生的诗情和才情。在紧张单调的学习生活的间隙适当穿插诗歌教学对激发学生的热情很有效果,诗歌的选择可以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如学了的《沁园春 雪》课外链接任先青的《诗人》,学郑愁予的《雨说》课外链接郑愁予的成名作《错误》,我发现学生喜欢《错误》的程度远胜过《雨说》,不学诗歌单元时的穿插可以迎合学生的口味,如学生喜欢诗人海子、顾城、舒婷、席慕容,可分别推荐海子的《春天,十个海子.》,顾城的《一代人》《叽叽喳喳的寂静》等,也可以结合时令或某个情景或是自己看了喜欢的,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中将学生带入读诗赏诗写诗的美妙氛围中。

此外让学生坚持做美文摘抄和写随笔也是保持写作热情的一种好方法。,(摘抄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班级流动的,阅读转转转,阅读漂流瓶,你摘我写)做美文摘抄的目的并不仅仅为摘几篇文章,而是让学生将浮躁的心安顿下来,在摘抄的过程中习得一种文风,感染一种文气。还可提倡摘抄加自创。而写随笔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自信心,我把随笔看成是学生写作的操练场和情感的后花园。

总之,有了情感的储备,再加上写作热情的催化,才有可能诞生情质兼备的好文章。

优美散文摘抄范文第4篇

一、从高中语文教材中积累写作素材

教材除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之外,还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各种体裁文章的能力。但目前的现状是,多数学生对教材中的课文兴趣不大,甚至置之不理,不愿去深入思考、钻研课文内容,发现不了课文里蕴涵的极其丰富的写作素材。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解课文时,注意引导学生从文中挖掘写作素材。

比如,在学习《我与地坛》时,可以引导学生在写“坚韧”“摆渡心灵”等话题时,可这样写:“19岁本应是最狂傲的岁月,无情的上帝却夺去了他健美的双腿。仇恨、不满、愤懑和无奈充斥着他绝望的心。每天,轮椅便成为了家与地坛连接的质点。日出日落,四季交替,他用十几年的光阴思考,从地坛的一草一木、小虫飞鸟、来往路人中,他感悟到生命的真谛,渐渐解开了心中的绳索。‘一沙一世界,一人一乾坤,何必执著于暂时的得与失、欢快与痛苦!’史铁生如是说。十几岁的他把自己的心厚厚地包裹起来,用绳索束缚着,三十几岁的他终于解开了心中的绳索。”这样,名人、名句、名迹的运用,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收到极好的效果。

二、利用现代文阅读题积累写作素材

语文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题目,本身就是很好的阅读范本,学生做题的过程也就是阅读的过程。现代文阅读题的选材是十分讲究的,多是经典的散文,不乏精彩的描写、议论、抒情文字,如能充分利用语文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题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补足学生的阅读量,积累大量的优美文段。

如,阅读试题《写给秋天》第五段:

“你接收了春的绚烂和夏的繁荣,你也接收了春的张狂和夏的任性;你接收了生命从开始萌生到稳健成熟这期间的种种苦恼、挣扎、失望、焦虑、怨忿和哀伤,你也容纳了它们的欢乐、得意、胜利、收获和颂赞。你告诉我:生命的过程注定是由激越到安详,由绚烂到平淡。一切情绪上的激荡终会过去,一切色彩喧哗终会消隐。如果你爱生命,你该不怕去体尝。因为到了这一天,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一切终要回返大地,消溶于那一片渺远深沉的棕土。到了这一天,你将携带着丰收的生命的颗粒,牢记着它们的苦涩或甘甜,随着那飘坠的落叶消隐,沉埋在秋的泥土中,去安享生命最后的胜利,去吟唱生命真实的凯歌!

生命不是虚空,它如厚重的大地一般的真实而具体。因此,它应在执著的时候执著,沉迷的时候沉迷,清醒的时候清醒。”

学生可以在做题的同时,学习文章的句式,学习文中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从而增强作文的文采。

三、利用报刊杂志等课外读物积累写作素材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本,按照老师规定的要求完成作业,每周交一篇,教师批阅。

1.原文摘抄:可以是对看到的优秀文章的主要思想的概括,也可以是某个精美段落的原文摘录,以备使用。

如,《后现代乡愁》的段落:“乡愁,或许是儿时越飞越高的风筝,或许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或许是长河秋月,落日余晖,或许是征人此去忆长安。别样的旷味,一样的离愁别绪,它是在自我感悟中步步提升的一种直面人生的书写。它不应该最终沦为城市博物馆里供人赏玩的历史珍藏,它是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交织共鸣,就像是一条绵延在人类记忆里的河流,穿越历史的烟尘而来,那样的奇诡,那样的卓绝。”

2.适用话题:即材料可提取的写作角度,可用于哪些话题方面的写作,以备考试写作之用。

3.材料出处:要标明材料的来源,要具体详细,以备以后查阅。

优美散文摘抄范文第5篇

一.让观察充满灵性

生活是写作的不竭源泉,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杨绛先生能把蹬三轮的老王的善良金子般的心写得活灵活现,余秋雨能把信客生涯风尘苦旅写得跌宕起伏栩栩如生,就是因为能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只有启发学生调动各个感官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去看、去听、去闻、去摸、去幻想……留心身边的点点滴滴,做平凡生活的见证者,才会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使文章充满着生活的气息。

如果说,在写作与生活之间,观察是桥梁,那么感受与体验则是这座桥梁的基石。因此,平时指导学生观察时,不能局限于对外在客观事物的观察,还要强调关注与之相对应的内在心灵的感受。这样既观察了外物特征又观察了自己的内心,在挖掘生活的同时又挖掘了自我,这种观察才充满了灵性。刘勰的《文心雕龙》中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一切自然景物都打上了作者感情的烙印。学生观察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可以从中获得关于生活的感悟;亲身经历某一事情,可以从中寻找不同寻常的真善美,使生活在自己的笔下变得丰富多彩。

二.使阅读饱含韵味

作文韵味的浓淡,取决于文化底蕴的深浅。文化底蕴的深浅,取决于积累的丰厚。腹有诗书气自华。而古今中外文学佳作,是作者心灵流出的智慧,人生感悟的传递,无论布局谋篇,还是表现手法、语言表达,都很有借鉴意义。在阅读过程中,如果教师指导得法,会使学生受益更多,懂得韵味之所在,韵味之形式。鉴于这种认识,初中学生除了阅读教材中“名著导读”的经典外,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内容丰富、文质兼美的课外书籍,订阅相关的杂志,如《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思考与智慧》、《美文》、《读者》、《青年文摘》等。这些读物语言规范,可读性强,既能了解社会动态,增长见识,又能学习写作方法,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随着阅读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能得到长足的进步。

让学生多读还不够,一些好文章,读一两遍印象不会深,应督促学生作摘抄或读书笔记。对那些优美精彩的段落,要求学生摘抄熟读并尽可能背诵下来。大作家巴金少年时代把《古文观止》上的两百多篇文章背熟。他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能慢慢地体会出它们的好处,也能够慢慢摸到文章的调子。这两百多篇古文,可以说是我真正的启蒙先生,我后来写了二十多本散文集,跟这个启蒙先生很有关系”。可见,熟读背诵能启发智慧,增加修养,激发才华,加深记忆。久而久之,自然融会贯通,出口成章,作文的韵味自然就香浓了。

三.让日记碰撞火花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写作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做,充分表达他们自己的思想,充分展示他们自己的个性。写作中,要求学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有独特的见解;在表达中要有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想象,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认识,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有个人特色的作文。鉴于此,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是达到新课标写作要求的重要途径。日记是对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记录,不拘形式,灵活自由,所以教师在对学生的日记做定期的评点时,要注意培养学生随机应变,打破定势思维,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生活。例如:老师的讲课,父母的叮嘱、严厉的军训,第一次当值日生、充满凝聚力的小组合作等等,只要忠实地记录生活,就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然后摘录其中思想较为深刻的、文采较为优美的一些片段,朗读给学生听。学生尝到了辛勤耕耘后的甜蜜,就会更有兴趣去寻求写作素材,他们的视野不止停留在日常生活中的琐事里,开始关注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一站到底》、《艺术人生》;评名作、议时政、谈得失、析美丑。日记素材五彩缤纷,行文格式千姿百态,学生也从“小我”转变到“大我”。学生在日记中找到成长的轨迹,也为自己编辑了一个快乐的主题。

大凡阅览者,都爱有韵味的文章。大凡有韵味的文章,构思奇巧,选材独特,表达有味,读而悦之,品而喜之。如何做到?谨记三点:观察感悟,万紫千红总是春;阅读品味,腹有诗书气自华;编辑成长,为有源头活水来。

优美散文摘抄范文第6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有人说,每个人只有一个人生,而阅读可以让你拥有几个人生。也有人说,阅读过程就是我们穿越时空与古今与中外作者交友的过程;热爱阅读是教育成功的标志等等。这无疑证明了阅读对一个人的重要作用。阅读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语文成绩,更关系到他的成长,关系到他以后的人生。但是,怎样才能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甚至是真正让阅读影响学生的人生,确实是我们面临的一项艰巨而又繁重的任务。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几年中,我在利用语文课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方面做了以下尝试。

一、结合所学的课文,推荐课外阅读书目

新教材选编的很多文章都是名家名篇,文学色彩很浓,涉及的作家及文章的题材很广泛,这些足可以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具体做法是,如果是节选自某作家的一部书,就指导学生去读全书。例如《小王子》一课,课文只节选了两节,我在课上就让学生去想象酒鬼、灯夫、爱慕虚荣的人及地理学家等等这些章节的内容,并让学生进行练笔。课后,我布置学生去读《小王子》一书,他们急于想知道自己的想象和书中的内容是否一致,于是读书兴致很高涨。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读的书还有《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昆虫记》等等。如果不是节选的文章,那么就布置读这个作家的其他文章,如张晓风的散文、宗璞的散文、周国平的散文等。

二、 利用影视节目和阅读进行比照

看电影、看电视永远是学生的最爱,于是我就利用这种形式,让它为阅读服务。如播放电视剧《西游记》时,我就布置前一天看过的内容,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读一读原著,让大家讨论,原著好在哪里。通过讨论,学生发现了语言的魅力,感受到了原著的艺术美,很多学生开始读原著。《百家讲坛》栏目热播以来,特别是于丹的《〈论语〉心得》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爱,我们六年级就曾学习过《论语十则》,我充分利用这个机会,让学生边看电视边读《论语》,讲到的内容,就让学生阅读。利用这种方式推荐阅读的还有四大名著及《围城》等等。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制作时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像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样,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此外,学校或教师要适当地提供学生把阅读的感受和习作展示出来的场地。

四、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十分重要,这样就会让他们读有所得,比如,平时在让学生阅读新闻报道、小说、故事等体裁的文章时,一般采用略读法,读这类文章,只需对文章内容大体了解,不需要深入分析;在阅读优美的散文或文章中精彩的段落时,一般采用精读的方法,要边读边想,边分析边思考,反复地读,可以理清情节,评论人物,可以欣赏语言写作方法等。久而久之,让阅读的方法上升为阅读技能。又如,每天要求学生看一点书,做一点摘抄,定期在班上互相交流。充分利用教室一角,每天写一则名人名言,开始教师带写一个头,然后让学生写,以学号为序每人负责一天,这就促进了全班同学的阅读积极性,每个同学都想去找最有水平的东西展示在老师同学面前,同时这也是积累作文素材的好方法。

五、开设形式丰富的阅读课

名著推荐课主要是向学生推荐中外经典著作,每学期应该安排两到三节,推荐两到三部作品。除教材中推荐的名著外,我们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其阅读的经典著作,引导学生阅读成本的书,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理念中指出:“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我们绝不可以局限于让学生只读点报刊杂志,读报刊杂志是吃快餐,我们还要把学生引进到经典名著的阅读中,把学生带到“满汉全席”的盛宴上让学生“大快朵颐”。阅读交流课重在交流与分享。交流的形式应该丰富多样,或是交换阅读彼此的读书笔记、读书卡片,或是宣读自己的读书心得,或是向同学推荐美文佳作;可以是小组内的交流,可以是小组间的交流,还可以是全班范围的交流甚至是班级间的交流。通过交流,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阅读信息,分享彼此的阅读体验,感受被他人关注成就感,从而激发阅读的热情。

优美散文摘抄范文第7篇

每学期伊始,我并不急于讲授新知,而是立足于长远,向学生展示自己和过去学生的“语言积累本”,望着一本本精美而又充满个性的积累本,学生们个个神采飞扬,羡慕之情油然而生,都想拥有一本自己的积累本。此时,让学生建立自己的“语言积累本”已经是水到渠成,良好的积累意识和习惯便在学生的心中开始扎根。开学第一天,我们的阅读之旅便启程了。我给每位学生发放假期准备的一些读物。如一年级新生,我为他们准备的是学生熟悉的儿歌、古诗、汉语拼音情境歌:《国旗》《拍手歌》《上学校》《静夜思》等,我带领学生一边学习课本知识,一边学习自编的小册子。学会的生字积累在“语言积累本”上,不会写的字,也可以请家长帮忙书写。对于识字较困难的学生,我采用歌诀渗透,帮助他们记忆。如“黄”字:“共字分开手,由字坐当中。”如“夜”字的歌诀:“一点一横长,左下单人旁,右下有个夕,再加一捺要拉长。”歌诀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对歌诀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学起来轻松有趣。学生的识字量大大增加,一年级结束时,学生平均识字2000个左右,相当于三年级学生的识字量,为以后的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初次品尝到了阅读识字的快乐,养成了注意积累、善于积累的好习惯。

二、 指明途径,拓宽积累渠道

1. 在扩展阅读中积累语言。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必要指导学生在扩展阅读中积累语言,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语言仓库。可以以教材为点,以课文为“经”,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网络。例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就可以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一书;学了《海底世界》一课,可以推荐《海洋》一书;学习了《蟋蟀的住宅》,激发学生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学习《渔夫的故事》一文,激发学生阅读古代阿拉伯著名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等等。教师既要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读物,更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课内,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当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与教材配套的课外读物,便于学生迁移自学,是阅读的好材料;可以订阅少儿刊报,如《儿童文学》《儿童时代》等;可以结合学校开展的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借阅;可以与家长沟通,鼓励购买《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及各类故事书等。再次是开展学生喜爱的课外阅读活动。如开展“名著交流会”“手抄报竞赛”“班级赛诗会”等活动。既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又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这也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2. 在影视节目中积累语言。如今的影视节目少儿节目中有许多语言具有形象性、趣味性的特点。如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中的“大风车”、动画片中的《蓝猫淘气三千问》、《喜羊羊与灰太狼》、《猫和老鼠》等,都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节目,我不反对学生观看动画片,但要求学生在观赏过程中,积累优美的词汇和有趣的语言。新闻联播的语言规范,简明、得体;电视散文图文并茂,意境优美;走进科学奥妙无穷,令人回味。收看这些节目时碰到新词妙句,学生随时摘记。

3. 在观察生活中积累语言。

学习语言只有同绚丽多彩的生活联系起来,学生的语言才会富有鲜活的灵性。平时,我就经常鼓励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做生活的有心人。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手机短信、春节对联、颁奖词、歇后语及精妙的广告词、精炼的标语和一些幽默诙谐的群众语言,随时记录在生活笔记本上。同时,让学生去观赏日落余辉、小桥流水,去捕捉农村、城市那欣欣向荣的镜头,拓宽学生视野。当学生耳闻目睹到与自已生活相关的文字时,便会把已有的语言材料进行选择、重组,活化为自己的语言。

三、 渗透方法,落实积累效果

1. 诵读法。诵读比简单的朗读更有助于从作品的声律气韵入手,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这一方法有助于培养记忆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助于积累素材、培养语感。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有选择地尽量多背,并把小学应背诵的80首古诗落在实处。此外,我还根据现有教材,增加了一些诗文或优美片段,定时发放给学生,鼓励学生熟读背诵。结合我校开展的古诗词考级活动,每学期我要求学生必背古诗词60首,记忆力好的学生能背一百多首。不论是课本,还是课外书,我都要求学生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进行口头填空,体会词语运用的精妙,这是学习语言的好方法。

2. 摘记法。摘抄,是伴随阅读的重要积累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画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及时丰富语言词库,为表达和写作做好充实的资源储备。我引导学生平时一有空就拿出摘记本看一看,读一读,利用早读时间推荐摘记认真的同学,朗读自己的摘记内容。对于班中摘记特别认真、兴趣特别浓厚的同学,我还指导他们把摘记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以便查看。每学期每个学生最少都会有两本厚厚的积累本。通过摘记,学生们形成了自主积累语言的好习惯,很多学生在作文或者平时的交际中都能很自然地运用摘记的内容,提升了学生的鉴赏和审美能力。

四、 鼓励运用,提高积累实效

积累的目的在于应用。因此,教学中,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和创建自我展示积累成果的舞台。教材中精心安排了“口语交际”的内容,这为学生提供了在课内展示积累语言的大好舞台。“小小辩论会、小记者现场采访、即兴演讲、问路”等内容,都是学生喜欢的语言实践活动,我对学生在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都予以充分的肯定。有了课内练习做基础,学生在课外实践中,面对上述情形自然也能熟练运用积累的语言进行交际了。我还经常开展向经典作品搜集词语的活动。让学生从文中认真查找熟悉的成语,运用到自己的日记、作文中;也可以拆散文中句子,重组词语,感受文中语言的精妙,做足文字游戏,锻炼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这样读写结合,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逐步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优美散文摘抄范文第8篇

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地享受阅读的快乐呢?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是对学生读者进行有关阅读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引导他们选择文献的范围,培养学生高尚的阅读情趣、阅读的技巧和方法,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指导也就因此应运而生。它的任务包括提高阅读认识、扩大文献视野、普及检索方法等好几个方面。在农村小学图书馆中,阅读方法的指导相对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一、辅导阅读内容 ,培养阅读兴趣

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如今的图书馆受书店的影响甚大,热点、推荐书目、新书快递,以最直观的方法引导着学生们。这可以培养学生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提倡读好书,读整本书。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阅读推荐书目,学会辨别畅销小说的文学性和健康性,通过文学评论、美文欣赏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对名著、对哲学、对推荐图书产生兴趣,边被动为主动,逐步完成阅读计划。不同年级学生阅读内容的辅导也不尽相同。

小学低年级。这一学段主要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特点是没有持久的阅读习惯。需要在老师的监督下才能完成一次有效的阅读。刚走进图书馆,就像是一个新奇的世界,他们热切地摸索着、浏览着,希望了解它,熟悉它。他们的兴趣被看图识字之类的图片、画册、卡通读物深深地吸引了。通过阅读图画故事、童话、儿歌、绕口令和笑话一类的图书,一则适应新的生活,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二则可以扩大识字量。

小学中年级。指三、四年级的学生。这时的课程,增加了自然课,语文课上增加了作文,识字量大大增长,学会了查字典,初步具备了独立阅读能力。他们开始喜欢阅读连环画、故事、革命故事、童话、寓言和科学启蒙读物等。

小学高年级。指五、六年级的学生。从五年级开始,课程上新增了历史、地理。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面的扩大,理解力的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也逐渐向知识性较强的领域扩展。这一学段他们喜欢读神话传说、民间文学、儿童文学、科普常识、科学幻想和小发明、小制作等。

二、介绍阅读方法,培养阅读技巧

“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在阅读指导中通过具体的阅读实践,介绍浏览与速读、精读的方法,读书计划的制度,教会学生写读书笔记、读后感及文摘与索引等。古往今来,人们在长期的读书实践中摸索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读书方法虽多,其中笔者认为最好的还是笔记读书法(相对而言)。很多年前,在大部分中小学读书馆都很盛行的读书摘录卡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些可以摘抄文章中的美言警句并且可以征订成册的卡片在学生中很受欢迎。但在网络时代,为了督促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训练,仅是通过枯燥的摘抄并不现实。在班会课上,让每个同学把他们读到的精美篇章和富有哲理的故事,通过朗诵与我们同学老师共同分享,然后可以自己提出预期性的问题,或是让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我这就是把阅读方法之一的综合读法用于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首先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活动中需要全神贯注,然后可以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利用阅读课课堂,培养阅读能力

我们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学生的阅读活动,积极参与建设“书香学校”的活动,为我们开设了特定的阅读课,图书馆也向每位学生发放了“阅览跟踪记录簿”,并制定了《“阅览跟踪记录簿”使用说明》,对阅览课程的实施作了全方位跟踪记录。

配合阅读课的开设,学校图书馆合理安排借阅时间,适当延长开放时间,由每周一、三、五的开放时间改为每天中午,这样便利了学生,吸引大批学生来图书馆借阅。对每月借书排名在前20的给予优惠借书,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借书积极性,而且还扩大了流通量。学生每次来图书馆,都要带上“阅览跟踪记录簿”,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在备注栏内加盖阅览章,对学生在校几年总的阅读时间、阅读作品及读书笔记进行跟踪记录。这样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校自实施阅览课程以来已初见成效,每当中午及每周一节的阅读课时,二楼的阅览室就济济一堂,读书气氛空前高涨。学生按《课程标准》和教师结合课文推荐的书目,自由选读,新鲜报刊更是抢手。表面上看学生的阅读时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开设课程的学习,但学校近年在语文作文、科学考试中所取得的成绩说明了我们的学生正徜徉在辽阔原野,呼吸着时代的信息,咀嚼着优美的篇章,体会阅读的乐趣。可以说“阅读课程”功不可没啊。

书籍是人类的阶梯,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更是语文课堂所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合理利用学校图书馆,引领学生走进神奇的阅读殿堂,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优美散文摘抄范文第9篇

想要学好语文,最根本的问题是培养我们自己的文化底蕴。文化底蕴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只有文化底蕴丰富了,以后才能够做到对学习各种阅读训练材料、写作指导之类的东西游刃有余。因此,一要多读一些史、传、文摘之类的书,多看一些现代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之类的著作。但是仅仅多读多看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还必须要把学习到的知识有机地组织起来。当读了一定数量的书后,我们的眼界便开阔了,思考问题也全面了,于是文化底蕴便开始丰富了。二要重视读史、(包括社会发展史、文学史、科学史等)读传、读文摘,这样收获会很大。读史,可以增长我们的才、学、识;读传,可以让我们时时感到一位历史伟人的精神力量,明确自己的人生之路该怎么走;读文摘,可以让我们学会如何取舍。我们注意到有许多学生买了许多介绍培养阅读能力,提高写作水平的书,读书时抄抄写写、录文断句。不可否认这对学习语文有一定的帮助,但这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提高我们的文化底蕴。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我们的文化底蕴? 

一、学好课本知识 

课本知识是语文的基础,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的学习它。有不少学生认为只要上课时专心听讲,勤记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再加上自觉复习,就能使成绩提高。其实,这还不够。学习的最重要阶段是预习。也就是说在老师上课之前,你先得自己学习一下课文,在预习中要尽量运用你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去主动地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上课时跟老师、同学一起学习讨论。课本要反复阅读,直到把问题看的透彻了、明白了。为了巩固知识,你最好在课下做一些练习,知识才会掌握的更牢固。这样不仅学习效果好,而且培养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

二、注意课外积累 

知识就像海洋,课本里的知识只是海面上的一个浪花,是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的,所以适当的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进入了紧张的学习阶段,我们不可能再有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因此,阅读时要有选择。我们应广泛浏览各种书籍和报纸杂志,从电视、广播、网络上获取信息,并有条理的做下笔记。要关心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动态,使自己的思想要不断进步。这样不仅能使我们积累更多知识,更能丰富我们的生活。 

三、加强写作训练 

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写作。提高写作能力要从点点滴滴做起。课外积累是写作的基础,要学会对文章的细读,精彩的篇章最好能背诵。如果腹内空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除此之外,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坚持不懈的记日记,有感而发的写随笔,都是帮助我们写好作文的有效途径。写好的作文要反复修改,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的意见,精益求精。 

四、培养兴趣

同学们都认为语文是一门很枯燥的学科,灵活性差,知识太死。其实不然,语文的特点主要有三:一是开放性。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生活的任何内容都离不开语文,只要有意识地学习,在生活的任何场合都可以学到语文。因而语文具有最便于自学的突出特点。二是情感性。“文章不是无情物。”不仅文章,就连我们民族的文字也个个充满着感彩。教师带着感情教,才有可能教好;学生带着感情学,才有可能学好。离开了感情因素去单纯地学知识,是导致学生对语文厌学的重要愿意之一。三是灵活性。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呈现线形或链条形排列,而是螺旋式上升。因而语文学习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是很严格的,是相对而言的。学习语文不能搞自我封闭,机械死板的学。 

五、重视积累与归纳

语文学习,或许一时的努力发劲,成绩上来了,但下一次忽视了语文学习,成绩立即一落千丈,这说明语文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积累,不是说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学语文,而重在点点滴滴的积累,只要每天腾出一小段时间来积累,重要的是坚持下去,滴水穿石,最终语文成绩会逐步稳定提高,不会有大起大落的现象。那么,积累什么呢?

(1)基础知识的积累:包括语音、字词、文学常识的积累。在平时学的课文,课外读的文章中,碰到不认识的字词或拿不准的读音、容易写错的字,把词典翻出来,查一遍,需要整理的可以专门用本子记忆,一般留一个印象就好,每次如此,同一个字词,难一点的反复这样3、4次就记住了,长此以往,你的字词就十分扎实了。对于成语,我的做法是拿一个本子,在做题中积累,隔一段时间做一些成语题,在做题过程中,不认识的成语、生活中容易用错的成语(特别注意成语的使用对象、褒贬色彩)都记到本子上,抽空拿出来翻翻看看,顺口造个句子,成语的使用就这样熟练了。平时老师讲课文时,都会提到作家、作品,这是留一下心,用心听一下或在书角上记一下,文学常识不至于会到贫乏的地步,也足以应付考试。

(2)作文素材的积累:好多人(尤其是男生)都抱怨自己的作文语言太贫乏,简直是大白话,其实语言是积累出来的,只要肯下功夫,你的语言会很含蓄优美的,专门准备一个作文积累本,记下写作的材料和优美的语言。擅长写散文的同学可以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小故事、好例子抄到本子上,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一下写什么用这个例子,把平时看到的优美的段落、句子可以摘抄或粘贴到本子上,慢慢积累,不求每天数量多,但要真正是好的句子;擅长写议论文的同学,最好下载下来近几年的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勤读勤背,学习酣畅淋漓的语言,把自己读到的新鲜例子、生动材料都记下来,学习在作文中长短句结合,多用排比句,多使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等,把一些开头、结尾的万金油好句子多背一些。平时作文时,写之前把本子翻一翻,说不定能找到好的灵感,尽量把所积累的材料有意识的多用,把优美的精彩语句变换到自己的文章中,

总之,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学习方法,就必定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和我们的文化底蕴。

优美散文摘抄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语文 培养 学习习惯

那么,高中生学习语文应该养成哪些良好习惯呢?

一、积累的习惯

我国古代学者十分重视知识积累的作用。战国时期的学者荀子在《劝学》一文中告诫人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唐代的韩愈说:“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进学解》)。宋代的苏轼则主张:“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杂说》)可见积累对语文学习多么重要。从高考语文优胜者的实践来看,积累也确实重要。浙江省绍兴市的高考状元魏益佳高考语文成绩136分,他在谈到自己的语文学习经验时说:“语文学习是慢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点点滴滴的语文知识,就如一粒粒的黄沙,今天积一粒,明天积一粒,就会聚沙成塔。”他的高分来自高中三年苦心经营的积累。积累也是高考应试的需要。尤其是近几年来地区高考汉语文卷,字音、字形、词义、实词、虚词、病句、名句等基础知识部分直接考查知识积累的题目占了将近一半的分数,此外,在文言文翻译、现代文阅读中,有许多题目都是需要学生激活积累才能完成的。因此,一个高中生,必须首先做好知识积累。

积累的主要途径有四个:一是摘抄,二是背诵,三是记忆,四是训练。

积累的方法有三种:一是单元积累法。就是学习一个单元之后,及时归纳本单元学习的难读字、易错字、成语典故、精彩语段等,力求精要实用。二是考点积累法。就是根据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规定的高考考点,对散见于课本、资料、试卷中的语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要注意突出重点、难点。三是易混点积累法。就是对平时训练中遇到的易混知识点,考试中出错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要着眼于辨析疑点。如复习汉字字形时,就可以从易混点的角度进行总结:例如,复习汉字的字字形的识记,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积累一些字形相近而容易写错的字。比如,茶房酒肆的“肆”与肄业“肄”;寒喧的“暄”与喧闹的“喧”。

二、阅读的习惯

(一)诵读。诵读就是有声的读书。古代人把上学叫做“读书”,可以看出传统的语文教育思想对“读”的重视程度。今天许多学生语文素养差的根本原因就是从初中到高中一直都只重视去做各种模拟试题,而没有认真的进行过“诵读”的训练。但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形成恰恰是在诵读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教材上选的那些优秀的作品,特别是要求背诵的文章,我们要认真的诵读,除些之外还要找一些文情并茂的文章,拿来反复的诵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有的同学可能认为高考不考诵读,诵读文章对考试没有意义。实际上,语文试卷中的许多题目,并不是凭理性的分析而是凭借较高的语言感受能力做出来的。有些选择题,你做对了,但问你原因你可能答不出来,这并不能说明你凭运气做对了,实际上你是凭语感做对的,正确的语感从何而来呢?从诵读中来。

许多语文试题都是这样,凭语感就能做对,因此,只做题不读书,对于提高语文能力来讲,是舍本逐末。

(二)精读。从形式上看,与诵读相比,精读是一种无声的读,即默读;从本质上看,他是一各伴随着思考、理解、概括、转化、吸收的研究性的、创造性的阅读,是更高层次的阅读。孔子讲“学而不思则罔”,对于精读来说,最关键的一条是在读中要思考,在思考中质疑,即发现问题,实际上有效的阅读,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阅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三)多读。古人讲:“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所以阅读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多读名篇佳作,读多了,视野开阔了,自然就会有比较,有鉴别,自然也就会产生较为深入的理解。如有人读了《荷塘月色》中关于月色的描写,就想起“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的朦胧,又想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恬静,觉得有那么几分相似,由是而到画面所显示的凄婉的美。

既然要求多读,我们就明白一个高中生课外该读什么的问题。我觉得一要挑选《语文读本》是的一些篇目来读;二是读一点名著,按照国家教育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一个高中生至少也得读20部以上的名著,这个数字对于面对高考的高中生来说,可能有点大。但现在的学生是一本都不读,这就会造成文化底蕴、文学素养等方面的缺失。我们应该尽量的多读,也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一两个作家的作品来读,特别是那些思想容量大、艺术感染力强、容易与青少年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的作品,如《冰心散文选》、《余秋雨文集》等。有一位高考状元,他从高二时开始读冰心的散文,冰心散文的情感和艺术趣味对他的影响都很大。今年高考作文“心灵的选择”,他写“选择博爱”,明显受到冰心早期散祖国、爱自然、爱母亲的泛爱思想的影响,加之语言的文采,作文得了满分,语文考了136分。他读书的方法也值得我们学习,他不是功利主义的阅读,而是把书当成营养品,吸收其有用的东西,丰富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的艺术趣味。三是读精美的短文。如在同学们中间很流行的《智慧背》。四是要读一些品位较高的杂志。从写作的角度看,可以读《读者文摘》、《青年文摘》、《读写天地》、《作文与考试》、《作文通讯》等;从阅读的角度,可以读《语数外学习》、《中华活页文选》、《中学生阅读》、《阅读与欣赏》等。

上一篇:骆驼祥子摘抄范文 下一篇:巴黎圣母院摘抄范文

友情链接